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推荐几部好看的中国军旅电影
电影自诞生以来便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战争影片的创作总是追随着历史发展的脚步,每一场战事的发生都预示着战争影片的再度兴旺和发展。伴随着新中国成长,军事电影无不折射着我军发展壮大的清晰轨迹,再现着我军的光荣战史,凝聚着我军将士的伟大功绩。 从南昌城楼破晓的枪声,到井冈山的燎原之火,从湘江激战到赤水河畔,从大渡桥横的冰冷铁索,到雪山草地的悲壮跋涉——《八月一日》、《我的长征》、《四渡赤水》、《大渡河》、《万水千山》……那是找寻真理、坚定信仰跟党走的年代,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九死一生,历尽艰险,走出困境,最终找到光明前景。 从延河水宝塔山到根据地游击战,从战火中的浪漫故事,到狼牙山的壮士悲歌,从民族英雄的震天呐喊,到浴血激战平型关——《我们是八路军》、《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柳堡的故事》、《回民支队》、《狼牙山五壮士》、《太行山上》……那是一个保家卫国、全民族联合抗战的年代。英勇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深入敌后作战,成为领导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将三年的解放战争搬上银幕,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十余年间《风雨下钟山》、《巍巍昆仑》,尤其是《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横空出世,影片重现的那壮怀激烈的峥嵘岁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让多少人为之动容,为之震撼,受到教育启迪。 回顾新中国的军事题材电影,许多经典老片让我们如数家珍、历历在目。从解放初期的《中华儿女》、《赵一曼》、《钢铁战士》、《董存瑞》、《平原游击队》、《上甘岭》、《扑不灭的火焰》、《翠岗红旗》、《南征北战》、《鸡毛信》、《渡江侦察记》、《铁道游击队》、《新儿女英雄传》、《智取华山》,到稍后些的《战火中的青春》、《红色娘子军》、《洪湖赤卫队》、《小兵张嘎》、《霓虹灯下的哨兵》、《英雄儿女》、《女飞行员》,这些影片虽然大都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但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洋溢着浓郁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豪情;从《战斗里成长》、《英雄虎胆》、《永不消逝的电波》、《东进序曲》、《抓壮丁》、《哥俩好》、《战上海》、《解放石家庄》、《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到《索伦河谷的枪声》、《雷场相思树》、《雷锋》、《雷锋之歌》、《霓虹灯下的哨兵》、《南海风云》、《今夜星光灿烂》……这些影片或以生动感人的故事为我们塑造出战争生活中一个个朴实平凡而又刚毅果决的热血儿女,或通过一段史实重现历史的风云际会和领袖人物的雄韬伟略,或通过生死场上的角逐拼杀来创造虽死犹荣的人间奇迹,从而使中国的军事题材影片经久不衰,并形成了绵绵不绝的传统,成为我军蓬勃发展取之不竭的精神动力。 在和平年代,远离战争的人们渴望看到更多现实军事题材影片,军队电影艺术家在不断奉献历史巨片的同时,也把目光瞄准了现实题材,创作出《弹道无痕》、《士兵的荣誉》、《飞越飞跃》,新时期的《惊涛骇浪》、《惊心动魄》、《枪手》、《回家》、《冲出亚马逊》、《情暖万家》等,众多风格独特、贴近时代脉搏的优秀作品吸引了一大批观众,也收获了同时期的各大电影节的主要奖项。 回首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总会闪现一些在中国电影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这些名字连同他们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长久地定格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一个时代的偶像。