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推荐 > 巴蛇以象为食什么电影

巴蛇以象为食什么电影

发布时间:2021-07-07 00:20:39

A. 《巴蛇吞象》的文言文版

原文:“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译文:有一种巴蛇能吃大象(传说巴蛇生于南海,黑身子,青脑袋,长800尺),它把象吞下去后,消化三年,才把象的骨头吐出来。这种象骨服食后可治腹内的疾病。这种蛇是黑色的身子青色的头,在有犀牛地方的西方。

出处:先秦 佚名《山海经·海内南经》

由此可见,即使是神话中的大蛇,吞下一头大象也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么一般的蛇,要想吞象,那当然更是不自量力了。后来遂以此比喻人心贪得无厌.久而久之即演变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俗语。

(1)巴蛇以象为食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历史起源:

传说修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带,以吞吃过往的动物为生,据说它曾经生吞了一头大象,过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来。由于修蛇也袭击人类,所以黄帝派遣大羿前往斩杀,大羿首先用箭射中了修蛇,然后一直追赶它到遥远的西方、将其斩为两段。修蛇的尸体变成了一座山丘,现在称为巴陵。

B. 人们常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句话类似于《山海经》中的巴蛇吞象,它们有什么关系

蛇吞象是一个成语,原出自《山海经 海内南经》,其文曰:"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

由此可见,即使是神话中的大蛇,吞下一头大象也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么一般的蛇,要想吞象,那当然更是不自量力了.后来遂以此比喻人心贪得无厌.久而久之即演变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俗语.明代学者罗洪先曾有诗道: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临头螂扑蝉.

C. 巴蛇食象的民间传说

在民间还有一个“人心不足蛇吞相”的故事:传说,从前有一个农民上山砍柴,见一条小蛇冻得发僵,非常可怜。农民就把它揣在怀里,带回家中喂养起来。小蛇慢慢长成大蛇,自己能生活了,农民就把它放在山后石洞里,渴了饮山泉,饿了吃野果,大蛇自然对农民很感激。过了些日子,大蛇的石洞口长出棵小小的灵芝,它精心守护、培育,灵芝越长越大,越长越神奇。人们都想得到它,只因蛇的守护,谁也不敢近前。这件事被皇上知道了,就叫人四下张贴了一道皇榜:谁能采来这棵灵芝,就受重赏。这个农民想得到赏赐,就央求大蛇把灵芝送给他。大蛇答应了他的要求,农民就把灵芝献给皇上,得到一批金银财宝的奖赏。又过了些日子,皇后的眼瞎了,御医说只有龙蛇的眼珠才能治好。皇上又想到这个献灵芝的农民,就命他去挖那大蛇的眼睛,许诺他事成之后,封他为宰相。这农民发了财,又想当官,就又来央求大蛇给他一只眼珠。大蛇只好忍痛让他挖去一只眼珠,皇后的眼睛复明了,农民遂当上宰相。他当上宰相后,养尊处优,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生怕哪一天死掉,丢下这万贯家财。于是,就想到长生不老之法。听说吃龙蛇心能够长生不老,就又到山中去找大蛇,要求再给他一颗心,成全他长生不老。大蛇见他如此贪心不足,就张嘴叫他去挖。这个贪婪的宰相一近前,就被大蛇吞下肚里,再也没回来。
古代典故和民间传说有所不同.一个是说蛇的贪婪——蛇吞象;一个是说人的贪婪,人被蛇吞掉——蛇吞相,这大概是口头文学传播演变的结果。无需鉴别真伪,都是比喻贪心不足,不得好下场。教育人们要克制欲望,不要得了星星盼月亮。常言道:知足长乐,当然这句话用在事业上、学业上是消极的、不对的,而在克制私欲和贪心上,则是有其可取之处的。

D. 巴蛇食象的介绍

巴蛇食象的故事出自《山海经》。有一种叫巴蛇的蛇,可以吃象。吃完一头象,要过三年才能将象骨全部吐出倘若有幸吃到巴蛇肉,便可终生不生心腹部疾病。巴蛇的皮为青、黄、赤、黑各色交杂,五彩斑斓,一般生活在犀牛生活地的西边。现在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得寸进尺。

