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執行者號戰艦在哪個電影中出現過

執行者號戰艦在哪個電影中出現過

發布時間:2022-04-21 00:16:21

A. 執行者號超級殲星艦的結構設計

超級殲星艦是銀河帝國 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最強的軍艦之一。它和「帝國級」殲星艦基於同樣的匕首形設計,但尺寸要大得多。從上面看,光滑的船體呈箭頭形。其船體中間坐落著一個足以住人的「島」。武器炮位密密麻麻地矗立在其像多層城市一般的表面。梯形的指揮塔聳立在這個「島」的尾部附近,頭部是兩座網格通訊和偏導球。下方是一個繁忙的工程和上層結構網。十三座巨型引擎推進器發出血紅色光芒,在太空中推動這艘巨型飛船。
雖然指揮艦有好幾艘,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殲星艦是維德尊主的旗艦——「執行者號」。雅文戰役後,這艘飛船指揮著帝國的死亡分艦隊。它在恩多戰役中也是指揮艦。
執行者號殲超級殲星艦的長度19000m,她裝有5000門強力激光炮和離子炮以及大量的戰斗機。她搭載有2個預制的前進基地可以用於快速部署。據說她的護盾可以驅散相當於中等恆星發出的總能量。
執行者號殲星艦除了擁有強大火力之外,她的首要任務就是充當旗艦和移動指揮中心。執行者號超級殲星艦確實發揮了令敵人恐懼的能力—有時甚至不費一槍一彈。不過當執行者號在建造時,有些謀反的上將告訴義軍有關此艦的消息,希望能破壞這艘船,但是義軍同盟(Rebel Alliance)沒有成功。最後這些上將都被維德親自處決。
執行者號超級殲星艦的火力是一般殲星艦的五倍。中央的艦橋如果被摧毀,還有備用艦橋可用,船上也裝置帝王級殲星艦所沒有的原料回收系統。雖然執行的任務只要用較小的船隻就能達成,且除了原本指揮艦的角色外也執行各式各樣的任務,但本船所代表的即是皇帝無盡的力量象徵,在當時除了死星以外它是最大的艦種 。
超級殲星艦Super Star Destroyer)的長度資料有著很大的爭議。在官方的設定中,超級殲星艦(Super Star Destroyer)長12800公尺,而根據電影畫面中與一般帝國殲星艦的比例比較可推測為17600公尺;而LucasArts游戲中的設定卻為8000公尺。

B. 執行者號的介紹

執行者號(Executor),是執行者級星際無畏艦(Executor-class Star Dreadnought)的首艘、西斯尊主達斯·維德的個人旗艦。作為一艘執行者級無畏艦,它在銀河帝國所有的同級艦中是最出名的,也是通稱「超級殲星艦(Super Star Destroyer1)」中的代表。盡管超級殲星艦一詞並非官方所給出的正規艦級,但仍有很多人把執行者號簡單地稱為超級殲星艦,足可見此艦在人們心目中的震懾作用。

