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如何看待萧萧电影和小说

如何看待萧萧电影和小说

发布时间:2022-06-11 04:00:54

⑴ 萧萧的点评鉴赏

“乡下人吹唢呐接媳妇,到了十二月是成天会有的事情。”——小说《萧萧》,就从萧萧的出嫁开始。作者用这个平和的陈述句,定下了小说的基调。
这个女孩子才十二岁,生在长在种田的庄子上,出嫁,就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她的丈夫还不到三岁,不过她也不为这婚姻愁烦——她不想也不懂得愁烦,在抱抱丈夫,做做杂事中,象棵蓖麻一样长大起来。小说写的萧萧的成长,是一种原生的、自然的成长,她没念过书,对于身处其中的婚姻制度、礼法制度从来没有过自觉的反抗,但是成长中的自然的人性,却与制度不可避免地冲撞在一起。
沈从文这样写道:“几次降霜落雪,几次清明谷雨,一家人都说萧萧是大人了。天保佑,喝冷水,吃粗砺饭,四季无疾病,倒发育得这样快。”于是男小女大的婚姻中存在的矛盾暗暗呈现出来——在这个小说中,矛盾都被放在情节与细节之后,作者从不正面描写冲突,但是萧萧在丈夫与花狗之间的关系,却有了微妙的变化:“她有时觉得害怕,不许丈夫走开;有时又像有了花狗在身边,打发丈夫走去反倒好一点。”这一句淡淡的点染,说出这个糊糊涂涂的女孩子心里,隐隐地有了害怕与快乐的争执。
因为没有受过教育,萧萧不可能去反抗她的婚姻,也因为没有受过教育,她没有强烈的贞洁观。——沈从文笔下的萧萧,是近乎完全自然的,听从的是自然人性的召唤。于是,在花狗的山歌声中,她变成了个妇人。
变成妇人的萧萧,并不是因为失去了贞洁而痛悔,这种抽象的道德观念倒并不使她恐惧,可是她有了孩子,具体的身体变化让她害怕,她也明白这是切实的罪证,于是打算逃走,“收拾一点东西预备跟了女学生走的那条路上城。”可是没有动身,就被发觉了。
于是萧萧此刻要面对的是礼法制度。出了这样的事情,自然家里是“生气的生气,流泪的流泪,骂人的骂人”,不过沈从文添了一句有意思的话:“各按本分乱下去。”好像生气流泪骂人也都是应尽的义务,尽完便也罢了。而对萧萧的惩罚措施,依法倒是十分严厉:“沉潭”或“发卖”,伯父不忍将萧萧沉潭,而发卖也找不到人家,萧萧就又住下了,丈夫与她还是象姐弟一般。家人依旧对她好,住到生了个儿子,“照规矩吃蒸鸡同江米酒补血,烧纸谢神”。
萧萧在与礼法制度的冲撞,终于因为家人的消极执行,也有惊无险地避了过去。
在人性与制度的对抗中,沈从文写的是人性的胜利。对于婚姻,萧萧以天然的人性来对抗,以于礼法,家人以农人纯朴的天性来对抗。这样的对抗,都是不自觉的,甚至是自我抑制的,这样的力量看上去是弱小而偶然,但是却隐藏在这些“种田的庄子”里,在这些“种田的庄子”里,沈从文不动声色地在搭建的是,是他心中爱与美的,永恒的“人性的希腊小庙”。
然而,既便沈从文是将矛盾都尽量淡化,在冲突的弱化中进展情节的,但他还是不得不写进了残酷的现实与制度。——萧萧的命运带有这样大的偶然性,她仿佛是幸运的,可她的一生却只能服从于外在力量的摆布,从来没有过对于自己的命运的自主的权力。她的快乐里头,潜伏着无知与麻木。人性的力量是天然的,却带着蒙昧的面目,于是小说中还有另一个群与萧萧们完全不同类的人,“女学生”,是这群人,引进了自觉的反省反抗的力量。
在《萧萧》中,对女学生的叙述完全是虚写,她们就象是小说的后景,不停地从庄子边“过身”,农人有着关于她们的种种荒诞不经的传闻,他们对女学生的感情是复杂而有趣的,夹杂着歆羡与轻蔑,而对于这群他们不了解的人,他们不了解的生活,保持着距离与好奇。对萧萧来说,女学生完全就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在她要逃走的时候,她却是要从“女学生走的那条路”走的,虽然她不可能真正地踏上这样的旅程。
“女学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给小说一个时代的背景,她们暗示着一种对于制度的自觉的反省与反抗的力量,这种力量与小说的前景中的人性的力量象是处于不同的系统之中,可是它们是否有可能相结合?在天性的自然发展中,同时以教育使人脱离蒙昧?从而人能够对不合情理的制度,有更大的对抗的能力。小说不是条理如此明晰的论说,沈从文也不可能是在观念的指导下安排结构,但小说家的感性直觉却可能是与理性结论相通的。有趣的是,一九二九年小说的原作结尾是这样的:
