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介绍一部二战或二战前的电影,要求大军团作战或巨舰大炮的海战,几个人之间的对射就不要了。
一战电影:《西线无战事》、《红男爵》、《终极战役》、《我的儿子杰克》、《勾魂谷》、《漫长的婚约》、《失落的战场》、《空战英豪》、《海军上将高尔察克》、《阿拉伯的劳伦斯》、《帕斯尚尔战役》、《光荣之路》等。
㈡ 古时候战争真的是超近距离对喷的吗看电影看多了
楼主看的是《爱国者》吧,的确,陆战时很搞笑,也很残酷,就是一帮人排成一排排去送死,当然,电影中有些过了,一般来说,100个人VS100个人,就滑膛枪的那个准确率,一排枪过去就死30多个,再来一排枪过去死的就不到十五个。(但是美国的肯塔基枪手却可以在411米的超远距离上干掉敌人,简直不可想象)俄国有句话叫“子弹里出孬种,刺刀下见英雄”,所以俄国人是很看不起滑膛枪的,准确率又低,装填很慢。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一个滑膛枪装弹时先要用嘴巴咬开纸袋包装的火药包,然后把火药倒进枪管里,用通条捣实,再拿出子弹塞进枪管,再用通条捣实,最后拿出雷帽套在击发扳机上,这样才算完成一次装弹。我试验过完成这样一次装弹大约要15秒左右,所以这发弹效率。。。你可想而知。再来就是准确度,现代枪械的口径一般也就是7.62毫米或者是5.56毫米,但是在那个前膛枪时代,每一把枪的口径都比现在的巴雷特的口径(12.7毫米)还要大,英国的是19.9毫米,法国的是18点多毫米,但是每一颗子弹却只有15毫米到17毫米,子弹打出前,圆形的子弹就在枪管里乱撞,出枪管后就不知道飞哪里去了,所以那时候的前膛枪有效射程都不会超过100米。所以在那个时代拿一把钢盾和一把长矛就可以完爆一个火枪手。
军备上的落后自然也就决定了战时阵型的落后,那个时代的主流阵型就是线式作战,也就是一排排人对打,排在前面的枪手倒霉啊,但是没办法,只有靠的近你才能打对人,隔远了就射飞了。还有就是线式作战很符合欧洲人的风格,绅士风度,这个和中世纪的决斗是一样的,中世纪的决斗就是双方骑着马,拿着一枪一盾对冲,欧洲人认为战争应当是绅士的,礼貌的,甚至在作战之前双方还要互赠礼物以表尊敬,《爱国者》里有一段就是一个护送资源的英军小队长在开战前还要先来一段关于英王的演说,尽管我们看起来很好笑,但是却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华盛顿首创出了散兵作战,也就是游击战,但是鉴于当时大陆军的军人素质真的很低,这些战法效果不明显,倒是法国人传统的线式作战帮了大陆军大忙。
再来就是炮兵,这绝对是那个时代最吃香的军人职业,远距离的攻击使得他们可以远离第一战线,滑膛枪时代的炮兵是很重要的,一者是对对方的线式军团造成高伤害打击,二者就是可以鼓舞士气。比如约克镇战役,这就是一场著名的炮战,双方就是以各自的炮兵阵地展开拉锯战,那场战役中炮兵决定了一切,唯一的两次步兵冲锋也是为了夺取更好的炮兵阵地。还有就是奥斯曼土耳其攻克君士坦丁堡的战役,那时工匠就在城外铸造(也有一说是在离君士坦丁堡141千米外铸造)巨型火炮,直接用炮弹重达550公斤的火炮轰塌城墙。一炮过去,管他打中的是谁,所以滑膛枪时代火炮误伤的几率很高。进入一战,火炮的作用更加明显,比如德军攻克烈日要塞,几次步兵冲锋都攻克不了混凝土堡垒,最后拉来巨型重炮“大贝尔塔”将烈日要塞炸了个稀巴烂。
其实古代以及近代战争也不完全是超近距离对射,那个仅仅只限于火枪手,我们不要忘记了骑兵的存在,近代骑兵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还是保留中世纪的样子,长矛,军刀,盾牌,另一方面就是配备了火枪的骑兵,当然很多的都只是配置手枪,而且一配就是配有三把手枪,比如德国的黑骑兵,英国的龙骑兵,打完一枪换一枪,打完三枪就拼刺刀了,中国古代也有配置火枪的骑兵,配的火枪就是《三枪拍案惊奇》里的那把样子奇特的三管火枪,我记得好像是叫什么“三眼火铳”,不仅可以打枪,还可以拿来砸人哦。所以如果是骑兵和火枪手搭配作战的话,应该是骑兵扰乱敌军攻击,火枪手在骑兵后面放枪。
