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电影中的CG镜头
CG的原意是指电脑制作产物,包括二维,三维,漫画,动画,这些都属于CG的范畴之内。电影CG镜头指的是在电影中,使用电脑制作,而非真人拍摄而成的镜头。爆炸效果,射线效果,甚至有些场景,都是CG镜头。而现如今,随着CG技术的越来越成熟,甚至出现了全CG的电影,比如好莱坞的3D影片,以及各种动画片。视频的话,你看《蜘蛛侠》,里面几乎所有的蜘蛛侠在城市间滑翔的镜头皆是CG镜头。
『贰』 《阿丽塔:战斗天使》:酷炫特效无可指责,只想跟你掰扯掰扯故事
《阿丽塔:战斗天使》(以下简称《阿丽塔》)于2019年2月2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凭借原作漫画忠实粉丝们的热情以及卡梅隆卡神的超强号召力,甫一上映就引来无数人流涌入影院,可是在第一日的上映之后,网上关于这部影片的批评及赞赏都再次呈现出两极化口碑,可谓引爆网络。
截至目前(2.25),该片日票房占比位居第一,是在爱国和中国科幻两大旗帜的护航下一路乘风破浪的《流浪地球》的接近两倍。
《阿丽塔》改编于日本漫画家木城雪户的代表作《铳梦》,由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出品的科幻动作片,由罗伯特·罗德里格兹执导,罗莎·萨拉扎尔、克里斯托弗·瓦尔兹等联合主演,讲述了身处末世中,幸运重生的机械女孩为了改变世界而勇敢奋斗、踏上探索真相旅程的故事 。
从卡神于2005年将自己改编的剧本交给罗德里格兹开始算起,《阿丽塔》这部影片从筹备到诞生,总共经历了十四年。据其网络词条显示,影片的拍摄周期是2016年10月17日至2017年2月9日,直到2019年上映,期间耗时近两年,这也成就了《阿丽塔》绝对站在顶端的真人CG技术特效。
影片中使用的真人CG技术,让阿丽塔毋庸置疑地成为了一个里程碑式的CG角色,毫不夸张的说, 她代表着电影技术的一个全新高度。
在词条的制作幕后中提到这一技术的制作过程:
采用的动作捕捉技术,融合了真人动作,灵活的展现了战斗少女阿丽塔的英姿 。高级视觉效果总监乔·莱特里对阿丽塔面部细节的创作过程进行了分享,他表示现在银幕上呈现的阿丽塔脸部经过了高达5000次的更新再造,团队曾通过五官各个部位的融合制作了200种设计 。
如果这些说法还比较概念化的话,那么换个说法你可能会更加明晰:
整部影片动用三万台电脑,八百位特效工作人员同时工作两年,整体的渲染时间加起来达4.32亿个小时。为了让阿丽塔看上去像一个活生生的角色,特效团队给她做了13.2万根头发、2000根眉毛、480根睫毛,而阿丽塔那一双过分大却又不失美感、与真人无差别的大眼睛就使用了830万个多边形制造而成。
而在二十年前,维塔工作室在构建《指环王》中的咕噜形象时,这个眼神灵活到让人惊叹的角色,加起来全部也只使用了25000个多边形。
同时为了创造阿丽塔这一角色,卡梅隆把动作捕捉技术和面部表情捕捉技术再次升级,采用了全新的“表演捕捉”技术。用这一技术可以同时记录面部表情变化和肢体运动,从而超越了以往创造CG角色时的各种限制。正是这一技术让阿丽塔展现出各种超越人类极限的高难动作,创造出各种精彩火爆的追逐打斗场面。
也就是说,我们在荧幕上看到的这个与人类无疑、甚至在体能方面远远超过人类的形象,她并不是一个真的人,只是通过技术呈现出来的人。
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对制作团队耗尽心力、革新技术创作出来的了不起之处丝毫无感。这一点,毫无疑问是电影史的新里程碑,然而对更多的观众来说,用真人的表演、动用艰难的技术,只是为了塑造出一个类似真人的角色,然后将她放进人类的故事线中,未免有些多此一举。
也正是因为观众对此的无感,让他们在被特效震撼之余,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故事上。这一看,就看出骂声一片。无论是看过原著的原著粉,还是冲着卡神名头来的人,都或多或少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在豆瓣评分上,借着上映才四天的新鲜劲,影片评分一路跌到7.6分。
