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孔子电影的叙述,和对电影中的孔子和颜回的评价
公元前六世纪,孔子(周润发 饰)受到鲁定公(姚鲁 饰)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实行自己的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但是,三桓独霸朝纲,也让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他因阻止季桓子(陈建斌 饰)家奴免受陪葬,而与之结怨。他随鲁定公赴齐国会盟,与齐景公(马精武 饰)和大夫黎鉏(王绘春 饰)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讨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国相。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引发佞臣谋反,在平叛之后,季桓子假传圣旨,罢黜了孔子。从此,孔子率颜回(任泉 饰)、子路等弟子开始游历各国。在卫国,孔子得到卫灵公的尊重,获俸粟6万石。他见到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周迅 饰),并在交谈中展现了正气凛然的君子风范。
影评:
看到老子和孔子坐而论道的时候,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不错的片子,编剧、表演都挺到位的。 但是如果能从这个片子看出“没有孔子,我们会怎样”,那这片就牛逼了。可惜还差口气。 不过已经不错了,孔子谁都知道,但是他的生平没几个人知道。一边看一遍就有人在后面问:“孔子有那么落魄过么?”
才俩小时看不过瘾哇。本片讲的就是老年孔子在编好《春秋》那天很闲就开始回忆。从自己五十知天命出仕,意气风发了几年被排挤出国,然后带领一帮弟子开始周游列国想搞再就业,搞得很丧家狗的时候终于可以回国了,也当不动官了就老老实实教书立说,修了本《春秋》可以传世了自然挺高兴。
看了电影,我觉得,在豆瓣终于会有一部评分较高的国产了。不过,回来一看,发现铺天盖地的差评,有些失落,但还在想,自有它的道理吧,且去看看评价吧。但是,看完影评后,就更加失落了,倒不是觉得自己观影水平太差,倒是为豆瓣的文青们悲哀。
2. 耳闻"文明中国"如何才能称为"文明,"又怎样才能成为文明人
文明一词在辞典里的解释是“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文明(中文有称开化)的概念早已在人类广泛使用,本是约定俗成。我们讨论文明,必须和历史上所指出的文明一致。尽量不违反古人人原来印象。但是文明的实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并没有人明确指出。
文明的实质是指有益于人类的发明创造的总和(名词)或程度(形容词)野蛮指破坏文明的行为(名词)或程度(形容词) 比如,一个社会保括各种形式体力脑力劳动者管理人员等等)都在以各种形式按照社会分工创造财富,符合文明社会要求的都是文明行为。而杀人,抢劫等严重破坏了创造财富,可称野蛮行为。
人类古代由原始到文明发展过程非常相似,都是大量农业技术生存,建立固定居所,有社会分工,财产分配由有序社会管理而不是武力、出现文字帮助交流超越时间空间,使得技术发展有保障,社会没有杀人抢劫行为也完全可以生存等待等等。进入这个时代就可成为文明社会。英文文明一词(civilization)由拉丁文定居而来,中文“文明”也指有秩序社会管理,都和上述定义不矛盾。古希腊对附近抢劫文明地区的民族称作babarion,和古中国进入文明时代后称没定居、经常抢劫民族为蛮族。在现在中文通称野蛮行为,符合上述定义。
雅斯贝尔定义古代文明四要素,文字、青铜器、城市、宗教礼仪。这些显然是外部特征的定义,且不完全。如:印加文明没有文字,玛雅文明没有青铜器,印度非雅利安史前文明没有城市。这些外部特质,都是有益于人类的发明创造的必要条件。
如果同意上述定义,判断一个民族是否处于是文明、野蛮或原始状态就容易了。我认为中原农耕民族对比北方游牧民族是文明民族,因为中原民族对人类后代有益的发明创造远远超出周边地区。如果北方游牧民族只是生活水平低、技术差,没有杀人抢劫,那么可称为处于原始状态。但根据历史记载,北方游牧民族相互残杀凶狠,经常靠抢劫文明地区才能维持财富生活,所有严重破坏文明发展,这部份游牧民族或森林民族具有野蛮的特点。
文明的定义包括很多方面,既包括技术,也包括哲学思想、伦理道德。中国古代文明和其他文明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就象善於打铁和善於做木工一样,无所谓那个先进落后,合在一起能更先进。
世界上各文明既独立发展,有相互借鉴,各文明有益于人类的发明创造当然会不一样,比如,希腊罗马地区古代树木稀少,采用石料发展建筑工艺非常发达。而中国由於树木较多,所以建筑才用木料多,不易于保存。可对造纸等技术有利。
