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凤山中国的辛德勒
中国的辛德勒—何凤山
人民日报驻瑞典记者 章念生
许多人都看过《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辛德勒在二战期间营救犹太人的
故事已是家喻户晓。可谁知道,中国也有个辛德勒,他在驻维也纳期间至少救了
数千犹太人的生命。(附图片1张)(新闻故事)
1月29日至2月13日,讲述二战时期外交官救助犹太难民历史的“生命签证”展览(见题图)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文化大厦展出。展览中排名第一的是已故中国外交官何凤山博士,他在1938年5月至1940年5月任当时中国政府驻奥地利维也纳总领事。他是最早帮助犹太难民逃脱纳粹大屠杀的外交官。在参观展览的时候,我们见到了何博士的女儿何曼礼,听她讲起了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20世纪30年代中叶的奥地利,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居住国,居住着约18万犹太人。1938年3月,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不到一个月,第一批犹太人就被送进了集中营。纳粹当局发出指令,只要犹太人马上离开奥国即可被释放。许多犹太人想去美国,但美国对奥移民名额已满,而且还要求申请人必须出具经济担保;
英国政府迫于阿拉伯国家的压力,严格限制犹太人前往英控巴勒斯坦;尤其是1938年7月13日法国埃维昂会议后,32个与会国家都拒绝收容犹太难民,使奥国犹太人的处境如雪上加霜。他们每天心急如焚地前往各国驻维也纳领事馆申请移民,然而,多数国家都拒绝伸出援手。
一位17岁的犹太青年艾立克·哥特斯塔伯,连跑50多个总领馆,都是失望而归。1938年7月20日,他怀着绝望的心情走进了中国总领馆,没想到这最后的努力改变了他的命运。在这里,他一下子就为自己和家人办妥了20份前往中国上海的签证,成功逃离了维也纳。格罗斯费尔德一家也是这样逃出来的。当时身为银行家的摩里斯·格罗斯费尔德已被关进了集中营,但他妻子斯塔拉拿到了全家去中国上海的签证,在向纳粹当局出示这张移民证明以后,摩里斯被释放了,一家人平平安安来到上海。
当时的中国上海已被日本侵占,事实上不需签证即可前往。签发上海签证的总领事何凤山博士也知道这只是“名义上”的签证,但是,这名义上的签证可以作为犹太人移民国外的证明,是他们逃离死神的护身符。
任何人只要提出申请,就能在中国总领馆得到签证。于是,中国总领馆前每天都排起了长龙。何凤山的顶头上司、时任中国政府驻德国大使陈介也得知了这一消息。陈介是坚决反对给犹太人发签证的,他马上从柏林给何凤山挂长途电话,命令他立即停止发放签证。但何凤山并未从命,继续我行我素。于是,他被以非法卖签证的罪名受到了上司的调查。但调查一无所获。
何凤山顶住了上司的压力,纳粹当局却没放过他。他当总领事还不到一年,纳粹当局就以总领馆租用的是犹太人的房子为由,硬将房子没收了。何凤山并未退却,他将总领馆搬到了维也纳一处小得多的房子,所有费用都由他自己掏,继续坚持给犹太人发签证。
从1938年就任驻维也纳总领事至1940年5月离开,何凤山到底签发了多少张“生命签证”,今天还难以考证,但犹太幸存者提供的一些护照原件上的签证号颇能说明问题。1938年6月时,签证号为200多号,1938年7月20日时,签证号已超过1200号。1938年11月9日至10日一夜之间4000多名犹太人被捕,前往中国总领馆申请签证的人越来越多,何凤山签发的签证也就更多了。如此算下来,他发的签证至少也有数千份。许多人凭着前往上海的名义签证,逃往了美国、加拿大、南美洲、巴勒斯坦、菲律宾、古巴等地。有一本书曾专门记述了400多名维也纳犹太人拿着上海的签证,几经辗转,逃到巴勒斯坦的经历。
何凤山救助了数千名犹太人,但这一壮举在1997年以前却一直不为世人所知。据何曼礼说,她父亲从来都是平常心态,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他曾在回忆录中写道,“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是很自然的事。从人性的角度看,这也是应该做的。”正因如此,何凤山很少提起此事。他在给一儿一女起名字时,儿子叫“曼德”,女儿叫“曼礼”,这“德”和“礼”两字正是作为父亲对儿女的要求,也是他自己一生的追求。
1997年9月28日,96岁的何凤山博士在美国旧金山去世,曾当过《波士顿环球报》记者的何曼礼为他父亲写了一个讣告,其中提到父亲曾在维也纳任总领事期间为犹太人发过签证。讣告在报纸上刊出后不久,何曼礼接到了一位素不相识的犹太裔历史学家的电话,向她询问何凤山发签证的事,何曼礼说在父亲晚年出版的《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回忆录中,提到过此事,但只有不到一个段落的笔墨。
