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大全 > 阿凡达电影中哪些用了虚拟拍摄

阿凡达电影中哪些用了虚拟拍摄

发布时间:2021-08-08 10:35:19

1. 《阿凡达》电影用什么软件弄的

Adobe设计软件


早在三年前,Adobe就与其制作团队密切合作,为其提供技术保证,作为卡梅洛继《泰坦尼克号》之后的10年积蓄力作,其中使用的特效技术是空前的,超过3亿美元的制作成本,是迄今为止影史上最昂贵的影片。其中Adobe产品被大量应用于整个电影制作环节。


Photoshop


在影片设计初期Photoshop被用于概念设计,概念设计师使用Photoshop对影片场景、人物(生物)以及外太空等对象进行概念描绘,通过设计好的图像让每一个后期拍摄及制作人员更好的了解场景及对象原型,另外Photoshop作为一个核心的制作和设计工具也被用于超高分辨率的背景绘制(mattepainting)和材质纹理的制作,并将其融入与3D制作及合成的工作流程中。


Lightroom


Lightroom被艺术家用于管理并分类上千张的设计图像,并用于设计和制作的参考和借鉴。
AfterEffects


在制作初期,通过将分镜头的概念插图置入到AfterEffects(简称AE)中,便于制作人员串联故事情节。在拍摄和动作采集的阶段,AE被用于快速测试视频合成后的结果,通过将实时拍摄人物动作和协同工作摄像机拍摄的绿屏视频与虚拟动画和场景合成,对于每一次拍摄,仅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制作人员就可以把拍摄和虚拟场景合成的结果交由詹姆斯.卡梅洛审阅,判断是否重新拍摄。


粗略计算演员面部表情的视频(通过演员佩戴的微型摄像帽)并自动转换为CG人物的面部纹理,这种方式使得詹姆斯.卡梅洛可以已最快速最简单得方式知道,演员的面部表情是否需要重新拍摄。


AE被一些视觉特效技术供应商为最终的拍摄创建3D立体合成,实现复杂的3D全息屏幕的动态图像。


AVATAR的制作人员利用Adobe提供的开发文档,编写了复杂的程序脚本,充分发挥AE脚本的功能为预可视化做自动渲染。


Premiere Pro


每次詹姆斯.卡梅隆需要对影片进行审阅及评判时,都需要高清视频录制,便于记录每一个需要更改的环节,使用Premiere Pro来剪辑录制的视频并转换为各种分发格式进行数字分发,这个处理是自动化的,通常需要处理超过8小时或者超过1天的视频。


Premiere Pro被广泛使用来预览AE合成的视频效果,并且比较A/B视频的关联或改进后效果,来便于技术人员更好的审阅制作出精美的特效。


尽管AVATAR的视频剪辑是基于AVID系统完成的,但在制作工程中Premiere Pro可以使用AVID的“AAF”导入功能读取剪辑列表和其他重要的元数据,使之与AVID系统协同工作。
ACROBAT CONNECT


ACROBAT CONNECT 被用于电影制作时的远程协作,比如数字总监需要远程连接到詹姆斯.卡梅洛的助理来帮助其获得急需的临时合成文件。


其他技术/硬件指标
动画渲染需要的硬盘存储空间就超过1PB,500块2TB硬盘搭建这套存储系统。


其中40%的画面由真实场景拍摄,60%完全由电脑动画生成,拍摄立体画面使用的全新3D Fusion Camera系统也耗费了大量的成本。


2个半小时的电影有1600个镜头,而且和‘金刚’(King Kong)、‘咕噜’(Gollum)不同的是,要做的CG角色不止一个,而是几百个,都要有照片般的真实感。


《指环王》导演彼特杰克逊旗下的WETA工作室,主要负责CGI方面的工作。


卡梅隆自家的Raelity Camera System公司,主要负责3D效果的拍摄与制作。


卢卡斯旗下的“工业光魔”以及早年间卡梅隆经手,并多次参与过其电影制作的《变形金刚》导演迈克尔贝旗下的Digital Domain,主要负责细微粒子化特效制作,比如大气,尘埃以及海洋等。

2. 阿凡达和什么都用了动作捕捉技术

2012年由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电影《阿凡达》全程运用动作捕捉技术完成,实现动作捕捉技术在电影中的完美结合,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他运用动作捕捉技术拍摄的著名电影角色还有《猩球崛起》中的猩猩之王凯撒,以及动画《指环王》系列中的古鲁姆,都为动作捕捉大师安迪·瑟金斯饰演。

