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八佰为什么要撤退
八佰之所以要撤退,主要还是政治因素造成的。
英雄们的结局可以说是悲凉的,相信他们中的大多数宁愿当初一直固守,哪怕是死于战争中,也比后来的屈辱经历要强。
❷ 电影八佰为何会引发极端的争议
电影八佰为何会引发极端的争议?人红是非多,鸡蛋里挑骨头,用这两句话说这个比较合适,有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心理在作祟,一部电影的好坏,取决于它的编剧、导演、演员、后期,当然创意是首要的,它想表达什么?核心价值是什么?我们知道八佰是一部抗战片,在九一八来临之前,让中国人再次了解一下那个年代普通人是如何爱国的,面对外辱,中国人应该如何做,我想这可能是影片想表达的,至于某些人说的“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不值得表扬”其实恰恰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要拿出典型来做例子,越是大众的越有效果,如果都是英雄才能做到了,普通老百姓就只能敬仰了,无法共鸣和激励的作用就会小了,正是小人物也可以有大作为,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激发爱国情怀。
《八佰 》电影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四行仓库保卫战。这个战争,或许有很多人不熟悉,但谈起淞沪会战,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次战役是发生在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它的结束标志着淞沪会战的失败。
不过电影有些适当的争议,也是好事一桩,可以为今后更加完善提供参考,不过,上纲上线是没必要的。
❸ 八百壮士跳黄河是怎么回事谁来为我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1939年6月6日,侵华日军3万余众,沿芮城县20里岭陌南镇东及平陆县张店至茅津渡西,分9路进犯由杨虎城将军旧部第38军、96军和川军第47军组成之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中条山防地。日军凭借人多器精,对38军与96军阵地展开残酷攻击,国民革命军英勇顽强拼死抵抗至阵地失而复得数次。数日后,因敌我众寡强弱悬殊,国民革命军逐渐被逼于芮城及平陆之山河间狭窄地带。为保存中华抗日之血脉,96军陈硕儒师长率退守陌南镇东西黄河一线之177师从日军正面大部突出重围;“177师有一千多名士兵被两倍于己的鬼子包围,经过拼杀后死亡200人,余下的800人被逼到黄河岸边的悬崖上,三面都是绝壁。这800士兵在短暂的一瞬里从悬崖上跳了下去。下面是被称作母亲的黄河。黄河以母亲的慈爱襟怀包裹了这800个殊死搏斗后不齿投降的关中‘冷娃’。他们都是16至18岁的孩子。他们从关中(也有少数山西河南)乡村投到孙蔚如麾下来,不是为了吃粮饱肚,而是为着打日本鬼子走进中条山的。他们没有一个人活下来。他们800人集体投河的那一幕,被山里的村民看见了。活着的这个村民尤其清晰地记得最后一名士兵跳河的情景:悬崖上只剩下最后一个关中籍中国士兵,这是一位旗手。他的双手紧紧攥着他的部队的军旗。那是他和他的父亲和村民们崇拜着的杨虎城创建孙蔚如统率着的西北军的军旗。军旗已经被枪弹撕裂被硝烟熏染,他仍然双手高擎着。他在跳河前吼唱了几句秦腔。那位活着的当地村民还记得其中两句戏词,是《金沙滩》杨继业的两句——两狼山——战胡儿啊……天摇地动——好男儿——为国家——何惧——死——生啊……”
❹ 请问电影八佰里,为什么要抱着手榴弹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是更好吗
我写过四行仓库相关历史,还被人骂过,说是国粉来的。我就在想,咱们中国的军队,为何国军英雄咱就能只字不提呢?他们不也是为中国付出了生命吗?谢晋元,我唯一写过的一位国军英雄。而最近热榜电视剧《八佰》,就是根据谢晋元的英雄事迹改编的。
另外一个原因,陈树生这么做,实际上也是“涨我军之士气,挫败日军锐气”的一种战术考量。战士们见陈树生勇敢牺牲,人人都更加斗志昂扬。日军见守军均以自杀式的方式退敌,英勇果敢,不怕牺牲,胆都被吓破了。
因此,陈树生果敢跃出6楼,对镇守四行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从此之后,日军再也不敢试图靠近偷袭四行仓库的围墙。
❺ 八百最后为什么一定要过桥
原因:
1、四行仓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坚固易于防守,并容易掌握部队。四行仓库作为原第88师师部,粮食和弹药都储存了很多,而且为了防止自来水管被日军截断,还有大量的饮用水储存。
2、紧挨着上海租界,不但可以让租界里的民众站在高楼上观战以外,中国军队还有炮兵阵地紧挨着租界,在中国军队为四行孤军提供炮火支援的同时,日军会顾虑炮弹落入租界,而不敢进行还击。
3、10月26日晚上,在接到命令以后,第524团团长韩宪元率领该团其他部队撤离,在撤离前面对留下来的战友十分难过和不舍,1营长杨瑞符当即胸膛一挺,敬礼表示:“请团长放心,我誓以最后一滴血,为中华民族争人格!”