对于原著粉来说,原本冰冷混乱的世界观被重新塑造,包裹上了一层温情的外壳,甚至人物关系也被篡改,这对于他们心目中的脏科幻的记忆难免撼动太大。
在原著中,电影中的钢铁城原本被叫做“废铁城”,顾名思义,这里是破败之地。在这里,充满着人性的黑暗,破败的接到残破不堪,阴暗狭小的角落里充满着肮脏罪恶的行径:人类常常一个不小心被偷袭,醒来就发现自己已经面目全非,身体和四肢都被取走,自己只剩个脑袋光秃秃地倒在地上,运气好点,也只能被安装上各种义肢,虽然本质上仍然是人类,但光是外表就已经足够令人望而生厌。
而在电影中,被称作钢铁城的地方,虽然居于大地,是最底层的存在,但依然一切井然有序,街头上的摊贩们遵纪守法,年轻人们活力四射地在街头玩机动球,这一切都让人无法忽视导演刻意制造出来的闲适安详。
在北美上映时,这样一个被包装过的世界,依然要求观影人群为13岁以上,可见原著中世界是怎样的黑暗与混乱。
同样,在原著中,原本是没有Chilian(阿拉塔的母亲)这个角色的,而男主角雨果(姑且算是吧)也同样有着有血有肉的故事,反观电影中,对这两个人物的刻画过于单薄,似乎仅仅只是为了叙事方程中那一个必要的因素才将这两个人物草草拉出来安排了一段故事,尤其是阿丽塔和雨果之间的感情生的过于仓促,破败地也过于潦草。
对于普通观影者来说,酷炫绚烂的特效带给视觉的震撼大之又大,但视觉的震撼毕竟是有限的,缺乏了人文的牵引更加让这份特效所造成的冲击不能长久。 我清楚地记得,就在我看到阿丽塔痛失雨果,在通往巨大的天空城上的管道上目光由悲恸转向憎恨时,我忍不住坐直了身体,想着终于要杀上天上去了,就在我准备好了要看着阿丽塔炫酷地复仇的时候,一起看电影的人看看了手表,对我笑:
好了,等着出下部吧。
我一愣,这才发现进度条已经走到了尾声,好不容易酝酿好的情绪不尴不尬地卡在脸上,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当时自己的第一反映就是想到了《饥饿游戏》,可人家《饥饿游戏》虽然也接连出续集,但是人家的故事叙事既流畅又完整啊!
果不其然,出来就刷到一篇文,大概意思就是“又踩到一部超常超酷炫的预告片”……
这就好比你都准备好了放下手边所有的事情等着故事讲到高潮的时候,讲故事的人一拍惊堂木“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生生勾地人心头一股无名火。气急败坏之下再回头去想整个故事的脉络,突然发现整个故事也就简单地可怕,除了少年少女相爱之外,就是各种暴力打斗的场面。
恩,视觉是享受了,脑子还是不高兴。也难怪影片一在北美上映就遭遇票房滑铁卢。
不可否认,《阿丽塔》在电影技术上是史无前例的存在,也不否认它拿到了一个绝好的IP,而这个领域在目前来看去探索的人还相对较少, 但是问题是,一部电影很难凭借特效成为经典,真正有核心的故事才会在许多年之后依然让人无数次回看。
我们不苛求卡神在短短的一部影片的时间里将原作《铳梦》巨大的世界观和人物背景都交代清楚,但起码设置好冲突和人物角色才算的上对得起那让人炫目的技术。
这是一部和市场、受众、资本多方妥协过的产物纵有大神坐镇,纵有特效加持,依然逃不了所有改编作品都会被诟病的宿命。
『叁』 谁知道有哪些CG电影
太多了!全CG的比如皮克斯的动画电影系列,
其它跟真人结合的电影,有影响力的,
比如:《最终幻想》系列
《生化危机》
《生死格斗》
《苹果核战记》系列
《Z计划》
《最终幻想7 圣子降临》
《铁拳 血之复仇》
《星球大战》 系列
<星际劫难>
《战狼》
《日本锁国》
『肆』 cg在电影中的应用
CG为Computer Graphics (电脑图形)的英文缩写,核心意思为数码图形。随着时代发展,CG的含义有所拓展,但是依然没有超出这个核心意思。
