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哪些反映西方史诗战争的电影
勇敢的心这部电影就很好,他是由导演拍摄并且亲自参演的电影,虽然里面会有一些画面比较残暴,但是你看过之后会觉得那些残暴的画面是为了后面的和平来做一个对比,这样才更能感觉到和平的可贵。
⑵ 描述下马其顿和波斯的那场战斗
是指亚历山大的吧:
“把战争带给亚洲,把财富带回希腊”
正当伯罗奔尼撒战争使希腊诸城邦大伤元气的时候,北方近邻马其顿国家却逐渐强大起来,其国王腓力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趁希腊各城邦混乱不堪、无力外御的时候,先后夺取了一个个衰落的希腊城邦。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军队大败希腊联军于喀罗尼亚城下,确立了在全希腊的霸主地位。下一步侵略目标,便是东方的波斯及其它文明世界。然而,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受军队的拥戴登上王位,时年20岁。他决心继承父业,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亚历山大曾拜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师,自幼接受希腊文化教育。他酷爱希腊文化,梦想不仅要征服世界,而且要使世界希腊化。他I6岁起,就跟随父亲参加军事征战,学到不少作战技术和军事知识。在著名的喀罗尼亚战役中,18岁的亚历山大曾指挥马其顿军队的左翼取得辉煌的战果。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之后,即着手仿效希腊人的制度,实行政治、军事改革,削弱氏族贵族的势力,加强君主的权力;改革货币,奖励发展工商业;最重要的是军事改革,他创立了包括步兵、骑兵和海军在内的马其顿常备军,将步兵组成密集、纵深的作战队形,号称马其顿方阵,中间是重装步兵,两侧为轻装步兵,每个方阵还配有由贵族子弟组成的重装骑兵,作为方阵的前锋和护翼。亚历山大通过这些改革,使马其顿迅速成为军事强国。他在平定国内叛乱和希腊反马其顿起义之后,便开始了对东方的远征。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和希腊各邦的联军,包括步兵3万人,骑兵5000人和160艘战舰,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向波斯进军。当时波斯帝国已极度衰弱,大流士三世昏庸无能,政治腐败,内部矛盾重重。亚历山大以快速的攻势轻易地征服了小亚细亚半岛。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的军队在伊苏斯大败波斯军队,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落荒而逃。大流士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被俘,损失步兵、骑兵约10万人,辎重全部丢失。此役后,联军获得战争主动权,打开了通往叙利亚、腓尼基的门户。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挥军南下,沿地中海东岸前进,攻占叙利亚,顺利进入埃及,被埃及祭司宣布为“阿蒙神之子”(国王),他自封为法老。联军在尼罗河口兴建亚历山大城,作为他继续东征的后方基地。
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又率军从埃及回师亚洲,假道腓尼基向波斯腹地推进,寻波斯军主力决战。10月初,在底格里斯河东岸的高加米拉以西与波斯军主力对阵。大流士此时已组织了较强的新军,集结的军队来自24个部族,号称百万,有刀轮战车200辆,战象15只。联军仅有步兵4万,骑兵7000人,展开正面不到敌阵正面的一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骑兵战和肉搏战。联军骑兵主力纵队利用缺口迅速入敌阵,直逼大流士大营。大流士逃遁,波斯军惨败。联军乘胜南下夺取巴比伦,占领波斯都城苏萨和波斯利斯,以及米底古都埃克巴坦那,摧毁了大流士政权,掳掠金银和其它战利品无数。