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末代皇帝 溥仪后来回了紫禁城
电影都是虚构的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中国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即清逊帝。爱新觉罗氏,名溥仪,在位时年号“宣统”,又称宣统帝。后为满洲国康德皇帝(1934年 - 1945年)。
家 世
溥仪的祖父为道光帝七子、咸丰帝之弟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伯父为光绪帝,父亲爱新觉罗载沣继承醇亲王爵位,后因辅政为摄政王。外祖父为荣禄,母亲瓜尔佳氏。
年轻时代的溥仪
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之子,1906年2月7日出生于北京后海醇亲王府。1908年12月2日初次即位,即位时仅3岁。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由于保路运动影响,爆发了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在随后爆发的内战中获得了胜利,宣布建立中华民国。在内战蔓延到中国北方之前,根据袁世凯的安排,隆裕皇太后在1912年2月12日代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宣布退位。
但根据清室与民国签定的优抚条款,仍保留皇帝的名义,继续住在紫禁城内。期间他与弟弟溥杰把大量文物偷运出宫变卖,留待他日一旦被赶出宫后作生活费之用。
1917年,北洋军队将领张勋在7月1日至7月12日发动政变,宣布清朝复辟。张勋复辟的举动遭到共和势力的反对与袭击。在反对势力的压力下,复辟很快失败。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的军队包围紫禁城,其部将鹿钟麟率部入故宫赶走了溥仪。溥仪先是前往醇亲王府居住,随后前往天津,先后居住于张园和静园。
满洲国政权
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之后,建立满洲国,将溥仪秘密运往满洲。溥仪自1932年3月9日至1934年2月28日任满洲国执政,年号大同。于1934年3月1日登基称帝,年号康德,所以他又被称为康德皇帝。在这段期间,虽然他名为皇帝,实际上重大决定都要得到关东军的批准。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后,满洲国解体。1945年8月16日,溥仪被日本关东军挟持,准备去日本。在沈阳东塔机场候机时,为空降的苏联红军逮捕。溥仪被带到苏联境内,关押于伯力,东京审判期间曾经出庭作证。1950年移交给中国XXX政权。
溥仪在被苏联拘押期间,曾做为证人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其证言中,声称自己在任满洲国皇帝期间,完全为日本占领当局摆布,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做为满洲国元首相应的权力和尊严。溥仪还声称自己是被日本方面胁持到东北的。但是在被转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后,溥仪承认由于惧怕日后被中国政府追究,作证时他将部分责任推卸给日本方面(包括如何到达东北),而在部分涉及双方责任的地方他有所保留。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战后,溥仪被定性为战犯,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受到了约十年的“教育”与“思想改造”。溥仪于1959年12月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根据特赦令予以释放。
1964年,溥仪成了全国政协委员,1967年10月17日2时30分因患肾癌、尿毒症、贫血性心脏病逝世于北京。
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1960年初第一版由溥杰执笔,记事止于1957年,1960年1月由新华书店以内部书发行;后由李文达执笔于1963年定稿出版第二版,1964年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后发生著作权纠纷,法院裁决认定溥仪为《我的前半生》一书的作者,并享有该书的著作权)。
婚姻与家庭
1922年溥仪16岁时与二位女性结婚。溥仪首选的妻子是文绣,满洲鄂尔德特氏旗人(1907年-1950年或1951年),但端康太妃认为文绣家境贫寒,长相不好,让王公劝溥仪重选。于是文绣被册封为淑妃。1931年文绣与溥仪离婚。
皇后郭布罗·婉容(1906年-1946年)是达斡尔族旗人。父亲荣源为内务府大臣。在天津和满洲国,婉容长期遭到溥仪冷落,染上鸦片烟瘾。日本投降后,婉容被XXX游击队俘虏,后释放,因烟瘾发作,卒于中国吉林省敦化。葬地不明。
溥仪的第三位妻子是谭玉龄(1920年-1942年),北京满族人,他他拉氏。经贝勒毓朗之女(婉容姑母)介绍,与溥仪于1937年结婚,封为“祥贵人”,六年后病卒,谥“明贤贵妃”。
溥仪的第四位妻子是李玉琴(1927年-2001年),长春汉人,1942年被日本官员挑选入宫,封为“福贵人”。1957年与溥仪离婚。2001年因肝硬化逝世。
1962年,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溥仪与汉族护士李淑贤(1997年逝世)结婚。
溥仪一生结婚5次,始终未能留下后代。
溥仪有兄弟三人,姐妹七人。依次为溥杰(1907年生)、韫媖(1909年生,嫁郭布罗·润良)、韫和(1911年生,嫁郑广元)、韫颖(1913年生,嫁郭布罗·润麒)、韫娴(1914年生,嫁赵琪璠)、溥倛(1915年生,早夭)、韫馨(1917年生,嫁万嘉熙)、溥任(1918年生)、韫娱(1919年生,嫁王爱兰)、韫欢(1921年生,嫁乔宏治)。
