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少女竟被入殮師洗腦致死,你從電影《身後事》中體會到了什麼
《身後事》這部電影是由《颶風營救》裡面的老戲骨連姆·尼森出演的一部懸疑片,他在這部電影裡面飾演的是一個入殮師,女主安娜則是由克里斯蒂娜·里奇飾演的。
這部電影其實很簡單,導致女主安娜死亡的原因並不是那一場車禍,而是最後被封在棺材裡面缺氧而死。
這是一部讓人看了之後不寒而慄的電影,安娜在棺材裡面慢慢死掉的時候是多麼絕望啊,她原本有很多機會逃的,可她走都沒有逃。而從始至終我都沒搞明白,這個入殮師這么做的目的,難道是為了警醒大家不要在開車的時候打電話嗎?抑或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奇特的慾望?
② 電影《身後事》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個人理解«身後事»探討了人生,如果自己都把生活過得渾渾噩噩毫無生機,又如何分的清真相與謊言,如果連活著的意義都找不到,又談何自救,故事裡的女主明明可以活下去,卻終究落得被活埋的下場。
③ 《身後事》在懸疑開放式的結局中,女主到底是否真的死去
其實男女主角原本都沒死,之後後面都被美容師殺害了。
1、女主角可以把停屍間所有東西毀壞,鏡子卻有霧氣,被埋下後撓棺材手會出血等等等等;片中其中一個警察提到,有一種葯物可以使人短時間內失去生命現象,而化妝師師一直給女主角打的針也就是這種毒葯;
2、男主角躺在床上,明明沒死,卻被他殺害了,這是急於滅口。
3、化妝師是壞人,牆上所有的照片,都是他在人快下葬的時候,拍到的變態照片,其實這些人都是沒有死,而是被他殺死的。
拓展資料
《身後事》是美國Anchor Bay Films發行的恐怖片,由阿格尼茲卡·沃特維茲·沃斯洛執導,連姆·尼森、克里斯蒂娜·里奇、賈斯汀·朗等主演,於2010年4月9日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了一個徘徊在生死之間的年輕女子努力活下去的故事。
④ 我該如何活著——電影《身後事》影評
我該如何活著——電影《身後事》影評
韋謀
(1)片名透露的內容
關於這部電影,光從影片名字《身後事》就得知,這是一部講述後事料理內容的影片。這是影片的一個成功之處,也是一個失敗之處。何也?說片名失敗,是因為影迷們一看見這個片名,一部分人已經退避三舍、繞道而行了,人們似乎對「辦理後事」這樣的內容不太感興趣(所以我寫的這篇影評,點擊量估計也會低迷);說片名成功,是因為影片的名字取名《身後事》,非常符合整部電影「欺騙」觀眾感情的風格,取名為《身後事》,講述的故事卻不是人死後處理後事的故事!高,調虎離山、瞞天過海、暗渡陳倉,高明!
(2)電影內容簡介
為方便我們一起探討分析,還是把電影內容先概述一遍吧!
女主角安娜車禍死亡後,屍體被送到停屍間。期間,她發現自己沒有死亡,對此,而冷靜、慈祥的入殮師艾略特告訴她,她已經死亡,只是死亡是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腦細胞才逐漸死亡,她現在已經是鬼魂的狀態了,而只有他擁有與死人交流的能力,所以她還可以與他交流,直到星期五的葬禮之後他會把她安葬。在這期間,安娜的男友保羅一直認為安娜沒有死亡。保羅和艾略特對安娜是否已經死亡各執己見,二人互不相讓,矛盾升級。安娜的葬禮後,保羅開車發生車禍死亡,屍體也被送到艾略特的停屍間。
(3) 角色分析
下面,我們對影片中的人物角色進行一下分析,看看他們各自是什麼樣的性格,做了什麼事,產生了什麼變化,在影片中如何跟隨劇情發展成長起來。
1.艾略特
一直是一個冷靜沉著的入殮師角色,會安慰人,能平靜對待每個被送進停屍間的死人。待人也和藹真誠,深受人們尊重。這個表象之下,是一個手握屠刀的惡魔,做事不留痕跡,不留任何把柄。他認為這個世界有太多的垃圾、毒瘤、行屍走肉,佔用空氣,佔用各種資源,他必須把他們埋葬掉。這些有瑕疵的人,包括膽小懦弱、不努力、甘願墮落、虛度光陰、自暴自棄等等人。