C. 殲星艦的戰艦分類

種類眾多,著名的有:
勝利級(Victory-class):建造和使用於舊共和國和銀河帝國 時代前期
狩獵者級(Venator-class):建造和使用於舊共和國和銀河帝國時代前期
帝國級(Imperial-class):建造和使用於舊共和國 末期和銀河帝國時代
日蝕級(Eclipse-class Super):建造和使用於銀河帝國時代中後期
執行者級殲星艦(Execute-class):建造和使用於銀河帝國時代,達斯·維德的旗艦
進取者級殲星艦Aggressor-class Star Destroyer
巴庫拉級殲星艦Bakura-class destroyer
奇斯殲星艦Chiss Star Destroyer
角鬥士級殲星艦Gladiator-class Star Destroyer
耙級殲星艦 Harrow
帝國II級殲星艦 Imperial II-class Star Destroyer
跋扈級殲星艦Imperious-class Star Destroyer
攔截者級殲星艦Interdictor Star Destroyer
通訊用艦Main communications ship
遠途級殲星艦Multi-kilometer Star Destroyer
奈布拉/防衛者級殲星艦ebula/Defender-class Star Destroyer :與大多數的殲星艦不同,捍衛者級取消了大型背部上層建築,在這之前原有的設計已經延續了幾十年。
佩雷恩級殲星艦Pellaeon-class Star Destroyer
回天級殲星艦Rejuvenator-class Star Destroyer
共和國級殲星艦Republic-class Star Destroyer
激波級殲星艦Shockwave
納沙達殲星艦Star Destroyer (Nar Shaddaa)
追擊鬥士級殲星艦Tector-class Star Destroyer :帝王級的一種變形艦,外形和Imperial II Class相近,是作為參加艦隊戰的火炮艦隊驅逐艦設計的。它使用了帝王級的船體,沒有垂直的機庫和外部可見的反應堆球形突起。在Endor之戰中,有記錄顯示她們參加了戰斗。
洶涌級殲星艦Turbulent-class Star Destroyer (Victory-class)
勝利級殲星艦(Victory-class Star Destroyer),由著名的星際造船廠Rendilli Stardrive為了和奎特造船廠(Kuat Drive Yards,KDY)以及已有歡呼者級強襲登陸艦的競爭而設計的。她們是舊共和國在克隆人戰爭時期最為強大的中型戰艦。共和國和之後的帝國訂購了大量勝利級殲星艦和她的競爭對手-KDY的狩獵者(Venator)級殲星艦。
900米長的勝利級有兩個離子引擎用於亞光速航行。但是,她們是行動遲緩的戰艦,即使之後的現代化改進也沒有改變這個設計缺陷。第一批量產型,通常稱為勝利一型,具有大氣圈穿行能力。一個聲名狼藉的例子就是高級星區總督塔金曾駕駛他的座艦在抗議者的人群中降落,即所稱的高曼大屠殺。第二批量產型,通常稱為Victory II型,不具有這種能力。勝利一型裝備80個震盪導彈發射井,勝利二型取消了它們。每艘船可以攜帶2個中隊的戰斗機。據推測指揮塔附近有重型炮塔保護,但是官方文件裡面沒有提及。帝國興起以後,勝利級逐漸被更強有力的帝國級(Imperial-class)代替。許多勝利級被出售給民間大型公司,或是退役終老於拆船廠。內戰結束以後,新共和國政府中不少人認為海軍中服役的帝國級殲星艦(Imperial-class,曾用名Imperator-class,估計是Imperator有羅馬帝國獨裁皇帝的意思犯了皇帝的忌)帶有太多帝國的象徵,要求以勝利級為藍本設計新的殲星艦—至少她是舊共和國設計的,只是為帝國所繼承。其結果就是勝利級的血脈在共和國(Republic)級和捍衛者(Defender)級(有著名的星雲Nebula號和歐比旺號)上得到了延續,得以繼續為新共和國服務。勝利級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她是具有大氣圈層穿行能力的最大戰艦之一。能在行星突擊戰役中為地面部隊提供近距離支援,同時威懾敵人。這一特點雖然沒有使她繼續安坐帝國主力艦的寶座,但在入侵或遮斷艦隊中仍然可以找到她們的身影。 Venator級