“这一天,萧萧抱了自己新生的小毛毛,却在屋前榆蜡树篱笆看热闹,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
而一九五七年较改字句的时候,沈从文加了这样的一句关于女学生的话:
“小毛毛哭了,唱歌一般地哄着他:
‘哪,毛毛,看,花轿来了。看,新娘子穿花衣,好体面!不许闹,不讲道理不成的!不讲理我要生气的!看看,女学生也来了!明天长大了,我们也讨个女学生媳妇!’”
在一种轮回之中,新的变数也正在酝酿与萌芽。
作为小说,《萧萧》是与众不同的。它的着重点不在于冲突、矛盾以及应之而生的高潮,它描写人性,态度宽和,笔致从容,情节是舒缓的,细节却丰富而微妙——这里体现出一个艺术家的感受,这种感受本身就可以突破某种固有的思想的藩篱,而带给人新的启示。在《萧萧》中,种田的庄子里闻得到草料的香,听得到山歌在唱,农人们的生活是勤苦而狭隘的,但却又有质朴的生机。沈从文用《萧萧》谱出了一曲牧歌,虽然调子中也有沉痛与疑问,但总体却是明朗的、优美的,在湘西那方自然的土地上回响。 沈从文出生于湘西一个纯朴的农民之家,在他功成名就后更是以农民作家自称,丝毫不忘本。在他的眼里,乡间小路充满了太多的喜悦色彩与宁静朴实。这点在他的散文小说中多次表现出来。“萧萧”是比较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在故事里,湘女萧萧下嫁仅三岁的丈夫,成为了她娘家的童养媳,虽然貌似寄人篱下,萧萧宛如家庭中的一份子,劳务,家务,毫不含糊。然而,原始的召唤,与本性的迷茫,使萧萧迷失了自己,最终沦落为人妇。然后对传统贞操方面一片空白的萧萧丝毫无感觉,更不在意,只是最初对身体所发生改变的惶恐逐渐加深,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然而萧萧毕竟是个女孩。即使她的身体已不再清白,。对生命的渴望压倒了她那微薄的传统思想礼德,对未来生活的追求让她更加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念。纸是保不住火的。当萧萧的情况最终被发现后婆家竟然手足无措。按道理,是要落井下石的,可是,纯朴憨厚们的农村人民们会如此狠心吗?答案是否定的。当他们被这件事件弄得鸡飞狗跳时,“各按本分乱了下去”。似乎这些繁杂都只不过是一个过程而已。当最后萧萧成功分分出一个胖小子后,婆家按照传统的规矩,洗尘,拜神,接受了这位外来者。
在外人看来无法接受的事实,在往往被认为最保守最封建的乡村人眼中竟变得如此平常。淳朴的人性在封建礼仪的恶狠狠地冲撞下,纹丝不动,一场有惊无险。因此,通过这一系列事情,沈从文描述出了人性的胜利。
在这篇文章里,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女学生。当时在兵荒马乱之日,读书人寥寥无几,更别提女学生了。作为乡下人,都对女学生这个概念懵懵懂懂。在他们眼里,所谓女学生,就是“不做事,整天玩,可以随便与人睡觉“。让人羡慕天之骄子与这种形容画上等号,不由得有点让人啼笑皆非,可这也看出乡下人对于这个群体的轻蔑与暗地里的些许歆羡。虽然萧萧被大家捉弄,说要让她当女学生时,她大叫”我不作女学生“,可后来梦见与女学生们并排走路,可见她对于这个群体的憧憬。她们不循规蹈矩,出着超出常人能够理解的手牌(比如不留辫子,身穿洋装,以及被夸张化了的娱乐生活),暗意这对于传统制度的反抗与挣扎。通过对萧萧在闯祸后想加入女学生们的描述,沈从文是否在暗示,教育是开蒙智慧,铲除愚昧的金钥匙;只有教育才能使人突破数千年来传统道德对于我们的约影响。然而,这个群体却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纯朴世界格格不入,而且两者绝无结合可能。在道德的约束下,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学生们不见得像乡下人们一样,接受得了这个荒谬的事件。或者,沈从文在暗示,教育已经无法拯救人们传统的愚昧,只有心无杂念,拥有朴实农风的乡下人才能看开一切,这一切沈从文并没有明确地从书面转达给我们,而是要靠我们自己推测与理解。

