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木下惠介的电影在什么时候开始加入商业化的元素
题主是如何理解商业化元素的?
拍出来给人看并收费的电影都是商业化的
2. 好莱坞电影的发展历史
1853年,好莱坞只有一栋房子。
1870年,这里已成为一片兴旺的农田。
1886年,从房地产生意发财的富商哈维·亨德申·韦尔考克斯在这里买下了0.6平方公里的土地。好莱坞这个名字来自英语的“holly”(冬青)。韦尔考克斯的夫人一次旅行时,听到她旁边的一个人说她来自俄亥俄州的一个叫做好莱坞的地方。她很喜欢这个名字,回到加州后就将她丈夫的农庄改称为好莱坞了。韦尔考克斯计划在这里建造一座小城。
1887年2月1日他在地区政府正式注册此名。在他夫人的帮助下他铺设了今天的好莱坞大街做为城市的主街,在这条大街和其它大街的两旁种了胡椒树并开始出售产权。他的夫人募资建了两座教堂、一座学校和一座图书馆。为了使好莱坞名符其实,他们还进口了一些英国冬青,但这些植物在加州的气候下没有存活很久。
1900年,好莱坞已经有一间邮局、一家报社、一座旅馆和两个市场,其居民数为500人。10万人口的洛杉矶位于市东11公里处。在好莱坞和洛杉矶间有一条单轨的有轨电车,但这辆电车的运行不准时,每程时间为两小时。
1902年,今日著名的好莱坞酒店的第一部分开业。
1903年,好莱坞成为一个镇。当年下的两个命令是:除药店外其他商店禁酒,以及不准在街上驱赶数量多于200的牛群。
1904年,一条新的被称为好莱坞大街的有轨电车开业,使好莱坞与洛杉矶间的往返时间大大缩短。
1910年,好莱坞的居民投票决定加入洛杉矶。原因是这样他们可以通过洛杉矶取得足够的饮水和获得排水设施。
1960年,女演员乔安娜·伍德沃德得到了第一颗星的殊荣。
1985年,好莱坞的商业和娱乐区被正式列入美国受保护的历史性建筑名单。
1999年,洛杉矶的地铁开通到了好莱坞。
2001年,柯达剧院(Kodak Theatre)在Highland大道开业,成为奥斯卡奖颁奖礼新的举办场所。
2002年,一些好莱坞居民发动了一个让好莱坞自主独立,不再是洛杉矶一部分的运动。好莱坞市政府决定让所有洛杉矶居民投票表决。独立运动被以绝大多数否决。
(2)电影商业化什么时候开始的扩展阅读:
电影工业——
20世纪初,纽约和新泽西的电影公司开始迁向加州,原因是这里的天气好,日照时间长。虽然当时已经有电灯了,但当时的电灯还不够亮,当时最好的光源是阳光。除此之外,加州视野宽广,有各种不同的自然风景。此外当时托马斯·爱迪生持有电影的专利,而加州离新泽西非常远,因此爱迪生很难在这里控制他的专利权。
在美国东岸,独立的电影公司经常被爱迪生和他的代理人诉讼。在遥远的加州没有那么多爱迪生的部下。即使他派人来加州,他的人往往比其消息来的晚,这样一来这里的电影制造商就可以及时躲到附近的墨西哥去了。
1911年第一个电影工作室在好莱坞开业,同年已有15个其它的工作室在这里定居,成千上万的梦幻制造者紧随而至。
1923年,今天成为好莱坞象征之一的白色大字“HOLLYWOOD”被树立在好莱坞后的山坡上,本来这个字后面还有“LAND”四个字母,是一家建筑厂商为了推销新建好的的住宅社区设置的广告看板。但它们被树立起来以后就没有人去管它们,以致渐渐荒废。
一直到1949年,好莱坞商会将后面的四个字母去掉,并将其它字母修复。这个招牌今天受到商标保护,没有经过好莱坞商会的同意,无人有权使用它。
1929年5月16日,奥斯卡金像奖第一次颁发,当时的门票是十美元,共有两百五十人参加。
3. 兼职电影院 在兼职做学到东西
兼职电影院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其实很多人一开始都认为自己可以免费地在电影院内看电影,这是非常爽的,下面就有小编携手上上介绍一下兼职电影院的相关资讯吧。
兼职电影院
一、做这方工作的缘由
这份兼职是在大三寒假做的,是15年1月份,过年没有回家,找了这份工作。其实找这份工作是因为舍友在另外一家电影院工作,对大概的情况差不多了解。那时候也是出于好奇,毕竟电影在那几年的发展速度的确是迅猛。就找了这份工作。
二、电影院的工作内容
