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影院一般都是靠什么赚钱的
电影院一般都是靠卖票赚钱,除此之外还会售卖一些饮料,爆米花等,靠卖零食和饮品赚的钱会比卖票挣的钱更多一些。现在很多电影院都陆陆续续开业了,而且最近也上映了很多部非常好的作品,所以时间允许的话,一定要去电影院看电影,这样感觉才好。2020年,我还没有去电影院看过电影呢,因为最近工作很忙,需要自己处理的事情很多,所以希望接下来能抽出时间和爱人一起去看场电影。
『贰』 电影院的一部电影票房是怎么分成怎么算
中国电影业对于票房分账的基本规则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简称专资办)。
以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
(PS: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终片方结算所使用的数据,为中数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
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3.可分账票房中,电影院及院线提留57%,中影数字提留1-3%的发行代理费。
剩余的40-42%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大部分情况为40%)。
4.影片的发行方会收取归属制片发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用。
即为可分账票房的2-6%作为发行代理费。
5.很多情况下,发行方预付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这时发行方会收取12-20%的代理发行费。
如果发行方承诺发行保底、买断发行、预付制作费用等方式,将收取更高的发行代理费用。
6.部分影片同档期处于竞争劣势,出于增加影片排映场次的目的,给影院及院线承诺票房返点。
返点一般占到可分账票房的3-5%。
7.制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为:1*(1-0.033-0.05)*40%*(1-0.1)=0.33为一般情况下的制片方分账。
以上情况为例,一部最终票房1亿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为3300万左右。
附:中国电影的资金其它回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版权收入:主要指电视放映权和互联网播放版权销售。
这部分收入里面,CCTV6的收购费用为140万-400万每部影片,主要根据影片的题材、频道打分制度、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决定。
网络版权价格波动较大,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主要跟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有关。
2.海外销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国家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发行收入、版权收入。
这部分收入目前较低,增长潜力大。
3.商务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广告、营销合作、活动冠名等方式获得的收入。
4.授权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视觉元素等授权使用,以及版权衍生品的销售收入。
5. *** 补贴:主要是 *** 主导的文化产业补贴、地方 *** 专项补贴等。
6.行业补贴:主要是摄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达到一定数量后,享受专项的行业补贴。
票房在5000万到1亿元之间,奖励100万元;票房在1亿到3亿元,奖励200万元;3亿到5亿元,奖励500万元;5亿以上重奖1000万元。
其中,大部分中国影片的资金回收依赖票房分账,可占到影片总收入的80%以上
『叁』 电影院税率是多少
电影院日常营业收入属于营业税的文化业3%,还有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10%
『肆』 电影院会计怎么做账
1、电影院是按照每场销售的电影票金额做营业收入
借: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
贷:主要业务收入
2、如果支付院线费用,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3、若支付其他费用,
借:相关费用类科目
贷: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
4、销售的小食品饮料等,应该计入“其他收入”
『伍』 电影院要交哪些税,税率是多少
电影院要交文化体育业营业税,税率3%。具体规定如下:
文化体育业税率:3%
征收范围:文化业:表演、播映、其他文化业、经营游览场所。体育业:举办各种比赛和为体育比赛或体育活动提供场所的业务。
常见征税业务:通过电台、电视台、音响系统、闭路电视、卫星通讯等无线或有线装置传播作品以及在电影院、影剧院、录像厅及其他场所放映各种节目的业务。不包括广告的播映业务。电台、电视台有偿性的节目收费按“播映”征税。
(5)在电影院里面哪些属于营业收入扩展阅读
营业税纳税时间:
