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香港电影是怎么衰落的
1、没有市场。
香港人口也不过700万。而大陆观影人数每年都是以10亿来计算的。靠这么小的市场,支持电影业根本不可能!纵观现在的电影市场,其实英国、法国电影也没落了。就是因为人口不足以支撑市场。
2、时代变了。
当年中国没有什么好电影,美国大片也过不来,自然香港电影就高大上。现在每年网络剧这么多,中国大片也不少,美国大片都可以通过网络看到,香港电影自然也就不算什么了。
3、市场变了
当时的香港电影可以走国际化道路,因为当年韩国电影没有起来,日本市场也比较开放,东南亚市场也可以进入,所以香港电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但是随着韩国文化崛起,泰国电影崛起,这样所有国家都开始保护国内市场,所以香港电影颓势就来了。而且香港也没有强大本地市场可以依托。
4、香港没落了。
香港电影的崛起是站在香港崛起的潮流上的。香港现在已经没落了,所以电影业没落是可想而知的。
5、电影成本提升了。
香港电影有一个口号,叫做千万票房俱乐部,意思是一部电影,获得千万票房,就是很成功了。而按照行业规律,千万票房,拍片和宣传成本不能超过300万港币。现在用300万港币,连二流演员都请不来。所以,90年代后拍片成本剧增,导致香港小成本电影无法维持,而香港没落,又使电影从业人员北上,使香港电影人员断档。
香港电影作为一个概念逐渐在中国崛起的大潮中消亡了,而标志着大陆、香港、台湾乃至东南亚华人作者更大程度上融合的“华语电影”概念在这几年逐渐形成。
B. 香港电影为什么衰落了
老导演不思转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电影进入颠峰时期。这个时期的香港电影无论从影片的数量、类型还是质量上都达到较高水准。这时的香港电影界更是能人辈出、实力当道!!!香港电影此时到达颠峰,享有“东方好莱坞”之美誉。
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香港电影一落千丈,不仅影片数量年年递减,佳片更是屈指可数。究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急剧滑落?原因在哪里,有人说是经济问题,也有人说是后继无人的问题,还有人说是好莱坞的冲击的问题等。
当然,内地这几年发展快也是值得肯定的。我们这些土老冒憋足了气,奋力顶内地票房。呵呵,不过从最近几部叫座不叫好的电影看我们,大家看的是热闹而不是按需所求的看电影。
C. 香港电影没落了吗原因是什么
香港电影巅峰是1990年前后五年,时间划分,大概是1985年到1995年。前期李小龙在70年代相当于给香港电影打基础,2001年的《无间道》宣告香港电影最后辉煌。在1997年后香港回归,香港电影便逐渐衰落。
虽然这个时间点卡得很巧妙,但香港电影的衰落,主要是因为美国对于电影技术上的工业革命。当美国电影技术工业革命成功过后,一如近代工业革命的国家相同,立刻站在行业制高点。
美国在90年代后期,已经拍出这些作品:《终结者2》《泰坦尼克号》《星河战队》等等。2000年左右,美国电影已经全面进入电脑数字特效电影,《黑客帝国系列》《指环王系列》《蜘蛛侠》等等。
但同时代的香港电影还在拍功夫动作片,拍警匪黑帮片,拍武侠奇幻片,拍喜剧爱情片。而整个香港除了徐克导演和周星驰导演(蜀山传和少林足球),其它香港电影都没有意识到电影技术革命落后的致命性。
这是最主要原因,其它重要原因大概还有几个。
一是香港本土市场的狭小。
香港本土只有700多万人口,外加台湾2300多万人口,差不多三千万人口,再算上东南亚和日韩的隐形市场,电影市场的消费基础勉强足够了。
美国90年代后期的商业大片,动辄上亿美元的投资,香港本土市场太过狭小,根本撑不起这么巨大的投资。
二是香港电影已经做到巅峰,人才却也外流了。
香港市场太小,当时大陆电影市场又没有发展起来。像吴宇森,成龙,李连杰,周润发,杨紫琼等等男女巨星都先后进入好莱坞。而且不只是他们进入好莱坞,还带着背后香港电影根本的精英团队。
虽然等成龙等巨星回归华语电影都老了,已经过了巅峰期。但成就不只是成龙一座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还有将中国功夫片传播到了全世界各个国家,成为中国流行文化的一张名片和丰碑。
三是大陆市场的崛起,香港电影人才集体北上
1997年过后,大陆的改革开放已经有二十年,经济迅速发展,而大陆是有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当时市场没有现在这么好,但张艺谋的《英雄》打造的两亿多票房,也不是香港本土能够对比。
所以,同时代的香港电影人,除了成龙,李连杰这类功夫巨星。其它香港电影人,集体选择北上发展。
四是香港电影人才集体北上后,香港本土人才青黄不接
香港功夫动作片巨星的老去,香港上世纪女星的嫁人或者老去,香港歌手偶像的老去。再到香港导演和精英人才的集体北上,香港本土自然面临人才青黄不接的窘境了。
D. 港片辉煌不再,从什么时候开始,港片走向没落
港片辉煌不再,从什么时候开始,港片走向没落?一起来看看吧!