和其他文明相比,由於地理环境影响,中国古代文明对其他文明借鉴少,自己的独创多。这是因为中国周围都是野蛮落后的民族,和其他文明中心离得远,当和印度佛教文明有接触后,就对中国发展有推进作用。但中国的严重问题是北方游牧民族不断的破坏,使得文明发展有巨大大倒退。这个问题在其它文明中一样存在,直到火器发展成熟后才解决。西方文明本来不是最发达的文明,是因为近代免于被野蛮民族破坏才开始迅速领先的。而其它文明因为野蛮民族破坏,一直没有这个迅速发展时期。
所谓中国古代没有逻辑思维是不对的,中国古代发展的数学,比如圆周率,没有逻辑思维是不可能做出来的。但没有古希腊那样的严格逻辑表达方法是不错的,这种表达方法的优点是便於逻辑思维广泛推广。这本来是希腊文明独有的,后来希腊文明被消灭了。传到阿拉伯保存下来,再传到西欧,阿拉伯被蒙古人破坏后,西方文明才开始超过阿拉伯文明的。
对人际关系和伦理上的重视,是文明社会的普遍现象,因为文明社会是有组织的合作关系,劳动成果的分配非常重要,否则就容易垮掉。有些人以为现代西方社会不重视人际关系和伦理,这是对的。实际上,他们的人际关系和伦理已经比中国进步到一个更高级的形式。但古代并不是这样,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各有所长。
当文明发展后,社会财富增加,就野蛮民族的抢劫收获大,使得野蛮民族变得强大。对中国文明破坏比较严重的是五胡乱华时期,蒙古时期。满清也起了严重阻碍发展作用。
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各部落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杀人最多,最残忍,被屠杀地区人口比例下降最大,文明被破坏最严重的集团,本身对人类未留下有益的文明贡献。所以根据定义,蒙古被称为最野蛮的集团应该是客观描述而不是任何主观作用。
至於于满清,是更复杂的情况。满清前身金政权是典型的野蛮民族,入主中原后开始进入文明状态,但后来这部份人几乎被蒙古种族灭绝。明初的另一部份女真被蒙古骚扰抢劫,熟女真归顺明政权,不应该称为野蛮民族,因为生产水平低,应可称为原始或初步进入文明的民族。生女真有部份抢劫奴役文明地区朝鲜、汉族做工,这部份是有低度野蛮性质的民族。
这些野蛮民族统治后,由於文明使得他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就纷纷放弃自己语言文化,促进了自己民族的文明发展,但是,由於他们不是文明的创始人,对文明没有信任,所执行的政策往往阻碍中国文明发展。
文明社会(国家)也有野蛮行为,而且,由于有文明的力量在背后支持,这个野蛮行为威力更大。纳粹、军国主义日本的行为就是如此。中国唐代是典型的文明社会,但由於受北方野蛮民族影响,对外族也有较多的野蛮行为。后来使中国自己也深受其害。
追究民族的文明和野蛮历史,是可以总结过去什么东西对今天的后人有益,来指导我们做什么事情对以后的人类有益。而不是用褒义来吹捧或用贬意来羞辱、歧视某些民族。
也许你看看下面这篇文章,更会有所启发:
什么叫文明-由文明语言谈起
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是:感恩的气度——由央视名嘴看起
二战的飞虎队老兵来到中国参加抗战六十周年纪念。面对这些为了中国人民自由和解放而血战沙场的勇士,有些中国人似乎并不感动。中央电视台的白岩松同志在说到飞虎队时却说:要说感谢,我们应该感谢;要说不必感谢,我们也不用感谢,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
新华社沈阳8月19日电 美国国务院19日向二战期间帮助过美国战俘的3名中国人颁发"表扬证书",以感谢他们的"人道和勇气",并铭记这些"真挚的朋友"。他们是已经去世的葛庆余、高德纯,还在世的李立水。
这3名中国人做了什么事情值得美国国务院为他们颁发证书呢?高德纯,曾协助3名美军战俘逃跑--他提供了一份地图;葛庆余,他和美军战俘塔沃里一道"偷轴承换粮食",并将外界的战事告诉战俘们;而现在还活着的李立水,只不过有一次偷偷扔给编号为266的战俘几根黄瓜。不过几根黄瓜而已,就让人家"永世难忘"。60年过去,美国国务院还颁发证书。数数人家飞虎队死了多少人,损失了多少架飞机?我们向人家颁发过什么东西吗?好像没有。不仅没有,我们的白岩松同志还说不用感谢。
我们尽可以说,他们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只不过就是愚弄人民而已。……
以上内容摘自: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846337,有删节。
看到这篇文章,我想起了很多。
我们号称“文明古国”,的确,最近看了央视的纪录片《故宫》后更深深地感到了这一点。
王朔曾经撰文说故宫里只有金银珠宝,哪儿有文化,何谈文明;只有带女儿在美国的博物馆参观才看见些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他没有错。我去过故宫博物院多次,可能因为条件所限,更可能是因为意识形态原因,真正能代表一个国家文明、文化的书籍、美术、音乐确实过去没有出现在故宫博物院的展示中。
我想要说的是,我国的文明离人民大众太远。用周有光先生的话说,中国不是文明古国,而是文盲古国。
我国有句古语,我忘了哪里说的了,叫做“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礼不下庶人,就是说不对庶人做礼方面的要求。礼不就是文明的形式吗?
