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遺憾無處不再是哪個美國電影的台詞

遺憾無處不再是哪個美國電影的台詞

發布時間:2022-04-19 09:23:31

A. 電影最後台詞我無處不在是那個電影

中文名
超 體
外文名
Lucy
導 演
呂克·貝松
編 劇
呂克·貝松
製片人
Marc Shmuger
類 型
科幻,動作
主 演
斯嘉麗·約翰遜,摩根·弗里曼,安娜蕾·提普頓,崔岷植
片 長
89分鍾

B. 給我一些七堇年《被窩是青春的墳墓》,《少年殘像》和《大地之燈》中的經典語錄,謝謝!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
世界的悲傷與災難都太多,我們活在平靜遙遠的角落,無力憐憫。人間既非天堂又非地獄,末日尚遠,我們唯能維護著自己的天地。

盡管,生命中的溫暖一直都與我們遙遙在望,而我們只不過是拒絕路過。

如果有天我們湮沒在人潮中,庸碌一生,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努力活得豐盛。

幸福本身就是虛妄,它只存在於追求幸福的過程中。在所謂的終點是看不到幸福的,因為它不存在。

因知道若干年之後的人世再也不會有人惦記我們的存在,因此這段飽滿的生命,是我們生之為人而驕傲的唯一見證。

我想去相信一個人,非常想。可是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忙著生,忙著死,所有人都是如此窘迫的姿態,令我不忍心再向別人索求關懷,如果期待被給予絕對的原諒與溫暖,那將會是捕風捉影之後的一無所獲。如果我們不想對人事失望,唯一的方法就是不要對它寄予任何希望。堇年,記住,這不是絕望,這是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徑,亦是獲取幸福感的前提。

只有記憶成了身外之物,我們才可以在這陵園一樣的人間,走得遠些。

就好像極愛一個人的時候,會輕易說起一生,輕易以為一生可以就此交付。但是顛沛的感情其實從來不能托以終生。緣由無它,只因生命是自己的,除了自己之外,我們無從交付。每每回過頭來一看,也只不過是與其並肩了一段花蔭下的歲月而已。至多留下些情動的隱隱回聲,至多留下一些連回聲都散盡之後的寂寞——比如很久以前,當極其年少的我在看一部電影的時候,會因為別人的愛情而情緒豐沛地哭出來;一些年之後,我再看到那樣的電影,會因為自己心裡想起了一些人和事,而哭也哭不出來。

《大地之燈》

他們的祖先,只看到每一隻快要死去的禿鷲都會離開群體,騰空萬里,往太陽的深處飛去,直到融進太陽的光輝之中。從來沒有人看到它留在人間的屍體。人們相信,禿鷲的屍體是被太陽的光所吞滅的——如同我們讓自己的身體被禿鷲吞沒——「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祖先,要將它作為比丘的化身。所謂六道輪回,就是在它們的身上得到了印證。

印度教金剛乘的經典以及教義在民間經過反復嬗變,產生一個流傳:每一人身血肉中都有數個「輪室」,以蓮花為形沿著椎骨排列,從尾處一直抵達頭頂。一旦花瓣被砍碎,花根被劈開,整個蓮花便分崩離析,失去精血與生命。也就是說,靈魂所依託的肉體宣告破碎消亡的時候,靈魂就需要尋找新的載體。

我們的肉體永遠都只不過是一朵蓮花,它會毀滅。但是我們的靈魂是永存的。卡桑,你一定要有善美的靈魂。這樣,你的靈魂才能在佛的撫度之下,獲得永生。

天,對於卡桑,還有卡桑的祖先那些古藏人來說是無上聖潔的存在。他們在離天最近的地方,驕傲地歆享著亘古的太陽在她們皮膚上留下的紅色胎記。那臉膛上紅得發紫的顏色,是日光的親吻。他們擁有天下最為稀薄而潔凈的空氣。最為燎烈的陽光。最藍的蒼穹。還有最廣袤的大地。他們是原始並且血統高貴的生靈,在離太陽的最近的地方,綻放了世世代代。

是有這樣一群生靈。靠著信仰作養分,得以生存下去。肉體是這么微不足道的東西。它只不過是一朵蓮花。只如同一隻器皿,用以承載著厚重並且潔凈的靈魂。

原來這里的生活之所以泰然,是因為人們無法看見時光。因此姿態靜止。

藝術總是生活的衍生與附庸。生活尚且不保,何談那些陽春白雪。

而當一個人熬過了苦難的底線,對於世間的冷暖毫無知覺,並且韶華已逝逼迫她不能再在無用的事情上浪費哪怕一分鍾時間的時候,就真的只剩下所謂成功了。因為其中的代價,已經早早透支在青年時代,並且其龐大的傷害與遺憾,並非一句貌似豪邁而動情的青春無悔便可以彌補——即使於一個時代而言。

往事姿態傲然地橫躺在生命中接受回憶的檢閱,渾身有著經過時光的醞釀而散發出的美好光彩。竟彷彿變成了自己不曾獲得過的夢想一般,連理性都因之陶醉得暈頭轉向。殊不知,在經歷往事之時,是那樣一般辛苦。

畢竟沒有什麼憑吊能夠回報生命之中那些無人知曉的堅忍歲月。因生命本身不過就是一樹沉默的碑,上面刻下的字早已被塵世忘卻。

在還未踏進這個世界體驗到人間冷暖之前,在單純無憂的鄉下童年剛剛結束之後,母親突如其來,一再用抱怨的方式,不厭其煩向他灌輸對於她這個世界的憎恨,並且一再告誡他,這個世間的冷漠和無情超過他想像……

因為是血肉相連的親人。所以許多話反而就成為禁忌。交流是羞恥,親近是羞恥。唯有通過相互苛求和中傷來表達對彼此的愛,才是理所當然。這是多麼可悲的事實。

如果一個孩子對自己的家庭失望,那麼他必將對這個世界失望。

不要把別人想像得對你很忠誠。
這句話簡生印象這樣深刻。很久之後他明白原來真的是這樣。盡管聽起來很絕望。

對於大多數短暫而平凡的既定命運來說,人只是一堆盲目而無用的熱情。愛之永恆美好與激越,只是基於人與人之間的永恆隔膜這一悲哀。

這世界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做自己的刺客。除非對這個世界有足夠失望,或者他足夠不成熟。或者兩者兼有。

簡生,一些我們不忍目睹的事情,並不會因為我們的不堪而延遲了腳步。我們需要遺忘並且繼續生活下去,盡管我知道這樣的過程對於你來說將會是慘烈無比的。你母親的死對於這個世界來說,不過是要多建一個墳墓。而對於你來說,或許就是整個世界都被埋葬了。

