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覺得豆瓣電影的評分值得認可嗎
下面著重說一下豆瓣電影的評分是否有公信力:
1,豆瓣評分在影視行業中的地位:
關於影視作品的評分平台在國內其實不多,豆瓣、貓眼、淘票票、時光網、微博,大概就這些平台,其中,評分有影響力和說服力的就只有豆瓣、貓眼和淘票票這三個平台。而這三個平台中最被經常提及的是用戶量最少的豆瓣,豆瓣是個比較奇葩的存在,用戶量特別少,像《戰狼2》豆瓣標注總人數是50萬,《我不是葯神》八十萬,而貓眼和淘票票這種大熱的影片標注數都在三四百萬級別,比如貓眼,在國慶、過年這種高峰期一天的出票量就可以達到3000萬張票,所以豆瓣和貓眼淘票票從用戶數量上來說根本沒法比。
但是豆瓣評分在影迷群體當中(注意是影迷群體)的地位確實貓眼和淘票票比不了的,豆瓣建立比較早,積累了一大批影迷群體和文藝青年,他們對電影品質的要求比較高,所以豆瓣評分要比貓眼和淘票票嚴苛很多,也正是因為這種嚴苛,使得豆瓣的評分格外受到關注,因為隨隨便便一個國產電影很容易在貓眼和淘票票上拿到8分以上,而豆瓣的8分就顯得格外珍貴了,基本上7分以上的片子就非常不錯了,物以稀為貴,所以豆瓣評分在影視行業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尤其對於好電影來說,貓眼和淘票票的評分拉不開差距,而豆瓣更能把好電影的「好」用具體數字標注出來,這也是為什麼這么多推薦電影和劇集的自媒體文章經常用「豆瓣X分神片...」這樣的句式來做文章標題。
2、豆瓣的反作弊機制是否完善:
其實從《豆瓣電影評分八問》一文中也能看出,豆瓣評分很難刷,從水軍的市場報價來看,刷豆瓣想看和評分的價格,也都是各個平台當中價格最高的那個,所以也側面證明了一點,豆瓣反作弊機制是相對可靠的。此處注意一點,對於評分的作弊和反作弊是一場攻堅戰,反作弊並不能完全防止作弊,反作弊的作用是使作弊的成本很高,高到作弊者望而卻步,就達到目的了。
3、豆瓣電影評分對於國產電影的價值:
上面說了,貓眼和淘票票的評分,絕大多數電影都能輕松過8分,而豆瓣對於國產電影說是過於嚴厲也不為過,基本上爛片都在2-4分,好片7.5-9分。沒有差,就談不上好,豆瓣這種能夠拉開差距的評分,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對電影市場中影片的優勝劣汰有巨大幫助的;
同時又不能過分誇大豆瓣評分的價值,因為在國內電影市場中,豆瓣評分與票房不一定是正相關的,由於豆瓣用戶群體的特殊性,文藝片、藝術片等影片在豆瓣上評分會偏高,而這類影片在貓眼和淘票票的用戶群(普通觀眾)中得分是普遍偏低的,此時豆瓣的高評分或許對影片的市場幫助不大,而商業類型片在豆瓣評分當中得分是偏低的,但是這些商業類型片普通觀眾最愛看,所以在貓眼和淘票票上評分會高一些,票房也就高一些。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如果單純從市場和票房角度來說,貓眼和淘票票的評分對於研究電影市場受眾和擴大票房更有幫助。
豆瓣電影的戾氣和寬容:
豆瓣電影已經不是我10年前玩豆瓣時候的樣子了,網頁版面倒沒太大的變化,只是用戶有進有出,用戶結構有了比較大的變化。現在的豆瓣戾氣比較重,沒上映的影片,沖著導演或演員打一星的人太多太多了。而且豆瓣評分現在呈現出兩極分化,簡單來說就是對於好電影,豆瓣評分會讓你顯得更好,而爛電影,豆瓣評分會讓你顯得更爛,6分左右的電影越來越少,對於好電影的寬容和對於爛電影的不寬容,這種矛盾的狀態或許就是豆瓣用戶感性的一面。
其實,不論是豆瓣還是貓眼淘票票,他們的評分都只是個參考絕對值,所在平台的評分並不能代表一部影片的品質,看電影畢竟是個相對主觀的事,有人覺得好有人覺得不好很正常。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貓眼和淘票票的評分更代表普通觀眾的感受,對於整體市場和票房來說更具有參考價值,而豆瓣電影的評分更能代表文藝青年和影迷群體的感受,對於電影評論和藝術水平的研究更有參考價值。
❷ 同樣一部電影,豆瓣和貓眼的評分為什麼會有不小的差別
近年來我相信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去電影院看電影。這是一種消遣方式。我們在去看電影之前都會先去查一下這些電影到底好不好看,所以電影的評分很重要。我感覺現在大家經常看的兩個軟體就是豆瓣或者是貓眼了。所以大家使用哪個軟體去看評分呢?