2.安娜
安娜是一名教師,死於車禍。從柔弱女子的形象,變成了反抗死亡的鬥士,最後平靜地接受了自己已經死亡的謊言,甚至主動配合艾略特給她注射鎮靜劑。在與男友保羅僅一門之隔的時候,她選擇了沉默。最後在葬禮上,她恍然大悟,清楚地知道了真相,但為時已晚。
3.保羅
某公司律師,工作出色。他愛女友安娜,雖然有時會吵架。被小傑克質疑是否愛安娜時,他忍不住一巴掌把傑克扇翻在地。女友死亡後,他一直對這件事耿耿於懷,並且持懷疑態度,不斷和負責此事的入殮師艾略特斗爭。最後,在停屍間里死於艾略特的刺槍之下。
4.小男孩傑克
傑克是安娜的學生,性格善良,內向,很靦腆。他細心地照顧一隻膽怯的小雞。艾略特發現傑克有本行業的「天賦」,通過感染、點化、引導,傑克成為了艾略特的接班人。影片中,小傑克加入艾略特的掘墓工作就是一個明確的標志。傑克初時向保羅透露說安娜未死,後來保羅再次問起此事,傑克給予了否認,說明此時他已經轉變成了艾略特的人馬。
(4) 關於安娜是否已經死亡的爭執
有的觀眾看完了影片,不是很理解,一直在糾結於「安娜到底死了沒有」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答案還是比較明顯的:直至葬禮上安娜都尚未死亡,她被活埋。
你別信口開河、主觀猜測!證據呢?客官別急,下面我們來看看影片之中已經提供給我們的種種證據。
因為影片當中有很多亦幻亦真的鏡頭,所以觀眾辨別是有點難度的。有的鏡頭確實是幻覺而已。為此,導演安排了大量證據,來向我們說明了安娜未死,這是影片觀點的明顯傾向,也是大部分影迷觀影後的結論。下面,我們來看一些客觀存在的證據。
A.艾略特在超市買東西時,突然發現身上沒有帶停屍間的鑰匙,他十分緊張地趕回去,連超市找零錢都沒有來得及拿。試問,他為什麼這么緊張?如果安娜已經死了,難道艾略特是害怕一具屍體會跑走嗎?
B.安娜看鏡子時,呼出的氣在鏡面上留下了霧氣。艾略特臉色一慌,偷偷擦掉了。死人是沒有呼吸的,何來的鏡面水氣?
C.如果安娜能活動只是她自己的幻想,那她跑上二樓時,小男孩傑克從街上是不可能看見她出現在二樓窗口的。
D.葯品。艾略特給安娜注射葯物,他給安娜的解釋是可以讓屍體的肌肉不僵硬。而在警局裡,一位警察承認確有一種叫水合氫溴化鉀的鎮靜劑,可致人麻痹,心跳減弱,造成假死的現象。後來葬禮前艾略特給安娜注射時,導演怕我們看不清楚,還特意給了一個葯瓶的特寫鏡頭,上面寫著Hydronium Bromide。這正是警察提到過的水合氫溴化鉀鎮靜劑。
E.體溫呢?安娜為什麼不從體溫來判別自己是否已經死亡。美國溫度採用華氏溫度,與攝氏溫度的換算公式為℉=9/5℃+32。艾略特把停屍間的室溫設置為40華氏度,我換算了一下,大約4.4攝氏度,也就是冰冷的狀態。安娜覺得自己的肌肉冰冷僵硬也就不奇怪了。
F.保羅突然來到殯儀館要看安娜,艾略特以不合規矩為由拒絕讓他入內,因為此時艾略特沒有準備好,沒有事先給安娜注射鎮靜劑。而之前安娜的媽媽也是突然來看安娜,艾略特就允許讓她入內了,說明他當時有準備了。所以並不是合不合規矩的原因。
G.艾略特清洗他的剪刀、縫針等工具時,其中有一把細長的刺槍,或許醫學行業的朋友能給我們解釋,但我確實是從未見過醫學器械里包含刺槍。說這是一種武器,就比較恰當。
H.警察上門要看屍體,艾略特突然緊張,聽說警察是來看自己的弟弟屍體後,艾略特鬆了一口氣,當下表示歡迎。警察在停屍間說這里不正常,艾略特又是一陣緊張,以為什麼地方露出馬腳了,當知道警察是說自己弟弟的笑容問題,艾略特又是鬆了一口氣。
I.葬禮前,安娜最後一次看鏡子,此次她發現了水氣,知道了這個騙局!到這里,影片拍死了種種猜測和懷疑,最明確的一次,告訴了觀眾真相:安娜確實尚未死亡。粗心的觀眾可以再次去看一下電影。
