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有哪些值得推荐的文艺片
1、《印度往事》:题材很好,爱国、励志、反抗压迫,都能从中读到。这部片子是阿米尔汗稍年轻时拍摄的一部作品,依然是非常优秀,尤其是他这个人物在影片中性格很丰满,是民族英雄。在印度村民和英国军士精彩的板球比赛过程中,主角在一次次的出击中战胜了英国殖民者,捍卫了民族尊严和自己的爱情。结局相当震撼,令人惊心动魄。穿插的歌曲和舞蹈也让这部片子有了更多美的感觉。
❷ 武侠风唯美句子 武侠里的经典句子
电影《东方不败》李连杰念的诗。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鸿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沧月经典语句
《血薇》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指间砂》
黄泉。紫陌。碧落。红尘。
原来每一种,都是幻灭。
《荒原雪》
听雪江湖,成就一些人的梦,却同时破坏另一些人的梦——然而,却让所有人的心变成了荒原。
《护花铃》
沧海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染大荒。
易水萧萧人去也,一日明月白如霜。
《飞天》
飞天绝舞,几世轮回,只等匆匆今生的相会。
却不过是 缘来缘散,缘如水。
《星坠》
那不是流星
那是战士的灵魂——
是那些在星空下某一处
为了自己的信念在战斗的、孤独的灵魂。
《剑歌》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燕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仍阶前点滴到天明。
《碧城》
怅卧新春白跲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大漠荒言》
雪地上尤自有血点点泼洒,结了冰,
宛如一朵朵火红的曼珠沙华开在雪峰上,
凄厉而诡异,暗示着不祥的结局——沙曼华……沙曼华!
我又一次在近在咫尺的距离内,错过了你。
《七夜雪》
跋涉千里来向你道别
在最初和最后的雪夜
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
却终究 抵不过时间
《沧海》
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煦以湿,曷不若相忘于江湖。
也许,上天注定了她一生最值得怀念的时间只有短短三个月,那三个月的押解之途!
也许,真的,不如相忘于江湖。
《雪满天山》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夕颜》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乱世》
孩子,你知道人生是什么吗
所有的过程,只是一个灵魂来到这个世上,受苦,然后死去。
但是,由于他的努力,
他这一生受过的苦,以后的人都将不必再受
燕垒生的《天行健》我最喜欢了。
唯刀百辟,唯心不易
不仁者,天诛之.
豪情冲霄上,登高望,江山万里何苍茫!
好男儿,岂惧青山葬!
执节堂堂,以向四方。
挽天河之水兮洗我刀枪。
金戈铁马,万里鹰扬。
如日出东海兮赫赫煌煌, 吾土吾民,吾国吾邦。
执节堂堂,以守四方。
看长风猎猎兮吹我征裳。
开疆拓土,万里龙骧。
如日之正中兮赫赫煌煌, 粉身碎骨,归报君王。
岭表长风咽夕阳,涛声淘洗旧刀枪。江山如画犹无奈,只与英雄作战场
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
身既死矣,归葬山阳,
山何巍巍,天何苍苍,
山有木兮国有殇,
魂兮归来,以瞻家邦
江南的飘渺录
战在即,脸红是血勇,脸白是骨勇,脸青是气勇....... 面色不变,拔剑生死—
—当然是神勇。——息衍
“依马德,古拉尔,纳戈尔轰加,这是我祖宗的血!他们的灵魂在黑暗中看我,
他们传给我尊贵的血和肉,他们传给我天神的祝福!我们注定是草原之主,我们
注定是世界的皇帝,我们注定是神惟一的使者!”——吕归尘
为卿采莲兮涉水 为卿夺旗兮长战 为卿遥望兮辞宫阙 为卿白发兮缓缓歌
姬昌夜:然英雄长战,庶民滴血,男子战死沙场,父母悲戚,女子无人可托,自
相婚嫁,有败人伦,我心不忍。
“非要杀了我们,去永远独霸这个世界的权力”首领低声说。
“那就送他们去地狱独霸权力吧!”首领忽然高举着巨剑咆哮起来,他胯下的战马巨龙
一样立起,长长的火红色马鬃在夜色中飞扬。
“喝啊!喝啊!喝啊!”这支沉寂的军队忽然爆发出巨雷一样的呼喊。有一种精神点燃
了他们每个人的意志,他们高举起武器直指天空,数百人的吼声将整个荒原上敌军的声浪压
了下去。
“只要最后一个天驱还活着,总有人镇压他们的野心!”首领仰天吼叫,“铁甲……”
“依然在!”所有人都随着他咆哮。
“铁甲!!”