在大量经典影片中我们认识了《海鹰》中的王心刚、《秘密图纸》中的田华、《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王晓棠、《哥俩好》中的张良、《狼牙山五壮士》中的高保成、《柳堡的故事》中的陶玉玲、《打击侵略者》中的李炎、《林海雪原》中的王润身、《奇袭》中的张勇手、《回民支队》中的里坡……当岁月已经变迁,当韶华已经更改,重温那些亲切熟悉的姓名,我们总能找到心灵寄托和安慰,细数这些鲜活生动的人物,我们总在情不自禁中肃然起敬——曲云、刘季云、袁霞、杨雅琴、于纯绵、赵汝平、刘尚娴、张帆……那耳熟能详的名字。 每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成功都离不开特型演员的卓越表现,《四渡赤水》中的毛泽东的扮演者古月、《大转折》中邓小平的扮演者卢奇、《大决战》中的赵恒多,还有刘江、刘龙、徐光明、赵守凯、师伟、林默予、郑在石……尽管人们叫不出他们的姓名,更多地记住的是他们塑造的银幕形象,但他们永远是中国军事电影当之无愧的骄傲。 新时期在军事电影中塑造银幕角色的演员,同样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走进观众的视野,从而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归心似箭》中的斯琴高娃、《南海长城》中的唐国强、《天山行》中的宋春丽、《惊涛骇浪》中的巫刚、《闪闪的红星》中的祝新运、刘继忠,《路漫漫》中的金鑫、黄梅莹……他们成功塑造了不同时期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久久地感动着我们。 人民军队的电影创作方阵也卧虎藏龙。这里有黄宗江、陆柱国、史超、王军、李平分、柳建伟等著名编剧,有王苹、李俊、严寄洲、杨光远、蔡继渭、韦廉、翟俊杰、宋业明等著名导演,正是在他们的奇思妙想运筹帷幄下,一部部奇篇佳作、一个个光彩形象才得以展现在观众面前。 在纪录片、军事教育片和国防科研片创作领域,我军电影工作者在海岛、在沙漠、在高原、在雪野,到处留下了辛勤的汗水。在抗洪抢险的惊涛骇浪中,在扑火救灾的忘我奋战中,在金戈铁马的浩大的演习场,在两弹一星的艰苦征程中,在非典肆虐的恐慌岁月里,在铿锵雄壮的盛大阅兵现场……忠实记录下无数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在共和国经历的每一次战争中,他们以摄影机作武器与战士们一起冲锋陷阵,先后涌现出7名烈士。他们和许许多多革命先烈一样,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滋润了军旅影坛这片沃土。 为纪念建军80周年,我军电影工作者倾力拍摄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表现英模人物的影片《八月一日》、《军人本色》、《此生此爱》、《大爱无垠》等,拍摄了电视电影《夜袭》、《彭雪枫纵横江淮》、《马石山十勇士》,动漫电影《红星小勇士》,大型纪录影片《伟大的变革》;拍摄了长篇电视连续剧《战争目光》、《爱在战火纷飞时》、《士兵突击》、《豆腐坊》、《光荣岁月》、《我是太阳》、《今生欠你一个拥抱》以及电视专题片《情满香江》、《剑锋上的梦》、《中国蓝盔》等。这10部电影和10部电视剧、专题片,是我军电影工作者们向军队的生日献上的一份厚礼。在这隆重纪念建军80周年的日子里,银幕上的八一军徽依旧大放光芒。
记得采纳啊
B. 让观众哭到爆的《我和我的祖国》电影,到底有多催泪呢
要说国庆档最令人激动的电影,我想在我心中一定是《我和我的祖国》,很多人都说身为中国人在这部电影中找到了很多的自豪感,而这部戏的票房也没有让我们失望,买电影票的时候就特别的艰难,几乎每个场次每个位置都被选满了,这无疑是国庆档期期待度很好的了。
《我和我的祖国》这是一个很大的题材,却选用了小人物的故事,这也是本电影最大的亮点。在无数小的故事情节里,让民众感受到了对祖国的热爱,尤其是配上国庆的档期,面对街上各种红红的五星国旗,试问哪个中国人能不动容呢?
C. 如何评价传记电影《决胜时刻》
很好看,比想象中的还要精彩。
《决胜时刻》在对建立新中国重大战略决策和历史事件的展现上,采用了更为具象化和人性化的手法,把人物形象刻画得很生动。我相信这部电影会是今年一个不一样的建国大片。好的制作和好的演员也会让这部电影更加受欢迎!