一般来说滑膛枪时代很讲士气的,每一个正规的军队都有自己的鼓手负责奏乐以鼓舞士气,尽管滑膛枪的战损率不高,但是一旦士气落下来,军队也就不复存在了,所以你看《爱国者》里军队极其重视士气。
海战的确是很多注重于船舷对射,那时候的船舰火炮大多数都装在两舷,所以火炮对射时也和陆战差不多一字排开(当然飞翔的荷兰人号有装在前甲板的火炮例外)。至于丢绳子和伸木板这种战法已经是很古老了,最早是希腊人为了对付善于海战的迦太基人发明的,这个主要是因为希腊人善于陆战,能将远距离的海战化为近身的陆战自然是希腊人的愿望,所以这种实用的战法一直持续到15,16世纪,但是为什么喜欢用这种战法呢??第一,陆军训练比海军便宜,第二帆船技术还比较落后,第三,火炮技术落后,第四,海军技术不够成熟。这就导致了为什么会有在海战中把海战转化为陆战这种奇葩的战法,从军备不断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显然是很落后的(海盗拉近了来打是为了抢夺钱财,远远地击沉了还捞个屁啊)。所以到了无敌舰队的阿玛达战役,先进的英国舰船运用远距离的长重炮和可以按旋转的火炮终结了运用近距离加农炮和绳钩战术等等落后的技术的西班牙无敌舰队,近代的海战渐渐走来了。所以到了18世纪的特拉法尔加海战,我们就已经可以看到一次较为成熟的海战了。
以上纯手打,打的很辛苦啊。。。。
㈢ 求一部欧洲古代战争片,结尾是英雄带一帮农民用巨无霸大炮轰击城堡,城堡守军用小炮还击,
是这一部:《气壮山河》The Pride and the Passion(1957)
㈣ 中国古代造炮的电影
你看看《林则徐》电影里面有造大炮的内容。
《大清炮队》忘记有没有造炮。
㈤ 现代女人开大炮去古代什么电视剧
这个电视剧很奇怪啊,我也要看看去,要知道现在的女人开大炮是很有意思的。
㈥ 谁知道描写中国古代海战的影片有哪些
※ 电影名称: 甲午风云
※ 英文名称: Jia wu feng yun
※ 地 区: 中国
※ 片 长: 95分钟
※ 出品年份: 1962
※ 影片类别: 战争/
※ 导 演: 林农(Nong Lin)
※ 主要演员: Wenbing Zhou(Wenbing Zhou)
Qiuying Wang(Qiuying Wang)
庞学勤(Xueqing Pang)
李默然(Muran Li)
※ 影片简介:
甲午海战这一历史事件,悲壮地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水兵王国成等英雄们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和清廷的昏庸腐朽,暴露了慈禧,李鸿章,等民族败类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
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极力主张求和。日寇得寸进尺,击沉中国商船。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坚决要求对日作战,但邓两次请战均遭李拒绝。并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民愤四起,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
在海战中,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故意打错旗号,致使北洋舰队出师失利,旗舰被日击沉。邓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最后因弹绝,邓世昌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牺牲。
