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推荐 > 李安说电影是什么

李安说电影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23 04:31:08

Ⅰ 李安的电影断背山获得奥斯卡金奖后哪个词语一夜间成了同性恋的代名词

断背

【由来及释义】
【相关词汇】

同性恋题材电影《断背山》电影海报
[编辑本段]【由来及释义】
断背(Brokeback),2007年8月由教育部公布的171新词之一,出自李安的同性爱题材电影《断背山》。电影《断背山》讲的是两个小伙子之间一段长达20年的感情纠葛。断背隐喻同性恋,现在网上很流行用“断背”来代替“同志”。中国古代把男人和男人相爱称为“断袖”“龙阳”“分桃”,所以“断背”也就用来暗指两个男人之间的同性相爱。
李安说:“人人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断背山'”。在这部电影中,李安真正的达到了“直抵人类情感最敏感最隐晦”的一面,将现实中不被认同的真实情感表现出来。李安不赞成人们将《断背山》归类为狭隘的同性恋电影,而认为应该将之视为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也是一部有关全人类情感的影片。

Ⅱ 充满了中国式武侠哲学的电影《卧虎藏龙》,真的能够被称为经典吗

不按套路出牌,不少情节也乐趣横生,算是一部很经典的剧。
这部剧仅从获奖的情况来看就可以看出来这部剧的厉害,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也算得上是华语片的优秀代表作了。如果说《卧虎藏龙》不算经典,又有哪部剧能够称为经典呢?
虽然说这一部电影是一部武侠电影,但是其实和现实生活中很多都是很相似的。比如说俞秀莲,虽然一身武艺,但也还是要照顾自己的镖局,还要带领自己的手下讨饭吃。然而这其中的无奈,和现实生活的我们都是很相似的。
俞秀莲与李慕白之间之间的爱情也是很令人动容的,这点电影中都拍摄的很好。虽然说这部电影是部武侠片,但更多的还是关于人性的讨论。所以,这可能也是这部电影为什么这么经典的原因。

Ⅲ 都说李安的《比利·林恩》是里程碑式的电影,它究竟开创了什么

都说李安的《比利·林恩》是里程碑式的电影,它开创了一个历史题材的一个先河,从他的作品内容和场景构思上面都是和之前不一样的,这无形当中让观众的视觉有一个很大的冲击,这部历史题材在他的导演下显得更加不一样,给全球所有人带来了深思,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还有一些国家还在忍受着战争的折磨,也算是呼吁大家团结,和睦。

还有一个原因是这部影片来自战争主题,浅显地来看,李安并没有给出相当明确的立场指涉,在战与不战之间站队,这让美国主流价值观很难摸到痛点,这是一部细腻关注内心的具有多重解读空间的作品,李安的精髓永远是向内进攻。这也让很多人去反思当下的生活,和对当下国际形势的关注。

如何评价李安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很多人说李安是用东方人的情感,表达西方人的故事;用西方人的技术,拍东方人的哲学。其实在人性深处,哪有什么东方西方,我们的焦虑,我们的恐惧,我们的困惑,我们的愤怒,以及我们的爱,都是一样的。痛苦是个人的,痛苦也是全人类的。

Ⅳ 李安谈120帧技术,对电影意味着什么

主持人:你做的事情非常的领先,很多事情都还在探索当中,你是怎么跟剧组沟通,以及说服出资方?怎么跟大家沟通这件事是没错的?