“依然在!!”
“铁甲!!!”
“依然在!!!”
三次一次更比一次沉雄的吼声震惊了整个荒原,仿佛巨龙呼啸着从夜雨中升腾而去,狂
烈的龙吟化作沉重的雷声在整个荒原上滚动着推向四周。天空中的云层也震颤着要为之崩溃
。发动冲锋的敌军在这阵不可一世的咆哮声中敬畏不安,将军们挥舞着长剑镇定军心,他们
本已经料到剿灭这支数百人的残军也并不容易,可是无人想到,在发出生命中最后一次咆哮
的时候,这群武士依然无畏,宛如极盛的当年。
“回北方去!”首领高呼着。
数百支火把一起点燃。鹰旗所指,一道火流在荒原上飞驰起来,向着北方发起了最后一
次冲锋。
关于武侠的经典语句
丐帮 降龙十八掌 1亢龙有悔 02飞龙在天 03龙战於野 04潜龙勿用 05利涉大川 06鸿渐於陆 07突如其来 08震惊百里 09或跃在渊 10神龙摆尾 11见龙在田 12双龙取水 13时乘六龙 14密雨不云15损则有孚 16履霜冰至 17羝羊触藩 18笑言哑哑 打狗棒法 古墓派 玉女剑法 九阴真经 少林派 九阳神功 易筋经 少林七十二绝技(大金刚掌 韦陀掌 少林长拳 燃木刀法......)大理段氏 六脉神剑 一阳指逍遥派 小无相功 天山六阳掌 逍遥折梅手 生死符 北冥神功( 吸星大法 化功大法)
求一些特别美的古风句子
1. 却是无声遣流年,英雄空冢凋去多少红颜。往昔忆尽无新篇,故园难再留眷恋。
2. 谁哦愿意孤苦一生,谁愿意孤单度日,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回柔肠百转冷无霜!
3. 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4. 尘埃落定,洗尽铅华,是谁为她袖了双手倾了天下又是谁拥得佳人,陪她并肩踏遍天涯
5. 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
6. 缤纷且浮华,不过情非得已。
7. 破冢蝶飞不过瞬间,惬梦中红颜浮生却变。
8. 夜清清,月凄凄,佳人那头惹人惜。
9. 飘尽万水千山,情意亦不变。
10. 如海如风如流水,伴汝伴吾伴此生
11. 两两相望漠漠路,心思属。
12. 风习袅袅,盈水展千华,飞檐亭角清铃响。
13. 红烛共谁剪影,交杯尽,缠绵饮,此世此生,但付君心
14. 醉月迷花,深闺梦里,看春风乍起,池水凄凄。
15. 独自倚栏,待得冷颜瘦。心依旧,泪沾衣袖,遥问伊知否
16. 看春花开又落,秋风吹着那夏月走,冬雪纷纷又是一年。她等到,人比黄花瘦。
17. 清风湿润,茶烟轻扬。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18. 红尘嚣浮华一世转瞬空。
19. 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20. 白莲开,净颜照月牙,弱水三千尽繁华。
❸ 让·雷诺阿的人物评价
让·雷诺阿作为20世纪杰出的电影大师,半个多世纪以来,名字屡屡出现在许多国家的电影机构评选的电影史上十大杰出导演的名单中。而评选杰出大师的依据是杰出作品,雷诺阿的杰作当为《游戏规则》和《大幻灭》。其中《游戏规则》更是多次入选电影有史以来的十大杰作之列,以英国《画面与音响》杂志的评选结果最具权威性。该杂志自1952年起每隔10年组织一次评选活动,邀请世界上最著名的影评家和电影导演投票评选电影有史以来的十大杰作,50年来《游戏规则》一直没有落榜。
作为雷诺阿生平创作的最完美的影片,《游戏规则》雷诺阿说这是一个关于识破骗局、认识真相的故事。它虽然是一部古老的故事,但是所流露出的沉重的悲剧意识,是对人、对社会的一种失望的情绪。
雷诺阿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追逐片式的喜剧情节和看似荒诞的艺术手法,富有嘲讽意味地揭示了战前法国资产阶级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态度:生活如同“游戏”,说谎和尔虞我诈是这种游戏的不可违拗的“规则”;同时,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争风吃醋的男男女女的群象表明,情欲是人类的共性,而在风流场上的追逐和搏斗中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是不得相互混同的,此外影片还运用隐喻手法,预示了“奇怪战争”的悲惨结局,最后则把这群百无聊赖的男女的东逃西窜作为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的手段。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当时欧洲社会复杂的阶级斗争和以法西斯主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反动势力的猖獗,这些使雷诺阿由痛苦、愤怒而沦为悲哀。《游戏规则》是他这种宿命、无望情绪达到极点时发出的绝望的呼喊。
