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哪個電影的聲音和畫面突出

哪個電影的聲音和畫面突出

發布時間:2022-10-10 18:32:49

⑴ 有哪些聲音效果做的特別棒的電影值得推薦

音響效果好、視覺效果好的,當然是獲得奧斯卡這些獎的電影啦,比如黑鷹墜落(又譯黑鷹計劃)、指環王三部、蜘蛛俠兩部、加勒比海盜兩部、金剛之類。都是極好的視聽享受。或者說,科幻、動作片都可一看。但重要的是,看DVD碟片或者HDTV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網上的,視效再好,音效再好,一壓縮,動作場面就花了,5.1的聲音系統也變成2.0的了。

⑵ 電影中的聲音和畫面哪個更重要

我是學習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我覺得如果硬要比較一下的話。還是聲音,因為電影的起源就來自於廣播,廣播是用聲音輸出的,畫面給人傳達的內容僅僅在於表面,而電影導演給影片注入的內涵是獨具風格的。聲音包括很多,對話,音樂,音響,更加的渲染電影的主題,突出人物形象,給人以不同的想像和思考,讓人可以集中注意力去聽。大家可以想一下,其實日常我們看電影電視劇的過程中,不去看畫面。聽著聲音,我們都能夠了解劇情的發展。【個人觀點】

⑶ 電影中聲音與畫面的組合方式有哪幾種各有什麼特點和作用

聲畫同步、聲畫對位、聲畫並行、聲畫對立、聲畫分立。

1、聲畫同步:

即聲畫統一,表現為音樂和畫面緊密結合,音樂情緒與畫面情緒基本一致,音樂節奏與畫面節奏完全吻合。

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復合觀賞性,兩者組成有機的統一體。音樂強調了畫面提供的視覺內容,祈禱烘托、渲染畫面作用。

他可以以同一種持續進行的聲音為紐帶,把一系列表現不同場景、不同內容的畫面組接起來、構成自成首尾的蒙太奇段落。

⑷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叫什麼名字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叫《歌女紅牡丹》。《歌女紅牡丹》是由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張石川執導,洪深編劇,胡蝶、王獻齋主演的劇情片,於1931年3月3日在上海光陸大戲院試映、1931年3月15日在新光大戲院公映。

3.影片人物形象個性突出、典型生動又類型鮮明,各種不同的人物構成了舊時都市劇團茶園的群像。影對舊時都市藝人圈落生活境況的描摹呈現,擴大了中國早期電影的取材領域和表現范圍,足見編劇對市現實生活的深刻把握和慧心獨具的藝術想像力。

⑸ 電影《1942》的聲音設計

影片《1942》講述的是特定時期特定地點發生的災難性歷史事件。1942年河南發生了災荒,千萬民眾背井離鄉、流離失所。在逃荒的漫漫路途中,國民政府政府對災民置若罔聞,日本人接二連三對其轟炸。災民們在干糧早已吃完,連樹皮、毒草都吃完的情況下出現了人吃人、狗吃人的凄慘事件,有的一家老小幾口人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親人相繼餓死卻無能為力。災民們逐漸變得麻木,似乎回歸到了原始社會的物物交換生活方式,為了填飽肚子,可以變賣妻兒換取三斗小米,甚至放棄一切為人的尊嚴。這場災難最終造成了300萬人被餓死的空前慘況。

一、影片背景和聲音設計的基調

運用現代數字技術產生強烈的視覺和聽覺刺激來吸引觀眾已經是當今國內外商業電影大片的重要製作手段,因此,聲音在影片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根據好萊塢的電影製作模式,一個專業的聲音製作團隊需要多人分工協作、各司其職,這主要包括:聲音設計師、同期錄音師、音樂錄音師、擬音師、聲音剪輯師以及混音師等,其中聲音設計師在影片拍攝之前就開始進行影片聲音的整體構思,把握和決策聲音在電影中的作用,並且指導和參與到後期的整部電影聲音的剪輯和混錄過程。[1,2]目前,國內的電影聲音製作團隊也逐漸意識到了聲音設計的重要性,[3-5]這一點從近年來涌現的多部叫座的影片中都有體現。

