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如梦到底表达的是什么,谁能帮我解答一下
如梦,讲述了美籍华裔青年迈克在梦中邂逅了一个中国女孩艾玲,并目睹了艾玲男友自杀的景象,从此事态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变化。这是一部凄美悬疑又带点喜剧色彩的爱情电影。穿梭在梦境与现实之间,观众也许会分不清何为真实的世界,主要是激起观影者对于生活的省视,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因该认清自己。
个人解读,仅供参考。
⑵ 黑泽明的电影《梦》里讲述了()个梦境
本片由8个梦境组成:太阳雨。男孩伫立门楣,因目睹狐狸娶亲,遭母亲斥责,后者称其需剖腹谢罪。男孩提刀,误入密林深处,偶遇一群浓妆艳抹的歌伎;桃园。男孩追寻少女桃花精,穿梯田,入农院,邂逅6位女子,待客之时,却发现有一女子若隐若现……风雪。男孩成年(寺尾聪 Akira Terao 饰)在冰雪之地遇困……隧道。全军覆没,仅指挥官幸存,隧道里惊现死亡将士……乌鸦。他在博物馆中欣赏梵高的油画,却意外走进了画中世界……红色富士山。他经历了原子弹爆炸后的逃亡,听着幸存者讲述那些放射性物质如何荼毒生灵……鬼泣。他突然被丢到了食人鬼的滩涂,被迫听一个独角鬼诉苦……水车村。葬礼中人们把花朵放在桥上,原来这仪式另有掌故
⑶ 黑泽明电影《梦》影片评论
http://blog.sina.com.cn/u/477a87f401000850
这个,一些分镜 分析的不错 但我想你要的是蒙太奇之类的评析吧。
http://www.netandtv.com/newspage/htm2004-5/2004525152647964565.shtml
这个是黑泽明的手记 讲了他自己拍摄时的构思和原则以及具体分镜编排。
⑷ 黑泽明的电影《梦》有什么寓意啊详细点
《梦》已经不仅仅是黑泽明个人的一种感情宣泄,在我们的感觉和感情被烂片弄得越来越迟钝和粗糙的今天,我们其实需要的是这样一种真实的童话,而不是那些让人越看越蠢的傻瓜教科书。
⑸ 关于梦的电影有哪些
黑泽明的“梦”。
安达鲁之犬
爱德华大夫
野草莓
伊万的童年
八部半
朱丽叶与魔鬼
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
夜的第三章
面对面
剃刀边缘
梦旅人
美国美人
梦之安魂曲
穆赫兰道
梦魇疯人院
悲梦
⑹ 黑泽明导演的电影《梦》取名为“梦”的含义是什么
《梦》拍摄于1990年,是一部十分特殊的短篇集,由八段梦境所组成,时年八十岁的黑泽明经历过了人生的跌宕起伏,也经历过职业生涯的幻灭重生之后,他终于有机会再一次为我们展现了他对世界的认识与思考。
太阳雨
无辜的男孩受天性趋势,不听妈妈的劝戒,跑到深林中偷看狐狸嫁女,却要受到无情的惩罚。男孩代表着人类原初的本性,而短刀则是对触犯禁忌的惩罚法则。黑泽明用这一出梦境,说明了人类对于禁忌的迷思与恐惧。
桃田
桃枝化作手戴银铃的女孩,男孩跟随着女孩来到桃田,歌者为善良的男孩歌唱,一曲过后,歌者原来是光秃秃的桃树桩。男孩走到仅剩的一棵小桃树前,银铃挂在枝头被风吹得做响。这一梦境富有寓言般的童话色彩,桃树在梦里被赋予生命,而人类为了过节就对他们任意屠戮,这则梦境是在指责人类对大自然的傲慢态度。
暴风雪
暴风雪来临,登山队员在它面前显得无力与渺小,雪女以雪为被,拯救了登山队员,最终他们顽强地抵达了营地。这一梦境是在赞扬人类面对苦难险阻,要有勇于求生的坚强意志,最终必将会取得胜利。
隧道
战友们死于战争,军官是唯一的幸存者。在他战后返回家乡途经“隧道”时,遇到了他那些不愿相信自己已经阵亡的战友和部下。军官不得不告诉他们事情的真相,这只亡灵队伍逐渐消逝在隧道的尽头。这则梦境是在控诉战争的合理性,难道这就是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结果?