其实在影院工作其实也跟做其他的工作一样,许多的工作都是重复着同样的事情,电影院工作无非就是三个工作岗位(管理层除外),票房、卖品和影务这三块。
票房就是卖电影票(我没有接触这一块);卖品就是销售吃的东西,以爆米花和各种水为主,工作流程也很简单,早晨盘点东西,领取备用金,检查糖浆气泡,有时间爆一些爆米花,结账的时候盘点,入账等工作;影务就是发发3D眼镜,开厅之后确保影片正常放映,过程中看看客人有没有什么违规的行为,结束之后打开散场门。就是这么的简单。感觉自己就在说流水账一样,接下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三、电影商业化的发展史
电影的历史,我真的没有怎么了解,只是那时候刚上班,海报上看到第五代导演吴天明的去世,说是这个人的影响,回去搜了一下,知道了中国电影商业化的开始。中国电影商业化的开始是从2002年开始,而吴天明却是商业化的反对者。
但是他也无法阻挡市场经济和人口红利带来的中国票房的井喷式上涨,2010年之前,每年中国电影票房保持了20%-35%的增长速度,2010年达到了顶峰,电影票房突破了100亿,增长了将近50%。直到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440亿大关,不管是在影院数量还是银幕数量都在迅速增长。整个电影市场一排祥和。
四、一部影片的产生
现在想想其实很简单,但是针对于当时自己来说,那就是新鲜,许多人可能都知道出品人是做什么,但是那时候我却不知道。
普及一下,出品人就是出钱拍电影的人,电影虽然是导演拍出来的,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导演也是拿着工资,并不是自己的创业。当然编剧大多都是写剧本的人,这个《雷雨》剧本我们也看过,最多就是你一句,我一句的那种对话。发行方就是为电影做宣传的公司,当然经典的发行案例当属《美人鱼》的手法,以后有时间具体谈谈。
五、中国电影主要院线
众所周知的万达院线,基本全国布局,哪里有万达广场,哪里就有万达院线。最近几年以为位居行业老大。
其次就是有地方特色的院线,上影联合院线,中影星美,中影新干线,广东大地,广州金逸,浙江时代,江苏幸福蓝海。院线好比什么,就和通道的入口一样,有了排片才能有票房,这就是为什么去年王思聪和冯导大吵大闹的原因。这几大院线占据了中国80%左右的票房,特别是万达占到了将近50%,冯导只能着急。
六、爆米花和可乐的暴利
电影的利润大家应该都知道,其实爆米花的利润真的超出我们的想想,可以达到70%-80%,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到网上搜一搜,肯定比我专业,当时只是了解了一点皮毛。
可乐是水,糖浆和气泡的混合物,饮料的利润我想不言而喻,2012年当宗庆后再次成为首富的时候,王健林曾吐槽,大家都说房子贵,我一个卖房的卖不过一个卖水的。
说了半天,这些东西其实都跟自己真正的工作关系不大,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这份工作,我也就不可能去了解这个行业,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其实在上影和万达上市之前就很看好他们的股票,但是出于谨慎还是没有推荐,没有想到万达能够涨到240元一股。各行如隔山,只有接触的多了,才能想的多,也许这份兼职就让自己掌握了一些基础的行业知识。
大学生在电影院内兼职也是非常不错的,在电影院你可以学到很多的电影文化和一些播放技巧,如果你想了解很多,那就关注上上吧。
4. 电影是谁发明的
是卢米埃兄弟。
哥哥是奥古斯塔·卢米埃尔(Auguste Lumière,1862年10月19日—1954年4月10日),弟弟是路易斯·卢米埃尔(Louis Lumière,1864年10月5日—1948年6月6日),是法国的一对兄弟,是电影和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人。
国 籍:法国
出生地:法国
职 业:导演,制片人
