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电影 还有什么不能拍
政治类别的不能拍(歌颂的另当别论),封建迷信的不能拍,太过于血腥的不能拍,口味太重的不能拍,木有情节(你懂得)不能拍,当然,正如二楼说的,这些题材的拍摄是可以的(一般一些地下电影工厂做这类的电影,当然他们拿不到准许拍摄的证明),接着就是上映的问题,国内电影木有分级制度,所有想上映的影片必须经过广电的审核才能公开上映(拍摄前要审剧本,拍摄后要审样片)。
Ⅱ 李连杰8部不能在内地上映的电影你看过几部
李连杰,1963年生于北京,著名电影演员、功夫明星、武术家、慈善家、企业家,一生拍过无数部电影,但是有些电影且没有在内地上映,这是为什么?
第一部《中南海保镖》1994年拍摄,因里面的内容牵扯到中南海保镖这种敏感的职业,所以未能通过内地电影的审核,就这样这部电影未能在内地的电影屏幕上上映。
第二部:《给爸爸的信》1995年上映该片是因为故事题材问题,再次被禁了
第三部《龙之吻》2000年拍摄,2001年上映,因涉及到在外国的打斗场面,以及这部电影中多少充斥着一些暴力、sex、毒品的镜头,对中国警察形象不好,所以没有在中国上映
第四部《致命武器4》1998年上映,这部电影由于里面的题材设计到黑帮这种敏感内容,审核终没有通过。
第五部《致命罗密欧》1999年拍摄,因为该片再度提及“华人黑帮”,于是再次被内地院线禁映。
第六部《龙潭虎穴》又名《致命摇篮》2003年上映,讲述的是一个中国警察私自将核原料贩卖给了美国,损害了用过的形象,在中国也没能上映。
第七部《狼犬丹尼》2005年上映,不仅题材敏感,而且李连杰的形象也不为影迷所接受,所有也被禁映了
第八部《游侠》2007年上映因为这部片子本来属于限制级影片,所以更不可能被中国所接受了!最终也被禁映了。
Ⅲ 《一九四二》:等了18年,两次被禁拍摄,冯小刚最好的一部电影
苦等18年,两次禁拍,三次审查,冯小刚说:“过审那天我们都喝高了!”是什么样的电影历经这样千辛万苦才最终才得以搬上银幕,让冯导坚持这么多年也要将它拍摄完成?
——原来是2012年上映的《1942》
全片没有过度煽情的戏份,却让你体会到绝望,在一个人流离失所孤苦无依找不到希望时,原来绝望也会显得平凡。
让我们从角色设计方面看芸芸众生之相,再将影片深度剖析寻找巨灾之下的人性之真和人性之丑陋。
01、老东家
他是一个品性温和,善良,平凡的地主人家,兢兢业业只为守住一点点家业。
在经历了粮食减少,日军轰炸,亲人逐一离去,曾经的倔强一点点被消磨,所谓的自尊也转化为简单活下去的希望。
大年三十,女儿甘愿卖掉自己换来几升小米,让他这个从来只有买人没有卖人的东家彻底抛弃了自己的自尊与虚荣。
然而此时的东家并未放弃所有希望,真正的绝望是抵达唯一能够逃荒的地方陕西时却遭到乱枪扫射,最后的香火留成也没有留成的时候,他绝望了。
绝望的他只抱着死也离家近一点的念头朝着河南走去。然而结尾处的小女孩和他一起最后是回到河南活下去的,没有粮食的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吃的是什么?
影片最后说女孩从此之后没再见她吃过一口肉。
02、瞎鹿
也许没有太多观众会记住瞎鹿这个角色,他的存在太过于短暂,然而饥荒面前,像他这样短暂的小人物又何其多呢。
瞎鹿和老东家是一个对比,同为整个影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角色,一个原本富裕一个原本贫穷,一个活下去了一个草率的被一巴掌拍进开水锅就再也没有起来了。
尽管花枝等了他三天,但他的死也终究只是万千“瞎鹿”中的一个而已,没有人会记得他,甚至没有人会为他流太多的眼泪,毕竟在饿死面前,流泪也是要花力气的;在死亡面前你还来不及悲伤的时候,可能你也要死了。
03、栓柱与花枝
栓柱与花枝是整个影片当中的两股精神力量,只不过花枝的精神与信念在不断被消耗殆尽,而栓柱的精神信念在最后一刻得到了升华(当然也可能是为了过审,突出人性之善日本人之凶残,不然日本人给灾民粮食真成善举了)。
从少东家对她实施强暴,花枝拼死反抗,到愿意和栓柱睡只要两片饼干就行。影片当中栓柱与花枝最后就着城内大年三十的烟火拜堂(城内阖家欢乐与城外卖女求米的对比多么讽刺。)
花枝嘴上说希望栓柱死前有个媳妇其实只是想第二天栓柱就有老婆可卖了,这样她们都能活。
这时候卖一个人能值四升小米,精神与信念还算什么?
