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姚子青在《我的团长我的团》演什么角色
影片讲述的是淞沪会战初期的宝山之战,开头就是李大成带领的部队与日军激战的画面,就在李大成快顶不住的时候,主角姚子青率领的援军即时赶到,打退了日军的攻击。
由此影片正式进入主题,姚子青作为第98师步兵第292旅第583团第3营营长也开始了他七天的艰难守城战斗,而姚子青保存下来的交战日记也成为一种指引,穿插于整部影片之中。
估计有些小伙伴会说影片前段有点平静,但越到后面却越让莫名感动,尤其是姚子青在决战前的演讲“我们身后,就是你的浙江,你的贵州,你的江西,我们的广东和你们的四川。今天守卫的是宝山,捍卫的是国土”。
他之前跟洋学生的那段对话也让人印象深刻,“你有家仇,我有国恨,敌不退,我不退”“如今只是战事初开,往后将更加艰险”。
而影片结尾时,唯一生还的小兵对着宝山方向下跪的场面更让人感动,个人觉得这一跪有太强的表达意义,似乎是想表达我们对当年国军的亏欠,但今天这部影片的上映也算是某种形式的补偿了。
虽然《捍卫者》的豆瓣评分高达7.7,但可悲的是大影院不排片,小影院寥寥没有两场,真是无奈啊。
⑵ 网评六部经典的国产战争电影,每一部都是高质量,你看过哪个
《喋血孤城》第一部《喋血孤城》,这部国产战争影片由沈东执导,由吕良伟与安以轩领衔主演,讲述八千名虎贲将士孤军抵挡装备精良的四万日军,而且时日长达半个月之久。
八佰可以说是中国近几年来特别出色的战争题材电影,八佰这部影片无论是整体把控,还是演员的表演都是顶级水准,因此八佰是口碑和票房双丰收,激烈的战争场面让人看得热血喷张。
⑶ 找一个国产抗战电影
讲述姚子青宝山保卫战的捍卫者?白恩、赫子铭、吕星辰、王璐、宋撼寰、杨俊生、小林成男主演的。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年仅28岁、时任国民革命军营长的姚子青率部600人,守卫阻拦日军登陆推进的战略要点宝山县,抵御日军鹰森孝联队2500人在坦克、飞机、舰炮配合下发起的进攻。面对敌众我寡、装备落后、火力悬殊,日军海陆空协同攻击的战术,以及宝山城无险可据等种种劣势,姚子青制定了“战宝山而不守宝山”的制敌策略,首战即让日军付出了200多人伤亡的惨重代价。在守卫宝山的七天浴血鏖战里,姚子青以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谋略智慧,审时度势,灵活运用各种战术,与日军斗智斗勇,用出敌意料的阵地战、伏击战、狙击战等,抵御住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9月7日清晨,日军在增援部队的配合下,破城而入。姚子青率残部二十余人,在援军被歼,粮食弹药即将消耗殆尽的恶劣情形下,抱定“誓与宝山共存亡”的必死决心,与日军展开了数小时的惨烈巷战,最后全营官兵全部壮烈殉国。
⑷ 《捍卫者》电影被广电禁是电影本身有问题还是政治原因
《捍卫者》电影被广电禁很可能是因为电影本身存在的问题,但是具体的电影和广电并未向外透露,因此实际的情况不得而知。
电影《捍卫者》主人公姚子青,平远人,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率全营官兵在上海宝山与日军血战,壮烈阵亡,追授少将。2014年8月29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姚子青名列其中。在《捍卫者》公映之际,我以其故居游记,缅怀抗日先烈。
(4)有姚子青的是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捍卫者》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改编,讲述的是抗日英烈姚子青在1937年中日的淞沪会战中,率六百壮士守卫战略要地上海宝山县,在敌众我寡,火力悬殊,装备落后的极端艰难困境中,与敌浴血鏖战七天七夜,最后全部壮烈殉国的故事。
拍摄历时两个月周期,竟然遭遇了6个台风吹袭,于2016年11月关机杀。电影《捍卫者》的拍摄和后期制作共耗时一年多。
⑸ 大陆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电影多如牛毛,你认为哪部拔得头筹,是何原因
国产战争片中的佳作比较少,原因大家都懂,看看每晚黄金时间各大卫视的热播电视剧就知道啦。
佳作少并不代表没有,今年的《红海行动》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豆瓣评分8.3分,票房36亿5000万,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榜第二位。
《红海行动》给国产战争片、动作片树立了新的标杆,里面的战争场面丝毫不逊色于好莱坞电影。
半虚构半真实,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蛟龙突击队队员抱着必死的信念踏入敌人的老巢,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人质一点点生存的希望。
除了《红海行动》,这两年还有一部口碑非常好的战争片《捍卫者》,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这部电影。
2017年《捍卫者》与《羞羞的铁拳》《空天猎》《缝纫机乐队》等电影同期上映,与其他三部电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捍卫者》排片和票房都低的可以忽略不计。
