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觉得豆瓣电影的评分值得认可吗
下面着重说一下豆瓣电影的评分是否有公信力:
1,豆瓣评分在影视行业中的地位:
关于影视作品的评分平台在国内其实不多,豆瓣、猫眼、淘票票、时光网、微博,大概就这些平台,其中,评分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就只有豆瓣、猫眼和淘票票这三个平台。而这三个平台中最被经常提及的是用户量最少的豆瓣,豆瓣是个比较奇葩的存在,用户量特别少,像《战狼2》豆瓣标注总人数是50万,《我不是药神》八十万,而猫眼和淘票票这种大热的影片标注数都在三四百万级别,比如猫眼,在国庆、过年这种高峰期一天的出票量就可以达到3000万张票,所以豆瓣和猫眼淘票票从用户数量上来说根本没法比。
但是豆瓣评分在影迷群体当中(注意是影迷群体)的地位确实猫眼和淘票票比不了的,豆瓣建立比较早,积累了一大批影迷群体和文艺青年,他们对电影品质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豆瓣评分要比猫眼和淘票票严苛很多,也正是因为这种严苛,使得豆瓣的评分格外受到关注,因为随随便便一个国产电影很容易在猫眼和淘票票上拿到8分以上,而豆瓣的8分就显得格外珍贵了,基本上7分以上的片子就非常不错了,物以稀为贵,所以豆瓣评分在影视行业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尤其对于好电影来说,猫眼和淘票票的评分拉不开差距,而豆瓣更能把好电影的“好”用具体数字标注出来,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推荐电影和剧集的自媒体文章经常用“豆瓣X分神片...”这样的句式来做文章标题。
2、豆瓣的反作弊机制是否完善:
其实从《豆瓣电影评分八问》一文中也能看出,豆瓣评分很难刷,从水军的市场报价来看,刷豆瓣想看和评分的价格,也都是各个平台当中价格最高的那个,所以也侧面证明了一点,豆瓣反作弊机制是相对可靠的。此处注意一点,对于评分的作弊和反作弊是一场攻坚战,反作弊并不能完全防止作弊,反作弊的作用是使作弊的成本很高,高到作弊者望而却步,就达到目的了。
3、豆瓣电影评分对于国产电影的价值:
上面说了,猫眼和淘票票的评分,绝大多数电影都能轻松过8分,而豆瓣对于国产电影说是过于严厉也不为过,基本上烂片都在2-4分,好片7.5-9分。没有差,就谈不上好,豆瓣这种能够拉开差距的评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对电影市场中影片的优胜劣汰有巨大帮助的;
同时又不能过分夸大豆瓣评分的价值,因为在国内电影市场中,豆瓣评分与票房不一定是正相关的,由于豆瓣用户群体的特殊性,文艺片、艺术片等影片在豆瓣上评分会偏高,而这类影片在猫眼和淘票票的用户群(普通观众)中得分是普遍偏低的,此时豆瓣的高评分或许对影片的市场帮助不大,而商业类型片在豆瓣评分当中得分是偏低的,但是这些商业类型片普通观众最爱看,所以在猫眼和淘票票上评分会高一些,票房也就高一些。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如果单纯从市场和票房角度来说,猫眼和淘票票的评分对于研究电影市场受众和扩大票房更有帮助。
豆瓣电影的戾气和宽容:
豆瓣电影已经不是我10年前玩豆瓣时候的样子了,网页版面倒没太大的变化,只是用户有进有出,用户结构有了比较大的变化。现在的豆瓣戾气比较重,没上映的影片,冲着导演或演员打一星的人太多太多了。而且豆瓣评分现在呈现出两极分化,简单来说就是对于好电影,豆瓣评分会让你显得更好,而烂电影,豆瓣评分会让你显得更烂,6分左右的电影越来越少,对于好电影的宽容和对于烂电影的不宽容,这种矛盾的状态或许就是豆瓣用户感性的一面。
其实,不论是豆瓣还是猫眼淘票票,他们的评分都只是个参考绝对值,所在平台的评分并不能代表一部影片的品质,看电影毕竟是个相对主观的事,有人觉得好有人觉得不好很正常。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猫眼和淘票票的评分更代表普通观众的感受,对于整体市场和票房来说更具有参考价值,而豆瓣电影的评分更能代表文艺青年和影迷群体的感受,对于电影评论和艺术水平的研究更有参考价值。
❷ 两部影视剧接连出现了超前点评的荒诞现象,如何看待影视剧“超前点评”
