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黑白电影在电影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楼主的题目有问题啊,黑白电影并不是一个电影艺术范畴的分类。
早先在没有彩色的时候,黑白是人们唯一的电影色彩。给你电影的发展列表参考吧:
1、活动照相阶段——卢米埃尔兄弟
2、无声电影阶段——代表人物卓别林
3、有声电影阶段(《爵士歌王》,1927)
4、彩色电影阶段(《浮华世界》,1935)
5、数字技术、三维动画的高科技阶段(如:《星球大战》,1977;《谁陷害了兔子罗杰》,1988;《侏罗纪公园》,1993),3D的《阿凡达》
从这个角度看,黑白电影只是一个技术的陈旧品。就像我们过去用马车,现在用汽车一样
但是,彩色技术成熟后,也有电影拍成黑白的,这时候这个就是电影色调选择的倾向了,经常用于记录电影等。《幸德勒名单》就是一部黑白电影,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唯一不是黑白的就是红色衣服的小女孩,是希望的象征。这时候黑白就是一种衬托了,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B. 用大段黑白镜头来描写记忆的电影
<辛得勒的名单>
C. 黑白道的影片评价
该片不同于其他的卧底警匪片,它不是一部讲述英雄的电影,反而是讲述小人物的悲剧,是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一个商业题材 。(新浪网评)
在《无间道》之后,以卧底为主题的港片层出不穷,水平亦是高低不齐,其中不少令人感到太过乏味。但《黑白道》却被导演邱礼涛拍出了新意,不再着力描述卧底如何在黑社会斗智斗勇,而将侧重点放到了卧底重回警队后的尴尬处境和心理落差上。该片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入木三分,让观众有如感同身受,这部片子还是值得一看的 。(贵阳日报评)
很多影史经典都是黑白的。
因为实在太多,我推荐几部我看过、今天看来依然精彩的作品。
1、《正午》,西部片经典。
小镇警长退休+结婚,双喜临门,可他的死对头此刻出狱了,并搭乘正午抵达的火车来找他寻仇。
他的妻子劝他逃走。他不愿意,并发动镇民们抵抗恶人,可刚才还在祝贺他的镇民们,立刻落井下石,紧锁门窗,弃他于不顾。最终,孤独的警长于正午十二点,在空旷的小镇等待与仇敌的决斗。
一个动人的孤胆英雄故事,充满了对人性、政治的讽刺。片中时间的跨度,与现实中时间的跨度刚好吻合。必看!
E. 黑白电影和彩色电影
事先声明,我并不是什么“专业人士”,我只是“FAN”
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拍黑白的还是彩色的,都要取决于电影要表达的内涵。
当然在彩色电影没诞生之前我们暂且不提,因为那时想拍彩色的也拍不了。但当电影技术发展到可以让小蜘蛛满天飞去拯救世界、可以让大猩猩爬高楼去勇斗飞机的今天,已经不存在“可不可以拍”,关键转到了“愿不愿意拍”。所以黑白和彩色不再是时代的划分代表,而俨然成了一种表达电影的更直观的工具。
比如说2005年的《好运,晚安》,就是典型的模仿老胶片式的黑白电影。那么导演为什么不拍成彩色的呢?他没有那个能力吗?不是。拍成黑白片,一来是因为故事发生的年代比较早,所以黑白片更有味道,更真实;二来,故事讲述的是一场政治阴谋,用黑白可以更好的衬托出政坛的尔虞我诈的氛围和当时黑白颠倒的恐怖,让电影更具感染力。所以导演乔治·克鲁尼用了黑白的表现手法。这无疑也是成功的,片子获得了7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
其实我认为把黑白和彩色用的最好的要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影片所有的写实部分都是用黑白表现,这很饱满的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恐惧。而五位女战士的回忆则都是用彩色表现,这体现出了战士回忆的美好以及战争前的和谐,也更衬托了战争的破坏性和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所以后来当怀着自己纯真“彩色”回忆的女战士一个接一个的倒在冰冷“黑白”的战场上时,观众才不由得潸然泪下。影片就是用黑白和彩色的对比来突出了电影的内涵,使影片更具感染力并依然感动着、震撼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所以,所谓黑白、彩色哪个好,并没有什么定论。依然要根据影片去裁定。因为这一切只是突出电影内涵的道具。一位好导演不会在使用黑白还是使用彩色上费脑筋,只会在如何才能更突出电影的精髓上花心思。
F. 黑白电影的特点
没有其他颜色
G. 推荐些经典电影(黑白)
《乱世佳人(飘)》费雯丽版
《窈窕淑女》《罗马假日》奥黛丽版
辛德勒的名单
大白鲨
教父
H. 黑白电影的特点是什么
是黑白的~~~
I. 黑白电影的简介与背景介绍 越长越好
都是黑的很没趣
J. 黑白电影
http://www.pg168.com/kalaok/zjsong.aspx?id=40299
黑白电影 严峥
把这段爱情故事拍成电影
就算白与黑
剪辑的喜与悲 苦与累
能让旁观的人暗自落泪
上演的恩恩怨怨 不再遮掩
无非进与退
落幕是我的悔 期盼你的美
要就此放下爱恨不再围绕
等下一个轮回
我已经顾不上来时的路
谈何容易又要从头起步
爱情总是让裂缝留在肺腑
爱一个人谁会忍心将它掏出
怎么也退不出走过的路
从头开始我不再让你误
带着满是伤痕累累的痛
看来这次我真的 把色彩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