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剧本中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用电影剧本塑造人物需要用影像化来看待和表现人物,不能像写小说一样用一些类似“沧桑”“有故事”等词汇来形容,剧本是在没有具体演员形象的前提下撰写的,所以不需要太详细的相貌描述,需要的是些事,通过可拍出来的影像化事件来塑造人物,因为你的人物是要融入到故事中去的,这么说不知道lz喜欢吗
Ⅱ 雷雨这部电影塑造怎样的人物形象 浅析《雷雨》人物形象的塑造
1、周萍——自我
在《雷雨》中,周萍是个母亲不在身边长大的孩子,缺乏母爱,而从小长大的周公馆被封建专制的氛围所笼罩,导致周萍渴望母爱,多愁善感,性格也非常柔弱。周萍是一个自我的人,他所有的行为都是以自我为基础。由于缺乏母爱,也没有得到足够的父爱,在周萍的性格中,存在严重的情感失落,而导致心理缺陷,性格怪僻。父亲总是向他诉说他的生母是多么贤惠、多么魅力,所以周萍对生母有一种眷恋,非常渴望母亲的爱抚。
当年轻貌美的蘩漪作为周萍的后母出现在周公馆时,周萍开始将对母亲的眷恋和渴望转移到蘩漪身上。周萍具有强烈的恋母情结,而蘩漪就是对象,所以周萍不愿意承认或者面对和蘩漪之间不正常的关系,将对蘩漪的感情称为“糊涂”。事实上,周萍对蘩漪的感情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发展的,是为了满足心理需要,而不自觉的开展一段不负责任、冲动的感情。后来,周萍爱上了四凤,也是因为四凤和周萍印象中生母的气质、品性非常的相像。此外,周萍还存在“杀父意识”,他跟蘩漪明确表示过:“恨他”、“愿他死,就是犯了灭伦的罪也干”。曹禺先生塑造周萍这个人物形象,用于揭示人物灵魂的隐秘、心灵的冲突甚至更深层次的因素。
2、蘩漪——病态
蘩漪是曹禺先生在《雷雨》中塑造的最为成功的悲剧形象,无论是从文艺社会学角度,还是戏剧美学角度都可以发掘出这个形象蕴含的丰富内涵。蘩漪为何会爱上周萍呢?弗洛伊德提出爱的力量非常强大,并且和性欲有密切的联系。如果一个人的性生活不正常,则会导致性欲错乱,只能在不是性对象的人中寻求性欲的满足。一旦受到性压抑,还会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欲和病态心理。蘩漪和周朴园在年龄上相差将近二十岁,所以在性爱上不可能十分和谐,所以蘩漪对周朴园会故意的疏远,而向“不是性对象”的人寻求性欲的释放和满足。也就是周萍。在周公馆中,蘩漪可以接触到的男性少之又少,而周萍又和蘩漪年龄相仿,所以周萍是蘩漪释放性欲最合适的对象。
当蘩漪意识到她和周萍畸形的关系即将被破坏时,表现出一种疯狂的破坏欲和病态心理,她开始妒忌四凤,想要将四凤赶出周公馆。在周萍和四凤偷偷约会时将窗子锁死。她披头散发,像个幽灵一样在风雨里奔走,在众人面前揭露自己和别人的秘密,毫不顾忌爱子周冲的痛苦,在周萍和周冲之间制造敌意。不知是性欲还是爱的失落,让蘩漪疯狂,无视家庭伦理和封建秩序,最终发疯了。蘩漪性格如此复杂不仅是因为她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生长的产物,也是生物自身条件和社会历史环境发展的必然。
3、周朴园——伪善
周朴园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产物,是带有封建性质的买办资产阶级的典型。一般情况下,周朴园作为资产阶级绅士,到西方留过学,接受过开放的西方思想和高等教育,年轻时也有风流成性的品行。为何在婚后会对蘩漪这样年轻貌美的女人如此冷漠呢?