3. 《阿凡达》怎么拍摄的

掌握了新一代的3D摄影机,卡梅隆才能拍摄出《阿凡达》这样集大成的作品。


这就是传说中的虚拟摄像机。


每个演员都要戴上一个微型高清摄像头,它能拍下演员最微妙的表情变化。


爆破点1:新一代3D摄影机拍出立体感
如从平面走向立体,这是近年电影革命中最显著的一步。詹姆斯·卡梅隆为了拍摄《阿凡达》,带头研制新一代的3D摄影机,为此他付出了多年的努力,终于将影像拍出立体实感。
早在9年之前,詹姆斯·卡梅隆在他的《深渊幽灵》中试验了一回。随即,他又开发了新的3D眼镜,最后才把这一套成熟技术用到《阿凡达》的拍摄中。
代表场景:地球人在潘多拉星上建立的基地里,那科技感十足的透明笔记本电脑和仪器显示屏凸显在银幕前方,地球人高层玩耍的高尔夫球朝观众迎面滚过来。
爆破点2:预览让拍摄成本大降特降
《阿凡达》60%的画面都是全CG效果,跟从前任何一部特效大片相比都显得数量惊人,如果导演布置的每一个特效镜头都等特效部门完成,那么拍到猴年马月《阿凡达》都拍不完,如果导演不满意推倒重来,成本将成倍增加。
为了节省时间和金钱,卡梅隆用上了一种虚拟摄影机,这边厢拍摄完真人表演,那边厢就能准确地对最后的成片进行预览,即可以让导演在同一个监视器上看到演员的动作与电脑特效的渲染效果。这项预览技术同时成为卡梅隆降低成本的最得力法宝,否则《阿凡达》拍摄经费远远不止3亿美元,同时这项技术也令近年特效电影成本大降特降。
代表场景:地球人杰克化身为克隆纳威人,和潘多拉星土著纳威公主奈蒂莉在雨林中穿行,他们身边就是奇异的植物,杰克伸手去触碰螺旋状的单片叶子,该叶子马上收缩起来。
爆破点3:升级“动作捕捉”技术
将真人表演贴到电脑画的背景中,往往不够真实,为此詹姆斯·卡梅隆升级“动作捕捉”技术。与其他影片不同的是,《阿凡达》还用上了100多部摄像机来帮忙完成“动作捕捉”。《阿凡达》的演员在拍摄时,除了照例要穿上布满捕捉点的紧身衣裤外,他的面前还架设有一套“协同工作摄影机”,一共多达140部数字摄影机全部对准这个演员,形成一个捕捉舞台,专门拍摄从演员身上反射过来的光线,将这些数据传输到电脑中,从而构成整个特效镜头。
代表场景:为了到达翼兽所在的悬浮山,杰克一路经过浮石、吊桥、瀑布,真实得好像有水珠溅到他的脸上,这些背景都是通过电脑贴进镜头里的

4. 从阿凡达看虚拟场景对电影的影响,急求啊!亲们谢谢了!

从虚拟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在电影之中后,原本巴赞的纪实主义电影美学,既摄影影像本体论似乎已经站不住脚了。越来越多的虚拟影像,不论是虚拟人物、虚拟场景还是根本不可能出现在生活中的影像都呈现在电影屏幕之中。那么虚拟技术到底会给电影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是好还是坏?是更多的发展还是逐步的消亡?还是产生另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呢? 支持者认为虚拟技术丰富了电影镜头的表现形式,增加了观众的观看的趣味性,而反对者则认为过多的虚拟技术反而会影响了电影本身所要反映的内容,使得电影变成只有形式而没有内容的华丽的虚架子,而且违反了电影必须反映生活真实的本质。 其实从诞生开始就可以看出电影是一门特殊的艺术门类,它不像其他的艺术门类是先有艺术形式,技术上的革新表现形式的提高都是为了更进一步完美其艺术表现,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是其艺术门类的发展所要求的。而电影则正好相反,它是由于技术而诞生的,并且由技术带动艺术的表现形式前进,正如没有摄影技术的发明就没有电影,没有技术的进步就没有现今的电影一样。 由此可见,电影是一种艺术与科技紧紧相结合的艺术门类,和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一次技术上的革新与突破都会给电影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主动的介入到电影的发展之中,让电影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无不验证了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艺术表现力带来的巨大飞跃。所以电影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对电影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对电影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是技术推着电影本身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与变革。 如今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技术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电影制作之中,不论是制作手法、传播方式、观众心理、审美接受、电影理论,都可见其身影。说明了虚拟技术对电影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可是说是全面而无法衡量的。
http://wenku..com/link?url=-KYrINXc23Jt1XrtUH7--b52X1dpqS91O
或http://www.docin.com/p-48396925.html