19世纪末,中国国内的排外情绪开始高涨,结果引发了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以及随后八国联军的入侵。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后,清朝开始推行“新政”,进行了包括建立新军、废除科举在内的一系列改革。不久,中国发生了立宪与革命的改革路线之争,一开始立宪派占上风,清政府也答应实行君主立宪。不过,1911年5月组成的“责任内阁”中的大多数成员为皇族身份,故被称为“皇族内阁”,结果引发立宪派的不满。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各省随后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的统治开始瓦解。清帝于1912年退位,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制度的正式结束。到1917年张勋又曾复辟清朝,但只持续了12天。
Ⅱ 末代皇帝传奇溥仪回故宫买票是哪一级
电影,末代皇帝里也有,在最后面
Ⅲ 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回家要买票的帝王,腹内酸楚几人知!他是谁呢
末代皇帝溥仪。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回家要买票的帝王。
清政府能力比不上其他的国家政府,所以被打并且被要求各地赔款,这让清政府很无奈,所以清政府加倍的欺压民众,民众造反,然后清政府最后只能退出历史舞台,不过当时约定是要善待清朝贵族,所以清朝的贵族后来基本上都活得很滋润,所以溥仪才能活着,而且活到解放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中,看一看自己以前家里的东西。
不过按照现在历史进程来看,封建王朝的覆灭是必然的,而溥仪退位也是必然的那么大的地方,一个人住肯定会造成很多不便,而且占用了社会资源,所以说封建王朝覆灭是历史的必然性,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回家买票的天子,溥仪也算是独树一帜了。
Ⅳ 溥仪回故宫,被拦住要求买门票,说了什么让售票员十分为难
溥仪当时说了一句话就是我回自己家还用买票吗?所以这让售票员非常的为难。当然我们可以理解溥仪为什么会说这一句话,因为溥仪曾经作为满清最后一个皇帝曾经在故宫生活了非常久的时间。可以说溥仪的童年就是在紫禁城里生活的。并且对于紫禁城溥仪都非常的熟悉。但是现在毕竟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就算是以前的君主也不能够有任何的特权。所以后来溥仪的同事买了票和溥仪一起进去的。
后来由于日本战败,溥仪也成为了一名战犯,但是后来由于思想改造,使得溥仪回到了人民群众当中,所以才有了这样一个小插曲。
Ⅳ 末代皇帝传奇中哪一集溥仪回宫还要门票
《末代皇帝》是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的,周寰、张建民执导的28集大型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于1981年5月开始剧本创作,1984年4月,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广播电视部批准后,同年11月24日投入拍摄,1988年播出,当时轰动一时。
该剧讲述了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
Ⅵ 溥仪买票进故宫,指着光绪照片说了什么,让专家哑口无言
溥仪作为清朝的最后一位帝王,一生中经历了很多,再来晚年再去故宫观看时,发现了一张照片标着光绪皇帝,溥仪找来工作人员,告诉他们那张照片标错了,工作人员一直声称没有错,但是溥仪一直坚持错了,没办法工作人员治好找来了专家,专家也表示没有错。溥仪最后说:“我父亲我会不认识吗?”专家当时就愣了,溥仪只好表明了身份,告诉他们那张照片不是光绪帝而是他的父亲醇亲王载沣。
他回国了之后再次去故宫时已经是物是人非,故宫博物馆的一切他都细细的看着,知道看到他的父亲醇亲王载沣被标为道光帝才执意的让故宫的工作人员改过来。
Ⅶ 回家还要买票,最惨皇帝是谁
溥仪。清末时期的最后一个皇帝。在大清灭亡,被改造后,得到毛泽东的特赦。想回家看看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心酸的事情,就是要买票,毕竟大清已经灭亡了。
Ⅷ 一人多年之后回旧家,为何被要求买票,岂不是霸王条款
故宫现在谁去都得买票,就算曾经是溥仪的家也不好使啊,买票的也不认识谁是溥仪,再说现在又不是清朝,那个“家”跟他没有什么太大关系了,溥仪是从日本回来以后去的故宫,他想去龙椅那里,管理员的小孩阻止他,说这里不让进,溥仪说这原来是他的家,到龙椅的后面拿出了一个蛐蛐笼子,送给了那个小孩。
买票这件事就成了大家的玩笑,前阵子同事去故宫玩,拿着故宫的门票,跟自己合了一张影,也说自己回家还得买票,我们把它当成娱乐,当成玩笑,可当溥仪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应该是在滴血吧,这真的是他从小生活的地方,真的是他的家啊。
Ⅸ 《末代皇帝》剧中的主人公溥仪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电影中的溥仪是一个小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悲剧人物,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溥仪作为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本身就既具有神秘色彩。正是这部电影将一个末代皇帝的人生完美的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是喜或是悲只有观众自己明白。 溥仪三岁登基,可是面对的确实风雨飘摇的大清朝。据说登基当天,溥仪过于闹腾其父扶着他说“快完了,快完了”,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杜撰,但是这句话在当时来说无异于给在场的所有的人心中泼了一盆冷水。
老年的溥仪回顾一生,什么荣华富贵,什么恩怨情仇,不过都是过眼云烟。他唯一和常人不同的可能就是他的末代皇帝的称号。于是一生就这样被这个名号所累,经历了九死一生也经历过表面辉煌,最终只留下了平淡。 这就是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从出生就带上了一个枷锁,直到去世也算是回归到了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