该片以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中丰岛、黄海两次海战为主线,将这一历史事件中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爱国主义精神予以淋漓尽致地表现。
作为一位民族英雄的形象,邓世昌主动请缨、英勇善战、气壮山河的英雄业绩是影片表现的重点。人们可以从他对投降分子愤怒斥责、请战和阅兵时的慷慨陈词、遭贬后借《十面埋伏》抒发内心的深沉悲愤,到撞沉敌舰以死报国等一系列行为动作,深切感受到这一形象的巨大思想和艺术价值。
李默然以其刚毅深沉而又富于激情的表演,使这位爱国志士的形象进入我国银幕艺术典型的行列。片中王国成及投降派李鸿章、方伯谦等形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片在处理这一历史题材时,追求凝炼、明快、浓烈、深沉的艺术风格,使之充溢着令人感奋的浩然正气与悲壮力量。
㈦ 古代炮弹能炸吗
1.开花弹——这是爆炸性弹丸的别称,内部装有火药,因其炸开时弹片四射,犹如花朵绽放而得名。中国自南宋未期就出现了铁壳开花弹,其改进型曾被元军用于征讨日本之役。炮射开花弹在明代中后期得到广泛应用,如宁锦大捷,就是使用这种炮弹的成功范例。
2.明朝实心弹——这种炮弹内部没有火药,由铁或者铅铸造而成,少量是用石块磨成球体,主要用于攻城洞穿城墙工事,射程远,但是对人员杀伤力不大,除非直接命中或靠击中其他物体,使之碎裂飞溅,造成间接人员杀伤。
炮弹是指口径在20mm以上,利用火炮发射,完成杀伤,爆破,侵彻及或其他战术目的作用的弹药。晋中之窗通常包括风帽、弹丸(战斗部)、引信、弹带、底火和药筒(内装发射药)等几部分。根据装弹方法,分成定装弹和分装弹两种,晋中之窗定装弹将弹丸和药筒合一,装填时,弹丸和药筒一起装填;而分装弹在装填时先装填弹丸,再装填药筒。
㈧ 求一部电影 大概是一个小村子造了一个铁疙瘩(类似坦克,大炮,堡垒之类的)为了抵抗官兵....
是《太极2:英雄崛起》。是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投资拍摄的功夫电影。由冯德伦导演,洪金宝动作导演,陈国富编剧、梁家辉、袁晓超、Angelababy、彭于晏、冯绍峰、吴彦祖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中国陈家沟的传奇功夫故事,怪咖杨露禅头生异角,在陈家沟历尽艰辛吃尽苦头,最终成为一代太极拳大师,并抱得美人归。
(8)古代大炮对射是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杨露禅和陈玉娘大喜之日,失踪多年的陈家长子栽秧(冯绍峰饰),突然带着媳妇允儿(谢欣颖饰)现身,并以“莫测高深”的武功震慑众人。未久,高挂在陈家祠堂里的铜钟大法陀,突然在深夜落地自转、巨响不歇。
村民骚动,他们说铜钟夜响是灭族前兆,长老则认为收外姓入门,触犯了祖先立下的禁忌铜钟谶。任凭玉娘如何辩护,改变不了家族成员驱逐杨露禅的决心。
当所有矛头都指向杨露禅一人的时候,深谋远虑的掌门人陈长兴亲手拆穿了儿子栽秧的诡计:他用花样百出的科学手法伪装成武功高手。和允儿连手制造骚乱、混淆视听,目的在挑拨离间家族内部和谐,与方子敬里应外合,陈家沟不攻自破。
太极拳的精髓,消解了让杨露禅头上的肉角,并为他赢来陈玉娘的爱情。但遭到朝廷通缉的方子敬已经逃亡,另一场风云变幻,似乎在隐隐酝酿。
㈨ 古代带龙头的火炮叫什么名字,就是美国电影《花木兰》里出现的那个
花木兰是北魏人,而火药用于军事是在唐末,那时期怎么可能有火炮?完全是歪曲历史。中国发明和使用火炮不迟于元朝,到明初已大批生产和装备部队。明朝前期,火炮已成为军队的重要装备,军器局和兵仗局所制造的火炮,有盏口炮、碗口炮、神机炮、旋风铜炮、将军炮(“将军”一词常作为具有较大威力火炮的封号)等十余种。“大将军”称号的大炮在当时都属于重型火炮,其威力可以大大震慑敌军,故被拟人化地授予大将军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