5. 阿凡达是怎么拍出来的

老卡隐身了好几年为了研发并娴熟地运用新的3D技术 其具体技术含量很高,我解析的不太清晰,下面引用别人的文章向你解析,希望可以为你得到帮助一、自主开发的先进立体摄像机

《阿凡达》的与众不同,从摄影机上就可以体现。影片采用詹姆斯·卡梅隆自主研发的3-D摄影机进行拍摄,而这项技术的发展也历经多年。早在2000年的时候,卡梅隆和拍档文斯·佩斯就开始在索尼的支持下开发一套新摄影系统,这种系统使用两台索尼HDCF950 HD摄像机进行拍摄,目的是创造出具有立体实感的环境,这便是后来的3-D虚拟影像撷取摄影系统(Fusion 3-D Camera System)。在2003年二人合作的IMAX电影《深渊幽灵》中,这项技术首次得到应用。

随后,卡梅隆还让同行帮他测试这套技术,著名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在《非常小特务3D》和《立体小奇兵》就进行了尝试,之后绝大部分的3-D立体电影也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拍摄的,如《地心游记3D》、《麦莉·赛勒斯演唱会纪实》等。在过去几年中,卡梅隆不断在对这项技术进行完善,使之呈现出更强更动感的立体效果,而同时又不会令观众头晕。随着多次实验与应用,这项技术日渐成熟,最终被运用到《阿凡达》的拍摄中。

二、拍摄中的完美预览技术

《阿凡达》60%的画面都是全CG效果,因此在拍摄中,真人表演与最终的CG画面必须契合得天衣无缝才行。为了达到这个条件,卡梅隆专门开发了一种虚拟摄像机,以便在拍摄真人表演时能够更准确的进行预览,这种摄像机可以实时观察演员的动作与虚拟世界的交互,而让导演即时调整和指导每一场戏。在演员表演的同时,他就可以通过一旁的LCD屏预览到演员“化身”为近3米高的蓝色纳美人行走在潘多拉星上的画面效果。

据卡梅隆介绍,这项新技术渲染出来的画面更具直观性、可视性,能让制作人即时看到现场表演镜头中的虚拟背景是什么样子,精确的判断想要的最终画面。“它就像一个强大的游戏引擎,如果我想在空中飞或是改变视角,我立刻就能办到。我还可以把整个场景变成50:1的模型布景,在里面穿梭。” 卡梅隆如是说。

三、工作摄像机协同“动作捕捉”

与其它影片不同的是,《阿凡达》运用“动作捕捉(Motion Capture)”技术时,除了需要演员在拍摄时穿上布满捕捉点的紧身衣裤外,影片摄影棚内还同时架设有一套“协同工作摄像机(Simulcam)”来完成此工作。这套系统由布满在摄影棚顶部的140个数字摄像机组成,形成一个捕捉舞台。摄像机通过追踪现场LED灯打出的近红外光谱的反射,将捕捉到的数据传输到一套系统中,再将光谱的反射与演员的运动进行组合分析,得出整个镜头的立体模型。之后,这些数据再被映射到后期的计算机处理,从而令CG场景呈现出高度拟真的效果。

四、记录稍纵即逝的表情

在《阿凡达》中,有60%的镜头都采用了“表演捕捉”技术。“表演捕捉”(Performance Capture Workflow)与“动作捕捉”非常相似,区别在于前者能够完全捕捉演员的肢体动作甚至于面部表情,将真人演出影像与电脑动画结合,令动画人物的造型与表情更接近于真人。演员甚至可以自由套进不同角色中,与不同身份的角色结合,创造更广阔的表演空间。

