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亚洲人拍的电影怎么都这垃圾的呢看了都没有大片的感觉!
我也有同感:
1、最近冯小刚导演说:“你们总是说我拍烂片,可是你们不也去看了吗,要不然票房为什么那么高?”
首先,冯导只拍观众喜爱的电影,这没错吧?艺术家也要吃饭,也要糊口,当然冯导绝对没到吃不上饭的地步。
或者,什么艺术家,经济效益第一,对吧冯导?
2、看看奥斯卡颁奖礼,在看看那些获奖片,我们有那样的土壤吗?!推荐楼主看看第86届奥斯卡颁奖礼,包括主持人在内,那么多有才华的人(都是影帝和影后),互相欣赏,如主持人ALLEN所说,“这不是竞争”。你不得不钦佩人家对不同文化(哪怕是少数群体)、不同肤色的包容力,小李子六次角逐影帝,《华尔街之狼》拍的不够好吗?很好,但是《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更好,你还要佩服人家能最大限度的公平和公正。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诞生最佳男主、最佳男配,看看为了演好这部片子,2个人减肥成什么样子了,特别是杰瑞.莱托,还蜡脱了全身毛发。这是真正为艺术献身的精神。
在看看获奖感言:无论是杰瑞面对全球亿万观众,面对台下自己的单身妈妈和哥哥述说自己的身世;还是马修.麦唐纳讲述自己追逐自己心目中“英雄”的故事;还是第89届奥斯卡小李子6次提名,终获影帝;看看他们,你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真实,好不虚伪。我们有那样的演员吗?
拍电影是艺术行为,还是市场经济行为?亦或两者都有,但哪个占主导,决定了电影的品质。
今天,我们没有那样的土壤,所以,不能怪冯导拍不出你要的好片,好片都在奥斯卡,这不算崇洋媚外吧。
B. 为什么现在中国影院的电影普遍都是3D的
其实很简单,因为所有电影的参与者都想赚更多的钱。
同样的电影,3D的电影票价一般要比2D的贵3~5元,在同样的场次下,更高的票价就意味着更多的票房,也就意味着从制片方、发行方、到院线、影院的整个电影产业上中下游都能赚到更多的钱。在中国的电影市场里,3D电影场次也已经超过2D,人次更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3d制作
与此同时,对片方来说,转制3D的成本却又非常低廉。因为现阶段在国内上映的电影中,多数的3D版均为2D转制的,一位从事相关工作的业内人士向壹娱观察透露,尽管《泰坦尼克号》在转制的过程中花了1800万美元,但大多数片方并不愿意如此下功夫,如今国内转制一部电影,500万人民币的预算已经算不低的了。因而现如今对于绝大部分片方来说,只需花上不多的钱,就能在市场上获得数倍于此的受益。
C. 电影特写镜头的作用
一、恰当地运用特写镜头,在渲染主题中起烘托作用
生动、鲜明、具有个性化的特写镜头是电视专题片中不可缺少的。
我们每天都看电视,每天都有很多新鲜的画面摄入眼帘、映入脑海,时间长了也就淡忘了,可是其中一些极具特色的某些特写镜头却会经久不忘。
二、准确运用特写镜头,在突出故事情节上起刻画作用
在电视专题片中,好的特写镜头能够引起受众的强烈共鸣,具有很强的冲击力。
在专题片《沧桑巨变三十年》中,张大叔一家喜迁新居,亲人、邻居欢聚一堂,孩子们燃炮抓糖,老人们品茶聊天。这时候,我们拍下了张大叔的特写镜头,从他的面部特写我们看到:饱经风霜的脸上流下了两行热泪,布满老茧的手在不停地擦拭着。
(3)为什么院线电影都没有大特写扩展阅读:
特写镜头简称“特写”。电影中拍摄人像的面部,人体的某一局部,一件物品的某一细部的镜头。特写镜头是电影艺术创作史上的一个重大发展,最早由美国早期电影导演格里菲斯等人创造、使用。它的出现和运用,丰富和增强了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力,历来是电影美学。