雷诺阿曾说:“非常奇怪,我的影片要等到25年之后才能被人理解。”想到《游戏规则》当初的不幸遭遇和后来的诸多荣誉,事实的确如此。此片完成于二战爆发前夕,上映不久便被禁止。电影审查机构认为它“伤风败俗”,军事检查机关认为它“涣散士气”,很多观众认为它是对他们的“人身侮辱”。这样的结果与雷诺阿的初衷背道而驰:“我原想把这部影片拍得讨人喜欢,但却惹恼了大多数观众,我为之惊奇不已。”雷诺阿把观众的敌意归咎于自己的“直率”,这部影片表面描写的是和蔼可亲的人,实际表现的是正在解体的社会,观众在影片中看到了自己,而“自杀的人是不喜欢让人看见的。”拍摄《游戏规则》的人自己没有遵守“游戏规则”,结局自然可想而知。雷诺阿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游戏规则》问世时遭到的失败太让我丧气了,以至于我决定,要么不再拍电影,要么离开法国。”
雷诺阿的另一部代表作是《大幻灭》,据其编剧查尔·斯巴克的解释,影片主要是表现“战争是愚蠢和丑陋的。战争破坏了人的生活,人不是为互相残杀而生存的,只有职业军官喜欢身着军装”。因此,热爱和平的雷诺阿在影片中表达的反战倾向是非常明显的,而且他还告戒人们:“不论胜利与失败,任何民族都难以幸免战争造成的堕落。战争在几个月内就足以摧毁缓慢发展的文明用几个世纪才得以建立起来的东西。”
雷诺阿通过纪录片式的朴素风格和真实准确的细节,以及生动的性格刻划和丰富的视觉形象,既表现了战争期间不同国籍的军人们对和平时期保持友爱感情的向往,又反映了他们在国家、种族、宗教、社会、阶级等界限之间的复杂关系。有时阶级关系超越国家界限,有时种族关系超越社会阶层,有时友爱之情超过一切,有时爱国主义占据上风。比如,当了俘虏的法国侯爵德瓦尔迪厄与德国贵族冯·罗芬斯坦之间的阶级关系,远远超过他与平民出身的马雷夏尔的同胞关系;马雷夏尔对言语隔阂的德国农妇的好感,大大超过他与犹太资本家罗森塔尔的友情。
当然,也有人认为雷诺阿身为一个左翼电影工作者,在本片中对法国贵族传统和军事等级日落西山表示哀叹令很多人困惑甚至愤怒,而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却说:“对大多数法国人所经历的时代的回忆之所以引起我们的激动,是由于我们在这些囚徒的痛苦和希望之中发现了某些东西,在今天原子弹毁灭的磨难、恐怖和恐惧面前,那些东西对我们来说反倒像是失去的天堂。”也许让·雷诺阿富于前瞻性的诗意现实表现也正于此吧。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代表人物让·雷诺阿,1894年9月15日出生在法国巴黎(1979年2月12日逝世),出生在大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的家中。奥古斯特·雷诺阿是法国早期印象派绘画运动的先驱者,这使童年时期的让·雷诺阿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对于其日后在电影色彩、构图方面的优势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让·雷诺阿并没有子承父业,在学业尚未完成的情况之下便毅然踏上了军旅之路。一战期间,他以准尉的军衔奔赴前线作战,数月后因右腿负伤回到巴黎养伤,开始迷上了卓别林的电影。也就是在此期间,他开始对电影产生兴趣。雷诺阿在这次战役中落下了瘸腿的终身残疾,伤养好后他又返回军队学习飞机驾驶,做了短时期的侦察兵。他退伍后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来到法国南部的卡纽和郊外的玛洛特从事陶器制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因受到电影《爱的火花》的感染,他决心投身于电影事业。起初,他只是为别人写作了一部电影剧本,接着才在1924年获得了拍摄《水上姑娘》的机会。影片以爱情为主线,讲述一位姑娘在做水手的父亲死去后遭遇了许多不幸,最后得到一位地主少爷的救护和爱情的故事。让·雷诺阿运用了印象派电影手法,所表现的如姑娘做梦时的场景,深获好评。自此,他开始了自己真正的电影生涯。