营业税纳税人发生缴纳营业税行为应履行纳税义务的时间。一般为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但同时有下列特殊规定:
(1)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销售不动产,采用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2)自建行为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销售自建建筑物并收讫营业额或者取得索取营业额凭据的当天。
(3)纳税人将不动产无偿赠予他人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不动产所有权发生转移的当天。
『陆』 电影院在税收上属于什麽行业
电影票收的是按照营业税中【文化体育业】收。片头广告收入和场地租用是按照营业税中的【服务业】收。电影院的小卖部收增值税。
『柒』 电影院怎么赚钱
首先要说下中国目前的票房分账体系:国家对于票房是有一定的抽成的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专项基金分5.5%,营业税3.3%,剩余91.2%的票房收入才由影院(院线)、制片(发行)瓜分。
影院(院线)根据影片强弱势按57%至62%分成,如果导演的号召力很强,那么影院就分的少一些。其中院线明面上分成为7%,实际上院线为了拉拢更多影院,实际的分成会更少一些。制片(发行)根据影片强弱势按38%至43%分成,其中发行一般分5%。类似华谊自己制片和发行则全拿这部分。因此目前来看,票房收入仍旧是影院的最大资金来源。
上面提到影院和院线,其实两者属于合作的关系,也有一定的上下级关系的性质。院线是指由一个发行主体(如电影公司或制片公司)和若干电影院组合形成,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机制。
影院则是通过商业选址、投资、设计、建设和运营电影院的专业影院公司,它是同一品牌影院的连锁化,相当于“KFC、麦当劳”这样的直营连锁店的公司。影院加入院线,院线供片并且收一定的管理费。
(7)在电影院里面哪些属于营业收入扩展阅读:
1.爆米花暴利、卖品的收入
卖品的收入也是电影院收入的重要部分。上面提到爆米花的事情,就是这个道理。如今随着电影票价的不断下调,其实电影票房的收入金额虽然大,但是毛利率并不是很高,特别各种团体票,包场,团购以及学生票等等,占据票房收入的大部分,直接到电影院买票的人越来越少。因此各大电影院对于卖品生意都非常的重视。
票房是卖品收入的保证,只有来看电影的人多了,才有将东西卖出去的可能。虽然中国电影市场的持续增长,对于卖品的开发也是逐渐成为影院关心的问题。目前来看爆米花和可乐仍旧是卖品中销量最高的产品,大约占总体卖品收入的80%。其实看电影吃爆米花喝可乐的习惯都来自美国,中国的市场并没有开发出独特的卖品。
影院销售食物和饮料的利润非常的高。我们拿爆米花和矿泉水来举例。一包售价20多元的爆米花,其成本价不超过5元,而在超市销售0.8元的矿泉水,在电影的售价高达10元。因此对于影院值班经理来说,卖了多少爆米花,关系到他的奖金。
除了食物和饮料的销售,如今电影周边产品的开发,也是在逐渐的成熟。在日本流行的动画片往往都有剧场版,在电影院在圈钱一次,不仅收获了票房。对于卖品的销售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各种手办以及玩具的销售,都是电影院收入的一部分。在中国市场,各种动画片的播出也刺激周边产品的售卖,比如现在火爆的小黄人,胡巴以及大白等等,都收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2.广告收入 (并不是大部分)
广告的收入占比比较的少。这是因为虽然影院的人流较为的多,但是大家接受广告的时间比较的短,因此对于客流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目前影院的广告收入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就是大家熟悉的放映前的广告收入。在电影开演前我们会看到不少的广告。
对于一些小城市来说,广告的时间反而更长,他们的翻场的速度远没有大城市这样快,因此广告排布也比较的密集。这种广告主要分为制片方的广告,和影院自己合作的广告。
其次就是场地的广告。在等待入场的时候,用户会看到在电影院的一些广告。不过由于电影的大厅空间不可能太大,因此广告的数量也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时候大厅里是电影的宣传海报,很多消费者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这里,所以投放这种广告的厂商也并不是很多。
还有一种就是票面广告。我们购买电影票之后,会看到一些票面的广告,但是由于目前直接去电影院买票的用户不多了,而团购的用户一般都直接使用自助终端打票,这种票面上的广告不太好预置,所以票面广告也并不是很常见。其只是影院收入的很小一部分。
3.合作的艺术 置换收入
还有一部分就是置换的收入了。比如和超市以及零售店合作,消费满多少钱就送电影券等等,也是电影院收入的一种形式。不过目前这种方式并不多见,因为这样的电影券价格不会太高,并且不能和会员以及团购等形式混合使用,所有购物者使用这个影院之后,得到的优惠并不是很多。所以消费者的兴趣并不是很大。
4.电影券是一种置换资源
目前制片方都会规定最低的票房价格,也就是不管是包场还是团购,最低的票价都不能低于这个价格。因此影院方面也不能一味的降低价格来吸引客流。一般来说这种定价,会根据城市级别的不同,来制定各个城市的最低价。
前一段上映的《碟中谍5》在北京各个电影院的最低票价也在30元以上,而在河北的一些地级市,价格只要9.9元。由于有这种政策的存在,影券的作用就不是很大了。
『捌』 刚成立的电影院公司怎么做账,涉及到哪些会计科目
你好!