不同類型的影片,其舞美、燈光、攝影技巧以及聲音設計的思路並不同。例如,歌舞片在聲音方面主要通過唯美動聽的音樂感染觀眾;動作片則重點構思各種動作音響的擬音設計;西部片在聲音上主要通過音樂和音響相結合營造氣勢恢宏的場景感,等等。影片《1942》兼具歷史片和災難片兩種類型,按照慣例,在聲音表現方面往往會利用貫穿影片始終的氣勢恢宏或感人至深的音樂和精心設計的誇張效果的音響來震撼觀眾,例如影片《辛德勒的名單》《泰坦尼克號》《2012》等。然而,影片《1942》無論從演員的表演到攝影鏡頭的運用還是電影聲音的設計都給人以自然、真實,雖然絕望但卻不煽情的感覺,敘事的方式更像是紀錄片風格。回顧整部影片的聲音表現,不禁讓人感嘆導演和製作人員的良苦用心,不誇張、不煽情、看似紀錄片的風格,但卻娓娓道來、引人入勝、感人至深。整部影片在聲音和畫面的表現技巧上與目前利用強烈的視聽刺激和各種炫技來吸引觀眾的主流趨勢大相徑庭,甚至背道而馳,但卻贏得了更多的觀眾,打動了更多的人心。這種看似紀實性的表現方式,實則處處精心設計的聲音表現方式值得我們仔細品讀。下面,本文將按照目前比較科學的分類方法,將影視聲音分為語言、音樂和音響三大類,[6]對影片《1942》的聲音設計進行分析。

二、著重運用語言刻畫人物的形象和內心轉變

對於不同類型的電影,語言、音樂和音響三大類聲音的偏重不同。通常情況下,災難片著重通過大動靜、刺激、震撼的音響擬音來震懾觀眾;歷史傳記片則通過大量原創的或田園式舒緩流暢或江河流水、平原峽谷般雄偉壯觀的交響樂來表現大場面,讓觀眾被景色或場景所折服。然而,影片《1942》則重點刻畫語言。

該片的語言不僅起到基本的釋義性作用,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格、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以及營造影片的真實感。根據影視語言的藝術屬性,語言又分為客觀語言和主觀語言兩類。[6]客觀語言就是畫面上演員表演時同步表達出來的語言,它和演員的口型一致,是觀眾看到影片當中某個人在說話同時聽到的這個人的聲音,主要表現場景和人物的真實性,有獨白、對白和群聲三種形式;主觀語言是觀眾在觀影過程中聽到了一段語言但是畫面上並沒有看見這個演員在說話,聲音和演員的口型不同步情況下的語言,常被用來表現角色的內心世界,或者在專題紀錄影片中擔任敘事的任務,有內心獨白和旁白(或解說)兩種形式。

影片《1942》片頭就採用了一段第三人稱的旁白,它可以有效交代整部影片的背景和人物關系,將觀眾快速帶入到故事情境之中,這在《我的父親母親》和《泰坦尼克號》等影片中都得到過較好的運用。除此之外,影片中並沒有跟隨目前主流電影中採用新奇的構思,設計主觀語言去吸引觀眾,而是完全採用了客觀語言平鋪直敘。這與影片的整體基調是一致的,盡可能客觀、真實地反映那個時期的事實真相。當然,該影片在客觀語言的設計上其實是煞費苦心、精心構思過的,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所有逃荒的人物都採用河南方言表演;(2)幾位主要演員的語言風格特點鮮明,幾句簡短的台詞就將人物形象和內心世界刻畫得淋漓盡致。例如,馮遠征飾演的佃戶瞎鹿,家境貧窮,他的一切舉動都是圍繞著吃,作為社會底層最普通的農民,木訥遲鈍,但為了生存想法非常實際。女兒問他啥叫逃荒,他回答「出門尋吃的就叫逃荒」;在老東家拿出一小盆小米為他家救急之後,他又追上去開口想多要幾升;他跟栓柱一起找走失的驢,發現驢已經被幾個士兵給燉了,他也敢湊上前去跟對方討要驢肉吃,結果為此喪了命。再如,王子文飾演的地主女兒星星,從小養尊處優,起初不理解父親為什麼要帶著大家逃荒,跳下板車一句「我不和你們逃荒了」表現出一位清高、自信的少女形象;然而逃荒多天後糧食早已吃光,靠吃樹皮為生,全家人飢餓難忍,再加上嫂子快要生孩子需要營養補給的時候,她默認了將自己一路上一直保護的家貓給殺了,一句「我也要喝貓湯」,將她內心的轉變——為了填飽肚子可以放棄清高和驕傲赤裸裸表現出來;再到後來為了吃自願將自己賣身,拒絕父親的挽留,說:「你讓我討個活命吧,把我賣了吧……」至此,星星徹底放棄了自己的所有情愛和尊嚴。電影《1942》平實的語言表現風格、特點鮮明的台詞設計使得每一個人物都性格鮮明、生動感人。