这是造假行为,必须要严厉禁止。
我认为影视剧的超前点评必须要被禁止,这已经影响到观众们正常收看体验。这是一种水军控评的现象,两级分化十分严重。除了一星差评之外就是五星好评,很明显就是刷出来的评论。水军们接单之后,立马就能涌入打分平台评论。他们的评论质量很低,有些都没有看过影视剧就胡乱评论,影响其他观众。
基本上都是统一的点评语言,话术大致相同。我觉得相关部门必须要严格管控点评区的内容质量,不要让水军涌入,保证观众们的知情权,这一产业链必须要被取缔,整治网络风气。
1、点评区的评论内容不能相信。
刷好评已经非常普遍了,不只是电影,就连还未播出的电视剧都会被水军攻占。这是一条专业的产业链,有人花钱自然就有人接单。水军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影视剧评分刷到顾客的要求之上,这种行为已经扰乱了市场,干扰了观众。
大家觉得超前点评怎么样?说说你的看法吧。
❸ 很多人用豆瓣评分看待影片的好坏,该评分到底权威在哪里
之所以很多人会用豆瓣评分来去看待一个电影的好坏,是因为豆瓣能够较为客观的反映出该部影片的好坏,因为里面的评价大多比较中肯,虽然里面可能会出现一些搅屎棍或者存在一些刷分的现象,但是相比起国内的一些其他平台,豆瓣已经算是环境最好的一个了。
这里面肯定也存在一些刷分的现象。比如可能某个明星的影响突然不好,就出现很多黑粉去那里大幅度的刷低分,或者说某一个流量小生的电影上映了,他的粉丝去大量的刷高分,那么这种情况都会使得评分最终出现一些偏颇,但是你要知道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在豆瓣这里出现,在其他的一些售票平台以及评价地方都可以看见,而豆瓣已经算是用大数据以及较为准确的口碑来对评分做出一个展现了,所以说它的权威是相对性的。
❹ 电影网站的评分你们怎么看待
对于大部分豆瓣的用户群体,分数是客观的。 相对于大众评分,分数是不客观的。 相对于影评人,分数也是不客观的。 对于特殊口味,比如恐怖片等特定类型的爱好者,就更加不客观。
❺ 电影网站的评分你怎么看待
你可以作为一个参考,那么多的电影,总有一个你看过的吧,你看一下那个电影评多少分,再看其他的电影,你心里就有一个大体的分界线了。
❻ 如何看待豆瓣上的评分豆瓣评分会是你观影的选择吗
我觉得豆瓣上的评分很大程度上都是属于真实的观看后做出的评分,对于电影的评分是有一定的帮助的。我确实是会根据豆瓣上的评分来进行电影的选择观看,一般评分高的都是属于比较好看的电影。
如果真的不知道有什么电影好看的话,其实可以去选择看一些经典的电影,虽然已经看过,但是在看的时候心境不一样,自然就会有不一样的体验,而且这些电影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❼ 豆瓣电影的评分是否能够让人们认可
我觉得有很多电影是被蓄意炒作的,但是也还算公允。早期的豆瓣是很有公信力的,几年前的豆瓣网友们人数不是很多,但是他们对于一部电影的看法与评价往往是用了心。所以评分自然是比较的公允,并不会出现所谓的刷分情况出来。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涌入了这个豆瓣的评分网站。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导致了豆瓣这几年的公信力的下降。水军的刷分以及恶意差评,都是在慢慢地毁了豆瓣的公信力。并不是豆瓣如此,最近的B站也是如此。
也并不只是只有这一部如此,几乎每部影片都是如此。在影片上映期间,这两个评分网站很难有影片低于6分的及格分。这样子看来,豆瓣的评分对于淘票票以及猫眼之流似乎是更加客观公允的。
❽ 大家都是怎样看待豆瓣电影评分的
豆瓣作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影迷聚集地,可以说的确代表了大多数影迷的态度。评分这个也是根据影迷观影后的感受来合理打分的,虽然不排除少数观众的个人恶意作假评分外,还是非常说明问题的。就拿最近最火热的《爱情公墓》事件来举例,也许电影本身的口碑和质量并没有低到豆瓣所描述的2.8分,但是由于前期《爱情公寓》电视剧恶意抄袭美剧《老爸老妈烂漫史》《老友记》,并且剧组毫无道歉的心意,并同时利用影迷怀旧情怀消费观众,造成了影迷朋友们一致的恶评,凶猛如潮水,一度可能打破豆瓣有史以来的2.1分的最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