人生百態,猶如四海歸帆,自古路遠馬亡,殊途同歸。
陌路盡頭,灑去一抔慘淡暗白的骨灰,有多少淡薄的人情能夠留得住厚養薄葬的遺憾,在悲鬱的輓歌的尾音上,給這尊尊沉默的青碑下孤孓的魂靈叩一首至情至義的所謂哀悼?而這人間,朝生暮死之間,又多少屍骨未寒的苦魂遁入空寂,卻在人世中再也撈不起一絲紀念?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
因為我們都如此輕易地走到了別人的光環和陰影的籠罩下,愚蠢地聒噪,還堅信這就是自己的優點和價值所在。而我淡然地堅持以蒼白的語言盡我所能刻畫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敵對,以及內心深處庫存已久的冷漠與希望,決絕與妥協。真實真實再真實。青春,我可愛的青春。
我們都對了還是錯了,我們都愛了但是忘了。走的時候你哭了還是怎了,我只是疼了但還是笑了。我想引用一句被說過很多次的話,我生命中的溫暖就這么多,全部給了你,叫我以後怎麼再對別人微笑。
原來有些事真的是不經意的完整,有些人真的是出乎想像的命中註定……無論上天給我怎樣的軀殼,我上演了十七年的悲歡,一些人一些事就這么明明滅滅地刻在沿途的風景中。我學會了安穩學會了謊言學會了冷靜學會了沉默學會了堅忍。輾轉中的快樂在百轉千回中碎成一地琉璃,我站在風中把它們掃進心底最陰暗的角落。再也沒有關系。那樣明眸皓齒地對別人微笑,靈魂噴薄影子躑躅。只剩堅強無處不在。
所以如果有不幸你要自己承擔,安慰有時候捉襟見肘,自己不堅強也要打得堅強。還沒有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舉目無親,我們沒有資格難過,我們還能把快樂寫得源遠流長。
陌路盡頭,撒去一杯慘淡暗白的骨灰,有多少淡薄的人情能夠留得住厚養薄葬的遺憾,在悲鬱的輓歌的尾首上,給這尊沉默的青碑下孤了的魂靈一首至情致意的所謂哀悼?而這人間,朝生暮死之間,有多少屍骨未寒的苦魂循入空寂,卻在人世間再也撈不起一絲紀念。
我站在風中,手裡的掃帚把散落一地的琉璃掃近內心最陰暗的角落。
風空空洞洞地吹過。一年又這么過去。而來年,還要這么過去。我不知道是安穩的背後隱藏著沮喪,還是沮喪里終歸有安穩。只是我們,無法找到。
《為了忘卻的紀念》:
隱忍平凡的外殼下,要像果實般有著汁甜水蜜的肉瓤,以及一顆堅硬閃亮的內核。
年華里,我們失卻的是一種心情。
要有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
這青春,與世間任何一段青春無異——年華里那些朝生暮死的悲喜,也就這樣野花般自生自滅地燃燒在茫茫命途上,裝點了路人的夢。
看,在這個充滿愛與被愛、傷害與被傷害的世界裡,生命對我們是吝嗇的,因為他總是讓我們失望;可是,生命又是這么慷慨,總會在失望之後給予我們拯救。
《遠鎮》:
本來以為重生是一件美好的事。然而現在覺得,它比背負記憶還要無措。
有時候沿著一個陌生人的生命脈絡向深處追溯,就清晰地感到每個人靈魂深處的雷同。
如果不是遠行,怎麼會了解遠方的每個陌生而綺麗的生命軌跡。
生命若給我無數張臉,我永遠選擇最疼痛的一張去觸摸。
有很多人,你原以為可以忘記。其實沒有。他們一直在你心底的一個角落。直到你的生命盡頭。在盡頭你會懷念每一個角落裡的黑暗之中的光,因為他們組成你的記憶與感情。但是你已經不能擁抱他們。只能在最後明白,路途是一個念念不忘的失去的過程。
深刻的思念是維系自己與記憶的紐帶。它維系著所有過往。悲喜。亦指引我們深入茫茫命途。這是我們宿命的背負。但我始終甘之如飴地承受它的沉沉重量,用以平衡輕浮的生。
這個世界上時時刻刻都有比你意想中偉大得多或者悲哀得多的事情發生。
她的平常人的姿態,才矯情。
懷念是生命中最無能為力的事情,並非卑微。
然而讓我牽掛的人,我選擇去忘記。
在這個把回頭看作軟弱和恥辱的世界上。走地再遠,也終究達不到想要的永遠。走得再近,也終究回不到想要的夢境。人永遠是一群被內心的遺憾和憧憬所奴役的生物,夾在生命的單行道上,走不遠,也回不去。
我見過你最深情的面孔和最柔軟的笑意,在炎涼的世態之中燈火一樣給予我苟且的能力,邊走邊愛。
一些事情漸漸變得淡滅,你知道它存在過,但卻已經忘記怎樣的存在過。
因為是血肉相連的親人,所以許多話反而成了禁忌。交流是恥辱,親近是羞恥,惟有通過相互苛求和中傷來表達對彼此的愛,才是理所當然,這是多麼可悲的事實。
《北方》:
人與大地皆有著淡定樸素的容顏,昭示著千百年的平凡歷史。
如果我們不想對人事失望,惟一的方法就是不要對它寄予任何希望。...這不是絕望,這是生存下去的惟一途徑,亦是獲取幸福感的前提。
《花朵之藍》:
這就是成長嗎?像一頁頁翻書的感覺。
靠近,只是因為害怕孤獨。
再見。我知道,若沒有離別,成長也就無所附麗。
《春別》:
如果眼淚滴落了,那麼我的忍耐就將被驚醒。
青春的意義決不在於這煉獄般的高三,卻一定需要這煉獄般的高三來鍛造並藉此加以最深刻的闡釋。
《大地之燈》後記《被窩是青春的墳墓》:
一個人要舉重若輕並且誠懇無欺地面對自己的過去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
《冰是睡著的水》:
秋天的北方有著鋪天蓋地的藍色蒼穹,像歐洲電影的片尾字幕一樣漫長漫長地從眼前流過去。
旋律親切得彷彿是時光。搖曳的手風琴和微笑的打擊節奏。不插電的記憶。
《薄奠》:
表達——如果一定要有的話——也無論如何不能失去一件平靜與含蓄的外衣。
偶爾嘮叨一下這樣無謂的懷念,都是我們曾經做過的事。只是你先於我好早之前,就把它靜靜地放在不再輕易拿得出來的沉默里了。而我直到現在,都還常常念念不忘地把它帶出來悄悄去和寂寞散一下步。
只有記憶成了身外之物,我們才可以在這陵園一樣的人間,走得遠些。
曾經以為極其盛大的青春的構成,其實不過是一些形式上細微到一旦掉進時光的河床就再也找不到的碎片。
生命只是一把尺子,...青春在這樣一把尺子上占據的只是一段短暫的跨度,一成不變地被幾個細密的標識所代表。而我們觀瞻它的角度,已然像日晷般記錄了我們與它的漸行漸遠。
我想,因為這生命的慷慨,我們必須尊嚴地過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們的存在。
《燈下夜禱》:
在我們曾經或過來的生命中,我們是否原原本本堅持了那些年少純凈的初衷,而在我們剩下的生命中,它又是否能夠被繼續地堅持下去,我們又是否還在為曾經的執念行走在路上?
《流景閑草》:
光線被阻隔在頂部弧度柔美的窗子外面,只在脫漆而粗糙的舊木地板上切下一溜狹長的暖色。
感情用力過度,亦充滿裂痕。
青春的奢侈,便在於能夠有足夠清澈的心情,用七百多個夜晚去寫一封言不由衷的信,給一個並不屬於將來的人。
那些曾經無處安放,滿得快要溢出生命的青春,曾經給與予我們多麼美好而奢侈的方式,修飾人生的平凡和落寞。
假如一個人的夢想無法實現,那麼僅有一個姿勢也是好的。比如擺一個飛翔的姿勢,或者在睡前說句祝福在夢中能見到大海的話。
《我不能悲傷地坐在你身旁》:
總以為物品可以代替想念和諾言,讓我們在彼此的生命深處永久停留下去。
那些愉快,最終因為過於短暫而在回想起來的時候變得傷感;而那些傷感,卻會因為叫人刻骨銘心而變成了回憶中的快活體驗。一切已經混合成深冬時節玻璃窗上的模糊氤氳的霧霜一樣語焉不詳的懷念,輕輕抹開一塊來,才可以清晰看見所有曾經叫人動容得不堪重負的人事。
那時從來不曾悲傷地坐在我身邊的你。那是從來不曾快樂地坐在你身邊的我——可悲的是,在曲終人散之後,我才恍悟,原來再也不能有你坐在身邊,才識真正的不快樂。
《藍顏》:
心裡有個人放在那裡,是件收藏,如此才填充了生命的空白。
太陽尚遠,但必有太陽。
《幻聽》:
我們是相互交錯的經緯,被歲月織成錦緞,與虛無的結局絲絲入扣。
書里說,「生命中許多事情,沉重婉轉至不可說」,我便這樣徹頭徹尾地相信,拍案而起,驚怯,無路可退,相信著以自我凌虐的姿勢掙扎的人中我並不孤單。
《幻世》
其實人應當活得更麻木一些,如此方能感知到多一些的感官之愉。這一切,我都是明白的。但,我在年輕時代,或許還將會延綿一生,因著性情深處與生俱來的悲劇色彩,遙遙無期地沉浸在哀傷的生命底色之中。這種底色總是在接近流產的臨界點艱難地孕育著希望,堅持,以及一切引誘我繼續活下去的幻覺……
在我所有的旅行當中,稻城是最荒涼的一段旅途,可悲的是,它最貼近人生。
人生如路。須在荒涼中走出繁華的風景來。
《故城》:
我們總在不斷的記住忘記我們的人,而被我們忘記的人卻也在紀念著我們。
我們應該把生命浪費得更有意義些。
我們恰恰是因為在乎太多,所以總是有無法釋懷。
上帝讓我們習慣某些東西,就是用它來代替幸福。但我們竟然,一不小心就習慣了生命本質的空虛。
不要把別人想像得對你很忠誠。
我想去相信某個人,非常想。而且一直這么相信著。
人總是會分開,為著我們不可妥協的前途,和所謂的明媚希望。
只能冷暖自知,再自知,再自知,自知到靈魂的深處去孑然獨立,在這漫長的路途中一直跑下去,跑向無謂的投奔。
生命原是這樣一場沉迷的游戲,每個人自知。因為總有離別。
《昨天》:
我們在電影里看著別人替我們過著夢里的人生,看著他們替我們愛,替我們死,動容之時流下眼淚——擦乾之後,那不過是灰飛煙滅的幻象,生活仍然一無所有。
閃光的日子漸漸漫漲成一片深色的畫布,描繪出懷念中的肖像。
在過去那些淺薄無知的傷春悲秋之中,我寫不下歸期。
我們都說,只有這一年,沒有什麼不可忍耐。但是真正離開這一年之後,我們需要忍耐的東西變得更多。(高三…――|||)
《昨日以前的星光》:
幸好愛情不是一切,幸好一切都不是愛情。
《沉默如謎的呼吸》:
我們還是太年輕。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帶著盲目的信任或者盲目的不信任。因活著本身是為了活著而活著,所以一切流於空乏的熱血和犧牲,最終都註定是——在個人意義上來講——無疾而終的。除了或者本身之外,沒有什麼能夠彌補活著的貧瘠。
《瀾本嫁衣》:
如何與時間廝守
做希望的忠貞戀人
關於另一半世界的失落與真相
關於一艘無帆的船如何漂泊
生命如煙花焚城
灰燼無聲

C. 其實人生中有很多的遺憾,有哪些電影是一定要趁著年輕去看的

一、《風雨哈佛路》

是彼得·勒文執導,並於2003年上映的影片。

1、推薦理由:

這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影片,影片非常勵志,感人肺腑,主人公麗茲生活在最底層,過期的食物、破舊的浴室、過期的針頭,被打破的寧靜,不堪的童年,破碎的家庭,但有一樣永遠不會改變,她說:「I love you,mum」』I love you, dad.』

你會感受到一種久違的感動,她的堅強、樂觀、感恩能給給我們滿滿的正能量,非常值得讀書時期的你看一看,相信看完,你沒有不好好學習的動力!

