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工智能相关 电影
推荐《变人》 《有感情的机器人》
『贰』 人工智能 电影
http://jaeikyvevi.blog.163.com/blog/static/13854612020105493343382/
这是一个自然资源有限,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你可以对你的住所进行监控,对自已的饮食进行精心地制作,而为你服务的可能根本就不是人类本身,而是一个机器人。诚然,园艺、家务、友谊----机器人可以满足你除了爱以外人类的每一个需求。
在机器人的发展过程中,赋予机器人以情感是最富有争议的,也是最后未能做到的事。通常机器人被视作为一个极其复杂的装置,人们认为他们不会具备感情。但是,现在有很多父母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时代的需要就使这种可能性大大增加了。终于,Cybertronics Manufacturing制作公司着手解决了这个问题,制造出了第一个具有感情的机器人。
他的名字叫大卫(David,海利-乔-奥斯蒙特饰,Haley Joel Osment)。
作为第一个被输入情感程序的机器男孩,大卫是这个公司的员工(萨姆-罗伯兹饰,Sam Robards)和他的妻子(弗朗西斯-奥康娜饰,Frances O’Connor)的一个试验品,他们夫妻俩收养了大卫。而他们自己的孩子却最终因病被冷冻起来,以期待有朝一日,有一种能治疗这种病的方法会出现。尽管大卫逐渐成了他们的孩子,拥有了所有的爱,成为了家庭的一员。但是,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事件的发生,使得大卫的生活无法进行下去。
人类与机器最终都无法接受他,大卫只有唯一的一个伙伴机器泰迪(Teddy)----他的超级玩具泰迪熊,也是他的保护者。大卫开始踏上了旅程,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他发现在那个世界中,机器人和机器之间的差距是那么的巨大,又是那么的脆弱。他要找寻自我、探索人性,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叁』 有哪些与人工智能有关的电影
对于人类而言,人工智能是朋友还是敌人?当 AlphaGo 惊艳世界的同时,人类是否也会震惊地发现,或许,那个具备智慧的机器人与我们对话的时代,并非是只存在电影中的虚幻?推荐5部不容错过人工智能电影,表面上这些电影展现了人工智能的面貌,骨子里探讨的还是他们之于人类的意义。
1、人工智能
《机器人与弗兰克》是2012年美国科幻喜剧电影,由杰克·施雷尔(Jake Schreier)导演,克里斯托弗·福特(Christopher Ford)撰写。这部电影暗示主角通过与机器人的友谊找到相对的和平,与此同时,它拒绝了机器人拥有任何意识的观念,这也许是最有趣的。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利用机器人的思想作为反映自我的工具,而不是机械他人的奥秘。
『肆』 电影人工智能怎么样
我觉得主要是温情片吧~小男孩虽是机器人,但对母爱有着惊人的依赖和执着,至始至终深深地爱着那个把她领回去的母亲。是一大催泪片哦~特别是影片的结尾更是让人不禁流下眼泪。蛮感人的,当时在寝室里看的,小男孩忧郁的眼神看了就心疼。
『伍』 关于电影人工智能
那是快速认养协议
说出七个不同单词,类似于密码,机器人小孩会启动认养模式,且永不能更改。你能注意到大卫一开始直呼她全名,启动认养模式后就改口妈咪,之所以那么复杂是因为,一旦你不愿继续认养,这个机器小孩就会被销毁,而无法再次销售
『陆』 怎么制作人工智能
做一个数据库 做一个查询软件 把所有的回答写到数据库里 用查询软件查询随机抽取答案 因为数据库有模糊查询 当然你机器配置要高 而且工作量不是一个人能搞的,海量的数据需要一条一条输入
『柒』 关于电影<人工智能>
第一个问题,影片没有给出,说实话,马丁妈妈不会怪罪大卫的
第二,同样没有给出,不出意外,生老病死的
第三,爱的,影片最后马丁妈妈又复活了一天,安静平和的一天,满足了大卫的心愿,也满足观众的希望,只是一天的时间太短了吧!