CG通常指的是数码化的作品,一般服务于以下几种行业:广告、影视、动画、漫画和游戏业。内容是纯艺术创作到广告设计,可以是二维三维、静止或动画。随着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形成。现在CG的概念正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在不断扩大。如今的CG一词,既包括技术也包括艺术,几乎囊括了当今电脑时代中所有的视觉艺术创作活动,如平面印刷品的设计、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影视特效、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的建筑设计及工业造型设计等。国际上习惯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领域通称为CG——由CG和虚拟真实技术制作的媒体文化,都可以归于CG范畴。CG行业已经形成一个以技术为基础的可观的视觉艺术创意型经济产业。
CG应用领域:
主要集中在影视制作、电脑游戏制作、建筑效果图制作、广告设计以及个人艺术创作五个方面。
影视制作:
国内将CG运用于影视制作的公司主要有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北京紫禁城电影制作公司等几个较有实力的影视制作公司,另外还有北京DBS(深蓝的海)数码影视制作公司等专业数码影视制作公司也从事电影、电视中电脑特技镜头的制作。
『伍』 把老版《西游记》用现在的CG技术和特效重新拍一遍会不会火为什么
我觉得经典毕竟是经典,以前老版本的地位不会变,但是特效和CG技术会给《西游记》更多的可能,无论是从画面的清晰度还是情节的呈现,都会好很多,所以翻拍之后我认为会大火。
这不禁会有网友来讨论这是技术革新还是炒冷饭,我认为这是一次回归与传递,也是一次交接。可以看看《狮子王》这是CG技术拍出来的电影,那些辛巴粉买了情怀票,我也去电影院支持了下,不得不说,这个技术真的很厉害,所有动物让我感觉都是真的。现在再看老版《西游记》,不仅是画面的清晰度还是服装和化妆,都已经远远落后,在上大学的时候,吃饭的时候还来几集,可见获得了一批原始粉丝,但从我毕业之后,《西游记》已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如果进行翻拍,人力和金钱就不用说了,而且电视剧的耗费要远远高于电影,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制作的。但是我相信,一旦制作,肯定会火,现在大热的CG技术,可以将画面真实还原,而且会比原来更逼真和精细,再加上清晰度,会创造一个新的纪元,这是时代发展的印证,也是影视制作的新的征程,我认为如果能承接《西游记》这个电视剧的拍摄,虽说是一个冒险的行为,但也是一战成名的好机会,而且也会博得很多的热度。所以我认为《西游记》如果翻拍的话肯定会大火。
『陆』 介绍一些经典CG电影
贝奥武夫
苹果核战记
攻壳机动队
灵魂深处(虽然CG技术不错,但剧情太差,是公认的烂片)
『柒』 这是哪部电影的剧照
你好,根据本人所知,该片可能是:
中文名:猫屎一号
其它名:越战狂想曲
日文名:Cat Shit One
英文名:Apocalypse
此片为小林源文(Motofumi Kobayashi)所编著绘制完成。 最早由日本Softbank Publishing於1988年出版,其英文名称则是恶搞於同样是以越战为背景的美国电影《现代启示录》。2004年正式由A.D. Vision於英国出版,2006年於波兰与西班牙以同名出版发行(波兰则是用波兰语:Komando Kocia Kupa为书名,西班牙则由Glénat出版)。《Cat Shit One》是全部采用CG技术制作成的影片,其最大特色是免费,是史无前例的。
猫屎一号的剧照(20张)漫画情节是三位美国军人波塔斯基、帕奇与莱兹於越战时期的故事。这三位隶属於侦察队,队伍名称为猫屎一号(Cat Shi t One),故事情节则是环绕於队伍出任务之所见所闻。故事中均参照历史发展,战役之名称与双方领导人物均有史籍可考;又漫画中武器或人物描绘也十分具体写实,特别是在各民族之间,以差异鲜明之各类动物表示。
『捌』 《狮子王》2019:引入VR虚拟制作技术,颠覆动画电影拍摄
自从去年11月份,迪士尼宣布将拍摄《狮子王》2019的消息、并放出预告片后,不少粉丝的胃口就被吊了起来。