《阿凡达》使用了创新的面部捕捉头戴设备(Facial Capture Head Rig),在每个进行“表演捕捉”的演员头上佩戴一套摄像装置。这个头戴装置的核心便是一个离演员面部只有几英寸距离的微缩高清摄像头。它能用广角镜头记录下演员面部最微妙的表情变化,将演员95%的面部动作传送给计算机里的虚拟角色,使得最后由电脑生成的CG角色与真人演员无异。

五、在CG世界中运镜自如

在捕捉好真人演员的表演之后,卡梅隆回到他的工作棚,开始了“没有演员的拍摄”。我们看到卡梅隆举着他开发的虚拟摄像机,在棚里扭来扭去,仿佛一个人在跳舞一般。其实,他是在完成一项十分重要的步骤。

原来,由于《阿凡达》60%的画面都是CG制作的,使得传统实景拍摄的手提摄影、摇臂摄影等设备表现出了很大局限性,而卡梅隆运用自己开发的虚拟摄像机解决了这一问题。使用这个虚拟摄像机,不但可以预览已经结合了演员表演和虚拟场景的画面,还能铺设出导演想要的所有镜头运动。在这个过程中,运动轨迹能够被系统捕捉下来,并合成到后期的画面处理中。依靠这套神奇的设备,卡梅隆使自己在CG世界中运镜自如,让画面呈现出仿佛实拍一般的动感

6. 电影阿凡达用了什么高科技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为片中的潘多拉星球也花尽心思,设计潘多拉的生态环境及星球上的文化,甚至找来语言学家创造一种全新的Na'vi语言,将其想象的星球呈现在银幕上。他又根据地球上的生物,创造了各种在潘多拉生存的野兽,每种野兽至少由上百张设计图产生出来,并要花一年半时间完成设计。他又用电线制成野兽模型,用人手移动模型,拍下野兽在空中飞翔的场面。“潘多拉”可说是詹姆斯呕心沥血的作品。 [编辑本段]幕后花絮 1、曾凭借《泰坦尼克号》创造过惊世票房记录的好莱坞重量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经过了14年的酝酿,耗资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2亿元),历时四年拍制的科幻巨献《阿凡达》(AVATAR)于2009年年底亮相。20世纪福克斯经与导演商榷,今日全球同步推出了官方前导海报,同期公布的还有影片剧情及影片的演职人员信息。 詹姆斯·卡梅隆曾在1997年以《泰坦尼克》创下获颁11项奥斯卡奖(包括最佳影片)以及所有影音产品席卷全球35亿美金的历史纪录。 而他之前的每一部作品,总是以开拓者精神撼动业界也吸引无数的影迷,从《终结者1》、《异形2》、《真实的谎言》、《终结者2》到《泰坦尼克》空前的11项奥斯卡奖,无不以耳目一新的创作掀起高关注度的话题。 目前电影《阿凡达》已经上映了,全球影迷和电影业界人士对该片都抱以无比的热情和关注。在2009年6月底于阿姆斯特丹举行的欧洲年度电影节(CinemaExpo)上,《阿凡达》24分钟片段亮相,获得了满场掌声,与会人士一致起立,并激动得喝采这部电影,称赞卡梅隆引领大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异世界,并以令人惊叹的3D方式呈现。 实际上,《阿凡达》(AVATAR)也是2009年好莱坞最重要的一部电影,无论在技术上,还是投入上,都将史无前例。 2、男主角杰克·萨利(Jake Sully)由澳洲籍男星、《终结者2018》男主角萨姆·沃辛顿出演,女主角涅提妮(Neytiri)则由曾出演《星际迷航》的黑人女演员佐伊·索尔达娜出演。此外,《赛车风云》野性女星米歇尔·罗德里格兹和《异形》系列女主角西格妮·韦弗也在片中参演重要角色。 詹姆斯·卡梅隆在执导名作《泰坦尼克号》之后,认为精进的电影工业技术与特效,只是运用来使一个原本就精采的剧情更引人入胜,单靠特效无法成就一部好电影。因此,他花费14年时间审慎构思,投注2亿美元,以亲自研发的3D虚拟影像撷取摄影科技(Fusion 3D),耗时4年的时间拍摄《阿凡达》。奥斯卡奖金牌制片人乔恩·兰道及金奖配乐大师詹姆斯·霍纳也继《泰坦尼克号》之后再度与詹姆斯·卡梅隆携手。 如今,历经4年的拍摄创作,《阿凡达》将带给观众全新的观影体验,这是一部运用创新技术创作,关注人物之间的情感,彰显故事情节的影片。 3、片名由来。萨姆·沃辛顿(Sam Worthington)饰演的男主角杰克·萨利(JakeSully)在装着他的“化身”(Avatar)的水箱前。“化身”是片中未来人类的一种高科技,由于人类前往的潘多拉星球条件恶劣,人类传统的宇航服、机甲都不足以保护矿工,于是科学家们转向了克隆技术:他们将人类DNA和潘多拉星球土著Na'vi人的DNA结合在一起,制造了一个克隆Na'vi人,这个克隆Na'vi人可以让人类的意识进驻其中,成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自由活动的“化身”。然而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操纵这个克隆Na'vi人,只有DNA与他身上人类DNA配型相符的人才有这样的能力。 “化身”技术代价不菲,因此只为特定的3个操作员做了,其中有一个就是杰克·萨利的哥哥。在他哥哥死后,杰克·萨利因为有相同的DNA被征召到潘多拉,继承了哥哥的“化身”。因为“化身”是克隆Na'vi人的躯体,因此它和Na'vi人外貌一致,都是通体蓝色、10英尺高。 4、片名引起的麻烦。据国外媒体报道,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新作《阿凡达》(Avatar)还未上映,便已遇到了一个大麻烦:一个印度宗教团体极力反对该片,称该片片名玷污了他们的宗教。世界印度教协会(The Universal Society ofHinism)及其主席泽德(RajanZed)此前曾要求导演卡梅隆做出声明,澄清这部3D科幻影片的名字与印度宗教及其信仰毫无任何关系,重名只是一个巧合。“avatar”一般指的是“化身”,它也是印度教的中心主旨。许多重要印度教人士担心如果卡梅隆自己不亲自出来解释的话,电影会彻底玷污这个词语。 卡梅隆的这部电影将会是有史以来在印度上映规模最大的好莱坞影片。