李安:我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告诉他们其实你们不够好,我也不够好。对美国人来说,YOU ARE NOT GOOD ENOUGH 这话不太容易出口,但我还是讲了。

常常已经都开拍了第三个礼拜,我才发现有个东西做了一百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拍是错误的,你要发现这种错误。如果你觉得自己很棒,那就不行了,所以第一个要谦卑。这蛮难的,每个行业做到那么好的时候,他不只是有信心、技术,他有他的骄傲跟身份,一个好莱坞做 3D 的你跟他说,这样不行,他会发脾气,这时候就要去调和、沟通,真话你要告诉他,会伤害他然后要哄他。片厂的话,就是连哄带骗(笑)。所以搞这么久不是我工作,都是在一些沟通上面。

加上最终怎样去商业发行,怎样在这个工业的环境里面,去把一样一样事情做出来,怎么联系、串联,最后就是发行和观影习惯,要扭转观影习惯当然是很困难。

我觉得最后你可以不喜欢我的电影,但不要去骂这个“媒介”。我们刚刚上手,我希望观众看的时候,只要知道这是值得追求的,这样就足够了。

主持人:在团队带领上,这些人是你长期合作,还是根据案子合作?

李安:除了剪接师之外,我没有固定班底,大部分是根据案子找人合作。至于领导一个团队,大家基本上都是蛮希望跟我工作,点子说出去,就变成大家的一个信仰,就一起同甘共苦,不管是喂狮子还是怎样,就手拉手,我就好像一个传教的人。不过,因为是新的东西,他们也会有疑惑,基本上我也是蛮老实的,也不会去过度哄他,因为这也是有限度的。

但我觉得大多数的人,都会觉得这个经验很值得。其实如果是个喜欢这个行业的人,通常他是欢迎这种善意的折磨,他们会喜欢挑战,喜欢做不到的东西,尽管失败做不出来,还是会有一点活力,这样的人我比较倾向跟他合作。

像那种觉得自己已经很棒的人,我就不太甩他。我都没很棒了,你怎么可以很棒。大家都应该一样在学。而且我很不喜欢那种是摄影,就天天讲摄影的人,这种我觉得非常不 OK ,就是只把他那块搞好,其他都不管,这种人我就觉得干电影要干吗?我希望他跟我讲戏剧,电影、人生、文学,谈什么都比谈一些本行技术好。

主持人:明明已经很成功了,可以打不少安全牌,为什么要持续走入一个有风险的新领域?特别你已经进入不惑之年了。

李安:人过六十还真的是开始在困惑了。简单讲,就像麦当娜的歌 “LIKE A VIRGIN”,希望每次做都像第一次 。

我觉得是个性吧,真诚很重要。当电影拍到上手,发觉套路之后,最好连方法都要改。

电影以前大家都这样做,也没想这是好还不好。举个例,好莱坞做的那个海浪,就像澡盆一样,在大池子里,水在那边荡来荡去,那不像海浪,就是澡盆。

我如果是在好莱坞拍(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就会有人说,我得过几个奥斯卡、做过《泰坦尼克号》之类,但你就是不知道怎么做。好莱坞那个雨,我从来就没看过下雨下得好过,做得都不能看,但大家就不会去怀疑。


《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的拍摄场景,位于台中水湳机场

像海的波长其实很长,它不是来回摆荡,我要制造新的,你好莱坞就是不会做,所以我带到台湾自己发明。我们把浪削掉,浪就不会打回来,我们可以把波长做得长一点,虽然还不到真的海,就是“OPEN SEA”的感觉,但我觉得这东西就很有意思。不过,到现在都还是没看到有人这样做。

当然讲一个故事还是很重要,只是在这之外,我觉得讲什么内容,跟怎么讲这个故事,是同等重要,因为电影是一种体验。你的身体怎么感受它,直观上,观众看到那个影像,怎么跟它去呼吸、沟通,这是电影的本质。故事中的喜怒哀乐,说穿了也是一种形式。电影最可贵,就是你跟它的直观关系,这跟你的拍法、科技有很大关系。

所以内容跟科技不是两回事,这是一体两面。

童子贤:大家都觉得李安是温和、温文的,但是他回答的时候,他的本质是一个具有创造力,带点叛逆个性的李安。这就差不多看得出他六十岁以后,还会持续探索创造,也会继续叛逆,不会安于电影产业的既有规范,条条框框或技术架构,是不能满足的。

事实上,对于科技产业来说,改变就是它的产业特性,时常我们会发现,硬体(硬件)跟软体(软件)走的速度不一样。硬体开发到一个程度,根本还没回收,新的技术又来了,对于硬体方来说,当然会很渴望内容产业的带动,没有内容,大家有硬体要做什么,其实科技产业都会有发明、创造的冲动,但如果整个应用跟不上来,也就有困难。

主持人:未来会继续挑战更高技术?

