导航:首页 > 电影推荐 > 禺顶口南3O米什么电影院

禺顶口南3O米什么电影院

发布时间:2022-08-26 17:14:58

❶ 米是什么结构

米字是独体字 。
独体字是以笔画为直接单位构成的汉字,它是一个囫囵的整体,切分不开,例如“人、山、手、毛、水、土、本、甘“等字。
笔画与笔画组合成独体字,有下列几种组合关系:
1、离散关系:即笔画与笔画之间有一定的间距, 互不接触,例如“八、二、儿、川、心、六”等字。
2、连接关系:即笔画与笔画互相连接,例如“人、工、入、上、下、正、丁、月、几、己、韭”等字。
3、交叉关系:即笔画与笔画之间互相交叉,例如“十、卅、丈、夫、井、车、力”等字。
4、综合关系:即离散、连接、交叉等多种关系综合在一起,一个汉字包括好几种笔画组合关系,例如“巾、长、本、无、手、牛、士、毛”等字。
不少形近字的区别,主要是由笔画组合关系的不同来体现的,例如“八”与“人”是离散与连接的区别, “午”和“牛”是一笔交叉和多笔交叉的区别。 其他又如“九—几”、“天—夫”、“刀—力”、“开—井”等字。
独体字的笔画形状及笔画组合,往往是因字而异,学习时只能一个一个死记,不能类推。初学汉字的人感到汉字难学,与此不无关系。独体字在整个汉字系统中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们不仅作为一个独立的字从古使用至今,而且绝大部分同时又都是合体字的构成部件,作为偏旁构成合体字,构字能力极强,把它们看作是汉字系统的核心一点也不过分。例如以“木”为偏旁构成的现代常用汉字就有400多个,其他如 “口、人、日、土、王、月、马、车、贝、火、心、石、目、田、虫、米、雨”等, 构字频度都相当高。 掌握了这些常用的独体字,进而学习其他汉字也就不难了。从这个角度看,汉字又有易学的一面。
常见独体字大全
【独体字归纳】
一、按读音分
①独体字:
A凹
B卜、不、本、白、卞、丙、必、半、八、币、秉、巴、匕、办
C成、厂、尺、才、寸、出、亍、产、叉、虫、串、丑、斥、蚩、川、匆、车、长、乘、重、垂、斥、承、册
D刁、丁、电、东、丹、氐、刀、大
E耳、二、儿
F飞、甫、夫、弗、丰、方、凡、父
G个、弓、艮、更、工、丐、干、果、瓜、戈、甘、革
H禾、户、火、乎、互
J击、井、戋、夹、柬、甲、巾、斤、臼、孓、孑、几、九、久、及、韭、巨、兼、己
K开、亏、口、卡
L龙、两、立、来、良、里、了、乐、力、吏、隶
M民、木、末、门、矛、米、目、皿、毛、母、乜、廿、内、女、年、牛、乃、农
N廿、乃、牛、年、农、女
W我、丸、文、万、五、未、为、亡、卫、兀、瓦、毋
P平、片、爿
Q犬、求、丘、曲、且、七、气、千、乞
R人、入、冉、日、壬、刃
S三、石、尸、巳、术、水、十、事、少、卅、世、申、山、史、失、生、升、士、手、氏、甩、矢、四
T凸、屯、由、土、田
X习、乡、夕、心
Y一、乙、又、也、于、幺、雨、义、严、夷、曳、禺、央、禹、臾、乐、永、尹、已、牙、由、曰、月、聿、业、亚
Z子、州、再、丈、中、重、乍、朱、之、主、州、止、长、舟、爪

❷ 世界遗产导游词300字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即将参观的八达岭景区。前面的那座山就是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踞在这座山上。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就已经开始修建长城了,那个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边界上纷纷修筑了长城,叫做互防长城。

而我国曾经出现了三个修筑长城的高峰,分别是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为了加强统治,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所以派大将蒙恬30万军队和很多劳力将原来北方的燕、赵、秦长城连了起来,并加以扩充,历时9年修筑了一条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里的长城,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到了汉朝,汉武帝也是为了加强防御,“不叫胡马度阴山”,修筑了一条近两万里的长城,同时这也保护了新开发的丝绸之路,汉长城是秦长城的一道前沿阵地和防线,它西起新疆,东到辽东,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而明长城则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的最高峰,工程之大,技术之精是独一无二的。当年朱元璋在统一全国建立明王朝的过程中,采纳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当时元朝虽然已经灭亡,但是还保持着比较完整的军事实力,加上逐渐崛起的女真族的不断侵扰,所以开始修筑长城。明朝大规模修筑长城达到了18次之多,到了明朝末年才基本完工,东起辽宁丹东鸭绿江边的虎山,西到甘肃嘉峪关的明长城全长6350公里。明长城具备三个特点,筑构完备,管理完善,布局严密。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长城的一部分。而长城在我国古代最原始的目的虽然是防御,但是它同时还起到了其他的作用。第一就是军事作用,第二则是经济作用,它不仅促进了屯田的开发和北疆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是中原的百姓安居乐业,第三是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此外,它还保护了通讯和促进了对外开放。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古代,不仅仅只有这三次修筑长城的经历,据统计,在上下两千年里,先后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都修建过长城,有人做过粗略的计算,如果将长城改建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墙,绕地球10圈儿多都有富裕。著名的民间传说:烽火戏诸侯和孟姜女哭长城也是发生在万里长城上的。如今,长城在经过几次修整之后,基本恢复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它还是当今世界上畛さ姆烙�猿乔剑”椴剂宋夜?6个地区,全长达到了10。8万里。
刚才我们所经过的路,就位于关沟中。关沟是燕山山脉和军都山山脉的交会处,南起昌平区南口镇,西北到延庆县八达岭长城的城关,全长40里。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北高原的咽喉要道。明代在这里布置了四道防线,分别是南口关,居庸关,上关,八达岭。在关沟中的叠翠山上,曾有金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叠翠,可惜现在景观已经不复存在了。