E. 巴蛇食象的《山海经》原文

其原文为: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其译文为:有一种蛇名叫巴蛇,可以吃象。每吃完一头象,要过三年才能将象骨吐出来。有大德的人若有幸吃到巴蛇肉,便可终生不生心腹部疾病。巴蛇的皮为青、黄、赤、黑各色交杂,五彩斑斓。也有说巴蛇身是黑色的,脑袋是青色的,一般生活在犀牛生活地的西边。

成语人心不足蛇吞象,或为"巴蛇吞象"。时常比喻人心不足,贪午无厌,得寸进尺,这山望着那山高。

(5)巴蛇以象为食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传说巴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带,以吞吃过往的动物为生,据说它曾经生吞了一头大象,过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来。由于修蛇也袭击人类,所以黄帝派遣大羿前往斩杀,大羿首先用箭射中了修蛇,然后一直追赶它到遥远的西方、将其斩为两段。修蛇的尸体变成了一座山丘,现在称为巴陵。

此可见,即使是神话中的大蛇,吞下一头大象也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么一般的蛇,要想吞象,那当然更是不自量力了。后来遂以此比喻人心贪得无厌.久而久之即演变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俗语。明代学者罗洪先曾有诗道:“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临头螂扑蝉。”

F. 巴蛇吞象是民间故事吗

在民间还有一个\"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传说,从前有一个农民上山砍柴,见一条小蛇冻得发僵,非常可怜.农民就把它揣在怀里,带回家中喂养起来.小蛇慢慢长成大蛇,自己能生活了,农民就把它放在山后石洞里,渴了饮山泉,饿了吃野果,大蛇自然对农民很感激.过了些日子,大蛇的石洞口长出棵小小的灵芝.它精心守护,培育,灵芝越长越大,越长越神奇.人们都想得到它,只因蛇的守护,谁也不敢近前.这件事被皇上知道了,就叫人四下张贴了一道皇榜:谁能采来这棵灵芝,就受重赏.这个农民想得到
赏赐,就央求大蛇把灵芝送给他.大蛇答应了他的要求,农民就把灵芝献给皇上,得到一批金银财宝的奖赏.又过了些日子,皇后的眼瞎了,御医说只有龙蛇的眼珠才能治好.皇上又想到这个献灵芝的农民,就命他去挖那大蛇的眼睛.许诺他事成之后,封他为宰相.这农民发了财,又想当官,就又来央求大蛇给他一只眼珠.大蛇只好忍痛让他挖去一只眼珠,皇后的眼睛复明

G. 看图猜成语一条蛇想着吞象的答案

一蛇吞象

读音:yī shé tūn xiàng

释义:亦作“巴蛇吞象”。巴蛇是传说中的一种神蛇,长800尺,能吃象。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

出处:佚名《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用法:作宾语、定语;

拓展资料

造句

1、最早的说法来自山海经,一蛇吞象,三年吐骨。

2、指《山海经》中一蛇吞象的故事:“一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3、但天道无常,生灵各异;人心不足,一蛇吞象。

4、他已经挤垮了三家公司,但仍未罢手,还在进一步行动,真是一蛇吞象,人心不足啊!

5、吞噬它,精神力必然大增,可用二十四滴滴精神水滴去吞噬这一道一道的元神碎块,无异一蛇吞象。

H. “人心不足蛇吞象”讲的是什么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樵夫,孤身一人以打柴为生,秉性善良,有一天在上山的路上看见一条受伤的蛇,慈悲大发,于是脱下衣服小心翼翼的把蛇包起来带回家里,治好了伤,就把它当做宠物养了起来,闲时当个说话对象逗逗乐子,蛇也很通人性,日子久了与蛇也有了一定的感情,越来越舍不得放回野外。