电影院会计的流程?
答:【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会计人员在会计期间内,运用一定的会计方法,遵循一定的会计步骤对经济数据进行记录、计算、汇总、报告的过程.
通常,将这种依次发生、周而复始的以记录为主的会计处理过程称为会计循环.
1、建账;
2、会计事项分析;
3、编制会计凭证;
4、登记有关账簿;
5、编制试算平衡表;
6、期末调账和编制工作底稿;
7、对账和结账;
8、编制和报送财务报告.
影院分成费如何帐务处理?
按劳务费用处理影院方账务处理:
借:销售费用
贷: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劳务费)
收款方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现金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电影院都有什么成本费用,计入什么会计科目?电影院成本费用:
电影院的支出大多都可以列支在主营成本,差旅费,电话费等可以列管理费.
成本费用:就一般意义而言,成本费用泛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各种资金耗费.
企业的成本费用,就其经济实质来看,是产品价值构成中c+v两部分价值的等价物,用货币形式来表示,也就是企业在产品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成本费用是反映和监督劳动耗费的工具;
2、成本费用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3、成本费用可以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是推动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杠杆;
4、成本费用是定制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依据.
主营业务成本:
①本科目补充设置"电影发行成本"、"电影放映成本"、"音像制品成本"、"影片后产品成本"等明细科目,并按影片的片名、各种产品的名称等,进行归集和核算.
"电影发行成本"--核算企业发行影片而应结转的库存影片等的实际成本;
"电影放映成本"--核算放映企业放映影片而应结转的库存影片等的实际成本;
"音像制品成本"--核算企业因销售各种音像制品而发生的实际成本;
"影片后产品成本"--核算企业销售除音像制品外,与影片相关的电影形象产品等发生的实际成本.
『玖』 关于电影院会计核算的一些问题
一.电影产业链
电影产业链是电影制作、电影发行、电影院线、和影院的整体链条的统称,它反映的是电影产业单位公司之间的经济生态系统。下面分别介绍产业链中的这几个节点的意义。
1.电影制作
完成电影的投资、拍摄和后期制作的环节。电影制作公司拥有电影的版权,将电影的版权出售给发行公司。
2.电影发行
发行公司从制作公司手中购买电影版权,然后以票房分账的方式与院线公司合作,将电影在合作院线的电影院放映。很多时候,电影的制作和发行都由同一家公司操作。
3.电影院线
一条院线下面会有若干个电影院,由院线公司统一管理,统一排片,以票房分账的方式拿到影片拷贝。院线一般会安排大片的放映,而一些中小成本电影的发行方则要努力争取院线。
4.影院
电影产业链的终端。在中国一般说来,电影院可以分到一部电影票房收入的50%。
二.影片设置的五种主要模式
1.联合摄制,指企业与其他投资方共同出资(含现金、劳务、实物或以广告时段作价等),并按各自出资比例或按合同约定分享利益及分担风险的摄制业务。
2.受托摄制,指企业接受其他单位的全额出资,代为制作影片的摄制业务。
3.委托摄制,指企业全额出资,委托其他制片单位代为制作影片的摄制业务。
4.协作摄制,指由其他制片单位全额出资,企业仅以提供设备、器材、场地、劳务等方式给予协助的摄制业务。(注:企业在受托或协作摄制业务中,如双方在合同中约定按该片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充抵受托或协作价款的,应视同联合摄制方式进行核算。)
5.自主摄制,指由企业全额出资,自主承担全部风险和收益。
三.电影行业会计核算中涉及的几个重要会计科目
1.生产成本
①本科目核算企业在影片制片、译制、洗印等生产过程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②企业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应按成本核算对象的名称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与核算。本科目按成本项目应当设置的明细科目为:
<1>故事片的成本项目:
“剧本费及酬金”--用于归集摄制组所用文学剧本的成本,以及分镜头剧本等所发生的有关费用和酬金。
“基本人员工资及劳务”--用于归集摄制组支付给导演、翻译、摄影、制片、剧(场)务、录音、照明、置景、道具、服装、美术、化妆、烟火、剪接、会计(核算)等人员的工资、劳务费和酬金。
“演员劳务及酬金”--用于归集摄制组支付给主、配角演员,以及其他临时、群众、特技、替身、武打、舞蹈、配音等演员的工资、劳务费和酬金。
“临时协助人员费”--用于归集摄制组临时聘用的辅助工,以及向社会管理部门、场景提供单位临时外请协助人员所支付的各种津贴、报酬等。
“食宿费”--用于归集摄制组在拍片期间,为演职人员提供的伙食,或者按规定办法和标准发放伙食费补贴、津贴和防暑防寒所需饮料,以及住宿等费用。
“差旅费”--用于归集摄制组在拍片期间,演职人员因采景、体验生活、拍摄、送审等发生的各种交通、住宿、补贴等费用。