刚才我们所看到的那条铁路就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由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因为八达岭地区地势复杂,技术难点很多,所以詹天佑所设计的人字型铁路,成功解决了车不能直接爬坡和转弯的难题,而打通长达1091米的隧道也令中外人士叹服。现在在青龙桥火车站树立的铜像就是詹天佑的,还有纪念碑。关沟因为居庸关而著名,我们可以看到前面宏伟的建筑就是居庸关,它的名字起源于秦朝,以秦始皇迁徙“庸徒”在这里居住所以得名。在关内,有一个著名的汉白玉石台,就是云台。它是元代的一坐过街塔,上边原来有三座藏式佛塔,在后来的地震中毁坏了。明代又在原处]建立了泰安寺,而在康熙年间又被毁了,只留下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柱础和望柱。云台的面积有310平方米台下的券门上刻有狮、象、四不象、金翅鸟等浮雕,分别代表了佛教密宗五方五佛的座骑,还有天龙八部护法天神的浮雕。内壁上还有四大天王浮雕和神兽图案,券顶上还布满了曼陀罗的图样,花中刻有佛像,共2215尊。还有六种文字镌刻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这些都是元代的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的杰出代表,因为这里四通八达,故成为八达岭。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要讲长城修筑在这里?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八达岭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不仅守卫着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师的西北大门。

八达岭长城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例如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达岭都是毕竟之路。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要讲给大家:位于关城东门路旁,有一块巨石,传说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经过这里,曾经站在这块石头上回望京城,所以这块石头也就被叫做望京石。但现在这块石头已经不那么突出了。

有一句话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刚才介绍了那么多景观,您一定急切的想来到景区游览一番,不用着急,马上您也要成为好汉了。好,这里就是著名的八达岭长城远处是壮丽的景色,而往下看就是长城重要的组成部分翁城,他一般都修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翁城两门之间相距63.9米,西门匾额:北门锁钥,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了。东门的匾额为:居庸外镇,意思是居庸关外又一重镇。现在我们向右下放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神威大将军。是崇祯年间制造的。

八达岭长城有三台两墙组成,什么是三台两墙呢?现在就让我给大家来解释一下,三台分别是城台,敌台,其中城台构造的非常简单,只是驻守的官兵避风寒的地方。那敌台的构造相对就要复杂一些,分为两层,下层是由田,井,回,等字形组成,上层有垛口和望孔是观察军情和射箭用的,所以这里也具有防御敌人的功能。
下面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烟台。是不和长城相连的独立建筑。一旦敌人来犯,就点燃烽火通报军情,古人奖白天点燃的烟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明朝的时候,还对烽火与敌人的关系作了严格的规定:敌人百余个,燃一烟点一炮;五白人,燃两烟点两炮;千人以上,三烟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烟四炮;万人以上,五烟五炮。就通过这种方式,在边关的军情能够飞速的传递到皇城大内。

说完了三台,下面就来说一下两墙。长城外侧的高墙叫做牒墙,有垛口是用来防御敌人的。而内侧不足一米高的则叫作女儿墙,也叫做宇墙。在最开始长城内侧是没有女儿墙的,可是经常有人会跌下山崖,所以就修建了这道墙。在长城墙根的地方每隔不远就有一个小水沟,雨天的时候由吐水嘴向外排水,以免水冲刷城墙。而长城的墙体里面使用石头块铸成的,外边砌上砖,再在上面铺上石板,从而使建筑非常牢固!

回答者: 6040556 - 实习生 一级 2009-11-14 16:24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辽阔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汽车奔驰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景区了。前面

的山被称为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旋在军都山上。而汽车行驶的这条路就位于20公里长的关沟中,关沟因有古代著名的关口居庸关而得名。我们可以看到前面的宏伟建筑便是居庸关。居庸关是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建于明朝,关城设有南北两门,门外均有瓮城。古建筑早已毁坏,经过近几年的修复,才使古关重现昔日的风采。居庸关内有一著名的汉白玉石建筑,名为云台,它是元朝至正二年即1342年间的一座过街塔的塔基。台上明朝又在此处建了一座泰安寺,也于1702年被火焚毁,最后只留下这个塔基。云台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过街塔的塔基,也是元代石构建筑的重要实物,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两旁的山上,过去是苍松翠柏好云遮雾障,禽鸟和鸣,溪流淙淙,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金代著名的燕就八景之一“居庸叠翠”就指的是这里。可惜被明弘治十三年即1500年的一场山火焚毁殆尽。近几年虽然在这一地区投入了很大力量植树,但由于缺少雨水,历史上的景观已难再现。同时由于修路等人为因素,已往关沟中流传的七十二景,如:穆桂英点将台、仙人桥、弹琴峡等也只能听人讲,不能见其景了。
为了让大家对长城有个更好的了解,我现在把有关长城的知识向大家作一介绍。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长城也不例外。中国的长城起源于春秋战国,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前后。那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受侵犯,他们纷纷修筑了长城,那时的长城都在各自的边界上,是一段一段的,可以叫“互防长城”。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建立了封建王朝。为了加强统治,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秦王朝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来修筑长城。他们把原来北方燕、赵、秦三国长城连接起来,重修加固,又扩充了许多,修起了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延绵万余里的长城。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汉朝的时候,又把秦长城向西延长到盐泽,也就是现在新疆的罗布泊地区。汉长城长1万多公里,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到了明朝,也是长城发展的最高峰,工程浩大、建筑技术精湛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长城,绝大多数是明朝修筑的。需要提醒的是,在中国的历史上不光是秦、汉、明等汉族统治者修筑长城,像北魏、北齐、北周、东魏、金等少数民族的统治都也都修筑过长城,而且金朝修筑的长城长达2500公里,是少数民族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细算起来,从春秋战国到明朝经过二千多年的时间,先后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这些长城长短不一、纵横交错,分布在我国的17个省、市、自治区。如果把历朝历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总长度可达十万余里。真可谓“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有人做过粗略的计算,假如将各个朝代修筑的长城所用的砖石、土方堆起来,修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墙,那么这道大墙可绕地球10周有余。