一,中国的影视界不像音乐圈子一代更比一代强,代代辈有人才出,影视界早期香港电影是一种经典,无论是换做谁都多少明白港片辉煌时在国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有多广,例如林正英的港片系列是一代僵尸电影鼻祖,周润发,刘德华的赌圣是一代经典,而国内和港片的经典是数都数不清,就连电视剧像《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风云雄霸天下》《小李飞刀》《西游记》《水浒传》也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是标志性的经典。
综上所述!欢迎大家发自己的看法!
E. 香港电影为什么会衰落
这。。。香港电影没有衰落这一说吧,由于香港回归了,政策利好,很多香港电影人、编剧、编剧等等有经验的都到大陆发展,成为祖国大家庭的一部分,其实港产片跟大陆片已经很难分得清楚了,很多香港人都参与到祖国的发展建设之中,其实好像很多有名的电影,如叶问,甄子丹等动作演员,都是香港人,现在很多电影都是香港跟大陆合拍。
说白了香港毕竟是资本主义社会,电影人,特别是投资电影的公司以及制作公司,都是朝着利润去的,都乐意跟大陆这边合作,然后在大陆上映,大陆上映一部电影票房收益无可厚非的会比香港多,毕竟大陆上映说的是跟10亿以上的市场合作,香港只有700万人,不一样的。
当然现在还存在一些香港纯本地的制作,不过已经是很少了,大部分的题材都是不太可能在大陆上映的题材,所以大陆这边接触的人也比较少,可能大陆这边接触的人比较少,要看的话可能只能到香港看的。。不过香港的电影产业还是非常强劲的。。。
F. 香港电影是如何从鼎盛期走向衰败的
香港电影至于如何从鼎盛走向没落,最主要的症结还是在于没有成功的转型跟上时代的发展。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香港电影在80年代初期是非常辉煌的一个时期。那个时候的电影都是非常经典的。不仅捧红了很多当代明星,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浪潮。在黄金时段当时的港片,一年的创作量都在上千部,可以说每天都会有新的香港电影诞生。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各种盗版的存在现象非常多。这样香港电影出现了信任方面的危机感。很多观众对影片的质量存在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同时再加上内地电影的崛起,从而也影响了香港电影在内地的正常发展。所以从现在的各大电影,既然来说都很少看见香港电影的出没。到这里也是挺觉得惋惜的,不过时代就是这样,需要各行各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完善和加强。
G. 香港电影最近几年真的衰落了吗
其实没有,好像叶问其实就是香港人投资拍摄的
说白了香港人还是比较现实,很多香港人都到大陆投资拍摄电影,同时也是按照规定拍摄,根据黄百鸣说好像香港人到大陆拍摄电影,电影中必须要有一定比例的大陆演员,还有就是故事内容情节要与大陆有关。
其实近年来越来越多香港人都到大陆拍摄电影,而香港跟内地关系越来越亲切,很多电影人都说已经不分大陆与香港,大家都是一家人了。
而且很多演员坦言到大陆发展,薪资水平比较合理,还有休息时间比较多,很多人都来大陆拍摄电影了。
H. 香港电影为什么衰落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电影进入颠峰时期。这个时期的香港电影无论从影片的数量、类型还是质量上都达到较高水准。这时的香港电影界更是能人辈出、实力当道!!!香港电影此时到达颠峰,享有“东方好莱坞”之美誉。