不做要求,当然也不会主动去做教化。过去说谁家是书香门第,一定会想到他家人一定是彬彬有礼而又深明大义;说谁是村夫民妇,一定是没文化没礼貌没教养还没钱,再次还有刁民泼妇。
我还是回到“语言”吧。
我们常常要求说的文明用语,有“请”、“谢谢”、“别客气”等。这是执政党和政府要求推广的,还搞过“五、四、三”运动。单从这一重视程度来看,说明问题是够严重的了。
我学英语时,我的一位澳大利亚老师说:我们教孩子第一个词就是Please。我无法证实是否所有的英语国家的人都这么教育孩子,但我们在国内,用国家统编教材学英语时,日常用语除了“Good morning之外”,最早接触的大概就是“Thank you.”和“Come in,please.”。还有什么呢?啊,对了,还有,“Excuse me.”。
我记得有一天在北京,外研社书店,熙熙攘攘,有一个白人小男孩儿,大概十二、三岁模样,背着一个大背包,对服务员说:“Excuse me,”待那卖书的女孩转过头来,他又问,你能讲英语吗?得到肯定回答后他才问哪里有地图,服务员告诉他后,他又非常快乐地说了句“Thank you.”。
整个过程全是英语,简短、平实、没有做作。
在我国的商场中,即使是相当文明的书店中,我也很少听到这样的对话。
敬烟在我国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表现。我不吸烟,遇到有人向我敬烟,我总是回答:“不会,谢谢!” 以前总是会有人坚持要递过来并念念有词,一是要表达真挚之情,二是表达“你怎么这么酸文假醋”。现在,我必须说,情况好多了。
别人也有拒绝的,可这“不”后边的“谢谢” 确实挺罕“闻”的。
很多英语电影里我们看到,有人打了个喷嚏,这时一定会有人说“God less you.”或者“Bless you.”。我的一位英语老师,中国人,讲了个他在美国经常经历的事:在飞机上、餐馆里,没有熟人,有人打了个喷嚏,一定会有人说“God less you.”或者“Bless you.”,并且当有了目光接触后,常常对他再说一遍。打喷嚏的人处理过后也会说“Thank you.”,然后,可以各干各的事,也可以就此认识。我的老师说,美国人虚伪到已成习惯的地步了,就这么点儿屁事儿。
更有意思的是,当你对别人表达了善意,别人接受了,说谢谢你时,我们的语言表达仿佛凝固住了。雷锋的回答是:这是我应该做的;宣传品提示的叫做“别客气”;我见到更多的是:抿嘴一笑。我们东方人很含蓄,也很羞涩。
“请”字通常,至少在普通话里,是比较正式的说法。日常要是用的话里面也常要包含人情或金钱或吃喝。替代的日常用语,在北京过去叫“劳驾……”、“借光……”,天津说法是“麻烦您老……”。这些说法现在越来越少了,新的流行语还未见统计。
过去,我小的时候,人们打招呼或问候通常都是“吃了吗?”(华北一带,江南、西北等不清楚),由于问候语的“无论何时无论何地”的特性,以致后来成了相声材料。现在,代替的说法就太多了,但是,无论如何,您不觉得有这一声招呼或问候和没有这一声招呼或问候,文明程度大不相同吗?您愿意看到,正常情况下,您的一个好朋友在大街上与您碰面儿后有事儿说事儿,没事儿点一下头,然后走开吗?
所以,我觉得,文明的语言,说与不说大不一样。虚礼成了习惯,人民的文明水平自然就体现出来了。
礼貌用语以外的,我国人民的不够文明的情况还很多。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洗礼,过去我国人民仅有的一些文明习惯也被涤荡殆尽,被作为“封资修”了。
还好,现在,我们的执政党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但是,教化的成果不是旦夕可现的。
李敖说,你们不是我以前的大陆人了。为什么说我不伤感,我不能伤感。我看到的北京是什么北京,以前我到店里的时候,他看我知道我买不起这杯东西,他会倒杯茶给我,那样彬彬有礼的北京已经没有了。现在是处处设防的北京,当你对人处处设防的时候,人没有信心了,人变坏了。
3. 求孔子电影的叙述,和对电影中的孔子和颜回的评价
万世师表,一片仁心
——中国电影影响世界,从《孔子》开始……
鼓瑟苍凉的《幽兰操》余音绕梁,字幕伴随着王菲的千古悲怆渐渐隐去,有人离去,更多静静等待着历史一点一滴的远去,所有的感动和温情、以及那礼义廉耻、圣贤犹在的春秋中国,经典远逝,斯文不存久矣……
鄙人没有先入为主的习惯,对于网上已毁片为己任的众多“不明真相”的影评家或者“愤青”网友的众多逻辑清晰、文采斐然的文章点评,鄙人还是习惯先行放下,让自己的眼睛决定自己的心灵,于是,我在昨日观看了誉满天下、同时也是谤满天下的《孔子》……观影结束后,我给自己两个结论,第一、2010年最伟大的电影换届了,只有一部,就是《孔子》;第二、这是迄今以来近35年人生最接近自己历史学印象和理想境界的影视剧人物,没有之一……
胡玫导演做的很成功,鄙人以观影千部的体会来看,孔子也足以进前十,古装片可以进入三甲,足以和《宾虚》、《埃及艳后》、《斯巴达克斯》等欧美古代经典一决高下,文戏粲然、武戏雄浑、既不失千古绝唱之璀璨风流,又讲究细节之美精雕细琢,从每一个陶瓷酒碗到每一尊青铜器物,再到每一款服饰华章、每一乘兵车战马,一砖一瓦彰显用心,一颦一笑张持有道……
周润发,中国电影百年难遇的演技之神,终于凭借此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足以与马龙白兰度的《教父》一竞风流,如果说《英雄本色》和《喋血双雄》可以说是周氏电影中本色演出的殿堂之作的话,那么《孔子》就是属于“忘记周润发”的涅盘之作,说实在的,这是几乎唯一一部我完全沉浸其中,忘乎所以的华语历史大片,我的脑海中始终回荡着“仁者爱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朝闻道,夕死可矣……”
2010-1-25 13:49 回复
发丝一名
1位粉丝
4楼
电影中再现春秋史诗般的九大华章
