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评价电影《敦刻尔克(Dunkirk)》
看电影《敦刻尔克》其实是因为对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个人崇拜吧,因为他是在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家,甚至有人认为他的《二战回忆录》是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胜利国中的一位领导人对自己的粉饰、也可以说是自夸自己的丰功伟绩。
《敦刻尔克》这部电影中,从头到尾都营造了一种悲壮的气氛,可能是因为音乐制作人的用心良苦。所以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觉得是很震撼的。电影首映的时候,我跟几位好友看了最早一个场次的,早上十点。因为是大学狗,那个时候还没有开学,所以影厅里面就只有包括我在内的四个人。因为我们几个人对丘吉尔的评价近乎一致,可能是因为丘吉尔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发表的那一篇著名的演讲,这篇演讲,在电影《敦刻尔克》的最后由英国的一名年轻士兵在撤退回国的火车上读报纸的时候念了出来,以此作为电影的结尾。
诺兰的最新作其实还是足够吸引人的,况且二战这个选题,就决定了这部电影处在一个很高的起点。敦刻尔克大撤退跟中国抗日战争(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撤退到西南大后方是同样的战术。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战争的残酷,并不是通过德意日联盟的屠戮,而是用英国人的坚韧来极力渲染一种悲壮的气息,告诉人们:正义必胜。
影片中,让人影响最深刻的就是一群年轻的小伙子在战争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英法盟军之间微妙的关系,甚至在结盟的时候,一群英国的士兵在确认当中一个小伙子是法国人的时候,想要把他赶下船,减少负重。我当时是觉得很心酸的,但是影片最后英国海军上校说:我要留下,去帮助法国人。这就重新燃起一种正义的联盟之感。
这是一部然人感受到“伟大的英国人”的影片,或许对于每个国家都一样。英国政府想民众征集船只,因为驱逐舰会被敌军击沉。这样看起来有点像中国的小米加步枪,但是确实有效的。
⑵ 《敦刻尔克》电影解析是怎么样的
敦刻尔克海滩危机四伏,德军的飞机不时地发动袭击,许多赶来救援的船只都被击沉,这导致了大量的船舶机油泄漏到海水中。
船舶机油使用的是重油,含碳量高达85%,粘度也有150左右,主要成分是胶质和沥青质,非常的黏稠。大量的有机物质在海水的运动中搅动翻腾,形成了泡沫,被冲上了海滩。或许可以将他们理解为:油沫。
敦刻尔克是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城市的形态和地理位置就觉得它是要发展第一产业的了,主要行业包括钢铁,食品加工,炼油,造船和化工。
工厂污水、洗涤剂、化肥残留物顺其自然地成为了工业废品,倾倒入大海。而且据调查,敦刻尔克市的污水排水系统在当时并不发达,有些污水似乎是没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向大海,为海滩泡沫的产生提供了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
剧情介绍:
来自英国、比利时、加拿大和法国的盟军士兵被困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他们在德国军队的包围下,形势万分危急。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在陆地上,英国士兵汤米(芬恩·怀特海德饰)和亚历克斯(哈里·斯泰尔斯饰)试图逃离海滩,在轰炸中幸存。
在大海上,民用船主道森(马克·里朗斯饰)和他儿子及儿子朋友乔治(巴里·基奥汉饰)离开英国,想尽自己的力量在敦刻尔克拯救一些士兵,途中搭救了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希里安·墨菲饰);在天空上,皇家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法瑞尔(汤姆·哈迪饰)和柯林斯(杰克·劳登饰)驾驶喷火战机试图击落正在轰炸敦刻尔克海滩的德国战机。
⑶ 怎么评价《敦刻尔克》这部电影
昨天下午我更和我的室友两个人一起去看了这部电影,《敦刻尔克》这部电影讲的是二战时期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事情。这部电影有三条主线,其实刚开始看的时候我有点蒙,一开始觉得应该是一个场面特别宏大的影片刚开始非常的失望,但是到了最后我深深的被这部影片所吸引了。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下面说一说我的感受。
第三条主线就是法瑞尔在空中勇敢的和对方战斗的事情了,德军为了堵截英国军队撤退,派出了大量的空军来堵截,但是英国的飞机只有三架,最后只剩下了一架战斗机了,而且油量不足,但是他没有放弃,通过自己的努力击落了一架战斗机,又利用最后的滑翔的机会击落了最后一架飞机,把士兵从绝望当中救了回来,最后他被德国人活捉了,牺牲了自己。这是一种风险精神,在战斗的时候没油什么大场面,但是他的那种坚持的性格非常的容易感观众,记得当时我还为他加油,希望他能够早一点的击败敌机。