狩獵者級(獵兵級,Venator-class)殲星艦,此型號在星戰影視作品中被稱為Republic attack cruiser—— 共和國攻擊巡洋艦,出現於電影「星球大戰——西斯的復仇」和游戲星球大戰之戰火帝國——墮落之軍中,也在動畫劇——《星球大戰:克隆人戰爭》中出現。根據星球大戰官方網站中的網路-科技類所述,狩獵者級(Venator-class)是殲星艦(Star Destroyer)的前身——Precursor of Star Destroyer, 它是由歡呼者級強襲登陸艦(Acclamator-class assault transport)發展來的最具殲星艦特徵的一級戰艦。 該艦隸屬銀河系共和國、銀河帝國,由奎特造船廠製造的巡洋艦,總長度1137米,共有艦員7400名。艦上所載武器有8座重型增壓激光炮,2座中型雙管增壓激光炮,52座激光炮,4台質子魚雷發射器和6台牽引光束投射器。共載機400架戰斗機,標準的載機為192架V-wing,192架Eta-2 Actis 截擊機和36架ARC170型戰斗機。在支援登陸作戰時一般搭載40架LAAT/i突擊艇和24個AT-ET步行機械。
建造時代及背景
盡管過了和平又自鳴得意的一千年,但當分離主義分子(separatist)的威脅升高成克隆戰爭時,共和國仍然能轉變成可怕的戰爭機器。幾年之間的差異令人吃驚,以安全之名使用大量的資源,共和國發展出由巨大戰艦組成的艦隊,其中許多擁有尖銳的造型。
狩獵者級(Venator-class)殲星艦——或稱為共和國攻擊巡洋艦(Republic Attack Cruiser)——給這個新的星際艦隊相當大的威力。這些楔形的戰艦原本就不是設計為貨船、運兵艦或其它補給船艦;是由設計相當成功的歡呼者級強襲登陸艦和勝利級殲星艦發展而來。與作為強襲登陸艦的歡呼者級以及多用途的勝利級不同,狩獵者級主要作為星際航空戰艦(starfighter carrier/destroyer)開發。這些是為船艦之間的戰斗所發展的。高度裝甲的外型有著咄咄逼人的,匕首般的側面,其上散布著可以打穿強力護盾和堅固裝甲的重武器炮台。在它高聳的雙指揮塔,克隆人船員和其它共和國軍官可以監控著戰艦的行動。
船的前半背部表麵包含一座大型飛行平台,可以讓最新的共和戰機緊急起飛。巨型的機庫門開啟時,戰斗機容許在這座平台起降。艦上也有較小的機庫出口,位於它的腹部表面。狩獵者級殲星艦艦長1137米,艦員7400名。她可以在大型機庫中裝載400架戰斗機,這一特性在後繼的殲星艦中被逐漸淘汰,因為殲星艦本身就有強大的火力。她標準的載機為192架V-wing。 除了載機外,她的強力引擎提供了厚重的偏置護盾。8門重型激光炮塔,2門中型雙管激光炮,52門點防禦激光炮和4門重型質子魚雷發射器組成的火力系統使它成為當時最為強大和令人畏懼的重型戰艦。
歷史
狩獵者級殲星艦參加了克隆人戰爭中的很多戰役。最為著名的就是科洛桑(Coruscant)防禦戰。在共和國首都的低軌道上,多達上千艘狩獵者級殲星艦參與了保衛首都的戰役。她無疑是EP3中最為耀眼的殲星艦,在影片中多次亮相。當大膽的分離主義分子入侵首都時,這些攻擊巡洋艦就形成防禦科洛桑時的主力和攻擊前線。許多星際驅逐艦聚集在這顆都市星球的大氣層上,經常是在直射的距離與敵軍戰艦交戰。它們也會是絕地將軍在遠方作戰時的指揮艦,像是尤達在卡西克的任務,和歐比旺·克諾比在尤塔帕尋找格里弗斯將軍。當銀河共和國被改組為銀河帝國後,由於更為強有力的帝國級殲星艦的服役,狩獵者級逐漸停產。在克隆人戰爭中建造了數千艘的獵兵級殲星艦在之後的數十年中慢慢的被封存。 帝國級殲星艦無疑是帝國艦隊最有力、最顯著的象徵,也是艦只工程科技的奇跡。帝國級殲星艦縱橫銀河數十年,背負著代表皇帝力量的象徵,重武器平台、星球攻擊、星球防禦、反艦作戰、小型艦艇母殲星艦在任何方面都表現出絕佳的性能,一個只由殲星艦組成的艦隊,威力總勝過大小艦只混合的組合。帝國級原名是元首級Imperator-Class,後銀河系共和國改制為銀河帝國,這級戰艦名稱也隨之改為帝國級Imperial-class。帝國級殲星艦(Imperial Class Star Destoryer,ISD)是如此的著名,以至於單獨的Star Destroyer一詞都用來指代帝國級殲星艦。 建造時代及背景
帝國巡洋艦的三角形輪廓源於共和國攻擊巡洋艦的設計,歷史悠久。翱翔銀河、解決爭端的絕地武士團飛船有一種自豪和安慰感,但帝國殲星艦的龐大尺寸則散發出敬畏和恐懼。
華勒克斯·畢利賽克斯之女,殲星艦設計者萊拉·華瑟克斯[Lira Wessex]向銀河帝國提出建造殲星艦戰艦的提案時,在帝國軍事戰略家、帝國艦隊監督委員會和議會預算委員會[後來跟議會一起被廢除了]之間發生激烈的爭執,差點引發帝國分裂。反對的理由包括本艦價格太貴、不易操作,甚至技術上不可達成等。