特写镜头被摄对象充满画面,比近景更加接近观众。背景处于次要地位,甚至消失,特写镜头能细微地表现人物面部表情。它具有生活中不常见的特殊的视觉感受。
主要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演员通过面部把内心活动传给观众,特写镜头无论是人物或其他对象均能给观众以强烈的印象。在故事片、电视剧中,道具的特写往往蕴含着重要的戏剧因素。
D. 电影中什么叫全景,远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1) 远景镜头
远景具有广阔的视野,常用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规模和气氛。比如表现开阔的自然风景、群众场面、战争场面等等。远景画面重在渲染气氛,抒发情感。在绘画艺术中讲究“远取其势,近取其神”,这一点和绘画是相通的。远景画面的处理,一般重在“取势”,不细琢细节。在远景画面中,不注重人物的细微动作,有时人物处于点状,故不能用于直接刻画人物。但却可以表现人物的情绪,因为影视画面是通过画面组接表情达意的,通过承上启下的组接可以含蓄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情绪。
如影片《一个人的遭遇》当主人公索克洛夫从集中营中逃出后,拼命奔跑,最后躺在麦田地里,这时出现一个近拉远的镜头画面,含蓄地表现了主人公获得自由的内心喜悦。
远景除了表现规模、气氛、气势之外,还可以表现一定的意境。
远景画面,包容的景物多,时间要长些。一般不少于10秒。
由于电视画面画幅较小,有人主张不用或少用远景。少用是对的,但不能不用。
(2) 全景
全景用来表现场景的全貌或人物的全身动作,在电视剧中用于表现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全景画面,主要人物全身,活动范围较大,体型、衣着打扮、身份交代的比较清楚,环境、道具看的明白,通常在拍内景时,作为摄像的总角度的景别。在电视剧、电视专题、电视新闻中全景镜头不可缺少,大多数节目的开端、结尾部分都用全景或远景。远景、全景又称交代镜头。
(3) 中景
画框下边卡在膝盖左右部位或场景局部的画面成为中景画面。
但一般不正好卡在膝盖部位,因为卡在关节部位是摄像构图中所忌讳的。比如脖子、腰关节、腿关节、脚关节等。中景和全景相比,包容景物的范围有所缩小,环境处于次要地位,重点在于表现人物的上身动作。中景画面为叙事性的景别。因此中景在影视作品中占的比重较大。处理中景画面要注意避免直线条式的死板构图、拍摄角度、演员调度,姿势要讲究,避免构图单一死板。人物中景要注意掌握分寸,不能卡在腿关节部位,但没有死框框,可根据内容、构图灵活掌握
(4) 近景
拍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的局部成为近景。近景的屏幕形象是近距离观察人物的体现,所以近景能清楚地看清人物细微动作。也是人物之间进行感情交流的景别。近景着重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刻画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别。电视节目中节目主持人与观众进行情绪交流也多用近景。这种景别适应于电视屏幕小的特点,在电视摄像中用得较多,因此有人说电视是近景和特写的艺术。近景产生的接近感,往往给观众以较深刻的印象。
由于近景人物面部看的十分清楚,人物面部缺陷在近景中得到突出表现,在造型上要求细致,无论是化装、服装、道具都要十分逼真和生活化,不能看出破绽。
