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部電影除了有導演,編劇,監制,製片人,出品人,還有什麼
順序是這樣排列的:出品人、(製片人)、監制、導演、編劇、策劃、製片
大家看到,出品人和製片兩頭老大,出品人是投資方代表,並不一定是投資老闆本人,有的是找同行業有影響力的人擔任,出品人決定了用哪個導演或演員等,後交由製片人管理具體的事物,比如資金調度、日常事務等都歸製片人管;其實除出品人外,監制才是劇組真正的老大,一方面他要監督運作整部片子的資金;另一方面還要監督導演的創作及拍攝進度;導演和編劇是在拍片前主要是溝通,如何表演、台詞等,在現場導演說了算,用演員、場景、燈光、服裝、化妝、道具等,決定權都在導演一句話,因為這都是創作裡面的部分。策劃主要是表演、場面、投資等,製片是劇組的財政部,主要是派錢,當然策劃和製片是關系最近的,也許一個大的策劃,製片就要超支了。總之一句話,幕後看監制,台前看導演。
② 一個標準的電影劇組包含哪些成員
1.導演組:導演、副導演、執行導演、場記。
2.製片組:製片主任、現場製片、生活製片、外聯製片、監制、統籌、財務。
3.劇務組:劇務主任、劇務助理、劇務。
4..攝影組:攝影指導、攝影師、副攝影師、攝影助理、機械員、燈光師、燈光助理。
5.美工組:總美術師、副美術師、美術助理及服裝、道具、化妝等小組。
6.錄音組:設錄音師和錄音員。
(2)一個電影需要哪些人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導演是製作影視作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用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視文學劇本搬上熒屏的總負責人。
作為影視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的任務是:組織和團結劇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和演出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眾人的創造性勞動融為一體。
製片主任和製片人是僱傭關系,製片主任代表製片人行使影視作品生產期間的行政管理權利。他的職責主要是八個字督促、檢查、指導、協調。他要調動和安排好製片班子的工作,發揮各部門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劇組
③ 電影幕後需要那些人組成。就是像導演策劃編劇什麼的,然後再詳解一下這些人的主要工作。謝謝
1. 原著作者:創作原始故事的小說作者,為電影提供故事基礎。
2. 製片人:發現並相信原著故事的電影潛力,負責組織資源將小說改編成電影。
3. 出品人:通常是電影項目的投資者,負責提供製作電影所需的資金。
4. 導演:負責電影的整體藝術創作和技術指導,指導演員表演和攝影工作。
5. 編劇:將原著小說的內容轉換成適合拍攝的劇本,設定電影的劇情和對話。
6. 執行製片:協助製片人管理電影製作的日常事務,負責協調人力和物資。
7. 演員:依據劇本要求,扮演電影中的角色,進行表演。
8. 攝影組:負責電影的拍攝工作,包括攝影機操作、鏡頭選擇和畫面構圖等。
9. 美術組:負責電影中的美術設計,包括場景布置、道具製作和視覺效果等。
10. 燈光組:負責電影拍攝過程中的照明工作,創造合適的拍攝氛圍。
11. 錄音組:負責捕捉和錄制現場音頻,以及後期的音效和音樂製作。
12. 服裝師:負責設計、製作和提供電影中所需的服裝。
13. 道具化妝煙火組:負責電影中的道具製作、化妝效果和特效製作。
14. 動作指導:在動作場面中負責編排和指導演員的動作。
15. 場記:記錄每一場戲的詳細信息,為剪輯提供參考。
16. 導演助理:協助導演處理日常工作,包括聯絡、協調和管理工作。
17. 劇務:負責劇組的日常後勤支持,如場地布置、餐飲管理等。
18. 後期導演:在剪輯完成後,負責電影的後期製作和效果完善。
19. 剪輯:負責電影畫面的剪輯工作,決定電影的敘事節奏和結構。
20. 混音:負責電影音頻的混音處理,包括對白、音效和音樂的融合。
21. 3D特效:如果電影包含特效,負責後期製作的3D特效添加。
22. 醫療和交通等支持:在拍攝現場提供必要的醫療急救和交通支持。
23. 財務:管理電影製作的財務狀況,包括預算控制和資金流動。
以上是電影製作的主要職位和它們的工作職責,每個職位都對電影的成功起到關鍵作用。
④ 拍一部電影需要哪些工作人員
1、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這部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
2、製片人:負責監督整個影片的製作過程,協助導演保質保量早點完成拍攝。
3、顧問:為專業題材的影片提供必要的指導及幫助。
4、導演:負責將劇本中刻化的各個人物角色,利用各種拍攝資源(道具、場地、演員等)將劇本演繹出來,成片、拷貝等。
