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历史沿革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大型综合性电影制片厂。是在1937年伪满时期日本“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基础上建立。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筹备实际上从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就开始了,中共党员刘建民、赵东黎秘密进入“满映”,组织进步职工开展护厂斗争,于1945年10月1日成立了“东北电影公司”,到1946年10月1日才正式命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曾因长春国共内战迁至黑龙江省鹤岗市一段时间。首任厂长是袁牧之,当时的人员主要由延安、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和解放区其他一些电影工作者组成。
1946年内战一触即发,东北电影公司于5月23日迁往合江省兴山市(即黑龙江省鹤岗市)。在一所小学校里搭设“厂房”,建起了新中国第一个电影生产基地。1946年10月1日命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同时调出大批干部支援新厂建设,因此被形象地誉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1947年,厂长袁牧之提出“东影”的任务是“坚持制片生产,建立雏形,培养干部,组织发行,催促国外订货”。解放战争时期,东影摄制了17辑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使用胶片30万尺,有三名年轻的摄影师在战场上牺牲:张绍柯,牺牲时30岁;王静安,牺牲时27岁;杨荫萱,牺牲时24岁。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展,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后,东影分批迁回长春 。
东影根据当时电影市场被美影片占据的状况,进行了各类片种的试制。从1947年到1949年,他们创下了中国人发电影事业的六个第一: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长故事片《桥》和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迁回到长春现址,摄制了《中华儿女》,《赵一曼》,《钢铁战士》,《白毛女》等影片。
1955年2月,中共中央文化部决定,东北电影制片厂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也就是这一年,影片《祖国的花朵》,《平原游击队》,《董存瑞》出品发行。
它不仅是个电影生产地,而且是个电影人员的培训地。1960-1962年之间,这个厂还成立过电影学院,后来撤消。它下设总编室、导演室、拍摄室、美术室、音乐创作室、制片室、编刊室以及美工、照明、录 音、化装、服装、道具、剪辑、特技等车间,甚至还有自己的洗印厂和电影乐团。 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过数百部故事片,它尤以拍摄农村题材和战争题 材的影片为长。作品充满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和黑土地特有的粗犷豪放 风格。近些年这个厂的不少作品有较重的商业化倾向,尽管这样,像《过年》这样的影片仍然为它赢得了荣誉。 长春电影制片厂在译制外国影片方面是有极大贡献的。至今人们仍然铭记的《列宁在一九一八》、《夏伯阳》和《瑞典女皇》这样的优秀影片,都是由它介绍给中国观众的。 从1947年5月---1949年7月,东影先后派出了32支摄影小分队深入到前线、工厂和农村,拍摄了大量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编辑了十七集新闻记录片《民主东北》,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新闻记录片,它不仅生动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华北解放战争的面貌,而且真实记录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的部分实况。影片成功向海外发行,于1950年获捷克卡罗维?发利第五届国际电影节记录片名誉奖。
《民主东北》记录了大量的宝贵史料。优秀摄影师张绍柯、杨荫莹和王静安为此牺牲了生命。
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许多“第一”由长影创造。例如:
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影片生动揭露了蒋介石卖国内战和独裁的丑恶面目,歌颂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由陈波儿编导,1947年11月完成)。
新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影片描写了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内战,但在人民力量打击下,最终失败,好似鳖在瓮中一样。它的摄制完成,揭开了人民电影美术片的制作史页(由朱丹编剧,方明导演兼动画设计,1948年12月完成)。
新中国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影片对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细菌战、扑灭鼠疫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同时开创了科教电影创作的历史,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袁乃晨编导,1948年夏完成)。
新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影片生动表现了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实可信,演员的表演自然朴素,表演艺术家陈强在片中饰演一位老农民,这是他初登银幕之作。后曾扮演《白毛女》中的黄世仁,《红色娘子军》中的南霸天,以演反派而著称。
