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少年林肯的介绍
《少年林肯》是由A.J. Edwards执导的传记电影。影片讲述亚伯拉罕·林肯在印第安纳州恶劣荒野的童年故事。在那里艰难困苦塑造了他,在那里有两位女人引导他走向不朽。。
『贰』 《林肯》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林肯生于美国的肯塔基州。父亲是贫苦的农民,林肯自小就不和不从事艰苦的劳动,几乎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后自学成才,1837年成为一名律师。1834年至1841年,林肯被评选为伊利诺伊州的议员。 1858年,林肯由共和党提名,竞选联邦参议员并获选。在竞选中就奴隶问题与民主党的斯蒂芬·道格拉斯展开激烈的分开辩论,在全国名声大振。1860年,林肯在总统竞选中被共和党提名为总统候选人。 可是,就在林肯当选的同时,南部诸州脱离合众国组成了南部联军,南北战争爆发了,林肯临危不惧,坚定地维护联邦,主张废除奴隶制,并且决心打赢战争。战争初期,战况对北方军队不利。1862年9月,南部联军进入守势。1863年,林肯颁布了黑奴解放人充,战争开始朝有利于北方的方向发展。 1863年11月,林肯在葛底斯堡国家公墓发表演说,其中有句名言一直流传至今,即“依靠人民,为人民谋利的政府是永存的”。 1864年,林肯参加了总统大选,此时正值战争期间,且胜败不明,但林肯任命US格兰特为总司令后,北方军队节节胜利,这对林肯无疑是有利的,他再次当选为总统。1865年4月9日,南部联军总司令罗伯特·李投降,南北战争结束。1865年4月14日,林肯在华盛顿福特剧场观看话剧时被人刺杀,次日身亡。
满意请采纳
『叁』 有什么以美国总统林肯为主角的电影吗
《青年林肯》 Young Mr. Lincoln 这是一部林肯的传记片,但是是1939年的。 《林肯传 》Abraham Lincoln 也是林肯的传记片,是1930年的。 《林肯在伊利诺斯》 Abe Lincoln in Illinois 一部关于林肯的电影,1940年的。 最近70年 并没有新的主要讲林肯的电影, 但是今年将会有一部叫做 《林肯》 Lincoln 的电影上映 ,本片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 由两届奥斯卡影帝丹尼尔·戴-刘易斯出演林肯,这电影目前确定12月在美国上映,有希望引进大陆,但估计是明年初的事情了。
『肆』 跪求《林肯(2012)》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在线观看,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
链接:
『伍』 关于林肯的一部电影
我觉得 应该名字就叫 林肯
『陆』 林肯 电影中,林肯讲的故事的意义是什么
肖像的故事:南方人更亲英,并且英国的态度开始时是支持南方的。林肯说英国人会被华盛顿吓得尿裤子,是说联邦军队(华盛顿的正统传承者)会击败南方叛军。
女人杀死丈夫的故事:前情:林肯的内阁说林肯想要通过13号修正案是以总统的行政权干涉立法权。女人杀死丈夫的故事:那个女人获得了所有人的同情,大家都不想判她有罪,但出于对法律的敬畏女人自杀了,可见,法律,司法在美国是多么重大的权力。但林肯认为,女人畏罪自杀合法不合情。林肯想要干涉法律的设立,并认为在当时那种特殊的历史时期,运用自身的权力设立解放黑奴的法令是一件必要的事情。
鹦鹉的故事:预言的自我实现——鹦鹉每天都说说今天是世界末日,主人嫌烦,毙了鹦鹉,对鹦鹉来说,世界末日的预言就真的实现了,也就是说你的期待导致你的行为,你的行为导致你的结果。前情:林肯想让密苏里州来的夫妇去游说当地议员,并以保障其地产作为条件。林肯的意思是:想要你们的地产,那就采取配合的方式,那么我就会保障你们对自己的地产实现所有权。(这个我解释的不好,希望大家再帮我解释一下)
『柒』 林肯的内容简介
亚伯拉罕·林肯(英文名:Abraham Lincoln,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美国政治家、思想家,演说家,共和党人,美利坚合众国第16任美国总统,黑人奴隶制的废除者。
其任总统期间,美国爆发内战,史称南北战争,林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他废除了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击败了南方分离势力,维护了美利坚联邦及其领土上不分人种、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内战结束后不久,林肯遇刺身亡,是第一个遭遇刺杀的美国总统,也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多次被评价为最伟大的总统。最新版5美元纸币正面是亚伯拉罕·林肯的照片。