一年後,當第一艘殲星艦從船塢開出,帝國艦隊監督委員會就證明了自己的正確。殲星艦的價格並沒有想像中貴,帕爾帕廷皇帝下令以固定速率生產此艦,要讓帝國能不必再顧慮一些普通的威脅。
這艘楔型大船上武器密布。渦輪激光炮和牽引波束投射器點綴在飛船表面。腹部的機庫可以起降TIE戰斗機、登陸艇、陸地突擊單位、超空間探測器,或用來安置被俘飛船。其忙碌的艦橋里配備了帝國星際艦隊最優秀的成員。
歷史
帝國級殲星艦縱橫銀河數十年,在任何方面都表現出絕佳的性能,一個只由其組成的艦隊,威力總勝過大小艦只混合的組合。殲星艦被認為是帝國艦隊的標志性軍艦,它在一個星系中的出現表示帝國對這里的事務極其關切。但在超級殲星艦等更大的軍艦面前,甚至這些龐然大物都相形見絀。
設計幕後
帝國級(Imperial-class)的設計稿
在《星球大戰4:新希望》的劇本里,術語「帝國巡洋艦(Cruiser)」大體上是殲星艦的同義詞,但在《帝國的反擊》前,殲星艦一詞從未公之於眾。在早期草稿劇本里,術語「殲星艦」(Stardestroyer作為一個復合詞)用來描述帝國使用的小型兩人戰斗機。
拍攝《新的希望》時,喬治盧卡斯的工業光魔把單個殲星艦模型用於電影里所有需要的鏡頭。諷刺的是,達斯·維德的殲星艦「蹂躪者號」的模型比它追擊的科瑞利安CR90型護航艦模型要小。這個91厘米長的縮微模型在其艦橋上有個獨特的X形結構,後續出版物將其設定為高級牽引波束線路。由於殲星艦將在《星球大戰5:帝國的反擊》中大放異彩,因此工業光魔從草圖開始重製了模型,這次將其尺寸放大到令人嘆為觀止的259厘米長。這個模型更精細,還有內部光線使其感覺更大。《星球大戰前傳2:克隆人的進攻》表明帝國級(Imperial-class)殲星艦的楔形設計源於共和國時期的飛船,例如絕地武士使用的獵兵級、勝利級。 資料
日蝕級超級殲星艦 (Eclipse-class Super Star Destroyer)
工廠名稱:奎特造船廠
類型:超級驅逐艦│指揮艦
長度:17500公尺
速度:超空間等級x2,備用x6,次空間速度8 MGLT
乘員:708470人,炮手417,士兵150000 [包括皇家禁衛軍和COMP突擊團各一],AT-AT 100,鈦戰機中隊50,武裝基地5,600000公噸貨物
武器:單軸超級雷射炮x1重雷射炮x500[200前,150左、右,50後],增壓雷射炮塔x500[150前,125左、右,100後],離子炮x75[25前、左、右],牽引光束x100[55前,20左、右,5後],重力產生器x10 [3前、後,2左、右] 防護:護盾 17040 SBD,艦體強度 12607
建造時代和背景
作戰時,憑借著非常堅固得殼體和十分強力的護盾,日蝕級可以毫不猶疑的沖撞任何敵艦只。戰艦裝備有十台重力勢井投射器,用來阻止敵對艦只通過超空間逃離戰場。本身配備了500門重型激光炮和550門渦輪激光炮,足以與新共和國的整隻艦隊相抗衡。此外日蝕級還攜帶了50支中隊共600架鈦截擊者戰機和6支中隊的鈦轟炸機。日蝕級亦能夠把任何一個世界從版圖上抹去。日蝕級主炮為一門超級激光炮,由於火力只是死星I上裝備主炮的2/3,因而也「只能」足夠爆裂一個行星的地表殼,而不是像死星一樣完整的摧毀整個行星。
日蝕級是死星建造以來最強的星際戰艦之一,是帕爾帕廷皇帝在 霍斯之役時指定建造的。全部漆黑的船身幾乎是超級滅星者的兩倍長,底下有前後兩個巨大的機庫,前面的較大,足以容納一艘勝利級殲星艦[900公尺]。顯然的,這艘巨艦的體型和龐大的火力能造成敵方部隊極大的恐懼。
歷史
在恩多戰役後六年,這艘船終於完成了,並成為重生皇帝的座艦。船上的感測陣列和護盾產生器都裝在艦橋上,艦上的人員都是特別挑選的。日蝕級除了大量炮塔外,還裝有阻止敵方船艦跳躍超空間逃離戰場的重力產生器,以及本艦最為強大的象徵—一門大小隻有第一顆死星的三分之二大的超級雷射炮,但只使用單雷射光,因此威力比過去任何武器都強;這以摧毀任何有設防的星球,或是擊敗新共和艦隊。但日蝕級一共只完成兩艘,日蝕號和日蝕二號。他們後來都不幸的被擊毀了。
超級殲星艦(Super Star Destroyer,SSD)是帝國建造過的最大、最強有力的船隻之一,也稱之為執行者級超級殲星艦(Executor-class super star destroyer)。它的外型遵循與帝國傳統星際驅逐艦相同的匕首型設計,但是放大了很多。從上面看,平滑的船體呈現出箭頭狀的輪廓。
最著名的超級殲星艦(Super Star Destroyer,SSD)是達斯·維德的 旗艦——執行者號。它在恩多戰役中作為指揮船。最後,一艘失去控制的A翼戰斗機沖進了執行者號的船橋,它的控制系統受到嚴重的損壞。執行者號在死星 II的引力作用下撞向了死星 II,執行者號在撞擊引起的巨大爆炸中被毀滅了。