04、东家之女
受过教育,能读书识字,大富人家出生,她是有自尊有修养有道德底线的文化人。然而经历了饥饿,身边的人相继死去,东家杀猫熬汤的时候她也只淡淡说了句:“我也要喝猫汤。”她的精神世界便是在这一瞬间崩塌的。
将书本全部撕掉烧火,证明她已经彻底摈弃了自以为豪的知识分子的骄傲,承认她只不过是一个随时面临死亡的逃荒者而已。
东家之女的变化是合乎情理的,却又是残忍至极的,为了活命大年三十将自己卖去换几升小米,十七岁的她卖入妓院服侍军大爷时候,含泪说出了那句“吃太饱了蹲不下去”闻者听之何其心酸。
从东家之女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典型人类的身心蜕化过程,这种变化不是进化也不是退化,只是适应生存法则弃其“糟粕”而已。
然而透过剧情我们更应该看到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人性一面与民族一面,以及整部影片想要体现的核心思考。
05、明流与暗流,众生并非平等
什么是“明”什么是“暗”,明是登得上台面的,暗是永远隐晦的。
顾此观之,政治家眼里“明”是外交,将领眼里“明”是战争,而统治者眼里的“明”是口蜜腹剑之流刻意伪造的虚假,真正的“暗”隐藏在死亡当中,在最隐晦的角落暗自凋零。
饥荒固然让人挨饿和死亡,而真正致使三百万人民饿死的难道不是一些人的见死不救和腐败吗?
巨灾面前并非众生平等,只有底层人民才拥有平等,那就是死亡平等。领导者和投机倒把者只要有心,依然可以夜夜莺歌,歌舞升平。
道德是什么?道德在生存面前什么都不是,至少在99.99%的人眼里什么都不是,因为我们只是人不是神。
道德在中国具有强有力的约束力,孔孟之道千年来作为中国正统思想约束着无数代人的思想,然而在吃饱面前,无论是道德还是性羞耻什么都约束不了。
06、 历史 的真实
历史 发生在过去,而我们生活在现在, 历史 是什么样的, 历史 是谁来记录的,影片当中的白修德吗?现实中是冯小刚是刘震云吗?是吗?都不是。
历史 的记录者是死去的人不是活着的人,影片最后奶奶说:“这些糟心的事我都忘了,你提它干嘛,图个啥?”
那一代活下来的人选择遗忘 历史 ,而像我们隔层断代的这一代人却不能遗忘 历史 ,对于我们 历史 是警钟也是自省。
历史 的真实就是死去的人的的确确死去了,真与假再也说不清,唯有对受难者的尊敬值得永存。
1942,死去的人再也回不来,活着的人只能被迫坚强,而后世的我们应当铭记 历史 避免悲剧再次重演。(撰文:鱼肚白)
Ⅳ 1989年,李连杰接拍了一部功夫片,之后却被雪藏了3年,为何
1989年,李连杰进入嘉禾公司之后,拍摄了首部影片《龙行天下》,但是这部电影却没有太精彩的情节,而且主演的名气都不是特别的高。由于嘉禾公司担心李连杰拍摄的电影会让投资打水漂,就雪藏了这部影片,待到3年以后,李连杰名气大火才准上映。
结语
1989年,李连杰拍摄的功夫片《龙行天下》没有上映,主要是因为嘉禾公司认为李连杰不火,会导致影片亏损,所以没有上映。而三年之后,李连杰与徐克合作爆火,嘉禾想趁着热度推出不看好的《龙行天下》以收回投资资本,才批准了《龙行天下》的上映。
Ⅳ 美国电影有哪些题材是绝对不能拍的
没有限制。
1、《楚门的世界》
影片讲述了楚门是一档热门肥皂剧的主人公,他身边的所有事情都是虚假的,他的亲人和朋友全都是演员,但他本人对此一无所知。最终楚门不惜一切代价走出了这个虚拟的世界。
Ⅵ 被禁26年,张艺谋电影作品的天花板:被禁原因是因为太写实
最近多部春节档影片宣布回归国庆档,冷清了许久的中国电影市场一下热闹起来。
定档的电影里,《我和我的家乡》是去年《我和我的祖国》的姐妹篇,点进简介一看总制片人,正是那个熟悉的名字——张艺谋。
近些年,张艺谋电影口碑起伏的很大,既有连豆瓣5分都达不到的《长城》,也有豆瓣7.7分的尚可之作《影》。
然而比起张艺谋巅峰时期的作品,《影》也就是个弟弟。
而令人遗憾的是,那么多巅峰时期的好作品,《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等,张艺谋真正的最高水准,却是这部被禁播的影片。
它是华语电影的天花板,人们讨论中国影史上的最佳时,绝对绕不开它。
有人说,1993年陈凯歌拍出《霸王别姬》,1994年张艺谋拍出《活着》,这么多年过去,这两部电影依然代表着华语电影的极限。
没错,今天要介绍的影片叫《活着》,一部被禁26年,依旧可以打动人心的作品。
01.