据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记象,驮运财宝的骡子大约有2万头,骆驼约5000只。公元前330年春,亚历山大引兵北上追击大流士,大流士被其部将谋杀,古波斯帝国及阿契美尼德王朝遂亡。马其顿军队征服了波斯的全部领土,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建立起来。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率军由里海以南地区继续东进,经安息(帕提亚)、阿里亚、德兰古亚那,北上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到达巴克特里亚(大夏)和粟特。前325年侵入印度,占领印度河流域,他还企图征服恒河流域,但是经过多年远途苦战,兵士疲惫不堪。由于印度人民的顽强抵抗,加之疟疾的传染,毒蛇的伤害,兵士拒绝继续前进,要求回家。亚历山大不得不放弃东进计划,公元前325年7月从印度撤兵。前324年,其陆军回到波斯利斯和苏萨,舰队在底格里斯河口靠岸,随后返抵巴比伦,东侵即告结束。
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远征,历时10年,行程逾万里,灭亡了波斯帝国。在西起巴尔干半岛、尼罗河,东至印度河这一广袤地域,建成幅员空前的亚历山大帝国。在东侵过程中,沿途建了许多新城,有好几座是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最著名的是埃及北部沿海的亚历山大城,今天已经发展为埃及最大的海港。亚历山大建都巴比伦,部署入侵阿拉伯的规划。但是在公元前323年,他发烧死去,靠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也随之瓦解。他的部将展开争权斗争,经长期混战,在原来帝国版图内形成了几个独立的王国,其中以马其顿、埃及和西亚三个王国领域最大。
亚历山大东侵与有些战争相比,时间并不算长,但其独特的进攻和远距离机动作战方式,却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他孤军深入,以进攻为主连续战斗,进行了数以百计的抢渡江河、围城攻坚,以及山地、沙漠地和平原地作战,多次以速决战战胜优势之敌。他在诸兵种运用,特别是骑兵运用、陆海军协同作战、进军路线选定、战斗队形编成、作战指挥和后勤保障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做法。
亚历山大远征,洗劫和烧毁了亚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将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掠为奴隶,以野蛮、残忍、落后的手段毁灭了许多东方文明。
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在苏萨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亲自带头同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斯塔提拉结了婚,许多马其顿的将领都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同日参加婚礼的有1万对之多。在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郑重宣布,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亲自馈赠给新娘新郎许多礼物,以示鼓励。他下令让3万名波斯男童,学习希腊语文和马其顿的兵法。亚历山大以后,希腊文化依然在亚洲得到不断传播。历史学家称此现象为希腊化文化,将从亚历山大起到埃及被罗马征服为止这一段时间(前323—前3年),称之为希腊化时代。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图书馆里收藏的从各地收集来的手稿,光是藏书目录就多达120册,这些珍藏吸引着东西方各地好学之士到这里来从事研究。城里还集中了各种动物,以供学者研究动物学。