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桥》,1949年5月拍摄完成。影片第一次以工人为主角出现在银幕上,具有鲜明的主题思想,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导演王滨,1951年成功制导了影片《白毛女》。美术设计刘宇光,1946年毕业于“满影”电影专科学校,曾任长影第一任美术科长。相继在《党的女儿》、《上甘岭》、《火焰山》、《神秘的旅伴》、《大渡河》和电视剧《少帅春秋》等影视剧中担任美术设计。
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从此,东影开始大量译制苏联影片,为后来的译制工作奠定了基础。影片由袁乃晨导演,他是中国翻译片的开拓者。1949年5月译制。 1997年,媒体出身的赵国光接任厂长,原吉林省体育彩票中心主任刘丽娟任主管经营副厂长。1998年,长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计划。首先是开展土地置换,将长影老厂区21公顷土地以3亿元价格卖给长春国信集团。同时提出“一厂三区”的计划和“不拍赔钱片”的口号。随后,贷款3亿元加上自筹资金共6亿元,建设长影世纪城。此后,长影又分别成立了由副厂长韩志君和宋江波牵头的影视公司。并与吉林电视台合作成立了长影影视频道。
2000年改制为“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影集团”。
2005年初,长影以买断工龄、解除劳动合同等方式精简人员。同时,大型旅游项目长影世纪城竣工并投入运营。同时, 长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一群爱好电影、志向相同的年轻人立志通过网络把长影精神传递到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
长影集团刘总曾这样评价:“长影世纪城现今无论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超出原来的预期。游人明显递增,收入和社会影响力也在明显提高。国家领导人去了也很多,看了之后评价也很高。前不久,曾荫权到长影世纪城,他说和香港迪士尼可以媲美了,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对我们是一个鼓励。”对于长影的未来,刘总信心百倍,“第一,希望把长影打造成为中国的电影产业集群;第二,打造一个亚洲比较有影响的,比较有特色的影视旅游胜地,成为一个世界的电影娱乐中心。”
2010年,中国电影走入又一个春天,长影的新一轮春潮也正袭来。
❷ 197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一致林白担任一制片导演的美国喜剧电影是什么
《舞 台 生 涯》是查理·卓别林主演的电影,1952年10月23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一个年老的没落喜剧演员和一个年轻芭蕾舞女的故事。这是卓别林向有声电影时代“屈服”的一部情感电影。
❸ 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叫什么电影制片厂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大型综合性电影制片厂。前身是1937年,伪满时期日本人建立的“满洲映画株式会社”。1946年抗战胜利后由中国人接收,更名为中央电影局东北电影制片厂,1955年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
❹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句经典台词出自于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什么
是电影英雄儿女。刘世龙,刘尚娴,田方,周文彬主演的。该片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阵亡后,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
❺ 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都有哪些
《五朵金花》、《上甘岭》、《英雄儿女》、《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董存瑞》等。
1、《五朵金花》
《五朵金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59年制作的一部爱情电影,由王家乙执导,杨丽坤、莫梓江、王苏娅等领衔主演。这是一部真正的爱情电影,深受人们的欢迎,场面的宏大。
2、《上甘岭》
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故事片。由沙蒙、林杉执导,高保成、徐林格、刘玉茹等主演。于1956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编自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3、《英雄儿女》
《英雄儿女》是1964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并出品的一部战争片。由武兆堤执导,刘世龙、刘尚娴、田方等主演。影片改编自巴金小说《团圆》。
4、《刘三姐》
《刘三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0年摄制的故事片,根据广西壮族民间传说改编。由苏里执导,黄婉秋、刘世龙、夏宗学等人主演,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
5、《冰山上的来客》
《冰山上的来客》于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发行,由赵心水执导,梁音、阿依夏木、谷毓英等人主演。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是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的唯美结合之作。
❻ 抗美援朝有哪些电影
首先说一下,抗美援朝并不是我国战役中的里程碑,抗美援朝是战争,不是“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由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