7. 阿凡达的制做中用过什么软件

lz请参考:

Adobe设计软件
早在三年前,Adobe就与其制作团队密切合作,为其提供技术保证,作为卡梅洛继《泰坦尼克号》之后的10年积蓄力作,其中使用的特效技术是空前的,超过3亿美元的制作成本,是迄今为止影史上最昂贵的影片。其中Adobe产品被大量应用于整个电影制作环节。
Photoshop
在影片设计初期Photoshop被用于概念设计,概念设计师使用Photoshop对影片场景、人物(生物)以及外太空等对象进行概念描绘,通过设计好的图像让每一个后期拍摄及制作人员更好的了解场景及对象原型,另外Photoshop作为一个核心的制作和设计工具也被用于超高分辨率的背景绘制(mattepainting)和材质纹理的制作,并将其融入与3D制作及合成的工作流程中。
Lightroom
Lightroom被艺术家用于管理并分类上千张的设计图像,并用于设计和制作的参考和借鉴。
AfterEffects
在制作初期,通过将分镜头的概念插图置入到AfterEffects(简称AE)中,便于制作人员串联故事情节。在拍摄和动作采集的阶段,AE被用于快速测试视频合成后的结果,通过将实时拍摄人物动作和协同工作摄像机拍摄的绿屏视频与虚拟动画和场景合成,对于每一次拍摄,仅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制作人员就可以把拍摄和虚拟场景合成的结果交由詹姆斯.卡梅洛审阅,判断是否重新拍摄。
粗略计算演员面部表情的视频(通过演员佩戴的微型摄像帽)并自动转换为CG人物的面部纹理,这种方式使得詹姆斯.卡梅洛可以已最快速最简单得方式知道,演员的面部表情是否需要重新拍摄。
AE被一些视觉特效技术供应商为最终的拍摄创建3D立体合成,实现复杂的3D全息屏幕的动态图像。
AVATAR的制作人员利用Adobe提供的开发文档,编写了复杂的程序脚本,充分发挥AE脚本的功能为预可视化做自动渲染。
Premiere Pro
每次詹姆斯.卡梅隆需要对影片进行审阅及评判时,都需要高清视频录制,便于记录每一个需要更改的环节,使用Premiere Pro来剪辑录制的视频并转换为各种分发格式进行数字分发,这个处理是自动化的,通常需要处理超过8小时或者超过1天的视频。
Premiere Pro被广泛使用来预览AE合成的视频效果,并且比较A/B视频的关联或改进后效果,来便于技术人员更好的审阅制作出精美的特效。
尽管AVATAR的视频剪辑是基于AVID系统完成的,但在制作工程中Premiere Pro可以使用AVID的“AAF”导入功能读取剪辑列表和其他重要的元数据,使之与AVID系统协同工作。
ACROBAT CONNECT
ACROBAT CONNECT 被用于电影制作时的远程协作,比如数字总监需要远程连接到詹姆斯.卡梅洛的助理来帮助其获得急需的临时合成文件。
其他技术/硬件指标
动画渲染需要的硬盘存储空间就超过1PB,500块2TB硬盘搭建这套存储系统。
其中40%的画面由真实场景拍摄,60%完全由电脑动画生成,拍摄立体画面使用的全新3D Fusion Camera系统也耗费了大量的成本。
2个半小时的电影有1600个镜头,而且和‘金刚’(King Kong)、‘咕噜’(Gollum)不同的是,要做的CG角色不止一个,而是几百个,都要有照片般的真实感。
《指环王》导演彼特杰克逊旗下的WETA工作室,主要负责CGI方面的工作。
卡梅隆自家的Raelity Camera System公司,主要负责3D效果的拍摄与制作。
卢卡斯旗下的“工业光魔”以及早年间卡梅隆经手,并多次参与过其电影制作的《变形金刚》导演迈克尔贝旗下的Digital Domain,主要负责细微粒子化特效制作,比如大气,尘埃以及海洋等。

