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港在80-90年代拍出的那些经典电影为什么那么的好看呢,现在拍出的就不好看是怎么回事呢
一部电影能否拍好,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导演、编剧、摄影师,剪辑等等都影响着电影的质量,而我想说的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票房成了衡量电影的指标,而明星阵容却成为了电影最大的卖点,如今的电影产业在不断地膨胀,电影事业却难说进步。从以前的一年票房斤几亿到现在的一部电影就能捞到几亿,质量与数量的较量中,数量占了优势,为了获得票房,可以几个月出一部电影,可以没有剧情,只要有大碗,可以没有内涵,只要有大碗,可以没有导演,额……只要有大碗,只要有大碗,综艺节目都能够叫电影,还叫“大电影”(电影史上是不是要重新为“电影”下定义了?)。其实不止是香港,内地也是一样,自从《泰囧》十几亿票房过后,上亿票房的电影不断涌现,但是一部好的电影却少之又少,在国际上获得过大奖的《白日焰火》国内票房仅一亿,而《小时代》光第一部就达到了五亿,《无人区》也才2.6亿,虽然看似票房不错,但是却不足一部被许多人批评的烂片,那些没有大碗,但是用心良苦的电影票房只能惨淡了。能否拍出好电影是剧组团体的是。但是作为观众来说,他们对电影事业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说,观众也有一定的责任(当然,不能责备观众啊!众口难调、喜好不宜)。高票房的现象也催生出不少导演,作家、演员、主持人都想去拍电影。投资商瞄准观众的喜好和口味,演员受经济公司的左右,导演需要投资商的赞助,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事情,我们能忍受烂片,但是也期望精品的涌现。
个人想法,不喜勿喷!
2. 请推荐一些70年代香港的经典电影
《龙虎斗》
王羽 / 陈星 / 罗烈 / 香港 / 王羽 / 国语
1970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票房207万,当年香港影坛一哥王羽独立后的一次辉煌,也是王羽首部自导自演的影片,这年12月30日邵氏的最重要功臣邹文怀带大队离开邵氏自组嘉禾,然后挖走了王羽,这部片虽然是王羽自导自演,不过副导演起的作用可能更大,这部片的副导演后来很有名,他叫吴思远……
《唐山大兄》
李小龙 / 田俊 / 衣依 / 香港 / 罗维 (Wei Lo) / Wu Chia Hsiang / 李小龙 (Bruce Lee) / 罗维 (Wei Lo)
1971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票房319万,打破香港票房记录,香港影坛第二位票房一哥而且是国际巨星问世,这也是嘉禾成立后立刻登上冠军宝座的影片,嘉禾和李小龙用最快的时间登上了顶峰
《猛龙过江》
李小龙 / 苗可秀 / 罗礼士 / 香港 / 李小龙 (Bruce Lee) / 李小龙 (Bruce Lee) / 英语
1972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票房530万,打破香港票房记录,这是一部跨年影片,其实这年的第二名影片李小龙主演的另一部《精武门》票房443万,由于在猛龙过江之前放映,也打破了香港有史以来票房纪录,这是嘉禾和李小龙辉煌的一年。这一年还出现了一个奇迹,排名香港票房第28名罗烈主演的《天下第一拳》竟然在73年进入美国院线,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成为73年全美票房第9名。
《七十二家房客》
胡锦 / 岳华 / 井莉 / 沈殿霞 / 何守信 / 香港 / 楚原 (Yuen Chor) / 楚原 (Yuen Chor)
1973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票房562万,打破香港票房记录,这部影片楚原根据王为一的大陆版本灵机一动加入了很多香港当时的社会现象,在邵氏群星出演的基础上还首次邀请无线ETY(欢乐今宵)的艺员合演,这是唯一一部无突出票房明星主演的冠军影片
《鬼马双星》
许冠文 / 许冠杰 / 许冠英 / 香港 / 许冠文 (Michael Hui) / Lau Tien Tsu / 许冠文 (Michael Hui) / Thomas Tang / 粤语
1974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票房625万,打破香港票房记录,横霸香港影坛的许氏兄弟作品初现江湖,也是香港影坛第三位一哥许冠文首部冠军电影,邵氏捧红的许冠文之前曾将这个剧本交给邵逸夫,希望能和邵氏采分账形式合作拍片,六叔断然拒绝,因此被嘉禾捡到一个宝,从此香港电影进入嘉禾时代,和龙虎斗一样虽然米高是第一次做导演,但是这部片也有一个很有名的副导演:吴宇森……
《crazy money》