关于仁爱——“祭坛救生”,这一段极为精彩大气,关于孔子的“人文主义情怀”曾经有一则流传甚广的小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关于中英两国对于生命的看待角度,话说英国女王的马车撞了人,女王会先问:“咱的马儿有没有受伤啊”,而孔子的马车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老爷子会先问:“伤人乎”这就是境界,高下立判!!!”因此这段大殿廷辩的思想意义就极为深远,而且切合当前中国的实际,孔子在这出戏中的智慧与反应,足以傲视很多经典法庭辩论桥段,而透视出来的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与关爱,更具现实意义……
精彩指数:★★★★★
关于礼仪——“齐鲁会盟”,这一段孔门大弟子颜回的表现亦是可圈可点,从外交礼仪的主客再谈到双方主君的封爵高低,不卑不亢,暖硬兼施,终于迫使骄横的齐侯下台阶迎接鲁公,交锋中闪烁出的智慧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名师出高徒”
精彩指数:★★★
关于韬略——“空城退敌”,这一段上演了一场真实版的“空城计”,但是相对于《三国演义》那一出的险中求胜的小概率事件,这一出可以说更为真实可信,因为司马懿那次是两军交战、大兵压境,完全可以派一部分军队杀进城去一探虚实,这次是外交为主,军事为辅,相对更多体现在一种心理上的压制,在现实中也更为真实可信……
精彩指数:★★★★
关于武功——“百步穿杨”,历史记载,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六寸,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这段表现某些脑残观众以为是戏说,只能说不读书让许多弱智习惯于“无知者无畏”。
精彩指数:★★★★
关于军事——“火攻平叛”,这一段场面之恢宏、攻防之惨烈,窃以为已经远超《赤壁》,更加真实惊艳的再现了古代战争画面,在火器尚未发明之前,火油和火箭基本上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了,这也更好的诠释了鄙人“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这一修身观点并非近人才有,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他老人家就很彪悍了,文武双全其实是古代士人一个重要修身要求,很多汉唐的文人才子都具备“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本事,只有现在,才会产生众多只会马甲骂人,不敢上场打架的“网络腐儒”,呵呵,不展开,要和谐……
精彩指数:★★★★
2010-1-25 13:50 回复
发丝一名
1位粉丝
5楼
关于亲情——“柴门炊烟”,好的电影是没有配角主角之分的,孔子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张凯丽饰演的孔妻为他系上腰带和倚门目送先生远行那几段极为温情细腻,夫妻之间的恩爱就通过这一细节不经意间感动了每一个人,此时,他只是一个操持柴米油盐、事业不顺的丈夫……
精彩指数:★★★★
关于出奔——“暴雨车陷”,一个被官场排挤的落魄文人,一个要追寻理想的执拗老人,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傍晚,独自一人上路了,此时的孔子,有着和我们每一个在功利社会中败下阵来的读书人一样的痛苦,不一样的是他会从痛苦中领悟出更多的“道”,所以在煎熬纠结之后,他仰天长啸,终于彻悟了关于“道”的更高境界,指导后世的读书人至少在绝望中还有《论语》这样的经典可以读,考虑到受教育程度的差异,能读成“心灵鸡汤”也未必是坏事……
精彩指数:★★★★★
关于艳遇——“子见南子”,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邂逅一位名满天下的大师,如果换成弱智恶俗的好莱坞导演,不知道会不会拍成又一部的《莎翁情史》来,但是万幸的是,胡导并没有“胡导”,她很虔诚,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本片最为惊艳的演技对决,“别人都看到了夫子的痛苦,却无法理解夫子经历痛苦所领悟的境界”和“吾未见有人好德如好色者也”已然成就新的台词经典,“坐怀不乱”和“伯牙子期”,便成为鄙人形容这两位当世奇男子与绝代佳人的千秋幸会,周迅的演技很好,这次成功的扮演了一代美女(遗憾的是,其实鄙人一直都没有觉得周迅适合扮演南子,因为,她的容貌太现代了,但是遗憾的是那些古典的美女往往又缺乏演技,现在太缺乏当年潘虹和林青霞那样才貌双全的影后了,插一句,其实更适合这个角色还有一位美女演技派,那就是陈数,遗憾的是这位美眉的票房号召力远不如迅姐,所以也就成就了《孔子》最大的美中不足……)
精彩指数:★★★★★
关于德性——“陈蔡绝粮”,人性首先源自兽性,所以往往在困顿时,就以生存为名做恶,“穷山恶水出刁民”,海地目前的灾后骚乱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富裕时“饱暖思淫欲”,目前中国绝对数量惊人、相对数量“不详”的财富阶层,所以说从古至今,大家更愿意将圣人贴在墙上、供在庙里,然后自己该干嘛还干嘛,“时穷节乃见”断粮是检验一个人道德自律修为最为有效的残忍方式,因为关于我们这个地少人多的泱泱大国,几千年来都不断流传着“灾荒吃人”的优良传统,看了孔子,我们在理解为什么他老人家有资格被称为“圣人”,是因为他真正做到了“克己复礼”、真正做到了“推己及人”真正做到了“大爱无疆”,“无我”才是真正的“大我”,然而,在今日之中国,唉……
精彩指数:★★★★★
