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城战役20兵团序列指挥官是谁
第20兵团作为最晚参战的志愿军,但在朝鲜战场后期的战斗中,第20兵团可以说是立下了战功赫赫,尤其是在秋季攻势,金城反击战战役,第20兵团都表现的很出色,为板门店谈判增加了筹码。20兵团在朝期间指挥官有:杨成武,郑维山和杨勇。
B. 《金刚川》这部电影主要是讲述什么故事的
《金刚川》这部电影主要是讲述什么故事的?
《金刚川》改编制真实事件,据一位人物原型爆料,金城战役是他最难忘的战役,此场战役中的战士连续七次修复了37米长的大桥,用他们的血肉筑起了金刚川上的水路通道,保障了前线的物资运送。
根据国家电影局的备案,《金刚川》在3月份才拿到拍摄许可。由于疫情影响,该片直到8月才正式开拍。此影片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献礼片,通过三个角度讲述抗美援朝战场中的故事。
总体来说,阵容还是非常强大的,有许多的老戏骨,特别是张译和吴京,这两位老戏骨的演技和,做演员的敬业精神都是大家所认可的,所以这部电影小编觉得不会让我们失望。
C. 抗美援朝的故事和影片有哪些
1、《上甘岭》
《上甘岭》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故事片。由沙蒙、林杉执导,高保成、徐林格、刘玉茹等主演。于1956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编自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2、《铁道卫士》
《铁道卫士》是由方荧执导的战争片,印质明、宋雪娟等参加演出。
主要讲述了抗美援朝期间,我公安科长高健为粉碎敌人炸毁铁路的阴谋,冒充成敌人特务,打入敌人内部,最后将特务抓获并排除了列车炸弹。
3、《英雄儿女》
《英雄儿女》是1964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并出品的一部战争片。由武兆堤执导,刘世龙、刘尚娴、田方等主演。影片改编自巴金小说《团圆》。
该片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阵亡后,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
4、《三八线上》
《三八线上》是根据人民解放军火线文工团集体创作的同名话剧改编1960年。
5、《英雄坦克手》
《英雄坦克手》是一部剧情片,由李昴导演,王仁、高保成、赵汝平、里坡、张可方主演。主要讲的是1952年,朝鲜战场某次战斗中,美帝国主义侵略军在大批坦克的掩护下,向中国志愿军350高地猛攻。中国志愿军坦克部队,在排长张勇率领下被派去350高地配合步兵作战的故事。
D. 《金刚川》这部电影是主要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金刚川》是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而推出的一部电影,是一部为表达对中国军人的感激之情的力作。
电影《金刚川》对真实历史事件的诠释,他记录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金城战役,影片以一条名为金刚川的河上为故事发展背景,以志愿军无畏美军炮火的攻击,拼命架起一条运送物资的桥梁为故事主要内容,塑造了此次战争中战士们有血有肉的爱国情怀,以及殊死拼搏的忠心赤胆。
英雄张振智与他的战友在河上用7天7夜的时间建出了一条桥,但是当桥已经完工时,美军却派来了轰炸机,在志愿军上方狂轰乱炸,把那所7孔的桥炸的只剩下2孔。由于时间紧急,张振智与他的战友没有时间思考太多,只得在枪林弹雨中再次修桥。