那是1992年,42岁的张艺谋被一篇名为《河边的错误》的中篇小说,迷住了心窍。他想把这个充满着荒诞与暴力的故事拍成电影,于是联系了那个叫余华的作家。
1年多以后,也就是1994年,原本想要拍摄的《河边的错误》不见了,中国影史上多出了一部叫《活着》的作品。
当初张艺谋想要拍摄《河边的错误》的心是真的,为了更好地创作,他要求看余华之前的所有作品,想把属于小说中的那抹神韵,原汁原味地搬到荧幕上。
那时《活着》刚刚打出清样还没出版,余华就先给张艺谋瞅了一眼。就这一眼,张艺谋被福贵身处的那个世界惊着了! 在那个黑白的世界里,福贵的命运随着时代漂流,尝尽了命运能给予他的所有痛苦,依然继续活着。
他立刻决定,要把这个世界呈现在荧幕上,《河边的错误》被弃,他的一切心血都投诸于《活着》。
为了这部影片,他真下功夫啊,葛优、巩俐、姜武、郭涛、牛犇,一水的影帝影后打头阵。
再加上刘天池、倪大红,这些实力派演员。
可最后,这部影片在国内被禁。被禁的原因据说是因为未经同意,就私自参选了戛纳电影节, 可我看着电影里呈现出的那个活生生的世界,又总觉得:不是。
也许是因为电影太写实了。
可那时候的世界就是如此呀。
1994年,那一年,是最好的张艺谋。那一年,最好的张艺谋拍出了最好的作品。
02.
葛优饰演的福贵一出场是一个只会败家的纨绔子弟,电影开头便是他赌钱赌输的画面。有一个细节非常抓人:
在福贵和龙二赌钱输了之后,福贵照旧把帐记上,这时他拿钱在账簿上签字,说了两句话:“这一阵子账欠的不少,字也练得大有长进。”
这只说明了两件事,第一他滥赌成性,第二他不学无术,连练字都只在记账的时候。
这部影片就在这种堆满细节的真实表演中缓缓铺开。
输无可输的福贵,抵押了房产,气死了老爹。怀孕的妻子几次三番劝他戒赌不成,也带着女儿离家出走。
一无所有的他这下子终于没了赌的想法。
一年后,终于戒毒成功,妻子家珍跟娘家人翻脸,也义无反顾地回来跟他过日子。家珍是个心善的女人,她心里就一句话: 什么都不图,就想跟你过个安生日子。
可福贵是主角啊,主角必定是坎坷的。
安稳日子没过几天,就被军队抓了壮丁,和同村的春生一起去当兵。
战争结束,好不容易到了家,母亲死了,女儿发了七天七夜的高烧,不能再说话了。全家就靠家珍每天起早贪黑送水,才勉强维持住生计。
可时移世易,现在这日子跟以前不一样了,赌钱赢走他大房子的龙二因为太有钱,被人说成地主给枪毙了。
福贵吓得裤子都尿湿了,他心想:“得亏这房子输出去了。”
从此以后,福贵活得战战兢兢,
他没想着什么大富大贵,再过他以前阔少的生活,也不抱怨命运是什么玩意儿,自己好好的女儿就成了哑巴。
就这样吧,只要能维持目前的安稳与喜乐,接着活下去,比什么都强。
可天有不测风云,儿子依然死于一场意外。
而福贵一家的不幸,还没有停止·······
03.
