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電影的藝術性的問題
比如電影《白晝冷光》,大家一看布魯斯威利斯主演,立馬就滾過去了。開場沒多久,布魯斯撲街,然後再也沒出現過………整部電影他就是打個醬油,但是他名氣大,有號召力。要是宣傳里沒有他,估計這電影真就無人問津了。營銷策略而已,通用於大量商業活動。再拿斯皮爾伯格做個例子,他這會導演,那會監制,一下又是製片人。可是大家一聽到這個名字就知道這部作品是佳作。因為他們的名字已經成為一個象徵,好電影的象徵。你覺得呂克貝松會去拍《大長今》嗎,詹姆斯卡梅隆會拍《抗日奇俠》嗎?
至於電影越難懂越好這個問題。把觀眾引入劇情,讓觀眾思考猜想自然可以得到更好的響應。對比如同,一個題目讓你抄答案和你自己根據條件算出來,感覺肯定不一樣啊。假如《禁閉島》一開始就告訴你主角是島上病人,而不是在劇情里通過線索讓你產生疑惑,那禁閉島還算個啥的懸疑片啊。導演,演員,劇本是關鍵,越難懂也未必是好片,韓劇我就看不懂………你呢?
Ⅱ 電影是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遠高於它,電影讓你產生過哪些對現實的誤解
我覺得一些愛情電影最容易讓人對現實以及電影世界當中產生一些誤解的觀念吧,因為雖然電影是藝術,它來源於生活,並且可以說是根據從生活的一些點滴小事,從而有了一些靈感,但是當他真正的去帶入到電影當中時,可能就沒有那麼的現實,就比較自身的帶有很多的浪漫主義色彩一點,真實性就少了一點。
Ⅲ 辯題:電影是思想性重要還是娛樂性重要
電影,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已經當之無愧地成為了「第七藝術」、「第十位繆斯女神」。作為一門藝術,必然要求電影具有深刻的豐富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藝術性。
但是,電影所具有的一種不同於其他藝術的特性卻是在百年的電影理論中很少被涉及,甚至有意無意中被忽略的,這就是電影的娛樂性。
詩、散文、小說等藝術形式都是可以盡情地抒發自己心中的塊壘,可以「為自己而寫」的,而電影拍出來卻是必須要「拿給別人看的」。
沒有他人或早或晚地贊賞,一部電影就失去了它的價值;沒有廣大觀眾如痴如醉地沉迷於其中,一部電影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這是因為,電影是工業社會工業化大生產的產物。自從在1895年的巴黎以賣門票的方式宣告了它的誕生之日起,電影就註定要被打上鮮明的深深的商業烙印。普通電影觀眾的一喜一怒、一哀一樂,對夢想的追求,對失業的悲痛,對社會不公的憤激,甚至是對感官刺激的趨之若騖,都必須也必然反映在電影當中。這種電影「為他人而拍」的娛樂性,正是中國電影理論家一直不願認真研究的。
總的來說,一部優秀影片應該是使思想性、藝術性、娛樂性都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影片。
一個嚴酷的現實:評論界對《黃土地》等一批所謂「探索片」擊節贊賞,有人甚至認定它們代表著中國電影的未來;但上座率卻相當低,廣大觀眾抱怨「看不懂」,也不愛看。於是贊賞者責怪觀眾審美水平低,寧可拍出來給下個世紀的觀眾看。「看不懂」的反問:給下個世紀的觀眾看為什麼要這個世紀拍?——摘自《探索與民族鑒賞心理》
Ⅳ 電影藝術的假定性與真實性
電影的假定性指電影的超現實特性。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首先,它展現在欣賞者面前的只是人與景物的影像,而不是人與景物本身,而這種影像又由於拍攝的不同角度、景別、運動以及光影色彩的處理,有著不同的視覺效果;其次,電影的聲音是通過錄音機械轉播的,可以是誇大的主觀的,音樂往往是外加的;再則,不同鏡頭經過分解組合的蒙太奇手段──包括畫面的、聲音的、畫面與聲音的──構成電影的特殊時空,產生特定的節奏與含義。此外,電影還通過畫外音、閃現等手段使人物心理形象化主觀化。真實性與假定性的辯證統一產生電影藝術的魅力。
而電影的真實性則是指電影創作中,通過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所達到的正確程度。電影,在思想內容方面有著必須真實可信的共同要求,在藝術表現上要求接近生活,任何一個細微末節,都不能有悖於生活而失真。電影的真實性,與創作者世界觀、生活經驗以及藝術修養緊密相連。認識生活、反映生活,從而創造出符合生活本質的真實,即比生活更高、更典型、更富於藝術感染力的作品,是電影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Ⅳ 你對一部電影的藝術性作何看法
一般對於藝術片的定位是:最為廣義的對世界、社會、生命之個人的、原創的、批判性的表達,對電影語言的實驗性嘗試。藝術電影是電影的拓荒者:僭越規范,冒犯常識。毋庸諱言,其探險與拓荒多有落敗,甚至迷失,但正是他們在不斷地拓展電影世界的疆土。而當藝術電影的實踐一經成功,主流商業電影便立刻將其經驗吸納。
Ⅵ 電影應該更注重商業價值還是藝術價值
有藝術價值的才能帶來更多商業價值
我是比較喜歡看藝術價值高的,而不是砸大錢拍就好看的
就像《山楂樹之戀》,拍的很平淡也沒特效,但是帶來多少商業價值
所以還是藝術更重要
Ⅶ 為什麼電影要重視藝術性
「電影是生活的漸近線」、「電影是捕捉時間消逝的美」。電影的「藝術性」就是電影的靈魂,有靈魂的電影就是好電影,可能它們的側重點不同而已。
Ⅷ 電影的大眾性(或者說商業性)和藝術性哪個更重要
大眾性沒有生命力,曇花一現,但商業利潤豐厚;藝術性猶如鑽石的屬性,價值在於久遠。
Ⅸ 關於電影真實性和逼真性的區別
影視這玩意兒從來就沒有過真實性,而逼真性說白了就是把現實理想化了,也就是把生活變成了電影,電影本身就只是一種「逼真」。
Ⅹ 什麼是電影的藝術性
你去看一下藝術片《阿甘正傳》再看一下同是湯姆·漢克斯主演的商業片《天使與魔鬼》就知道藝術片和商業片的區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