电影中对桥修好被炸,炸好又修这一段有着浓墨重彩的描述。通过观看这一片段,我们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当时作战环境的艰难,以及涌现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视死如归的勇气。尽管天空中处处藏着危险,但是他们还是坚守到了最后,等运输车把物资运通过这座桥运到了其他地方,他们终究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无疑这部电影一定会激起许多中国人心中的爱国情怀,对于大家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能够唤醒大家的共鸣,产生心灵上的激荡。电影《金刚川》也让我们对于中国军人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在任何时候都不抛弃不放弃,即使用血肉也要筑起一道桥梁,对于他们来说,完成自己的使命才是最重要的。
E. 金刚川是真实故事吗
是的。《金刚川》这部电影的确是根据现实中真实发生的事件改编的,
就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金城战役。电影之所以起了“金刚川”这个名字,
也是因为金刚川是金城前线附近的一条河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金城战役
就是围绕着这条河上的一座桥所展开的。
金城战役是志愿军在阵地战阶段最
成功的一次进攻战役,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战役,这也是志愿军火
力支援最为充足的战役。
回顾整个金城战役,志愿军一共集中了超过1100门
火炮,消耗弹药约3.6万吨,其中消耗炮弹1.9万吨,消耗的弹药数量超过了
志愿军前五次战役的总和。
(5)金城战役的电影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幕后制作
片中为求更加真实自然的人物呈现,邓超首次挑战家乡南昌方言对白。邓超和李九霄一段家乡话“吵架”戏是邓超现场即兴创作的,剧本里是没有的。
饰演炮手张飞的张译,在拍摄怒吼戏过程中,因极度投入而缺氧晕眩,稍作调整便继续进入状态。
吴京为了更好地融入角色,与戏中炮兵连兄弟们共同训练。李九霄、魏晨接受了军姿、施工等特别训练。
《金刚川》拍摄时期正好与邓超正在做《我和我的家乡》之《回乡之路》后期有冲突,那时他的时间很赶,还要在两个不同的剧组之间辗转。邓超增肥拍完《回乡之路》,面对高福来的时候需要迅速瘦下来,基本上全片是‘吸着’肚子演的。
F. 金城战役的结果是什么
敌军阵地上地动山摇,硝烟滚滚,敌人的惨叫声响成一片,就连天边也烧成了暗红色。
在猛烈地炮火掩护下,二十兵团分成3个突击集团,向敌正面发起猛攻,1小时后即全面突破了敌人防线。
抗美援朝战争中炮兵的贡献是什么?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人民炮兵共歼敌15万余人,毁伤敌火炮570余门,汽车730余辆,坦克、装甲车950余辆,击落敌机2300余架,击伤7500余架。炮兵部队有3.23万余人荣立战功,450个单位荣立集体功。
G. 电视剧《彭德怀元帅》中的金城战役在哪一集
电视剧《彭德怀元帅》中的金城战役在33集~!剧中讲到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是彭德怀指挥的金城战役,中朝联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重新打回了谈判桌上。
H. 发动金城战役的原因是什么
“联合国军”在战场上连连失利,不得不坐下来与我军谈判,但李承晚集团不甘心失败,屡屡在谈判中制造事端,扣押了本应释放的志愿军被俘人员2万多人。为了打掉敌人的幻想,争取被俘人员归国,志愿军总部决定发动金城战役,把敌人打痛,让敌人老老实实地回到谈判桌旁。
I. 金城战役是什么时候发起的
势如雷霆的金城大捷开始了,其战果之大,进展之顺,连中国志愿军统帅都出乎意料,只准备消灭万余联合国军的中国军队,短短几天内竟一口气吃掉了美国和南朝鲜军7万余人。