D. 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呢
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一直在走向复兴崛起的道路上,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努力拼搏奋斗的精神,一代一代的都传承下来了。
E. 电影永远是少年走进上海高校,礼赞百年风华,这部电影的背景是什么
一、《永远是少年》传承初心2021年5月20日,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红色青春电影《永远是少年》走进了上海高校进行路演。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看电影了解到在100多年前民族危难之下,那些青年人是如何树立理想,牺牲自己,尽管知道前方的路比较迷茫,但是依旧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拯救民族危亡的道路。
作为导演冯小宁的新作,《永远是少年》将视线聚集在100年前的学子身上,当时的他们也如线下的年轻人,一般意气风发。唯一不同的是在他们那个年代正是共产党初创之时,明明能够过着普通的富足生活,但是这些青年学子们义无反顾的放弃,直到为国捐躯的时候,他们依旧坚信,在未来依旧会有如他们一般的万千青年学子纷纷踏上爱国之路。
尽管他们的结局是令人痛心的,但是要相信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在未来,依旧会有成千上万个他们愿意为了祖国的进步而牺牲自己。昨天的你们在奋起抗争,而今天的我们将为了祖国的进步,也将不畏艰苦,继续展现出当代青少年们的风采。奋斗不息,青春不止,少年强则中国强。在当下这个和平的年代,昨天的他们走出了辉煌,而今天的我们将继续传承五四精神,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永葆当下这份朝气,不管走多久回来的时候还是少年。
F. 《决胜时刻》电影观后感1000字【5篇】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影片《决胜时刻》,就以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为原型,采用丰满细腻的笔触和颇具艺术性的表现手法,改变中国命运的神圣时刻。关于电影《决胜时刻》的 观后感 悟以及影评,我准备了以下 文章 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决胜时刻》观后感悟以及影评【1】
影片《决胜时刻》让大家在重温激荡人心的光辉历史中,深感新中国成立的不易,这是无数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要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昂扬饱满的工作精神、奋发有为的工作态度,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响,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98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归根结底是一代又一代*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结果。新时代,斗争精神不仅是一种工作作风,更是*人干事创业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党员干部唯有永葆“踏平坎坷成大道”的精气神,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才能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经风雨、壮筋骨,行稳致远。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情怀。梦想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逐梦之途也从不是一马平川,而仍有重峦叠嶂、狂风疾雨,我们还有不少硬仗、苦仗要打。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情怀,始终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向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看齐的核心意识,把“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怀着真挚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才能在逐梦之路上阔步前行。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实干情怀。俗话说:“100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实干是检验斗争精神的试金石,也是逐梦成真的道路。总书记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这话振聋发聩。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铁杵磨成针”的实干情怀,像雷锋同志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像焦裕禄同志那样,“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以担当实干、攻坚苦干、善谋巧干,强发展、惠民生、优服务,让复兴梦想在“干”中绘就,让美好生活在“干”中实现。有实干精神,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始终有破浪前行的勇气动力。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情怀。斗争就就意味着流血流汗,甚至付出生命无。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无一不是党员干部以忠诚奉献铸就的。逐梦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始终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情怀,向黄大年、李保国等优秀*员看齐,以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凡是吃苦吃亏的事,主动走在前面,毫无保留地把智慧和温暖带给群众,满腔热忱地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做到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当好党的“代言人”、群众的“贴心人”。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清廉情怀。清廉是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也是取信于民、奋斗前行、实现梦想的重要品格。在逐梦路上,有腐蚀诱惑,也有清苦寂寞,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涵养“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清廉情怀,把加强党性修养当着终身必修课,修好廉洁自律的心学,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做到心有纪、行守纪,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清廉服务赢得群众信赖,聚集逐梦前行的强大人民力量。
《决胜时刻》观后感悟以及影评【2】
