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想知道这个小女孩这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第一张图片是电影《恋尸者》,主演:Ilona Szabo
第二张图片是阿根廷女演员:奥利维亚·赫西
Ⅱ 三毛的爱情故事
三毛和荷西之间仿佛是一段童话般的爱情,留给许多人无限伤感的是荷西的意外逝去。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三毛是一个喜欢沉浸在自我世界的人,这样的女子自有心中的王子。可惜荷西不是那个王子,至少不完全是那个王子。三毛一直说,“荷西苦恋她六年”,但从来没有说“她也恋了荷西六年”。在那六年里,三毛前三年在国外,后三年在台湾。在国外期间,最少有三位追求者都是在最后一刻才被三毛拒绝:在西班牙时,被一位日本籍的富商同学追求;在德国时被一位后来成为外交官的德国同学追求;在美国时,被一位台湾籍的在美博士追求。这些人都远比荷西优秀,都比荷西更加接近三毛的爱情标准,但是三毛拒绝了,因为三毛心目中的爱情标准比这三位所能达到的还要高。回到台湾的三年,她终于选到了愿意结婚的人,未婚夫却在结婚前被死神夺走了。在这样的情况下,1973年,三毛选择了和“苦恋她六年”的荷西,在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公证结婚。
起因于偶然看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介绍,三毛来到了非洲的撒哈拉。面对着凄艳寂寥的大沙漠,三毛几乎不能自已,面对着残阳如血,“在原本期待着炎热烈日的心情下,大地化转为一片诗意的苍凉”。三毛去撒哈拉,荷西也追随而至。他看出三毛去沙漠之意已决,就先在沙漠的磷矿公司找了个职位,提前在沙漠等着三毛了。三毛逐渐爱上了沙漠的狂暴与沉静,爱上了沙漠美丽的星空。她成了一个快乐的家庭主妇,用中餐款待荷西;她教邻居的女孩子们认字,用简单的医疗知识解除他们的病苦;她曾一个人跟着运水车,深入沙漠腹地,了解真正的沙漠人的生活。
世上本没有完美的事,再奇的女子,也要在人间烟火中寻找情感的寄托。三毛选择了荷西,选择了她最能伸手触摸的幸福。这是三毛作为一个女人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在她内心的深处,和荷西的爱恋,甚至愿意用童话般的思维去净化和升华。
绯情
1979年9月30日,荷西因潜水意外丧生,三毛痛苦地说:“他等了我6年,爱恋了我12年,诀别时没有跟我说一声再见。我所有的感情都随荷西而去。”在父母扶持下,伤痛的三毛回到台湾。
荷西死后,人们愿三毛再婚,再有个爱她的丈夫。她是作家,但她首先是个女人,她应该拥有自己完整、独立和美满的婚姻。她太累了,应该有个自己的家。但是这样一位情感丰富的女子,为了她自己塑造的荷西与三毛的完美形象,她不能再嫁。
不能再嫁,并不意味着三毛可以任凭感情没有寄托,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三毛死后,关于她和王洛宾、贾平凹等的绯闻有很多。
1990年,亦是三毛的电影剧本《滚滚红尘》取得八项金马大奖的时候,她与中国民歌大师王洛宾发生了一段真挚的忘年情。当时,她甚至只身跑到乌鲁木齐和王洛宾共同生活。尽管有人出来反对,试图证明三毛和王洛宾之间没有恋情。我却相信,不仅相信她们有,而且还很深,这种情感不是我们能看到的卿卿我我,而是看不见的心意相通、水火交融。(飞鸿)
三毛,原名陈懋平,1943年3月26日出生於重庆。1948随父母迁台,1962以陈平名义在现代文学发表第一篇作品《惑》。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结婚记》、《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撒哈拉的故事》等。
1991年1月4日凌晨,三毛在荣民总医院以丝袜自缢身亡,享年四十八岁。
