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罕不什爾州的州訊:不自由,毋寧死
「LIVE FREE OR DIE。」Written by General John Stark。 July 31,1809
新罕布希爾州(New Hampshire)是位於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一個州。綽號叫「花崗岩州」,因為本州盛產花崗岩,另外也是因為這個州比較堅守傳統觀念,政府非常節儉。這個州的格言是:「不自由,毋寧死」。
州花為紫丁香,州鳥為紫紅朱雀,州樹為白樺樹。
新罕布希爾州最著名的是她是美國總統競選預選的第二站,每次總統競選時民主黨和共和黨都要在這個州選舉黨的參選候選人。這個州還有秋季美麗的彩葉以及美國居民點氣候條件最惡劣的記錄。2003年這個州選出一位公開承認自己是同性戀者的聖公會主教又是一件引起世界注目的事情。
新罕布希爾州還是冬季冰上運動的好地點。
新罕布希爾州議會有415名議員,這在英語世界中僅比美國眾議院和英國下院人數少,占第三位。新罕布希爾州議會的議員每年只有100美元的工資,還是18世紀時的工資,所以目前議員們大部分是有錢人或退休的,但眾多議員所制定的法律更接近大部分人的意願。
2. 不自由毋寧死這句話語出何處又是誰翻譯的
出處
法國大革命時《馬賽曲》的最後一句。
翻譯
清·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
3. Patrick Henry的<<不自由,毋寧死>>是在什麼背景提出的詳細一點
是在美國開始獨立戰爭之前提出的,當時主戰派和主和派各執一詞,Patrick Henry看到了獨立戰爭的必要性,在兩派辯論會上演說<<不自由,毋寧死>>,號召殖民地人民奮起反擊.
18世紀後半期,英國在大西洋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每個殖民地都由英國派來的總
督統治。這時的殖民地已經開發了大量的種植園,建立了紡織、煉鐵、采礦等多種工業,經
濟比較繁榮。
英國政府為了增加財政權入,不斷增加殖民地的稅收,對殖民地進行蠻橫的壓榨和殘酷
的剝削。1765年,英國人又想出個新花樣:印花稅。他們規定,一切公文、契約合同,
執照、報紙、雜志、廣告、單據、遺囑,都必須貼上印花稅票,才能生效可流通。這激起殖
民地人民極大的憤怒,於是,「自由之子」、「通訊委員會」等秘密反英組織相繼出現,各
地都發生了反英事件,抵制英貨、趕走稅吏、焚燒稅票、武裝反抗等等。
這一切引起了英國政府的恐慌,他們立即派軍隊鎮壓。1770年3月5日,英軍在波
士頓向手無寸鐵的市民開槍,當場打死5名市民,打傷了6人,製造了震驚北美的「波士頓
慘案」。反英的怒火在殖民地人民心中燃燒,一場爭取獨立和自由的戰火即將在北美大陸上
燃燒起來了。
4. 不自由,毋寧死是誰,在什麼年代,什麼樣的背景下說出的話!
《飛躍瘋人院》結束曲蠻好的 《征服天堂》,用這首輕音樂試試,感覺這還有演講的視頻的話在網上不一定找的到,感覺網上的很多資源都是非常有限的
5. 《失去自由毋寧死》主要講了什麼
《失去自由毋寧死》是希臘作家卡贊扎基斯發表於1953年的長篇小說。這篇小說的故事梗概如下:
小說主要寫克里特人抗南侵略的故事。克里特人雖然粗野,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愛憎。當土耳其壓迫者來侵略時,他們團結一致,奮勇抗擊,寧願為自由而獻出生命。
克里特愛國者領袖之一,隊長米哈萊斯自從土耳其人入侵以來,就和全體克里特戰士一起立下誓言:「不自由毋寧死。」他從來不向任何人屈服,也從來不受任何人支配。當他在戰場上與敵人進行激烈戰斗時,他的妻子,他的女兒,都無法使他從戰場上撤下來。大主教也命令不了他,即使上帝親自來宣示,看來對他也絲毫起不了作用。
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卻有一次使他對獻身於自由的事業偏離了方向。那就是在一次奮力保衛寺院的戰斗中,他突然聽到一個熱戀著他的克里特女子埃米內的呼救聲,她被土耳其人抓住了,敵人正把她抱走,他不顧一切地帶了一小隊戰士離開戰斗崗位,趕去拯救她。雖然他懂得,她的美貌會使他忘記戰斗任務,他警惕地不朝她看一眼,只是為了去救她脫險而已。盡管如此,他還是鑄成了大錯,他終於為自己的錯誤行動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同時由於他擅離職守,土耳其人佔領了寺院。
原來,米哈萊斯和埃米內的前夫努里·韋伊是一對好朋友,他們作為戰友互相尊敬,他倆都是這個時代英勇傑出的人物。他們一塊兒起來抗擊土耳其入侵者,都把自由看作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因為懷有共同的信仰和戰斗目的,所以他倆刺破手臂,把血凝在一起,成為盟兄弟。努里·韋伊請出他的妻子埃米內為戰士們唱歌,米哈萊斯被埃米內的美貌和動聽的歌聲所陶醉。