关于回家——“孔子归鲁”,树高千尺,落叶归根,68岁高龄的孔子,在经历了十多年的颠沛流离、风餐露宿之后,在弟子冉求等学生的活动下,终于回归了故国,“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孔子面对祖国沧桑斑驳的古城墙,行大拜叩首之礼、苍然皓首、泪流满面……在影片和历史之中,一生漂泊辗转、屡屡被逐的孔夫子,终于在近古稀之年,回到了故乡,为后世子孙,完成了千古不朽的《春秋》,同时用他一生的追寻,探求“仁义治国”、“礼乐兴邦”的伟大理想,尽管直到如此“先进” 、“和谐” 和房价暴涨、蚁民遍地的今天,夫子的理想依然还是理想,但是有了理想,就总有实现的一天,期待“仁爱礼仪”回归中国……有梦,就有光荣……
精彩指数:★★★★★
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顾哥看完《孔子》,心境平静如斯,说:中国电影如能影响世界,当从《孔子》开始……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
4. 古装微电影小视频。 有一部古装的很短小的不知是微电影还是视频还是宣传,拍的很好,大手笔型的。背
你试看下《梦回鹿鼎记》,关键是提示少,映像中只有这个有点轮廓像
5. 如今只有四个地方人比较会做人,第一东北人。第二河南人。第三安徽人。第四广西人。
东北人的名声在全国已经臭到家了,没有诚信,忽忽悠悠,欺软怕硬,拉帮结派,他们用得着的人给人家当孙子都可以就是他们的特点,前些年在北京图巴工作时公司里就有个网管是黑龙江鸡西的回民,和任何人见了一面就称兄道弟,转过身去就和公司其它人说人家坏话,见到公司领导就低三下四,一股奴才相,见到管不着他的人动不动就要削人家,或者他在公司里有XXX罩着,基本上不知道什么叫羞耻,满口脏话,差不多三五句话就带个jb做前缀或者后缀,到后来公司领导也受不了他了,又担心这样的混混让他直接走他会搞事,最后只好和他商量让他先找工作,找到工作以后再走人,听说后来又去了一个北京的电影传媒公司去当网管,这种人谁招了谁倒霉,有些人认为东北人实在,豪爽,那都是表面的,实际上说一套做一套,只要自己能捞到好处干什么都可以,没任何原则,真信了他们表面那一套你就等着倒霉吧
6. 郭敬明新电影被央视点名,口碑差名声烂,郭敬明拍电影图什么
图名声。
只要一直炒作就可以一直保持自己的名声,郭敬明一个霍比特人拥有几亿的资产,上海的豪宅好几栋,其实他的后期的写作都是招募的写手,他本人也没什么其他特别的。郭敬明经常办些自己打自己脸的事,以前有节目就是别人在他的说话时插话被他甩脸子,《演员请就位》中郭敬明对于老戏骨李成儒的点评就插话,完后还表现的极其不尊重李成儒,明明就没什么演技他非给个满意,对着干其实就是为了刷自己的存在感刷自己的名声。
7. 老马赏析
《老马》赏析
《老马》作者臧克家,此诗是作者诗集《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过“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对革命的前途觉得渺茫,生活是痛苦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或许,作者看到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想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悲苦的命运,不吐不快,于是便一挥而就作成此诗。
第一节,“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这里的“大车”和“装个够”强调突出了车之大和货物之多,也为下文埋下了一个很好伏笔。“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这里的“横竖”一词朴实而又形象地表现了老马的坚忍,也是它不能说话,或者就是能说话,但也会因为位卑而言轻,说了话也改变不了现状和被奴役的命运。“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照应上文,因为车之大和货物之多,所以背上的“压力”才会“往肉里扣”,而这个“扣”字又极其传神,平中见奇地表明了老马忍辱负重的处境。“它把头沉重地垂下”,沉重的压力,迫使它不得不把头垂下。俄国画家列宾的得力之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无疑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在沉重的压力下,十一个人垂着头脚下使劲地拉着船行走。
第二节,“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写出了老马随时都会因为不堪重负而死亡,却也无处诉苦,有泪只好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老马在主人的鞭打之下做苦活累活,却没有怨言没有反抗,也无力反抗。
全诗用词精练而准确,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也表达了作对像“老马”一样的广大的贫苦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在国民党的高压统治之下,贫苦的百姓像“老马”
一样任劳任怨,却仍然缺衣少食,四大家族聚敛财富,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这一刻不知道下一刻还能不能活,有泪也只好往心里咽。国民党的任意奴役,随随便便飘来鞭影,都会让生活中的老百姓胆战心惊。抬头望望前面,似乎没有任何希望,生活也愈加痛苦和迷茫。正像作者所说的一样,本诗像作者一样没有觉着革命的前途而有点茫然不知所措。也体现了作者对革命前途的关心,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而痛心!