7月13日夜9时,浓云低垂,天地间一片昏暗,天气闷热得让人窒息。
志愿军1094门火炮在一片沉寂中突然齐声怒吼。东起北汉江,西至下甘岭,几十里的联合国军阵地上浓烟滚滚,铅色的阴云被映成一片紫红。
短短28分钟内,1900吨炮弹被倾斜到南朝鲜首都师、三师、六师、八师阵地上。
28分钟内发射1900吨炮弹,这是战争初期中国军队根本不敢想象的事。这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炮击,也是志愿军第一次占据了战役地面的火力优势。
此次炮击的重点方向,志愿军火炮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20门左右,密度达到了二战中打得最激烈的苏德战场上的一般标准。
24日,志愿军司令部电告,以5个军的强大兵力,在金城以南实施进攻,并以拉直金城以南战线,歼灭南朝鲜首都师、六、八、三师为战役目的。
7月上旬完成战役准备,7月10日前后发起进攻。
此时,杨勇亲临视察前沿阵地。他看到,志愿军正分成多路纵队向南挺进。公路、山沟和弯曲的山道上,到处都拥挤着长长行列,汽车、坦克和各种口径的大炮,风驰电掣般地向南飞奔。
大白天有这样雄壮的进军场面,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想到的,那时候几乎大大小小的战斗都是在夜间进行,如果在外面谁想点支烟,都要先听听有没有飞机的声音。
特别令他振奋的是,志愿军的坦克从山谷中浩浩荡荡地开上公路,编成纵队急速地驶向前方。隆隆的响声,震荡着山岗和原野。
天黑下来,坦克放出了强烈的灯光,从远处看去,颇为壮观。在炮塔里站着防空哨兵,警惕地监视着夜空。敌机的封锁已不能阻挡住这股钢铁的洪流。
东方泛出一片灰白色,这支强大的坦克队,在轰轰的炮声中进入了待命阵地,无数门威风凛凛的坦克炮对准了敌人阵地。
附近的步兵跑来亲切地和坦克手们说:敌人在谈判桌上常常大叫,要用他们的大炮、飞机来争辩,这一回,该咱们用坦克好好回答他们一下了。
杨勇还看到,一辆辆炮车紧急驶向前方。仅卡秋莎火箭部队就有两个师。步兵非常欢迎卡秋莎炮兵师,称之为炮兵之王。他们的车号是84,部队一见84车号就主动让路。
7月13日,兵团指挥所,杨勇觉得这一天格外漫长。整整一天,杨勇对桌上摆着的烙饼和红烧肉罐头无动于衷,焦虑地来回踱步,一会儿举手看看表,一会儿抬头望望天,他牵挂着从昨晚开始就潜伏在联合国军鼻子底下的突击部队3000多名官兵。
金城以南突出部山峦起伏,河水湍急,对方第一防御地带为一座横断山,山势陡峭,居高临下,整个地形宜守而不利于攻。对方的防御工事由堑壕、交通壕相连接,阵地前沿设有十几道铁丝网。
杨勇为保证战役进攻的突然性,出其不意地进攻,利用夜幕秘密潜伏了一支突击部队。
他们潜伏的这条山沟三面环山,周围都是联合国军士兵。沟底是一条小溪,流淌着清澈的涧水。小溪两旁,稀疏地长着一些小松树、灌木丛和弯弯曲曲的藤条。
现在,突击队员就隐蔽在这些树丛的下面,从枝叶的空隙中,两眼凝神地仰视着山顶联合国军的阵地。
四周寂静得很,听不到往日的封锁炮声和枪声,只有浙沥沥的雨点声和眼前小溪的流水声在不紧不慢地作响着。
每当有一点风吹草动,杨勇的心就紧缩起来。士兵们隐蔽在稀疏的灌木丛中。
天明以后,对方俯视这里,就像看它的脚面一样清楚。因此,他知道士兵们就要经受严重的考验,身体麻木了不能翻身,炮弹落在身上不能吭声,必须一动不动地埋伏18个小时,才能瞒过头顶上联合国军的眼睛。
这一天突然下起雨来,雨点忽大忽小,浇湿了我军潜伏战士的全身,从山上流下来的泥水,又从他们身子下边悄悄地淌过。
湿淋淋的衣服紧绷绷地沾贴在身上,人们的身上早已一点热气都没有了,两排牙齿冻得不住地打架。但士兵们始终一动不动地紧贴着地面。
夜色渐渐退去了,地面上腾起一片白茫茫的晨雾。对方开始施行火力警戒。子弹掠过突击队员的头顶,炮弹在潜伏区内不时地爆炸。考验的时刻来到了。
杨勇后来得知,一阵爆炸的烟雾消逝之后,士兵张湘元脚部挂花了。他忍着疼痛一声不吭,又一排炮弹爆炸过后,炮弹片击中了士兵严德贤的腹部。
杨勇的脸色一会变得苍白,一会变得铁青,头上的汗珠像豆粒似的往下滚,眉毛也一蹙一蹙地颤动着。他咬着牙,双手紧紧掐住腹部的伤口,忍受着可怕的疼痛,直至牺牲。