D. 執行者號超級殲星艦的介紹

執行者號(Executor)是電影「星球大戰」中無畏級殲星艦的首艘,是超級殲星艦的代表,維德尊主的旗艦。通常單獨的SuperStarDestoryer(SSD)一詞就是指執行官者號殲星艦。 出現於電影星球大戰三部曲——帝國的反擊、絕地歸來、游戲《星球大戰帝國戰爭:墮落之軍》中。執行者號在恩多戰役時遭義軍A翼戰機撞擊艦橋而失去控制,撞毀於死星上;其他帝國殲星艦在恩多之役後五年內大多被摧毀。

E. 執行者號的同級艦

正史里,執行者級星際無畏艦除執行者號外還有另兩艘戰艦:毀滅者號(Annihilator )和劫掠者號(Ravager )。 賈庫戰役前,「劫掠者號」已成為恩多戰役後帝國殘余保有的最後一艘執行者級星際無畏艦。其艦長是一位神秘的「海軍元帥」(Fleet Admiral)。劫掠者號於賈庫戰役中被新共和國軍方擊沉,被重創的劫掠者號在賈庫的大氣層中朝著地面緩慢墜落,最終墜毀。29年後,電影《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中蕾伊駕駛千年隼號駛入的巨大戰艦殘骸就是它的。

F. 執行者號的描述

執行者級星際無畏艦(Executor-class Star Dreadnought)的長度為19000m,它裝有5000門強力渦輪激光炮和離子炮和大量的TIE式星際戰斗機、炮艇,地面載具包括淘汰了AT-TE的AT-AT等等,諸如點防禦(point defense)炮台和導彈武器之類的輕型武器。她搭載有2個預制的前進基地可以用於快速部署。全艦帶有13個強大的引擎,能夠保證如此大的巨艦在星際航行中全速前進,當然也包括超空間引擎、質子魚雷發射器和牽引光束等必要的裝備。它可以充當戰列艦的角色。
執行者號殲星艦除了擁有強大火力之外,她的首要任務就是充當旗艦(flagship)和移動指揮中心。

G. 執行者號超級殲星艦的幕後設定

超級殲星艦的尺寸在眾多出版物中各不相同,最先在1984年的《星球大戰宇宙指南》中被定為八千米長。該船最新的長度被定為大約19000米。在《帝國反擊戰》和《絕地歸來》中使用的縮微模型為282厘米長。
當肯納製造一套玩具來模擬達斯·維德在「執行者號」上的冥想室時,他們尋求不把這個不祥的船名用在玩具包裝上。其廣告經銷商列了153個用於代替「執行者號」的候選名字,包括「星際基地毒牙號」、「黑暗群魔」、「赫淮斯托斯七世」和「宇宙詛咒」。最終的玩具名——不在列表上——十分直接:達斯·維德(Darth Vader,是墮入原力黑暗面的絕地武士 阿納金·天行者的西斯稱呼)的殲星艦。
雖然電影里念出了「超級殲星艦」這個名字,但目前顯示正確描述這艘飛船類型的術語是「星際無畏艦」,不過別跟也在帝國艦隊里服役的「無畏級」重型巡洋艦搞混。

H. 電影中的人物安納金

星球大戰吧??

===========================

1、安納金.天行者(達斯.維德)(Anakin Skywalker/Darth Vader)
家鄉:塔圖因(Tatooine)
種族:人類
性別:男
身高:1.35米(童年)
1.85米(青年)
2.02米(達斯.維達,含盔甲)
武器:光劍(lightsaber)
交通工具:雷頓-厄爾澤 620C 賽車(Radon-Ulzer 620C Podracer)
N-1星際戰斗機(N-1 starfighter)
霍垂德空中飛車(hotrod speeder)
鈦戰機X1增強型(TIE Advanced x1)
執行者號(Executor)
所屬組織:邦塔.伊芙頂級飛梭大賽,絕地,帝國、西斯

應預言而生,也許就是原力本身意願下孕育出的孩子,安納金.天行者在銀河系的歷史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引導著銀河系經歷了光明與黑暗的輪回。