三、刻意不利用音樂煽情

電影音樂在影片中可以起到塑造人物形象、提示時代背景、刻畫人物內心、推動情節發展以及渲染影片的情緒氛圍等作用。現在,音樂在電影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重,在很多商業大片中,音樂幾乎貫穿影片始終。這是因為,利用音樂煽情引起觀眾的共鳴是最有效的方法,有時片中的角色無需多言,音樂響起,觀眾的情緒就馬上被帶到故事的情境之中,時而痛哭流涕,時而欣喜若狂。然而,影片《1942》除了片尾曲之外,整個故事的發展過程中只有一兩處出現片段音樂,而這僅有的幾處片段音樂也未刻意煽動觀眾的情緒,只是淡淡地鋪墊為背景。這也是我觀影後的一處疑問。但是,隨著影片的上映和觀眾的反應來看這並沒有影響觀眾被感染的程度,而是所有觀看過電影的人都被深深地震撼和感動。通過音樂來豐富影片的聽覺感受固然是好,但是這部影片刻意地不用音樂煽情是由影片的整體創作思路和意圖決定的:不刻意加入創作者的觀點,讓觀眾自己體會。因此,影片缺少音樂應該正是創作者刻意設計過的。

影片片尾曲《生命的河》歌詞來自一位農村婦女創作的一首基督教贊美詩歌,由趙季平老師重新譜曲。「生命的河,喜樂的河,緩緩地流進我的心窩;我要唱一首歌,一首天上的歌,頭上的烏雲,心中的憂傷,全都灑落……」這首歌的原曲在基督教徒中廣為傳唱,旋律中的喜悅之情猶如歌詞中所描述的頭上的烏雲、心中的憂傷全都灑落。然而,重新譜曲後的這首片尾曲從旋律上來說雖然更加優美動聽,但是憂傷、沉重的心情無法釋然,就如同片中的災民面對一次次沉重的打擊內心深處仍然沒有放棄生的希望。

四、客觀細致的音響表現

音響一般指影片中除語言和音樂外其他一切聲音的統稱。音響在影片中的作用主要是增加畫面敘事內容的生活氣息、烘托劇情氣氛、擴大觀眾視野、賦予畫面環境以具體的深度和廣度。在科幻片、災難片、戰爭片、動作片等多種類型片中利用誇張的音響營造恢弘的場面或者緊張的氣氛來吸引觀眾的影片數不勝數,例如《侏羅紀公園》《金剛》《唐山大地震》《2012》《珍珠港》《英雄》《十面埋伏》等。此外,對單調、機械的音響進行設計也可以用於營造影片的特殊氛圍。例如,影片《十月圍城》中用鍾表指針走動的聲音,起初是誇張放大,然後由慢到快,強調時間的緊迫,將觀眾的心緊緊抓住,營造出了緊張的氛圍。

電影《1942》的題材很容易讓觀眾在觀影前聯想到以往的觀影經歷,就如同上述列舉的多部電影中的場景。然而,實際觀影中才發現影片並沒有在音響設計上刻意誇張放大或者突出表現,而是完全跟隨畫面,畫面上看到了什麼,就聽到相應的音響聲,客觀同步地再現當年所發生的事件。影片的音響設計看似平淡,但要做到如此真實、和畫面場景環境基本一致地去表現那些客觀音響也並非易事。電影中的音響聲多數是在擬音棚中通過道具模擬完成的。影片中小到小貓舔食,大到日本人的轟炸,每一處畫面場景中應該有的音響聲都表現了出來,並且不刻意誇張,始終配合著畫面的表現,不喧賓奪主。這與影片整體的創作思路是一致的:不刻意添加導演或者編劇等創作者的個人觀點,盡量客觀再現事件,讓觀眾去看、去體會吧!

五、結 語

影片《1942》的聲音設計沒有走現在主流商業大片的模式,而是以語言為主刻畫人物的內心;不動用大量的音樂煽情;細致的音響製作但又不誇張、不突出,與畫面相配合客觀地反映場景中的內容。影片雖然沒有刻意營造聽覺上的刺激和震撼,但卻足以動人。目前,在大量的主流影片將重點放在追求形式上的視聽刺激,利用音樂和音響處處煽情的整體大趨勢下,影片《1942》看似平鋪直敘,實則精心設計的做法非常難得。這也不得不引起我們去思考,電影究竟應該依靠什麼來吸引觀眾?電影的內涵究竟體現在哪裡?電影帶給觀眾的只是那影院里一兩個小時的感動還是走出影院後內心更深層的思考?