蘩漪受到五四文化的影响,追求幸福和个性解放。但是她和周朴园年龄上相差将近二十岁,所以周朴园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很难满足蘩漪,最终蘩漪和周萍发生乱伦。从这个角度来看,周朴园是一个处于精神失恋状态的人,是爱情中的失落者。周朴园逼迫蘩漪喝药,要求蘩漪顺从自己,也是潜意识的希望弥补心理上的失落。蘩漪的冷漠和抗拒促使了周朴园心理上的变态,而周朴园的专制和冷漠又促使了蘩漪的病态。周朴园对蘩漪的不满和爱情的失落让他开始回忆和侍萍当年的情爱,周朴园保留了家中的旧式家具和侍萍的相片,向儿子周萍说侍萍是如何贤惠、善良。而在侍萍出现在周公馆时,周朴园又表现出一副冷酷无情的样子。这是因为周朴园有恋旧情节,将对过去和侍萍美好生活的回忆转移到家具和相片上,但是仅此而已,对侍萍本人并无怀念之意。从本我上看,周朴园是一个变态、扭曲的人,而从超我上看,周朴园在努力扮演一个封建家庭最具威严的家长,为了体面,不能和蘩漪离婚,也不能对蘩漪打骂以泄不满,只能以“合情合理”的方式——逼迫蘩漪喝药,来让蘩漪顺从自己。曹禺先生笔下的周朴园就是这样一个矛盾、伪善的存在,这也是本我和超我之间矛盾冲突使然。
Ⅲ 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在文学作品中,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一)、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如容貌、服饰、姿态、神情、风度等。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肖像描写的特征
肖像描写关键在于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如:曹雪芹《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娇柔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段肖像描写显示出林黛玉孤独、苦闷、深沉、阴郁的气质和多愁善感的性格,同时也刻画出林黛玉容貌娇美,体弱多病的柔弱女子的形象。
肖像描写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征。要极省俭地刻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眼睛,能够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够表现性格特征。如《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描写极为成功。作者通过她眼睛的变化,反映她精神的变化,表现她被害的过程,揭露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压迫至死的不幸遭遇。
概括起来,中外小说家在肖像描写上所用的技法一般不外乎三种形式。即整体的描绘,局部性的描绘和烘云托月式的描绘。
所谓整体式的描绘,是作家对所写人物的全面介绍。即并不局限于人物的一眼一眉的描摹,而是写出人物的全貌,包括人物的衣着、手脚、神态等等。例如:鲁迅在《故乡》中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描绘,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没系裙带,两脚张开,像圆规。
所谓局部性的描绘,是作者对所写人物的肖像最有特征性部位的着意描摹。有点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对老姑娘虎妞的形象描绘。
所谓烘云托月式的肖像描写,是作家不直接描绘人物,而是通过别人的口述或是言论、行动来曲折地加以表现,这样写不仅省力甚至有时比正面描写的效果更好。
Ⅳ 动画片中人物塑造重要性
动画片中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能够展现时代背景,能够启示人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优秀的动画作品能够赋予角色符合人物经历和故事情节的性格特征,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感染观众。
在对动画中的人物感兴趣的同时,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更好的理解人物,理解作品本身想要传达的内涵。
(4)电影塑造人物形象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动画片人物性格的塑造重要性:
动画中的人物性格能影响作品,这种影响体现在让动画作品更具生命化和生动化。动画形象本身是无生命动态无运动性的,是作者给予了人物生命,而这种给予的方式便是给人物赋予相应的性格特征,以此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内心活动和情感世界。
这是因为性格的存在,才让一个个僵硬的动画角色变得鲜活起来,变得即使外表相似言行却截然不同,使其更有辨识度的同时,让故事情节也更加生动。
Ⅳ 电影人设是什么意思
电影人设是指电影里人物角色的设定。人物形象设计,简称人设,或称为角色设计、人物设定,是指设计动画、小说、游戏、电影等媒体中角色造型,包括外表、服装、表情等细节,负责此职位的工作人员称为人物设计师。人物形象设定负责设计登场角色的人物造型、身材比例、服装样式、不同的眼神以及表情,并表示出角色的外貌特征、个性特点等。
电影:
电影,也被称为运动画面或动态画面,是作品视觉艺术来,通过使用移动图像的沟通思想,故事,认知,情感,美女,或大气模拟体验。这些图像通常伴随着声音,很少有其他感官刺激。 “电影”一词是电影摄影的缩写,通常用于指代电影制作和电影业,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形式。
Ⅵ 什么是塑造人物形象
就是一个人必有得外观相貌性格思想说话语气和行为动态 用笔自然的写出了
Ⅶ 塑造形象的作用