李安:我就怕下一部这样规格电影,就是我的下一部电影,再下一部还是我的,那我就退休了(笑)。我很希望我的同业,不管他们感觉怎样,一定要上手来试试看。这一定要有产业。像是电视就很明显,电视已经可以不用戴眼镜就可以看 3D ,可是没有这个软体、需求,做了也白做,所以我希望当然不要这种情形。

我会尽我能力到处推销,不只是《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部电影,至少要跟我同业说这是一个可能性。我一再讲说,我没有疯,我没有发疯,真的是看到,这是个很好看的东西。就算不喜欢这部电影没关系,但只要知道这个东西值得追求就好。

现在要把观众拉到电影院真的不容易,但我很相信戏院这回事,尤其我们现在不进教堂、庙宇。我们需要沟通,大家聚在一起看一个东西,就是导演跟大家分享一个精神上的东西,你需要假装进入一个幻想的世界,然后去应证你的生活,找到条理。

我觉得人很本能,从我们有历史开始,不管是在岩洞点个火把讲个故事,未来电影一定会往前走,这只是刚开始。你要在 IPHONE 上看也可以,但你跟很多人一起聚在一起看、体验,我觉得这是摸到人心里面的真相一个很重要的活动。

有人问我 VR 怎么样,我说还不晓得,但作为一个拍电影的人,我宁愿相信“MY VR IS NOT YOUR VR ”,我觉得这个东西的升级,不管是技术、艺术都是各方面。

我真的很希望把观众带回戏院。

而对于好莱坞的那些人,“我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告诉他们,其实你们不够好”。



题图来自《天下杂志》、豆瓣,本文转载于「好奇心日报」ID:QDAILYCOM - 你的头条不该只是些无聊事,让好奇驱动你的世界。欢迎关注!

- END -

微信ID:剧透社( jutou321)

每天牛逼一点点!

Ⅵ 台湾取景刚获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李安说《少年派》这部电影是在“台湾”取景的,请问取景地点在哪里

我只知道好像是在屏东,具体的位置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建议你别去了,一个荒废的破军用机场改造的一个大水池有什么好看的。都是后期制作的,肯定大部分设备早就已经入库了,你肯定看不到的。一般的程序就是,这些东西都得留着李安老的时候拍卖掉,再赚一笔。不过跟你说一声,这个水池现在已经有用的是全球第一的造浪技术,估计你真够呛能进去参观。

Ⅶ 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大获成功 3D技术功不可没

《少年派》
深刻的思想内涵才是最大的亮点,
也是电影的成功之处。
无论从宗教、
生态、
哲学甚至语言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都值得观众细细品味。靠信念,他神奇地活了下来。

一、
《少年派》充分的表现出了李安成熟高超的艺术功力

1.
三条线索的互补和角逐

关于李安在电影里置入的三个故事,也就是三个角度来呈现一个事件,成为了观影者对
影片对饶有兴趣的部分。
你到底相信哪一个故事,
也成了影片之后观众之间对人性拷问的一
个游戏问答。

第一个就是影片大部分精美壮观的部分,即海上漂流,少年派独自与孟加拉虎对峙、帮
助、共处的故事
;
;影片用日本保险公司的人不相信这个故事,用无人岛不存在的客观事实
来逼供出
“真实”
的第二个故事,
当然显得更加黑暗和残酷,
显然没有人兽共同对抗大自然
来得壮丽;
更为绝望和幽深黑暗的是讲述人没有讲述的故事,
即隐含在叙事部分空白处的情
节。