近景中的环境退于次要地位,画面构图应尽量简炼,避免杂乱的背景夺视线,因此常用长焦镜头拍摄,利用景深小的特点虚化背景。人物近景画面用人物局部背影或道具做前景可增加画面的深度、层次和线条结构。近景人物一般只有一人做画面主体,其他人物往往做为陪体或前景处理。“结婚照”式的双主体画面,在电视剧、电影中是很少见的。
(5)特写镜头
画面的下边框在成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其他被摄对象的局部称为特写镜头。特写镜头被摄对象充满画面,比近景更加接近观众。背景处于次要地位,甚至消失,特写镜头能细微地表现人物画部表情。它具有生活中不常见的特殊的视觉感受。主要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演员通过面部把内心活动传给观众,特写镜头无论是人物或其他对象均能给观众以强烈的印象。在故事片、电视剧中,道具的特写往往蕴含着重要的戏剧因素。在一个蒙太奇段落和句子中,有强调加重的含义。比如拍老师讲课的中景,讲桌上的一杯水,如拍个特写,就意味着可能不是普通的水。
正因为特写镜头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受,因此特写镜头不能滥用,要用的恰到好处,用得精,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滥用会使人厌烦,反而会削弱它的表现力。尤其是脸部大特写(只含五官)应该慎用。电视新闻摄像没有刻划人物的任务,一般不用人物的大特写。在电视新闻中有的摄像经常从脸部特写拉出,或者是从一枚奖章、一朵鲜花、一盏灯具拉出,用得精可起强调作用,用的太多也会导致观众的视觉错乱。如果形成一个“套子”就更不高明了
E. 为什么大部分电影都只有中间的一条,不是全屏播放呢,比如像电视剧
是电影的遮幅,是有来历的
:
遮幅电影也叫“假宽银幕电影”。有人也许不太清楚,在拍摄宽银幕影片时,需要采用特殊的变形压缩镜头,将景物横向压缩成又瘦又长的变形形象。放映时,再使用反向压缩的变形放映镜头,将原来横向压缩的影像重新按比例横向拉长。这样,就会产生开扩视野、真实感较强的宽银幕电影了。
为了改变和省略繁琐的光学变形原理的摄影和放映,在普通35厘米画面尺寸的基础上,上、下各遮掉了一块,形成宽的效果。这样画面虽然损失了不重要的一块边缘部分,但在扩大银幕还原尺寸之后,宽银幕效果出现了,故简便、适用。它省略了用变形光学系统进行摄影和放映,拍摄这种影片时,只需通过普通的电影摄影镜头拍摄,在摄影机镜头前加一个限框,使普通银幕的画幅上下边各遮去一部分,从而造成画幅比例的变更,放映时只需降低放映机普通片门孔的高度,使银幕的宽高比例达到我国规定采用遮幅电影银幕的宽高比例1∶1.66,这样就能收到宽银幕电影的效果。近年来,由于电影技术的进步和摄影机运动幅度的增大,人们深感普通银幕在拍摄大场面时视野不够开阔,而一般宽银幕在拍摄近景和人物特写时又不如普通银幕理想,故而找到了这种兼有两种银幕优点的银幕比例。
F. 网络大电影和院线大电影有什么差距吗
首先从两者的名字之间就可以明白,网大主要是以网络作为播放平台,而院线电影是以电影院作为主要播放平台的。其次两者的审查机构以及审查标准也有所不同,因为院线电影的发展及正规程度更高,所以审查会更严格,要求更多。另外网大作为一个新兴的项目,没有特别好的成功模式及盈利模式。所以目前大部分网大都是以小演员以及傍大IP为主。而院线电影虽然目前也是有编剧创新危机,但总体来说因为投资还是比较可观的,而且还能够获得很多艺术类的奖项,所以规模开封比网大要高很多。
G. 为什么中国无法大规模拍出像国外那样的科幻片大片
随着我们慢慢的长大,我们也对许多电视电影有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国内拍的电影越来越没办法满足我们观看电视的需求,许多人就去观看国外的电影,就会发现我们国家电影有一个弊端,为什么中国没有办法大规模拍出像国外那样的科幻大片?