《阿甘正傳》

是美國著名編劇、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於1994年上映的影片,並入圍奧斯卡金像獎十三項提名,最終榮獲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剪輯等六項大獎。

1、推薦理由:

就像阿甘雖然有智力缺陷,但永遠記得媽媽的叮囑「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樣的」,就這樣,在越南戰爭中,不拋棄他的戰友,一直深愛著珍妮。

無論人生順境或逆境,直面生活的真實,保持平常心,不要問你曾經是誰,要記得你此刻是誰,做個善良、真誠、淳樸、豁達、自強不息、勇敢的人,不需要豪言壯語,竭盡全力去幫助他人,你總會被上天眷顧的,獲得最大的尊嚴。

D. 關於<朗讀者>和<海上鋼琴師>,<肖申克的救贖>

《朗讀者》:
1、《生死朗讀》是一套2008年的英國舞台劇電影,以1995年本哈德·施林克所創作的小說朗讀者為背景。故事講述一名於1950年代的德國少年米高·和一名中年女子漢娜展開一段忘年戀,但漢娜不久不告而別。米高後來成為年輕律師,再度見到漢娜時,她由於她在戰爭後期中擔任一個集中營警衛時的行為成為一名因戰爭犯罪受審的被告。米高知道漢娜一直有一個她深信比她以往納粹時代更糟的秘密,這個秘密足以推翻對她的指控。但米高一時的猶豫鑄就了兩人終身的遺憾。
2、生死朗讀觀後感
寬恕不可寬恕的 ——德里達
(1) 漢娜·施密芝在獲得自由的前一天在監獄里自殺了。麥克·伯格忍著巨大的悲痛和內疚走進了她的獄室,書架上整齊地放著他寄給她的錄音磁帶,還有一些她學會讀寫後借來閱讀的書籍。
在這些施密芝閱讀過的書籍中,有一本就是著名政治哲學家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的《耶路撒冷的艾希曼——關於平庸的惡的報告》。
艾希曼是第三帝國保安總部第四局B-4課的課長,曾通過自己在鐵路運輸方面的專長把百萬猶太人送進了集中營。戰爭快結束時,火車車皮不夠用,艾希曼便讓被捕者自己步行走向死亡營地。
阿倫特(猶太人)作為《紐約客》的特約記者在耶路撒冷旁聽了對艾希曼的審判。讓阿倫特震驚的是,這個「殺人魔王」看上去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表現得畢恭畢敬,甚至像一位紳士。
在艾希曼身上,阿倫特看到了:「恐怖的、難以表述的、難以想像的惡之平庸(the banality of evil)。」
艾希曼確實是一個盡忠職守、嚴謹勤奮的官員,每天埋頭於時刻表、報表、車皮和人頭的統計數字,極具工作效率。第三帝國的「國家理性」完全支配了、也合法化了艾希曼這樣的「平庸」官僚的行為。他反復強調,自己只是龐大系統中的一個小齒輪。
阿倫特認為,使得納粹的罪行得以實現的絕大部分人都具有這種「平庸」特徵,他們輕易地放棄了個人判斷的權利。在罪惡的極權統治下,人的不思想所造成的災難可以遠勝於人作惡本能的危害的總和。這就是應當從耶路撒冷得到的教訓。
(2)漢娜確實是「平庸」的,因為她是一個文盲,還用謊言極力掩飾這一點。換句話說,漢娜由於無法讀寫(文盲)因而不能從文化及其社會秩序中獲得正常尊嚴,進而把掩蓋這種失敗作為其一生拚死維護的尊嚴本身。
漢娜熱衷於傾聽朗讀,她對文化世界中的美好事物的嚮往越強烈,她對自己文盲身份的厭惡和恐懼也就越強烈,這是同一種感情的兩面。這讓她近乎瘋狂地走上了一條維護、追求尊嚴的道路,為此不惜撒謊,拋棄工作和愛她的人。
這種創傷性的尊嚴貫穿了漢娜的一生,構成了使她是她的精神核心。這種基本特徵已經從根本上決定了她首先是一個值得同情的形象。
和艾希曼作為有文化的「專家」卻放棄個人思考判斷和尊嚴相比,漢娜所追求的正好是艾希曼輕易放棄的這一切,雖然這種追求的起點很低而且困難重重。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那個時代在德國普遍彌漫的那種麻木,漢娜顯然無法超越這一點。
這種麻木既彌漫在集中營的施害者身上,也彌漫在受害者身上;彌漫在法庭上的審判者身上,也彌漫在被告身上;彌漫在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中。(小說比電影更清楚地展示了這一關鍵內容,電影中只出現了一個在法庭上織毛衣的被告形象)。
在集中營里,無論囚犯還是看守,他們要繼續自己的生活,一天一天地活下去,就不得不把毒氣室和焚屍爐——殺戮和死亡看做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得不把他們自己的作用看得很輕,不得不像被注射了麻醉葯或喝醉了酒一樣讓麻木狀態占據自己。
在這種共享的麻木之上,他們形成了一種使惡得以日常化的合作關系。在這種環境中,是非、善惡、生死等基本倫理問題都消失了,只剩下各種本職工作的日常計較。
漢娜的不幸之處在於,在她那條偏執然而值得尊重的道路上,在她成為有文化和尊嚴的人之前,在她能思考人類的尊嚴之前,她已經不得不面對了關於人類尊嚴的大是大非的殘酷考驗——她沒有能解救教堂里的那些猶太人,這是殘酷的、有罪的,但這符合她當時的思考和行動能力,符合那個環境輕易強加給一個文盲的一切。
(3) 審判對漢娜是足夠正義的嗎?
「納粹」「兇手」「集中營的女看守」的這樣標簽對漢娜這樣一個卑微的文盲來說是實在是太大、太沉重了,漢娜或許從未能准確地理解這些字眼的含義。然而,這些標簽已經足以讓多數人在理解她之前已經對她下了判決。
在法庭上,漢娜實話實說,她顯然對游戲規則毫無概念,對自己的和別人的表達方式也沒有概念,更不會知道有罪或無罪、判刑或釋放在一個平庸的法庭上往往取決於這些表面的東西。
在整個審判過程中,各種身份的人之間充滿推託、謊言、策略、計算,唯獨缺乏對人性的深思、對正義的虔誠。漢娜最終因為要堅持隱瞞文盲的身份而被定為罪首,處以重判。一個偶然的因素就皆大歡喜地了結了這場審判。
審判始終沒有觸及漢娜身上真正重要的內容(漢娜的拒絕只是一方面的原因)。麥克在研討課上說出的「理解」這個詞是微弱的。很多人都會義正詞嚴地反問,我們真的需要理解一個「納粹集中營的冷酷女看守」嗎?
漢娜的確有罪,但這並不意味著審判者就可以簡單地根據抽象的罪名、簡單地運用法律懲罰她。如果審判不是基於對「這一個」被告的全部特殊性的真實理解,而是基於博弈(各種計算之間的平衡),這種審判不可能是正義的。
法國哲學家、猶太人德里達(Derrida)在思考法(Law)和正義(Justice)時指出:「若一位法官想作出正義的判決,他(或她)便不能自滿於只是引用法律。他(或她)每次都必須重新發明法律。」也就是說,「在一獨特的情況中重新發明一種正義的關系,這意味著正義不能被降格為約束、處罰或獎賞的計算。正確的或合法的事,很可能是不正義的。」
對漢娜的判決是「正確的或合法的」同時也是「不正義的」。
理解漢娜不是為了免除她的罪和罰,而是使法真正和她的特殊性發生切身的、正義的關系,否則審判就會淪為暴力,甚至只是勝利者對失敗者的暴力。阿倫特就認為,為了能正義地審判納粹的罪行,一般的國內法是無效的,我們必須創造出基於對人類尊嚴深思的新的法律。
漢娜這個形象從根本上召喚著正義,而不只是同情。
(4)
那麼,麥克對漢娜是足夠正義的嗎?
麥克和漢娜的關系准確地表現了:經歷了二戰、在納粹的罪行面前或合作或沉默或麻木的老一代德國人和年輕一代之間的愛恨交織的復雜關系。
「當我努力去理解時,我就會有一種感覺,即我覺得本來屬於該譴責的罪行變得不再那麼該譴責了。當我像該譴責的那樣去譴責時,就沒有理解的餘地了。兩者我都想要:理解和譴責。但是,兩者都行不通。」小說這樣表達這種復雜的感情。
其中最關鍵的是麥克的兩次沉默:第一次,麥克知道了漢娜是文盲,卻沒有告知法庭這一事實,而選擇了沉默;第二次,漢娜在監獄里學會了讀寫,並給麥克寫來了字體蹩腳但飽含希望的書信,但麥克卻選擇了沉默,沒有給出漢娜最需要的回應。
在第一次沉默中,最壞的可能原因是,麥克內心不希望漢娜因為自己的介入而得以減罪,並回到他的日常生活中;最好的可能是,麥克覺得揭穿她的文盲身份等於毀了她,沉默是尊重她的決定;或兩者兼有或更復雜。而在第二次沉默中,麥克需要計較的現實因素就更多了。
在麥克的沉默中,我們甚至能看到前面描述的那種麻木。這種麻木是讓日常生活繼續下去所要付出的代價。「這樣才有可能讓我重新回到我的日常生活中去,並在這種生活中繼續生活下去。」
麥克唯一做的是,給漢娜不斷地寄自己的朗讀錄音。這是麥克在重重矛盾中所能找到的唯一合適的接觸漢娜的位置。此時,朗讀從原來的肉體之間的、面對面的,變成了抽象的語音。朗讀延續了,但愛已經消失。漢娜終於通過磁帶學會了讀寫,但最終沒有獲得真正的理解(正義)和寬恕。
漢娜沒有拯救猶太人,麥克也沒有拯救漢娜。在罪面前,在生活的各種牽絆中,麥克沒有勇氣再去面對自己曾經的愛,更沒有勇氣把他的愛變成真正的寬恕。
德里達說,寬恕「不可能寬恕的」才是寬恕。他的意思是,真正的寬恕,它的每一次具體實踐(實現)都會打破原來關於什麼是能寬恕什麼是不能寬恕的經驗和界限(解構寬恕原來的可能性),就像正義的每一次具體實現都會要求法的重新運用甚至發明(解構法之運用的原本可能性),就像真正的愛是愛那些超越你並更新你的事物(解構自我的同一性),否則就只是變相的愛自己(自戀)而已。
無論是寬恕,還是愛與正義,都需要一個超越性的維度,否則就會被日常生活的平庸所吞沒,或者被罪所壓垮,或者被計算所腐蝕。
影片的結尾處,麥克把他原本疏遠的女兒帶到了漢娜的墓地前。的確,他有責任把漢娜的故事向下一代(未來)重新講述一遍,而這個重新講述的故事應該不只是關於罪與罰,更是關於愛、正義和寬恕。3、獲獎記錄
第66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劇情類電影最佳女配角 凱特·溫斯萊特 《生死朗讀》
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女主角 凱特·溫斯萊特 《生死朗讀》
2009英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女主角 凱特·溫斯萊特 《朗讀者》
2009美國演員工會獎 最佳女配角 凱特·溫斯萊特 《朗讀者》
2009德國哥比獎 最佳女主角 凱特.溫斯萊特 《朗讀者》
4、專輯曲目:
1. The Egg (01:06)
2. Spying (02:27)
3. The First Bath (02:50)
4. It's Not Just about You (01:29)
5. Tram at Dawn (01:05)
6. You Don't Matter (02:41)
7. Reading (01:51)
8. Cycling Holiday (01:40)
9. Sophie / The Lady with the Little Dog (03:00)
10. Go Back to Your Friends (05:21)
11. Handwriting (02:19)
12. The Failed Visit (04:59)
13. Verdict (01:35)
14. Letters (02:39)
15. I Have No One Else to Ask (03:42)
16. Piles of Books (02:13)
17. Who Was She? (06:48)
海上鋼琴師:
1、電影簡介
原片名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 ' oceano(義大利文)。
義大利導演托納托雷的三部作品——《天堂電影院》(又譯星光伴我心),《海上鋼琴師》(又譯聲光伴我飛),《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又譯真愛伴我行),我們可以將它們定義為「時空三部曲」或者是「尋找三部曲」。導演運用了一種相同的敘事結構——「回到」,讓我們不斷穿梭於「現在」與「過去」之間。
劇情簡介
一九零零年的第一天。郵輪維珍尼亞號載著熙熙攘攘的歡呼人群在紐約港靠岸。在夢想的鼓動下黑壓壓的人流涌下船,迎接充滿可能性的美好未來。喧囂過後,船上除了船員所剩無幾。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於是偷偷跑到餐廳搜羅客人遺落下的貴重物品,結果一無所獲。失望之餘,他在鋼琴架上發現一個漂亮的嬰兒。他抱起嬰兒,看見他的目光清澈,皮膚白凈。Danny Boodman對這意外收獲十分驚喜,於是收留了這個孩子,起名叫Danny Boodman T.D.Lemon Nineteen Hundred(丹尼 博德曼 T.D.雷蒙1900),紀念這孩子在新世紀的第一天被他收養。
善良的Danny Boodman十分疼愛小1900,教他讀書,不讓他受苦。但因為沒有任何出生證明之類的文件,Danny Boodman害怕1900會被別人搶走,不許他離開船艙一步。
在1900八歲時,Danny Boodman死了,在懵懂的1900於生離死別前迷茫時,突然聽見遠處傳來美妙動人的聲音,他回過頭,身邊一個亞洲女人告訴他,這是音樂。
幾日後,1900在夜裡偷偷溜進餐廳,來到白天專屬樂手演奏娛樂上等乘客的鋼琴前,彈起了自己即興發揮的曲子。歌聲吵醒了許多乘客,他們好奇的想去探個究竟,卻都陶醉在這小傢伙如天籟般的音樂中。直到音樂停下來,船長才過去對他說,「1900,這一切都違背常規。」年幼的1900任性的回答說:「該死的常規。」 (Fuck the regulations)
幾年後,成人的1900成了維珍尼亞號樂隊的鋼琴師,雖然他從未下過船,但是已經名聲遠揚。在一次暴風雨中,他巧遇了正在暈船的Max,兩個人十分投緣。從此,Max成了他一生的知己。
Max十分欣賞他的音樂才華,但也同時對他固執的不肯下船登上陸地感到困惑。他希望1900能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華,得到世人的承認,名利雙收,過上好的生活。但對1900而言,世人嚮往的生活對他而言太過遙遠,無法理解,也因此根本不具備誘惑力。