笔者这次在斯德哥尔摩见到了这位历史学家艾立克。他说,两年前,在犹太人圈子里,没人知道何凤山博士的名字。而现在,他接触到的几乎每一个犹太人,都在讲述着何博士的故事。因为经过发掘才知道,有不少目前在世界上最有权势的犹太人,他们的父母就是被何凤山救的,其中包括伊斯雷尔·辛格。他是美国大名鼎鼎的亿万富翁,在全美各地拥有许多家医院,总床位达27000张,现任全世界犹太人大会秘书长。辛格先生曾含着泪水对艾立克说,“我的父母是何凤山博士救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我一定要把他介绍给全世界的人。”艾立克激动地对我们说,“就像辛德勒一样,何博士的故事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他将成为一个让中国人骄傲的名字。他不仅是中国人的英雄,也是我们犹太人、西方人的英雄。”
加拿大温哥华的华人组织已提名何凤山角逐以色列的“国际正义人士奖”,这是以色列为救助过犹太人的国际人士颁发的最高奖。据艾立克介绍,目前在瑞典展出的“生命签证”展览,今年4月3日将在联合国总部展出,还将在瑞士日内瓦等地展出。
2. 罗辑思维 哪一集讲述中国外交官救犹太人,名字记不住了,在线求解!!谢谢!
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厄运开始降临到生活在这个艺术国度的犹太人身上,在犹太人生死危难之际,中国外交官用上海签证在纳粹铁蹄下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成为中国在帮助欧洲反法西斯斗争中的一抹亮色,然而,这段历史却似乎被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如今,在维也纳的市中心贝多芬广场3号,安放着一块纪念中国时任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拯救犹太人义举的牌匾。就在纳粹在奥地利疯狂迫害犹太人的那段最黑暗的时期,这位中国外交官和他的同事一道,顶住了来自多方的压力,甚至在领事馆被纳粹强行没收的情况下,冒险自掏腰包租房办公,从1938年后的两年间,为犹太人签发了成千上万份上海签证,不知拯救了多少犹太人。
如果不能及时逃离奥地利,犹太人在当时不但会被没收财产,更会被送入阴森恐怖的集中营里,最终难逃被屠戮的厄运。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当时,一些高唱民主自由的国家却出于自身的考虑,拒绝给犹太人发放签证,参加法国艾维阳会议的32个国家更是一致决定拒绝接受犹太难民,这让犹太人的境遇更加恶化,很多犹太人奔走了数十个领事馆后几近绝望,最终来到了中国领事馆取得了生命的签证,得以逃离纳粹魔掌。
中国外交官的义举,起到“一时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让欧洲的犹太人知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座中国城市,是犹太人生存的避难所,使得上海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犹太人避难区,大量欧洲其他地区的犹太难民也因此涌向了上海,何凤山成为了犹太难民从欧洲到上海的纽带。
著名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使得拯救过犹太人的商人辛德勒为世人所知,他留下的拯救犹太人的名单为世人所传送。然而,事过多年以来,处事低调的中国外交官却很少宣扬自己当年的义举,使得这段历史一直都无人知晓,甚至连他自己的家人都不甚了解,直到他去世后的十多年,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才被越来越多地挖掘出来,但因为何凤山没有留下一个拯救犹太人的名单,他究竟救了多少犹太人,已经成为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
3. 有关中国人给以色列人办签证的电影叫什么名子
《最后一张签证》。该剧改编自中国驻奥地利外交官何凤山及其同事无私帮助犹太人逃亡的真实故事,讲述了1938年中国驻维也纳领事馆以普济州为首的外交官们,顶住重重压力,冒着巨大风险,为犹太难民办理签证的故事。
4. 以二战前夕,驻维也纳外交官何凤山签证救助以色列人而改编的电影名
电影《逃亡上海》
电视剧《最后一张签证》
5. 《辛德勒的名单》的真实历史是什么
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与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倾家荡产保护了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