正是从这时起,希腊人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才更为丰富地发展起来,使希腊文化与科学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如今天人们都非常熟知的欧几里德发明的几何学,阿基米德的力学、数学和物理学,埃拉托斯特尼的天文学和数学,提奥弗拉斯的农学、植物学,受到马克思高度评价的伊壁鸠鲁唯物主义哲学,还有医学、力学、建筑学、地理学和解剖学等,都有很高成就。这些文化成就带来的就是一系列科学发明,如当时用于战争中的许多机械性武器,用于生产上的抽水机、水磨、洗涤器等,用于建筑工程方面的起重机等。这些发明创造又在东西方各国得到了运用,推动了物质文明发展。这些科学的发明和运用,不能完全归功于亚历山大的东征,但却是与这次东征有一定关系的。这当然是一种客观后果。
⑶ 电影<300勇士>描写的是历史上的哪场战役
公元前492年,波斯王派遣使节前往希腊索取“土和水”,希望通过威压令其归顺,但是希腊人将使节投入井内,叫他们自便,尽情取用“土和水”。波斯王大怒兴兵,但是他的第一批远征军在海上遇到风暴,全军覆没。当时的波斯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跨越欧亚非的大帝国,从居鲁士起,已历四世(居鲁士、冈比西斯、Hystaspes、大流士一世)。而希腊世界则是一系列城邦国家的总称,从来没有统一过,最多是一些城邦结盟。希腊城邦不仅限于希腊半岛,而且在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今天土耳其境内)也有。象此前1千多年的特洛伊战争中,特洛伊就是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希腊城邦。当时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都已经臣服于波斯帝国了。 (雅典、斯巴达、底比斯、马其顿都属希腊世界)
公元前490年,波斯统治下的希腊城邦叛乱,雅典出兵支持了这次叛乱。波斯帝国平息叛乱以后,派大军讨伐雅典。波斯王大流士派出另一支远征军在雅典西北面的马拉松登陆,第一次希波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马拉松之战。这一战之前,波斯方实际上有很高明的战略。他们和雅典城里的主和派取得联系,这些主和派希望与波斯军队合作夺取雅典的统治权,所以波斯军队没有在雅典附近登陆,而是在离雅典有一段距离(实际上是42公里左右,现代马拉松长跑的距离)的马拉松海湾登陆,目的是把雅典军队引出城,而让波斯在雅典城里的第五纵队占领城市,然后再在野战中消灭失去根据地的雅典军。波斯方引蛇出洞的计策果然奏效,雅典陆军在Callimachus指挥下向马拉松进发,实力为1万人,分10个团。但是波斯军队的战术执行却在战场上出了纰漏:当雅典陆军中计,前来迎击波斯军的时候,波斯军(1万5千人)开始执行他们的下一步战略计划:重新上船向另一个地点登陆,准备猛扑毫无防备的雅典城。本来这是非常高明的连环巧计,但是雅典军队来得太快了,他们采取了这种形势下唯一可行的对策:立即进攻波斯军尚未登船的后卫。在当天的值日将军米尔泰德斯(Miltiades)的指挥下,雅典军实际上是击其半渡,轻易赢得了马拉松战役。波斯军损失6千7百人,希腊方阵亡192人,包括总司令 Callimachus 。战后米尔泰德斯马上派一名长跑健将赶回雅典城报信(现代马拉松运动的起源),这个胜利的消息终于稳定了城里动荡的局势,使波斯的第五纵队不敢乱动。长跑能手菲狄浦底斯征尘未洗便从战场飞奔回雅典报捷,并因此过度劳累而死,这个事件就是当代的马拉松长跑的来源。此役大大提高了希腊人的自信。
公元前480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薛西斯登上王位。薛西斯为实现父亲的遗愿,发誓要踏平雅典,征服希腊。为此,他精心准备了4年,动员了整个波斯帝国的军力。参加远征的士兵来自臣服波斯的46个国家,100多个民族。有穿着五光十色的长褂和鳞状护身甲、携带短剑长矛的波斯人、米底亚人;有头戴铜盔、手持亚麻盾牌和木棍的亚述人;有用弓箭和斧头作为主要武器的帕提亚人和花刺子模人;有穿长袍的印度人;有穿紧腰斗篷,右肩挂着长弓的阿拉伯人;有穿豹皮或狮子皮、用红白颜色身的埃塞俄比亚人,他们的武器是棕榈树制的弓、燧石做的箭头和镶羚羊狐狸皮;身穿鲜艳的红斗篷,手拿标枪和盾的色雷斯人;还有帽盔上装饰牛耳、手执皮盾和短矛的高加索各族士兵。波斯军队的人员这样庞杂,武器装备又是这样五花八门,使得这支大军很像一次各族军队和军备的大展览。