即使彈琴勝過爵士樂的始祖Jelly Roll Morton,讓1900名聲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為他錄制唱片,並保證他會名利雙收,他的內心依然平靜,安於生活和音樂帶給他的快樂。直到他遇到一個樸素而迷人的女孩。那一天他正在錄制唱片,女孩順著窗子向里看,和他四目相對,盡管女孩僅僅是在用窗戶的反射照鏡子,他卻立刻愛上了她。隨興而發彈奏了一曲為愛情的柔情似水的曲子。(那個女子就是手風琴匠的女兒,老人走出了自己的天地,來到了美國。開立了一家魚店。建立了屬於自己新的世界。而1900卻始終不能釋懷。直到最後一刻。)唱片錄制完成,出版商把唱片放給1900聽,他沒有把唱片給出版商,因為他不允許別人把音樂從他身邊帶走。他猶豫再三,想把唱片送給那位素不相識的女孩,卻在女孩下船的時候沒能如願以償,1900無法掩飾自己的哀傷,他失望地毀了唱片把碎片扔在垃圾桶里。(後由Max把唱片的碎片藏到了1900的鋼琴中,這是1900唯一留下的音樂記錄)
在女孩下船的幾周後,1900十分的痛苦,他想去找她。Max的勸說和對愛情生活的憧憬打動了他,在某年的春天他最終決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陸地。那天所有的船員都和他揮手告別,他穿著Max送給他的大衣,緩慢的走下船梯,但當他即將踏上土地時,他茫然的看著偌大的紐約市,凝視了一陣,他突然拿起禮帽拋向遠方,然後回頭,返回了船上。他對Max說,我再也不下船了。
直到許多年後,大戰結束,早已離開維珍尼亞號的Max偶然發現破舊的維珍尼亞號就要被炸掉,他堅信1900在船上,可是1900並沒有露面,直到船馬上要被炸毀前,Max拿到當年的唱片獨自在船上播放的時候,1900才在角落裡現身。但是1900執意不肯下船,世界太廣闊了,讓他陌生得害怕,城市裡的街道無邊無際,就像有無數個鍵的沒有盡頭的鋼琴一樣讓他感到恐懼,他寧可退出生命的舞台,給自己一個盡頭。Max最終悲傷的離去,在遠處目送維珍尼亞號和1900一同被炸彈粉碎。
那天他告訴那個他曾對之提起過1900的傳奇故事的樂器行老闆:1900死了,老闆也感到惋惜,於是把Max因為窘迫賣掉的小號還給了他並對他說,一個好的故事比一個舊小號值錢。帶著僅值舊小號的1900的故事,Max離開了,從此,很少再有人會記起那一生不會踏上陸地的天才鋼琴師和他傳奇的一生。
2、觀後感
這是一部盪氣回腸的詩意旅程電影,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觀眾帶入1900的心靈深處。影片採用最極端的浪漫主義風格,引起兩極反應:有人視之為傑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爛片」。影片的缺憾在於人物刻畫,主角太過神秘,讓人無法洞察他的內心世界,因而就很難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態調離憤青階段,該片則有打動人心的浪漫魔力。
整部片子隨著Max回憶中的1900,與現實中Max追尋1900的下落這兩條主軸,交互穿插,緊緊牽動著觀眾的心,而當Max從樂器行老闆口中得知,Virginian號即將被拆解時,故事也達到了最高潮。
從戰前離開Virginian號之後便未曾聽說過1900消息的Max堅信,1900必定還在船上,他努力延阻了船隻拆解的時間,來到這艘已殘破不堪的廢船上欲尋找1900最後的蹤影。1900還會在船上嗎?還是如Max的期望,已經找了個地方,娶了老婆、生了小孩,並在茶餘飯後之際同她們提起Max這個好友……
除了曲折的情節,幾個精彩的橋段更是令人吟詠不已,包括Max初識1900時,兩人在海上狂風暴雨之際松開了鋼琴的固定栓,坐在鋼琴前隨船擺動著,一邊彈琴一邊在大廳里四處滑動,像極了跳著華爾茲或探戈的舞者;而面對傲慢的Jelly來勢洶洶的挑戰,1900如何展現出他過人的鋼琴天賦,讓與會者由輕蔑轉為震驚;以及那個不知名的女孩(曾與1900用手風琴合奏的老人的女兒。),如彗星般的散發出耀人光芒卻又快速離去,使得1900淡淡的憂愁,回憶的感傷,在片里充斥的偏黃色系影像中,益發顯得鮮明。至於移民懷著夢想乘船來到新大陸,在看到自由女神像之際驚叫「America!」的喜悅,卻也與孤寂的1900看著旅客上上下下的冷漠相映……
1900這個角色,因為孤寂落寞的經歷,使其更能敏銳的看透人心,並藉此彈奏、創作出感動人心的樂曲。但一生面對海洋、面對鋼琴,陸地上的一切,對他來說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使他一直對陸地躑躇不前。正如他所說:「我看不到陸地的盡頭」,或許對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緻看得到地平線,往返多地的郵輪也有靠港停泊的時候,88個琴鍵是有限的,他可以據以創作無限的樂章,然而陸地上綿延不絕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無法掌握的。
3、獲獎情況
1999年義大利電影金像獎(david di donatello awards):最佳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最佳攝影、最佳服裝設計、最佳音樂(顏尼歐.莫利克奈 ennio morricone)、最佳藝術指導等5項獎
scholars jury david獎(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獲得)
1999年歐洲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
1999年義大利電影新聞記者協會銀絲帶獎:最佳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製片人、最佳劇本(朱塞佩.托納多雷)、最佳藝術指導等5項獎;另,顏尼歐.莫利克奈因本片原創配樂的創作和研究工作而獲得特別銀絲帶獎。
2000年德國藝術院電影公會(guild of german art house cinemas):公會電影獎-銀獎最佳外語片 。
2000年美國金球獎:最佳原創電影配樂(顏尼歐.莫利克奈)
4、關於配樂
影片的配樂出自大師顏尼歐·莫里克奈之手,他以深情飄逸的典雅曲風,又一次擄獲觀眾與樂迷的心。《海上鋼琴師》被譽為是1999年最不容錯過的電影原聲帶之一,並眾望所歸地榮獲了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獎。
1.1900's Theme
2.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
3.The crisis
4.The Crave
5.A Goodbye to Friends
6.Study For Three Hands
7.Playing Love
8.A Mozart Reincarnated
9.Child
10.1900's Madness
11.Danny's Blues
12.Second Crisis
13.Peacherine Rag
14.Noctume with No Moon
15.Before the End
16.Playing Love
17.I Can and Then
18.1900's Madness#2
19.Silent Goodbye
20.Ships and Snow
21. Tarantella in 3rd Class
22. Enring Movement
23. Police
24. Trailer
25. Thanks Danny
26. Magic Waltz
27. The Goodbye between 1900 and Max
28. Goodbye Duet
29. Portraits
30. Lost Boys Calling
《肖申克的救贖》: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改編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節》(Different Seasons)中收錄的《麗塔海華絲及蕭山克監獄的救贖》。影片《肖申克的救贖》在牢獄題材電影中突破了類型片的限制,拍出了同類作品罕見的人情味和溫馨感覺,因而在公映時成為賣座鼎盛的黑馬。
1、劇情介紹
故事發生在1947年,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後誤被指控用槍殺死了她和她的情人,安迪被判無期徒刑,這意味著他將在肖申克監獄中渡過餘生。
瑞德1927年因謀殺罪被判無期徒刑,數次假釋都未獲成功。他現在已經成為肖申克監獄中的「權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錢,他幾乎有辦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香煙,糖果,酒,甚至是大麻。每當有新囚犯來的時候,大家就賭誰會在第一個夜晚哭泣。瑞德認為弱不禁風、書生氣十足的安迪一定會哭,結果安迪的沉默使他輸掉了兩包煙。但同時也使瑞德對他另眼相看。
好長時間以來,安迪不和任何人接觸,在大家報怨的同時,他在院子里很悠閑地散步,就象在公園里一樣。一個月後,安迪請瑞德幫他搞的第一件東西是一把石錘,他的解釋是他想雕刻一些小東西以消磨時光,並說他自己想辦法逃過獄方的例行檢查。不久,瑞德就玩上了安迪刻的國際象棋。之後,安迪又搞了一幅麗塔.海華絲的巨幅海報貼在了牢房的牆上。
一次,安迪和另幾個犯人外出勞動,他無意間聽到監獄官在講有關上稅的事。安迪說他有辦法可以使監獄官合法地免去這一大筆稅金,做為交換,他為十幾個犯人朋友每人爭得了3瓶啤酒。喝著啤酒,瑞德說多年來,他又第一次感受到了自由的感覺。
由於安迪精通財務制度方面的的知識,很快使他擺脫了獄中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其它變態囚犯的騷擾。不久,聲名遠揚的安迪開始為越來越多的獄警處理稅務問題,甚至孩子的升學問題也來向他請教。同時安迪也逐步成為肖申克監獄長諾頓洗黑錢的重要工具。監獄生活非常平淡,總要自己找一些事情來做。由於安迪不停地寫信給州議會,終於為監獄申請到了一小筆錢用於監獄圖書館的建設。同時,安迪為了展現音樂的魅力,讓更多人了解,冒著被處罰播放了一段音樂,並送給瑞德一個口琴。
一個年輕犯人的到來打破了安迪平靜的獄中生活:這個犯人以前在另一所監獄服刑時聽到過安迪的案子,他知道誰是真凶!但當安迪向監獄長提出要求上報這一情況以爭取重新審理此案時,卻遭到了斷然拒絕,並受到了單獨禁閉一個月的嚴重懲罰。在禁閉中監獄長來探視安迪,得知安迪堅持找出真凶,獲得新生時,監獄長發怒。為了防止安迪獲釋,監獄不惜設計害死了知情人,並且給安迪再次禁閉一個月的懲罰!
面對殘酷的現實,安迪變得很消沉……有一天,他對瑞德說:「如果有一天,你可以獲得假釋,一定要到某個地方替我完成一個心願。那是我向我妻子求婚的地方,把那裡一棵大橡樹下的一個盒子挖出來。那裡有我給你的東西。」當天夜裡,風雨交加,雷聲大作,已得到靈魂救贖的安迪越獄成功。
原來二十年來,安迪每天都在用那把小石錘挖洞,然後用海報將洞口遮住。同時,因為他對經濟聰明的頭腦,典獄長一直讓安迪為他做黑賬,洗錢,將他用監獄的廉價勞動力賺來的黑錢一筆筆轉出去。而安迪將這些黑錢全部寄放在一個叫斯蒂文的人名下,其實這個斯蒂文是安迪虛構出來的人物,安迪為斯蒂文做了駕駛證,身份證等各種證明,可謂天衣無縫。安迪越獄後,用斯蒂文這個化名,以斯蒂文的身份領走了部分監獄長存的黑錢,用這筆不小的數目過上了不錯的生活。並告發了監獄長貪污受賄的真相。監獄長在自己存小賬本的保險櫃里見到的是安迪留下的一本聖經,扉頁上寫著:「監獄長,您說得對,得救之道,就在其中。」當看到里邊挖空的部分正好可以放下小石錘時。監獄長領悟到其實安迪一直都沒有屈服過。而這時,警方正向監獄趕來逮捕監獄長,最後監獄長飲彈自盡。
瑞德獲得了假釋,他在橡樹下找到了一盒現金和安迪留給他的一封信後,決定違反假釋規定,尋找自由。便動身去芝華塔內歐。兩個老朋友安迪和瑞德終於在墨西哥陽光明媚的海灘重逢。
2、觀後感
影史上偉大的無冕之王:《肖申克的救贖》
如果把一部電影比作一本小說,那麼《肖申克的救贖》無疑是一部偉大的小說。它反映著現實的社會生活,用經典的對白和多種修飾刻畫出多個人物形象,用簡單的方式組織故事的主線並伴以多條輔線,以藝術的畫面表達著故事的主題,給我們深刻的教育和久久的思考。
一句話評論
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一部揭露美國司法黑幕的巨片
一幅用友誼和希望描繪的生命畫卷
蘊含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3、肖申克的救贖(刺激1995)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年奧斯卡最佳配樂提名。
出自電影配樂大師Newman之手。
專輯曲目:
01. May - The Ink Spots
02. Shawshank Prison [Stoic Theme] - The Ink Spots
03. New Fish - The Ink Spots
04. Rock Hammer - The Ink Spots
05. Inch of His Life - The Ink Spots
06. If I Didn t Care - The Ink Spots
07. Brooks Was Here - Thomas Newman
08. His Judgement Cometh - Hank Williams
09. Suds on the Roof - Hank Williams
10. Workfield - Hank Williams
11. Shawshank Redemption - Hank Williams
12. Lovesick Blues - Hank Williams
13. Elmo Blatch - Deutsche Opera Berlin
14. Sisters - Deutsche Opera Berlin
15. Zihuatanejo - Deutsche Opera Berlin
16. Marriage of Figaro: Duetto-Sul Aria - Deutsche Opera Berlin
17. Lovely Raquel
18. And That Right Soon
19. Compass and Guns
20. So Was Red
21. End Title
4、第四十一屆《電影旬報》電影獎最佳外國影片獎 (1995)