2006年,亚伯拉罕·林肯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名。
2008年英国《泰晤士报》组织专家委员会对43位美国总统分别以不同的标准进行“最伟大总统”排名,亚伯拉罕·林肯排名第一。
『捌』 林肯到底是个啥啥意思解释下
林肯是一个多义词: 1.美国总统美国总统 2.常见地域名称常见地域名称 3.罗杰·伽伦斯作品名称罗杰·伽伦斯作品名称 4.DOTA装备名词DOTA装备名词 5.福特汽车:林肯福特汽车:林肯 6.2012年上映电影2012年上映电影 1,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年-1865年),美国政治家,第16任总统(任期:1861年3月4日-1865年4月15日),也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在其总统任内,美国爆发了内战,史称南北战争。林肯击败了南方分离势力,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但就在内战结束后不久,林肯不幸遇刺身亡。他是第一位遭到刺杀的美国总统,更是一位出身贫寒的伟大总统。 2在很多国家,还有同样名字的城市。 Lincoln,Buenos Aires,阿根廷 Lincoln,英国 Lincoln,IL(伊利诺伊州) Lincoln,NE(内布拉斯加州首府) Lincoln,NV(内华达州) Lincoln,NM(新墨西哥州) Lincoln,Mt(蒙大拿州) Lincoln,WY(怀俄明州) Lincoln,WA(华盛顿州) 3,《林肯》主要内容简介: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谦虚谨慎,幽默风趣,有“卓越的演讲家”之誉。他颁布《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维护联邦统一。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忍辱负重,带领美利坚民族向着恢复国家统一和解放黑奴的伟大目标稳步前进。在胜利之时,不居功自傲,而是始终保持着谦虚质朴,宽厚仁慈的平民本色,以维护联邦大业和民族国家的长远利益为已任。最终他功成身亡,成为正义事业的伟大殉道者。 4林肯法球(Linken's Sphere)是基于魔兽争霸3:冰封王座的多人实时对战自定义地图DotA(Defense of the Ancients)里的一个合成物品。这颗充满魔力的魔法球曾经保护过历史上某个非常著名的英雄。 5,美国著名汽车企业福特旗下的一款豪华车,创立于1922年,创始人为亨利·利兰。其品牌名称是以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名字命名。自1939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来,由于林肯车杰出的性能、高雅的造型和无与伦比的舒适一直被白宫选为总统专车。它最"出名"的一款车是肯尼迪总统乘用的检阅车。林肯品牌著名的产品有:"大陆"(Continental)、"马克八世(MarkⅧ)、"城市"(TownCar)和"领航员" (Navigator)等目前在中国使用的林肯轿车多为"城市"系列。。 6.《林肯》由美国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 奥斯卡影帝丹尼尔·戴·刘易斯主演,本片主要根据普利策获奖得主、历史学家Doris Kearns Goodwin的著作《对手团队:政治天才林肯》(Team of Rivals: The Political Genius of Abraham Lincoln)改编而成,讲述美国第16任总统经历南北战争,统一美国的故事。
『玖』 如何评价2012年电影《林肯》
在讲电影之前,先要讲一下美国宪法第十三修正案的意义,否则非美国观众(即便是美国观众,如果不了解南北战争也是一样的)就不能理解林肯为什么不惜代价地推动宪法第十三修正案。
南北战争,无论你们怎么理解战争的起因,宗教也好,文化也好,道德也好,哪怕经济利益也好,它的症结都在奴隶制上。要么起点是奴隶制,要么落脚点是奴隶制。南北之间的所有矛盾,只要解决了奴隶制就全部烟消云散了。但如果不解决,那么即便南北战争结束,只要一有机会,新的战争还会再打起来。南方的投降只是一场漫长的停战而已。北方付出了巨大牺牲,付出了成千上万年轻小伙的生命和未来,无论如何一定要有个胜利果实出来。怎么让南方永不再反,必须要有个说法。解决办法只有两个,要么永久解除南方的武装,要么废除奴隶制,前者显然不可能且不说有宪法第二修正案,每个南方人都能拿起武器,将一部分州永远处于劣等地位的做法是完全不可接受的,那么解决途径就只能是后者,即废除奴隶制。
那这个宪法第十三修正案是个玩意呢。美国宪法第十三修正案全文如下:第一款在合众国境内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制劳役都不得存在,但作为对于依法判罪的人的犯罪的惩罚除外;第二款国会有权以适当立法实施本条。