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

它建筑宏伟,防御设施齐全,是万里长城的精华,也是明长城中最杰出的代表。讲到这里,有人不妨要问,明朝为什么要在八达岭地区修筑如此坚固的长城呢?这主要是八达岭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它不仅起着护卫明王朝皇陵的作用,同时也是京城的西北门户。大家过一会可以看到八达岭关城门洞的横额上写着“北门锁钥”4个大字,北门指的是京师的北大门,锁钥说长城的坚固和险要,像一把牢不可破的大锁,锁在这里,只要守住此关,京城就可万无一失。可是腐败的明王朝最终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不过据说当年要自成进北京并没有攻破八达岭关城,而是绕过延庆的柳沟过去的。明王朝为了加强统治,也确实没少下功夫。把元朝残余势力赶走以后,为了防止他们侵扰,明朝在建国之初就提出了“高筑墙”的口号,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派大将军徐达、冯胜等率军在北方筑关制塞,修筑长城。在明朝270多年统治中,先后有18次大规模的修筑工程,终于建成一道长城,东起辽宁省的鸭绿江边,西止于甘肃省嘉峪关,这便是我们通常说的,现在还能看到的万里长城。明长城全长6300多公里,经过我国北方9个省、市、自治区。无论从工程技术水平和设防的严密程度,都是以前的长城无法比拟的。同时明代万里长城不再是单一的一道高墙,而是修筑成“层层布防”的纵深防御体系,重点地区还修筑了多道城墙、关隘。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等地都修筑了长城复线,山西设置的长城复线就有4条之多。在重要的交通军事要地,修筑多座关城和多道较短的墙,如雁门关的10里山谷,有28道石墙,可谓“寸土设障、步步为营”。

为了防守,明王朝在长城沿线陈兵90余万。从东到西把长城分9个防区(称为九边,相当于现在的军区),每区都派大将镇守,这种防区称为“镇”,它们是: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

八达岭长城是蓟镇居庸关的下属关口。居庸关是“路”级防区,辖区东自西水峪黄花镇界45公里,西至镇边城坚子谷口紫荆关界60公里,南至宛平县界,北至土木驿宣府界。居庸关关城扼就北咽喉要道,八达岭处在要道的北口。八达岭以南曾修筑三道关,即南口、居庸关、上关,加上八达岭,一共是4道关。
弘治十八年即1505年,八达岭建成关城,同期,在关城以北延庆县境内的山川路口、交通要道上,修建墩台、烽燧100多座。这时期,北方摹上俺答部族兴起,不断南下进行抢掠。正德十年(1515年),俺答部骑兵进犯八达岭,大肆杀鹨掠夺而去。俺答骑兵,来去神速,飘忽不定,次年又窜扰延庆地区,威胁京师,民不安宁。为了加强防御,嘉靖十八年即1539年,重修八达岭关城东门。嘉靖三十年(1551年),在八达岭关城西北3里处建兵营,名岔道城。驻扎重兵戚继光调来北方,总理蓟、昌、保三镇防务,他对东起山海关,西迄居庸关,延绵600公里长城重新修筑。由于八达岭战略地位重要,是修筑的重点地段,城墙高大坚固,敌楼密集,用料考究。万历十年(1582年),重建关城西门。先后经营了80多年,八达岭长城成为城关相连,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防御体系。
八达岭又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第一位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之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而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朝帝王北伐、清代天子亲征、慈禧太后西逃~~~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至今在八达岭关城东门外还有慈禧西逃留下的“望京石”一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一行西逃,逃至八达岭,慈禧站在石头上回望京城,伫立良久,不愿离去,因此去不知何日才能返京,不禁黯然落泪,因此得名望京石。大家有兴趣的话,下车后,可以去看一看。

清代以后,早已推动军事价值的八达岭长城日渐荒废。长城的墙体、敌楼等,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已是断壁残垣。新中国成立后,长城的全部建筑被国家保护,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修缮。1961年,国务院确定八达岭长城和城墙为僵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游人开放。1984年,在邓小平同志“受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倡议下,古老雄关更换新颜,先后修复敌楼19座,城墙全长3741米,使游览部面积达到1.9万平方米。1986年又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1987年万里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颁布了证书,八达岭作为万里长城的代表领取了证书,现在这个证书的原件就保存在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中国长城博物馆。1991年八达岭又以绝对多数票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首。
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知名度也最高,迄今,八达岭已接待中外游人6000多万,先后有尼克松、里根、撒切尔夫人、戈尔巴乔夫、伊丽莎白女王、日本天皇夫妇等300多位外国首脑和众多的世界风云人物登上八达岭长城观光游览,这种情况,在世界风景名胜中也是罕见的。“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用着急,您马上就要成为登城的好汉了。

回答者: xidosi - 实习生 一级 2009-11-14 19:58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辽阔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汽车奔驰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景区了。前面

的山被称为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旋在军都山上。而汽车行驶的这条路就位于20公里长的关沟中,关沟因有古代著名的关口居庸关而得名。我们可以看到前面的宏伟建筑便是居庸关。居庸关是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建于明朝,关城设有南北两门,门外均有瓮城。古建筑早已毁坏,经过近几年的修复,才使古关重现昔日的风采。居庸关内有一著名的汉白玉石建筑,名为云台,它是元朝至正二年即1342年间的一座过街塔的塔基。台上明朝又在此处建了一座泰安寺,也于1702年被火焚毁,最后只留下这个塔基。云台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过街塔的塔基,也是元代石构建筑的重要实物,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两旁的山上,过去是苍松翠柏好云遮雾障,禽鸟和鸣,溪流淙淙,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金代著名的燕就八景之一“居庸叠翠”就指的是这里。可惜被明弘治十三年即1500年的一场山火焚毁殆尽。近几年虽然在这一地区投入了很大力量植树,但由于缺少雨水,历史上的景观已难再现。同时由于修路等人为因素,已往关沟中流传的七十二景,如:穆桂英点将台、仙人桥、弹琴峡等也只能听人讲,不能见其景了。
为了让大家对长城有个更好的了解,我现在把有关长城的知识向大家作一介绍。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长城也不例外。中国的长城起源于春秋战国,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前后。那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受侵犯,他们纷纷修筑了长城,那时的长城都在各自的边界上,是一段一段的,可以叫“互防长城”。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建立了封建王朝。为了加强统治,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秦王朝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来修筑长城。他们把原来北方燕、赵、秦三国长城连接起来,重修加固,又扩充了许多,修起了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延绵万余里的长城。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汉朝的时候,又把秦长城向西延长到盐泽,也就是现在新疆的罗布泊地区。汉长城长1万多公里,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到了明朝,也是长城发展的最高峰,工程浩大、建筑技术精湛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长城,绝大多数是明朝修筑的。需要提醒的是,在中国的历史上不光是秦、汉、明等汉族统治者修筑长城,像北魏、北齐、北周、东魏、金等少数民族的统治都也都修筑过长城,而且金朝修筑的长城长达2500公里,是少数民族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细算起来,从春秋战国到明朝经过二千多年的时间,先后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这些长城长短不一、纵横交错,分布在我国的17个省、市、自治区。如果把历朝历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总长度可达十万余里。真可谓“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有人做过粗略的计算,假如将各个朝代修筑的长城所用的砖石、土方堆起来,修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墙,那么这道大墙可绕地球10周有余。