关于抗美援朝的电影还有很多,如《飞虎》、《长空比翼》、《友谊》、《三八线上》、《烽火列车》、《奇袭》、《打击侵略者》等都深刻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血与泪。事实上,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文艺作品更多,不仅是电影,还有其他题材,如纪录片《跨过鸭绿江》,戏剧《奇袭白虎团》,歌曲《抗美援朝进行曲》、《英雄赞歌》等。
❼ 歌曲共产儿童团歌出自1958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是什么
这部电影是《红孩子》。
《红孩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儿童片,由苏里执导,陈克然、宁和、王和永等出演,于1958年上映。该片讲述了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后,留在苏区的红军子弟苏保和小伙伴们与白匪军展开英勇斗争的故事。
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江西苏区李家坳的赤卫队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上山打游击。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他的伙伴们想随赤卫队上山,但没被批准。目睹白匪的罪行,孩子们决意为乡亲们报仇。
(7)1958年长春电影制片出场的电影是什么扩展阅读:
幕后制作
在新中国拍摄反映战争年代的儿童片中,电影《红孩子》以其明朗、生动、朴实、自然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中小主人公苏保、细妹也成为那个时代英雄少年的经典形象。
195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苏里找到了好友、著名剧作家、作曲家乔羽,他说:“我想为孩子们拍一部戏,你能为我写一个本子么?”乔羽爽快地答道:“好啊,你想拍什么内容的片子呢?”“最好是反映战争年代红小鬼的故事。”
在此之前,苏里曾拍了儿童片《哥哥和妹妹》,这次他想再拍一部关于“红小鬼”的影片。对于苏里的提议,乔羽欣然同意。其实,乔羽和苏里两人都有着浓浓的孩童情结,他俩也都曾是红小鬼,对战争年代的孩子们有着异乎寻常的怀念与热情。
乔羽接受任务后,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将剧本内容定格在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红军北上后中央苏区一群红孩子们身上。那是中国革命最为艰苦的时期,也最能反映出那个特殊年代孩子们英勇机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为了挖掘创作素材,乔羽生平第一次渡过长江来到了苏区体验生活,走家串户,听当年“红小鬼”们讲述红军北上后他们那艰苦卓绝的斗争故事。渐渐地,一个关于当年“红小鬼”的故事在乔羽的笔下诞生了。
❽ 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都有什么
故事片:《白毛女》、《平原游击队》、《英雄儿女》、《甲午风云》、《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刘三姐》、《五朵金花》、《人到中年》、《小字辈》、《祖国的花朵》
战争新闻片《民主东北》
译制片:《列宁在一九一八》、《夏伯阳》和《瑞典女皇》
❾ 长春电影制片厂有哪些电影
1、白毛女:1950年出品于长春电影制片厂。
《白毛女》是由王滨、水华执导,田华、张寿维、胡朋、李百万等主演的剧情片,讲述了被地主黄世仁霸占喜儿的故事。
该片于1951年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1956年获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
2、闪光的箭:1955年出品于长春电影制片厂。
《闪光的箭》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发行的一部电影,由郭维导演,张良、杨启天等主演,于1955年在中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董存瑞于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解放军被国民党暗堡所阻。董存瑞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但找不到炸药支架,为保证整个战斗胜利,他毅然手托炸药包,炸毁了敌人的暗堡,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3、开国大典:1989年出品于长春电影制片厂。
《开国大典》是由李前宽、肖桂云执导,由黄凯、卢奇、古月、孙飞虎等主演的电影,于1989年上映。
影片用纪实的手法展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的瞬间,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蒋介石、宋庆龄等100多位历史人物的风貌。
该片于1990年获得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等多项大奖。
4、灯塔世家:1997年出品于长春电影制片厂。
《灯塔世家》是由宋江波执导,由陈牧扬、郝岩、栾福仁、于莉红等主演的电影,于1997年上映。
影片讲述了四代灯塔工和那些心系灯塔的女人、孩子之间的故事。
5、男妇女主任:1998年出品于长春电影制片厂。
《男妇女主任》是一部由张惠中执导,赵本山、宋丹丹、梁天等主演的喜剧电影,于1998年在中国大陆上映。
该片主要讲述了乡里要开妇女主任会议,老主任年纪大了,新的还没有选出来,无人去开会,情急之中,材长同意让凤链的丈夫刘一本先去应付一次。不料这位男妇女主任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999年,该片获第2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赵本山凭借该片获得2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