辛德勒在现实历史中的原型是奥斯卡·辛德勒,德国商人、间谍、纳粹党成员。拯救犹太人是利用了德国战争经济组织机构中的某些错误 。利用德国的战争,诱逼德国人投资,再雇佣廉价的犹太人做工,在这充满了杀戮与硝烟的年代大赚了一笔钱,同时保护了1200名左右犹太人的生命,占波兰全部存活犹太人数量的1/4左右。
拓展资料:
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1908年4月28日-1974年10月9日),德国商人,利用德国战争时期,诱逼德国人投资,再雇佣廉价的犹太人做工,在这让充满了杀戮与硝烟的年代大赚了一笔钱,同时保护了上千名犹太人的生命,占波兰全部存活犹太人数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但当他重新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而不仅仅是个人的财富之后,他开始用战争期间赚来的金钱买下一个个必遭集中营厄运的犹太人:卓斯纳、维恩、罗斯纳、费佛堡、费雪、夏法、伍兰克、霍洛维兹......最后,幸存的犹太人用自己保存下的一颗金牙,也是他们战后仅存的唯一的财富所有,为辛德勒铸成了一枚戒指,并在上面刻了一句犹太法典上的希伯莱经文:“Whoever saves one life,saves the world entire.(救一条命等于救全世界)。”辛德勒哽咽地说:“我花掉了太多钱……我本可以……这辆车——十条命……这枚胸章——两条命……”
奥斯卡·辛德勒,一个真实的人物,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德勒的名单》赢得了7座奥斯卡金像之后,辛德勒成了一种象征。在20世纪那场最残酷的战争的阴郁背景中,辛德勒的形象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参考资料:奥斯卡·辛德勒_网络
6. 关于发生在上海滩的救犹太人的电视剧,曾在中央一套放过
上海风云
中国版《辛德勒名单》 《上海风云》登陆央视
二战期间,有三万犹太人生活在上海。德国纳粹曾经想把这批犹太人全部杀掉,为此还专门制订了“梅辛格计划”,但在上海人民的帮助下,这个计划最终没有得逞。60年之后,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被搬上荧屏,这部35集的电视剧《上海风云》8月18日将登陆央视八套,因为事关犹太人,电视剧号称“中国版《辛德勒名单》”。
片 名:《上海风云》
片 长:30集
主要演员:
寇世勋、程前、刘小峰
常戎、牛萌萌
7. 求一部讲述二战时期一位外交官解救犹太人的电影
原 名:Schindler's List
译名:辛德勒的名单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
制片:
布兰克·鲁斯蒂 Branko Lustig
吉兰德·R·莫兰 Gerald R. Molen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
编剧:
史蒂弗·赞林 Steve Zaillian
演员:
利亚姆·尼森 Liam Neeson
本·金斯基 Ben Kingsley
拉尔夫·芬尼斯 Ralph Fiennes
卡罗兰·格代尔 Caroline Goodall
乔纳森·萨加尔 Jonathan Sagalle
类型:剧情
片长:195 分钟
上映:1993年
国家:美国
获奖:第6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 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电影剪辑、最佳配乐七项大奖。
评价
探寻和讴歌在特殊环境中的人性发展轨迹
具有巨大影响的震撼力和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
深具史诗的格局和撼人心魄的情绪力量
剧情介绍
1939年9月,德军在两周内攻占了波兰,纳粹下令波兰全境的犹太人必须集中到指定的城市进行登记,每天有一万多名犹太人从乡村来到克拉科夫。
在克拉科夫的犹太人推举了24名犹太人组成委员会帮助被集中到该城的犹太人解决住宿膳食,分配劳役和排解纷争等问题。
刚从家乡来到克拉科夫的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身材高大、相貌英俊、举止风流倜傥。他在酒店及各种社交场合慷慨地大量结交德国军官和党卫军。
辛德勒也来到登记处,找一个曾在利勃兹一家搪瓷厂当过会计,名叫伊扎克·斯泰恩的犹太人。辛德勒有意买下那个经营不善的搪瓷厂以生产食用器皿,供应军需,发战争财。他要斯泰恩当他的会计师和助手来管理工厂。可令斯泰恩疑惑的是:辛德勒做什么呢?