有一個值得我們懷疑和留意的地方。在影片開頭,那老頭哈頓先生的葬禮,艾略特幫放了一朵白玫瑰在胸口,哈頓太太問艾略特如何得知死者最愛白玫瑰,艾略特說是「我的感覺」。這里,我帶有一點懷疑,艾略特很可能與這位「死者」有過交談,所以老頭的死亡原因我給他打個問號。這與安娜葬禮上媽媽問艾略特如何准確地知道安娜最喜歡紫羅蘭如出一轍。
(5) 影片的精彩演繹
影片用了大量篇幅來展示艾略特和安娜在室內的對話,是本影片耗費最多的筆墨。這一招很高明,又簡單又實用,在魔術上也經常被使用,這種灌輸做法類似於催眠。魔術師一般採用語言交流來和觀眾互動,在交流中已無形地拖延時間。觀眾的注意力被魔術師吸引到他所講述的內容里,一般說來在幾秒之後觀眾已經忘記了魔術師在說話之前所做的細微動作,使魔術更加容易成功。因為觀眾沉浸在魔術師所說的話里,可能是一個故事,也可能是某個物品的展示,也可以是魔術師表述的「內心感受」等,觀眾被他「灌」了他的想法,「灌」得多了之後,觀眾逐漸認可了他所說的一切。然而,魔術師所說的話都是一個騙局。我也曾經多次嘗試在朋友面前表演魔術,常常採用這個手法,基本上沒有人意識到我是故意拖延了時間,我的表演絕大多數都成功了。言辭越風趣幽默,表情越專注、認真,觀眾越是容易深陷其中。
安娜初時不承認自己已經死亡的說法,從心裡抵觸,與入殮師艾略特進行著N回合的戰斗和抗爭。隨著艾略特長時間的灌輸,安娜逐漸接受了自己已經死亡的「事實」。
艾略特一直「很有耐心」地給安娜解釋人死亡之後從不相信到接受事實的過程,他像一個慈祥的父親一樣,忍受著「死者」的質疑、暴怒、埋怨、哀嚎等情緒,他保持著平和的態度,一副已經司空見慣渾閑事的表情,卻在背後隱藏著殺人滅口的欺瞞行徑。如此平靜、慈祥的一個角色,穿著整潔的西裝,打著領帶,當被導演揭開了真面目,瞬間變成了窮凶惡極的殺人惡魔,反差還是非常大的,也給了我們脆弱的心靈上狠狠的一刀。
安娜這個角色的演繹,她應該屬於艾略特歸類的有瑕疵的人之中的「不努力」類型。雖然從事教師的職業,但是每天都過著日復一日、千篇一律、枯燥無味的生活,有自己喜歡的人也不敢去愛。影片故事裡的這個小鎮很小,安娜來參加哈頓先生的葬禮時,進入了艾略特的視線。她的一舉一動都被艾略特細心觀察,艾略特當然已經通過了「審判」,認為安娜「有瑕疵」,才會努力完成他的這一項清除工作。
(6) 影片的主題思想
導演在影片中已經通過了艾略特這個角色的言辭,說出了該影片的主題思想,有瑕疵的人生,其實已經死亡,只是一具行屍走肉。也通過安娜這個角色來表述:我很後悔自己平庸地活著,如果還有一次活著的機會,我想勇敢地去愛。
這是一個悲慘的故事,連姆尼森飾演的入殮師艾略特,依據自己的理論,充當著社會殘渣的清理者、人肉收割機的角色,鏟除他認為沒有必要再活著的人。他把自己提升到了上帝的高度,他依照自己制定的行為准繩,自行審判,同時自己扮演著行刑者的角色,建立起他認為公正、清潔的社會。
影片的最後,小男孩傑克親手活埋了自己那隻膽怯的小雞,表明了他已經接受了艾略特的思想,他將作為入殮師艾略特的「繼承人」,把他的事業「發揚光大」。
我們拋開道德和法律不說,姑且試著對入殮師艾略特這個角色進行一下評論。他鏟除了「社會的毒瘤」,他容不得別人身上有瑕疵,就像容不得瓷碗邊沿有個小黑點,必須把它摔碎。他身上有一股殘酷的正義感。這也是影片向我們拋出的一道思考題。如果你不認同我的觀點,那你也可以這么想,影片安排艾略特出場,亮出屠刀,是為我們敲響了警鍾:我們不能糜爛地活著,我們的人生,應該走向哪個方向?
⑤ 求一個電影:女主角意外身亡但給她打扮屍體的人能和她說話,說她已經死了,他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死了
《身後事》
2009年的片子,由克里斯蒂娜·里奇和連姆·尼森主演
實際上,影片中那個女主角確實是死了,而連姆·尼森主演的屍體打扮人,確實是有那種和死人說話的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