乔宏 / 许冠文 / 许冠杰 / 香港 / 许冠文 (Michael Hui) / 许冠文 (Michael Hui)
1975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票房455万,自鬼马以后,许氏的每一部作品都登上了当年的票房冠军,许冠文也仅次于弟弟许冠杰成为主演香港最顶尖卖座影片第二多的影星
《半斤八两》
许冠文 / 许冠杰 / 许冠英 / 赵雅芝 / 香港 / 许冠文 / 粤语
1976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票房达到853万,打破香港票房记录,也是当时香港票房的一次突进,这部片子不仅是许氏兄弟又一个高峰作品,也是香港电影史上最经典的一部喜剧,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发钱寒》
吴耀汉 / 许冠英 / 赵雅芝 / 香港 / 吴宇森 (John Woo) / 吴宇森 (John Woo) / 粤语
1977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票房770万,吴宇森首部作品登上票房冠军,当年没有许氏兄弟作品上映,因此这部类许氏作品成为票房冠军,也是许冠英离开两位兄弟后的唯一一次奇迹。
《卖身契》
许冠文 / 许冠英 / 许冠杰 / 香港 / 许冠文 / 卖身契 / 英语 / 粤语
1978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票房782万,许氏重来,无人争锋
《笑拳怪招》
香港 / 成龙 (Jackie Chan) / 曾江 (Kenneth Tsang)
1979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票房544万,香港影坛又一位一哥成龙出现,但此时他也只能趁许氏作品的空档才能登上冠军宝座
以上皆是经典之作
3. 七十年代的邵氏电影为什么是高清的
那时的高清就是DVD画质,基本达到640X480就算DVD画质了,当然拍电影的话肯定远远不止,电影院里面的画质分辨率就很高,但一般电视播放的就没有那么高了。
4. 80-90年代港片为什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指的是拍摄时间)拍出那么好的片子
首先了解片子为什么慢,先从剧本开始,剧本5-15w字左右,首先按照网络写手的速度十天就能搞定,但是哪吒的剧本写了好几年。
其中原因是因为一个逻辑完整的故事是有套路的,三段式,冲突,合适的台词设计。当一个电影完全不考虑逻辑漏洞,不考虑台词深度的时候剧本的速度能加快几倍到几十倍。
香港电影的优势是用强烈的冲突和紧张的情节会让观众忽略片子本身的漏洞,这叫以瑕掩瑜。
从演员来说摄影来说,一个严格的片子是要出分镜,严格控制演员走位表演深度,严格控制摄像机运动构图,一个认真的片子一般一天只能拍几个镜头。
香港电影因为不是过于注重走位摄影机运动,只把大故事讲清楚自然拍摄速度快。
从后期来说,后期特效是特别占用时间的,一个电影级别的人物模型制作周期至少两三个月,三维场景也是,外加后期渲染,和特效。时间成本一下就上来了。
香港电影基本没有运用特效拍摄的,后期调色校色都很少。
从演员来说,香港有成熟的产业链,摄影师演员,道具服装,等。都很快能就位。
前期中期后期下来,其他电影几年的时间,香港电影只要几周就能出来一部。
5. 为什么以前香港电影质量那么高
时代不一样了,那个时候香港电影处于黄金时期,演员包括导演都在鼎盛时期,而且香港那时候处于潮流前线
6. 跪求香港七十年代的电影,【在线观看】免费百度云资源
香港七十年代的电影,免费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剧名:死亡游戏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https://pan..com/s/1lHWFGvZNUUHZsSQHsRSjSQ
7. 为什么在香港电影中,七八十年代的邵氏电影,要比九十年代的港片还要清晰呢
我们小时候看的是录像带,很模糊。90年代末邵氏和东南亚的一家数码公司合作,让他们修复以往的老片子。这就有了现在高清晰的邵氏老电影视频。
8. 为什么香港电影好多80年代的画质比90年代的清晰
80年代比较清晰的片基本上是邵氏的,原版电影资源保持的比较好而已,你觉得90年代的电影模糊是因为你看的是盗版的电影。或者一些小公司没有好好保存原版电影就倒闭了,你没办法看到真正原版电影。
9. 为什么香港70年代电影特别清晰比现在大部分电影还清晰
70年代的电影布景很简单,场面与演员数量都小,当然相对看着比较清新简洁。
10. 为什么在香港电影中,七八十年代的邵氏电影,甚至要比九十年代的港片还要清晰
邵氏这些老电影都是花大价钱把胶片进行数码修复翻新制成dvd的,90年代那些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是录像带,vcd版本的,自然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