『捌』 人工智能的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斯坦利·库布里克早在70年代初就产生了拍摄本片的想法,他雇用短篇小说作家布莱恩·奥尔迪斯完成故事大纲。1985年,库布里克找来老友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与简·哈兰一同担纲制作人,并敲定由华纳兄弟公司发行本片。80年代末,库布里克解雇了与自己存在创作分歧的奥尔迪斯,而随后接手剧本的鲍勃·肖也因无法满足库布里克的进度要求而在半年后被炒。1990年3月,伊恩·沃森成为第三任编剧,并仅用三周时间便完成了故事大纲初稿。
影片故事的创作灵感源于《木偶奇遇记》,库布里克曾将本片称为“机器人版本的匹诺曹历险记”。在剧本初稿中,乔原本是个大兵,后来沃森建议将其身份改为舞男,库布里克因此开玩笑说他想他们失去了儿童观众。与此同时,认为当时电脑动画技术不够成熟的库布里克搁置了本片的拍摄计划,转而致力于小说《战争谎言》的改编工作。在《侏罗纪公园》上映之后,库布里克宣布《人工智能》将在1994年开拍,曾参与拍摄《侏罗纪公园》的丹尼斯·穆伦和奈德·高曼任影片视觉特效总监,不过库布里克对两人的初步构想和工业光魔公司的高昂费用非常不满。
1994年初,影片拍摄的筹备工作终于展开,库布里克开始考虑启用真人演员扮演大卫,而新任视觉特效总监克里斯·康宁汉和制作人哈兰认为小演员带上橡胶面具的效果实在糟糕。库布里克和哈兰逐渐意识到影片更适合由斯皮尔伯格执导,1995年,库布里克决定把导演的位置交给斯皮尔伯格,可后者却因片约缠身而无暇担纲。之后,《人工智能》再次被束之高阁,因为库布里克已经签约执导《大开眼戒》。1999年3月5日,这位时年71岁的伟大导演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而这部《人工智能》也成了他未竟的遗愿。
在哈兰和库布里克妻子的恳求下,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决定亲自担任影片编导,他说:“80年代,我从斯坦利口中得知了这个让人无法忘怀的美妙故事,我被其中科学与人性的巧妙融合深深吸引了,斯人远去之后,就让我来为他讲述这个故事吧。”曾与斯皮尔伯格合作过《外星人》、《夺宝奇兵》系列电影、《太阳帝国》、《紫色》和《侏罗纪公园》的制作人凯瑟琳·肯尼迪说:“我很清楚没人比斯蒂文更适合完成《人工智能》的剧本,他理解影片对他自己、库布里克和观众分别意味着什么,我认为没有哪个编剧能道出斯蒂文脑海中的一切。”曾为斯皮尔伯格助手的制作人邦妮·柯蒂斯回忆道:“在我作斯蒂文助手的6年中,所有信件都由我经手,唯一的例外是来自斯坦利的传真。斯蒂文在家里装了台传真机,他和斯坦利直接通过传真联系,没人知道相关内容。”在《拯救大兵瑞恩》的后期制作结束之后,斯皮尔伯格拒绝签约任何新片,而是全心投入筹备本片,他仅用两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影片剧本。
拍摄过程
为呈现出影片故事中的未来世界,斯皮尔伯格曾花费大量时间与来自工业光魔的视觉特效总监丹尼斯·穆伦和斯科特·法勒和艺术指导瑞克·卡特一道细心研究概念艺术家克里斯·贝克(Chris Baker)在早年完成的情节串联图版。根据现有的1000多张图纸,工业光魔制作出100个实物模型和相应的电脑模型,而已经移居美国的克里斯·贝克也因此特地前往位于北加州的工业光魔公司协助实现他的设计成果。艺术指导瑞克·卡特将影片分成三个部分,他说:“本片的情节发展有点像电影的演变,它以家庭剧情片拉开序幕,之后转变成呈现出真实和数字影像的公路电影,最终进入了一个全然不同的数字世界。”