乌鸦
喜爱绘画的年轻人进入到大师的画作中寻找大师的足迹,一路陶醉徜徉。黑泽明想要在这里表达人文与艺术是历史前进中必要的一部分,梵高说艺术家的使命就是要发现大自然的美。但是,自然的环境正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所以梵高要像火车头一样拼命地画,这里包含着黑泽明对大师深深敬意,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勉励。
富士山
富士山熔岩喷发,核能电站发生爆炸,一名男子随着人群逃亡。人们逃到海边,再也无路可逃。绝望的人们只能跳海,犯下严重过失才导致如此局面的核能工程师因内疚也投海自尽,海边只剩下这名男子和一对母子。导演在这里表达出了对未来核能等能源的运用的担忧和人类未来终将被大自然灭亡的焦虑。
鬼哭
梦境里是一幅炼狱的景象,唯一活下来的男子不得不面对一个荒凉阴森的世界,核污染和辐射,使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比人还高的花朵和头上变异后长角的食人魔颠覆原有世界的一切准则,人类曾经雄心勃勃地要征服自然界,却最终导致自身的毁灭。
水车村
男子来到一个人类心中的世外桃源,村民保持着自然传统生活方式,与世无争,怡然自得。男子巧遇一名老者,已有103岁高龄,他正准备去参加“初恋情人”的送葬庆典。黑泽明在这里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最简单最自然的生活画卷。这也正是黑泽明所追求向往的理想的人类生活方式。
黑泽明在本片中用他一贯的视听风格和哲学思考,通过八段寓意深远的梦境,展现了他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和对人类种种愚行的谴责,既有老者的谆谆教诲,也有青年人尖锐的批判。八段梦境相互独立又有机联系,构成为黑泽明晚期对世界的整体思考。
⑺ 蔡明亮电影 <是梦> 什么意思
“蔡明亮的《是梦》也是回忆,一家人半夜里剥榴莲,然后在那里看电影,还有小孩儿妈妈的妈妈---她当然只能在相框里陪着其他人看电影了,这种记忆,真的宛若一场梦。听说那个演小孩妈妈的就真的是蔡明亮的母亲,看着多么和蔼慈祥的一个老人啊! ”
——我声明:这是我从网络里查的,内容出自豆瓣电影内的评论摘录,有时间您不妨看看完整版吧
⑻ 微电影第二梦讲的是什么
《第二梦》故事背景定在1930年代的大上海,苍井空扮演一位日籍Cos player,对音乐和表演有着执着的热爱和追求,受一首朦胧中听到的古典歌曲启发,来华寻找灵感,并遇到心仪的中国男士,但对于爱情无法自由把握,在梦想和现实中挣扎并陷入迷惘,她通过梦境穿越到80多年前的上海,获得前辈鼓励,大胆追寻自己想要的一切。
⑼ 有一种说法认为,电影是"梦的艺术",请以自己看过的影片为例,说明梦境在电影中的艺术表现和功能.
电影美工:银幕造型中的梦境
梦境永远是有限的、主观的、臆想的,而银幕上的影象,尽管某些外国电影理论家喜欢把运动和时间在银幕上的反映与梦境进行类比。这种相似是极其也是幻觉的,同时也是客观的,正像一切美学现象一样。在放映时我所看到的,其他观众也都能看到。银幕幻象与现实生活中人的梦境的差异。其中最明显的分别是:银幕上的影象,虽是幻觉的,但又是客观的,有目共睹的;而生活里的梦境只是个人主观的幻觉。
梦境与银幕幻象的同异应该说是容易鉴别的。但是,在银幕上,有时也要表现某一人物的梦境。这样的梦境却是要观众都要看见的,因而有其客观性。那么,银幕上的现实与银幕上的梦境,应该如何区分呢?在电影创作中,梦也是常常出现的。在银幕造型上准确而艺术地表现梦境,也就常常诱惑着和难为着创作者们。银幕上的梦境应该不同于银幕上的现实,梦境的造型应该与现实的造型有一段距离,才能使观众相信那就是梦。早期的电影在表现梦境时,通常是在镜头周围涂上凡士林之类的物质,使画而四周显得模模糊糊,就算是梦境了。这种说明式的造型技巧,在今夭看来,当然是极其幼稚的。今天,人们早已淘汰了这种表现方法,而转向从人们的心理感觉方式上来寻求相适应的造型语言。从人类的生理活动来看,梦是人的大脑皮质处于弥漫性抑制的结果。梦境是时断时续的,似乎合于逻辑,又似乎不合于情理,因此,给梦者遗留下的印象是在虚实隐现之间。这就给创作者们以极大启示。然而这种运用人们心理与生理活动的经验,并将其转化为银幕造型的方法,却常常被美术师和创作人员们忽视。有些影片,将梦境的表现搞得太实,似乎不过是一种场景的转换。这样,也就失去了在银幕上表现梦幻美,表现虚无美,表现朦胧美的审美价值。一些影片的梦,太合乎生活逻辑,有头有尾,过份有章法,景物造型也非常实在,结果事倍功半。要知道,梦境既有别于生活实际,人在现实中不会飞,梦里却能翱翔千里。因此,银幕上的梦境,人也可以长上一双翅膀。人不能在瞬间变大变小,梦里可以七十二变。假如作品中描写的梦境与生活实际一模一样,那还要什么梦境呢?在电影创作中,若要表现梦境,就应该在造型上寻找能够表示若真若假、若隐若现、似断似续、扑朔迷离的表现元素,使得银幕上的梦境就变得梦味十足。
在文艺作品中,还有什么样的环境比梦境更加离奇,更加“想入非非”、尽情展开幻想的彩翼?梦境因造型上充满了幻想和夸张的色彩,才更迷人,更富于感染力量。美国影片《爱德华大夫》里,有表现精神病患者的梦境。从剧作来说,他们运用了弗洛伊德的学说,表现的梦境是未能实现的愿望的达成。在造型语言上,影片运用了现代主义绘画的构成方式,因此银幕造型显得离奇、荒唐而富于神秘感,这样的银幕造型是非常容易与银幕上现实事件的造型分别开来的。在银幕上借助造型来展示梦境向美术创作提出了各种难题。美术师就应该找到既能使观众理解,又能与现实环境造型区别开来的银幕造型语言,这就需要艺术才能和独具匠心。
因此,总体氛围的成功设置与体现,是影片创作中一项艰难但十分重要的任务。只有对影片有了全面与深刻的了解;对未来影片的风格、基调等有了综合认识,电影美术师才不会只把目光盯在一场一场的布景上,而是从全局出发,以总构思与基调、氛围的总设计,来指导每一环境的选择和每一堂布景的设计与体现,更好的把握梦境与银幕造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