另一個克里特愛國者領袖波利克西伊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見到了埃米內,也身不由己地愛上了她,要求成為她的情人。由於他和米哈萊斯同時愛上了一個女人,所以他們倆既是親密的戰友,又是勢不兩立的情敵。
努里·韋伊一次與米哈萊斯比試力氣,結果輸給了米哈萊斯,從此,努里就失去了妻子對他的一貫尊敬。追求埃米內的人越來越多,努里常常要與這些追求者比武。一天,努里與米哈萊斯的一位兄弟馬努薩卡斯較量各自的武藝,不幸用匕首擊中了馬努薩卡斯。馬努薩卡斯傷勢嚴重,被人抬回家後不久就死了,米哈萊斯見到兄弟慘死,氣得發了狂,下決心要伺機為他兄弟報仇。然而,在一次奮勇抵抗土耳其侵略者的戰斗中,當努里受了重傷時,米哈萊斯非但不趁機殺死努里,反而救護他,使努里深深感動,堅決要求帶傷繼續戰斗,最後努里為自由而戰死在疆場。在他臨終前,他高呼自由,滿意地含笑而終,努里死後,波利克西伊斯娶了埃米內為妻,他企圖勸說她成為一名基督教徒。
米哈萊斯拋棄一切私念,一心為保衛克里特人的自由而戰斗,土耳其壓迫者經常騷擾克里特人居住區,還常常發動大規模的掃盪。在每次戰斗中,米哈萊斯都是沉著地組織和領導克里特戰士們英勇抵抗,粉碎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侵犯。只有在這次保衛寺院之戰中,他為了援救埃米內而離開了戰場,致使寺院被土耳其人攻下。
當米哈萊斯和另外七個英勇的克里特愛國者在山上繼續奮勇反擊一大群土耳其入侵者時,所有的克里特戰士都已接到命令暫時放下武器,撤回後方。這時米哈萊斯的侄子科斯馬斯被派上山來勸說他放棄這場徒勞的反擊。但米哈萊斯為自己的錯誤行動感到萬分羞愧,當他想到他的祖父、他的父親和其他許許多多好樣的克里特人都為自由獻出了生命時,他誓死要與侵略者血戰到底,來洗清他的恥辱。
科斯馬斯看到他如此堅決和英勇地打擊敵人,這種高昂的抵抗精神大大地鼓勵了這位年輕戰士,使他忘記了自己剛從國外學習回來,忘記了新娶的妻子,忘記了他母親和那些派他前來說服米哈萊斯撤下來的囑咐,也情不自禁地投入了激烈的戰斗。科斯馬斯不幸頭部中彈身亡,米哈萊斯憤怒地向敵人射擊,又殺死了許多敵人,但終因寡不敵眾,他自己的頭部也中了致命的槍彈,英勇地倒下了。
6. 求「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不自由,毋寧死》的原版音
我們有很多英語學習資料,可以點我昵稱,找我要哦~
7. 《失去自由毋寧死》講述了克里特人抗擊哪個國家的故事
《失去自由毋寧死》是希臘作家卡贊扎基斯發表於1953年的長篇小說。
小說主要寫克里特人抗南侵略的故事。克里特人雖然粗野,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愛憎。當土耳其壓迫者來侵略時,他們團結一致,奮勇抗擊,寧願為自由而獻出生命。
8. 不自由吾寧死是誰說的
不自由 毋寧死才對吧?
女教師在課堂里提問,「不自由,毋寧死。」這句話是誰說的?知道
; ;的人請舉手。」
; ; 教室里鴉雀無聲,沒有一個人舉手,女教師很失望,這時,有人用不
; ;熟練的英語答道:「1771年,巴特利克·亨利說的。」
; ; 「對,同學們,剛才回答的是日本學生,你們生長在美國卻回答不出,
; ;而來自遙遠的日本的學生能回答,多麼可憐喲。」
; ; 這時,從教室內傳出來一聲怪叫:「把日本人幹掉。」
; ; 女教師不由得生起氣來。大聲說:「誰?這是誰說的?」
; ; 沉默了一會,教室的一角有人答道:「1945年,杜魯門總統說的。」
9. 不自由毋寧死中有哪些典故
帕特里克·亨利 (Patrick Henry,1736~1799),蘇格蘭裔美國人 ,獨立戰爭時期的自由主義者,美國革命時期傑出的演說家和政治家。著名的獨立宣言的主要執筆者之一,曾任弗吉尼亞州州長.深受愛戴,被譽為"弗吉尼亞之父".在反英斗爭中發表過許多著名演說。被普遍傳誦的警句「不自由,毋寧死」就出自他的演說。晚年政治上趨於保守。
《不自由,毋寧死》這篇膾炙人口的演說在美國革命文獻史上佔有特殊地位。其時,北美殖民地正面臨歷史性抉擇——要麼拿起武器,爭取獨立;要麼妥協讓步,甘受奴役。亨利以敏銳的政治家眼光,飽滿的愛國激情,以鐵的事實駁斥了主和派的種種謬誤,闡述了武裝斗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從此,「不自由,毋寧死」的口號激勵了千百萬北美人為自由獨立而戰,這篇演說也成為世界演說名篇
10. "不自由,寧毋死!"這句話出自何處
帕特里克·亨利 (Patrick Henry,1736~1799),蘇格蘭裔美國人 ,獨立戰爭時期的自由主義者,美國革命時期傑出的演說家和政治家。著名的<<獨立宣言>>的主要執筆者之一,曾任弗吉尼亞州州長.深受愛戴,被譽為"弗吉尼亞之父".在反英斗爭中發表過許多著名演說。被普遍傳誦的警句「不自由,毋寧死」就出自他的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