Ⅲ 恋尸的电影推荐几部 我看好看点的
《困惑的浪漫1》是由琼克·布特格雷特执导的恐怖片,Beatrice Manowski、Daktari Lorenz等参加演出。
影片虽然只是描绘了一对男女的癫狂恋尸,却让人感觉到其中浩浩荡荡的无敌力量。
2004年时,美国的《时代周刊》曾评出“史上最恶心的五部电影”,该片以笑傲江湖之势荣登榜首。
中年男子罗伯特(Daktari Lorenz 饰)供职于德国柏林的街道清理处(Street Cleaning Agency),其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清理因各种事故而留下的残肢断体。久而久之,罗伯特养成怪异的习惯,他经常将尸体的某些部件那回家,放在福尔马林中保存收藏。
罗伯特的女友贝蒂(Beatrice Manowski 饰)和男友趣味相投,且较之更甚。某天,罗伯特带回来一具完整的尸体,这对畸零男女从此拥有了可以用来寻欢作乐的“伙伴”。他们怪异的爱情凭借这具尸体恣意燃烧,直到罗伯特某天丢掉工作,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困惑的浪漫2》是由Buttgereit执导,Monika M等人主演的恐怖电影。
影片讲述了丧尸和人类之间的爱情故事。
因丢失尸体和
困惑的浪漫2
爱人,罗伯特(Daktari Lorenz 饰)在绝望中以极其惨烈的方式自杀身亡。然而他的尸体并未因此得到宁静,仿佛命中注定一般,才被葬入黄土不久的罗伯特又被妙龄女郎莫妮卡(Monika M. 饰)挖了出来。莫妮卡和罗伯特一样,对死尸有着深深的迷恋,她和死去的罗伯特仿佛爱人似的生活在一起。
某晚,莫妮卡在电影院门口邂逅马克(Mark Reeder 饰),两人随即开始交往。看似浪漫的爱情虽然让莫妮卡一度想要改掉怪异的爱好,但她仍然无法接受爱情的索然无味。直到某天,马克发现了女友的秘密,他们的关系开始朝着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
Ⅳ 困惑的浪漫是那个国家的电影,导演是谁。故事属于什么类
困惑的浪漫英文名: Nekromantik
译名:《困惑的浪漫》
导演:琼克布特格雷特
主演:克雷尔劳伦斯/哈罗德伦特
片 长: 104分钟
类型: 情色/恐怖
国家:德国
语言:德语
上映日期:1972
这是一部纠缠于尸体、死亡和性之间的片子,片中的男女主角是一对恋尸癖,家中收藏着各种各样丑陋不堪的尸体器官,影片里处处都洋溢着死亡的味道和意象,如剥皮的兔子、解剖的海豹和摔烂的黑猫,还有男主角梦中两人互相抛掷人头的嬉戏等等。本片的经典镜头之一,男女主角一起和暗绿色的流着粘稠液体的腐尸做爱(此段极其恶心);经典镜头之二,男主角在女主角拿走了他们最爱的腐尸之后,决定自杀,并在自杀的瞬间达到了高潮,一边流血,一边射精;经典镜头之三,女主角在和新男友做爱时突然拔刀割下男友的头颅,然后把已经腐烂的男主角的头颅替换在刚死去的男友的身上,并用绳子把男友的阳具扎好,然后继续做爱,一直做到高潮。影片从一场车祸开始,到最后女主角在医院里得知自己怀了孕结束,从死走向生,一头一尾充满暗喻。
开头,人死亡了;结尾,人诞生了。这是一个轮回,刻意安排的。你怕黑吗?你怕血吗?你怕鬼吗?看完这个电影,你就不会再感到害怕了。男主角矮小有点猥琐,女主角修长容貌可人。
我可以承受丑男恋尸,但是不能忍受美女奸尸。 他们真的很迷恋尸体,迷恋腐败的味道,迷恋绿色的液体。 骷髅变成了青蛙,青蛙变成了王子,恐怖,阴森,罪恶,黑暗。
兔子死了,家猫死了,海豚也死了。 死亡很正常,但是它们都是因为受到外力而死,惨烈,惨烈。 演员的确挺能演的,既要闻恶臭,又要杀生,他们会不会进地狱?导演,你也同样不得好死。 《困惑的浪漫》归属于爱情片的范畴,故事有点悲哀,可毕竟执着。执着的变态,是电影的中心主旨。男主角他做到了,他一边自杀,一边射精。女主角她做到了,她一边砍头,一边做爱。 恋尸真的可怕。导演是歇斯底里、赤裸裸的。
Ⅳ 《恋尸者》这部电影表达了什么意思
至于具体意义 视人的价值为物吧,恋尸的 主要表现是超乎寻常的强大支配欲!还有就是对生命的漠视或恐惧!