和1994年的纯动画形式经典电影相比,这部宣称真人重制版《狮子王》预告片中看不到任何“真人”的部分,当时也引起了众多网友讨论,笔者也对其进行了解析。所谓的真人重制版但在影片中并没有真人出现,但是会有真人参与到角色的写实,包括 面部细节、动作、甚至配音等都是“从动物的角度出发” 。
当然,我们从《狮子王》2019预告片中也能看到采用更先进的CG技术带来的写实版的画风,能看到清晰的动物皮毛和细腻的动作,观感也更讨好眼球,甚至连辛巴仿佛都变的更可爱了呢。虽然故事剧情相同,但也很直接的反映出了两个时代动画电影制作技术上的差异。
《狮子王》2019和《奇幻森林》的不同
据青亭网了解,《狮子王》2019导演Jon Favreau此前还曾参指导《奇幻森林》,这同样是一部真人CG技术的动画电影,由于该作有着良好的技术展现,因此也被选中为《狮子王》2019的导演。
《狮子王》2019最初公布于2016年,而Jon Favreau早在2017年就在一次采访中透露:我们将结合大量VR技术、CG等虚拟技术进行电影拍摄。而在本片制作中虚拟技术负责人Girish Balakrishnan则表示: 该片将采用独特的虚拟电影拍摄方式,并集合动作捕捉、VR/AR等技术。
美国 娱乐 周刊近期采访了《狮子王》2019电影工作的背后,有机会让我们了解到该作中更多的拍摄细节。
谈及电影的拍摄,导演Favreau表示:我们仿佛像是在恢复一座宏伟的具有 历史 性的地标建筑一般,如何去重制而不改变原作精髓,如何去加入现有技术而不影响原作中狮子王的灵魂和内涵就是最初的思考。
诚然,《狮子王》1994是一部有史以来参与人数最多的会手绘动画电影,并成为1994全球票房冠军,之后也收获大量粉丝,甚至成为迪士尼的经典IP。
导演Favreau谈到:这部电影可能会成为迪士尼对其经典动画电影真人重制的顶峰,拍摄起来就像一部舞台剧,紧紧围绕着故事情节展开。我们还加入新技术给电影带来新鲜感,同时还与原作保持高度一致。
据悉,《狮子王》2019新技术制作团队大部分人员来自《奇幻森林》剧组,同时也有一些新成员加入。表面来看,两个电影中最大的不同在于电影中有没有真人出现。
《奇幻森林》中有一个真实的人物Neel Sethi饰演毛克利,而《狮子王》2019中则没有真人出现。导演Favreau表示: 正因为此我们也 不在 受限于绿幕技术或其它实景拍摄等,因此一切变得虚拟。
导演Favreau谈到:一旦抛开实景拍摄,就给了我们很多施展空间,我们甚至可以在完全虚拟的环境中去拍摄电影,也形成了另一种纯虚拟的电影拍摄方式,这也是它和《奇幻森林》最大的不同。
VR技术在《狮子王》2019中的应用
“可以理解为, 为了拍摄这部电影我们制作了一个多人VR大空间 游戏 场景 ”,导演Favreau表示。
虽然《狮子王》2019的故事剧情没有太大变化,但VR技术的加入也使得导演Favreau能够在虚拟场景中“穿梭”于任何角落,甚至在悬崖上也能够找到更好的拍摄角度。 也就是说,VR给电影拍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运镜。
试想一下:只要有一个VR头显就可以进入虚拟的《狮子王》世界,自由的穿梭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听起来有点像现在的大型单机 游戏 ,以《守望先锋》《PUBG》为例,观察者在 游戏 地图场景中以任意角度观战,可前往 游戏 中的每个角落。
实际上, 《狮子王》2019和《奇幻森林》的制作中的确采用了 游戏 引擎和 游戏 制作方法。
《狮子王》2019的摄影导演Caleb Deschanel也将配合导演Favreau通过VR在电影中寻找合适的镜头,就像是在现实电影拍摄中的吊臂、无人机方式一样,只不过这种方式是完全虚拟的,甚至根本不用真是的摄像机参与进来。
采用VR技术拍摄的好处显而易见,由于众多不可控因素,真实环境下拍摄电影NG是很常见的,例如寻找最合适动物打斗、更合适的日落、更具感情的演示等镜头,如果一次拍摄不理想假若要重拍则会带来很大的人力、时间和资金成本。
据了解,在《狮子王》2019的虚拟拍摄场景中,可以做到VR实时拍摄预览,当VR虚拟运镜开始拍摄时,旁边的工作人员就可以看到所拍摄的场景。