主要成就:改造“西洋镜”、1903年发明了第一代彩色胶片、1937年研制出了立体电影
重要事件:1895年获得了电影专利证书
其实作为发明家的爱迪生曾为电影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他对于电影机器、装置的研制,为新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而他更大的荣耀,则是为这门新艺术起了一个富有魅力、富有诗意、富有幻觉意识的名字——电影。然而,爱迪生对待电影、这门新艺术的观念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局限。
(4)电影商业化什么时候开始的扩展阅读:
卢米埃兄弟为人类电影事业的进步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兄弟俩人发明了电影摄影机,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了世界上公开售票的第一场电影。
很难把电影的发明归功于单独某个人。并不是在某一时刻,电影突然就出现了。实际上,活动影像技术来自多重贡献的累积,主要源于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和放映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并完成了电影商业化。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 “电影之父”。
5. 数字电影的历程
●1987年1月到1992年2月,数字电影放映机技术的早期起步阶段。
●1987年美国休斯公司的技术员首先发明了液晶光电子管用来显示影像和高分辨率的图形。其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exasInstruments,以下简称“TI”)于1988年研制出了第一个数字微镜设备(DMD),该设备的原理就是在根据数字信号“0”“和1”开关驱动多组镜片膜,使其高速联动并按一定的角度偏转,从而用于反射出影像光线逼真的色彩和细腻的层次,它实际上是一种电脑化的光开关系统。1990年初,德国首先发布其关于开发激光数字放映机的可行性报告,并在1992年2月制造出了第一台稳定的激光影像放映机。1992年初,美国的休斯公司与日本的JVC合作,研制出了基于光放大成像(ILA)技术的放映机系统。 ●1992年5月到1997年5月,数字电影的早期传输与放映系统试验以及数字放映机的市场试验阶段。
●1992年5月,美国太平洋贝尔公司启动了“电影的未来技术实验系统”项目,作为试验的一部分,他们通过电话网试验了传输高清晰度格式的故事片“Bugsy”,年底,美国AMC剧场放映系统用影片“BramStoker’sDraculla”对太平洋贝尔的“未来电影系统”进行了测试。
●1994年1月,美国GLV投影放映技术公司Echelle(后来改名为硒光机器公司SiliconLightMachines)成立,致力于开发基于激光光栅扫描技术的数字放映机系统。同年7月,美国7家联合的艺术电影院开始使用太平洋贝尔公司“未来的电影技术系统”。年底,太平洋贝尔“未来的电影技术实验”项目试验了将美国全国篮球职业联赛NBA的最后决赛实况从底特律传输到另外三个遥远的不同城市。
●1995年8月,美国版权保护方面的宏视公司(Macrovision)先后在波兰、南非、菲律宾和拉丁美洲等地方进行了CineGuardSystem的录像和电影实验项目。
●1997年1月,美国TI公司开始制造DLP(digitallightprocessor,使用TI公司专门的DMD数字微镜芯片)数字电影放映机原型机,当年5月,发起基于1280X1024分辨率DMD芯片(DMD1210)的数字放映机展示活动。
●1997年底到1999年6月,数字放映机和传送方式不断成熟,数字电影最终开始商业化放映。
●1997年底,欧盟Cinenet数字电影实验项目试验了从法国里昂分别向巴黎和英国伦敦实况转播巴赫的“OrpheusintheUnderworld”音乐会。