總之很多時候電影評分只是一個人看了之後的主觀感受,我們可以適當的參考一下評分,但也不要過度依賴評分。所以就算他們評分差距大,也是因為每個人看的感受不一樣而已。
❸ 豆瓣or貓眼,電影評分你更相信哪一個
豆瓣的評分是比較苛刻的(苛刻不代表權威),一般5.5分以上的電影都是不錯的,值得看一看。不過也不能說明5.5分以下就是爛片,只是豆瓣是大眾化的,什麼路數的人都有,有些人就是為了黑而黑。根據自己的喜好看一看吧!其實大家不難看出,豆瓣評分前列的影片絕大多數都是多年前的老片了,以前網路不發達,只有真正看過、看懂電影的人才知道是不是好片。所以,看電影不需要做什麼評分參考,隨心吧!
❹ 貓眼與豆瓣 中國兩大電影評分平台哪家更靠譜
毫無疑問是豆瓣,怎麼說豆瓣電影發展的時間也比貓眼多了好幾年,靠這些時間的積累豆瓣也保留了大量觀影素質高且穩定的用戶,擁有較為客觀的評分。貓眼和豆瓣兩大平台對於電影作品的評分也挺極端的,今年的究極無敵爛片《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在豆瓣評分2.1被稱為爛片中的奇葩,貓眼上卻評分6.8!。類似的影片在兩家平台上的評分都比較極端,得出結論貓眼垃圾豆瓣牛逼
2019.因為<流浪地球>在豆瓣爆出了很多無腦一星差評的水軍現象 導致很多人對豆瓣失去好感而去各大軟體商城給豆瓣app打一星,甚至從前都沒有豆瓣賬號的人都被氣到特地注冊來給流浪地球評五星。水軍肯定是有的,但是在豆瓣水軍幾乎使不上力,豆瓣這兩年的原則是「所有能判斷屬於非正常評分的一概不算」,就是說一部電影的評分,那些非正常的打分的賬號(水軍)是會排除在外,不計入成績。豆瓣都發展了這么久了,這么資深的一個電影評分平台會允許刷分的存在嗎,所以那些無腦一星差評的水軍只是自娛自樂,然後會引起眾怒,導致人民群眾把憤恨轉移到了豆瓣app本身,相信豆瓣會繼續健康的發展下去
❺ 豆瓣和貓眼哪個比較靠譜
這個問題取決於你自己的觀影水平,網站評分靠不靠譜對你的意義應該是幫助你決定要不要看一部電影。
你要是覺得《戰狼》牛逼那個級別的觀眾,就用貓眼。
你要是覺得《三塊廣告牌》牛逼那個級別的觀眾,就用豆瓣。
❻ 貓眼的評分現在比豆瓣評分相對要公正一些嗎
並沒有,豆瓣的評分要准。豆瓣電影的出身不是購票應用,而是影評社區,大家在此討論最好的電影,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
❼ 現在給電影打分,豆瓣和貓眼哪個更真實
毫無疑問是豆瓣,怎麼說豆瓣電影發展的時間也比貓眼多了好幾年,靠這些時間的積累豆瓣也保留了大量觀影素質高且穩定的用戶,擁有較為客觀的評分。貓眼和豆瓣兩大平台對於電影作品的評分也挺極端的,今年的究極無敵爛片《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在豆瓣評分2.1被稱為爛片中的奇葩,貓眼上卻評分6.8!。類似的影片在兩家平台上的評分都比較極端
❽ 晴雅集貓眼評分9.2,豆瓣5.5分,你覺得哪個評分更合理