内心有猛虎,李安也想告诉观众,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只老虎,而我们不愿正视或看不到
他人的内心,通常都有一个令人战栗的疯狂和野蛮滞留其中。

之所以有几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在同一部作品阐释,正是因为李安的聪明和力量,他对
于作品的驾驭和本身对复杂人性的理解,
甚至他的懦弱和狡诈,
都已经成为观众对完美作品
的一种极致审美。

2.
画面安静、悠远宛如水墨画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被李安形容为自己的

一个梦境

,纵观李安这位导演,他的梦境
必然是安静、
悠远的,
而这部电影的画面就是这样。
影片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多次出现的
海洋镜头,
无论是派在海底看见大船缓缓沉没,
还是他在如镜面一般的海水上获得重生,

至派孤独地对着大海落泪
……
无论当时派的情感是快乐还是心碎,
这些海洋的镜头都异常安
静,每一帧都像一幅水墨画。

3.
李安惯有的东方思想

李安在好莱坞的电影,
一向以东方思想去拍摄欧美人的故事,
从而
受到全世界观众的青睐。
在这样一部貌似主打视觉效果的影片里,
李安仍然把他的东方思想
融入到该片的方方面面,男主角派的语言、举止、甚至思维方式,都极具印度色彩。

二、从影片的商业性上看

1.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无论从投资、制作、宣传无一例外地都走大片路线,但实际上该片
并不是传统商业电影的模式。
没有救世者灵魂附体的英雄,
也没有波澜壮阔的爱恨,
该片就
和李安以往的电影一样,节奏舒缓、悠长,完全是一部文艺片的调子。片名《少年派的奇幻
漂流》将影片分成三个部分:

少年







奇幻漂流

,电影用了近一个小时去介绍派从
出生到成长为少年时在印度的生活,
这段情节略显得有些缓慢,
而且夹杂了很多派的父亲向
他介绍人生观以及派对宗教的思考的情节,
观众需要很强的耐心,
才能坚持看到真正

奇幻

的故事
,
而让观众倍感期待的

奇幻漂流

部分,只在电影里占一半左右,这个部分其实才真
正展现了该片商业巨制的色彩。

2.
特效的催化!
《少年派》的成功,技术的突破性运用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奇幻漂流的梦
幻海景,以及老虎、斑马、猩猩、鬣狗、各种海中动物,都是在成熟的特效技术上呈现出来
的。
当画面试听的奇观如此神妙,
真的能够弥补观众对于情节的注意力,
让整个电影向生理
视觉的需求进一步扩大。电影不仅真实可信,更可以单纯以猎奇而赢得天下!

其拍摄的手法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剧情片,也不同于动画电影那般夸张,
《少年派》很好
的依靠三维技术,
把写意和写实,
把浪漫和现实巧妙地杂糅的天衣无缝,
片中各种动物的细
节奇观,
老虎的眼神,
鱼儿的鳞片反光,
午夜的星辰和海洋生物的荧光,
既是本着写实的思
路去精心建构,
但是其效果却是饱和的高度完美,
形成了基于三维技术的独特美学。
单从这
种标杆性的美学意义来说,
《少年派》也有着独特的历史意义。

Ⅷ 李安第一部外语电影《理智与情感》,为什么说温暖动人美如油画

众所周知,这部电影是根据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简·奥斯汀精妙而有意义的话语为文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艾玛·汤普森作了适当的改编,而李安则用图像温柔地表达了这个故事,并将其浓缩成这部美丽的电影。李安第一部外语电影《理智与情感》,小编觉得说它温暖动人美如油画的原因如下:

