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邯郸石龙现状
邯郸的石龙阵现况引人注目,排列有序,形成独特的"十龙阵型"。中央的大龙与两侧小龙相距约2.5至3米,小龙间则紧密相连。龙头大龙的尺寸惊人,高度6米,宽度4.3米,龙爪长3.4米,宽1.5米,龙身高度2.5米,宽度4.6米。已清理出的龙身长达30多米,据探测,整条龙全长可达369米,其余九条小龙约200至300米,形态相对较小。
今年夏天,一座专为保护古石龙的龙文化保护馆落成,坐落在依山而建的卧龙岗,完美地容纳了发掘出的十条石龙。专家们对这些石龙进行研究,认为它们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石质独特且充满神秘感的石制龙体,被认为是赵王陵的象征性存在。
地质勘探工程师游传泽认为,这些石龙是人为制造的,龙体结构复杂,龙骨有规律的沟槽和一致的尺寸,龙体还有龙翼和底盘,显示了人工设计的痕迹。而王大有教授则持相反观点,他考察时推测石龙是古海退去后自然形成的,形状似脊椎骨髓,且大部分石龙仍埋藏在山坡中,表现出古海遗存的证据。
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的李庆辰教授给出了最终解释,他根据现场地质分析,认为石龙是晚更新世时期(约1万至12万年前)由古河道沙钙质胶结而成。他强调,石龙并非海底沉积,而是自然环境变迁的结果,其形态和位置反映了古河道的变化和沉积过程。他进一步解释,石龙的均匀断裂和龙爪形状,反映了自然固化收缩的过程,而龙头部分则可能是后人的添加物,他认为保留原貌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