“胶片”--用于归集摄制组拍片耗用的彩色与黑白底片、正片、声片等各类胶片费用。
“磁片及磁带”--用于归集摄制组拍片及制作中耗用的各类磁片、磁带等费用。
“化妆费”--用于归集摄制组直接购买或领用所消耗的化妆用材料、用品、工器具,以及造型作业等发生的费用。
“服装费”--用于归集摄制组为拍片所需服装进行设计、加工、购置、租赁、损耗等发生的费用。
“道具费”--用于归集摄制组为拍片所需,进行道具设计、制作、加工、维修、购置、租赁、损耗等所发生的费用。
“布景费”--用于归集摄制组为拍片所需,进行布景和场景设计、搭置、加工、维修等所发生的各种费用。
“烟火枪械费”--用于归集摄制组为拍片所需耗用的烟火材料与弹药以及租赁、维修、赔偿枪械等所发生的费用。
“车辆运输费”--用于归集摄制组在拍片期间,因运输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场租费”--用于归集摄制组为拍片所需,租(借)用各种场所、场地所发生的各种费用。
“摄影费”--用于归集摄制组使用各类摄影专用的器材及消耗物品等所发生的各种费用。
“录音费”--用于归集摄制组在摄制期间使用的录音场地和录音用器材、设备、音频工作站、材料消耗物品等所发生的费用。
“剪接费”--用于归集摄制组使用各类剪接器材、设备、材料、视频工作站、胶转磁设备和消耗物品等所发生的费用。
“照明费”--用于归集摄制组在拍摄现场使用各类照明器材、设备、发电车、材料和消耗物品等所发生的费用。
“常规特技费”--用于归集摄制组拍摄常规特技(非电脑数码制作)镜头而使用的有关摄影器材、设备、材料(不包括胶片、磁片和特技烟火材料)、场棚和消耗物品等所发生的费用。
“数码特技费”--用于归集摄制组委托电脑数码制作单位加工影片数码特技镜头所支付的各种费用。
“音乐费”--用于归集摄制组为影片作词作曲、配制音乐、聘请乐队、指挥、独奏演员、歌唱演员,以及取得音乐作品使用权等所发生的费用。
“放映费”--用于归集摄制组因观摩学习和后期制作审查样片、双片、完成片放映所支付的放映费用。
“剧照费”--用于归集摄制组为拍片选景和制作剧照所耗用的照相器材、设备、胶卷,以及冲印、放扩照片所发生的费用。
“字幕费”--用于归集摄制组为所拍摄的影片加工、制作片头和片中字幕所发生的费用。
“洗印费”--用于归集摄制组为洗印彩色和黑白的底片、正片、声片、中间片等发生的各种洗印加工费用。
“军事费”--用于归集摄制组经申报批准,由军队、武警部队提供人员、武器、弹药、军车(舰、机)、军械、场地和器材设备等协助拍摄,按剧用军事预算所支付的费用。
“剧杂费”--用于归集摄制组在拍片期间,所发生的文具用品、资料打印和复印、邮电通讯、书报杂志、学习观摩等各种费用。
“赔偿费”--用于归集摄制组因影片拍摄需要,导致所租用的场所、场地、设备、器材、服装、道具、物品等发生毁损或失灭,经协商支付的各种赔(补)偿费用。
“其他费用”--用于归集摄制组在拍片期间,所发生的不属于以上各明细科目核算的其他费用。
<2>译制片、纪录片、科教片、专题片的成本项目,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片种的译、摄制业务特点,参照故事片成本项目选择确定。
<3>美术片的成本项目,企业除参照故事片成本项目进行选用外,可增加以下项目:
“外加工费”--用于归集摄制组委托外单位或个人进行部分动画片段、木偶等设计、绘制、制作、加工,按合同规定所支付的各种费用。
“绘制费”--用于归集动画、描线、上色、木偶和剪纸等制作(含电脑制作)车间等,为摄制组提供的各种劳务费用。
“辅助材料费”--用于归集摄制组在美术片摄制中,为制作人物、服装、道具、布景等,购入和耗用的纸张、颜料、布料、木料、五金零配件等所发生的各种费用。
<4>影片洗印的成本项目:
“工资及附加”--用于归集支付给直接从事印制影片及其拷贝生产人员的工资、加班工资和津贴、职工福利费等工资性附加的各种费用。
“胶片及磁带”--用于归集印制影片底片、正片、声片、发行拷贝等所耗用的各种彩色、黑白胶片,以及磁片、磁带等所发生的费用。
“药料”--用于归集影片印制生产中,耗用的各种化学药料所发生的费用(可采用分摊方法计入产品成本)。
“燃料及动力”--用于归集影片印制生产中,消耗的水、电和各种燃料、动力所发生的费用。
“制造费用”--用于归集影片印制生产中,消耗的清洁用具和物品、零配部件等各种辅助物料等,每月按规定分配方法计算后,转入应由产品成本承担的各种费用。
③企业发生各项生产费用的核算:
<1>制片企业,按发生的实际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应付工资”、“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制片备用金”、“影视剧本”等有关科目。
<2>洗印企业,按发生的实际金额,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应付工资”、“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有关科目。
为影片洗印提供环保处理、水电动力、机械维修,以及化学药品、胶片供应等辅助生产车间或部门发生的直接费用,应当在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科目核算后,再转入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科目。各辅助生产车间或部门,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等,月度终了,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时,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