●1998年10月,美国低预算影片《TheLastBroadcast》被传输到5个美国城市的电影院并首次使用了“国际数字放映机”公司DPI制造的DLP数字电影放映机进行了放映。
●1999年5月,法国嘎纳国际电影节首次在电影评奖之外,邀请负责电影技术创新的技术组织MITIC举办了数字电影专题展示会,会议使用DLP数字放映机放映了美国故事片《TheLastBroadcast》。
●1999年6月18日,由著名导演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I——幽灵的威胁》(又译《星战前传Ⅰ:魅影危机》)开始在美国的6家影院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数字放映,采用了基于TI公司数字光学处理器(DLP)芯片技术的放映机。这是数字电影的首次商业放映,它标志着世界数字电影发展史的元年。《星球大战Ⅰ》的放映取得空前成功,其全球票房超过4亿美元。
●1999年7月到11月,迪斯尼公司使用DLP数字放映机先后成功放映了影片《泰山》、《玩具总动员2》、《火星任务》、《恐龙》以及《BicentennialMan》等。
巡回演示
●2000年年初,美国TI公司携带DLP数字电影放映机到欧洲的法国、英国、比利时等国家巡回放映影片《玩具总动员2》;在随后的半年中,加拿大前身为Electrohome放映机制造商的“ChristieDigitalSystems”、比利时放映机制造商Barco和美国Imax收购的“国际数字放映机”公司DPI分别获得TI公司使用DLP芯片技术制造数字电影放映机的特许权。市场上能够提供商业服务的放映基本上都是使用TI公司DLP技术的数字放映机。
●2000年3月,美国柯达公司与高通(Qualcomm)公司合作在其好莱坞影像技术中心设立了一个数字电影系统。同时,波音数字电影公司在年度ShoWest展览会上则成功进行了应用性的卫星传输试验,数字化放映了电影《SpyKids》。
●2000年6月,20世纪福克斯公司和思科(Cisco)公司首次合作进行了基于网络传送的数字电影放映试验。实验使用Cisco公司基于IP协议的因特网技术,将福克斯公司一部由真人和计算机生成影像有机合成的动画片《TitanA.E》的信号,通过Qwest公司的虚拟专用光纤网络直接从福克斯在好莱坞的制片厂传输到亚特兰大的SuperComm展会计算机服务器上存储,然后使用DLP数字放映机现场放映。
●2000年7月,华纳兄弟公司继迪斯尼公司之后,实现了影片《完美风暴》在英国伦敦的数字影院首映的做法。同时,“在加州的环球制片厂的数字影院中放映了《侏罗纪公园III》,THX数字服务公司将整部电影以及多声道的音频内容压缩并刻录到13张DVD-R上,并下载到每家影院的服务器上”。
不过,最为成功还是要数2002年5月的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系列电影新作《星战前传Ⅱ:克隆人的进攻》在全球的数字放映。如果说在《星球大战I》中,还只是应用了大量的数字特技制作技术的话,那么在《星战前传Ⅱ:克隆人的进攻》的拍摄中,“乔治?卢卡斯第一次抛开传统的胶片电影机,全面采用了数字拍摄设备。整部电影将没有一寸胶片,全部影像都用0和1来记录和表现,成为了第一个真人表演的没有Film(胶片)的Film(电影)”。这种放映,省去了数字影片制作完成后必须“数转胶”,然后再复制大量拷贝在影院方形的时间和费用开支,同时保证了影片影像质量的始终如一。
6. 中国电影真正普及是在二十世纪多少年代
如果是全国的角度看 普遍民众尤其农村开始不间断放映电影 应该是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如果是从商业化消费电影的角度看 基本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现在都快是全球第一票房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