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香港电影一落千丈,不仅影片数量年年递减,佳片更是屈指可数。究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急剧滑落?原因在哪里,有人说是经济问题,也有人说是后继无人的问题,还有人说是好莱坞的冲击的问题等。
故设此题目,大家共同探讨。 1.脑残电影导演的增多
2.老导演不思转型
3.由于香港的回归 幕前幕后的电影工作者被才大气粗又xx不堪的大陆电影制片厂的挖掘
4.韩国电影的崛起 ,其实不算崛起,只是这年头观众也开始脑残了。
其实正是香港电影制作的"明星制"造成的不光是电影明星
也包括导演明星一直注重用明星大导演来吸引人
不注重培养新人
结果
明星会老的,导演的才华也会尽头的于是
终于衰败了...............这还用说吗
回归了 创作 环境 不自由了
并不是说香港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限制创作
而是整个潜意识的影响其实香港不光是电影衰落,电视、音乐全面下滑。貌似香港娱乐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风光不再了。跟风太多
没有内涵
粗制烂做
经济萧条别的不说,喜剧片都成儿童片了,那些弱智的玩笑,根本不能让我笑,只能让我觉的看这样的电影很丢人,我都不知道他们怎么敢拍出来?很久不碰香港喜剧片了,太傻了,低级趣味。如果片子的成败是由少数人掌握而不是所有观众的话,那么,衰落就是必然的。
香港电影就是因为那种权力太集中了,电影就不是电影了,它是权力的工具,是骗钱的工具。观众不重要了,导演,演员也不用打拼——只要收拾好某有权的人就行了。
于是香港电影就这样了。
香港电影的市场在哪?当然是内地。九十年代内地互联网刚起步,我们啥也不懂。为回归和讨好香港,政府加大两地交流,免费引进港剧港片,这样才给香港电影大力发展空间,我们由于视野狭小,疯狂地爱上他们的“时尚”,更促使港片的发展。所以他们允许“良莠不齐”可以大胆创新。
而现在香港已经回归了,政府就不需要额外“照顾”了,自然没了优惠政策,且网络的发展,我们可以接触到更时尚的好莱坞,也没有必要死磕港片。(以前很喜欢香港武侠剧里的配乐,现在才知道全是国外的)
当然,内地这几年发展快也是值得肯定的。我们这些土老冒憋足了气,奋力顶内地票房。呵呵,不过从最近几部叫座不叫好的电影看我们,大家看的是热闹而不是按需所求的看电影。
总之,现在除了大导演拍港片,想发展就要依靠内地的金钱,也就受限制,不是纯粹的了。 没有人发现香港似乎到陈可辛之后几乎就没有新的成功导演诞生了吗? 当然现在可能游乃海等出来了。 我认为本来香港电影就是一个东方的奇迹,一个弹丸之地的香港理论上也不应该有如此发达的电影工业,他自己根本支持不来。中国的崛起开放,让外国人能直接地了解中国不用通过香港这座桥梁,香港面对的市场已经改变了,再上90年代的香港经济开始走下坡,投资商锐减。烂透的商业电影工业又阻碍电影的转型,这么一折腾,把一大批不成熟的年轻的新锐力量都淘汰了,只剩下那帮老家伙。越是老一套固步自封,电影的寒冬就越寒冷,不停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香港电影的衰落。
我认为是香港的回归,使一大部分有才华的演员导演通通移民了
新一代的演员很多都是我们不怎么接受的,这样就给电影造成了一种真空状态,加上内地市场的挤压,很多香港演员把目标描上了内地这块黄金地。在内地政府的统治下,很多人也不敢说话 跟拍现实的片子了,于是大家就失去了兴趣,繁华下流着的是跟我们一样的沉寂,还有香港一直在沿用90的年代的思路拍片,无法取悦现在观众的口味,我相信只要香港电影可以重新进行定位以及转型的话,内地电影是是没有多大竞争力的。 1、盗版VCD、互联网BT摧毁了香港电影工业最关键的外销市场(台湾、东南亚)。
2、电影人才流失,好莱坞、大陆挖走了许多电影香港电影专才(成龙、李连杰、周润发、吴宇森、袁和平、程小东、关锦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