Ⅵ 好看的有关恋尸癖的电影有那些
《困惑的浪漫》<特别的吻给特别的你》<恋尸者><死亡三部曲之后果>
Ⅶ 最近恋尸电影有哪些
主演: 阿尔芭·利巴斯 / 克里斯蒂安·瓦伦西亚 / 阿尔伯特·卡伯 / 伯纳特·绍梅尔
类型: 剧情 / 惊悚
上映日期: 2015-10-30
片长: 76分钟
The Corpse of Anna Fritz
Ⅷ 哭泣的百合——三毛死于谋杀
朋友,你好。的确一般人都认为,著名女作家三毛于1991年1月4日在台湾自家的浴室里自缢身亡。但近期出版的《哭泣的百合——三毛死于谋杀》一书的作者张景然在书中却指出,目前社会上流传和台湾警方认定自杀的结论都不可靠,三毛实际上也许是死于谋杀。
张景然,香港书画出版社负责人,曾经出版过《诡话——剖析马中欣与三毛真相》。日前,张景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与记者再次谈起三毛自杀说的种种疑点。
驳斥“因病厌世”说
台湾警方填写在“验尸申请书”中的死因是“因病厌世”。
张景然指出,如果说“因病厌世”,那么三毛不知要死去多少回了。须知,三毛从小就疾病缠身,一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她有很多作品都是忍着病痛完成的,包括《滚滚红尘》。可能有人会说,三毛怀疑自己身染绝症,感到悲观失望、来日无多,在这种极压抑、极灰暗、极消沉、极颓废的情绪下,采取自缢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三毛真的患有不治之症吗?
确实,三毛曾经怀疑过自己和母亲患有同样的病——子宫内膜癌。为此,她决定住院做进一步检查。
1991年1月2日晚,三毛到荣民总医院住院。第二天上午10时,医生为三毛做了个小手术。根据手术判断,三毛患的是一般妇科疾病,并非她自己所怀疑的癌症。
三毛的主治医生赵灌中在手术后明确告诉三毛:手术后加上服用药物治疗,内分泌会慢慢改善,月事也会正常,并嘱咐她不用担心。
院方决定安排三毛5日出院。
但谁也没有料到,三毛在4日凌晨便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么,谁又能解释,她怎么可能在医院已经为他排除了癌症之后而绝望自杀呢?
驳斥“红尘”压力说
一度流行的三毛自杀的另一种原因是:她所写的电影剧本《滚滚红尘》没有获得最佳剧本奖。
对此,张景然反驳道,其实,三毛对《滚滚红尘》不会获得最佳剧本奖早就有思想准备,她把这件事看得很淡。1990年11月21日,在金马奖颁奖前近1个月,三毛在写给上海的张乐平夫妇的信中写道:
“我所辛苦编剧的电影爆发大消息,我们参展台湾、香港最大电影展金马奖12项入围,我被提名为最佳原著剧本奖,但不相信会得奖,这事我看得很淡。”
尽管落了选,但三毛却并没有把“最佳原著剧本”奖落选的事放在心上。一个在世界多国“流浪”了几十年的三毛,才不会那么小心眼呢!
