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的电影为什么拿不到奥斯卡的奖项呢
对奥奖,中国的电影导演大师们,是既喜又愁。但在无数次的努力、特别是近年来的拼搏失败后,仍未见到有关痛定思痛的反思式报道。
客观的来分析,究其原因有三:
一、主要是所取的题材与内涵,大而空,画面浩美可内容空洞。以《十面埋伏》为例,就可见其底蕴不足,虽然大牌演员的技艺尚能称道,而题材内涵的先天不足是无法掩蔽的。电影以情动人、用技感人、画面夺人是衬托,关键还在于内涵的充实而紧扣观众。
二、电影本身就存在着受众对象的选择,而世界上热衷于经常光顾电演院的人群又以中青年为主,可是奥奖的评委们却是以专业的眼光来观看和评审。这就对导演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顾此失彼。也就是说,不能单以国内的票房价率来考虑作为参评的电影片。反过来说,经过国际上的电影类专家评委所审评的电影,象《坦斯尼克号》就在全世界受到热捧和高票房率。因此,中国要参评的电影,必须迎合这个规律,也就是要扩大眼界。
三、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所运行的制片人制度,把追求高利润来满足回报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加深内涵的思维,反而促使导演们在枝节上着力,丢本逐末。
2. 中国有几部电影拿过奥斯卡
至目前为止,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地区)没有一部电影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但有几部华语电影曾获得过奥斯卡的其他奖项,如最佳导演、最佳摄影等。
奥斯卡金像奖,作为电影界的最高荣誉之一,每年都吸引着全球电影人的目光。虽然中国电影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殊荣,但在奥斯卡最佳影片这一最具分量的奖项上,中国大陆的电影还未曾问鼎。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电影在奥斯卡上毫无建树。事实上,有几部华语电影在奥斯卡的其他奖项上获得过认可。例如,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在2001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了最佳外语片、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原创配乐和最佳摄影四项大奖,这标志着华语电影在奥斯卡上的一个重要突破。
除此之外,还有几部华语电影获得过奥斯卡的个别奖项或提名。如张艺谋导演的《英雄》曾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赵小丁凭借《满城尽带黄金甲》获得过奥斯卡最佳摄影的提名等。这些成就都表明,中国电影在技术和艺术层面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尽管中国电影在奥斯卡上的表现还有待提高,但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以及越来越多优秀电影作品的涌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电影一定能够在奥斯卡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3. 中国电影奥斯卡获奖有哪几部电影
提名和获奖如下:
黄宗沾凭《玫瑰文身》获奥斯卡最佳黑白片摄影奖(1955年)
吴汉凭《杀戮战场》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1984年)
苏聪凭《末代皇帝》获奥斯卡最佳配乐原著奖(1987年)
张艺谋执导的《菊豆》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1990年)
张艺谋执导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1991年)
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1993年)
顾长卫凭《霸王别姬》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1993年)
李安执导的《喜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1994年)
李安执导的《饮食男女》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1995年)
李安凭《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2001年)
谭盾凭《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2001年)
鲍徳熹凭《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奖(2001年)
叶锦添凭《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2001年)
张艺谋执导的《英雄》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2003年)
赵小丁凭《十面埋伏》入围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2004年)
而《末代皇帝》(意)、《杀戮战场》(英)、《玫瑰纹身》(美)三部影片虽有华人获奖,但这三部片并非中国拍摄,不能算是中国电影,因此真正意义上只有七部中国电影跟奥斯卡奖挂钩,其中代表《卧虎藏龙》是目前唯一一部真正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中国影片(代表台湾)。
4. 中国电影至今近乎没有上过奥斯卡奖,为什么
中国电影之所以没有上过奥斯卡奖其实无疑有很多问题的,其实最主要的是因为,中国的电影大多数商业气息比较浓重,导致电影本身的价值不是太高,所以很难晋级奥斯卡奖,另一方面,奥斯卡奖属于国际奖项,所以影片的很多提名作品,往往更符合西方人的审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感,导致很多西方人很难领会到中国电影里面表达的特殊情谊,所以正是因为如果也导致中国电影至今近乎没有上过奥斯卡奖,总的来说,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3,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导致很多西方人难以欣赏中国电影。
不得不说,中国人的情感表达和西方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正是因为如果,所以导致很多西方人其实很难真正读懂中国电影,而且也很难理解里面的独特魅力,正是因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导致很多西方人并不能真正地欣赏到中国电影的魅力所在。
总的来说,中国电影难出佳作,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中国电影商业气息浓厚,导致质量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