8. 阿凡达中用到了哪些虚拟技术

空间假想技术,即依靠某些机器与自己的大脑意识联通 让自己的意识在另一个空间 扮演另一个角色在指定的世界里活动,虽然美国初步研究出这种技术,但还没到阿凡达那种地步

9. 《阿凡达》是怎样拍摄完成的

使用动作捕捉技术拍摄。而纳美人的皮肤、稀奇古怪的动物由电脑后期CG合成。

动作捕捉技术原理

在运动物体的关键部位设置跟踪器,由Motion capture系统捕捉跟踪器位置,再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得到三维空间坐标的数据。当数据被计算机识别后,可以应用在动画制作,步态分析,生物力学,人机工程等领域。

(9)阿凡达电影中哪些用了虚拟拍摄扩展阅读

CG

随着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形成,国际上习惯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领域通称为CG。

它既包括技术也包括艺术,几乎囊括了当今电脑时代中所有的视觉艺术创作活动,如平面印刷品的设计、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影视特效、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的建筑设计及工业造型设计等。

声学式运动捕捉

常用的声学式运动捕捉装置由发送器、接收器和处理单元组成。发送器是一个固定的超声波发生器,接收器一般由呈三角形排列的三个超声探头组成。通过测量声波从发送器到接收器的时间或者相位差,系统可以计算并确定接收器的位置和方向。

这类装置成本较低,但对运动的捕捉有较大延迟和滞后,实时性较差,精度一般不很高,声源和接收器间不能有大的遮挡物体,受噪声和多次反射等干扰较大。由于空气中声波的速度与气压、湿度、温度有关,所以还必须在算法中做出相应的补偿。

阅读全文

与阿凡达电影中哪些用了虚拟拍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般电影院多少公顷 浏览:686
免费下载电影的网站动画片 浏览:526
好看的特工电影推荐 浏览:385
对看电影用英语提问怎么说 浏览:194
蜡笔小新打拳击的电影是什么电影 浏览:567
驳脚差佬免费观看完整版电影 浏览:300
好看的现代动作电影 浏览:583
qq里的电影票怎么退 浏览:69
双程2电影时长多少分钟 浏览:367
好看的儿童励志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浏览:579
鬼拳1电影免费完整版迅雷下载地址 浏览:254
韩国搞笑好看的爱情电影 浏览:5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电影全集 浏览:506
超好看的科幻电影推荐一下 浏览:897
免费看电影绝命密码站 浏览:385
偷窥类大尺度电影有哪些 浏览:742
走出黑暗电影怎么样 浏览:663
贼巢电影免费完整观看国语版 浏览:147
泰森拍的中国电影是什么 浏览:466
科技如何影响了今天的电影制作方式 浏览: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