作為塔圖因上的奴隸小孩,安納金母子被他們的主人——赫特族的加度拉賣給了貪婪的舊貨店老闆瓦圖。在為瓦圖幹活期間,阿納金學到了寶貴的機械裝配技術,並贏得了一個「可以裝配一切」的美名。出於技術上的偏好,安納金在9歲那年就組裝了一台工作型禮儀機器人——C-3PO來幫他的媽媽幹活。

安納金是個善良無私的孩子,心中絲毫沒有貪婪惡毒的想法。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很溫順。在興奮激動時,安納金就顯示出他極度爭強好勝的個性。安納金參與刺激的飛梭大賽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安納金.天行者是唯一一個能應付飛梭大賽那種極限速度的人類。他小小的身體使他能坐在狹小的座艙里,而他那超乎常人的反應能力使他在與那些更適合這項競賽的外星選手一較高下時也不落下風。安納金的反應能力其實就是原力反應——這個男孩可以感覺到將要發生的事情,從而很好地進行應對。

安納金原力上的靈敏性和賽車天賦使他的生活得以與絕地大師魁-剛.金和年輕的納布女王阿米達拉聯系在了一起。魁-剛.金和阿米達拉從貿易聯盟對納布的封鎖線下逃脫,現在正努力想前往科洛桑。為了贏取他們受損飛船所需的零配件,安納金參與了一個以邦塔.伊芙頂級飛梭大賽的勝負結果為依據的賭博。

安納金發揮他的賽車天賦對抗詭計多端的飛梭好手薩布巴。年輕的孩子最終擊敗了這個奸詐的外星賽手,不但贏得了比賽,贏得了飛船所需的部件,也贏得了自己的自由。他也獲得了當時假扮成普通侍女的女王阿米達拉的注意和欽佩。無視於他們之間的年齡差距——她14歲,而他,9歲——他公開聲稱,有朝一日他會娶她為妻,並且全心全意地愛她。

不幸的是,安納金沒能贏得他母親的自由。魁-剛從這個男孩身上感覺到難以置信的強大原力,而且阿納金的血液里含有大量的微粒子。當安納金跟隨魁-剛去展開他的絕地武士訓練之路時,他被迫將母親留在了塔圖因。雖然冒險的新生活在另一個世界等待著他,他的思念卻留在了溫柔而寧靜的母親西米身上。

魁-剛.金相信安納金就是古老預言中提到的那個將為原力帶來平衡的「原力之子」。絕地議會卻不願意訓練安納金,因為他們覺得這個男孩的未來陰雲密布,而且開始接受絕地訓練的年紀已太大了。

在解放了納布之後——在那裡,安納金勇敢地駕駛著一駕星際戰機沖入貿易聯盟機器人控制船的心臟地帶——議會放棄了他們最初的決定,允許歐比-旺.克諾比收安納金為徒。

在隨後的十年裡,安納金與歐比-旺結下了牢固的友誼。在歐比-旺的悉心教導下,20歲時的安納金長成了一個自信、固執的年輕人,沖動,愛冒險。他那不計後果的處事方式連歐比-旺的耐心也快被消磨殆盡,但他們仍然是親密的朋友。在許多方面,安納金都將歐比-旺看作他那從未有過的父親。

安納金和歐比-旺被指派前去保護現任納布參議員的帕德美.阿米達拉,她正受到可能來自於對共和國不利的分離組織的暗殺活動的威脅。這是過去的十年裡安納金和帕德美的第一次見面。自從他們分別後,他幾乎每個晚上都在想著她,而帕德美看起來卻很冷淡,而且她更關心那些即將到來的更加重要的事情。

在他轉變的同時,維德絲毫不知道自己成了一對雙胞胎的父親。歐比-旺把兩個孩子從黑勛爵維德和他的師父——皇帝帕爾帕庭的身邊藏了起來。出於某種原因,維德得知自己有了一個兒子,盧克.天行者,但一直不知道自己還有一個女兒——萊婭,萊婭被奧德蘭星系的總督和第一任執政官貝爾.奧迦納秘密地撫養長大。

在伴隨帕爾帕庭奪權而引發的大混亂中,維德成為皇帝最忠誠的臣僕之一。皇帝委派他消滅絕地武士。在那黑暗的歲月里,維德和他的手下毀滅了整個絕地武士團。

當銀河內戰席捲帝國之時,達斯.維德被派遣前去搜尋反抗軍同盟秘密基地的所在地。維德俘虜了反抗聯盟成員萊婭.奧迦納公主,並對她進行拷問以期能找到叛軍秘密基地的位置。維德同時發現反抗勢力偷走了一份技術藍圖,這份設計圖記載了帝國最強大武器——死星太空站的全部圖表。當一支救援隊成功地解救出公主時,維德發現自己與他曾經的師父歐比-旺.克諾比再次相遇。在光劍對決中,維德擊敗了這位年邁的絕地武士。