史诗级音乐剧,全篇高音洪亮交响乐,只有极少数镜头缺少交响乐的覆盖,瑕疵是难免的,不能怨导演,希望导演再接再厉,将遗漏的片段全部填充上优秀的交响乐,一气呵成。
本剧可说是极其良心,不仅没收音乐剧的钱,连著名“演员”们的超清集一分也不要,仅收一份电影票钱。
作为本剧主角,长相神似黄景瑜的韩庚先生,与女播音,虽然被质疑“拖剧情”“出戏”“走错片场”“声音难听”“端架子”“面瘫”“尬”,但是两人在这些青春爱情戏中的贡献还是可圈可圈可圈。
导演为了贴合国庆的背景,能把诸位老戏骨找来填充这部史诗音乐爱情时代剧,还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要给这么多面部特写跟仰角特写,为什么老蒋给宋美龄打电话一定要给倾斜45度角的面部特写,两次。
为什么等了两小时才放重点宣传的修复镜头,为什么分成两段,第一段还用“宏大”的交响乐与女播音“清脆亮丽”的嗓音当解说,完美毁掉了背景画面。
如果还要出个导演剪辑版,建议改成默片,把黄先生与女播音感人肺腑的爱情片段剪出去,作为一步独立电影,一定大卖。把有“人情味”的毛泽东同志片段里的几位小演员也剪出去,作为一部独立电影,一定大卖。水平一般的老演员们用一个广角镜头,按话剧那么演就好。
本部电影可说是为《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正名了,两部虽然明星太多,但还在用明星演人物,且因时间跨度,不能着重一人,本部……他们做回了自己,特写跟不要钱一样。
宣传时主要用修复照片,第一反应是一定要陪家中长辈去看,但是看演员表、剧照以及“人情味”这句宣传语,决定自己试水,结果证明担忧是对的。
因为工作日,人本就不多,电影演一半时,已经陆陆续续有人走了,还剩20分钟,只剩我一人坚持,等修复片段,走出剧场那一刻,我确信自己被坑了,只能怨自己年青,阅历浅。
其实电影真有改善空间,把唐国强叔叔单独出一段,宋大哥单出一段,双鹰同志单出一段,重新剪辑。
渡江战役那加的那段宏大交响乐真的给我留下来极深的印象,这是我印象中不差钱还能把战争拍的这么差的,交响乐真加的丧心病狂,这么拍牺牲的革命先辈们不合适。
《决胜时刻》观后感悟以及影评【3】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70年前的今天,中国的历史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共谈判最终破裂,解放军挥师南下横渡长江,全国各地相继迎来解放,新中国成立已是箭在弦上。影片《决胜时刻》,就以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为原型,采用丰满细腻的笔触和颇具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再现70年前,改变中国命运的神圣时刻。片中,既有领导人对革命事业的不忘初心,对新中国成立的未雨绸缪,又有普通战士的全新视角,无疑是对那段历史的尊重与还原。
影片以时间为线索,从领导人进驻香山工作开始,将开国大典前的历史事件一一呈现在大银幕上。从国共双方异常艰难的谈判到战火纷飞的渡江战役,到博采众长筹备新政协会议,将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系列大事带给观众。作为一部主旋律题材,《决胜时刻》处处体现出浓浓的新意,尤其注重对小人物的塑造和对细节的把控,带来不同以往的全新观影体验。
《决胜时刻》虽是一部革命历史题材,但并没有从厚重的战争场景入手,而是在刻画领导人的同时,选取了三个身份不同的典型人物,领导人的警卫员陈有富、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孟予,以及解放军战士田二桥,从三个不同的小人物入手,透过不同的视角来展开 故事 ,三个人之间又有着某种巧妙的联系,穿插在领导人的工作和生活之中。说起来,导演在编排上相当大胆,以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所见所得和所感所想来推动剧情,不光视角独特代入感强,更是能够以小见大,透过小人物的言行来重新解读历史,再现峥嵘岁月。
除此之外,影片对毛泽东同志的塑造更具有人情味和家庭气息。工作之余陪女儿一起抓麻雀,在餐桌上和子女畅谈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关注子女的感情生活,温情满满的场景,亲人相聚的时刻,细致入微的刻画了领导人鲜见的家庭生活;工作中,关心年轻同志的成长,当得知小同志思乡心切后,批给假期并发放路费,让他回乡省亲,小同志深受感动;闲暇时间带着小战士一起看戏,并做东请客吃饭,与老板亲切地话家常。可以说,自始至终没有高高在上,而是像普通人一样,像我们身边的朋友一样,和蔼可亲又平易近人。这样的领导人,与以往的作品中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光贴近生活,更是有血有肉。
影片对国共谈判的历史,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进行了还原。谈判桌上,共产党一心想着推动谈判的顺利进行,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对国民党的要求一忍再忍、一让再让,为了和平的到来,在协议上不断让步;而国民党则是以谈判为借口拖延时间,妄图划江而治,暗中寻求美英等国的援助,私底下小动作不断,暗杀爱国和进步人士,以致手下将士不断起义。这一进一出之间,孰是孰非、高下立判。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周恩来回延安》、《古田军号》等国庆献礼的影片,相继与观众见面,都在从不同的角度,来追忆革命历史,重现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刻。影片《决胜时刻》,不光从全新的角度来关注领导人的生活,更有小人物的独到视角,并注重对故事和情节的把控,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视性。这样的作品,不光新意十足且接地气,无疑更值得观众细细品味。
《决胜时刻》观后感悟以及影评【4】
《决胜时刻》是博纳影业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骄傲三部曲”的重磅之作。电影《决胜时刻》讲述了1949年3月,*中央从西柏坡迁至北平香山,在这里指挥渡江战役、会见民主人士、筹备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等重大事件。香山作为革命圣地,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电影《决胜时刻》在香山双清别墅内取景拍摄,真实还原了70年前香山的一段历史。
电影《决胜时刻》聚焦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展现真实的历史轨迹。紧张迂回的谈判桌上、火光漫天的枪林弹雨,片中的每一帧镜头,都蕴藏着中华民族崛起和复兴的曙光。《决胜时刻》不仅着力于时代的刻画,更聚焦于人物的塑造,力求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用生活化的场景,让观众零距离、全方位地感受风采。
本片着重塑造了*的形象,少见地刻画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形象。片中,*与身边战士陈有富、田二桥等人的互动,对女儿的暖心陪伴,让观众意识到伟大也是生活中真实可感的人。在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奏响一曲人性的温暖之歌。
电影《决胜时刻》聚焦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燃情岁月。这一年春天,*等*中央领导人踏上了“进京赶考路”,翻开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这一年,国共和谈破裂,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迎来解放的曙光;也在这一年,*人齐心协力,负重前行,架构起新中国的四梁八柱,举办开国大典,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