三条主线紧密相连,让我看到了一个战败的国家,一个没有放弃的国家。还有一些伟大的士兵。非常值得大家去电影院看一看。
⑷ 怎么评价电影《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是一部特别的电影,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战争片,看不到常见的战争片里都有的那些情节,例如生离死别,政治博弈,战争爱情,等等。它的重点,是“战争的感觉”和“战争中人的感受”。
整部电影,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紧张的段落里,走向情绪的极致。
⑸ 如何评价电影《敦克尔克》
《敦刻尔克》是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战争历史片。该片改编自二战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当时40万英法联军被敌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背水一战。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也是盟军和纳粹的历史性转折点。诺兰直接把一个真实历史事件,用自己独有的电影风格,改成了诺兰版的敦刻尔克。
影片几乎使用全IMAX-77mm拍摄,整部影片的台词非常少,伴随着汉斯季默配乐大师的音乐,让观众体验前所未有的陆海空交叉视听,体验前所未有的历史真实。
《敦刻尔克》在豆瓣上的评分达到了8.6,但是票房却不如人意。前几天刚去看完《敦刻尔克》,说实话有一些小失望。本以为诺兰的电影应该是《盗梦空间》、《星际穿越》这样的超级大片。但《敦刻尔克》在我看来并不是这么好看。影片的故事情节过于平淡,对白又少。影片中关于陆海空三段叙事,诺兰用一周,一天,一小时的极简方式来进行叙述,看似将剧情简单化了,但实际上却使观众有些雾里来云里去。
但是不论如何,《敦刻尔克》是诺兰的第一部战争片,作为一个诺兰迷,都应该去影院观看一次,用100分钟去“经历”,“体验”一次敦刻尔克大撤退。
在我看来,《敦克尔克》算得上是诺兰作品里水平一般以下的电影了,票房少很正常,市场的反应很客观,好作品大家不会冷落,而不是对《敦克尔克》有偏见。
首先,《敦克尔克》电影的主题很散,很多影评人解读了影片的反战主题,其实通篇看完并没有鲜明的印象,不是凭借几个恐惧和死亡的镜头就能解决的。
其次,影片对战争的刻画不立体,不深入,战争题材近了可以和吉布森的《血战钢锯岭》对比下,远的还有大把的二战题材片子,人物分散,对白无力,最终导致剧情毫无张力。
当然,正是因为对诺兰的高预期,所以才提出如此不足。电影的画面和音效还是牛B闪电的,吊打无数战争影片。
⑹ 如何评价战争电影《敦刻尔克》
严格説《敦刻尔克》并不是一部史诗片,不是一部“全景式”战争电影。
⑺ 如何评价电影《敦刻尔克 》
《敦刻尔克》是一部场面壮观但不空洞的好莱坞影片。其出色之处不仅在于其雄心与精美拍摄,更在于编剧兼导演诺兰在其情感细节中注入很多心思。《敦刻尔克》将历史事件呈现出来,就像从迷失世界中传递出一个信息。克里斯托弗·诺兰则自始至终都保持了《敦刻尔克》情节的紧张感。除了叙事手法,诺兰还做了一个明智的选择,就是不近距离地向观众展现敌人,敌人最多出现在飞过头顶的飞机的主观镜头里。这增加了影片的悬念,让观众随时都能感觉到即将到来的危险。
⑻ 如何评价电影《敦刻尔克》
整个电影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敦刻尔克大撤退,当时40万英法联军被敌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背水一战。
第三,突出历史是小人物创造的。按道理,这么一部战争电影,至少英国首相丘吉尔要出现吧,但却没有,全程在结尾的时候是一个士兵读出来了他的演讲,而整个电影的很多画面都是用小士兵、小人物的口吻来表达的,这说明了一个点,就是历史是被每个人创造出来的。
所以,不论这部电影的评价怎么样,历史的确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当年确实存在过真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电影真正要告诉我们的并不是它拍得多么好看,而是:请铭记历史,爱好和平。
⑼ 对于电影《敦刻尔克》(Dunkirk)应该如何评价
《敦刻尔克》是一部商业与艺术结合得相当不错的电影。《敦刻尔克》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几乎可以与《钢琴家》《辛德勒的名单》等顶尖的战争片相媲美。
导演用这部作品告诫了当代人和平的重要,尤其唤醒了人们对于现代生活的珍惜之情,硝烟之下的生命都是无辜的生灵,只愿和平永存,善意绵延。
《敦刻尔克》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
⑽ 《敦刻尔克》这部电影评价怎么样
该片用细节而不是英雄主义来打动观众,是一部饱含艺术的商业电影。全片场面壮观但不空洞,其出色之处不仅在于其雄心与精美的拍摄,更在于编剧兼导演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在其情感细节中注入的很多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