资金重新到位,工厂重新命名为埃马利亚。党卫军规定:雇佣犹太技术工人每天工资7马克,其他工种和女工每天5马克,但必须直接全部付给政府财政部门,犹太人分文得不到。而雇佣波兰工人工资要高一些。于是,犹太人成了辛德勒当然的选择对象。
招工处人头济济,斯泰恩仔细地给应征者有效的指点,帮助同胞找到合适的去处,还暗中伪造了各种资格证书给那些不具备进厂条件的教师和音乐家,以躲避被抄上黑名单让德军推上卡车送走。
一天有一个叫鲁因斯坦的独臂工人,来向辛德勒当面致谢。他说自己差点被党卫军打死,很感激这个工厂救了他,他会报答他的。但在日后清扫积雪时鲁因斯坦还是被德国军官从队伍中拉出来枪毙了。辛德勒找德军交涉,有个党卫军高级军官对他说,让犹太人在企业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意味着背叛。
一次,斯泰恩和许多犹太人被送上了火车,辛德勒得知后火速赶往车站,机智地斥责德军军官,并在火车启动时在窗口找到了斯泰恩,并把他留了下来,责怪他日后别忘带工作证,以免遭此横祸。
1943年3月13日,克拉科夫的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党卫军开着军车带着成群的狼狗进入了犹太区,见一个杀一个,克拉科夫一片肃杀之气,个个如惊弓之鸟。腥风血雨,其状甚惨。和情妇骑马归来的辛德勒驻足小山坡,眼前的一切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不忍卒睹的情妇,哽咽着恳求他离去。
望着空无一人的工厂,辛德勒忧心忡忡。思虑再三,他决定去找党卫军司令官阿蒙·戈特,让他批准将埃马利亚工厂定为一个附属劳役营,重新恢复生产。戈特推说要达到目的须具备很多条件,以此乘机狠狠赚它一票。辛德勒自然心领神会,表示只要鼎力相助,他定会给以令人满意的报答。
辛德勒来到普拉绍夫劳役营,乘机和斯泰恩见了面。斯泰恩告诉他到时别忘了给党卫军军官及家属的生日送礼,还必须按时孝敬财政部和军需局的人,党卫军司令部的费用每个月的第一天就得送去。以此来换取获准开设集中营金属加工厂的权利。
在德军疯狂屠杀犹太人的日子里,辛德勒开设的工厂成了众多犹太人的避难所。辛德勒庆祝生日时,吹灭了五层高的蛋糕上的蜡烛并亲吻了身边的每个女人。工厂里的犹太姑娘带着一个犹太女孩,也捧着他们的蛋糕,代表全体工人祝他生日快乐,辛德勒也亲吻了她们,但他没料到由此却惹下了祸。
盖世太保逮捕了辛德勒,罪名是违反了元首的种族法规,无意中吻了那位送蛋糕的犹太姑娘。戈特向盖世太保头子朱利斯解释,并为辛德勒说情,用钱解决了问题。辛德勒在受到一番警告后获得保释。
广播里传来了叫所有活着的犹太人立刻到广场集合的命令。刚从匈牙利来到集中营的犹太人不知道在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命运。阿蒙·戈特下令把有病的犹太人全部消灭掉。听军官说要脱衣检查身体,女人们纷纷弄破手指挤出血来涂在脸上、唇上增加血色。
在站台上,呆在闷罐车里的犹太人承受着烈日的炙烤,口渴难忍。辛德勒给坐在月台上的戈特递上冰镇汽水后建议叫辆消防车来,用水笼头朝那些犹太人喷洒,以此取乐。于是,戈特吩咐士兵执行,犹太人纷纷用嘴去迎接这生命之泉。辛德勒吩咐士兵朝车顶多喷一点,注视着他的戈特意识到了什么,脸上的笑容顿时收敛了起来。
1944年4月,在克拉科夫和普拉绍夫犹太人居住区中被杀害的犹太人已超过一万。阿蒙·戈特奉上级之命挖出早已埋葬的尸体焚化,并把剩下的犹太人运往奥斯威辛集中营。辛德勒得知这一情况后要求戈特给他的会计师特别待遇。
眼看工厂将难以为继,辛德勒打算回家乡去,可斯泰恩说可以继续开厂,当然得另雇新工人。辛德勒发自内心地感激他。一行眼泪从前途未卜、生死难料的会计师斯泰恩的眼中滑落。辛德勒的心猛然唤醒了什么。