⑵ 湘女潇潇书与电影的区别

影片根据沈从文小说《萧萧》改编,在不偏离原著风格的基础上,表现了近一个世纪前湘西农村人民的心态和生活习俗,反映了封建传统观念对人性的扭曲,批判了封建社会吞噬人性和生命的丑恶,并通过萧萧由具有反抗精神的善良少女转为封建卫道士的悲剧,提出了反封建的重要和必要性。该片获1988年法国第四届蒙比利埃国际电影金熊猫奖,西班牙第二十六届圣赛巴斯提安国际电影节堂·吉诃德奖。

⑶ 沈从文的《萧萧》人物分析

关于这个,网上资料很多,楼住可以去查阅参考,这里给你些独家的……
“乡下人吹唢呐接媳妇,到了十二月是成天有的事情“,这是全文之首,及其平和的语调,看起来一个太正常的故事,一个关于湘西山水人情的故事。这便是沈从文的最大风格----朴质、平淡、抒情’并带有浓郁湘西乡土风情,平和叙说着关于生命,关于爱的故事。沈从文在文中执意要追寻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想要构在一个奉养“人性”的“希腊小庙”
作为小说,《萧萧》和沈从文大部分小说一样,是与众不同的。它们的着重点不在于冲突、矛盾以及应之而来的高潮,而是在描写人性上,态度宽和、笔致从容,情节是舒缓的,细节却是丰富而微妙的。在《萧萧》中,种田的装置里闻到草料的香,听得到山歌在唱,农人们的生活是勤苦而狭隘的,但却又有质朴的升级。沈从文“湘西”小说里常常出现山歌,因为那是那片土地上最为质朴的表达方式,也最为热烈的宣泄。它用《萧萧》普出了一曲山歌,虽然调子中也有沉痛和疑问,但总体却是明朗的、优美的,在湘西那方自然的土地上回响。
“美丽中是令人忧愁的”,无论是《边城》里的翠翠,还是《萧萧》里的萧萧,沈从文笔下的它们都是美丽的,看起来是轻快的、优美的、恬淡的。只是这份美丽、轻快、柔美、恬淡中,夹杂着些许的忧愁,这些忧愁又很是增添了几分人物的迷人之处,而对于她们或许并不自知。当萧萧抱着新生儿,看这自己的私生子取进大龄媳妇,又一个“萧萧”诞生时,她仍然懵懂不知。文章末,仍旧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这一天,萧萧抱了自己新生的毛毛,却在屋前榆腊树篱笆看热闹,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而这清单的笔墨,却点处令人心颤的故事,一个所不出滋味的十年春秋,一个周而复始的轮回。
除楼主外,谢绝复制引用!