1926年,雷诺阿拍摄了根据左拉小说改编的《娜娜》,这是一部耗资巨大、长达120分钟的影片,虽然没有取得应得的经济效益,但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影片将文学上的自然主义与绘画上的印象主义有机结合在了一起,用优美的笔法展现了妓女娜娜悲惨放荡的一生。这部影片是雷诺阿默片时期的代表作品。此后,他拍摄了一系列默片:《查尔斯顿》(1926年)、《玛尔基塔》(1927年)、《卖火柴的小女孩》(1928年)、《懒兵》(1928年)、《城中比武》(1929年)、《穷乡僻壤》(1929年)。这些影片已经显示出雷诺阿在题材和风格方面的某些特点,如探讨物质生活的意义、将现实主义与梦幻般的想象相结合。为最终形成“雷诺阿风格”的先驱作品。
从三十年代开始,雷诺阿进入了自己多产而又风光的全盛期,在此期间,他不仅形成了雷诺阿式的电影风格,而且拍摄出了享誉一生并被后辈着力推崇的影片《大幻灭》和《游戏规则》,确立了在世界影坛的重要地位。就像世界电影有了历史性的飞跃一样(进入有声期),雷诺阿也开始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叙事方式。后来所拍摄的《汤尼》是一部极端写实主义影片,片中几乎没有内景,也没有用大明星,纯粹依据真实事件拍成,被评论家们认为是与维斯康蒂的《对头冤家》(1942年)一样没有时代局限的杰作。他描写了从意大利和西班牙来到法国南部的打工者们的爱情和经历,最后因颓丧、妒嫉而导致的一场悲剧。一般评论家认为《汤尼》是电影史上的新写实主义电影的先驱。
雷诺阿的写实主义手法虽然得到好评,但他慢工出细活儿的拍片速度却常让一般电影老板不满意。找他拍电影的,多是看重他擅长拍摄社会题材并欣赏他写实风格的制片人。1935年,让·雷诺阿拍了《朗基先生的犯罪》,影片描述一家印刷厂面临破产,老板逃跑了,工人们却团结起来组织了一个合作社继续进行生产,终于扭转局面取得胜利。这是一部表现工人要求权力的影片。另一部根据名著《下层社会》改编的影片《社会底层》,则刻画了一群社会落伍者的众生相。这些影片都显示着他广博和深远的认识,并且永远能忠实反映人间世态、表现人的本质。雷诺阿自幼喜爱艺术,具有高深的艺术修养。这使他一从影就很快跻身于名导演之列。他与法国影坛老将让·维果以及雷内·克莱尔、约克·费戴尔、马赛尔·卡尔内等人共同奋斗,谱写了法国二战前电影史上的不朽篇章。
《汤尼》和《朗吉先生的罪行》被称为是“法国电影的转折”,“标志着法国电影的复兴”。影片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倾向具有鲜明的左派思想,影片接受了苏联的现实主义精神,被认为是战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先声。
雷诺阿在此期间拍摄的最重要的两部作品《大幻灭》(1937年)和《游戏规则》(1939年),成功运用了景深镜头和长镜头的叙事手法,为电影语言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大幻灭》荣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艺术电影奖。雷诺阿喜欢用长焦距镜头来拍摄,使近景和远景同样清晰,他对这种摄影方法的实践和系统发展,对奥逊·维尔斯日后拍摄《公民凯恩》产生了重要影响。
1939年,雷诺阿紧接着完成了诗意现实主义的扛鼎之作《游戏规则》。
这是一个关于上流社会道德腐败的陈旧故事。和《大幻灭》不一样,《大幻灭》洋溢着自信向上,而这部影片则是一股昏暗不堪的调调。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游戏规则》在时隔25年之后才受到世人重视,就好像人们获得了重生,因为此片在当时受到禁止放映的条令,来自各方的压力使雷诺阿不得不离开了自己挚爱的国土。
总体来说,雷诺阿这个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水平,使他成为战前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
从1940年到1950年,雷诺阿在好莱坞期间共拍摄了6部影片:《大泽之水》(1941年)、《吾土吾民》(1943年)、《向法国致敬》(1944年)、《南方人》(1945年)、《女仆日记》(1946年)和《海滨浴场的女人》(1946年)。1950年拍摄的《大河》是雷诺阿途经印度回国途中所拍摄的,也是他第一部彩色片。他回国后的18年间仅拍过5部影片,其中《法兰西康康舞》(1954年)较为著名。这些影片虽然在色彩运用上非常成功,也不乏完美的镜头,但都没能超越他在1930年在法国拍摄的优秀作品。终其一生,他拍摄了默片、有声片(包括黑白和彩色)共计40余部,后期雷诺阿的艺术活动转向舞台剧和电视,同时撰写有关电影的论著,导演舞台剧,创作小说和电影剧本,写作有关自己和父亲的回忆录。