公元前480年春,波斯全军齐集小亚撒尔迪斯,号称500万,实则30—50万人左右,分海、陆两路,向希腊进发。波斯大军走到赫勒斯邦海峡(现在叫达达尼尔海峡),薛西斯下令架桥。大桥很快架设起来,是两座索桥,埃及人和腓及尼人各造一座。桥刚修好,忽然狂风大作,把桥吹断。薛西斯大为恼怒,不但杀掉了造桥的工匠,还命令把铁索扔进海里,说是要把大海锁住。还命人用鞭子痛击海水300下,惩戒大海阻止他前进的罪过。他的自命不凡和目空一切,由此可见一斑。当然,桥最后还是造好了。不过由索桥变成了浮桥。工匠们把360艘战船整齐排列,用粗大的绳索相连。船上用木板铺出两条路,一条走人,一条走骡马。浮桥的两边又装上栏杆,以免人马坠入海中。这支波斯大军用了整整7天7夜才全部渡过海峡。有个亲眼看到了这一切的当地人,惊恐地说:“宙斯啊,为什么你变为一个波斯人的样子,并把名字改成薛西斯,率领着全人类来灭亡希腊呢?”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一向喜欢内部争斗的希腊各城邦组织了从未有过的联合行动。30多个城邦组成了反波斯同盟,同盟军总统帅由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担任。渡过赫勒斯邦海峡后,波斯大军迅速席卷了北希腊,七八月间来到了德摩比勒隘口。该隘口是中希腊的“门户”,依山傍海,关前有两个硫磺温泉,所以又叫“温泉关”。关口极狭窄,仅能通过一辆战车,是从希腊北部南下的唯一通道。这时希腊人正在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而在希腊,奥林匹克高于一切,运动会期间是禁止打仗的。
2 :3次希波战争
因此,希腊人在关上布置的兵力只有几千人。当波斯人临近的时候,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仅带了300人来增援。波斯大军在温泉关不远的平原扎下大营以后,薛西斯首先展开了心理攻势。他派人捎信给希腊守军,说波斯兵多得数不清,光是射击的箭矢就能把太阳遮住。勇敢的斯巴达人那能被吓着,他们嘲笑说:“那太好了,我们可以在荫凉里杀个痛快”。过了两天,薛西斯又派人去打探希腊人的动静,回报说希腊人把武器堆在一边,有的梳头、有的做操,丝毫没有打仗的样子。薛西斯大为奇怪,问询知情者后方知,战前梳头是斯巴达人的习惯,意味着将要玩命血战。薛西斯又耐心地等了四天,见守关的希腊人没有丝毫投降的样子,便下了命令,用武力活捉这些不知好歹的希腊人。根据温泉关地势险要、山道狭窄,部队不能展开行动,骑兵和车派不上用场的特点,薛西斯采取了派重装步兵轮番冲击的强攻战法,企图利用人数的优势打垮斯巴达人。而斯巴达人却利用温泉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优势,居高临下,用锋利的长矛凶狠地刺向手持波斯刀的敌人。波斯人倒下了一批又一批,攻打了一天又一天,却没能前进一步。薛西斯无奈,只好拿出最精锐的一万名御林军投入战斗,但除了抛下大片尸体外,还是攻不上去。见此情景,薛西斯急得三次从他督战的宝座上站起来,皱着眉头,抖动着胡子,狂躁地吼叫不已。正当薛西斯无计可施的时候,一个名叫埃彼阿提斯的当地农民来报告说,有条小路以通到关口的背后。薛西斯一听,大喜过望,立即命令这个希腊叛徒带领御林军沿着荆棘从生的小道直插后山。他们穿峡谷,渡溪流,攀山崖。黎明的时候,越过一片橡树林,接近了山顶。本来,列奥尼达在小路旁的山岭上早已布置下1000余名来自佛西斯城邦的守兵。因数日无战事,他们便放松了警惕,直到寂静的黑暗中传来嘈杂的脚步声时,他们才慌忙披挂上阵。波斯人已到跟前,羽箭像雨点般射来,佛西斯人败走了。波斯人也不追赶,直向温泉关背后插了下去。斯巴达王列奥尼达得知波斯军迂回到背后时,知道大势已去。为保存实力,他把已无斗志的其他城邦的军队调到后方去,只留下他带来的300士兵迎战。因为按照斯巴达传统,士兵永远不能放弃自己的阵地。700名塞斯比亚城邦的战士自愿留下同斯巴达人并肩作战。前后夹攻的波斯人潮水般扑向关口,腹背受敌的斯巴达人奋勇迎战。他们用长矛猛刺,长矛折断了,又拔出佩剑劈砍,佩剑断了,波斯人拥了上来。斯巴达的勇士们杀退了敌人的四次进攻,拼死保护自己的统帅。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少,逐渐被压缩到一个小山丘上。杀红了眼的波斯人,将残余的斯巴达人死死围住,在口令声中将雨点般的标枪投向他们,直到最后一个人倒下。至此,温泉关才最终被攻占了。付出两万波斯士兵生命的温泉关血战,对于薛西斯来说,就象是一场恶梦。一想到血战到底,宁死不屈的斯巴达勇士,他就心惊肉跳地问:“斯巴达人是不是都是这样的?” 据说,波斯人在打扫战场时只找到了298具斯巴达人的尸体。原来,有两个斯巴达人没有参加战斗。一个是因为害眼病,一个是因为奉命外出。战后,他俩回到斯巴达时,家乡的人都非常鄙视他们,谁也不理他们。其中一个人受不了这种屈辱,自杀了。另一个在后来的战斗中牺牲,但斯巴达人还是拒绝把他安葬在光荣战死者的墓地中。