第四十一屆《電影旬報》電影獎讀者選出的最佳外國導演獎 (1995)

E. <<戀戀三季>>最後男的給女的是本什麼書

《戀戀三季》由美國與越南合拍,於1998年發行,是越戰後第一部全部在越南攝制完成和全部使用越南語對白的美國電影。它是越南裔美國導演裴東尼(Tony Bui)的處女作,編劇裴東尼與裴林(Timothy Linh Bui)。影片在1999年的日舞影展中大出風頭,成為歷史上第一部贏得該影展三大獎項的電影:評審團大獎、最佳影片獎及最佳攝影獎,並入圍柏林影展登上歐洲電影舞台。

類似於基耶斯洛夫斯基《紅》、《白》、《藍》三步曲的關注人性、民族與社會,導演裴東尼通過描繪三組截然不同的人物在當今越南社會中,命運交錯、悲喜交加又互相牽連的生存現狀,刻畫出五個受到西方文明沖擊的社會角色,以細膩敏銳的手法展現了現代越南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人們特別是社會底層人們的生活狀態;以一種溫和的目光真實記錄著純潔朴實的越南人民的愛情、親情與友情。
第一個故事:年老的詩人自從23歲得了麻風病就將自己封閉在遠離塵囂的荷塘中央的寺廟里。農村少女安是荷塘新來的採花女工。工作間隙,女工們年復一年唱著相同的歌謠,安帶來的新歌謠打破了池塘里多年保持的平靜。媽媽教給她的歌謠為失去手指病入膏肓的詩人重燃生命的熱情。安敬仰詩人的詩,詩人從安的歌聲中激發出靈感,又重新開始創作詩歌。安記錄了詩人臨終前最後的絕唱,也了卻了他生命中最後的願望。
第二個故事:不名一文的三輪車夫海執著的愛著崇拜物質生活的妓女蓮,每天深夜都去蓮接客的酒店門口接她下班,他期望自己可以讓蓮改變。為了滿足和蓮共渡一晚的願望,他不惜作弊贏得了三輪車比賽的獎金。而在寬敞豪華的賓館客房裡,他所要求的不過是看著心愛的人穿上他買的潔白的連衣裙安靜的睡覺。海最終以自己的真誠喚醒蓮內心深處沉睡的真實美麗的愛意。
第三個故事:美國退伍老兵JAMES重新踏上越南的土地只為尋找自己與越南女人所生的女兒,在酒吧里遇到脖子上掛著木箱子到處叫賣香煙、火機的孤兒伍迪。伍迪在酒吧中遺失了自己賴以生存的箱子,只得不斷地在街頭流浪,尋找JAMES,還有他的箱子。JAMES尋找的也是他生命中最後的懺悔。就在JAMES要離開越南開懷暢飲的時候,在同桌的一群越南風塵女子中發現了女兒的身影,不過她正在一個猥瑣的男人懷里賣笑,頃刻間大兵老淚縱橫。在大雨的夜裡伍迪遇見一個穿著同樣的雨衣拾荒的小女孩,女孩將自己的干糧分給他一半,在雨中兩個孩子依偎在一起睡著了。最終伍迪在雨夜的街頭找到了自己的箱子,繼續著他簡單的生活。