⑷ 萧萧小说和萧萧电影有什么区别吗

有、、一个是电影
一个是小说。

⑸ 湘雨潇潇小说与电影有什么不同

区别在于结局,小说中萧萧与其丈夫一起看着萧萧的儿子结婚,也是童养媳,但在电影中萧萧的丈夫上了学,得知自己有童养媳是旧时代的封建,,最后逃走了。

⑹ 湘女萧萧的影片评论

《湘女萧萧》改编自沈从文的小说《萧萧》,但在题材的选取上却与黄建中的深受好评的《良家妇女》相当雷同,两部影片所讲,一部是关于童养媳的故事,一部是关于小女婿的故事,但都关乎历史进步的沉重性和艰难性问题。
从商业性考虑,在别人的一部成功的作品之后,接着有意识地拍一部在题材上相当接近的作品,可能是聪明之举。但从艺术性考虑,却是选择上的大忌。
谢飞相信自己有能力拍出一部完全不同的影片。事实上也是如此。我们看到,两部影片在故事的结局和立意上确实有很大不同。最为重要之处在于,在这两部影片的故事处理中,历史进步的动力和契机被归结为完全不同的原因。《湘女萧萧》讲述了一个充满温情和苦涩的中国农村的童养媳故事,故事发生于20年代的旧中国。在这个故事中,历史似乎是在极其缓慢而沉重的蜕变中前进的:萧萧的遭遇和命运表明,沉潭这一古老而野蛮的惩戒习俗在一丝恻隐之心和对鬼魂世界的敬畏中松动了,而且,是偶然性(因为她生的是个男孩)改变了萧萧被买给人贩子的命运。
把历史前进归结为善、宗教信念和机缘,这与沈从文在提及生与死时表现出来的那种大气而沉静的态度是一致的。侯孝贤曾经提到,《沈从文自传》中所表现出来的"包含着最大的宽容与深沉的悲伤"的"冷眼看生死"的写作态度,使他"顿觉视野开阔"。
在影片最后,周而复始的生活又进入了它的下一个轮回:萧萧也要当婆婆了,从形式上看,历史的悲剧似乎在重演。但是,影片却让观众感到,生活的内容确实发生了些许变化。

⑺ 《萧萧》中作者怎样看待萧萧的悲剧

萧萧是一个童养媳,她比自己的丈夫大十几岁,这就注定在丈夫还未成人的十年中萧萧是要一个人度过的,她没有一个知心的朋友,没一个真心关爱自己的人。因此她的内心潜意识里是渴望有一个人爱她和懂她的人的。因此,当花狗出现并向他示爱时,一个像她从没有谈过恋爱的小姑娘必定很难抗得住男人温柔的诱惑,又加之她长年以来的孤独寂寞促使她认定花狗就是那个关心她爱她的好人,孰不知花狗对她只是一种生理需求。她上当了,但这种上当全然不是她的错,她也只不过是个小姑娘,她还什么都不懂只是被人利用了。如果评论是谁的错,错的只是那可笑的童养媳的习俗和某些男人不负责任的生理需求。但当萧萧有了花狗的孩子被族里的人发现时,以那个时候的道德规范,她是应当被淹死或嫁到外地的。在那个年代的人眼里,这个规范是神圣而不可逾越的,但在我们看来,这种规范是可笑而没有人情味的。这就是时代与规范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不合理的道德规范是一定会被社会淘汰的。因此,就现在而言,我们现在所崇尚的某些道德规范,将来也未必能成为真理,这就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当萧萧生下了儿子,全家人忙里忙外,从内心里渐渐的接受了就因为儿子将来可以做苦力。可见任何道德规范的遵守都抵不过现实的冲击。当人们面对现实的利益时,那些不通人情没有道理的道德规范会渐渐被人忘却了。萧萧后来嫁给了小丈夫,公公和婆婆不计前贤接受了她。大多原因因为她多年来辛苦劳动任劳任怨博得了公公婆婆的信任,又加之与小丈夫多年来相处的感情日深,小丈夫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她,即便是婆婆公公也对她有了感情,产生了亲情。因此,她没有被赶出家门,反而被正式的娶进了门。这说明任何道德规范都不外乎人情。道德规范制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人情,可是当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随之改变时,那些旧的道德规范也许就会存在破坏人情的因素,因此最终它们是会在历史长河中消逝的。然而,萧萧的过门并不意味着她真正得到了幸福,她的小丈夫也会有长大和懂得爱的那一天,他也会有自己喜欢的女孩,因为他对萧萧的感情只有亲情而没有爱情,为了得到常人所应有的爱情,他必然会抛弃萧萧。这对于萧萧其实是一场悲剧。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他并没有长篇大论的写封建社会旧习俗如何害死人,而是给读者留下一个看似美满的结局让读者去回味,但当人们细想其后果时才意识到作者的用意,这种以喜衬悲的写法使故事更悲。但其最悲的还不是萧萧未来的遭遇,而是又有一个童养媳嫁给牛儿时,大伙依然乐呵呵的庆祝着,就连身受这种旧习俗迫害的萧萧也站在一旁笑着,这就更让人心痛。因为这个悲剧将一次次重演下去并会造成更多的受害者,然而一个个受害者却全然不知。这样的木讷让读者不禁为他们心痛。作为小说,《萧萧》是与众不同的。它的着重点不在于冲突、矛盾以及应之而生的高潮,它描写人性,态度宽和,笔致从容,情节是舒缓的,细节却丰富而微妙——这里体现出一个艺术家的感受,这种感受本身就可以突破某种固有的思想的藩篱,而带给人新的启示。在《萧萧》中,种田的庄子里闻得到草料的香,听得到山歌在唱,农人们的生活是勤苦而狭隘的,但却又有质朴的生机。沈从文用《萧萧》谱出了一曲牧歌,虽然调子中也有沉痛与疑问,但总体却是明朗的、优美的,在湘西那方自然的土地上回响。