《捍卫者》豆瓣评分不是很高,只有7.7分,电影本身有很多缺点,比如还有一些国产战争片的老毛病,有的人物立不起来,有的情节比较尴尬等等。
但这部电影的意义绝对超越其缺点。
透过这部电影,我们看到了淞沪会战中姚子清率领600多名壮士誓死捍卫每一寸国土的壮怀激烈。透过这部电影,我们看到了完全不同于历史书的悲壮。透过这部电影,我们看到了无数先烈是何等舍生忘死。
电影中的姚子清戴着眼镜,文质彬彬,但他是一员虎将。在明知坚守宝山县城就是等死的情况下,依然与部下众志成城,最终全军覆没。
《捍卫者》触及的可能不到抗日战争的万分之一,但它实实在在的撕开了一个口子,让我们看到了活生生的人,看到了那个悲壮的历史片段。
⑹ 求2000年以后的抗战/革命/抗日/之类的红色电影。
如果是你想找质量高的,强烈推荐生死线,由影帝廖凡主演的,真的是非常精彩,而且日本人在剧里也不是弱智,相当真实的一部抗日剧,比现在乱七八糟神剧强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还有就是一部电影,叫捍卫者,或者叫姚子青,也是非常精彩,而且是真实事件改编,淞沪会战姚子青率领一个营800人抗击日军,最后全军覆没,非常悲壮
⑺ 电影捍卫者被禁了吗
《捍卫者》没有被禁。
《捍卫者》由佳泽(上海)影视文化工作室、北京盛钰影视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制作,于2017年9月22日在中国上映的剧情片,由廖希、韩平执导,白恩、赫子铭、吕星辰、王璐、宋撼寰、杨俊生、小林成男等演员主演。
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改编,讲述的是抗日英烈姚子青在1937年中日的淞沪会战中,率六百壮士守卫战略要地上海宝山县,在敌众我寡,火力悬殊,装备落后的极端艰难困境中,与敌浴血鏖战七天七夜,最后全部壮烈殉国的故事。
(7)有姚子青的是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捍卫者》主要角色:
1,姚子青
姚子青(1909-1937),男,字若振,号中琪,广东平远人,客家人。看起来文弱儒雅,但是打起仗来却异常勇猛。性格爽直,待人诚恳,忠诚勇敢,在战场上沉默寡言,不怒自威,军事素养很高。
2,李大成
国民革命军连长,勇猛善战,性格粗鄙,冲动鲁莽,自我洒脱,身手了得。面对敌人,他满腔仇恨,刀刀见血;面对姚子青,他由不屑到敬佩,生死兄弟情感人,讲义气,有江湖气息。
⑻ (2018最新抗日战争电影,全程高能火爆震撼,绝非神剧!)搜这个能搜到但不知道什么名字
《捍卫者》
《捍卫者》是由佳泽(上海)影视文化工作室、北京盛钰影视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制作,于2017年9月22日在中国上映的剧情片,由廖希、韩平执导,白恩、赫子铭、吕星辰、王璐、宋撼寰、杨俊生、小林成男等演员主演。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改编,讲述的是抗日英烈姚子青在1937年中日的淞沪会战中,率六百壮士守卫战略要地上海宝山县,在敌众我寡,火力悬殊,装备落后的极端艰难困境中,与敌浴血鏖战七天七夜 .
⑼ 爱国电影《捍卫者》800字观后感! 急!!
捍卫者观后感(一)
9月3日,是一个重大的日子,它是我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纪念日。看了电影《捍卫者》后,感触颇深,心中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在那个战火硝烟到处纷飞,人们生命与国土岌岌可危的年代,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保护人民,保卫国土,不顾个人安危,这种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不已,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英雄不惧战火,不惧生死,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泼洒热血。他们的正义,他们的顽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向前奋进,中华人民保卫祖国的不懈动力。
他们,为了顾全大局,甘愿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与敌人同归于尽。于是,他们紧握光辉的使命,光荣的倒下了。但他们那种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却从未消失过,因为它已经深深地住进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从未衰减。
英雄从不分年龄的大小。王二小,小小年纪却英勇无比。他被鬼子抓住了,鬼子让二小给他们带路,二小勇敢地走在最前面,将敌人引进了游击队的潜伏地点。随着枪炮声的响起,战争开始了。鬼子接二连三地倒下了,可爱的二小,也光荣地倒下了,多么勇敢的少年。二小在遇到如此险恶的情形头脑依然十分镇定,他不怕牺牲,他只想让大家的安全得到保障,将鬼子消灭,他做到了,多么了不起!