说三毛死于《滚滚红尘》的压力,乃无稽之谈。
驳斥“为情所困”说
张景然指出,三毛虽然被“情”的旋涡所扰,但绝不是为情所困。
荷西逝世以后,三毛也接触了几位男朋友,但都没有结果。
一位有妇之夫曾向三毛求爱,但三毛很清楚,那人的妻子很爱他,他这是见异思迁。
三毛明确拒绝了他,三毛说:“在我的道德观念里,一个已婚男人即使对我再好,我也绝不会动心。”
在北非的一个岛上,西班牙的一位出色广告师向三毛求婚,三毛对他也颇有好感。但因为广告师的职业使他接触到各种姿态的美丽模特儿,这令三毛非常担忧。
她坦诚地告诉他:“如果我们结了婚,我是不能忍受生活在时时失去你的恐惧当中的。”
对于爱情,三毛是理智而现实的。
三毛在一次外出度假时,结识了一位仪表堂堂、英俊洒脱的青年男子,三毛为之心动,但最后双方都没有留下通讯地址。
还是在北非,三毛认识了一位银行经理。三毛要回台湾时,经理找到三毛向其倾诉情感,他请求三毛给他10天时间一起外出度假。三毛为他的真情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但不是现在,而是约定在10年以后。好一个聪明的三毛。
张景然说,在三毛的感情世界里,从来都是主张智慧、勇敢和道德的,三毛绝对不会为情所困而自杀。
另外,张景然还用自己的证据驳斥了三毛自杀的原因,如空虚寂寞说、江郎才尽说、自杀说等等。
“三毛自杀说”疑点太多
另外,张景然还提出了三毛自杀的诸多疑点——三毛曾经在《生之喜悦篇》里明确说明:“我不会再自杀。”
三毛已经把1991年的日程安排到了1991年的三四月,并且把这些历程多次向朋友和记者透露过。1991年1月的一天凌晨,她还给贾平凹写信,同时告诉贾平凹,四五个月后就要去看他了。
三毛曾多次明确拒绝了死亡。三毛在《不死鸟》中说:“一个有责任的人,是没有死亡的权利的。”1990年,三毛在回答一位有厌世倾向的人时说:“如果自杀可以解决问题的话,那么世上就没有活人了。我跟你讲,这世上不是只有你想自杀,许多人都想自杀。你给我好好活下去。不要太肯定三毛绝对没有如你一般的身临其境,她活得下去,你也活得下去;她不自杀,你也不要自杀;你不好好活,我不会放过你。"
目击和结论正相反
张景然说,死者的死亡方式、致死的工具、尸体的状貌和死亡的现场环境,是判断其自杀和他杀的重要依据,三毛的母亲(1月4日上午8点前就赶到现场)与警方(1月4日上午10点15分才赶到现场)眼中出现的情况竟根本不同,怎么能不令人生疑?
警方提供的情况是:当医院的清洁女工发现三毛的尸体时,“三毛的身子半悬在马桶上方,已气绝身亡。一条咖啡色的丝袜,一头套住三毛的脖颈、一头绑挂在吊滴液瓶的铁钩上。”法医到达现场时,“身穿白底红花睡衣的三毛已被放在病床上”、“三毛身着白底红花睡衣,脖颈上有深而明显的丝袜吊痕,由颈前向上,直到两耳旁。舌头外伸,两眼微张,血液已沉于四肢,呈现灰黑色。”
而三毛母亲缪女士提供的情况却是: “三毛端坐在盖着的马桶上,双手合抱成祈祷状,头微垂而面容安详。吊颈的长丝袜如同项链般松松地挂在脖子上,颈上既无勒痕,也没有气绝时的挣扎痕迹。”
奇怪的是,同是现场目击者,而且缪女士先于警方两个小时赶到,警方与缪女士所提供的现场情况竟是如此大相径庭。
另外,还有几个客观原因使三毛的母亲不相信三毛是自杀的:
“第一,浴室的点滴吊架离地只有160厘米,垂吊后脚尖伸直,轻易可着地面。第二,病房的门是虚掩着的,一推即可进,丝毫没有自杀的蓄意准备。第三,丝袜没有拉扯迹象,只是松挂在脖子前。"
张景然说,是警方的结论和传媒“谋杀”了三毛,使大多数人都认为三毛是死于自杀的。
那么,究竟是谁谋杀了三毛呢?记者有幸看到了该书的校样,发现作者尽管批驳了“三毛自杀说”,但也没有证据说明三毛是被杀的。看来,三毛的死因最终要成为一个千古之谜了。
三毛父亲给三毛的一封信
三毛的父亲写道:
你只身去了大陆一个月,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交给我两件礼物。你将我父亲坟头的一把土,还有我们陈家在舟山群岛老宅井中打出来的一瓶水,慎慎重重地在深夜里双手捧上给我。也许,你期待的是——为父的我当场号啕痛哭,可是我没有。我没有的原因是,我就是没有。你等了数秒钟后,突然带着哭腔说: “这可是我今生惟一可以对你们的报答了,别的都谈不上。”