故事在夏季發生,一到晚上,就是下不完的亞熱帶的大雨。然而,它的名字卻叫做《THREE SEASONS》。看完之後我明白了那是為什麼:片中的三對人物,分別代表了人生中的三個季節,幼年,成年,老年。人生中不同的季節有著各自美麗的風景,開著芬芳各異的花。導演是以人類生老病死的循環象徵整個國家所具有的生生不息的活力。
從垂暮的詩人的生活中,那種古典的、不食人間煙火的純凈,既代表了越南過去沉澱在歷史中的生活方式,也代表了人生中老年的季節。雖然已經被病魔折磨得面目全非,卻依然有著如蓮花般高潔清幽的芬芳;即使逝去了,也還在蓮花塘上飄盪經年。海和蓮還有采蓮的安,都代表了人生中的青年時期,美好、充滿希望,即使有過傷痕,但也讓人相信他們是可以痊癒的。總是穿著雨衣出現在大雨的夜裡的伍迪與女孩正處在人生的幼年,但遺憾的是他們沒有父母的關愛,當他們用充滿恐懼的雙眼感識眼前復雜的世界時,也因為年少純真,留給爾虞我詐的社會中最後一點人類無私的天性。在生命中最初的季節里由於融入了太多的雨水,色彩昏暗,唯一的亮色就是這群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孩子。JANES與胡迪之間的相遇,暗示著少年和老年、新生和過去、現代正在崛起的越南和以文明自居的美國的一次交鋒。

「少女與詩人,妓女與車夫,美軍與孤兒,三種被遺棄的情感關系,一個不想忘記過去的新生代」,這是影片的推介詞。所謂「新生代」指的是百廢待興的越南,我想它同時也是對導演的褒獎。影片的導演裴東尼出生於1973年的越南,2歲時舉家遷至美國,在美國長大;共同編劇的是他年長4歲的哥哥。東尼在自己的電影處女作的鏡頭中呈現出的畫面讓人覺得像是一首詩,鋪陳了一幅故土的詩情畫意。沒有離奇的故事情節,也沒有緊張的節奏,要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導演對故事的組織與結構的駕御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片中並沒有突兀明顯的敘事線索,導演採用意識流的手法,極為巧妙的利用蓮花給看起來本無關聯的三組人物有了擦肩而過的機會,奠定了影片完整性與真實性的基石。在蓮的屋子裡,插上了海從安那裡買來的蓮花,JAMES在集市上也買了安的蓮花送給他那同樣是妓女的女兒;三個女人都展現出蓮花般的美麗。
好的故事還需要優秀的拍攝手法去承載。影片中,一組組或優美,或古樸,或頗具對比性的鏡頭紛至沓來。東尼在表現越南新興社會與外來物質文明沖擊的矛盾時,用了許多巧妙的手法。有如最早吸引我的一幕,巨大明亮的COCO~COLA廣告牌下黃塵飛揚的馬路,與灰暗的休息中的三輪車車隊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廣告牌與車隊構成靜止的背景映襯著馬路上模糊的車影人影,構成靜止與動態,清晰與模糊的對比,也昭示著人們內心的懸念——現今急劇變化的社會里除了過眼雲煙的紛雜,是否存在亘古不變的東西?不變的又是什麼?那場刮痧的鏡頭,使東方古老的醫療方法,盡可以顯的如此曖昧和動人;卑微的人也盡可以擁有浪漫的愛情。蓮病了,海為她刮痧。燥熱的天氣,昏暗的燈光,裸露的女人瘦骨嶙峋的身體,令你完全想不到《刮痧》裡面任何的文化沖突,只是在用一種東亞的古老療法,在白皙的背上留下了一道又一道希望天長地久的痕跡,也許愛情就在那一刻滋長。尤其突出的是片中出神入化的運用了動與靜的對比效果。謐靜的荷塘,碧波盪漾的池水,一支支潔白的蓮花亭亭玉立,翠綠的荷葉上露珠滾動,「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采蓮的小船不期而至,蓮花隨之搖曳。一般攝影鏡頭是隨著人物角色的動作運動,在這里鏡頭是靜止不動的,畫面的主角是荷塘,人物運動著進入畫面,打破了畫面的沉靜。如此反常的視覺對比使畫面的效果非常奪目,不愧它獲得的電影節最佳攝影獎。
故事的講述是聲音和畫面的結合,因而使人更易感動。荷塘中少女的歌詞雖然聽不懂,但恬靜樸素的曲調幾近天籟。故事情節多數發生在西貢大街上,盡管塵土飛揚但是影片中沒有出現半點嘈雜的聲音,導演屏蔽了所有街道上的市井聲代之以幽幽的音樂,呈現出的是已經沖刷過的純凈天地。影片展示的不僅僅是聲和影,還有味——荷花的香味。。。。從影片一開始,導演就一直有意無意地把荷花置於觀眾的視線之中,而且還反復了幾個由不同人物聞花香的畫面,每一次聞花香,觀眾就得到一次暗示:那是白蓮花。於是從片頭荷塘中那田田的荷葉,到片尾水上市場中的朵朵白蓮,觀眾腦海中蓮花的意象被一次次的強化,蓮花的一系列信息被隨之默認,所以這是一部有香味的電影。看完整部電影之後會有一種出淤泥後經過洗滌的感覺,彷彿世界也成了一朵白蓮。

《戀戀三季》和所有與越南有關的美國電影不同,它避免了戰爭的指責和西方的視點。以人生季節的更替為背景向我們呈現出一幅普通的越南人生活的圖景。導演東尼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懷疑主義者,同時也是一個極具民族主義感與愛心的導演。縱觀全片,平等、自由與愛等人性的永恆不變的主旋律正是他所要表現的。片中流露出對現實世界無奈的同時,堅強的民族精神也是存在而且不可遏止。伍迪尋回的木箱,昭示著百廢待興的尚處於發展中國家的越南民族,堅強朴實的越南人民必將重建家園,找回屬於自己的一切,這是導演對人類自由這一主題的美好詮釋。「愛」的主題,也是全片中隨處可見的。海對蓮的愛,少女對病人的愛,老兵對女兒的愛,孤兒們之間互相的關愛,三輪車夫之間的友愛,。。。都在影片中任何一個角落裡流暢至極。三個故事的交叉進行,既獨立,又交織在一起,組成一曲關於美、愛和希望的三重奏。
越南在我們的印象里是一個切近又遙遠的貧苦鄰邦。當今世界的越南,經歷過越戰的重創,內戰的傷痛,正逐漸走上平等與自由的經濟發展之路。在世界經濟組織的調查報告中,近幾年越南經濟的平均發展速度都處於世界前列,越南已經成為亞洲最具活力與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在發展中國家的區域體系中,占據了不可低估的地位。而正是這樣社會轉型與高速發展的時期,社會與人,商業與道德准則,傳統價值觀與新價值觀之間的種種矛盾和沖突也就日益加劇了。
寧靜的荷塘,幽香的荷花,隱居的詩人吟唱著傳統的詩歌,象徵著一個不受西方文化和物質文明侵擾的越南;炎熱和灰塵彌漫的西貢,西方的影響又無處不在。這個轉變中的國家在和平之中也有著擾攘動盪的一面。現代化帶來經濟的繁榮並沒有惠及每一個人,片中的少女、詩人、妓女、車夫有代表性地成為現代化過程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發現自己可能被社會所淘汰,每天都在為了生活而掙扎。其中的一些細節,如和安搶生意的塑料花,伍迪與小女孩席地座在商場的電視牆下觀看的迪斯尼動畫片,奪目的可口可樂的廣告牌,無不反映著西方的點點滴滴的經濟文化滲透。但悲觀不是本片的主調,鏡頭焦點對准普通人的生活,這些人都渴望有更美好的生活,都直面自己的境遇,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盡管擁有的並不多,但仍是樂觀努力地活著。每一個人身上都蘊藏著頑強的生命力和對於美好生活的期待,這也是導演對於越南這個重獲新生的國家的贊美和希望。
在電影的最後,每個人都擁有略帶惆悵但絕對優美的結局。詩人臨終前記起年少時在水上市場聽女人們唱的歌,「那時候我是多麼的純真和美好」。安遵循著詩人向她傾訴的夢想,劃著載滿荷花的船來到他魂牽夢縈的故鄉水上市場,在女人們的和聲里將荷花撒向河面,白色的蓮花象河流一樣在水面流淌。那些漂流的蓮花,是生命的一次擺渡、一次遠游,也預示著來生輪回的重遇。他,也許已守望在人生的彼岸了。海把洗盡鉛華的蓮,帶到一處開滿紅色夏花的小路上送給她一本書,身著學生時代長衫的蓮在隨風飛舞的花瓣中翩翩旋轉,滿眼滿樹的紅色又將她帶回純潔的學生時代,白色的校服映襯在鮮紅的花下預示著新生活的開始。JAMES也終於可以將蓮花送給自己的女兒。伍迪也在美國無賴身上取回了自己賴以生存的箱子。最激動人心的是片尾伍迪和街頭流浪的孩子們在雨夜裡與全世界其他孩子一樣踢足球的一幕。滂沱大雨中的街頭槌賽,沒有裁判也沒有觀眾。他們只是在雨中展現著他們的青春、他們的激情。孩子們代表了越南這個國家的將來。盡管他依然貧窮、無知,但是他們堅毅執著的意志,給了人們希望,也代表了這個國家的希望。
《戀戀三季》與陳英雄拍攝的《三輪車夫》都是關於越南社會現狀的電影,都以三輪車夫作為社會底層的典型代表,都有車夫和妓女的故事,都反映了發展中國家的落後與貧窮,關注同樣的主題,反映相近的時代,卻用的是截然不同的方式。《三輪車夫》中,那瘦骨嶙峋、衣不蔽體的車夫,掙扎在生與死的邊緣,被困於社會最底層令人窒息的罪惡深淵中,展現出的是在極度愚昧、貧窮的落後中才有的絕望,它比失望殘忍一百倍。然而,在《戀戀三季》中,轉型期的越南,當然也有貧富懸殊,也有許多貧困的人民,但至少不是那麼醜陋和愚昧。他們有希望,相信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例如三輪車比賽)而爭取到幸福。他們處於社會底層但也有他們自己的尊嚴、愛與情。從對比這兩部電影的手法可見,同一樣東西,不同的表現手法,不同的講故事的方式,可以把它們截然不同的效果展示給觀眾,要表現丑,可以丑得讓人反胃、惡心,以揭開那些陳年的傷疤、陰暗的角落;而要表現美,也同樣可以在那些曾經極不起眼的角色身上發掘到平常想不到的美麗。
河塘輕舟,滿目紅葉,少女白裙,清風撫過。。。這是《戀戀三季》留給我們的世界。