4、在电影的结尾,埃琳娜欣喜若狂的哭泣是一种理性压抑后的情感爆发。玛格丽特·安的爱情是无拘无束的。她的爱情注定要从强风大雨和烈日的邂逅开始。这是一种接二连三的安排,一种莎士比亚式的戏剧爱情。这两种爱的本质其实是奥斯汀委婉曲折的语气。虽然电影的结局已经变成了大团圆结局,但小说中的悲剧可能更令人震惊。

Ⅸ 李安的电影《色·戒》讲的是什么

片名:《色,戒》 英文片名:Lust, Caution 导演:李安 原著:张爱玲(走过中国现代文学史,张爱玲是你要流连驻足的一块里程碑;走过女性书写的流域,张爱玲不是大河,是彼岸;走过中国最黑暗的年代,张爱玲在黑暗中点灯,从沦陷区里发声。她生于上海,十里洋场孕育了她的独特才华;她隐逝美国,客死异张,尘归大海;她的故事仍未完。) 编剧:王蕙玲 James Schamus 主演:梁朝伟 汤唯 王力宏 陈冲 内地上映日期:2007.11.01 出品:银都机构上影集团 海上影业易先生电影制作公司 《色·戒》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关键词:暗杀、特务 小说描写了一场未遂的暗杀事件的全过程。易先生回家———王佳芝在和太太们打牌———两人都离开了———暗杀始末———易先生晚上回到家中,就是这么半天左右的事儿。这是小说本身的故事。往前可以延伸为一个长得多的过程:在香港,王佳芝所在的小组,就打算接近易先生,但没能得手。我想要拍电影,光是现在的故事还不够,李安一定会向前推到这个地方为止,其实这是张爱玲早就安排好了的。 张爱玲在《羊毛出在羊身上》中提示了两点,非常重要。第一,王佳芝并非职业特工,只是“玩票”。王佳芝凭一时爱国心的冲动,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就干起特工来了。小说里只有一个职业特工,就是组织王佳芝暗杀易先生的人。相比之下,王佳芝就太不专业,所以才会感情用事,导致行动失败,自己也送了命。 第二,张爱玲强调,王佳芝在香港“第一次企图行刺不成,赔了夫人又折兵,不过是为了乔装已婚妇女,失身于同伙的一个同学。对于她失去童贞的事,这些同学的态度相当恶劣———至少予她的印象是这样———连她比较最有好感的邝裕民都未能免俗,让她受了很大的刺激。不然也不至于在首饰店里一时动心,铸成大错。”王佳芝大概有生以来头一次有真正被人爱的感觉。有这样的背景,人物的心理变化才合理。 《色·戒》中究竟有多少张爱玲本人的情感? 关键词:无情、无奈 这篇小说充分体现了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爱情观。“无情”是张爱玲对世界的总的看法;但是她又强调无情的背景下人物些许的情感体现,将这视为人生的必要支撑。这个特点,在《色·戒》里面表现得非常明显。王佳芝在首饰店,看见给她买首饰的易先生脸上“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她突然想,“这个人是真爱我的。”王佳芝死了之后,易先生回想起来,“她还是真爱他的,是他生平第一个红粉知己。”两个人的想法完全一样,就像张爱玲说的“如出一辙”。 张爱玲的小说,第一个特点是心理刻画深刻,过去的《金锁记》、《茉莉香片》,整个故事情节,是由人物的心理活动来推动的,心理变化,导致了人物关系的变化,《色·戒》在这一点上很明显。第二个特点是结构严密,情节发展环环相扣,滴水不漏,《色·戒》尤其如此。还有一点不一样,这以后的小说更多强调人物面对命运的无奈,而之前,无论曹七巧,还是白流苏,都是敢做敢为,多少还有“英雄”的影子。《色·戒》写的正是人物面对命运的无奈。 《色·戒》改编成电影可能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心理活动 小说中有两段重要的心理活动。故事的转折点是易先生突然提出要给王佳芝买个钻戒,作为纪念。看了好几款,都不满意,后来看中一个六克拉的,他很爽快地讲好价钱,而就在这时,王佳芝忽然感到,“这个人是真爱我的”,于是说出“快走”。暗杀行动就这样失败了。 