5、副導演:兼具導演及監制的角色,是導演的左右手。
6、監制:主要是針對劇本,為維護劇本原貌給導演的拍攝工作提意見。
7、演員:根據導演及劇本的要求演繹劇本內容。
8、場務(劇務):負責提供拍攝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如准備道具、選擇場景、維護片場秩序、搞好後勤服務工作等。
9、布景師:負責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
10、燈光師: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燈光效果。
11、造型師:根據劇本及導演要求為影片中的演員造型。
12、化妝師:按照劇本及導演要求給演員化妝,同時還要考慮到造型的要求。
13、後期處理:按照導演的要求,對後期選擇的鏡頭進行編輯和特效製作。
14、作曲:為影片編配合適的曲子。
15、剪輯:負責將整片中不必要的鏡頭剪掉。
16、影片拷貝:母片處理完成後,製片人會找專業的電影拷貝公司拷貝子片,運往各地電影市場,待上市或上映。
(4)一個電影需要哪些人擴展閱讀:
電影構成:
技術
視覺滯留
「使一塊燃燒著的木炭在被揮動時變成一條火帶,這種現象曾被古時的人們發現過」但是,將這種視覺現象同電影的發明聯系起來,卻是19世紀的事情。
1829年,比利時著名的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托為了進一步考察人眼耐光的限度,他曾一次長時間對著強烈的日光凝目而視,結果雙目失明。
但他發現太陽的影子卻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眼睛裡,他終於發現了「視覺滯留」的原理,即:當人們眼前的物體被移走之後,該物體反映在視網膜上的物象不會立即消失,會繼續短暫滯留一段時間。實驗證明,物象滯留的時間一般為0.1-0.4秒。
與此同時,在歐洲的物理學教科書和物理實驗室中,也開始採用「法拉第輪」的原理和圖畫「幻盤」旋轉的視覺研究。它們向人類表明,人眼視覺的生理功能可以將一系列獨立的畫面組合起來,成為連續運動的視象。
19世紀30年代,詭盤、走馬盤、輪車盤、活動視鏡和頻閃觀察器等視覺玩具相繼出現。其基本原理大同小異,即在能夠轉動的活動視盤上畫上一連串的圖像,而當視盤轉動起來時那些呆滯的、無生命的圖象便運動起來,活靈活現。
此後,奧地利人又將幻燈和活動視盤相結合,使繪制的靜止的圖畫投影在銀幕上,製作出活動幻燈,形成了早期動畫。
然而,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電影理論家和教育家對「視覺滯留」的問題提出了新的疑義,他們發現銀幕上的全部運動現象實際上是跳躍的、不連貫的,但觀眾卻意識到那是一個統一、完整的動作連續。由此證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視覺滯留」,而是「心理認可」。
拍攝技術
攝影術同樣產生於19世紀的歐洲。1839 年,法國人達蓋爾根據文藝復興以後在繪畫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並使用化學方法,將形象永久地固定下來,「達蓋爾照相法」產生。1872 年,最先將「照相法」運用於連續拍攝的,是攝影師愛德華·幕布里奇。
他曾在5年的時間里,多次運用多架照相機給一匹正在奔跑的馬進行連續拍攝的實驗,並於1878年獲得成功。1882年,法國人馬萊利用左輪手槍的間歇原理,研製了一種可以進行連續拍攝的「攝影槍」。此後他又發明了「軟片式連續攝影機」。
終於以一架攝影機開始取代了幕布里奇用一組照相機拍攝活動物體的方法。在歐洲,許多國家中的科學家、發明家們也都研製了不同類型的攝影機。
其中,美國的托馬斯·愛迪生和他的機械師狄克為了使膠片在攝影機中以同樣間隔進行移動,而發明了在膠片兩邊打上孔洞的牽引方法,解決了機械傳動的技術問題。「活動照相」的「攝影術」得以完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影
⑤ 一部電影的劇組需要幾部分人組成
24,分別是導演、演員、攝影、美術、音樂、錄音、剪輯、副導演、場記、化妝、服裝、道具、置景、照明、製片主任、製片、劇務、場務、會計、出納、要特技攝影、特技美術、特技煙火、特技工藝。劇組的核心是導演。
導演,製作影視作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用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視文學劇本搬上熒屏的總負責人。作為影視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的任務是:組織和團結劇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和演出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眾人的創造性勞動融為一體。