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

它建筑宏伟,防御设施齐全,是万里长城的精华,也是明长城中最杰出的代表。讲到这里,有人不妨要问,明朝为什么要在八达岭地区修筑如此坚固的长城呢?这主要是八达岭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它不仅起着护卫明王朝皇陵的作用,同时也是京城的西北门户。大家过一会可以看到八达岭关城门洞的横额上写着“北门锁钥”4个大字,北门指的是京师的北大门,锁钥说长城的坚固和险要,像一把牢不可破的大锁,锁在这里,只要守住此关,京城就可万无一失。可是腐败的明王朝最终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不过据说当年要自成进北京并没有攻破八达岭关城,而是绕过延庆的柳沟过去的。明王朝为了加强统治,也确实没少下功夫。把元朝残余势力赶走以后,为了防止他们侵扰,明朝在建国之初就提出了“高筑墙”的口号,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派大将军徐达、冯胜等率军在北方筑关制塞,修筑长城。在明朝270多年统治中,先后有18次大规模的修筑工程,终于建成一道长城,东起辽宁省的鸭绿江边,西止于甘肃省嘉峪关,这便是我们通常说的,现在还能看到的万里长城。明长城全长6300多公里,经过我国北方9个省、市、自治区。无论从工程技术水平和设防的严密程度,都是以前的长城无法比拟的。同时明代万里长城不再是单一的一道高墙,而是修筑成“层层布防”的纵深防御体系,重点地区还修筑了多道城墙、关隘。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等地都修筑了长城复线,山西设置的长城复线就有4条之多。在重要的交通军事要地,修筑多座关城和多道较短的墙,如雁门关的10里山谷,有28道石墙,可谓“寸土设障、步步为营”。

为了防守,明王朝在长城沿线陈兵90余万。从东到西把长城分9个防区(称为九边,相当于现在的军区),每区都派大将镇守,这种防区称为“镇”,它们是: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

八达岭长城是蓟镇居庸关的下属关口。居庸关是“路”级防区,辖区东自西水峪黄花镇界45公里,西至镇边城坚子谷口紫荆关界60公里,南至宛平县界,北至土木驿宣府界。居庸关关城扼就北咽喉要道,八达岭处在要道的北口。八达岭以南曾修筑三道关,即南口、居庸关、上关,加上八达岭,一共是4道关。
弘治十八年即1505年,八达岭建成关城,同期,在关城以北延庆县境内的山川路口、交通要道上,修建墩台、烽燧100多座。这时期,北方摹上俺答部族兴起,不断南下进行抢掠。正德十年(1515年),俺答部骑兵进犯八达岭,大肆杀鹨掠夺而去。俺答骑兵,来去神速,飘忽不定,次年又窜扰延庆地区,威胁京师,民不安宁。为了加强防御,嘉靖十八年即1539年,重修八达岭关城东门。嘉靖三十年(1551年),在八达岭关城西北3里处建兵营,名岔道城。驻扎重兵戚继光调来北方,总理蓟、昌、保三镇防务,他对东起山海关,西迄居庸关,延绵600公里长城重新修筑。由于八达岭战略地位重要,是修筑的重点地段,城墙高大坚固,敌楼密集,用料考究。万历十年(1582年),重建关城西门。先后经营了80多年,八达岭长城成为城关相连,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防御体系。
八达岭又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第一位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之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而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朝帝王北伐、清代天子亲征、慈禧太后西逃~~~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至今在八达岭关城东门外还有慈禧西逃留下的“望京石”一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一行西逃,逃至八达岭,慈禧站在石头上回望京城,伫立良久,不愿离去,因此去不知何日才能返京,不禁黯然落泪,因此得名望京石。大家有兴趣的话,下车后,可以去看一看。

参考资料: 网上

❸ 广州市第十三中学初中部的地址快!!

我忘记哪个校区是初中部了,不过2个校区就10分钟步行距离而已

广州市文德路86号(北校区) 广州市禺山路14号(南校区)

电话:020-83335285(北校区总机) 020-83332254(南校区总机)

北校区就是文德路口,在中山四路那里,最近的地铁站是农讲所,出站后向西走500米就到了,文德路本身有公共汽车站,例如66,36等路车在这里有站就在校门口南边几十米,下车周围望下就看到13中

禺山路南校区就在北京路永汉电影院和批萨客之间一条短短的横路(果然掂那个T字路口往东),走几十米进去就是,那里原来是三十几中被13中合并了。到北京路的车都可以下车走5分钟就到了。
北京路口站所有车
10 183 190 1 219 221 227 236 3 541 544 59 66 夜1 夜36 夜39 夜8

其中183,190,221,227,544,59都是来往海珠区和北京路这边的

❹ 北京路步行片区提升工程国庆前将完工

此次提升改造项目的施工范围为北京路步行街周边,由广卫路-广大路-中山路-教育路-书坊街-大南路-文明路-府学西街-中山路-北京路构成的闭合范围内,面积约为30公顷。

作为全国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去年开始,北京路就已经开始了市政环境提升改造。今日,广州市越秀区代建项目管理中心再次对北京路步行片区改造提升项目工程施工进行施工总承包公开招标。

本项目涉及与一期改造路段相同、但改造范围不同,此次工程包括北京路北段(本次改造仅东侧50米),北京路中段(不含建筑改造高度7.5米以下),西湖路(不含北京路口南侧40米),禺山路(北京路东侧40-110米范围建筑立面,不含地面铺装)。

此次提升改造项目的施工范围为北京路步行街周边,由广卫路-广大路-中山路-教育路-书坊街-大南路-文明路-府学西街-中山路-北京路构成的闭合范围内,面积约为30公顷。项目改造内容涉及建筑立面提升、景观绿化提升、道路广场铺装(含骑楼下铺装)、标识导视系统、给排水提升改造、电气照明提升、交通疏解等,项目总投资约为15700万元。

招标公告显示,建筑立面改造提升包括骑楼街改造、一般街巷建筑改造等内容,将对包括广告牌、橱窗、骑楼立柱、廊内吊顶等细节进行改造。其中,骑楼街建筑改造沿街长度1000米,一般街巷建筑改造沿街长度51194米。