完整演職員表

導 演

Tony Bui

編 劇

Timothy Linh Bui story
Tony Bui story
Tony Bui written by

演 員

Ngoc Hiep Nguyen Kien An
Ngoc Minh Truck Driver
Phat Trieu Hoang Huy, Dao's Headman
Diem Kieu Singing Lotus Woman
Hanh Kieu Giang
Don Duong Hai, Cyclo Driver
Huu Duoc Nguyen Woody, Child Street Peddler
Hong Son Le Binh, Cyclo Driver
Ba Quang Nguyen Don, Cyclo Driver
Huu Su Tran Ngon, Cyclo Driver
Duc Hung Luong Minh, Cyclo Driver
哈維 凱特爾 (Harvey Keitel) James Hager
Diep Bui Lan the Hooker
Hoang Trieu Man Who Chases Lan #1
Tran Long Man Who Chases Lan #2
Tuong Trac Bui Man Who Buys Lotus Flower
Huynh Kim Hong Woman on Balcony
Manh Cuong Tran Teacher Dao
Michael Salamon Man Who Steals Case
Nguyen Van Son Shoeshine Boy
A. Lu Street Guardian #1
Hong Phu Quang Street Guardian #2
Tran Quang Hieu Fagan, Woddy's Boss
Duong Tan Dung Cyclo Race Promoter
Thach Thi Kim Trang Little Girl
Ho Kieng Restaurant Owner
Quang Hai Ngo Man in Taxi with Lan
Hong Khac Dao Parlor Manager
Pham Van Thai Parlor Friend
Othello Khan Phuong's Drunk Boyfriend
Lola Guimond Phuong
Nguyen Thanh Son Cyclo Race Official
Nguyen Thi Ngoc Teacher Dao's Servant
Nguyen Thi Lien Grandmother

攝 影

Lisa Rinzler

音 樂

Richard Horowitz (I)

剪 輯

Keith Reamer

制 片

Ben Bohen associate procer
Timothy Linh Bui co-procer
Tony Bui procer
Trish Hofmann line procer
哈維 凱特爾 (Harvey Keitel) executive procer
Jason Kliot procer
Charles Rosen co-executive procer
Joana Vicente procer

柏林國際電影節

1999
提 名
Tony Bui

聖丹斯電影節

1999
獲 獎
評審團大獎-劇情片
(Dramatic) Tony Bui
觀眾獎-劇情片
(Dramatic)
劇情片
(Dramatic) Lisa Rinzler

獨立精神獎

2000
獲 獎
最佳攝影
(Best Cinematography) Lisa Rinzler
提 名
最佳長片處女作-50萬美圓以上
(Best First Feature - Over $500,000) Tony Bui
Jason Kliot
Joana Vicente

F. 十八歲的天空 台詞

1.人需要相處才可以了解!

2.感情的事無論發生在誰身上,那個人都是遲鈍的!

3.我們都是平凡的人,希望做最平凡的事,得到最平凡的感情!

4.每個女人都應該有一支口紅!

5.喜歡就說出來,說出來之後其實很簡單!

6.不管是對人還是對植物,我們都應該對它們多付出些關心才是。

7.人生是一定要選擇的,你不可能什麼都抓在手上,如果這樣,你什麼都會失去!

8.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秘密被人保密,不管是大人還是學生。

9.習慣真是一種可怕的力量,不知不覺接受了很多東西!

10.不可以選擇,卻可以爭取!

11.把我們放在心裡,我們就無處不在!

12.我只是討厭不公平的事,也不喜歡有人被欺負!

13.感情有的時候是越吵越好的!

14.one for all ,all for one!

15.一切都好,只欠煩惱!

16.人要誠實表達自己心裡的感情真的不容易!

17.讓自己盡量做回自己,有時候別委屈自己,有時候別放縱自己!

18.世界上最不可做試驗的就是人心了!

19.很多時候事情都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樣!

20.人有時強迫自己記憶,是怕有一天發現自己很重視的卻突然間忘記了,也是怕發現自己不放棄地去珍惜的是那段曾有過的感覺,而不是那個人!

21.有時候不見得什麼事都說出來的好。

22.惹毛一個不像女人的女人比惹毛一個像女人的女人更可怕!

23.喜歡一個人你會注意他的一舉一動,會跟著他的情緒變換喜怒哀樂.

24.身體的語言要比你的理智誠實的多.

25.每一個今天都是明天的開始,要有什麼樣的明天,今天就要有什麼樣的努力.

26.請試著多相信別人一點

27.幻想是成長的開始。

28.植物,這樣的情人沒有負擔,沒有要求,不會變得不認識。

29.怎麼會不存在?你又不是空氣,別小看自己。

30.有些事情,要學會自己創造機會。

31.有些事,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做成的。

32.有些人就像空氣,當你失去她時,才知道她的重要。

33.幸好你喜歡我,不然就是你的損失了。

34.人之所以可貴,就是讓人感受到自己的心。

35.人和人相處,最重要的是心的交流。

36.愛的安全感來自怎樣去愛人,而不是等著被人愛。

37.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 而是我明明長在你的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抵擋不住這種思念,卻又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裡。

38.每個人都像天上的星星,都有其光芒,不管太陽出來,月亮出來,它都依然閃爍。

39.沒辦法忘記過去,就走不出自己的新路。

40.你想要去愛別人,首先要學會愛自己。

41.雖然在別人的身上找自己的優點沒用,但是暫時沉浸在自己的夢想里會獲得暫時的幸福。42.活在當下,人生不留遺憾,be myself !

43.只要曾經擁有,何必天長地久。

44.愛不一定要整天掛在嘴邊,要用心的。

45.你抱有的希望有多大,你的動力就有多大。

46.你連自己都看不到,別人又怎麼會看到你呢?

47.有些事情是不能強求的,時間到了才會發生,到那時候,才會有意義。

49.每一個明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50.如果連你自己都瞧不起自己的話,更不要期待別人對你有所期待。

51.期待和努力會創造奇跡。

52、限制早戀就是變相殘害。

53、人一生能談幾次戀愛?比分手少一次!

54、獨善其身,兼愛天下

55、有競爭才有壓力

56、保護女孩子是不分年齡的!

57、戀愛這種東西啊,不是因為放在心裏面久了才變成習慣,而是因為習慣了,才放在心裡!

58、人與人相處,是用心去交流

59、無處而不自得

60、有的時候別委屈自己,有的時候別放縱自己!

61、在別人身上找自己沒有的優點

62、若是兩情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63、「人生只有兩件事對於我們是公平的。第一是我們每天每個人擁有的都是24小時,第二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將面對死亡」

64、做一個好學生,不光是要學會念書

65、不要把自己的優越感踐踏在糟蹋別人自尊上。

66、只要會關心人,就足以有理由讓別人喜歡。關心啊是人最真誠的溝通方式。只是每人個的表達方法不一樣。有的呢容易讓人察覺得到,而有的就別扭地不肯明明白白地表示。關心原則一:永遠不要說反話。關心原則二:說謊不是個好習慣。關心原則三:永遠要說真心話。