第三,就是我们国家对于科幻类型电影的需求不高,所以,科幻类型的电影没有危机感,有要求有期待才能够进步,因为我们的观众一直沉迷于对小鲜肉的喜欢,所以,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明星拍的电影,不管剧情多不好,都会看下去,这也间接的降低了导演或者编剧对于剧情的制作,所以,我们看到的电影就没有让我们惊艳的感觉。
现在我们国家的电影制作正在一步步向前发展,希望我国的电影制作能够越来越好。
H. 为什么我们中国拍的有些电影,直接给人物一个特写,感觉和突然,像是大头照一样。感觉好不好看
最强春节档诞生!在“就地过年”的大背景下,后疫情时代第一个电影春节档受到了超高的关注度。全国多地电影院更是一票难求。
据灯塔实时数据,截至2月16日上午9时30分,中国电影市场2021年度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00亿元,总观影人次达2.29亿,总场次1638.74万。
图片
截至2月16日上午9时30分,排在2021年度票房榜前十的影片分别是:
1.《唐人街探案3》31.36亿
2.《你好,李焕英》18.61亿
3.《送你一朵小红花》11.95亿
4.《拆弹专家2》7.07亿
5.《温暖的抱抱》6.69亿
6.《刺杀小说家》4.25亿
7.《熊出没·狂野大陆》3.00亿
8.《心灵奇旅》2.95亿
9.《大红包》2.35亿
10.《侍神令》1.90亿
截至2月16日上午9:56,春节档影片《你好,李焕英》总票房超过18亿,贾玲也打破刘若英《后来的我们》13.6亿的记录,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最高的女导演。
图片
受益春节票房数据亮眼,港股影视娱乐板块今日全线高开。截至午间休盘,猫眼娱乐大涨10.71%,IMAX CHINA大涨32.14%,阿里影业大涨33.64%。
图片
《你好,李焕英》今日实时票房
为《唐探3》的2倍
今年的春节档,国产影片类型多元,共有《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刺杀小说家》《侍神令》《人潮汹涌》《新神榜:哪吒重生》《熊出没·狂野大陆》7部新片同时上映。
7部新片第一二三梯队阵形分明,但第一梯队最大的两颗骰子仍在空中旋转,并已交换了身位:大年初三,《你好,李焕英》凭借着猫眼9.5分,淘票票9.3分,豆瓣8.3分的今年春节档最高口碑,势能发酵,票房环比初二上涨15%,上映三天票房破10亿,并在大年初四正式开始上演华丽逆袭秀。
大年初四(2月15日)《你好,李焕英》单日票房为5.4亿元,超越《唐人街探案3》的4.4亿元,是《你好,李焕英》单日票房的首次超越。
今天(2月16日)《你好,李焕英》对《唐人街探案3》的优势进一步扩大。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今天12点09分,今日总票房为5.67亿元,其中《你好,李焕英》的票房为3.05亿元,《唐人街探案3》的票房为1.46亿元,在排片上《你好,李焕英》占比为38.7%,《唐人街探案3》占比为31.7%。
I. 为什么电影院放映的一些电影没有龙标呢比如一些国外引进的电影,谢谢。
首先,国内上映的电影都是有龙标的,包括外国电影,因为电影都需要到广电审核,通过了审核才能上映,龙标相当于准许上映的标志。
再次,如果说在线下看电影,比如说下载电影观看,很多国外电影没有龙标很正常,因为很多算是盗版资源。但是电影院不一样,上映电影都需要有龙标,有许可证的,你说的情况很可能是小影院不规范的操作。
J. 为什么中国电影的特效看起来没有很逼真还会很假
好莱坞大片在我国非常的吃香按照制造本钱的60%占比来看,国内的大部分著作都将钱花在了哪里呢?没错,便是花在了演员大咖身上,目前我国的演员身价增加宛如做了火箭一般,动辄上千万的片酬掏走了片方大部分的预算,而剩下的当地就只能全部从简了。
不过在这儿我要给我国的特效团队申个冤,我国的特效团队尽管比不上好莱坞,可是也必定不是市面上看到的那种五毛水平,《环太平洋》特效一流吧,里边三分之一的CGI烘托组成镜头都是由北京Base-FX公司制造的,所以说我国不是没有好的特效团队,而是没人愿意花足够的钱来请这些特效团队,依据材料显现,目前我国的特效公司三分之二的赢利来自好莱坞特效作业室的外包订单,从这儿就可以看出我国影视职业花在特效上的钱有多少了。
最后,我说一句走心的话,真的希望我国的电影人不要随意用特效了,由于效果欠好特效镜头看着真的很尴尬,你假设不愿意做好的特效,那真的还不如不用特效,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