⑻ 怎样看待沈从文笔下的<萧萧>这个人物

两个出处,只能有一个参考资料,就写后面了。

关于沈从文的《萧萧》
http://tieba..com/f?kz=181601799
“乡下人吹唢呐接媳妇,到了十二月是成天会有的事情。”——小说《萧萧》,就从萧萧的出嫁开始。作者用这个平和的陈述句,定下了小说的基调。

这个女孩子才十二岁,生在长在种田的庄子上,出嫁,就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她的丈夫还不到三岁,不过她也不为这婚姻愁烦——她不想也不懂得愁烦,在抱抱丈夫,做做杂事中,象棵蓖麻一样长大起来。小说写的萧萧的成长,是一种原生的、自然的成长,她没念过书,对于身处其中的婚姻制度、礼法制度从来没有过自觉的反抗,但是成长中的自然的人性,却与制度不可避免地冲撞在一起。

沈从文这样写道:“几次降霜落雪,几次清明谷雨,一家人都说萧萧是大人了。天保佑,喝冷水,吃粗砺饭,四季无疾病,倒发育得这样快。”于是男小女大的婚姻中存在的矛盾暗暗呈现出来——在这个小说中,矛盾都被放在情节与细节之后,作者从不正面描写冲突,但是萧萧在丈夫与花狗之间的关系,却有了微妙的变化:“她有时觉得害怕,不许丈夫走开;有时又象有了花狗在身边,打发丈夫走去反倒好一点。”这一句淡淡的点染,说出这个糊糊涂涂的女孩子心里,隐隐地有了害怕与快乐的争执。

因为没有受过教育,萧萧不可能去反抗她的婚姻,也因为没有受过教育,她没有强烈的贞洁观。——沈从文笔下的萧萧,是近乎完全自然的,听从的是自然人性的召唤。于是,在花狗的山歌声中,她变成了个妇人。

变成妇人的萧萧,并不是因为失去了贞洁而痛悔,这种抽象的道德观念倒并不使她恐惧,可是她有了孩子,具体的身体变化让她害怕,她也明白这是切实的罪证,于是打算逃走,“收拾一点东西预备跟了女学生走的那条路上城。”可是没有动身,就被发觉了。

于是萧萧此刻要面对的是礼法制度。出了这样的事情,自然家里是“生气的生气,流泪的流泪,骂人的骂人”,不过沈从文添了一句有意思的话:“各按本分乱下去。”好象生气流泪骂人也都是应尽的义务,尽完便也罢了。而对萧萧的惩罚措施,依法倒是十分严厉:“沉潭”或“发卖”,伯父不忍将萧萧沉潭,而发卖也找不到人家,萧萧就又住下了,丈夫与她还是象姐弟一般。家人依旧对她好,住到生了个儿子,“照规矩吃蒸鸡同江米酒补血,烧纸谢神”。