小说最后一段,易先生的心理活动,跟这一段如出一辙。晚上回到家里,他想:“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这也很难表现出来。但是假如没有这两段心理活动,这个故事就不成立了。《色·戒》最精彩的就是人物的心理变化,全是内心戏。在这点上,要超过《断臂山》。那电影结尾,两个人的衣服套在一起,把人物的关系揭示无遗。李安要拍《色·戒》,也得找到类似这样的东西。 在张爱玲笔下有两副眼光,其一是人的眼光,比如王佳芝怎么想,易先生怎么想,这都是人的眼光;同时,还有另外一种眼光,就是俯视人类的,可以说是上帝的眼光,这也体现于《色·戒》之中。王佳芝是女主人公,在小说前半部,都是她的视点。但是小说写到她从首饰店出来,坐上人力车,遇到封锁,就不再写下去了。之后视点移到易先生那儿,说:“他一脱险马上一个电话打去,把那一带都封锁起来,一网打尽,不到晚上十点钟统统枪毙了。”王佳芝就在这“统统枪毙”之中,简直微不足道,被一笔勾销了。这就是用上帝的眼光去看,可以形容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不知道这怎么在电影中表现出来,而这一笔,实在是太厉害,太精彩了。 《色·戒》的背景 《色·戒》写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才发表。张爱玲的《传奇》以后的作品,大家都关注得不够,而对《倾城之恋》、《金锁记》这些前期作品关注过多。其实此后她还有很长一段创作历程,往往被忽视了。而《色·戒》恰恰是这个阶段张爱玲最重要的作品。 虽然《色·戒》在社会上不大被关注,张迷还是很看重这个作品的,张爱玲自己还写过一篇关于《色·戒》的文章。张爱玲很少写文章为自己的作品辩护,为了《色·戒》,她专门写了一篇《羊毛出在羊身上》。她的小说发表之后,有人批评,她不同意,就写文章加以反驳。我觉得,因为这是她的得意之作,所以才不愿意受到误解。 《色·戒》的原型 《色·戒》是有原型的,比起张爱玲的其他小说,这里的原型更加切实。易先生的原型是丁默村,汪伪政权特务头子;王佳芝的原型是郑苹如,抗战前《良友画报》就登过她的照片,后来成为中统特工,参与刺杀丁默村,未获成功,反而被害。抗战后审判汉奸,丁默村被判处死刑,罪状之一就是杀害了郑苹如。这都是有记录可查的。郑苹如的后人现在也还在。 关于《色·戒》的素材,张爱玲本人说:“这个故事的来历说来话长,有些材料不在手边,以后再谈。”我觉得我们也只能说到这儿为止。王佳芝不等于郑苹如,丁默村也不等于易先生,二人的关系更不等于当年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否则的话,怎么还叫小说,岂不成了报告文学。

阅读全文

与李安说电影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十部公认最好看电影女生 浏览:902
电影巨婴完整免费观看 浏览:295
雪豹电影版好看吗 浏览:114
电脑上看电影怎么调光 浏览:596
还有什么电影是假戏真做的 浏览:984
棕兔电影好看吗 浏览:318
星际龙珠电影有哪些 浏览:416
免费下载香港电影的网站 浏览:731
邓超穿越搞笑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656
复仇者联盟3多少个电影 浏览:813
姜文和昆汀合作了什么电影 浏览:742
观电影英语怎么说 浏览:627
全智贤特工电影叫什么 浏览:317
双程电影讲什么意思 浏览:352
恐怖的恐怖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472
长江电影机多少钱一台 浏览:741
彭于晏演的复仇电影有哪些 浏览:730
美国色好看的电影排行榜 浏览:866
为什么关于鲁迅的电影少 浏览:396
好看的中国部队的电影 浏览: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