波斯人破关后长驱直入,攻入并洗劫了雅典,但雅典海军却在城市附近的萨拉米斯湾击溃了波斯舰队,决定性地歼灭了波斯海军,一举扭转战局。薛西斯在希腊这样一个多山的穷国里,没有海军运送补给,就无法维持一支庞大的陆军力量,所以只好将入侵军撤回波斯。但是第二次希波战争并未就此结束。薛西斯仍然在希腊半岛北部留下了一支30万人的陆军(希罗多德的记载,剑桥古代史估计是10万人),由大将马多尼乌斯(Mardonius) 统率。
公元前479年,10万希腊联军勇猛追击与30万敌军在小亚细亚展开决战,希腊联军陆军由斯巴达国王普萨尼亚斯(Pausanias)率领,进攻波斯驻军,于是爆发了这次战争中最后一次决定性的战役,普拉提亚之战。( 斯巴达的国王是选出的,同一时间总是有两名国王并列)。这次战役非常集中地暴露了敌对双方的优缺点。战役初期双方有很长时间的对峙,曾经爆发过几次小规模的遭遇战和前哨战。起初是波斯骑兵在不适于骑兵作战的崎岖地形中向希腊军步兵发动进攻,结果损失惨重。而后波斯军统帅吸取了教训,利用骑兵机动灵活的特点,不断地袭扰希腊军的军粮补给。另一方面,在与希腊军的遭遇战中,尽量不和希腊方阵作正面的步兵交锋,而是利用己方联合兵种的优势,用弓箭手和投石兵的远程火力优势不断杀伤希腊军。两军相持的结果,希腊方占不到任何便宜,补给又发生了问题,只好准备撤退。普萨尼亚斯的撤退计划,原本是全军列阵,然后趁夜暗掩护,一部份一部份地撤退。但是计划执行中发生了延误,阵线中央撤退、右翼撤退了一半、左翼未动的时候,天亮了,行动被波斯军发现,于是演变成一场生死大战。交战之初,希腊方的形势非常危急,不仅是在机动中被迫迎战,而且波斯统帅马多尼乌斯采取了正确的战术,以密集的远程火力给希腊军以重大杀伤。但是不久,马多尼乌斯犯了一个战术错误:他命令步兵主力集结在第一线弓箭手和骑兵身后,目的我猜测可能是准备跃出给希腊军决定性的一击,或者是准备追击。
3 :3次希波战争
但是这样一来,大量波斯军猥集一团,第一线部队就丧失了后退保持弹性的进退余地。斯巴达王普萨尼亚斯抓住这个战机,集合起希腊的装甲步兵方阵,猛烈地向波斯军冲上去。因为只要冲近了,波斯军没有作机动保持距离的余地,投射兵和骑兵就发挥不了作用。在近战和混战之中,波斯士兵尽管也很勇敢,但是他们使用武器的技术(也就是武艺啦)没有希腊战士那么训练有素,个人防护也没有希腊战士好(没有手盾)。即使如此,凭借波斯军的数量优势,他们也还是可能淹没希腊军的,但是这时候,波斯统帅马多尼乌斯本人在混乱中被杀。因为波斯军是各个民族组成的乌合之众,并不齐心,指挥核心一死,全军随即溃散。这场战役以后,希腊人基本上肃清了希腊半岛境内的波斯侵略军 。
公元前449年,波斯同意缔结和约,第二次希波战争遂正式结束。
公元前431—前404年,第二次希波战争以后,希腊世界暂时没有了东顾之忧,于是斯巴达和雅典两强爆发了争夺希腊世界霸权的30年伯罗奔尼萨战争。战争的结果以雅典失败告终。(十年战争,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21年;西西里战争,公元前415年—公元前413年;德凯利亚战争,公元前413年—公元前404年。)
公元前401年,波斯御弟、小亚细亚的总督居鲁士起兵反叛他的皇兄,他的军队中就有很多希腊雇佣兵。居鲁士兵败被杀,随从星散,但是他手下的希腊雇佣军步兵方阵却岿然不动。波斯政府军用鸿门宴的手法,假装谈判,诱杀了希腊雇佣军的所有将领,但是雅典人色诺芬(Xenophone)却在军中挺身而出接替指挥,迅速恢复了秩序,然后率领这一万名希腊雇佣军,在波斯政府军环伺之下,由亚洲腹地,完整地撤退到了希腊边界(类似中国的万里长征)。这次事件就是著名的“色诺芬万人大撤退”。