(5)八百电影中为什么要跳下去扩展阅读
事件事实:
从524团第1营进入四行仓库阵地后,便开始了对整个仓库的加固工作,在随后的4天4夜里,四行孤军展开了悲壮的保卫战,以良好的军事素质和抗日精神,与侵犯的日军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感天动地,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
因中国军队退守苏州河南岸而士气低落的上海市民,因四行孤军的坚守而重新唤起了抗日斗志。在上海的外国人也亲眼目睹四行孤军的英勇奋战,通过报道将中国军人宁死不屈,坚守到底的形象传播到了全世界。
❻ 八佰电影跳下去的是几分几秒
1小时4分钟赵树生安排后事,把一排手榴弹背上肩头,纵身跳入鬼子盾牌阵。
《八佰》是由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执导,黄志忠、欧豪、王千源、姜武、张译、杜淳、魏晨、李晨、俞灏明等主演的战争题材影片。
该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该片于2020年8月2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2021年2月28日,获得2020新浪微博之夜微博年度电影。
剧情简介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杜淳饰)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❼ 电影八百为什么冲桥
当时日军占领上海已成既成事实,八百收到上级命令从英租界撤退,更主要原因是当时日军失去耐心向英政府及国民政府照会如果不撤就会使用重武器,要知道之所以能守这么长时间一方面是抵抗意志坚决及完备的工事,另一方面是因为如果日军使用重武器(重炮及轰炸机)要知道那个年代的投弹技术不是那么准的,电影里那种战斗机不具备投弹能力,轰炸机是飞的很高的。
然后离四行仓库就几百米的地方就是上海市的煤气储备罐,如果炮弹引发煤气爆炸可以参考现在的天津爆炸及黎巴嫩爆炸产生的后果。
第二就是外在的国际政治条件已经没有意义,弱国无外交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调停无果的情况下坚守已无意义。
为何冲桥是因为英军为了方便管制以及政治原因和国民政府商谈撤离条件时表示不接收零散的部队进入租界,而当时唯一的道路就是那个桥,当时的时间也是日军发动不计代价总攻的最后一晚。
❽ 八百这部电影里面让你最深刻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印象最深刻就是身绑手榴弹,跳楼炸开敌人铜墙铁壁这一点。
在电影院都看哭了,真的感觉特别的悲壮,这些舍身忘己的人是真正的英雄。
这些人毫不犹豫跳下去的时候,看上去很淡定,这就更增添了悲壮感。
❾ 八佰为什么要过桥
这是因为电影《八佰》中谢晋元接到上面的命令,要求他们撤退到租界,而去往对岸租界的路只有那座桥,所以最后必须要过桥。
《八佰》是由管虎导演拍摄的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电影主要讲述在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最后以”八佰”壮士撤退到租界结束。
电影在他们过桥后结束了,只有一句被群众淹没的台词“把武器交出来“。而现实远比电影残酷,过桥后,武器马上被收缴,壮士们成了孤军,不得不在租界里被软禁了近4年。
而团长谢晋元在1941年4月一个普通的早晨出操时,疑遭暗算,被日伪收买的叛徒活活刺死,事发后,数十万上海市民自发前往悼念,其他将士们也未能幸免于难,后被日军羁押,强征劳役。
(9)八百电影中为什么要跳下去扩展阅读
1937年10月30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为主帅者,爱惜所部与牺牲所部,皆有一定程度,令谢晋元死守闸北一隅,任务与目的已达,故令其为荣誉之撤退,不必再作无谓之牺牲矣。”得知部队要撤退时,谢晋元和战士们十分难过,他们发过誓,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但军令如山。
1937年10月31日晚,谢晋元率部撤退进入英租界,所到之处,“八百壮士”被视作英雄,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按照约定,部队本应经过租界马上回到中国前线,但租界当局受日本人威胁,没有履行约定,而是对谢晋元部队进行缴械。最终“八百壮士”被软禁于孤军营中。
1940年3月,“汉奸”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派员用“高官”诱降谢晋元,但被谢晋元当面斥责,“尔等行为,良心尽丧,认贼作父。我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以保国卫民为天职,余志已决,绝非任何甘言利诱所能动。”
1941年4月24日凌晨5点,谢晋元被敌人收买的叛徒杀害,谢晋元遇害后,各界民众极为悲愤。在殡殓仪式上,前往悼念的市民陆续达到30余万人。
1938年10月12日,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一文中称赞“八百壮士”是“英勇抗战、为国捐躯的民族革命典型”。国难当头,他们挺身而出,向死而行。每一个血染的名字,每一个燃烧的忠魂,汇聚成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缅怀英烈,铭记历史。
❿ 八佰:为什么他们要抱着手榴弹跳下去呢为什么不把手榴弹直接扔下去呢
历史上八百壮士中没有抱着手榴弹往下跳的。这个问题,史界早就给予拆穿了!因为这样杜撰出来的假的历史故事很感人很煽情。
电影中抱着手榴弹跳下去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主要当时并不是为了战术目的,就是为了壮烈赴死。类似情况还发生在南京保卫战,光华门城门洞,也有战士绑着手榴弹跳下去同归于尽。
从电影节奏角度讲,四行仓库防御战的高潮是陈书生拿着手榴弹跳下的那一刻开始的。比起直接将手榴弹扔下,抱着手榴弹跳下带来的冲击更大。决死的士兵的气概能大大震撼坐在电影院中的观众。不仅能够带来可以震慑人心的效果,更能够让观影者从内心中产生共鸣,对这些决意赴死的将士产生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