同时还将对周边景观绿化改造,包括立体挂花3000套,绿化组景20组,树池改造190个,以及大佛寺文化广场改造。

在市政道路提升方面,项目将提升人行路面铺装5165平方米,改造仿古道路铺装面积29443平方米,机动车道路面提升6850平方米。并在沿街设置城市街头小品60组,公共艺术小品5组,垃圾桶75个,休闲座椅66套。

为了提升北京路商圈夜间游览效果,项目还将对街区进行照明升级,包括进行沿街6194米的电气照明提升,安装智慧灯杆20杆。为了进一步解决片区排水问题,项目还将对区域内给排水进行改造,包括新建雨水管网2407米,疏通污水管道3410米。

鉴于北京路片区历史建筑众多,此次改造项目也将在设置100套历史文化标识和指路标识,并设置佛教主题标示2套,方便游人游览。此外,项目还将对4200平方米的动漫空间进行改造,并对周边交通进行疏解。

改造清单:

1、建筑立面改造提升

(1)骑楼街改造。内容含广告牌改造,橱窗改造,骑楼立柱改造,骑楼廊内吊顶装修,窗户改造,墙面改造,天面栏杆改造等。

改造范围:北京路北段50米,北京路中段中山路至西湖路270米两侧,中山五路北侧(广大路-昌兴街),文明路北侧210米,文明路南侧(丽都酒店)100米。

(2)一般街巷建筑改造。内容含广告牌改造,橱窗改造,窗户改造,外立面提升等。

改造范围:禺山路两侧,惠福东路两侧(含惠新东街),西湖路两侧(扣除一期北侧40米+大佛寺100米),圣贤里两侧,府学西街两侧,越秀书院街两侧,李白巷两侧,名盛广场两侧,小马站两侧,大马站两侧,龙藏街西侧。

(3)屋面整治。

改造范围:位于北京路中段建筑屋面。

(4)竖向广告招牌。

改造范围:北京路北段,北京路中段中山路至西湖路两侧,中山五路北侧(广大路-昌兴街),文明路北侧,文明路南侧(丽都酒店)。禺山路两侧,惠福东路两侧,西湖路两侧(扣除一期北侧40米+大佛寺100米),圣贤里两侧,府学西街两侧,越秀书院街两侧,李白巷两侧,名盛广场两侧,小马站两侧,大马站两侧,龙藏街西侧。

(5)排水立管改造。

改造范围:北京路北段,北京路中段中山路至西湖路两侧,中山五路北侧(广大路-昌兴街),文明路北侧,文明路南侧(丽都酒店)。禺山路两侧,惠福东路两侧,西湖路两侧(扣除一期北侧40米+大佛寺100米),圣贤里两侧,府学西街两侧,越秀书院街两侧,李白巷两侧,名盛广场两侧,小马站两侧,大马站两侧,龙藏街西侧。

2、景观绿化改造:立体挂花,组合式花钵平台,行道树植物装点,绿化组景,树池改造。

改造范围:分布于西湖路、惠福东路、圣贤里、惠新西街、龙藏街、文明路、北京路北段骑楼立柱、北京路中段屋面。

3、给排水改造:排水沟盖板,装饰井盖改造,新建雨水管网,疏通污水管道,室外消火栓更换。

改造范围:

(1)排水沟盖板:主要位于西湖路广场、名盛广场。

(2)新建雨水管:禺山路、惠福东路、西湖路、圣贤里、府学西街、越秀书院街、李白巷、名盛广场。

(3)疏通污水管:禺山路、惠福东路、西湖路、圣贤里、府学西街、越秀书院街、李白巷、名盛广场,文明路,小马站,大马站。

(4)装饰井盖:禺山路、惠福东路、西湖路、圣贤里、府学西街、越秀书院街、李白巷、名盛广场,文明路,小马站,大马站,龙藏街路段范围内。

(5)室外消火栓更换:分布于禺山路、惠福东路、西湖路、圣贤里、府学西街、越秀书院街、李白巷、名盛广场,文明路,小马站,大马站,龙藏街路段范围内。

4、市政道路提升:人行路面铺装提升,仿古道路铺装提升,机动车道路面提升,花岗岩侧石,花岗岩平石。

改造范围:西湖路、西湖路周边小巷,北京路中段骑楼铺装、圣贤里、府学西街、越秀书院街、李白巷、名盛广场,文明路、小马站,大马站,龙藏街,惠新西街(含惠新东街等背街小巷)。

5、电气照明:灯光提升。

改造范围:北京路北段,北京路中段中山路至西湖路两侧,中山五路北侧(广大路-昌兴街),文明路北侧,文明路南侧(丽都酒店)。禺山路两侧,惠福东路两侧,西湖路两侧(扣除一期北侧40米+大佛寺100米),圣贤里两侧,府学西街两侧,越秀书院街两侧,李白巷两侧,名盛广场两侧,小马站两侧,大马站两侧,龙藏街西侧。

6、标识系统:历史文化标识,指路标识。

改造范围:北京路北段,北京路中段中山路至西湖路两侧,中山五路北侧(广大路-昌兴街),文明路北侧,文明路南侧(丽都酒店)。禺山路两侧,惠福东路两侧,西湖路两侧(扣除一期北侧40米+大佛寺100米),圣贤里两侧,府学西街两侧,越秀书院街两侧,李白巷两侧,名盛广场两侧,小马站两侧,大马站两侧,龙藏街西侧。

7、交通疏解。

改造范围:北京路北段,北京路中段中山路至西湖路,中山五路北侧(广大路-昌兴街),文明路北侧,文明路南侧(丽都酒店),禺山路,惠福东路,西湖路,圣贤里,府学西街,越秀书院街,李白巷,名盛广场,小马站,大马站,龙藏街。

项目进度,本项目的整个建设周期为9个月,即从2020年1月开始前期工作,至2020年9月底完成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为确保本工程按时完成,工程进度安排比较紧凑,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各项工作可交叉进行,平行推进,并注意各相互联系的工作之间的衔接,尽可能穿插各道工序以最大限度争取节约时间。

项目施工时间表:

前期工作: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

土建工程:2020年4月至2020年9月30日;关键工期节点要求: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北京路主街面施工,包括禺山路、西湖路和惠福东路等。2020年9月30日全面完工。