公元前4世纪起,马其顿逐渐成为希腊北部的重要国家。公元前395年,菲利普二世即位。在菲利普的治下,马其顿成为巴尔干地区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面对马其顿的崛起,希腊建立了以雅典为首的反马其顿同盟。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在喀罗尼亚大败希腊联军,取得了对整个希腊的控制权。公元前336年,菲利普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即位。亚历山大即位后很快就平定了希腊城邦的起义,巩固了政权。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大军渡海东征,拉开了他征服世界的序幕。亚历山大最大的敌人是强大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先后在格拉尼卡斯河和伊苏斯击败波斯军队,从波斯人手中夺取了叙利亚和埃及。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试图求和,但被雄心勃勃的亚历山大拒绝。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和大流士三世之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高加米拉战役爆发。亚历山大再一次取得了胜利,并乘势攻下巴比伦,波斯帝国灭亡。亚历山大继续东进,直到印度河流域方才折返。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他庞大的帝国也随之分裂,古希腊历史结束,希腊化时代开始。(详细请看《亚历山大大帝》)
4 :3次希波战争
希腊波斯战争(Greco-Persian Wars 或 Persian Wars) 公元前6世纪后半期,波斯帝国实行不断西进的侵略政策。公元前546年,波斯并吞了吕底亚,接着征服小亚细亚各希腊城邦。公元前512年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渡博斯普鲁斯海峡,远征多瑙河以北的西徐亚人,虽然失败,却乘机占领了色雷斯和黑海海峡,截断希腊与黑海的交通。原为雅典等城邦所掌握的商业,现在转到依附于波斯的腓尼基商人手中。波斯统治者并不以此为满足,还妄图征服希腊半岛。在这种形势下,希腊各邦无论为着本身的生存或为着海上贸易的发展,都必须进行一场反对波斯侵略的战争。
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米利都等城邦掀起了反抗波斯统治的暴动,这个暴动成了希波战争的导火线。当时米利都曾求援于希腊半岛各城邦,但是希腊半岛各城邦多未出兵相助,只有雅典和优卑亚岛上的爱勒多里亚派出了25艘战船助战。大流士集结重兵,镇压了小亚细亚各城邦的反抗,此后波斯便把侵略的矛头直接指向希腊半岛。
公元前492年,波斯海陆大军进攻希腊。舰队航行至亚陀斯海角时,遇飓风,大部分舰船沉没,2万海军葬身鱼腹。陆军在色雷斯遇到当地人民的抵抗,损失重大,被迫折回。波斯军远征失利后,大流士一面继续备战,一面实行恫吓。他派使者到希腊各邦,要求贡献“土和水”,意即降服于波斯。雅典和斯巴达坚决拒绝,雅典把波斯使者抛进了深渊,斯巴达把使者投入井里,并嘲笑说:“自己去取土和水!”
公元前490年,大流士发动对希腊的第二次进攻。波斯海军横渡爱琴海,攻占爱勒多里亚后,在雅典城东北部的马拉松平原登陆。雅典动员了所有的公民,征集1万名重装兵,此外只得到彼阿提亚的小城普拉提亚派来的1000名援军,而雅典所面对的却是10万波斯大军,可谓众寡悬殊。在形势十分紧急情况下,雅典采纳了将军米太雅得的建议,全军出动至马拉松。交战之初,米太雅得把军队列成长方阵,以主力集中于两翼,中军兵力较弱。两军接触后,雅典中军受波斯军的压力向后退却,而两翼则以机敏迅速的急进军突破了波斯军的弓箭射击,以长枪的密集方阵击退了波斯军的两翼,致使波斯军阵容大乱,纷纷逃向海上的战舰。雅典军的两翼则转向后方与中军联合,围歼波斯中军,取得了马拉松战役的胜利。雅典胜利后,派了一名战士回雅典报捷,他一气跑了四十多公里,抵雅典城后说:“我们胜利了。”话音刚落,便晕倒而死。后世为纪念这一壮烈事件,决定定期举行马拉松赛跑。