8. 突然对中国历史感兴趣了,想要从头开始看书辛苦大家我最开始要看哪部书和电视剧呢
先给你一个朝代歌吧: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嬴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互征伐,南朝篡位繁,
北隋灭南陈,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
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
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
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
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
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朝代简表:
黄帝尧舜禹 约170万-4000年前 黄帝尧|舜
夏朝 前2100-1600 启 阳城
商朝 前1600-1046 汤 盘庚→殷
西周 前1100-771 姬发 镐
东周 前770-256 周平王 洛邑
春秋 前770-476 / 洛邑
战国 前475-221 / /
秦朝 前221-206 赢政 咸阳
西汉 前202-公元8年 刘邦 长安
新朝 8-23 王莽 长安
东汉 25-220 刘秀 洛阳
三国
魏 220-265 曹丕 洛阳
蜀 221-263 刘备 成都
吴 229-280 孙权 建业
西晋 265-316 司马炎 洛阳
东晋 317-420 司马睿 建康
十六国 304-439 / /
南北朝 420-581 / /
隋朝 581-618 杨坚 大兴
唐朝 618-907 李渊 长安
五代十国 907-960 / /
宋朝 北宋 960-1127 赵匡胤 开封
南宋 1127-1279 赵构 临安
辽朝 916-1125 耶律阿宝机 上京
西夏 1038-1227 李元昊 兴庆
金朝 1115-1234 阿骨打 中都
元朝 1271-1368 忽必烈 大都
明朝 1368-1644 朱元璋 南京→北京
清朝 1644-1911 努尔哈赤 北京
历史大事记: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 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炎帝 黄帝尧舜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国学×参考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 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1718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西晋灭吴
316年匈奴兵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南朝的开始
439年 北魏统一北方
485年北魏实行均田制
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534年 北魏分裂东西
577年 北周灭北齐,北方统一
隋(581年到618年)
581年隋朝建立,继承北周北朝结束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南朝结束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战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8世纪前期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以渤海为号
同一时期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
8世纪中期骨力裴罗统一回纥
713年——741年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安史之乱
780年实行两税法
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北宋建立
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
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王安石变法 国学×参考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
1140年宋金郾城大战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27年蒙古灭西夏
1234年蒙古灭金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元灭南宋
1351年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明朝建立盟军攻占大都元亡
明初开始修建明长城
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
16世纪中期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1581年实行一条鞭法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
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年到1840年)
1644年清军入关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51686年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6年昭莫多战役
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8世纪中期维吾尔贵族大和卓小和卓发动叛乱
1771年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9. 描写趵突泉的片段
有的要隔一会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有的半天冒出一个气泡,那些气泡比较大,大多扁扁的,一边往上升一边摇晃,碰着水面就碎了。在阳光照射下,大大小小的水泡五光十色,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
2: 沿着小溪往南走,就来到趵突泉公园。一个开阔的泉池,差不多是见方的,占了大半个公园。池里的水清极了,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要是冬天来玩就更好了,池面腾起一片又白又轻的热气,在深绿色的水藻上飘荡着,会把你引进一种神秘的境界。