竣工验收:2020年9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❺ 世界上有什么关于怪物的传说

夔(kui):传说中国东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体和头象牛,但是没有角,而且只有一条腿,浑身青黑色。据说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会引起暴风。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黄帝捕获了夔,用它的皮制作军鼓,用它的骨头作为鼓槌,结果击打这面鼓的声响能够传遍方圆500里,使黄帝军士气大振、蚩尤军大骇。

禺疆:“禺疆”为传说中的海神、风神和瘟神,也作“禺强”、“禺京”,是黄帝之孙。海神禺疆统治北海,身体象鱼,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双头龙;风神禺疆据说字“玄冥”,是颛顼的大臣,形象为人面鸟身、两耳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青蛇,支配北方。据说禺疆的风能够传播瘟疫,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风,将会受伤,所以西北风也被古人称为“厉风”。

祸斗:“祸斗”原本是指传说中居住在中国南部的少数民族,但是它被形容为外形象犬的妖兽,吞吃犬粪、并且喷出火焰。祸斗所到之处皆发生火灾,所以古人将它看作火灾之兆和极端不祥的象征。也有说法称祸斗吞食火,并且排出带火的粪便。
祸斗应该是在神话中被妖魔化的中国南方部落的象征。

九头鸟:原名“鬼车”,长有十个脖子、九个头,据说它的第十个头是被周公旦命令猎师射掉的。那个没有头的脖子不断地滴出血,古人宣称如果九头鸟飞过,要吹灭灯火、放狗把它赶走。有些传说宣称九头鸟的每一个头拥有一对翅膀,结果18只翅膀互相挤兑、导致全都派不上用场。另外,九头鸟也被称为“姑获鸟”,这种鸟掠食人类儿童,喜好群居。

穷奇:“穷奇”是中国传说中抑善扬恶的恶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长有翅膀,穷奇的叫声象狗,靠吃人为生。据说穷奇经常飞到打架的现场,将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恶行,穷奇会捕捉野兽送给他,并且鼓励他多做坏事。古人也把那种不重心意、远君子近小人的人称为穷奇。
但是,穷奇也有为益的一面。在一种称为“大傩”的驱鬼仪式中,有十二种吞食恶鬼的猛兽,称为十二神或十二兽,穷奇就是其中之一。

共工:共工是古代传说中神农氏的后代、属于炎帝一族,身为水神,共工有人的面孔、手足和蛇的身体。在黄帝的继承人颛顼治世的时代反叛,被颛顼击败,共工怒而头撞不周山(传说中支撑世界的支柱),造成世界向东南倾斜。之后共工仍不断地作乱(代表洪水的爆发),最后被禹杀死(指治水成功)。

虚耗:虚耗是给人招来祸害的恶鬼。传说虚耗身穿红色的袍服、长有牛鼻子,一只脚穿鞋着地、另一只脚挂在腰间,腰里还插有一把铁扇子。据说唐玄宗曾经在梦中见到一个小鬼偷盗了自己地玉笛和杨贵妃的香袋,玄宗叫住小鬼,鬼自称叫“虚耗”、喜欢偷盗他人的财物,也能偷去他人的欢乐、使他变得忧郁。玄宗大怒,立即唤人,于是有一个大鬼出现将虚耗撕成两半吃掉了。
大鬼指的是钟馗。

五通神:中国传说中的五个淫魔,据说在南方作祟,曾经有“北狐南五通”的说法,五通神经常到人家中找寻美貌女子。其实,五通神也被称为五显神,是泰山之神的五个儿子。《聊斋志异》中有一些关于五通神的记述,称一名姓万的书生斩杀了其中三通,并且重伤了另一通,最后一通被金龙大王之女的丫鬟XX,最后X尽人亡。

浑沌:也作“混沌”,是古代的凶神。传说它形状肥圆、象火一样通红,长有四只翅膀、六条腿,虽然没有五官,但是却能够通晓歌舞曲乐。还有一种说法称浑沌是象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浑沌是《封神演义》中鸿钧道人的原型。

凿齿:传说中居住在中国南部沼泽地带的怪兽或巨人。凿齿长有象凿子一样的长牙,这对长牙穿透他的下巴穿出,他手中持有盾和矛。据说凿齿掠食人类,黄帝命令后羿前往讨伐,在经过激烈的搏斗后,后羿在昆仑山追上了凿齿并且将他射杀。
凿齿应该是在神话中被妖魔化的中国南方部落的象征。

三足鸟:中国古代的太阳精灵、也被看作太阳运行的使者。中国古代传说太阳中居住着三足鸟,人们敬仰太阳,三足鸟也被作为祥瑞的象征来崇拜。据说由于三足鸟一共有十只,不停地在天空中运转,导致地上遭受旱灾和灼热的煎熬。尧帝命令后羿将所有三足鸟射杀,结果后羿射落九只、留下一只,从此太阳只有一个并且在傍晚落下。
也有说法称三足鸟是服侍西王母的精灵。

猰貐 :那时中原一带猰貐的为害最烈。猰貐,有的书写作“窫窳”,是一只形状像牛,红色的身子,人的脸,马的脚,�叫的声音像婴儿啼器的怪兽,常拿人来做它的粮食,给它残害的不知道有多少,只要一提起�谁也会胆战心惊。因而关于猰貐的传说也就有种种:有人看见的瘈貐是人的脸,蛇的身子,也有人看见的猰貐是龙的脑袋或虎的爪子,总之都是神经过敏,自相惊疑罢了。
更有种传说,说猰貐本来是人的脸,蛇的身子,大约也是天上的诸神欴一,不知道为了甚么缘故,给一个也是人的脸、蛇的身子的贰负神和贰负神的一个名叫“危”的臣子共同谋杀死了,精魂不散,才化为龙头虎爪、牛身马足这般模样的怪兽的。至于那杀猰貐的贰负神呢,他自然也没有好的结困,天帝为了他妄杀无辜,便把他捆绑在疏属山(在现在陕西绥,德县),枷了右足,反缚了两手和头发,到汉宣帝时侯才有人把他从山上的石屋中发掘出来,头发和两手还是反缚�,一只足上还带�枷栲呢。
假如上面的传说可靠,那可怜的猰貐已经被杀一次,现在又碰见了羿这样的对头,真是太不幸了。
羿和猰貐战斗的经过,古书的记载简略,我们不知其详。但以羿射太阳的神勇来对付这种蠢兽,想来定也不会费多少力气的,所以不久羿就将它杀死,给人民除了一大害。

