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一、屈辱史
1、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和弥偿而告终。中英双方签署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掠夺土地,对外关税进行赔偿和谈判,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失去独立地位,推动自然经济解体。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5月28日,的武装侵略战争包括八大国,包括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和奥匈帝国。
入侵中国的联合国部队总数约为5万人。设备齐全,功率非常大。 1900年8月14日,北京市被彻底摧毁。八国联军的任何地方,谋杀,纵火和抢劫!紫禁城,中南海和颐和园有无数珍宝被盗和抢劫!
八国联军的总指挥韦德韦斯特后来承认,中国所遭受的所有损失和抢劫的细节将永远无法被发现,但这一数字将极为重要。 1901年9月7日,由于签署了“辛丑条约”,中国从此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痛苦。
3、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又称《瑷珲城和约》,是俄罗斯帝国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当时清政府拒绝批准该条约。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清政府始予认可。
4、火烧圆明园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
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5、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成就
1、文学作品极丰富,创作更自由
新中国文学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成就、取得的经验异常丰富、极其重大。文学在反映时代生活上,方法更多样,手段更丰富;党和政府在领导文艺事业方面也获得了宝贵经验,使"二为""双百"成为基本方针与方法并且坚持不变,文学越来越走向一种良性互动。
2、港珠澳大桥落成通车 成为一项革命性创举
据拉美社报道,2018年中国一项革命性创举就是港珠澳大桥落成,这项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工程项目把香港、澳门和珠海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大缩短了往返三地的路程时间。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从设计到建设完工历时14年,它集桥、岛、隧于一体,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3、从“死亡之海”到“希望之地” 中国“绿色奇迹”惊艳世界
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脊线以北,黄河“几”字弯里南岸。南非新闻网站“独立在线”曾这样描述治理前的库布其沙漠:“中国的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曾因其恶劣的环境条件以及当地居民一贫如洗的经济状况而被称为‘死亡之海’。”
而如今,经过几十年科学治理,这片“死亡之海”已然变成了一处“希望之地”。库布其成为全球防治沙漠化的典范,也成为世界观察“美丽中国”的窗口。
4、复兴号
英文代号为CR,列车水平高于CRH系列。三个级别为CR400/300/200,数字表示最高时速,而持续时速分别对应350、250和160。早期的两个型号是红神龙CR400AF和金凤凰CR400BF。复兴号CR400系列是上档时速400公里、标准时速350公里。
在350公里时速下复兴号与和谐号CRH380相比,总能耗下降了10%。复兴号从300公里提高到350公里时速,能耗大概增加20%-30%。
2018年7月1日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16辆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首次投入运营。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上运行的动车组列车已全部更换为“复兴号”。
2018年12月9日,“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项目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2018年12月24日,时速350公里17辆长编组、时速250公里8辆编组、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等多款“复兴号”新型动车组首次公开亮相。
5、嫦娥四号探测器
它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巡视器命名为“玉兔二号”。作为世界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其主要任务是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号成功发射,为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提供地月中继通信支持。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的预选着陆区,月球车“玉兔二号”到达月面开始巡视探测。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完成两器互拍,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
2019年2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进入第二个月夜休眠模式。
『贰』 请问在库布齐沙漠七星湖拍的那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新疆芍药。的花红色,产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区。野生赤芍多集中生长于北方海拔500-1500米之间的山地和草原。土壤为棕色森林土、暗棕色森林土、灰色森林土及草原草甸土。常见于山坡、沟旁、阔叶杂木林下、林缘和灌丛间,或草木繁茂的固定沙丘及典型草原的天然植物群落中。/view/898890.htm
『叁』 库布齐沙漠的壮丽景色即将消失,为何却迎来大家的一片叫好声
中国有八大著名的沙漠,其中库布齐沙漠排名第七,它是紧邻黄河位于河套平原黄河“几”字形的南边。库布齐是蒙古语的音译汉语意思就是弓上的弦,这是和它的地理位置以及形状进行恰当的描述的,它处在黄河下边一个狭长的沙漠横穿黄河的“几”字形。
壮丽的沙漠景观已经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绿油油的树木、草地以及不远万里与远道而来的天鹅、野兔、和众多野生动物。库布齐沙漠的成功治理是中国国内治沙最为成功的案例之一,它的消亡正是人们所期待的。
『肆』 一个欧洲国家的报纸为何报道了一位库布其的牧民
一篇“The Kubuqi Model: A New Life for the People of the Desert”(库布奇模式:沙漠人民的新生活)的文章在罗马尼亚Occidentul Romanesc报纸的网站首页发布,并被翻译成罗马尼亚语,随即在罗马尼亚和西班牙两国全国发行。
为何罗马尼亚的报纸用整个版面专题报道了一个中国沙漠里的牧民?
为何关注罗马尼亚文化的网站会在首页焦点位置推出沙漠人民的故事?
为何库布其沙漠人的故事还被翻译成罗马尼亚语,随即报纸全国发行?
文章的作者、资深记者Camelia Julie甚至说:“我们只需要看看牧羊人巴布的故事,就可以了解沙漠的转变对整个人类以及这个星球的意义”。
记者Camelia Julie也在文章中写道:“亿利集团在库布其种植树木以稳定沙丘,并在沙漠中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并给牧民建了宽敞明亮的新居”。并且对荒漠化控制的库布其国际模式做出了高度评价,“库布奇模式让超过10万人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库布奇沙漠的农民和牧民的生活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变得更加美好”。
『伍』 有关沙漠治理的纪录片都有哪些
《新无人区》是我最早的一部纪录片,我对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中间的民勤绿洲的调研最早从2001年开始,到了2008年,我策划,我的小兄弟拍摄了一部叫做《大漠绿洲》的纪录片。后来,我自己从2009年开始拍摄《新无人区》,到2010年底完成了第一个版本,后来有在2013年开始,拍摄到2016年,出了第二个版本。现在大家能看到的是第二个版本的《新无人区》。第一个版本,我们至今没有上网,第二个版本由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负责运营和发行,现在在凤凰视频还能看到。
全片讲述了一个叫做大毛湖的村落中一个大家庭和沙漠的妥协和争执。原来120人的村落最后沙进人退,只剩下了7个人。正式拍摄从2010年开始,2016年底结束。
沙漠治理或者人和生态环境的关系,这样的纪录片,商业化程度很低,基本属于亏本拍摄和发行。所以拍这类纪录片的制作者已经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