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佰这部电影究竟讲了怎样的剧情
《八佰》主要讲述在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顽强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和普通战争片相比,他更加重刻画人们对战争的认知:没有国,哪有家。
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在上海发生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当时的战争很激烈,中日双方交战三个月,为了保存军事力量,迷惑敌人,谢晋元对外号称有800人,而“八百壮士”因此得名。在这一战中,没有人退却,没有人逃跑,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身后有家人,有朋友,有同胞,所以他们誓死守护四行仓库阵地,力战四天四夜,击退日军六进攻,可歌可泣。
《八佰》给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冲击,让人觉得它不是一部简单呈现历史真实事件的战争电影,而是一部带给大家许多“意义”理解的作品。它让人更好地理解了“家国”的意义、“壮士”的意义、“军民顽强抗争”的意义以及“舍生取义”的意义。
㈡ 电影《八佰》主要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电影《八佰》于8月21日正式在中国大陆上映啦!本电影是一部历史战争片,一部热血沸腾爱国教育片,由导演管虎执导,王千源、张译、姜武、黄志忠、杜淳等众多知名演员主演。以其精湛演技以及优异制作将观众带入其中,让我们感受到华夏热血人郎浓烈的爱国情怀。
在历史课本中,我们只能片面的了解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但在这部影片中,对于战争的详细描述,更加让我们了解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小人物也有大作为的信念。向为国捐躯、舍身为国的英雄致敬,感谢你们为我们带来的和平。
㈢ 电影《八佰》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八佰》讲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 420余将士驻守在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抵抗三十万日军进攻,奋战四天四夜的故事。为迷惑日军、壮大声势,主将对外宣称有800人,影片也由此得名“八佰”。
在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凭着坦克和飞机的优势,对国军进行猛烈进攻,蒋介石派遣的精锐部队损失惨重,10月26日,由于闸北地区抵抗越来越艰难,当局决定撤出大多数部队,去防卫上海西部郊区。独留下88师来防守。
她问谢晋元有多少人的时候,谢晋元告诉让有800人,才有了之后八百壮士的说法。从27日到30日,战斗打了四天四夜,引起了西方的关注,31日政府下令,停止战斗,退出战场。日本在这次战斗中损失了2000多人,由此可见,我们中国人的战斗力还是很强悍的。
《八佰》展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他们为了抵御外来侵略,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年仅20岁四川娃的陈树生,挂满了手榴弹,跟日本军人同归于尽,写下的血书是“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姜武饰演的老铁,原本是一个唯唯诺诺的人,遇事就躲,也是他在最后拿着大刀,唱着戏曲,奋勇杀敌。
真是这群人,面对大敌当前,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誓以我命固我土”,这人性的闪光点,才显得可贵。这也是《八佰》展现的,也是四行仓库守军们当年进行的,我们珍爱和平,我们反思战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铮铮铁骨,我们才能有当下美好的生活。
㈣ 抗日电影八百战士讲的什么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寇抓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他们一路由华北直扑西北,另一路直奔华东地区,与中国军队在上海遭遇,淞沪会战就此展开。中国军队训练落后、武器落后,没有制空权,没有制海权,仍然硬着头皮阻挡日军的步伐。
战事进行到十月底,中国军队已经开始节节败退。驻守闸北区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奉命撤出战场。为了让大部队顺利离开,八十八师第五二四团第一营奉命断后。他们在副团长谢晋元的带领下驻守四行仓库,执行阻击日军的任务。
谢晋元将军
四行仓库建于1931年,是当时闸北最高大的建筑。原本是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的联合仓库,因此被称为四行仓库。第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之所以选择该仓库作为驻防地,主要考虑的是,这个庞大的建筑非常坚固,易守难攻,指挥部队也比较方便。后勤方面,四行仓库储备了大量的粮食、弹药和饮水,不怕日军的封锁。
当时驻守在四行仓库的官兵只有423人,但是后来在媒体宣传上一直称他们是“八百壮士”。“八百壮士”是不存在的,原本第一营确实有八百多人,但是淞沪会战一开打就损失惨重,经过几次补充后仍只剩四百多人。
后来四行仓库保卫战开打以后,谢晋元不希望日本人了解四行仓库守军的底细,因此故意将一个八百人的假名单透露给媒体,而媒体此后就一直称他们为“八百壮士”,后来国民政府也就将错就错,跟着喊“八百壮士”。真实人数只有宣传的一半。
今天的四行仓库
