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蒯彻见韩信是啥意思
蒯彻俗称蒯通。
当时天下的形式是:项羽、刘邦为首的楚灭了秦朝。项羽分封了天下,但是以刘邦、齐国三田氏、英布、彭越、陈余等大小诸侯或者实力派,对分封不满。刘邦乘着项羽打齐国,灭掉了项羽的三个亲信国家。继而分兵两路,自己带大军进攻项羽,让韩信带着三万民兵打赵国、燕国,迂回齐国,来牵制项羽。
谁知道,刘邦这一路因为对阵项羽主力,三次大败,丢了老爹、媳妇,刘邦为了逃跑差点没杀了自己的儿女。而韩信这一路进行的十分顺利,他靠着这毫无战斗经验的3万民兵,居然大败了赵国20万精锐。这就是著名的井陉之战,背水列阵。灭了赵国以后,大部分精锐被刘邦强行带走添窟窿。之后,韩信劝降了燕国,乘着郦食其游说齐国,齐国没有准备的时候灭掉了齐国。
这时候,项羽虽然强,但是被刘邦的主力拖住,英布、彭越在后方骚扰,也是焦头烂额。刘邦屡败,形式危急。而韩信则灭掉了三国,实力很强。这时候,蒯通就对韩信说,让韩信不要再帮助刘邦了,因为刘邦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对于韩信,现在最好的选择就是来一个天下三分,即不帮助刘邦,也不帮助项羽,自立为王。韩信拒绝了这个建议。实际上,韩信未必不想当皇帝,只是知道自己实力还不够。后来他也向刘邦要了王位,可能他还幻想刘邦像项羽一样,给诸侯国自主权。谁知道刘邦一当政,就调韩信为楚王,最后又伪游云梦擒住了韩信。
Ⅱ 楚汉传奇韩信帐下那个老头子是谁啊韩信的谋士感觉韩信最后被杀和那个老头子有很大关系啊!
蒯彻 韩信的谋士,不能这么说的。蒯彻 的建议是根据实际情况而言,那个时候韩信要鼎足而立,是完全可以的。
至于韩信被杀与他没有半点关系。他不管是归楚还是归汉,都不被人信任,狡兔死走狗烹是必然的。
详细的;http://ke..com/view/35995.htm?fromId=1462480
Ⅲ 古代什么电影上有韩信
《西楚霸王》《霸王别姬》《楚汉风云》
《韩信点兵》
电视电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2005年出品
编剧:周长赋、刘岚、何耀宏
导演:黄伟明、林洛平
主演:吴越、胡军、肖荣生、赵刚、沈保平
故事梗概:
楚汉相争时期,韩国贵族后裔韩信以其对时局和战场态势的独到见解遍寻明主,以期用自己的军事才华襄助明主,一雪亡国之耻。在楚军大营遭项羽冷落和嘲讽后,韩信在陈平的点拨下,毅然离开项羽,投奔刘邦而去。得丞相萧何的极力推荐,韩信投到刘邦的帐下,被刘邦登坛拜将,封为上将军,统帅汉军。
陈仓暗渡后,韩信率领汉军不仅水淹废丘、连败魏赵国,而且还背水一战,彻底解决了赵歇和陈余等人的困扰。一时间声名大噪,实力大增。和韩信节节获胜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刘邦在与项羽的交战中,被项羽打得落花流水、东躲西藏。就在刘邦被项羽追得无处藏身时,张良建议前往小修武与韩信回合。
刘邦狼狈不堪地进入小修武,略施手腕就将军势盛极一时的韩信玩弄于股掌之中。为安抚韩信,刘邦置酒相邀。当刘邦问及带兵取胜之法时,韩信坦然相对,当然是多多益善。小修武的短暂休整让刘邦萌发了收复齐国的打算,可当韩信率军出征后,刘邦又担心韩信会攻破齐国,挟大军与自己和项羽成三足鼎立之势。尽管刘邦的担心豪无理由,但在审其食的撺掇下,刘邦还是决定让审其食出使齐国,与齐王议和结盟。
韩信在前方刚拉开强攻的架势却被刘邦议和结盟的消息当头泼了一瓢凉水。为树立自己在汉营的威信,韩信采信了曹参和灌婴的建议,一举功下齐国军事重镇历下。就在齐国岌岌可危时,项羽派龙且率大军奔援而来。面对龙且气势汹汹的来势,韩信在潍水与龙且摆开决战的架势,巧用水淹兵阵,致龙且全军覆没。龙且战死对刚愎自用的项羽无疑是致命一击,也为刘邦挽回战局赢得战场先机。
在韩信的鼎立襄助下,刘邦取得了楚汉相争的胜利,定都彭城,后迁都咸阳。建立大汉王朝的刘邦最担心的还是军权旁落。为遏制韩信,刘邦利用政治手腕剥夺韩信的兵权,削封为楚王,甚至欲置韩信于死地。
在刘邦的压制下,韩信决定和陈?联合反汉。事情暴露后,刘邦假意攻打陈?,让夫人吕雉在宫中对付韩信。吕后在宫中设宴几次请韩信前来,韩信不敢入宫。吕后命萧何亲自前往,念及萧何有恩于自己,韩信坚信萧何不会加害于己。谁知进入宫中却中了吕后的杀身之计,冤死于长乐宫中,徒留一段“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慨叹。