凿齿: 畴华之野有一怪物叫做“凿齿”。畴华,是南方一个水泽的名字。凿齿这东西,有说它是人,有说它是兽,推想起来,大约是兽头而人身的怪物。从它的嘴里吐出一只长约五六尺、形状像凿子的牙齿,这牙齿就是它最厉害的武器,没有人敢当它的锋芒。因此它就逞�它蛮悍的性子,在这一带地方任意残害人民。那知羿却带了天帝俊�给他的弓箭,毫不惧怕地前来和凿齿作战。凿齿知道羿的箭法厉害,心里�慌,就拿了一面盾来保卫自己,但是羿,靠了他过人的勇敢和灵巧的射艺,没有让凿齿近得身来,就将它从盾的掩护下射杀死了。

九婴:羿是在北方的凶水之上把九婴杀死的。九婴大约是有九个脑袋的水火之怪,能够喷水也能够吐火,不知道那怪物激战了一场。那怪物虽然猛悍,究竟不是天神羿的对手,终于还是给羿射死在波涛汹涌的凶水之上了。

大风 :有一只名叫“大风”的鸷鸟在东方的青丘之泽为害人民。所谓“大风”,其实就是“大凤”,因为古时“风”和“凤”原来是一个字。凤也就是孔雀。这里讲的大风,就是一只大孔雀。古时在中原一带,是常有孔雀这种鸟的。这种鸟的特大者,性极凶悍,能伤害人畜。它的翅翼飞掠过的地方,总似乎常有大风伴随,因此它又作了风的象征,于是便传说它能够�9�5坏人们的房屋居舍。古人造字,就把“凤”字来当作“风”字用了。所以这里的大风,其实就是大凤,也就是一只大孔雀。
羿知道这种鸷鸟多力善飞,恐怕一箭射去还不能致它的死命,倘或带箭逃去,他日再出来为害人民,就反而费事了。因此羿便特地用一条青丝做成的绳,系在箭尾上,自己的身子则藏伏在林薮中,等候那鸷鸟低飞到头上时,一箭射去,果然正中鸷鸟的当胸。箭在绳上,鸷鸟不能飞逃,便被羿拖拉下来,用剑砍做了数段;替人民除了一方的大害。

修蛇:洞庭湖中,正有一条巨蟒在那里兴波作浪,渔夫被它弄翻船活吞在在肚子里的不知道有多少。靠水生活的人们可真惨苦极了。这种巨大蟒蛇,本领实在不可小视。据说曾有一巨蟒,把一头大象囫囵地吞在肚子里,消化了三年,才吐出象的骨,可以治心痛和肚子痛。
羿单独驾了一只小船,在洞庭湖的洪涛中巡行,找寻那长蛇的踪影。找了好半天,终于远远地给羿发现,那蛇正昂�头,吐出饥饿的、火焰一样的舌头,掀排�如山的白浪,向羿的小艇�来。羿站在船头,拉开神弓,对准那蛇连射了几箭出去,是箭箭都中要害,蛇还不死,集聚余气一直窜到羿的船边,羿只得拔出剑来,和凶蛇作了一场猛烈的战斗,在滔天的白浪中,修蛇硕大的长躯,在羿飞舞的剑光下,被一段段地剁下。

獬 豸:乃古时候之神兽,依据「异物志」书中记载:「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争,则咋不正者。」故其性忠直,能辨是非善恶,古代执法者,所戴的礼帽就叫「獬豸冠」,「后汉书」中亦有记载:「法冠,一曰柱后,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兽,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秦灭楚,以赐执法近呈御史服之。」

❻ 都江堰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都江堰是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位于岷江上、玉垒山下,都江堰市城西,古时属都安县境而名为都安堰,宋元后称都江堰。都江堰被誉为“独奇千古”的“镇川之宝”,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仍发挥着巨大的效益。

在都江堰建立之前,巴蜀地区一直遭受岷江的水患。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每当春夏山洪暴发时,江水奔腾而下,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常常引起洪灾。再加上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了江水东流,所以造成东旱西涝,令蜀中的百姓苦不堪言。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秦国灭掉西周王朝后,巴蜀地区归入秦国的版图。公元前300年,秦王委任李冰为蜀地的郡守,开始兴修都江堰。李冰父子经过多年的努力,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枢纽工程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部分组成,互相制约、互相调节,结构科学巧妙。历史上鱼嘴的位置一直在变动,最早位于白沙河口下游不远处。现在位于白沙河口下游2050米处,这一位置是1936年大修时确定的。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将汹涌的江水导入内、外两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湘”,是经都江堰、乐山至宜宾入长江的岷江正流,全长700多千米,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为人工渠道,在宝瓶口的节制下,流入成都平原,主要用于灌溉。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决定了内外江的分流比例,是整个都江堰工程的关键。内江取水口宽150米,外江取水口宽130米,鱼嘴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而且在洪、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春天,岷江水流量小,为保证灌溉用水,岷江主流直人内江,水量约占六成,外江约占四成;洪水季节,二者比例则颠倒过来,内江四成,外江六成,使灌区不受水潦灾害。这就是治水《三字经》中说的“分四六,平潦旱”。此外,在古代还使用杩槎来人工改变内外两江的分流比例。杩槎是一种以数根圆木为骨架,外覆竹席,内灌泥沙的截流物体。一般在春季水量较少时使用这种方法截流外江,增大内江的水流供给,待春耕结束水位上涨后,再砍去杩槎,使水流恢复正常。

1974年,在鱼嘴西岸的外江河口建成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电动制闸,代替过去临时杩槎工程,截流排洪,更加灵活可靠。在鱼嘴上游东岸有百丈堤,全长1950米,将洪水与泥沙逼向外江,并起到护岸的作用。鱼嘴堤坝向下游延伸,则形成金刚堤,再往下,分别是飞沙堰和人字堤。