这个四百多人的部队其实就是国军的炮灰。这一点,无论是指挥官谢晋元还是普通士兵其实也都清楚。战场上数十万部队都挡不住日军,凭借他们区区四百多人,哪里能挡得住。但是为了大部队,他们还是毅然决然地做出了牺牲的决定。
无论如何,这四百多名官兵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们在四行仓库苦守了四天,中国军队得以从容撤退,并且完成了重新部署。四天之后,谢晋元的这支孤军在英国使节的协调下,在国民政府的同意下,他们放下武器,进入公共租界。
这支孤军之所以能够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固然与他们的浴血奋战分不开,但是,更重要的原因与四行仓库的位置有关。四行仓库坐落在苏州河边,往南过河之后就是公共租界,仓库的东面也是公共租界。
四行仓库地理示意图
日军从北面杀来,遭到四行仓库守军的阻击。但是他们不敢发起大规模攻击,更不敢使用炮火等重武器对四行仓库开火。因为枪炮都是不长眼的,他们生怕发起大规模攻击,炮弹会落入租界。
要知道,租界是英法等欧美强国的地盘,此时的日本尚未向英法等国宣战,因此不愿意跟他们撕破脸面,引起种种麻烦。所以,尽管日军向四行仓库发起过六次攻击,但是攻击的规模都不大,炮火也不是很猛烈。因此,谢晋元的部队才能够一直扛四天。
四行仓库守军之所以声名显赫,也与国民政府不遗余力的宣传有关。抗日战争开打至今,政府军一败再败,士气已经低落到了极点。“蒋委员长”也希望能找一个点宣传一下,吹嘘一把,提振一下士气,因此,尽管国民政府也知道四行仓库保卫战背后的事,他们依然要大力宣传“八百壮士”抗击日军的壮举。
同时,“委员长”还有另一层打算。当时的政府军,武器装备落后、各种武器弹药奇缺,战争所需的经费严重不足,老蒋希望欧美列强能够出手援助中国。而如果中国军队不堪一击,那么给多少援助也没用。老蒋希望用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故事告诉列强,中国军队还能打。这样,要援助的时候,胜算也大一些。
谢晋元的这支孤军进入公共租界后,就遭到了软禁。软禁持续了四年,1941年4月24日早上,四名士兵被汪精卫伪政府收买,在早上出操时一拥而上,将谢晋元当场刺死。事实证明,这“八百壮士”也并非铁板一块,他们中也有意志薄弱的叛徒。
同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跟英法等国彻底撕破了脸,日军杀入公共租界,“八百壮士”成了日军的俘虏。
㈤ 八百电影要中国明白什么
电影的一大亮点在于苏州河两岸的对比,租界的人在看戏,而另一侧却面对着生死的抉择。-河两岸,是地狱与天堂。这场战斗其实就是给南岸的外国人看的,为了博取他们的同情,获得英美等国家的支持。不过这部电影没有单纯聚焦于某个主角,而是群像描写,有好处也有坏处,但是也避免了主角光环对于电影的破坏。电影中最令人感动的想必是为了避免日军炸毁仓库的墙,中国士兵选择舍生取义的那段。为了中国军人的荣耀,为了苏州河对岸的百姓,为了整个国家,,整个机枪连的战士们每个人都毫不畏惧地绑上了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但是因为删减,电影的完整度还是受到了影响,尤其是电影存在画面情节不连贯的情况应该确实是有一-些改动。电影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了对于战争的思考与对于人性的审视,但是这样就有点为难剧组了,原因显而易见,抗战毕竟跟太平洋战场与欧洲战场还是有区别的,面前的敌人是自己最恨的人,如何放过他们?
㈥ 八百讲得什么故事
很显然,电影《八佰》想表达的是:民族大义和人性光彩。电影表现的抗日战争中的四行仓库保卫战。
当时,上海大部分已被日本军占领,国军已撤退,仅留下一个营400多人在四行仓库抵抗日军。日军一个师团有上万,而且武器精良,士兵战斗力强。
赌场伙计阿飞往日流里流气,此时则像一个侠客,机敏地躲过子弹过了桥。就在他接近仓库大门时,连中两枪,身子在血泊中甩出几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鼓足力气,把电线辊子扔向受军......
他们与四行保卫战牺牲的战士一起,浴火重生,实现了人性的“涅槃”!电影《八佰》也由此实现了对“弱国悲剧”的超越,具有了民族性和艺术化的品位。
谢谢关注,若您对这一话题感兴趣,请分享作者为您奉献的深度描述。
㈦ 八佰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什么
《八佰》主要讲述在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顽强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和普通战争片相比,他更加重刻画人们对战争的认知:没有国,哪有家。
㈧ 《八佰》电影讲述的是什么
电影《八佰》主要是取材于1937年的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总共历时三个月,而这场战役则是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场战役,主要是讲述了88是262旅545团的团长谢晋元带领了420名壮士你看了30万日军的反扑,战役主要是以四行仓库为据点,而这场小型战役只是历时了4天4夜,战争开始之初,谢晋元也是为了壮大声势,直接号称有800人坚守仓库,所以这部影片的名字叫做《八佰》。
其实近几年来,国内的影片市场上相对来说并不算是特别的低迷,前前后后也是出了非常多的优秀国产影片,而这部作品在上映的时候也算是取得了国际票房冠军。很多影迷其实希望未来国内的国产影片,拍摄的质量能够越来越高,如果能够多出几部这样的影片,那么对于我们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
㈨ 八百电影演的什么
一部讲述国民党抗日的电影,建议与林青霞的老电影《八百壮士》一起看。
㈩ 《八佰》这部电影主要是讲了什么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让无数观众泪奔的电影《八佰》,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