马拉松战后,双方都积极准备再战。雅典大力扩充海军,新造200艘三列桨战舰,希腊31个城邦结成反抗波斯侵略的同盟。波斯也从各地强征人力物力,准备再度大举侵入希腊。公元前480年春,波斯国王薛西斯率海陆大军从阿卑多斯出发,进入欧洲,沿色雷斯海岸,分海陆两路入侵希腊。据希罗多德记载,波斯出动士兵170万,战舰1207艘,加上非战斗人员共500万,这些数字显然过分夸大了,但队伍确实具有巨大规模。为了迎击波斯陆军,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率士兵300,坚持扼守中希腊的温泉关。李奥尼达率部力战,但由于奸细引路偷袭,温泉关失守,斯巴达将士全部壮烈牺牲。后人立碑以纪念之,碑文写道:“过客啊,去告诉拉西第梦人,我们遵从着他们的命令,长眠在这里的。”温泉关失守后,据守阿特米西亚海角的希腊海军,主动撤退至阿提卡的萨拉米海湾。波斯大军通过温泉关,直捣阿提卡,占领了雅典城。此时,雅典人已在海军统帅太米斯托克利指挥下,将妇女儿童迁移到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特洛伊森城,而把成年男子都征集入伍,准备在萨拉米湾决战。公元前480年9月20日清晨,萨拉米海战开始。波斯的大型战舰在狭窄的海湾不得施展,而希腊小型战舰却运转自由。雅典士兵英勇战斗,给敌舰以猛烈打击。入晚战斗结束,波斯海军大败,损失战舰300余艘,希腊仅损耗40艘。
⑷ 有关古罗马和波斯帝国战争的电影
分别说古罗马和波斯帝国的电影是有的。但一起的是没有的。因为古罗马和波斯帝国都不是同一时代的事物。波斯帝国已经在公元前330年被马其顿人所灭,而罗马帝国则是在公元前27年才产生。
一、斯巴达300勇士
导演: 扎克·施奈德
主演: 杰拉德·巴特勒、琳娜·海蒂
类型: 动作 / 历史 / 战争 /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300勇士》描述历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之一:波斯希腊温泉关之役。 在西元前480年,强盛的波斯帝国由国王索斯御驾亲征,率领大军进攻希腊。
当时的希腊是采城邦制政体,大城斯巴达向来驻守着最精锐的希腊勇士,以骁勇善战闻名,于是斯巴达国王从中挑选了300名勇士镇守Thermopylae一地,力克波斯大军。
300名斯巴达壮士最后全数阵亡,但也让波斯大军付出了两万兵力的惨烈代价,他们的英勇行为最终感召了希腊全国上下民心士气,团结一心将波斯大军歼灭。
二、角斗士
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
主演: 罗素·克劳 / 杰昆·菲尼克斯
类型: 剧情 / 动作 / 历史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美国
一战场上的常胜将军,却在权力斗争下沦为奴隶。为了生存,他的战场转到竞技场上,而这个新战场却成了罗马帝国灭亡的导火线。古罗马老皇帝独裁了一辈子,临终前忽发奇想,要把皇位留给大将军,而且还要让参议院主政。
王子弑父篡位后,将军大义凛然,不愿合作,结果导致妻儿被害。一个将军沦为奴隶、又转为角斗士,经过一轮轮打打杀杀,最终正义战胜邪恶。
(4)马其顿与波斯的战争电影叫什么扩展阅读:
在世界历史上,波斯帝国可以说是赫赫有名。按照外国的说法,“波斯帝国”是指伊朗历史大一统朝代的统称,正如外国统称中国历史大一统朝代为“中华帝国”,每个中国历史大一统朝代就是不同时期的中华帝国,同样道理,每个伊朗历史大一统朝代就是不同时期的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与中华帝国不同的是国号。不同时期的中华帝国有不同国号,比如秦、汉、隋、唐等,所以后世同样可以称呼秦帝国、汉帝国、隋帝国、唐帝国等,而不同时期的波斯帝国的国号都是波斯,沿用了两千多年,直到20世纪初才改国号为伊朗。
伊朗历史一共有三个波斯帝国,换句话说,伊朗历史有三个大一统朝代,分别是阿契美尼德王朝、萨珊王朝、萨非王朝。由于伊朗历史大一统朝代的国号相同,为了像中国历史大一统朝代那样区分,分别称波斯第一、第二、第三帝国。
⑸ 马其顿方阵四万大军击败波斯百万大军是什么电影
亚 历 山 大 大 帝
出品时间
2003年
地 区
美 国
导 演
奥利弗·斯通
编 剧
奥利弗·斯通
制片人
莫里茨·伯曼
类 型
剧情
主 演
安吉丽娜·朱莉
⑹ 求一部罗马和波斯战争的影片
只有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战争,没有什么罗马和波斯之间的战争。最近的就是《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