Ⅳ 一代战神韩信之死一直是个谜,历史上韩信的真实死因是何
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
(4)蒯彻韩信是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1.司马迁的评价:我曾经到过淮阴县,那里的人告诉我,韩信即使在一介平民时,志气也是和平常人不一样的。那时,他的母亲过世,家里贫穷,韩信无办法按照当时的礼节安葬母亲。但是,他却寻找到一个风水宝地——地势高并且宽敞平坦,可以容纳上万户人家居住的地方作为母亲的墓地。我,也到过他母亲的墓地,果然和淮阴父老说的那样。
2.司马光的评价:一般人可能认为韩信是最早提出统一天下的伟大战略的人,他和刘邦一起在汉中起事,平定了三秦之后,就和刘邦分兵攻取北方,擒了魏王,夺取代国,打败赵国,威胁燕国,乘胜向东攻击并占领了齐国,往南又在垓下消灭了楚国,汉朝所以能够得到天下,大抵说来都是韩信的功劳。看他拒绝蒯彻的游说,在陈迎接刘邦,怎么会有反叛的心呢?!实在是因为他失掉了王爵而心里不快,才做出背叛谋反的行为。
3.刘邵:“胆力绝众,才略过人,是谓骁雄,白起、韩信是也。”
4.何晏:“此两将者,殆蚩尤之敌对,开辟所希有也,何者胜,或曰:白起功多,前史以为出奇无穷,欲窥沧海,白起为胜,若夫韩信,断幡以覆军,拔旗以流血,其以取胜,非复人力也,亦可谓奇之又奇者哉,白起破赵军,诈奔而断其粮道,取胜之术,皆此类也,所谓可奇於不奇之间矣,安得比其奇之又奇者哉。”
5.苏轼:“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
6.何去非:“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公。武虽以兵为书,而不甚见于其所自用。韩信不自为书,曹公虽为而不见于后世。然而传称二人者之学皆出于武,是以能神于用而不穷。窃尝究之,武之十三篇,天下之学失者所通诵也。使其皆知所以用之,则天下孰不为韩、曹也?以韩、曹未有继于后世,则凡得武之书伏而读之者,未必皆能办于战也。”
7.陈亮:“汉高帝所籍以取天下者,故非一人之力,而萧何、韩信、张良盖杰然于其间。天下既定,而不免于疑。于是张良以神仙自托;萧何以谨畏自保;韩信以盖世之功,进退无以自明。萧何能知之于未用之先,而卒不能保其非叛,方且借信以为自保矣。”
8.洪迈:“汉高祖用韩信为大将,而三以诈临之:信既定赵,高祖自成皋度河,晨自称汉使驰入信壁,信未起,即其卧,夺其印符,麾召诸将易置之;项羽死,则又袭夺其军;卒之伪游云梦而缚信。夫以豁达大度开基之主,所行乃如是,信之终于谋逆,盖有以启之矣。”
9.杨维桢:“韩信登坛之日,毕陈平生之画略,论楚之所以失,汉之所以得,此三秦还定之谋所以卒定韩信之手也。”
Ⅳ 蒯彻与刘邦哪一集
56集。
蒯彻又在韩信面前念叨如何向刘邦请罪,心虚的韩信却死要面子,拒绝蒯彻的建议。彭城中,玩乐多天的刘邦总算召见了张良,张良劝说刘邦要未雨绸缪,防范项羽的反击。
Ⅵ 求关于韩信的电视剧或电影
感谢邀请
韩信是历史上最为人称赞的军事统帅,“兵仙神帅”正是指的韩信,说起“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大家首先想到的大都是韩信,本文不谈韩信的军事才能,也不谈韩信的为人处世和悲惨结局,谈谈韩信可能的一次大败仗。
濉水之战,项羽三万骑兵大破刘邦五十六万联军,至濉水处,汉军兵败如山倒,人畜被淹没,濉水为之不流,汉军几乎全军覆没,这场惨烈的战役中,我们还不知道汉军的统帅是谁,当然可能是刘邦本人,但刘邦不同于项羽。
在电视剧楚汉骄雄,讲到这里时,为了排除韩信参加了濉水之战,特意交代韩信因为反对刘邦攻打彭城愤而回家乡去了,可见后人不约而同的想维护韩信百战百胜的形象。
个人认为,是司马迁隐写了韩信的失败,看史记可以发现司马迁对项羽和韩信是很喜爱的,遣词造句之中很自然地流露,似乎很难再找到一个比项羽更勇猛比韩信更善于谋战的了,韩信在濉水之战中即使不是主帅,也至少是重要的将领。
Ⅶ 韩信死前为何会提到蒯彻他的结局如何
因为韩信的后半生受到了的非常大的影响,他让韩信得到了更大的辉煌,但是也引得韩信走进了地狱,有人认为他成就了韩信,但是也害死了韩信;他被绑到了刘邦的面前,刘邦对他怒不可遏,然后,令人煮了开水把它拖下去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