可以说,无论小说还是电影,《活着》看完都压得人喘不过气。
人这种生物,真碰到了时代浪潮,渺小得还不及一朵浪花。命运无常,想怎么折腾你,就怎么折腾你。
一生坎坷的福贵家珍,即使已经过得如此凄惨,但仍然坚信“日子会越过越好”,但命运总是要在给予他们一抹温情的时候,又用更残忍的遭遇将他们仅存的那一点生活的盼头,撕扯个粉碎。
可你仍然能感受到一股子向上的力量。
是的,虽然窒息、沉闷,但仍有向上的力量。
因为活着,因为他们仍想活着,不为了什么,只是作为生命本身,顽强地活着。
活着,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相比小说里,福贵接连又失去了家珍、女婿和孙子,电影改编后的结局至少还保留着一丝温暖。
这是张艺谋最后希望在影片里展现的。
希望,我们还有希望。
豆瓣上,这部电影的评分高达9.2分,电影里实际上还有很多质朴却又无奈的情节值得探讨,然而相比希望这一件事,电影其余的特质似乎又不怎么重要了。
活着,然后才有希望。有希望后,我们要好好活着。
——END——
作者:砍柴娱白先生
Ⅶ 中国拍的哪几部片国内不让播
中国内地十大禁播电影
、《十七岁的单车》(2000年)
该片是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王小帅的最新作品。王小帅在没有拿到审片结论之前便携片参加了柏林国际电影节,虽赢得一尊银熊,却被禁止在国内公映。
2、《鬼子来了》(2000年)
获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影片以独特的视角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圈内口碑不错,因没有突出某些政治派别的良好形象,迄今不能公映。
3、《苏州河》(2000年)
获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日本银座影展大奖。影片以王家卫的电影风格叙述了一个爱情悲剧故事,表现对爱的执著和爱之意义的探讨。因首先在台 湾上映遭禁映。
4、《过年回家》(1999年)
获1999年第56届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这是一个关于宽容和爱的故事,主人公过年回家,倾诉了17年的难言人生。因诋毁社会主义形象,导演张元受到处罚。
5、《赵先生》(1998年)
本片获第51届瑞士洛迦诺电影节“金豹奖”
导演:吕乐摄影:王大麟主演:施京明 张芝华陈怡南蒋雯丽第5代最杰出的摄影师之一吕乐试图通过拍摄处女作《赵先生》,像他的同门师兄张艺谋一样成功转型成电影导演。但这一努力却并未取得太大的成效,虽然本片在瑞士洛加诺电影节获得金奖,不过因诋毁社会主义形象在国内被禁映。他执导的第二部电影《小说》据说因为情节晦涩,映射中国百姓悲惨生活,也处在封存状态中。
6、《小武》(1997)
导演贾樟柯凭借《小武》在国际影坛一举成名,成为青年导演中后来居上的代表人物。他的拍片方式与其他一些人并无二致,都是走国际融资与发行的道路,基本与本土电影市场不发生任何关系。在国内,《小武》及其他类似的电影作品,因诋毁政党形象,涉嫌煽动都是通过盗版VCD的形式与观众见面。
7、《邮差》(1995年)
这部电影是导演何建军得到鹿特丹电影节的一个基金的资助拍摄,并在欧洲完成后期制作的。这就决定了本片不可能在国内获得放映的机会。从国外电影节或电影基金获取资金支持是不少青年电影导演的基本运作方式,也是他们完成的电影无法与观众见面的重要原因。涉嫌诋毁中国官员形象。
8、《活着》(1994年)
张艺谋评价最高的作品,获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和男演员奖。根据余华小说改编,表现人在极端艰难的生存环境下可悲的顽强和坚韧,因诋毁社会主义法制,诋毁政党执政能力,迄今不能公映。
9、《东宫、西宫》(1996年)
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编剧、摄影大奖。根据王小波的小说改编,讲述一对同性恋者复杂的心路历程,因诋毁社会主义形象,涉嫌宣传腐化思维,迄今未被准许上映。
10、《蓝风筝》(1993年)
获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大奖。以悲哀、灰暗的基调讲述几十年的故土旧事,透视埋在历史灰烬下的人的命运,审查未通过即参赛,导致中国电影代表团退出东京电影节,因诋毁社会主义形象,诋毁之政党形象,该片迄今不能获准上映。
Ⅷ 《魔兽》上映四年了,说好的《魔兽2》为何迟迟不能开拍
2016年,基于《魔兽世界》世界观改编的真人电影《魔兽》上映,令望眼欲穿的粉丝们欣喜若狂。尤其是中国玩家更是无比兴奋,甚至不少AFK多年的WOWer都呼朋唤友前去贡献票房,让人见识到魔兽IP可怕的号召力。
随后四年过去了,《魔兽》电影第二部至今遥遥无期。暴雪究竟为什么不拍了?这是很多人心中解不开的疑问。关于这个问题,不同意见的玩家们分成了好几派。
不过最近传出了好消息,外网传闻新的《魔兽》电影正在拍摄中,或许正是先前暴雪声称的“重启故事的《魔兽》电影”。按照暴雪的计划,新的《魔兽》电影将重启剧情,更忠实于游戏原著。也许这次玩家们终于可以在屏幕上看到阿尔萨斯大战伊利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