<3>企业在影片拷贝(载体)销售过程中,所需的片箱、片盒、片夹、片轴、塑料(纸)袋等包装物,不应计入影片的生产成本中。随同影视片拷贝(载体)销售且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按实际成本,借记“营业费用”科目,贷记“包装物”科目。企业单独计价出售的包装物,则应按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同时,按出售包装物的实际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包装物”科目。
<4>企业在影片创作生产或影片拷贝洗印过程中,已经耗用和计入生产成本的胶片,以及从电影洗印废水(定影液)中电解而提取的白银等,其出售处理所回收的款项,可以采用直接或分摊方法冲减生产成本,借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或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
④企业摄制完成并已取得许可证的影片,按实际成本结转入库。结转时,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本科目。
⑤制片企业在影片投产开拍后,中途因故停拍且以后不再续拍,以及影片已经摄制完成,经审查后未通过的,须将该影片作报废处理。经核准报废时,按其账面价值,借记“营业外支出--影视片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⑥本科目所补充的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完成影片的各种成本。
2.库存商品
①本科目补充设置“库存影视片”、“音像制品”、“影片后产品制品”等明细科目,并按影片的片名、各种产品的名称等进行归集和核算。
“库存影视片”--核算企业以买断结算方式购入的影片的实际成本。采用发行权交易结算方式所支付给供片方的影片节目发行权费,应当与企业定制的电影拷贝(或其他载体)的成本合并后计入本科目。
“音像制品”--核算企业购入影片的录像带、CD、VCD、DVD等可供播映的音像制品,所支付给制作方或供货方的实际成本。
“影片后产品制品”--核算企业在电影促销业务中,定制或购入的各种电影形象产品等的实际成本。
②企业购入的影片或商品到达验收入库后,按供片或供货方开具的发票,并经仓库管理人员验收、核准的实际支付(进价)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③企业在结转影片发行、放映或销售商品等业务活动的实际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④企业购入的影片在合同、协议约定的发行放映期限内未实现销售,应在期满之日作资产损失处理。在处理时,按购入影片的实际成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⑤如果影片被禁止发行或放(播)映,企业应当将该影片作报废处理。在处理时,按该影片实际库存的账面价值,借记“营业外支出--影视片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3.主营业务成本
①本科目补充设置“电影发行成本”、“电影放映成本”、“音像制品成本”、“影片后产品成本”等明细科目,并按影片的片名、各种产品的名称等,进行归集和核算。
“电影发行成本”--核算企业发行影片而应结转的库存影片等的实际成本。
“电影放映成本”--核算放映企业放映影片而应结转的库存影片等的实际成本。
“音像制品成本”--核算企业因销售各种音像制品而发生的实际成本。
“影片后产品成本”--核算企业销售除音像制品外,与影片相关的电影形象产品等发生的实际成本。
②月度终了,企业应当根据本月电影发行、放映业务取得的主营业务收入,按照本办法有关结转销售成本的规定和办法,计算和结转主营业务成本。结转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待结算业务支出”等科目。
其他商品主营业务成本的结转,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
③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4.主营业务收入
①本科目补充设置“电影发行收入”、“电影放映收入”、“音像制品收入”、“影片后产品收入”等明细科目,并按影片的片名、产品的名称等进行归集和核算。
“电影发行收入”--核算发行企业在发行影片业务中取得的各种归属于企业的营业收入,包括分账收入、卖断收入、片租收入、播映权转让收入、网络传播权转让收入、后电影开发权转让收入、影片代理收入等。
“电影放映收入”--核算放映企业通过放映影片取得的各种归属于企业的营业收入,包括分账收入、片租收入、包场放映费收入、出租场地加映影片收入等。
“音像制品收入”--核算企业销售录像带、CD、VCD、DVD等音像制品所取得的各种收入。
“影片后产品收入”--核算企业销售除音像制品外,与影片相关的电影形象产品等取得的收入。
②企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按实际收到或应收的金额入账。
<1>企业采用分账结算、片租结算、代理结算方式取得的影片,企业按合同、协议约定与供片方结算后的收入,结转时,借记“待结算业务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