当辛德勒带着满满几皮箱的钱来到戈特的面前,说他要买下他的工人时,戈特疑惑地问:“究竟为什么?你肯定别有目的,你得对我说实话!”辛德勒说,这样他不需要再训练工人,而且对军队也有利,他要生产军火。辛德勒要戈特开价,一个犹太工人多少钱?
在工厂的办公室里,辛德勒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一面向正在打字的斯泰恩口授着名单,他终于用钱买通了戈特和朱利斯,他留下了全部儿童,他拯救了一个又一个无辜的生命。他开列的名单越来越长,这时的辛德勒表现出异样的“贪婪”,他一次次地去见朱利斯,尽量力争多给一些名额。
斯泰恩捧着他打出的长长的名单,双手颤抖着……
名单的最后一页,留着一个空白的名额,那是留给戈特的犹太女仆海伦·凯丝的。戈特当然不肯将她交给辛德勒,他表示永远不会送她去集中营,而要带她一起回维也纳,要和她一起生活。辛德勒提醒他:这只是个一厢情愿的梦。但戈特说宁可带海伦·凯丝去树林,然后朝她的脑袋上开一枪。但最终戈特还是退却了、妥协了,以一万四千八百马克将海伦·凯丝交给辛德勒去劳役营上工。
名单上的犹太人到广场登记后,将用火车分男女两批送往捷克的兹维陶·布伦利兹——军火厂所在地。辛德勒告诉先期到达的犹太男人:妇女列车已离开了普拉绍夫,很快将到达军火工厂。妇女列车在行进着,车厢里一片欢腾。然而。火车却开到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妇女们被命令脱光衣服进行沐浴消毒,传说中的可怕事情终于降临到了她们身上,人们一片惊恐。
心急如焚的辛德勒赶到奥斯威辛,向集中营头子要回他的工人。在软硬兼施之下,接受了贿赂的头目只得同意用另外300人替换。于是,辛德勒又从奥斯威辛救回了300多名妇女和孩子。他还向德军士兵训话,不准他们随便开枪乱杀军火工厂的犹太工人。
一天,斯泰恩来向辛德勒汇报:工厂生产的炮弹质量全部不合格,恐招军方起诉。可是辛德勒却镇定地表示,他会去向德国人解释。他告诉斯泰恩,他们生产的炮弹质量不好,他非常高兴。整整七个月,他没有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与此同时,他却花数百万马克以供应他的工人以及用来对德国官员行贿,同时还用钱从军火市场买来一些炮弹作为军人工厂的产品,搪塞一下德军。这样做,使辛德勒倾家荡产、濒临破产。
德国终于无条件投降了。辛德勒向全厂工人郑重宣布:他们从明天起就可以各自去寻找自己的亲人了。并回首劝阻守厂的德军士兵,放下武器,返回家乡,不要再充当纳粹的刽子手。士兵们垂头悄然离去。之后,辛德勒提议为纪念无数被杀害的无辜者默哀三分钟。临行前,辛德勒吩咐斯泰恩把厂里的东西全部分给工人。工人们从牙齿上取出金子打铸成一个质朴的戒指,上面用希伯莱文刻了一句经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长老代表全体工人写了封信交给辛德勒,万一他被捕,上面有所有人的签名。
辛德勒激动得热泪奔流、难以自持。面对语无伦次的辛德勒,斯泰恩真切地说:因为他才使1100名犹太人幸免于难,他们的后代也蒙受了他的恩泽,永志不忘。辛德勒说:“如果我的生活不那么奢侈,我可以再多救些人,如果我再多赚点钱……我太荒唐挥霍了……”辛德勒泣不成声地伏在他的会计师肩上跪了下来,工人们纷纷围上前来抱住了他们的救命恩人。辛德勒走了,人们久久地尾随着,目送着他直到尽头……。
1958年耶路撒冷的浩劫纪念馆宣布他为义人,并邀请他在义人大道上植树。
战争结束时,波兰只剩下不到四千名犹太人,而今天有六千多人都是辛德勒救下的犹太人的后裔。
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去世,被以天主教方式安葬在家乡的兹维塔齐尔山上,每年都有许多许多幸存的犹太人及其后代来祭奠他的亡灵。