雷诺阿继承和发扬了冯·斯特劳亨所信奉的拍摄电影的原则和传统,形成诗意写实主义风格,成为法国电影史上的丰碑。他虽然没有子承父业,但是秉承了父亲为艺术如痴如醉的风范,他为电影艺术耗费了毕生的精力,他致力于实验新电影文法的精神永远活在同样挚爱电影的人们心中。 历史上父子齐名的文学家、艺术家不乏其例,如大仲马与小仲马,大施特劳斯与小施特劳斯以及中国的曹氏父子、苏氏父子等,而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与其子让·雷诺阿也是同样举世闻名的。所不同的是,他们的艺术门类不同,一位是画家,一位是优秀的电影导演。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在法国艺术界的地位,而让·雷诺阿最初的艺术灵感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来自他的父亲。奥古斯特·雷诺阿是法国画家,最初与印象画派运动联系密切。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记录真实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满了夺目的光彩。然而到了(18世纪)80年代中期,他从印象派运动中分裂出来,转向人像画及肖像画,特别是妇女肖像画中去发挥自己更加严谨和正规的绘画技法。
在所有印象派画家中,雷诺阿也许是最受欢迎的一位,因为他所画的都是漂亮的儿童,花朵,美丽的景色,特别是可爱的女人。这些都会立刻把人吸引住。雷诺阿把从他们那里所得到的赏心悦目的感觉直接地表达在画布上。他曾说过:“为什么艺术不能是美的呢?世界上丑恶的事已经够多的了”。他还是女性形象的崇拜者,他说:“只有当我感觉能够触摸到画中的人时,我才算完成了人体肖像画”。
1874年雷诺阿以《包厢》一画参加首次印象派画展,这标志着雷诺阿风格的成熟。但是自由的艺术创造给家庭经济带来危机,所以他总想找到一种既能满足绘画爱好者趣味,又能不失自己的艺术良心的方式。随着《游艇上的午餐》成功,生活境遇得到了改善。于是决定走出法国去东方寻找新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他去了阿尔及利亚又取道英国,1881年又赴意大利游历艺术名胜佛罗伦萨、威尼斯和罗马等地,当他在罗马看了拉斐尔的画时感叹道:“真是妙极了,我早该看到它们,这些画显示了真正的艺术技巧和智慧。”这时他的艺术追求倒退到古典主义学院派,他说:“在油画方面我更喜欢安格尔。”这是他艺术道路上的一次危机。但就在这危机时代,他的印象主义精神仍始终保存在他的风景画中。
雷诺阿艺术的主体旋律———毕生所竭诚表现的是女性肉体的魅力。他所描绘的女性着意在外表美而忽略其性格深度,但就其自然魅力而言是高贵雅致的。他兼收了罗可可和巴洛克两者的娇媚和雄健之风,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创造了独有的雷诺阿风格。阳光、空气、大自然、女人、鲜花和儿童。这就是雷诺阿一生用丰富华美的色彩所弹奏的主题。
❹ 印度有什么好电影
哈哈,印度的电影,无力吐槽,想起来这个电影是印度电影,心里先想笑一下。答主看的印度电影还是不少的,那么来推荐几部印度的好电影吧。
1.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这是一部主旋律片子,一想起来主旋律大概很多人都会排斥吧,一般主旋律电影在国内的话院线上映都是送了单位一堆票,然后必须得去,很多人都是满心不愿意的去啊。但是这一部印度主旋律电影是真的好看,首先说一下类型,这个电影的类型怎么说呢, 可以算作流浪型的冒险电影,亦可以看成是剧情片或者家庭片。比较温情的电影。剧情呢,简单说一下, 想看的答主也不能当剧透党啊。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三岁还不开口说话,家人带去外国治疗,坐火车中途一不小心女孩走丢了,遇到了一个大叔带他回家的故事。大叔坚定的信仰在回家途中遇到了一个个的荒诞的故事,这些反应了印度的宗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