在设计和建造布景的同时,主创人员面临着整部影片中最严峻的挑战,那就是伴随机器人男孩大卫一同展开历险之旅的泰迪熊。作为片中的主要角色,泰迪熊是模型与数字技术的复杂集合体,它的出现意味着影片布景的结构和光线必须能容纳并隐藏操作模型的技师,当泰迪熊要做出奔跑或跳跃等模型无法完成的动作时,工业光魔就会介入进来,将电脑画面和实拍影像天衣无缝的融合到一起。泰迪熊虽小却五脏俱全,用于拍摄特写镜头的小熊身上装有50个伺服电机,其中有24个位于头部,特效技师可以借此控制复杂的面部动作。斯坦·温斯顿工作室共制作出六个版本功能各异的泰迪熊,有的适合演员携带,有的可以完成特技动作,有的呈现出微笑或皱眉等单一表情。对于扮演大卫的小演员海利·乔·奥斯蒙来说,带着泰迪熊东奔西走并非易事,因为看似轻巧便携的小熊足有30磅重,他说:“它真是一个超级玩具,因为在体内各种电机的作用下,它不但能摆动身体、鼻子和耳朵,还可以抓住物体,我真的差点就信以为真了。”
艺术指导瑞克·卡特及其率领的美工部门在片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设计和建造流光溢彩的快乐城(Rouge City),城中的部分建筑是按比例搭建而成,其余则在虚拟的蓝屏摄影棚中制作和拍摄。卡特回忆说:“我们本想花费100万美元在更大的摄影棚中建造实物布景,不过毋庸置疑的是,工业光魔能用这笔钱打造出更壮观的数字城市,他们决定用突破性技术手段在蓝屏摄影棚中构建出一个虚拟数字空间。”在特效部门的精心设计下,摄影棚天花板上的数百个感应点对应着不同的环境程序,当演员穿行其间时,蓝屏布景会以360度呈现出相应的虚拟数字环境。
影片选角
1993年影片最初筹备时,出演过《侏罗纪公园》的童星约瑟夫·梅泽罗曾是扮演大卫的最初人选。朱丽安·摩尔和格温妮斯·帕特洛曾是扮演莫妮卡的最初人选。为机器人配音的罗宾·威廉斯、本·金斯利、梅丽尔·斯特里普、克里斯·洛克和杰克·安琪都是库布里克生前钦定的人选,他们的配音也是在库布里克的指导下完成。影片中出现的乐队Ministry,是库布里克亲自选的。
『玖』 电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将真正拍摄的阶段全部砍掉,从毛片(此毛片非彼毛片)已经拍完开始说。但这基本上是一个真空假设,因为一般情况下电影都是一边拍一边剪的。
声音和画面是分开处理的,但首先需要做一个时间码的同步,便于最后将声音和画面合起来。首先,冲洗出一个原底。这个原底就是拍的所有画面,不管这一个镜头是拍了70条还是80条。然后由原底翻印出一个工作样片,由工作样片做胶转磁,配上同期声,然后导演制片人七七八八一群人坐在一起看工作样片,开始选,这一条不错,那一条还可以,选这一条吧。全部选好以后,这些素材进入非线性编辑工作站把所有的画面按照时间排列到一起,拼成一个电影。在这里导出所谓的EDL和CUTLIST,据说就是一个TXT文档,里面记录着时间线、磁带码、胶片码等等。将这个TXT转给两边,一边是用原底进行正式的剪接,最终间接完毕的底片要重新配光及印片,印片自然是翻成了正片,因此还要再重新翻回去一次变成底片;另一边找到对应的音频制成数字多路音轨,最终印成声底片。这样,影像底片和声底片通过声画对位合成印制成最终的拷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