萧萧在与礼法制度的冲撞,终于因为家人的消极执行,也有惊无险地避了过去。

在人性与制度的对抗中,沈从文写的是人性的胜利。对于婚姻,萧萧以天然的人性来对抗,以于礼法,家人以农人纯朴的天性来对抗。这样的对抗,都是不自觉的,甚至是自我抑制的,这样的力量看上去是弱小而偶然,但是却隐藏在这些“种田的庄子”里,在这些“种田的庄子”里,沈从文不动声色地在搭建的是,是他心中爱与美的,永恒的“人性的希腊小庙”。

然而,既便沈从文是将矛盾都尽量淡化,在冲突的弱化中进展情节的,但他还是不得不写进了残酷的现实与制度。——萧萧的命运带有这样大的偶然性,她仿佛是幸运的,可她的一生却只能服从于外在力量的摆布,从来没有过对于自己的命运的自主的权力。她的快乐里头,潜伏着无知与麻木。人性的力量是天然的,却带着蒙昧的面目,于是小说中还有另一个群与萧萧们完全不同类的人,“女学生”,是这群人,引进了自觉的反省反抗的力量。

在《萧萧》中,对女学生的叙述完全是虚写,她们就象是小说的后景,不停地从庄子边“过身”,农人有着关于她们的种种荒诞不经的传闻,他们对女学生的感情是复杂而有趣的,夹杂着歆羡与轻蔑,而对于这群他们不了解的人,他们不了解的生活,保持着距离与好奇。对萧萧来说,女学生完全就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在她要逃走的时候,她却是要从“女学生走的那条路”走的,虽然她不可能真正地踏上这样的旅程。

“女学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给小说一个时代的背景,她们暗示着一种对于制度的自觉的反省与反抗的力量,这种力量与小说的前景中的人性的力量象是处于不同的系统之中,可是它们是否有可能相结合?在天性的自然发展中,同时以教育使人脱离蒙昧?从而人能够对不合情理的制度,有更大的对抗的能力。小说不是条理如此明晰的论说,沈从文也不可能是在观念的指导下安排结构,但小说家的感性直觉却可能是与理性结论相通的。有趣的是,一九二九年小说的原作结尾是这样的:

“这一天,萧萧抱了自己新生的小毛毛,却在屋前榆蜡树篱笆看热闹,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

而一九五七年较改字句的时候,沈从文加了这样的一句关于女学生的话:

“小毛毛哭了,唱歌一般地哄着他:

‘哪,毛毛,看,花轿来了。看,新娘子穿花衣,好体面!不许闹,不讲道理不成的!不讲理我要生气的!看看,女学生也来了!明天长大了,我们也讨个女学生媳妇!’”

在一种轮回之中,新的变数也正在酝酿与萌芽。

作为小说,《萧萧》是与众不同的。它的着重点不在于冲突、矛盾以及应之而生的高潮,它描写人性,态度宽和,笔致从容,情节是舒缓的,细节却丰富而微妙——这里体现出一个艺术家的感受,这种感受本身就可以突破某种固有的思想的藩篱,而带给人新的启示。在《萧萧》中,种田的庄子里闻得到草料的香,听得到山歌在唱,农人们的生活是勤苦而狭隘的,但却又有质朴的生机。沈从文用《萧萧》谱出了一曲牧歌,虽然调子中也有沉痛与疑问,但总体却是明朗的、优美的,在湘西那方自然的土地上回响。

读沈从文《萧萧》有感 文 / 芊芊情歌
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8-4-29/2646651.shtml
在沈从文的笔下总会有那么一些可爱的乡村女孩。萧萧又如同翠翠一样,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但是她们终究都逃不过命运。翠翠一个人等待那遥远的记忆,而萧萧呢?又重复着那不可更改的命运旅途。
也许只因为我生在这个平等自由的时代,也许只因为我受过这么多年的教育,勉强算得上是一个知识分子。我无法深刻了解萧萧的悲伤,我只是为她感到悲哀。其实她也算是有觉醒意识的。因为她每次听说有女学生过路,就会像睁了眼做过一阵梦,愣愣的对日头出处痴了半天。也许那时候的她心里闪过那样一丝想法——随女学生去,随那自由去。可是她最后没有走出那一步,这不能怪她,只是当时的历史条件使然吧!当然沈从文先生深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可能给萧萧安排一条“自由”或“革命”的出路。他只能那么写,他的“轻松”的幽默笔调是含着眼泪的苦笑,故意让读者咀嚼的是那带着涩味的苦趣。
最终萧萧还是留在了那里,抱了她新生的毛毛,在屋前榆蜡树篱笆间看热闹,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她还是重复着她的有些略显悲哀的生活与命运。这样的结尾似乎有些调侃意味,但写的却是中国古老农村中长期沉滞的生活。即使有那些象征“自由”的新学堂的女学生偶然路过,也对这混混沌沌的世界吹不进一丝时代变化的微风,死水即使激起一点点波澜,不久又复归于平静了。
一切仿佛一场梦一样,梦醒了,萧萧以及那些和她有着一样命运的年轻女孩就又得回到属于她们的现实里去了。