形象,从广义上说,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通常指“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从哲学意义上来说,是指事物自身内在素质的具体表现,是人们对其总体的印象和评价。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形象是个人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综合反应。形象塑造是一门学问,是对精神的解读与提炼,传播是解读和对接的唯一平台。
1、侧面衬托,个性鲜明。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在一部小说中或是一部戏剧中主人公或主角就是红花,次要人物和配角就是绿叶,这是一种衬托的手法。通过次要人物的活动来衬托主人公的活动和形象,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
也就是说,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2、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在一些小说中,人物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
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很多小说会出现群众场面,这些场面中的群众,大多是不重要的次要人物。正是这些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色彩基调的作用。
4、升华主题,画龙点睛。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不只和主要人物息息相关,也和作品的主题思想血肉相连。也就是说,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又起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5、反映社会生活的样式。人物形象居于中心地位,作品中当然也要写景状物讲述故事,但都离不开形象的塑造,并且都是为了刻画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而服务的。所以,在小说作品中,作者反应一定的社会生活、表达独特的思想,主要是通过塑形象来完成的。
Ⅷ 微电影中如何塑造人物
人物是微电影剧本描写的主要对象,是构成微电影艺术造型形象的主题。创作者通过对人物和人物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描写来反映生活,寄托相传达他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是微电影剧本的根本任务。人物形象塑造的关键在于性格描写。微电影剧本的典型性,其核心就是人物性格的典型件。优秀的微电影剧本都是成功地塑造了典型人物,从而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社会关系。 微电影剧本所描绘的艺术形象,主要由人物和环境两部分组成。所谓环境,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及人情关系所造成的特定的社会环境。所谓人物,则是指被这一社会环境中诸多现实矛盾,以及种种特殊生活形式所制约的性格。就艺术对生活的把握而言,剧作者的胆识与才干,集中体现于对人物性格的发现和创造。 微电影剧本要想起脱庸而获得新鲜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必须把人物的刻画放在艺术描绘的核心位置。人物性格的刻画,在透过时代、社会、人生脉搏的跳动,给人以某种思想的启迪。微电影剧本所不同于其他叙事性文学艺术之处在于,它是用微电影的特殊艺术手段来刻画性格。 人物还是什么呢?人物还是一种态度。态度是展现人物观点的一种感情和行动方式。你的人物的态度是高傲的还是卑下的?对工作和生活充满热情还是意志消沉? 人物还是什么呢?人物还是个性。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显示出一种个性。你的人物是欢快的还是机智的或外向的?是严肃的还是内向的?是举止可爱还是难以接近?是死心眼还是缺乏幽默感?为人冷淡还是对人热情?
Ⅸ 塑造的意思是什么
塑造的意思是:指用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形象。
【词语】:塑造
【拼音】:sù zào
【释义】:指用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形象。
一、塑造的基本释义:
(1) 用语言文字等艺术手段描写人物形象。
这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石油工人的英雄形象。
(2) 用石膏、黏土等做成人或物的形象。
塑造佛像。
二、塑造的引证释义:
指用文字描写或戏剧舞蹈表演创造人物形象。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塑造人物是表达这种中心思想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
三、塑造的用法示例:
1、母亲用爱塑造我们,我们用爱回报社会。
2、故事情节不错,但是人物塑造却令人失望。
(9)电影塑造人物形象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塑造的近义词:创造、刻画
一、创造
【词语】:创造
【拼音】:chuàng zào
【释义】:首先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
示例:
1、我们的祖先,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
2、老师鼓励每个同学的创造精神,从来不束缚我们的手脚。
二、刻画
【词语】:刻画
【拼音】:kè huà
【释义】:指雕刻绘画;仔细描摹、描绘。
示例:
1、那位作家把笔下的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入木三分。
2、那本小说对人物刻画入微,十分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