3: 趵突泉泉池东西长约三十米,南北宽约二十米,略成方形,面积亩许,周绕石栏,池水澄碧。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每当秋末冬初、晴朗无风的早晨,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缓缓蒸腾扩散,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当地人称之为“云蒸雾润”。趵突泉北岸有一组较大的古建筑群,通称三大殿。最南大殿“泺源堂”,三间两层,歇山飞檐,古色古香,建于北宋年间,挹厦柱上,刻着元代文学家赵孟兆页的著名诗句:“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字体雄浑有力,诗句生动传神,恰与眼前的波光水影交相辉映。在三大殿院内的花格透墙上,镶嵌着30余方石刻,都是历代名人的佳作诗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院内的那尊罕见的“双御碑”,记载着康熙三临、乾隆二临趵突泉的题词诗文,衬托出趵突泉的身价。泉池西侧伸入水中的“观澜亭”建于明朝天顺五年,亭内设有石桌、石凳,供游人休憩赏泉。亭西墙壁上嵌刻的“观澜”、“第一泉”石刻和“趵突泉”石碑,均出自明清名家之手。趵突泉东池北岸,依水而筑,窗明几净的建筑就是有名的蓬莱社,又称望鹤亭茶社,当年康熙、乾隆两个皇帝都曾在这里品茗赏泉,领略趵突泉的万般风韵。,趵突泉水水质清醇甘冽,煮茶最宜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水质清醇甘冽,煮茶最宜趵突泉水清澈透明,清醇甘冽,“润泽春茶味更真”,“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之说也就不迳而走,风靡天下。
(有的是趵突泉里的,有的不是)
网络——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繁华地段,南倚千佛山,北靠大明湖,东与泉城广场连接,是以泉水、人文景观为主的文化名园。1956年,趵突泉被整修辟为公园,历经几次扩建,逐渐建成以泉为主、小巧玲珑、步移景异的泉石园,面积从不足3.4公顷扩至10.6公顷。
济南自古称泉城,七十二名泉,趵突泉为冠。趵突泉是泉城的标志和三大名胜之首。周围泉水众多,有著名的金线泉、漱玉泉、马跑泉、卧牛泉、皇华泉、柳絮泉、老金线泉、洗钵泉、尚志泉、螺丝泉、满井泉、浅井泉、白云泉、望水泉、东高泉、白龙湾泉、石湾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板桥泉等28处名泉。趵突泉景观奇特,“三窟鼎立,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趵突腾空”为泉城济南的八景之一。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赞:“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趵突泉池中小泉众多,水泡如泄珠玑,有的簇簇,有的串串,飘飘悠悠。水中青藻浮动,锦鱼穿梭。冬季,水气蒸腾,朦朦胧胧,妙不可言。池岸以石砌垒,四周近水楼台,与池相映;小桥回波,亭榭探水,曲廊蜿蜒;山石挺拔,绿柳轻荡。游人凭栏俯瞰,尽得水趣。泉畔还有许多名人题刻,为名泉增添了颇浓的文化氛围。趵突泉水清冽甘美,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沿途饮用北京玉泉水,当品尝趵突泉后,便立即改用趵突泉水,并把玉泉改为“玉泉趵突”,将趵突泉封为“天下第一泉”。此泉用来煮茶,味醇色鲜,游人常来此品茗以助游兴,素有“不饮趵突泉水,空负济南游”之说。
趵突泉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泺源堂、娥英祠、望鹤亭、观澜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与易安旧居、沧园、白雪楼、万竹园、李苦禅纪念馆、王雪涛纪念馆等人文景观或气势恢宏,或古朴典雅,与其众多名泉、碑文石刻承载了济南的历史文化和名泉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传统特色的元宵节灯会、曲山艺海、望鹤品茗、四海灯谜等活动则发展丰富了趵突泉的文化内涵。新建景区泺苑、百花园、五三纪念园、船站等各具特色又与老景点浑然一体,同映成辉。
趵突泉公园坚持文明兴园、文化兴园,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优美的环境、完善的设施、良好的秩序、高雅的文化、优质的服务全方位建设公园、发展公园,充分展示趵突泉的良好形象。相继获得全国优秀公园、十佳公园、国家4A级景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建设系统文明行业示范窗口、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山东省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示范点、省文明公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皇华泉和卧牛泉在柳絮泉西侧,并排列于趵突泉公园鱼展室门前。皇华泉得名于《诗经·小雅》中的"皇皇者华"。相传古时历山(今济南千佛山)下有三首蛇为害,舜奉尧的命令率勇士斩杀三首蛇,为百姓除害。后来当地百姓便以趵突泉畔两眼并排的清泉纪念舜。一为皇华泉,称颂舜秉承尧的旨意施恩于民;一为卧牛泉,纪念舜曾耕于历山。两泉皆石砌,呈长方形,周饰石雕围栏,水盛时泉水清澈晶莹,似两颗明珠嵌于趵突泉畔。
趵突泉泉群中还有浅水泉、螺丝泉、洗钵泉、混沙泉、无忧泉、满井泉、湛露泉、石湾泉、酒泉、东高泉、望水泉、登州泉等名泉,均各具特色。
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泺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158亩。趵突泉公园是以泉为主的特色园林。
趵突泉又名槛泉,为泺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趵突泉,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历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诸如曾巩、苏轼、张养浩、王守仁、蒲松龄等都有吟泉佳作和美文。
泉池西侧伸入水中的“观澜亭”建于明朝天顺五年,亭内设有石桌、石凳,供游人休憩赏泉。亭西墙壁上嵌刻的“观澜”为明代书法家的墨迹,“第一泉”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间书法家王钟霖手笔,亭西“趵突泉”石碑,由明代山东巡府胡缵宗所书。趵突泉东池北岸,依水而筑,窗明几净的建筑就是有名的蓬莱社,又称望鹤亭茶社,当年康熙、乾隆两个皇帝都曾在这里临水静坐,品茗赏泉,领略趵突泉的万般风韵,当品尝到趵突泉水后竟将南巡中携饮的北京玉泉水全部换成趵突泉水,故有“润泽春茶味更真”,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之说。