導演就好比軍隊的最高指引者,一部影視作品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
(5)一個電影需要哪些人擴展閱讀
劇組其他職務
1、演員
專職演出活動,或在表演藝術中扮演某個角色的人物。演員也是指參加戲曲、戲劇、電視劇、電影、舞蹈、曲藝、等表演的人員。在創作風格上,一般可分本色演員和性格演員兩種。
2、場務
劇務主任領導下的幾名劇務,場務各有分工。有的人負責車輛調配,有人負責食物、飲料的采購供應,有的人負責財經與會計共同解決經濟帳目問題。還有人負責全組人員的車、船、機票、開具各種證明信件等。
⑥ 一部成型電影需要哪些專業人士共同完成啊
首先是編劇,整個劇本的來源
出品人:一般都是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
製片人:任務基本上跟出品人差不多,他負責整個影片的「催化」工作,督促大家快點完片,但也要保證質量。同時還是拍攝影片過程中的「管理人員」,負責監督整個影片的製作過程,確保大家沒有「偷奸耍滑」、沒有浪費投資商的錢等,跟工程監理的角色相似。
顧問:如果是歷史題材或比較其它專業的題材的影片,為使影片更具說服力或可信性,以及提供必要的指導及幫助,製片人會邀請權威人士作影片顧問。
導演:負責將劇本中刻化的各個人物角色,利用各種拍攝資源(道具、場地、演員等)將劇本演繹出來,成片、拷貝等。
副導演:兼具導演及監制的角色,是導演的左右手。
監制:主要是針對劇本,為維護劇本原貌給導演的拍攝工作提意見。
演員:根據導演及劇本的要求演繹劇本內容。
場務(劇務):負責提供拍攝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及便利措施,如准備道具、選擇場景、維護片場秩序、搞好後勤服務工作等。
布景師:負責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的場景。
燈光:為達到電影藝術效果,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燈光效果。
造型師:根據劇本及導演要求為影片中的演員定出造型。
化妝師:「濃妝淡抹總相宜」,化妝師亦需按照劇本及導演要求給演員化妝,同時還要考慮到造型的要求。
特技人員:根據劇本內容,為影片增添精彩場面,但又必須使用專業人士表演,特技人員功不可沒。
後期處理:影片整體拍攝完封鏡後,導演和監制看過母片之後感覺有些地方需要用科技手段處理,達到電影藝術效果而作的修改,必要時還可能重拍某些鏡頭。期間有配樂、配音、加字幕、加特效等。對應的就會有作曲、配音演員、特技效果人員等。
作曲:為影片編配合適的曲子。相應的還會有樂隊、指揮、演唱者等人員。
剪輯:因拍攝過程中難免會有很多重復的或者多餘的鏡頭,為使影片整體效果自然和諧流暢,同時兼顧導演及劇本的風格要求,剪輯師需要將整片中不必要的鏡頭剪掉。
影片拷貝:母片處理完成後,製片人會找專業的電影拷貝公司拷貝子片,運往各地電影市場,待上市或上映。
一部影片的製作凝聚了電影工作人員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所有為使影片成功上映而付出艱辛努力的人都是一心一意想為廣大人民群眾奉獻好的作品的人,他們是偉大的、無私的。如果有人蓄意拍攝「圖謀不軌、有違史實」的影片,那他就是社會渣滓、人民的敵人!
⑦ 一部電影的工作人員有哪些
一、電影工作人員的分類
1. 編導人員:包括編稿人、導演和顧問等。導演是專職的電教專業人員,編稿和顧問則是兼職的,他們是在該學科有專長並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是臨時受聘來工作的。
2. 製作人員:包括攝像、錄像、美工、燈光、編輯、錄音、解說等人員。他們在電視教材製作上都具有某一方面的專長,在導演統一指揮下,分別負責具體的製作工作。
3. 管理與技術人員:管理工作包括製片管理和設備管理。製片管理相當於拍攝電影或電視劇時的製片主任的工作,他管理演員和攝制組的一切後勤事務性工作。設備管理則負責電視教材製作所需設備的日常管理和維護。
二、電視教材編導的任務與要求
1. 編導的任務:編導需要承擔編和導兩方面的工作。"編"即編寫電視教材的稿本,"導"即根據稿本按電視製作的規律,指導錄制工作的全過程。
2. 編導人員的素質要求:編導人員的工作是一項有機聯系的整體工作,由於任務涉及的范圍廣、技術要求高,往往難以做到一個人既具有"編"的學識水平,又具有"導"技術與藝術水平,所以,才將編與導的工作由兩人以上去承擔。但分工後仍須密切配合,才能互相協調做好工作。
三、電視教材製作人員的職責
1. 電視教材製作部負責人的職責:負責制定全年編制電視教材的計劃,負責製作的總監督,負責製作部門工作人員的調度安排工作,負責經濟核算,負責設備的管理與定期維修、保養等工作。
2. 製作人員的職責:包括攝像、錄像、美工、燈光、編輯、錄音、解說等人員的具體工作職責。
3. 管理人員的職責:包括製片管理、設備管理、設備維修等人員的具體工作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