而当时,作为共和党内激进派的宾夕法尼亚众议员Thaddeus Stevens(就是影片里看谁都像欠他三百两银子的瘸子)其实想要的修正案是这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得将他人当做奴隶。国会有权以适当立法来保证美国境内任何地区对此宣言的执行。”
两相比较就会发现,现在这个宪法第十三修正案其实连法律上的平等都不能保证。所以才会有后面的第十四、第十五修正案。电影里的Thaddeus Stevens在国会辩论中为了推动宪法第十三修正案而违心地只承认法律上的平等,否定众生平等的情节其实是艺术虚构。现实中,激进派当时的政治主张其实也仅限于到法律上的平等这个层次。
所以宪法第十三修正案是最低程度的废奴法案。如果连这个法案都没有,那么南北战争等于是白打了。因此宪法第十三修正案是林肯的底线,是绝对不能商量和交易的东西。这是理解电影《林肯》的关键。电影很多部分都体现这一点,比如林肯梦到自己坐着小船即将到达对岸就是暗示废奴法案就是那个最后的对岸,是整个南北战争的封刀动作,又比如开头战争的残酷,士兵叙说亲人的牺牲,背诵葛底斯堡演讲都是在暗示废奴法案势在必行,否则将士们的血就白流了。所以林肯推动废奴法案决心在电影开头就已经确定好了,不可动摇,问题就在于林肯为此要付出多大的牺牲。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到,电影虽然讲的只是林肯强力推动宪法第十三修正案的故事,但实际上还是一部传记片。影片的关注点终究是在林肯本身,而不是第十三修正案的意义。第十三修正案只是个线索,一个说故事的布景而已,目的还是为了刻画林肯这个人。所以电影会有大量的和宪法第十三修正案无关的家庭戏,林肯莫名冒出来的各种冷笑话,以至于电影还借战争部长之口来了个官方吐槽。而宪法第十三修正案的意义的呈现则是模糊的,只在必要的几个地方稍微提及一下,比如一个开头,一个结尾,好让观众不要忘记这帮人到底为什么要干这件事。
因此,再反过来看,这个电影剧本是非常高明的。从林肯漫长的岁月里撷取这一段故事的原因就在于高潮、悬念好设置,冲突人物集中,以此为线索可以随便插进去你想表现的内容,比如林肯的慈父形象,林肯的平易近人,林肯的政治手腕和务实态度,而不会让电影呈现出支离破碎的感觉。
对于林肯的刻画,刘易斯的一座小金人已经说明问题了,我就没不必多嘴了。我就来聊一下配角。有两场配角的戏我认为是比较精彩的,蛮打动我的。一个是斯蒂文斯众议员为了修正案通过违心说话。当斯蒂文斯犹豫的时候,镜头扫过等待中的记者,意识到他现在的发言将会改变历史,然后是羞辱过他的玛丽和凯克利(黑人),前者是自己的尊严,后者则是黑人即将到手的幸福,一对艰难的选择,最后是阿什利和利顿,同样是对立的两面,阿什利的殷切期待和对昔日同僚的威信(斯蒂文斯在之前的剧情里可是嘲讽过利顿的),并提示观众一起矛盾的关键在斯蒂文斯要说的话,他的言行将决定历史。然后斯蒂文斯就低着头用最快的语速把这段“我不认为众生平等,我只认为他们法律上平等,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的违心话说出来,之后不管对方说什么像复读机一样把这段又说了一遍,直到被彭德尔顿激怒才正面迎战,最后昂头又说了一遍。三次感情都不一样,第一次羞愧、不情愿,第二次逃避,第三次就彻底接受了。这就是干恶心事的经典三段心理阶段。当然,参与对手戏的彭德尔顿也让我印象很深刻,发现自己的先锋伍德看上去要丢阵脚了,先是帮腔,眼看实在不行,再跳出来亲自上阵,最后那句“how dare you?”愤怒同时不失身份,和年轻伍德的表现是有差别的。
这段剧情是一个小高潮,情绪的酝酿相当精彩,时刻提醒观众斯蒂文斯是经历了怎样的内心煎熬才做出这样的选择,让观众感受到斯蒂文斯的牺牲是有多么伟大,让人心生敬佩和感动。
另一段紧接着的剧情是大儿子罗伯特的。首先要感谢剧本,的确出乎意料,罗伯特先是立个flag说:“你吓不倒我,我就是要参军。”结果看到断肢残腿吓尿了。然而参军的念头不但没有打消,反而更加坚定,不容置疑。这个处理让罗伯特的形象上升了不少。认识到自己的恐惧,还能直面自己的恐惧,那才是真正的勇敢,而不是无知者无畏。虎父无犬子。
其次还是想说一下两个演员的表演,罗伯特在被林肯呼唤的时候,第一张表情其实还是孩子那样渴求父母安慰的表情,仿佛在说“爸,好可怕。”,但等他站起来时,这个表情已经收回来了。而林肯是先作为父亲也同儿子罗伯特一样的语气斩钉截铁地表示不同意,然后罗伯特说出了非常伤人的话:“你就是怕我妈,而不是怕我死(才不让我参军的)。”然后林肯控制不住甩手一个巴掌,之后立刻意识到自己错了,赶紧去抱住儿子的脸,似乎在问脸是不是很疼,刚才真的是对不起,然后罗伯特一把甩开,气呼呼地离开。林肯像一个犯了错的小孩一样,不停地搓着手,让人看了特别难过。等罗伯特走后,林肯才喃喃地自言自语到:“I can`t lose you(我不能失去你,孩子)。”典型的感情内敛的父亲。
我不得不说,看名导、名演员参与拍摄的电影,虽然不能保证影片一定是佳作,但绝对不会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