利用偷來的精確的藍圖,反抗軍找到了死星的弱點,反抗軍武裝派出一支星際戰機部隊對死星展開攻擊。維德親自駕駛自己的特製改良型戰斗機投入戰斗。他摧毀了絕大多數的反抗軍飛行員,但由於座機為千年隼號所傷而被迫退出了戰場。

死星被摧毀的三年後,維德指揮一支由他的旗艦——「執行者」號超級星際驅逐艦為首的巡航艦特遣部隊,搜尋並俘虜造成死星毀滅的反抗軍份子。最後,維德循跡來到了反抗軍所在的冰雪行星霍斯(Hoth)。在那裡,他發起一場地面進攻摧毀了反抗軍基地。而他最想得到的「千年隼」號卻逃脫了。

在「霍斯戰役」期間,皇帝命令維德追捕「天行者的兒子」,並且要他使年輕的天行者轉投力的黑暗面。維德計劃利用盧克的朋友作餌來引誘盧克落入陷阱。他僱傭一群形形色色的賞金獵人來追捕隼號,並將盧克引到貝斯坪的雲中城。在那裡,維德與盧克展開一場光劍決斗,維德無情地砍去了盧克持劍的右手。然後,維德告訴那受傷的年輕絕地武士——他才是他的父親,他們將會以父與子的名義統治整個銀河系。盧克拒絕向黑暗面屈服,他逃離了父親。維德一無所獲地離去。

經歷了這些事件後,皇帝帕爾帕庭將維德調離帝國艦隊,指派他監督新死星的建造工程。皇帝開始不再信任這個曾經忠誠的僕人。維德與兒子的相逢讓他的內心發生了某些變化,某些讓皇帝相當不喜歡的變化。

帕爾帕庭按計劃親臨第二顆死星。皇帝預見到天行者將會來到他和維德的面前,到時,他們就會誘使年輕的盧克投向黑暗面,就如同幾十年前的安納金那樣。

當盧克主動出現,被帶到皇帝面前時,帕爾帕庭挑動父親與兒子展開一場光劍對決。天行者拒絕戰斗,拒絕向力的黑暗面的誘惑屈服。維德通過探索兒子的思想,得知自己還有一個女兒,萊婭.奧迦納。他向盧克威脅要將女兒轉入黑暗面。聞聽此言,盧克釋放了自己的憤怒,向父親展開了攻擊。隨著暴風雨般的攻勢,年輕的天行者幾乎殺死了維德。驚駭於自己的行為,盧克拋棄了新感受到的屬於黑暗面的憤怒,拒絕了皇帝對權力的許諾。天行者驕傲地宣稱:「我是個絕地武士,正如之前我的父親。」

帕爾帕庭用黑暗面的能量向年輕的絕地武士發動致命的攻擊。純粹的邪惡產生的閃電伴隨著撕裂般的痛楚戳入盧克的身體。維德無望地站在一邊,看著自己的兒子在主人的折磨下痛苦地翻滾掙扎。終於,維德再也看不下去了,他轉而反抗自己的主人。維德從驚訝的帕爾帕庭身後抓住他,將他舉過頭頂,把這個邪惡的主人投入無底的反應堆坑井中。維德遭到皇帝的原力閃電的攻擊,受了致命傷。

就在他垂死之際,維德消失,安納金.天行者歸來了。他要求他的兒子移去那幾十年來一直遮住他臉部的沉重、恐怖的面具。面具和生命維持系統被移開了,阿納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用自己的雙眼注視著自己的兒子。在拯救了自己的兒子、讓自己的靈魂在力的光明面重生後,安納金靜靜地死去,成為原力的一部份。那一夜,盧克在恩多星月球的森林中舉行了一個簡朴的火葬,燒去了那副曾經包裹住安納金殘缺軀體的黑暗盔甲。