⑹ 世界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是什麼

《爵士歌王》。

1927年,由艾倫·克羅斯蘭執導,艾爾·喬森、梅·麥卡沃伊等主演的愛情歌舞片《爵士歌王》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了一位普通人為了自己的理想與家人與社會博弈,最終更名改姓在舊金山的一間酒吧中完成了自己的爵士歌手夢想。

在這部電影中只有很少幾段對白,男主角艾爾·喬森在唱完一首歌曲後,隨口說了兩句台詞:「等一會兒,等一會兒,我告訴你,你不會什麼也聽不到。」然後在後期製作時,這兩句台詞被無意中保留下來。

於是,影片就這樣「誤打誤撞」地成了「有聲電影」,因為它的確是聲音與畫面的結合,讓人們第一次體驗到了歷史中的聲音與影像同時重現的震撼感受。

所以它可以標志著有聲電影時代的來臨,也是電影走向成熟期的標志,即使一切可能都是偶然,但就像星星之火,沒有這最初的火苗是不可能有後來真正的有聲影視的發展與成熟的,所以我們應當尊重並感謝這部世界第一部有聲電影。

(6)哪個電影的聲音和畫面突出擴展閱讀:

《爵士歌王》由艾倫·克羅斯蘭執導,艾爾·喬森、梅·麥卡沃伊等主演的愛情歌舞片,於1927年10月6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是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同時也是第一部歌舞片;它標志著有聲電影時代的來臨,也是電影走向成熟期的標志。它於1929年5月16日獲得了首屆奧斯卡金像獎特別獎以及入圍最佳改編劇本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爵士歌王

⑺ 電影《你好,之華》的聲音分析和畫面分析

整部電影以紀實感為主要特色,做為劇情片,充滿紀實感的畫面與音響能夠使觀眾將情緒更好的帶入劇情,充分地感受人物的內心情感。正反打鏡頭的使用不僅僅是表達人物對話的位置與內容,亦或者是人物之間的感情,同時也是導演對過去那段時光的懷念,使得影片的感情更加的細膩。另外,本片的音樂十分的恬淡、祥和與平緩,使得整部影片的情感得到了更深程度的渲染。最後影片前後影調與音樂的一個對比,人物命運也發生了改變。
大概就是這樣吧,由於這是我第一次看這部片子,看的比較粗略(隨便找了幾個點看了看),可能有些錯誤之處,請諸位多多包含。

⑻ 你覺著為什麼《音樂之聲》的畫質這么好

電影《音樂之聲》的確是很經典的電影,但這部電影真的太老了,很多人都沒有看過,畢竟它是1965年的電影。但我卻從頭到尾不去快進看了很多遍。我喜歡電影中的簡單純粹和天真善良。神聖而美好的電影,總是可以真正讓靈魂得到棲息。

音樂之聲的出現,是有一定的歷史背景,而當今的電影也會有反應社會現象的,有深度的電影可以帶給人們更多的心靈沖擊,所以人們渴求在電影界享受具有深度靈魂的滋潤。好的電影會貫穿一個主線,表現不同的人性之美大概題現在愛情親情和愛國之情這些方面還會有其他的分支講電影的出行,發展成一棵大樹,通過這枝枝杈杈的聯系,使得一切看似是分開的實則是相合的。

⑼ 世界上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

1926年開發出一種被稱作「維他風」的唱片伴音系統,並利用該系統拍出了第一部帶有聲音的影片《唐璜》,但這部影片中的聲音還只限於一些音樂。次年,華納又推出了《爵士歌王》,這部影片不僅有音樂,還加入了一部分對白,所以被看作是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片。電影聲音的出現,為電影藝術拓展了新的表現空間,在電影史上無疑是革命性的成果。但在最初階段,「美國觀眾爭先恐後地來觀看這些音樂片,他們對於唱詞和歌手嘴唇動作完全一致的現象,感到十分驚奇,但另一方面,這種新的技術卻受到卓別林、金?維多、雷內?克萊爾、茂瑙、普多夫金、愛森斯坦等無聲藝術大師們的貶斥。」因為擔心聲音的出現會影響到觀眾對畫面和演員表演的關注,威脅到默片時代已經頗有成就的電影的獨特藝術品格,這幾位默片大師還曾聯合發表了一篇有名的反對對白片的宣言《有聲電影聲明》。而由於當時的錄音技術還十分不完善,聲音的出現的確從很多方面影響到了電影藝術的發展。比如創作者在片中毫無原則地加入大量聲音,使整部片子充斥著無聊嘮叨的對白和莫名期妙的音響,結果這些毫無藝術美感可言的聲音很快就使觀眾感到荒謬和厭倦,而且也造成了電影美學的倒退。