67、所謂愛的安全感是來自怎麼去愛別人,而不是等著別人來愛自己。

68、多相信別人一點,多給別人一點機會。

69、認真固然很好,但過於苛求有的時候會適得其反。

70、有夢最美

71、每一個人生命中,都會有一個人帶你離開高塔。當他出現的時候,你就要緊緊地抓住他遞出來的繩子。

72、如果你開始關心一樣東西,那麼你就會覺得四周都是那樣東西。其實相同道理,如果你只看到別人的優點。那你就會覺得所有的人都是好人,世界就是那麼美好的。

73、友誼和情感最大的不一樣,就是來自於對對方的期待。如果這種期待比當朋友的期待還低的話,那就只能一直都是好朋友了。

74、學生是需要了解的,大家彼此溝通了,才能真正地幫助學生。當這些懵懵懂懂的小孩,真的知道自己要追求什麼的時候,才是他們真正爆發實力的時候。

75、有時候做人要殘忍一點,才能看清楚事實。

76、所以頭腦要更加清醒,所走的每一步也要更加謹慎。不能因為一點情緒就動搖了自己的意志。

77、這個學生很特別。

78、 時間能改變很多事情,一個人,一個地方,之所以對你有意義,是因為時間讓你對他產生了感情,當你一直停留在這個地方的話,你會察覺不到的,所以我要離開,下次回來的時候我在知道是什麼讓我對這個地方產生了感情
1.人需要相處才可以了解!
2.感情的事無論發生在誰身上,那個人都是遲鈍的!
3.我們都是平凡的人,希望做最平凡的事,得到最平凡的感情!
4.每個女人都應該有一支口紅!
5.喜歡就說出來,說出來之後其實很簡單!
6.不管是對人還是對植物,我們都應該對它們多付出些關心才是。
7.人生是一定要選擇的,你不可能什麼都抓在手上,如果這樣,你什麼都會失去!
8.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秘密被人保密,不管是大人還是學生。
9.習慣真是一種可怕的力量,不知不覺接受了很多東西!
10.不可以選擇,卻可以爭取!
11.把我們放在心裡,我們就無處不在!
12.我只是討厭不公平的事,也不喜歡有人被欺負!
13.感情有的時候是越吵越好的!
14.one for all ,all for one!
15.一切都好,只欠煩惱!
16.人要誠實表達自己心裡的感情真的不容易!
17.讓自己盡量做回自己,有時候別委屈自己,有時候別放縱自己!
18.世界上最不可做試驗的就是人心了!
19.很多時候事情都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樣!
20.人有時強迫自己記憶,是怕有一天發現自己很重視的卻突然間忘記了,也是怕發現自己不放棄地去珍惜的是那段曾有過的感覺,而不是那個人!
21.有時候不見得什麼事都說出來的好。
22.惹毛一個不像女人的女人比惹毛一個像女人的女人更可怕!
23.喜歡一個人你會注意他的一舉一動,會跟著他的情緒變換喜怒哀樂.
24.身體的語言要比你的理智誠實的多.
25.每一個今天都是明天的開始,要有什麼樣的明天,今天就要有什麼樣的努力.
26.請試著多相信別人一點
27.幻想是成長的開始。
28.植物,這樣的情人沒有負擔,沒有要求,不會變得不認識。
29.怎麼會不存在?你又不是空氣,別小看自己。
30.有些事情,要學會自己創造機會。
31.有些事,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做成的。
32.有些人就像空氣,當你失去她時,才知道她的重要。
33.幸好你喜歡我,不然就是你的損失了。
34.人之所以可貴,就是讓人感受到自己的心。
35.人和人相處,最重要的是心的交流。
36.愛的安全感來自怎樣去愛人,而不是等著被人愛。
37.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 而是我明明長在你的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抵擋不住這種思念,卻又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裡。
38.每個人都像天上的星星,都有其光芒,不管太陽出來,月亮出來,它都依然閃爍。
39.沒辦法忘記過去,就走不出自己的新路。
40.你想要去愛別人,首先要學會愛自己。
41.雖然在別人的身上找自己的優點沒用,但是暫時沉浸在自己的夢想里會獲得暫時的幸福。42.活在當下,人生不留遺憾,be myself !
43.只要曾經擁有,何必天長地久。
44.愛不一定要整天掛在嘴邊,要用心的。
45.你抱有的希望有多大,你的動力就有多大。
46.你連自己都看不到,別人又怎麼會看到你呢?
47.有些事情是不能強求的,時間到了才會發生,到那時候,才會有意義。
49.每一個明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50.如果連你自己都瞧不起自己的話,更不要期待別人對你有所期待。
51.期待和努力會創造奇跡。
52、限制早戀就是變相殘害。
53、人一生能談幾次戀愛?比分手少一次!
54、獨善其身,兼愛天下
55、有競爭才有壓力
56、保護女孩子是不分年齡的!
57、戀愛這種東西啊,不是因為放在心裏面久了才變成習慣,而是因為習慣了,才放在心裡!
58、人與人相處,是用心去交流
59、無處而不自得
60、有的時候別委屈自己,有的時候別放縱自己!
61、在別人身上找自己沒有的優點
62、若是兩情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63、「人生只有兩件事對於我們是公平的。第一是我們每天每個人擁有的都是24小時,第二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將面對死亡」
64、做一個好學生,不光是要學會念書
65、不要把自己的優越感踐踏在糟蹋別人自尊上。
66、只要會關心人,就足以有理由讓別人喜歡。關心啊是人最真誠的溝通方式。只是每人個的表達方法不一樣。有的呢容易讓人察覺得到,而有的就別扭地不肯明明白白地表示。關心原則一:永遠不要說反話。關心原則二:說謊不是個好習慣。關心原則三:永遠要說真心話。
67、所謂愛的安全感是來自怎麼去愛別人,而不是等著別人來愛自己。
68、多相信別人一點,多給別人一點機會。
69、認真固然很好,但過於苛求有的時候會適得其反。
70、有夢最美
71、每一個人生命中,都會有一個人帶你離開高塔。當他出現的時候,你就要緊緊地抓住他遞出來的繩子。
72、如果你開始關心一樣東西,那麼你就會覺得四周都是那樣東西。其實相同道理,如果你只看到別人的優點。那你就會覺得所有的人都是好人,世界就是那麼美好的。
73、友誼和情感最大的不一樣,就是來自於對對方的期待。如果這種期待比當朋友的期待還低的話,那就只能一直都是好朋友了。
74、學生是需要了解的,大家彼此溝通了,才能真正地幫助學生。當這些懵懵懂懂的小孩,真的知道自己要追求什麼的時候,才是他們真正爆發實力的時候。
75、有時候做人要殘忍一點,才能看清楚事實。
76、所以頭腦要更加清醒,所走的每一步也要更加謹慎。不能因為一點情緒就動搖了自己的意志。77、這個學生很特別。78、 時間能改變很多事情,一個人,一個地方,之所以對你有意義,是因為時間讓你對他產生了感情,當你一直停留在這個地方的話,你會察覺不到的,所以我要離開,下次回來的時候我在知道是什麼讓我對這個地方產生了感情

G. 缺憾也是一種美的名言

1、身體上的不自由終究是一種缺憾。我不敢說從沒有怨天尤人或沮喪的時候,但我更明白這樣根本於事無補,因此我總是極力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腦子不要去鑽這種牛角尖。——海倫凱勒《再塑生命的人》

2、人總是在企求圓滿,覺得好茶需要配好壺,好花需要配好瓶,而佳人也自當配才子。卻不知道,有時候缺憾是一種美麗,隨興更能怡情。且當每一條路都是荒徑,每一個人都是過客,每一片記憶都是曾經。——白落梅《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3、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麼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生活質量。——於丹《於丹心得》

4、可能生活就是這樣的,不可能每件事都非常完美,但是不完美的事情是為了以後的完美做鋪墊的,坦然面對每一次缺憾,迎接下一次挑戰。——謝娜《我們來了》

5、我們的缺憾是,擁有時不知珍惜,回首時愛已成灰。——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見》

6、生活永遠不會完美,生活中永遠會有缺憾。但正是因為有遺憾,我們的生活才會有追求:達到一個目標後,下一個目標又會出現。 在不夠完美的生活中,我們有得就有失。但很多情況下,得到卻通常意味著失去。——俞敏洪《大河奔流的精神》

H. 《天堂電影院》為什麼評價這么高

《天堂電影院》是義大利著名導演托納多雷執導的“時光三部曲”其中的一部作品。該片上映於1988年,雖然已經存在長達三十年之久,但直到現在它依然是無數觀眾心中當之無愧的世界名作。在豆瓣上的評分更是高達9.1分的傲人成績。故事圍繞著一個小鎮上的小男孩多多和他因為電影結識的朋友艾佛特之間的故事。雖然這其中也有關於多多的愛情故事,但是我覺得那段遺憾的感情與多多和艾佛特之間的情誼相比,還是後者帶給我的感動更多一些。

其次是《天堂電影院》在刻畫一段感人至深的感情的同時也帶給觀眾無數的思考。影片中艾佛特有一句經典台詞是:“人生和電影不同,人生難多了”。這句話直到現在也依然會被很多年輕人借用來感慨自己當下的生活狀態。雖然事實似乎的確是如此,但是我卻認為人生比電影精彩的多。

I. 英國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愛情片

英國愛情電影帶有強烈的地方特色,優雅的英倫口音、含蓄深情的情感、以及帥氣的紳士。英國愛情電影巨大的魅力,讓愛的人越陷越深,這三部電影雖然不能代表整個英國愛情電影,但也組成了英國愛情電影,符合其主要特點的同時,又具特色。

1999年的《諾丁山》,朱莉亞•羅伯茨飾演的大明星安娜愛上休•格蘭特飾演的書店店主威廉的故事,兩人身份地位懸殊,強烈的反差讓這段愛情顯得更具戲劇性,好的愛情故事讓觀眾重燃對世俗生活的希望和愛情的嚮往,這部電影越像童話,在現實生活中越不可能發生,越溫暖人心,讓觀眾陷入愛情的甜蜜,在124分鍾暫時忘記現實的殘酷。

英國愛情電影雖然不及美國電影那種大眾化,賣座掙錢,但每部電影里的愛情都優雅、迷人、紳士。沒有強烈的「爆米花味」,稍顯傳統的愛情更具藝術性,也十分迷人。

閱讀全文

與遺憾無處不再是哪個美國電影的台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書生是什麼電影 瀏覽:62
如果有人約你看電影表示什麼 瀏覽:57
電影西遊記女兒國什麼時候拍的 瀏覽:844
南瓜電影怎麼找粵語電影 瀏覽:142
電影鐵道飛虎好看嗎 瀏覽:942
你打算什麼時候去看電影英語怎麼說 瀏覽:939
像大開眼界的電影有多少 瀏覽:211
一部好的電影要多少宣發費用 瀏覽:460
捉迷藏電影主題曲粵語歌曲是什麼 瀏覽:469
滿城惠友電影院兒童怎麼買票 瀏覽:142
如何評價電影關原之戰 瀏覽:921
美國新世界電影在線觀看免費完整版 瀏覽:585
死亡塔剪輯了哪些電影 瀏覽:42
講一個劇院有怪獸是什麼電影 瀏覽:163
小丑這部電影好看么 瀏覽:677
如何看待電影圈跨界的現象 瀏覽:768
戰狼2電影免費完整觀看 瀏覽:295
偵探類的電視電影有哪些 瀏覽:123
如何能找到網路的小電影 瀏覽:77
如何把電影投到牆上看 瀏覽: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