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从《记忆碎片》到《信条》,诺兰的电影人生有多传奇
从1996年只是一名初出茅庐的电影人到《追随》的首秀,克里斯托弗·诺兰开始了他的电影旅程。这部作品不仅使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电影导演,更因其非线性叙事手法在旧金山电影节上脱颖而出,吸引了电影界的关注。
《记忆碎片》是诺兰商业电影生涯的开端,讲述了一个有短时失忆症的中年男人复仇的故事。诺兰在这部影片中摒弃传统线性叙事,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法,使电影成为由片段碎片统一而成的组合体,让观众成为故事参与者,体验揭秘的快感。
诺兰的电影作品一直围绕着“回溯与寻觅”的主题,从《白夜追凶》中的警探到《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中的布鲁斯·韦恩,再到《盗梦空间》中的柯布,以及《星际穿越》中的宇航员,主角们都在为各自的原因不断回溯过往,并最终从痛苦与磨难中重生。
《敦刻尔克》标志着诺兰的全新创作时代,这部影片带领观众追寻过去,同时也引导人们以全新视角展望未来。故事中的角色在战争中竭力生存,诺兰的叙事风格从回溯寻觅扩展到了对未来的眺望。
《信条》则是诺兰电影生涯中最具意义的作品之一。在融入科幻元素的基础上构建起一部格局庞大、叙事复杂的谍战动作电影,电影中对人物情感的构建超越了单一的情感类型,展示了命运与信念在时间面前的力量。故事中的两个关键人物跨越时空的真情更是难能可贵。
诺兰的电影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成为电影界的一股清流。尽管《信条》在某些方面受到争议,但其革新与惊喜仍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观影体验。诺兰的电影创作生涯既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结束,他的作品将永远留在影迷心中。
⑵ 《侠影之谜》——诺兰的千面英雄之旅
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第一篇《侠影之谜》,相对于电影的英文名《Being》,算是意译。中文的“侠” ,源于先秦的韩非,韩非说“侠以武犯禁”,意思就是侠往往以他们的武力来触犯国家的法令。
诺兰创造的蝙蝠侠向来抵制以暴制暴的私刑者的,《Being》直译的话,应该是《成为蝙蝠侠》(修饰一下《蝙蝠侠 缘起(前传)》)。
诺兰接拍好莱坞的英雄电影,还是遵循了坎贝尔的《千面英雄》的轨迹。这是针对美国市场百试不怠的成功法则,票房的保证。
纵观影片,有明显的《千面英雄》三部曲的烙印。从启程、启蒙到归来的英雄之旅。
启程: 亿万富翁之子布鲁斯亲眼目睹双亲被害,丧亲之痛加上内疚之情化成一腔愤怒,立心要去寻找打击罪犯,伸张正义的途径和方法。他开始了解罪犯的世界,探究罪犯想要什么,洞悉犯罪心理,不惜深入监狱。找寻让制造恐惧的恶徒心生恐惧的途径。
启蒙: 而布鲁斯自己,却饱受恐惧的折磨,童年的意外经历造成了对蝙蝠的恐惧,慈爱的父亲来不及抚平他的伤痕就在一次袭击中意外丧生。受影武者联盟里杜卡大师的教导,他不但教导他控制自己的愤怒、克服内心的恐惧,还教会了他隐身、以一敌百的决心、勇气和技能。虽然他不赞同忍者大师要毁灭哥谭市的主张,以激烈的方式拒绝影武者联盟的邀约。
回归: 学成以后的布鲁斯回到了哥谭市。以戏剧性的正义化身伸张正义,他选择了蝙蝠——这个曾折磨他多年的恐惧之源,作为障眼法,在管家和机器猫(福克斯)的帮助下,和戈登警官合作,蝙蝠侠成了一代警恶惩奸的传奇。
“恐惧”是存在于我们身体里最本能的情绪,战胜自己的恐惧,走出童年阴影,成为一代英雄。作为著名的导演和编剧,诺兰当然不会留于俗套。他打造了属于他的蝙蝠侠的英雄之旅。那个教会布鲁斯客服恐惧的家伙是个毁灭者,要毁灭布鲁斯的家和城市。尽管布鲁斯当时救了他。
在杜卡的眼中,布鲁斯是一个狠不下心来的人,他有太多的牵挂。可正是这些在他生命中无法放下的牵挂: 青梅竹马的瑞秋当上了检察官助理,在一早就在布鲁斯的心中划定了“伸张正义”和“报仇”的界限,为了维持社会和谐和逞一时之快的区别,确立他对于正义的正确解释,使他永远远离一个私刑者;忠心耿耿的管家阿尔弗雷德,他给布鲁斯提供了父亲的温暖和爱以及支持。他是布鲁氏的守护神,是他精神上支柱,永不放弃他的神仙教父。这些人,这些温暖强大的支持,使蝙蝠侠没有受到毁灭者的蛊惑,坚持自己美好善良的天性,走出了自己的英雄之路。熟悉加意外,加了诺兰因素的蝙蝠侠又一次俘获了观众的心,是一部叫座叫好的电影。
当然,战胜恐惧只是一种手段,成为自己的一种手段,在蝙蝠侠来说,他制造恐惧是为了让恶徒心生恐惧,可有另一种人,就是以制造恐惧为乐,面具掩盖的是恶魔灵魂,他就是小丑。下一次,蝙蝠侠要战胜的是面具下的另一面。这是第二篇《黑暗骑士》。
⑶ 诺兰为何坚持于胶片电影
诺兰并不是胶片的最后坚持者,同行的人还有很多,如J·J·艾布拉姆斯、昆汀·塔伦蒂诺等。他们甚至联名力保胶片电影,要求大片厂每年购入胶片用于拍摄。艾布拉姆斯也曾说,胶片摄影机给电影画面带来的质感是难以替代的,那种真实和自然的感觉是一种美的体现。即使数字摄影技术日趋完美,它还是不能带来最温暖、最丰富和最为详细的电影图像。 没落,是因为新事物的一路向前;坚持,是因为对美好的固执追求。无论是没落还是坚持,胶片时代正离我们普通人越来越远,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电影总归还是存在,方式的改变并不会改变电影这个艺术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