指挥所山洞里,摇曳的烛光,不时把杨勇那魁武的身影缩短又拉长,杨勇不停地来回踱步。这些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战士是完全可以战胜困难的,他们一定能够坚持到底。想到这些,他焦虑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
杨勇在桌子旁边坐下来,在偶尔传来的稀疏的枪炮声和临战前的相对宁静中,拿起毛笔,写下了一篇战地日记:今天是7月13日,我离开北京已经两个月了。两个月前,我由可爱的祖国跨过鸭绿江,来到了被敌人破坏的朝鲜。城市变成了废墟,顽强的朝鲜人民在敌机炮火下,满怀仇恨和信心在劳动,在斗争,憧憬着光明幸福的未来而生活着,战斗着。朝鲜本是一个青山绿水的美好地方,可是由于敌人的破坏和轰炸,使这美好的河山已破碎不堪。
此乃正激起吾人之勇敢,为国际主义,为捍卫自己祖国免遭蹂躏而战斗下去,直到完全胜利为止。
在洞外,浓云密布,欲雨未雨,大地笼罩着沉闷的空气,使人憋闷得喘不过气来。
时针指向21时,杨勇一声令下,信号弹冲上夜空。分布在纵深几十里以内的各个山头上的上千个炮口,同时喷出火柱。
辽阔而又宁静的夜空回荡着滚雷般的炮声,炮弹往对方阵地上倾泻,像疾风骤雨,像瀑布飞流。开始还能听出连续的浑厚的巨响,后来就像刮起台风一样,什么也分辨不出来了。
卡秋莎火箭炮也发了言,只见炮弹拖着长长的火尾呼啸着飞过去,对方阵地上立刻腾起团团浓烟,烧起熊熊大火,把黑色的天幕映成赤红色。
炮手们挥汗如雨,一发紧跟一发地把炮弹送进炮膛,又一发紧跟一发地发射出去。炮手们的脸上大汗淋漓,好像被大雨湿透了,可是他们谁也没去管它,只是用冷水浸透的棉衣,一次又一次地盖在打得发红的炮膛上。
杨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痛快过。
《美国第八集团军简史》中是这样描述这场战斗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大量炮火在头上呼啸,在呼啸声中他们前赴后继攻击这个地区的大韩民国防线。在共军的猛攻下,前哨阵地一个接一个地被打跨了。
南朝鲜方面的记载是:21时,敌人的大炮突然开火,向全师,即此处指的是韩国首都师整修防线轰击,简直无法弄清有多少种、多少门,威力之大,若雷霆万钧,震天撼地,从而拉开了713攻势的序幕战。
中国军队的所有官兵,包括那些身经百战的师长、军长、兵团司令、总部首长们,谁也没有见过这么壮观的炮火,谁也没有用这么阔气的炮火打过仗。
那份阔气从来都是对手的,现在看到这个场面,全都欢呼雀跃,好多人是一面跳着脚叫好,一面哗哗地淌着眼泪。
东、中、西3个突击集团和第九兵团第十四军在经过猛烈的炮火准备之后,同时展开了更为猛烈的突击。抗美援朝战争的压台戏--金城反击战开始了。
震天撼地的炮击刚一结束,二十兵团新任司令员杨勇、政委王平统一指挥5个军向金城地区4个南朝鲜师发起了排山倒海的地猛攻。
杨勇面对前任郑维山司令员的辉煌战绩,自然也不甘心屈居下风。这位中国第二高级步校校长一出手就势如奔雷。
杨勇将二十兵团5个军分成3个作战集团,具体部署是:六十七军及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六十八军二〇二师为中央集团;六十八军及五十四军一三〇师组成西集团;六十军、二十一军及六十八军六〇五团组成东集团。
中央集团在官岱里、轿岩山地段实施突击。西集团由外也洞、灰占介地段实施突击。东集团北汉江西岸之六十军由松室里、龙虎洞地段实施突击,北汉江以东之二十一军巩固现有阵地并以积极行动牵制当面之敌不使西调。
3个集团突破后,首先集中力量攻击金城西南梨实洞、北亭岭、梨船至金城川以北之敌,拉直金城以南战线,并坚守阵地,抗击敌三至四个师规模的反扑,示后再视情况继续向南发展。
3个集团还各组织一个有力支队,准备于突破后插向敌之纵深,截断敌之退路,歼灭敌之炮兵,抢占有利地形,以利于第二步作战。
二十兵团只用一个小时就全线突破了对方阵地,整个战场已被志愿军主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