《辛德勒名单》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1908年出生于现捷克境内的摩拉维亚。二战初期是个国会党党员。他好女色、会享受,是当地有名的纳粹分子中的坚定分子。他很善于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攫取最大资本。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这位精明的发战争财的辛德勒在他新创办的搪瓷厂只雇用纽伦堡种族法中规定的牺牲者。这些人得到搪瓷厂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暂时的安全,没有受到杀人机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在他那儿工作的人都受到从事重要战争产品工作的保护:搪瓷厂给前线部队供应餐具和子弹。
到了1943年,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遭受到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破灭了。他早就知道德国人建造的火葬场及煤气室,早就听说,浴室和蒸气室的喷头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更多地保护犹太人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他制定了一份声称他的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这批犹太人得以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纳粹的迫害。他仍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当运输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车错开到奥斯威辛--比尔肯利时,他破费了一大笔财产把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厂。
不久,苏联红军来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厂里干活幸存的犹太人宣布:战争结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同时,他们用敲掉自己的金牙和私藏下来的金首饰,把它打制成一枚金戒指,赠送给辛德勒。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辛德勒忍不住流下眼泪。他为自己还有一颗金牙而懊侮,因为这样一颗如果将它卖掉的话至少可以多救出一个人。辛德勒为他的救赎行动已竭尽自己一切所能。他在战争期间积攒的全部钱财,都用来挽救犹太人的生命......
战后,辛德勒在瑞士的一个小镇隐居下来,身无分文,靠他曾经救助过的犹太人的救济生活。过了几年,辛德勒在贫困中死去。按照犹太人的传统,辛德勒被作为"36名正义者"之一安葬在耶路撒冷。
影片结束时,是辛德勒的坟墓,那些在战前曾经获得辛德勒救助,而几十年后已步入暮年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后裔代表先人走过坟墓,都在墓碑上放一个代表"感恩永远不变"的石块作为敬礼……
8. 电影讲的是一个人冒充西班牙外交官拯救犹太人,具体的电影名字叫什么的电影
是《佩拉斯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