一首首咏唱英雄的不朽之歌响起,赞颂着伟大的抗日英雄,他们的名字会永垂青史,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
这也告诉我们,战争,会带给我们许多前所未有的苦难。硝烟四起,家破人亡,无数鲜血染红了土地;战争抹杀了人们的欢乐与幸福,无数的泪水也难以诠释战争的残酷与罪恶。我们要谨记住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齐心协力,让祖国走向繁荣昌盛!
战争的可怕,无不警醒我们保卫祖国,珍爱和平。我们的幸福生活是一名名抗战英雄奋力拼搏、英勇抗敌换来的,英雄不朽,我们要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铭记历史,做祖国的捍卫者!
捍卫者观后感(二)
非常真实客观的电影,让我们告别神经狗屎剧,做一位真正的爱国者,远离虚伪的政客
这是近年来国产抗战电影的逆流。自然是因为它的题材。它讲述的是淞沪会战之前的宝山之战,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国民党少将姚之青带领部下誓死抵抗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都几倍于己方的日本军队,最终寡不敌众,战死沙场。
淞沪会战时,28岁的黄埔军校毕业生姚子青营长率600人在宝山驻守,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日本此战筹备精良,海陆空三面围攻,上有空军轰炸,下有坦克开道,远程还有海上战舰发射硫磺弹火攻战场。我军六百人,手榴弹是要扯一下引线的原始手榴弹,枪打一下要拉一回栓,除此之外,只有血肉之躯和布防的沙袋。
子青和学长一人为正一人为副,运用战术巧妙周旋,到第六日,增援被日军堵截,宝山失守已在眉睫,学长负伤死去的那夜,敌军的炸弹鸣叫着轰平了营地。姚子青清点人力,算上一个儿童,总共二十五人,首长下令突围。子青站在宝山,身后是浙江、贵州、湖南和广州,他炸平了指挥部,将自己的名字也画到死簿,决心抗战到最后,让手下和儿童,务必把600将士的名单带给世人。那一刻,火光照映中,他并不高大的身躯恍若战神。
最后一天,子青在巷子里设立了三层防线,在侵略军进城时,他们每一颗子弹都带着恨,每一声呐喊都表达着对无耻的侵略者的愤怒,他们怕死吗?当然害怕,年轻的才十八岁,但是他们知道,身后是家人,是祖国,是祖祖辈辈生存的土地,他们年轻的身躯要做这最后的防线,哪怕阻止鬼子一步,也义不容辞。他们一步不退,他们没有大炮,就抱一把手榴弹突入坦克车底,没有子弹,就拼刺刀,没有刺刀,就肉搏……
这是一部很血腥而中肯的战斗剧,侵略者不是痴痴呆呆的小丑,我们也没有手撕鬼子的桥段,更没有斗智斗勇,美的五迷三道的女特务。你不会从中意淫到痛扁他们的快感,也没有多么杰出的胜利,更没有美女给你视觉盛宴。这是真实的历史,博物馆珍藏着姚子青的日记本,里面寥寥数语记录着战争的进展,花名册里,六百个将士的名单被认真的一笔勾销,铁血铮铮,永垂史册。
你看见的是革命先烈在极端的条件下,咬紧牙关浴血奋战,他们也会痛哭流涕,绝望地大哭大叫。年轻的士兵在连天的炮火中会瑟瑟发抖小便失禁,他们会在战争的间隙自娱自乐,唱一段小曲。姚子青壮烈牺牲后,日军首领亲自为他整理仪容,一个人被下属尊敬不稀奇,但是赢得宿敌的敬意,却是难得。
以往的抗日剧里,会有老百姓和民间义士嘘寒问暖、出谋划策,但是在这部剧里,宝山城空无一人,面对敌人的,是整个国家的脊梁——捍卫者。然而英雄无名,八十年后,一段历史重见天日,观者寥寥,苍天有泪。
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究竟有多来之不易,又有多少姚子青这样的先烈用鲜血染红了那面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