趵突泉北岸有一组较大的古建筑群,通称三大殿。最南大殿“泺源堂”,三间两层,歇山飞檐,古色古香,建于北宋年间,挹厦柱上,刻着元代文学家赵孟兆页的著名诗句:“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字体雄浑有力,诗句生动传神,恰与眼前的波光水影交相辉映。殿堂后面还有两座大殿,原写“娥姜祠”,现写“娥英祠”,后人为赞颂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祠,以志纪念。在三大殿院内的花格透墙上,镶嵌着30余方石刻,都是历代名人的佳作诗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院内的那尊罕见的“双御碑”,记载着康熙三临、乾隆二临趵突泉的题词诗文,标示着趵突泉的地位。
趵突泉以南石湾泉处的白雪楼,是为纪念明朝文学家、后七子领袖李攀龙所建,原楼毁于一旦,九六年在原址重新修建与白雪楼连为一体的戏剧大舞台,于同年建成。这里常年举办以京剧为主的各种戏剧演出,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演出活动中心。趵突泉东南处的沧园据说是李攀龙曾读书的地方,院内三厅两院,外廊环绕,曲廊相围,院中奇花异木,苍松滴翠,当代著名小花鸟画家王雪涛纪念馆1987年建于此处,200余件绘画常年陈列展出。
步出沧园,跨过枫溪岛小桥,东北方向不远处一泓碧水,从地面涌出似一面明镜,这便是七十二名泉中的漱玉泉,泉边缘柳成荫,泉水清澈见底,水石相激,淙淙有声,犹如漱玉。由漱玉泉向西,柳絮泉、黄华泉、趴牛泉如一方碧玉,各展秀姿,并肩媲美。在柳絮泉边和柳絮泉西北方,各有一石砌方池,这便是著名的金线泉和老金线泉。泉水中有两道来自不同方向的泉水相撞,激起一道水纹,经过阳光一照,金光闪闪,故曰“金线”,因在一定气候和条件下才能出现“金线”,故有谁能看到金线,谁交好运的传说。
登上趵突泉北假山,脚下苍松翠柏,杂花烂漫,绿草如荫,怪石林立,向下一看,假山石壁上便是马跑泉。在假山以南绿树掩荫下,有一方挺拔露骨,筋络明显,高近4米的太湖石,其形如龟,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之藏宝。喻为济南第一名石。
坐落在漱玉泉北岸的李清照纪念堂按照民族风格建成,院内溪泉、溪亭、叠翠轩、回廊,奇峰耸立,松竹掩映,院落静雅素朴,当代文豪郭沫若先生“一代词人”、“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的墨宝刻立于纪念堂正亭和报柱上。室内,除陈列着女词人著作、塑像外,还有历代名家对词人的生平论述和作品评价的书刊及古今名人的书画题咏等。李清照纪念堂以西有一个三面小溪环抱,泉水淙淙,沿屋穿廊的小院,便是同治九年山东巡抚丁宝祯在此建的培养科举人才的“尚志书院”,又名“尚志堂”。位于泺源大街的趵突泉南门,古今结合,造型别致,具有传统风格和地方特色,堪称中国园林第一门,是游人赏景留影的好去处。
位于公园西邻,环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园林胜景万竹园是趵突泉公园的园中园,占地18亩,以13个不同院落组成,园内有望水、白云、东高等名泉,是一处独具风格的私人庭园,始建于元朝,明代宰相殷士儋、清朝诗人王苹都曾是此园主人,后军阀张怀芝占据该园,历经数年修建方成今日规模。八四年正式对外开放。八六年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纪念馆设在园内。十八个展室中共陈列字画、文物200余件,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书画纪念馆。园内还长年陈列着200余件明清古家具和文物。万竹园是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础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和风格,曲廊环绕,院院相通,楼、堂、亭、庑参差错落,园内木雕、石雕、砖雕堪称三绝,一九九三年被收入《中国传统民居图集》,无论从园林艺术还是从历史文物来说都是一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10. 关于人权
人权(基本人权或自然权利)指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它主要的含义: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合乎人权的对待,人权的这种普适性和道义性,是它的两种基本特征。
在当今的国际社会,维护和保障人权为一项基本道义原则。是否合乎保障人权的要求已成为评判一个集体(无论是政治上的还是经济上的)优劣的重要标准。但是,在具体实践的层面上,对于人权的具体定义,以及保障人权的具体方式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甚至引发了很严重的冲突。
自然法,为独立于政治上的实在法而存在的正义体系。对它的诠释与使用在其历史进程中千差万别。通常而言,自然法的意义包括道德理论与法学理论,尽管二者的本质在逻辑上互不相干。根据自然法的伦理学说,在某种意义上,支配人类行为的道德规范,起源于人类的自然本性或和谐的宇宙真理。
而依照自然法的法学理论,法律准则的权威,至少部分来自针对那些准则所具道德优势的思量。西塞罗曾说过:事实上有一种真正的法律-即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适应,他适用于所有的人并且是永恒不变的。
人类用立法来抵消它的做法是不正当的,限制它的作用是任何时候都不被允许的,而要消灭它则是更不可能的……它不会在罗马立一项规则,而在雅典立另一项规则,也不会今天立一种,明天立一种。有的将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期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的法律。
(10)刁民小奴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从人权的分类而言,其可分为国内人权和国际人权,也可分为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由于不同主张侧重不同,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如果以基本人权揭示人权的本质,其合理性在于,在不同的人权分类中都包含有基本人权概念,基本人权涵盖了人人(包括群体)所享有的普遍的权利,既有个人权利(如每个具体个体的生命健康权、人身权、人格权、财产权、平等权、基本自由)。
又有集体权利(如老、弱、病、残、儿童、妇女等特殊群体权利的国内集体人权,和民族自决权、发展权、环境权、人道主义援助权、和平权等国际集体人权),还有兼具个人和集体双重权利的基本人权(如生存权、安全权、少数人权利、发展权)。
从人权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来看,人权最初就存在于国内法之中,随着基本人权的重视,人权逐渐进入国际法领域,两者不断发生互动关系。因此,基本人权最能反映出国际人权法和国内法中各种权利主体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基本自由,由此揭示了人权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