不知道大家都有沒有看過一個新聞,業內150多名從業者聯合抵制於正和郭敬明,然而這個事情並沒有掀起多麼大的水花,郭敬明正十分繁忙的宣傳自己的一部新電影,晴雅集,這部電影是由趙又廷,鄧倫,春夏,王子文去飾演的,乍一看這個陣容,大家可能第一反應都是這次郭導轉型了?都是還不錯的演員了,和他以往的標准不太符合,而且網上也有一些片段,藝人看這部影片落淚的,評論說太好看了的 ,讓小編忍不住對這個電影確實是 有些好奇的。
老實說,小編一直以來對郭敬明都不是太喜歡,小時代這樣的影片嚴重注水,之前看演員請就位郭敬明指導的作品也可以看出來他太注重畫面的美感,就像是一個外表華麗的禮物,但是拆開後空空如也,導致他的劇情拖沓,嚴重跟不上他的畫面,我不太相信這樣的一個人可以突然之間拍出來不一樣的東西,極大地可能還是一樣的情況,但是不管怎麼樣,這部影片剛剛上映,讓我們在觀看一下在作出決定把。
❾ 豆瓣評分和貓眼評分哪個可信
現在的豆瓣評分根本不可信
❿ 貓眼和豆瓣哪個更准確
肯定豆瓣啊
10月29日晚,一篇名為《豆瓣電影為了控評悄悄改版了》的帖子引起了豆瓣小組的激情討論,與以往每一次風吹草動一樣,影迷們的「精神家園」第N+1次遭受到了「外敵入侵」……
豆瓣還能守多久呢?
被折疊的短評,快失守的豆瓣電影
今日,豆瓣電影短評區改版的消息和豆瓣用戶的憤懣情緒一道出圈。
這次改版又觸動了大眾的哪根神經呢?
上述帖子稱,豆瓣電影短評區現在只顯示部分短評,網頁端只有4、5頁,手機客戶端刷到300多條也已至上限。然而讀書、音樂版塊依舊能顯示全部短評。因此提出質疑,豆瓣是否為了更好控評而更改了電影板塊的短評顯示機制。
藍鯨記者查詢翻閱後發現,短評區相較之前確實多出了兩條說明:短評區僅顯示部分短評,由演算法根據時間、熱度等因素進行篩選,並隨機展示;影片上映之前的、與影片無關的或包含人身攻擊等內容的短評將被折疊,且其評分不計入豆瓣評分。
此外,確如網友爆料,某些影視作品已無法顯示最新短評,只保留熱評。只是這樣的動作具體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卻沒人能記得請。這樣悄無聲息的改版,激怒了視豆瓣為精神烏托邦的豆瓣er。
熱帖評論區彌漫著失望、憤怒和漫不經心的反諷,放眼皆是「阿北沒有心」、「資本壓迫終於來了」。敏感的神經被挑起,豆瓣電影評分的公正性又一次受到質疑。
在一片「葯丸」哀嚎中,疑似豆瓣程序員以「情況不屬實」轉發原帖,表示以演算法篩選短評部分展示是為了防止水軍刷分,言語間是優化的初衷和背鍋的卑微。
很難斷言豆瓣此舉意欲何為,但此事引起的爭議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真實的評分評論是豆瓣電影立足之本,而大多數用戶們則更傾向於自己選擇和判斷內容,而非由平台來篩選、決定。以「文青自留地」成名的豆瓣,正在失去它最獨特的優勢。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曾經的豆瓣有多自由,現在的用戶就有多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