<2>企业以买断结算方式取得的影片,在发行中取得的各种无需与供片方分享的收入,可直接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3>放映企业发售的可兑换卡券,在兑换电影票时,借记“预收账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③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五.电影票房收入的利润分配
1.影片片款结算
(1).与提供影片的制作方、发行权方及其他权利方(统称“供片方”)进行影片片款的结算方式:
(1)分账结算,指企业按合同、协议约定的比例,将影片发行、放映业务中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进行分配,与供片方共同分享和分担的结算方式。
(2)片租结算,指企业按合同、协议约定的租价或定额,向供片方交付片款的结算方式。
(3)买断结算,指企业按合同、协议约定的价款,向供片方买取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的影片发行权、放映权,取得的收入无需与他人分享的结算方式。包括:
①发行权交易结算,即企业仅买取影片的发行权、放映权,所需拷贝等载体由企业自行定制并承担费用的结算方式。
②单拷贝交易结算,即企业按包括发行权和放映权在内的单个电影拷贝计价,向供片方购买电影拷贝的结算方式。
(4)代理结算,指企业仅收取固定代理费,影片的收益和费用均由供片方享有和承担的结算方式。
(2).企业以分账、片租及代理结算方式取得的片款或发生的支出,按合同、协议约定需与供片方进行分配或分担的,应先在“待结算业务收入”和“待结算业务支出”科目中归集,然后再按合同、协议的约定,在本企业与供片方之间进行结算。
发行企业应当依据放映企业提供的营业报表和每部影片结算单(简称“片结单”),或者依据接受供片的发行企业提供的影片发行收入结算表,办理有关影片收入的结算。
2.票房分账
①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以“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
②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营改增之后电影院增值税临时政策是收取3%,但是这部分税率可抵扣),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2014年之后是92%)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③可分账票房中,电影院及院线提留57%,中影数字提留1-3%的发行代理费。剩余的40-42%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
④影片的发行方会收取归属制片发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用,即为可分账票房的2-6%作为发行代理费。
⑤部分影片同档期处于竞争劣势,出于增加影片排映场次的目的,给影院及院线承诺票房返点;返点一般占到可分账票房的3-5%。
⑥制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为:1*(1-0.033-0.05)*40%*(1-0.1)=0.33为一般情况下的制片方分账。
综上,一部最终票房1亿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为3300万左右。同样,一部成本为8000万的电影票房需要达到2.4亿才能回本
五.其他利润来源
除了票房收入之外,中国电影的资金其它回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版权收入:主要指电视放映权和互联网播放版权销售。这部分收入主要根据影片的题材、频道打分制度、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决定。其中网络版权价格波动较大,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
2.海外销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国家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发行收入、版权收入。这部分收入目前较低,增长潜力大。
3.商务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广告、营销合作、活动冠名等方式获得的收入。
4.授权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视觉元素等授权使用,以及版权衍生品的销售收入。
5.政府补贴:主要是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补贴、地方政府专项补贴等。
6.行业补贴:主要是摄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达到一定数量后,享受专项的行业补贴。票房在5000万到1亿元之间,奖励100万元;票房在1亿到3亿元,奖励200万元;3亿到5亿元,奖励500万元;5亿以上重奖1000万元。(注:其中,大部分中国影片的资金回收依赖票房分账,可占到影片总收入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