说毕,你掉头而去,轻轻关上了浴室的门。
也许为父我糊涂了,你从大陆回来洗出的照片,尤其是有关故里部分的,你一次一次在我看报时来打断我,向我解释——这是在祠堂祭祖;这是在阿爷坟头痛哭;这是定海城里;这又是什么人, 跟我三代之内有什么关系……你或许想与我谈谈更多的故乡, 而我却并没有提出太多问题,可是我毕竟也在应着你的话。你在家中苦求手足来看照片,他们没有来,你想倾诉的经历一定很多, 而我们也尽可能撑起精神来听你说话,只是因为父母老了,实在无力夜谈,你突然寂静下来了。把你那百张照片拿去了自己公寓还不够,你又偷走了我那一把故土和水。
不过七八天前吧,你给我看《皇冠》杂志,上面有一些你的照片,你指着最后一幅图片说:“爸,看我在大陆写的毛笔字——有此为证。”
却忘了,那时的你,并不直爽,你三度给我暗示,指着那张照片讲东讲西,字里两个斗大的“好了”已然破空而出。这两个字是你一生的追求,却没有时空给你胆子写出来, 不然不会这么下笔,而我和你母亲尚在不知不觉之中。
3天之后的你,留下一封信离开了父母,你什么都没有拿走,包括给你走路用的平底鞋。我看完了你的信,伸头看看那人去楼空的房间,里面堆满了你心爱的东西,你一样都没有动, 包括你放在床头的那张丈夫的放大照片。
我知道,你这一次的境界是没有回头路可言了。也许,你母亲以为你的出走是又一次演习,过数日后你会再 回家来,可我推测你已尝到了当神仙的凄凉滋味。或者说,你已一步一步走上这条无情之路,而我们却没能与你同步。你人未老, 却比我们在境界上快跑了一步。山到绝顶雪成峰,平儿,平儿, 你何苦要那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在你与我们同住3年之后,突然而去,这中间其实没有矛盾,有的只是你的渐悟和悟道之后行为的实践。
你本身是念哲学的,却又搀杂了对文学的痴迷,这两者之间的情怀往往不同,但你又看了一生的《红楼梦》。《红楼梦》之讨你喜欢,当是一种中国人生哲学与文学的混合体。平儿, 我看你目前是情虽破但尚未“了”,还记得你对我说过的话吧?你说:“好就是了,了就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要她必须了。”你答应过你母亲不伤害生命——肉体不了,精神不可单独了断。
以下是三毛的个人资料:
姓名:陈平
别名:三毛
生辰:1943年3月26日
祭日:1991年1月4日
籍贯:浙江定海
地区:台湾
国家:中国
职业:作家 剧作家
原名陈平,生于四川重庆。
幼年期的三毛即显现对书本 的爱好,5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自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深厚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 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并受当时担任《联合报》主编平鑫涛先生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 同年1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
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她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岁。
更多资料请参见以下地址:
http://www.xf999.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