所有做的这些就是让你感觉仿佛有一个真人在这个虚拟场景中拍摄,而不以往只需坐在电脑前进行纯CG渲染的运镜方式。导演Favreau表示:我们在这部电影中所有的剪辑方式都和传统电影相关,并不是单纯的CG制作。 我们可以捕捉动物的任何动作,从而呈现出完美的镜头。
然而,导演Favreau再次讲到:我们最终希望的是,当大家看到这部影片时不要刻意关注这些技术 ,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技术能给观众带来与众不同的感觉,就像在真实环境中拍摄动物一样,让观众更易从 情感 上感到共鸣。
据了解,导演Favreau采用VR技术拍摄电影的方式已经筹备多年,甚至被看作动画电影史上的一次变革。在《狮子王》2019中,包括 VR硬件技术公司Oculus和HTC Vive、 游戏 引擎公司Unity,以及集合影视制作、 游戏 开发的工作室Magnopus(曾获的奥斯卡金像奖)都为此片提供了大量帮助。
不过,《狮子王》2019最大的不同在于颠覆以往的任何动画电影拍摄方式,既不同于詹姆斯·卡梅隆《阿凡达》(本片部分人员曾参与制作),也不同于《奇幻森林》。甚至现在团队从大部分曾参与《奇幻森林》制作人们也认为这种拍摄方式已超越三年的《奇幻森林》。
该片视觉特效总监Robert Legato此前曾三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他表示: VR等新技术拍摄电影的时机已经成熟,只是还没有人这么做。 这是一部打破传统的电影,打破了你对这类电影的想像。我们认为将真人实拍、动画CG、电影特效等新技术结合起来,制作出一个完全虚拟的场景,这或许就是改变 游戏 规则的关键。
『玖』 “真狮”版电影《狮子王》内容与动画几乎无差,是否是在浪费CG技术
电影《狮子王》内容几乎与动画片一模一样,是否存在着浪费CG技术?不存在,因为狮子王属于经典动画,CG技术和动画片是不一样,这种技术是让人有身临其境的体会,感受狮子王这个主角。狮子王是一只毛皮动物,当年动画片之前有CG技术的话,应该就直接用CG来进行拍,不会出动画。先出了动画片也是无可厚非,毕竟这是一部极有教育意义的动画,对于很多小朋友来讲,狮子王是童年无法代替的伙伴和回忆。
你会根据看狮子王去思考很多问题,了解自然,甚至有的小朋友会了解非洲,保护动物,从此不再伤害动物,这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讲,动画片是他们人生最宝贵的回忆,但对于很多看这部狮子王动画和电影的人来讲,这样的回忆更加具体,陪孩子一起看也是不错的消遣,CG技术是通过一个特殊的视角把狮子王具体化,重新塑造了的具体个性。
『拾』 游戏CG的欧美CG电影发展简史
1967年:第一部英国CG电影《Modern Mathematics》在IMAX展演。
1973年:电影《血洗乐园》中的CGI成为第一部使用2D CGI的主流电影。
1975年:乔治-卢卡斯为了创作《星球大战》,创立了工业光魔。
1976年:《未来世界》成为第一部使用3D CGI的主流电影。
1982年:《电子世界争霸战》成为第一部出现CGI角色的主流电影。
1985年:第一个可以行走的数字角色出现在主流影片《少年福尔摩斯》中。
1989年:电影中第一个用CG制作的栩栩如生的生物诞生在《深渊》里。
1991年:CGI人物出现在主流动作片《未来战士2》中,而3D CGI则第一次出现在迪士尼的故事片里,即《美女与野兽》。
1993年:Renderman将数字视觉特效与实拍有机结合,被广泛运用于《侏罗纪公园》的制作。1995年:《玩具总动员》成为第一部CGI动画长片。
1998年:《美梦成真》证明了全部由CGI制作精致布景的可能。
1999年:工业光魔为《星球大战前传之魅影危机》创作了第一个完全由电脑生成的主角宾克斯。
2001年:首个CGI照相写实主义角色出现在故事片《最终幻想》中。
2004年:《极地快递》试用了表演捕捉工具,可以将演员变成电脑动画人物。
2005年:《星球大战前传之西斯的复仇》成为第一部没有使用胶片拍摄的主流故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