飞沙堰在内江右岸、金刚堤的下端,长约300米,原名“侍郎堰”,建于唐高宗龙朔年间(661~663),是内江中段的泄洪排沙通道,故名,飞沙堰遵循“低作堰”的原则,即堤顶低作与对岸标准台顶等高,使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的内江水漫过堰顶流入外江,让成都平原免受洪涝。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让人雕刻了三个巨大的石人像,立于水中,作为“自动水位计”,规定“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如果遇到特大洪水。飞沙堰将自行溃决,使进入内江的洪水泄入外江,以确保内江灌区的安全。飞沙堰的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挟着大量泥沙、石块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上游带来的泥沙、卵石等到了这里,都能被抛入外江(主要是巧妙地利用离心力作用),有效地减少了泥沙在宝瓶口前后的淤积,确保内江通畅。而到了晚秋时节,飞沙堰却显得格外的宁静,内江溢出的江水在堰中大小的鹅卵石上汩汩流淌,石滑水清,游人可徒步涉水而过。据当代实测,岷江内江流量超过1000立方米每秒时,便有40%的洪水和98%泥沙从飞沙堰排出。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宝瓶口紧靠灌县西门,是控制成都平原自流灌溉的门户,具有引水和控制进水的作用。据《永康军志》载“春耕之际,需之如金,号目‘金灌口’”,因此宝瓶口古时又名金灌口。宝瓶口开凿于都江堰创建时,当时李冰在其子二郎的协助-下,邀集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岷水东流的地形和水情做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他带领众人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凿出了一个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山口。因其形似瓶口,取名“宝瓶口”,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则叫“离堆”。宝瓶口宽度和底高都有极严格的控制,底宽14.3米,顶宽28.9米,口内即内江流入的进水口宽70米,口外出水口宽40~50米。古人在岩壁上刻了几十条分划,取名“水则”,是我国最早的水位标尺。宝瓶口同飞沙堰配合具有节制水流大小的功用,是控制内江进水量的关键。内江水流进宝瓶口后,通过干渠经仰天窝节制闸,把江水一分为二。再经蒲柏、走江闸二分为四,顺应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倾斜沿大小各支引水渠不断分流,形成自流灌溉渠系,灌溉成都平原上一千余万亩农田。宝瓶口左岸山崖上刻有几十条分划,每划间距为一尺,名为“水则”,用以观测水位涨落。宋朝时水则仅有十划,清朝时以十六则为大洪水,现在崖上石刻水则已经达到二十四划。宝瓶口岩基,干百年为飞流急湍的江水冲击,出现了极大的悬空洞穴。为了加固岩基,1970年冬,灌区人民堵口截流,抽干深潭,从两岸基础起,共浇注混凝土8100多立万术,缙禺堆、宝瓶口筑起了铜墙铁壁,使这个自动控制内江水量的瓶口,更加坚实可靠。

都江堰公园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等。伏龙观位于宝瓶口侧离堆之上,是祭祀李冰的专祠,又称老王庙。传说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服恶龙,锁在离堆下的伏龙潭中,后世便立庙祭祀此举。该观始建于晋代,北宋初期改名为伏龙观。现存的三重殿宇,均为清代重修,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25~220)所雕的李冰石像,高约3米,仪态从容。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二王庙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背倚玉垒山,面临岷江,规模宏大。庙里供奉着李冰父子的神像,李冰身着袍服,正襟危坐,右手持半裹的绢图,其子李二郎穿着草鞋便服,手持工具。走廊门柱上悬刻的匾额和楹联均是歌颂他们父子承继大禹,“利济斯民”、“利济全川”的顽强毅力与献身精神。安澜桥又称夫妻桥,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此桥古名“珠浦桥”、“平事桥”,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清嘉庆年间,一名叫何先德的塾师见行人过河艰难,便发起在原桥基础上重建新索桥的号召。桥尚未完工,何先德就去世了,其妻继承遗志,在群众支持下,终于把桥修成。新索桥建成后,任凭风急浪高,人们都可安渡狂澜,故名“安澜桥”。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现在的桥,下移100多米,将竹改为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

都江堰可谓是千古受益的伟大工程,也是中华民族改造自然的奇迹之一。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00年11月,都江堰与青城山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❼ 米字旁边加个禺是什么字


ǒu
(1)
ㄡˇ
(2)
两个人在一起耕地。
(3)
〔~合〕物理学上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
(4)
同“偶”②。
(5)
郑码:CKLZ,U:8026,GBK:F1EE
(6)
笔画数:15,部首:耒,笔顺编号:111234251125214
编辑本段详细注解

ǒu
〈动〉
(1)
(形声。从耒,从禺(yù或
ǒu),禺亦声。“耒”(lěi)指翻土工具。“禺”意为“两边一夹角”。“耒”与“禺”联合起来表示“两人各在一边,农具在夹角处”。本义:二人并肩,共同施力于耒耜)
(2)
同本义
[plough
side
by
side]
耦,耒广五寸为伐,二伐为耦。——《说文》
十千维耦。——《诗·周颂·噫嘻》
譬如农夫作耦。——《国语·吴语》
禹见耕者耦立而式。——《荀子·大略》
长沮、桀溺耦而耕。——《论语·微子》
(3)
又如:耦耕(两人并力一起耕种。为古代犁田的一种方式);耦犁(一种耕作法)。引申为二人一组。如:耦俱无猜(双方都无猜疑);耦居(谓两人同处);耦俱(指相处融洽)
(4)
匹敌;相对
[match]。如:耦国(对等之国);耦象(指箭耙);耦语(相对私语)
(5)
遇,逢
[meet
with]
燕成双,鸾对影,耦新知。——宋·孙光宪《酒泉子》
(6)
合,符合
[coordinate]。如:耦世(适应世俗)

ǒu

阅读全文

与禺顶口南3O米什么电影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猫和老鼠大电影电影票多少钱 浏览:585
什么直播可以直播电影 浏览:837
六十年代好看的电影大全 浏览:516
部队电影好看 浏览:916
爱国的电影都有哪些方面 浏览:450
歌词里含电影再给多少秒 浏览:933
2020明朝电影有哪些 浏览:538
杜鹃调酒什么电影 浏览:771
好看电影魏大勋 浏览:231
漫威电影中的部门有哪些 浏览:700
奥特曼每年都有哪些大电影 浏览:907
德国入侵波兰电影有哪些 浏览:758
缘份电影如何 浏览:245
好看的战争特工电影排行榜 浏览:249
战狼二电影高清免费 浏览:611
电影双字幕如何处理 浏览:424
十一黄金周三部电影哪个好看 浏览:637
有什么电影看军人过雪山 浏览:725
如何剪辑电影精髓 浏览:739
胡歌喜欢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