随着日去月来几年过去,蛇逐渐长大,原本偏食肉类又加之食量也越来越大,樵夫感到负担不起了,同时也动了成家的念头。终于有一天,樵夫犹豫不舍对蛇说:“你已经长大了,我也养活不起你了,我已经为你找了一个山洞,晚上趁夜色我把你送到那里,你要学会自己打食吃,我也会经常去看你。”蛇点点头表示愿意了,当晚把蛇送到山洞后,又给蛇一个约定,以在洞口跺三脚当做自己来了的暗号。

樵夫不久成了家,继续以打柴为生养家糊口,的确践行前言经常去看望蛇。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十多年之后,樵夫的儿子也长成大人,子承父业,父子俩一块打柴的时候常常见到蛇之后,父亲总是一遍又一遍给他讲述自己和蛇的故事。看到蛇一年一年长大,樵夫也年老体衰爬不动山了,就把经常看望蛇的承诺交代给儿子传续下去。

星转斗移,冬去春来,又过了不知多少年,樵夫的儿子有了儿子——儿子又有了儿子,生生不息。伴随着一代一代人的生老病死,樵夫对蛇的救命喂养之恩,其家庭与蛇结缘的传说,已经成为十里八乡闻名的传奇故事,当初的承诺也定格成祖训,而幸运的蛇也已经修炼成为一条吞云吐雾的巨蟒。

(8)巴蛇以象为食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一个汉语短语。比喻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做出蛇去吞象的事情;指人贪心,就会被自己的欲望所害。劝世名言,告诫世人不要产生贪念。同“贪心不足蛇吞象”,另有“人心不足蛇吞相”一说。

“人心不足蛇吞象”作为劝世名言,各地流传的版本不尽相同,但劝人知足常乐和某种意义上守本分的宗旨是一致的,其蕴含的哲理教育启迪了历史一代又一代人,对当前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意识的正确引导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能自律和自我节欲,不干损人利己、伤天害理的事或得寸进尺、自取其咎和败道,比求神拜佛保佑自己贪污腐败、杀人越货不发案在实效上是无以伦比的。

总之,“人心不足蛇吞象”凝聚的丰富文化内涵,早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百花丛中的亮丽一朵,成为我们相互劝说和自我鞭策,做人处世谋事的法宝之一。

I. 求山海经的传说中的巴蛇食象的翻译

巴蛇吞象,三年之后才吐出骨头。仁德之人吃了它,不会患心痛及肚子痛的病症。这种蛇色彩斑斓。有一种说法是这种蛇有青色的头,在后篇海内经中也有记载。这蛇在犀牛的西边。

J. 巴蛇食象的简介

《巴蛇食象》出自《山海经》。其原文为: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其译文为:有一种蛇名叫巴蛇,可以吃象。每吃完一头象,要过三年才能将象骨吐出来。有大德的人若有幸吃到巴蛇肉,便可终生不生心腹部疾病。巴蛇的皮为青、黄、赤、黑各色交杂,五彩斑斓。也有说巴蛇身是黑色的,脑袋是青色的,一般生活在犀牛生活地的西边。
传说古时四川有一条蛇,头大口大,以至于吞下了一头象,三年之后剩的骨头才吐出来。
成语人心不足蛇吞象,或为巴蛇吞象。时常比喻人心不足,贪午无厌,得寸进尺,这山望着那山高。

阅读全文

与巴蛇以象为食什么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90年代电影好看的国产 浏览:398
2004年电影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845
无名小卒粤语电影免费 浏览:114
如何看英语电影关字幕 浏览:207
推荐几个日本好看的电影网站 浏览:397
深圳有多少家大型电影院 浏览:158
泰国电影鬼夫女主角怎么死的 浏览:835
中国高清电影下载免费下载 浏览:354
中国从古至今好看的电影 浏览:617
如何看在家中看电影 浏览:109
求好看科幻电影 浏览:115
吃鸡电影院在什么位置 浏览:966
杀生电影怎么不让看了 浏览:955
远程视频看电影卡怎么解决 浏览:472
书与电影如何结合上课 浏览:283
论理电影最新好看 浏览:266
电影院会员怎么充 浏览:788
在北京电影院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14
电影刀粤语免费观看 浏览:373
喜剧电影喜盈门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