⑼ 《湘女潇潇》的原著与电影有什么区别

<<湘女萧萧>>的原著没有看到

但电影找到如下信息:

导 演: 谢飞

主 演:娜仁花 邓晓光 张愚 倪美玲 管宗祥

摄 制: 北影青年电影制片厂

电影简介:

民国初年,湘西边远小山村杨家坳,迎来了一顶花轿。花轿里走出12岁的小姑娘萧萧。她睁大好奇的眼睛,觉得一切都那么新奇。当了妻子的萧萧还没脱孩子气,常在苦涩的生活中自寻其乐。她白天带着比自己还小几岁的丈夫玩,夜晚要哄“丈夫”睡觉,还要帮婆婆洗衣喂猪。6年后,萧萧长成了大姑娘,漂亮丰满,婆婆给萧萧裹上缠胸布。萧萧听了人们讲的镇上的女学生的新鲜事儿,一颗沉睡的心萌动了,她向往自己也像女学生那样,过自由平等的生活。萧萧家的长工叫花狗,身强体壮,幽默风趣。他喜欢萧萧,萧萧心里也有他。一天,萧萧在房中换衣裳,花狗闯了进来,俩人大胆相爱了。此后,他们常常幽会。不久,萧萧怀孕了。这时,正遇村中寡妇巧秀娘与铁匠相好被人捉了奸。按照族规铁匠被打断双腿,巧秀娘被沉了潭。萧萧开始为自己的命运担忧,胆怯的花狗因惧怕惩罚不辞而别。为打掉胎儿,萧萧求神拜佛,吞食香灰,都无济无事。走投无路的萧萧连夜逃跑了,可又被抓回,关进了库房。萧萧面临着被“沉潭”或者“发卖”的悲惨境地。后因族人的迷信和家人的善良,萧萧躲过了死劫又住在家中。萧萧生了个胖小子,她和她的儿子被接纳为家中的成员。10年过后,萧萧那颗曾是炽热的心,已经被旧的生活习俗腐蚀了,变得冷漠麻木。不久,她也按照乡俗,为10岁的儿子接来了个大媳妇。

⑽ 沈从文作品<萧萧>与电影<湘女萧萧>的不同

电影当然是改编了的啦。比如花狗引诱萧萧那段,书上是说花狗给萧萧唱那些使人脸红的歌引诱的她,而电影上的一天下大雨萧萧躲雨换衣服时花狗也恰好进来躲雨,看到了萧萧正换衣服就引诱了她做那事。还比如电影上有巧秀娘沉潭那段,书上就没有。
好多地方都是改编的。

阅读全文

与如何看待萧萧电影和小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题材关于美国白宫的动作电影有哪些 浏览:868
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包括哪些 浏览:782
生化危机出过哪些cg电影 浏览:983
移动硬盘上的电影如何在电视上播放 浏览:998
电影密码之争在线免费看 浏览:275
东北老炮赵四电影免费看 浏览:96
日本什么爱情电影好看 浏览:94
日本纹身动漫电影叫什么 浏览:542
哪吒之免费大电影 浏览:51
好看的日本青少年电影 浏览:116
绍兴世茂电影院怎么上去 浏览:510
电影角斗士结局如何 浏览:934
2020年最好看的国外电影 浏览:142
电影煎饼侠免费在线观看 浏览:628
吃女孩脚电影叫什么 浏览:259
二当家电影名字叫什么 浏览:993
哪些明星拍过三类电影 浏览:267
憨豆先生制作电影有哪些 浏览:620
阿部宽最好看的电影 浏览:326
像寻梦环游记那样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