I. 執行者號超級殲星艦的威武霸氣

超級殲星艦只用來執行最重要的任務。由萊拉‧華瑟克斯設計,最初的兩艘是由芳鐸和誇特造船廠製造,前者後來成為維德的座艦執行者號(Executor),而後者——露珊奇亞號超級殲星艦秘密的埋在帝國中心底下,作為皇帝的逃生艦。
「執行者號」是新一代巨型戰艦的第一艘,「執行者級」星際無畏艦即以它來命名。其難以置信的尺寸和破壞性的威力導致許多人借用在克隆人戰爭中流行的最高級形容詞來稱呼它,他們簡單地稱它為「超級」殲星艦,但這絕非其官方名稱。「執行者號」在方多(Fando)的星際飛船船塢秘密建造,同時代表帝國海軍的誇特動力船塢的最高成就。在其建造階段,整項工程都由格里夫上將指揮。
「執行者號」的處女航既是一次軍事任務,也是一次政治任務。它向義軍和銀河系證明,同盟成功摧毀死星是純粹的運氣。這種新武器以後還會造更多,勢不可擋。一離開方多的船塢,「執行者號」就摧毀了拉克廷兵站的義軍基地。
然後這艘戰艦駛往雅汶4號衛星,此時義軍正在匆忙撤離那裡。由於運用了稀有的能量寶石,幾艘義軍飛船突破「執行者號」的護盾,暫時破壞了這艘飛船。在從雅文到霍斯的大規模轉移中,奧澤爾上將算錯了其特遣隊的超空間跳躍坐標,導致三艘帝國殲星艦出現在「執行者號」頂部。角度和護盾足以保護超級殲星艦,但那三艘殲星艦全部撞毀。
之後執行者號成為帝國新成立的死亡分艦隊的旗艦,專門追蹤義軍。在霍斯戰役時一共有四艘超級殲星艦在服役,有些更多的在製造當中。
執行者號在《星球大戰5:帝國的反擊》中達斯·維德的旗艦,也是後來《星球大戰6:絕地武士歸來》里恩多戰役(Endor)中的帝國指揮部,在那場決定性會戰中,其指揮官皮耶特上將奉命阻止同盟軍艦撤離戰場。他沒料到同盟會採取反常規的策略在近距離平射射程內打擊帝國艦隊。「執行者號」是同盟飛船一次次猛攻的首要目標。最後,反抗軍飛船突破其強大的艦橋護盾。一架頑強的A翼星際戰斗機被打中後失去控制,打著轉直沖向「執行者號」的艦橋。由於控制系統被毀,「執行者號」被第二顆死星的重力井捕獲。兩者在碰撞中引起大爆炸,摧毀了這艘旗艦。
必須辨認的一點是,執行者號(Executor)有時也稱為執行官(Executor)級,但它事實上是第一艘無畏級,並無所謂執行官(Executor)級,有一則小說中的故事提到「無畏」級的名稱由來是為了掩飾帝國議會的恐懼,於是從此變成級名。有一則1984年的原始敘述在「星戰宇宙觀導覽」一書中,無畏級是八公里長,但是近年的書籍和官方說法都是19公里長。無畏級和帝王級都是在誇特(Kuat)造船塢建造。

J. 星球大戰帝國戰爭之墮落之軍的達斯維德的執行者」號超級殲星艦是怎麼造的帝國皇帝的旗艦是怎麼造出的

在銀河系征服模式中,選最後一幅地圖,然後將初始科技程度調到5,進入游戲後,在科洛桑星球上可以建造執行者號殲星艦和第二死星。在遭遇戰中無法建造。

閱讀全文

與執行者號戰艦在哪個電影中出現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書生是什麼電影 瀏覽:62
如果有人約你看電影表示什麼 瀏覽:57
電影西遊記女兒國什麼時候拍的 瀏覽:844
南瓜電影怎麼找粵語電影 瀏覽:142
電影鐵道飛虎好看嗎 瀏覽:942
你打算什麼時候去看電影英語怎麼說 瀏覽:939
像大開眼界的電影有多少 瀏覽:211
一部好的電影要多少宣發費用 瀏覽:460
捉迷藏電影主題曲粵語歌曲是什麼 瀏覽:469
滿城惠友電影院兒童怎麼買票 瀏覽:142
如何評價電影關原之戰 瀏覽:921
美國新世界電影在線觀看免費完整版 瀏覽:585
死亡塔剪輯了哪些電影 瀏覽:42
講一個劇院有怪獸是什麼電影 瀏覽:163
小丑這部電影好看么 瀏覽:677
如何看待電影圈跨界的現象 瀏覽:768
戰狼2電影免費完整觀看 瀏覽:295
偵探類的電視電影有哪些 瀏覽:123
如何能找到網路的小電影 瀏覽:77
如何把電影投到牆上看 瀏覽: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