⑽ 關於聲畫對位和聲畫對立,能各舉幾個電影中的片斷的例子嗎

首先作用為:強調聲音與畫面的相互作用,是一種通過觀眾的聯想,然後可以達到一種對比、象徵、比喻等一系列的對列效果,然後產生某種聲、畫本身原來不具備的新的寓意。接著把畫面的對列蒙太奇作用引用到聲音和畫面之間,然後可以使聲音成為獨立的藝術元素,這樣子就可以在影視片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與效果。

聲畫對位的有關例子:

1、《黃土地》中的片段情節,翠巧一邊紡線,一邊唱歌,其實歌聲和畫面內容是平行發展,二者並沒有必然的意義聯系,但是通過這樣一種聲畫組合的形式,一方面讓觀眾了解到翠巧的心靈手巧和勤勞能幹,另一方面又讓觀眾了解到她的不幸婚姻。

2、《天駒》的情節片段,搖曳的駝鈴,長長的駝隊,默默的黃牛,涌動的湖水,沙海波痕,鮮嫩的水草(疊印)游弋的魚群,波濤萬頃的大海。畫面的疊放,是一種聲畫組合的方式。

聲畫對立的有關例子:

1、《幸福時光》中的情節片段,吳穎回到家中看到鵲巢被鳩佔領,然後的心情悲涼失望,此時的聲音卻是口哨聲,鼓掌聲,歡呼聲,聲音傳達出的熱烈和興高采烈的情緒與主人公的心境構成了極大的反差,這樣子,聲畫對位更加反襯出人物內心的失望與憤懣、焦急與慌張的情緒。

2、《話說長江》中的情節片段,長江的源頭滴水成冰,天氣非常寒冷。但是這里卻沒有描寫冷,反轉的是在寫熱,在長江的另一端,南京、上海的人們都熱得恨不得脫去衣服,跳進長江里去游泳。這樣子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對比。

展資料:

聲畫對位和聲畫對立的區別:

聲畫合一:聲音和畫面傳播的具體內容完全一致,即畫面中出現的人和物就是聲音的發音體,或聲音就是在具體說明畫面中的事物情景。特點:加強傳播內容的真實感、可信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新聞性電視節目中較多採用。

聲畫合一:聲音和畫面傳播的具體內容完全一致,即畫面中出現的人和物就是聲音的發音體,或聲音就是在具體說明畫面中的事物情景。特點:加強傳播內容的真實感、可信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新聞性電視節目中較多採用。

聲畫對列:是指聲音和畫面各自百獨立,它們按照各自的規律彼此表達不同的內容,又在各自獨立發展的基礎上有機結合起來,造成單是畫面或單是聲音所不能完成的整體效果。聲話對位打破了畫面的時空局限,大大擴大了電視傳播的容量,能夠使觀眾產生一種想像和聯想,從而達到一種象徵、隱喻的表達效果。

閱讀全文

與哪個電影的聲音和畫面突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免費觀看粵語全部電影 瀏覽:309
東廠不敢殺的人是什麼電影 瀏覽:546
電影蜘蛛網怎麼做 瀏覽:603
為什麼老公不愛看小電影 瀏覽:103
剛上映青春電影有哪些 瀏覽:150
好看的青春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103
產後多久可以去電影院看電影 瀏覽:334
如何發展我國的電影產業的發展 瀏覽:691
姜棟元演過什麼電影 瀏覽:840
恐怖電影叫紅什麼女孩 瀏覽:478
電影木乃伊二免費 瀏覽:864
下載的電影怎麼放apid 瀏覽:176
和閆妮主演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921
好看的的電影網站 瀏覽:856
好看的宗教電影惡魔的耳語 瀏覽:54
臨潁電影院提前多少天能訂票 瀏覽:382
女生好聽的電影歌曲有哪些 瀏覽:668
男女在酒店看什麼電影 瀏覽:234
考中央電影學院要多少分 瀏覽:533
外國好看電影剪輯動作 瀏覽: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