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影評 > 後會無期電影蘇米怎麼回事

後會無期電影蘇米怎麼回事

發布時間:2023-10-23 02:46:22

❶ 後會無期電影講了什麼道理

我用腦洞大開的方式來解析一下這片子:
阿呂其實是一個不存在的角色。是人格分裂的江老師在浩漢死後假想出來的人物而已。
【你們的偶像是明星,而我的偶像是一顆衛星。我的名字就是旅行者二號。】
請仔細分析阿呂自己說的那串代碼後江老師的回答。其實這片子是江老師的作品臆想,當然,除了阿呂,人和事是真的,但在馬達加斯加出現的時候,這片子變得詭異了。
—————後會無期——————
關於胡生,我解釋下:
從他們一起進入酒店的時候便開始劃分兩個不同世界了。分水嶺是那個房間。胡生沒有進去,進去的三個人從窗戶跳出去後是進入到了另一個世界,這是層面上的問題。胡生在原來的世界。是層面上的,不是空間穿越。
—————後會無期——————
關於浩漢,我解釋下:
在馬達加斯加出現時的車禍那裡,他便死了。
—————後會有期——————
我用這種方式解讀,一是另類,從角度來看不會牽強附會;一是逼格高,用這種方式套出了更好的東西!

【本文涉及了大量劇透,請謹慎閱讀,歡迎大家轉發微博,轉載,但請註明來自千溯】

1、胡生讀了這本書後,引發影片開頭,與「後來」部分形成呼應;
2、東極島之前是荒涼的,現在是繁華的,江河完成了浩漢的願望:振興家鄉;
3、胡生自述中,人物是從左到右,騎摩托車進入大眾視線,這既是一種人物角色代入方法,也是一種暗喻的開始;
4、胡生在敘述自己智商的時候是跳躍的,慢鏡頭,第一次鋼琴音樂響起,這里是有故事交代的,比如《美國田園下的罪惡》的開頭;
5、1994年17號台風導致浩漢父親死亡,距離2014年是20年,如果現實與作品結合,那麼浩漢是30歲;
6、浩漢出場的第一個觀點:我上台,就不怕自己下不了台。這句點名主旨的話與他的結局是對應的;
7、江老師,吃麵包要抹上辣椒醬,大家注意下江老師的形象,是比較邋遢的,與最後亮潔的形象相比反差較大,似乎江老師是個很有故事的人;
8、胡生說第一天兩人便不見了,等了三年,等來了一部成功小說《旅行者》,這三年發生了什麼;
9、東極島,逼格高,世外桃源般。在《東極島》的歌曲中,是沒有人物出現的,是在介紹景色:生是你的老百姓,死是你的小精靈。開始出現「死亡」昭示;
10、柴伯公雕像猶如自由女神像,意境跟巴西世界盃決賽時候擁抱夕陽的耶穌雕像那樣,他們三個的出發點是從這下面開始的,與結尾標志性建築相互對應,短暫的跳出,隨後讓我們回到現實;
11、胡生口中的第五天是送江河上西天。注意第五天。第五天出現出現死亡的預兆;
12、路沒有車寬,浩漢之前會不知道嗎。浩漢廣交天下朋友,與三叔的評價有呼應;
13、大家說怕迷路的時候,江老師說自己都安排好了。也就是說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注意浩漢說的:帶不走的留不下,留不下的別牽掛。隨後炸掉房子,這無形中給江老師性格代入;
14、炸掉房子後引發的主題曲,沒有生硬的感覺,真正的故事,從沒有後路的境地開始;
15、在船上的時候,浩漢只是憂傷地看著前面,江河拍了拍胡生後自己捂住頭很無奈的感覺,接下來在三秒鍾換了三個鏡頭,他們三個不同的站姿;
16、拍照的時候,江老師說要退一點,但浩漢卻說進一步,海闊天空,他的人生觀是這樣子,與江老師的這點矛盾對立讓江老師對浩漢的理解更加深了;
17、周沫是邊緣人物,36場11鏡4次。在抗日的背景下見面,體現是民國時候,也就是過那個時代的人物是有特定意境的,不多說;
18、周沫的人生觀:追求公平,要出人頭地。江老師是喜歡安靜,不想往上爬,注意當時日本兵和國民警察在大街上一起走,是一種理想又虛假的狀態,導演將觀眾代入到那個年代中,此時似乎在另一部影片中,有錯層的感覺;
19、在十歲的時候,周沫便不喜歡浩漢了,注意「十」這個數字概念;
20、周沫換了一套國民時女學生的裝束,最後浩漢問:「唉,你去哪?」她答「下一部戲。」隨後此片唯一的槍聲響起,這里有多層意境:邊緣人物的理想被權貴或者時代所粉碎;第二次預兆了死亡;想要去下部戲,你就得做出犧牲;等等……
21、收音機的第一次出現是關於貓狗之爭,有孤獨韻味,隱喻車上的一切是孤獨的,與「認識的人越多就越喜歡狗」大有相同之處;
22、樂成酒店。江老師在網上預定了家庭套房,七年沒有更新的家庭套房,隨後進入情侶套房,這個是存在詭異色彩的;
23、「哥,我出去抽支煙。」胡生說去抽煙,沒有進那個房間,窗戶是一個層面上的分水嶺,江老師想用窗簾關上是不可以的;
24、浩漢納悶遙控器去哪了,江老師把遙控器藏起來了,知曉後面的一切;
25、蘇米出現,因為江老師的那段「當我還是一個小女孩的時候……」問江老師是英語老師嗎,因為一首手機鈴聲蘇米對江老師發出內心的微笑。那時候她便有情愫了,如《大話西遊》紫霞認定的能拔出她手中寶劍的人就是她此生要追隨的人;
26、江老師一共給了蘇米兩次麵包。一次是在房間,一次讓她擦嘴。與蘇米的對話,鏡頭有幾次是取的在鏡子中的江老師,這種手法在西方懸疑片中非常常見;
27、蘇米說這活不接了,說要走的時候,江老師非常認真憤怒地說等等,隨後警察出現了。因為他知道她出去後的遭遇,他在把控一切;
28、江老師讓蘇米要保名譽,勸其快從窗戶出去,蘇米因為對江老師動了心才答應,因為她自己的名和身早就沒了,還保什麼名譽;
29、江老師是知道進入到另一個世界層面的,胡生是在原來的世界層面中,是不在江老師的世界層面的;
30、蘇米跳窗穿鞋後是優雅地走,而不是慌慌張張地逃跑,這是江老師的功勞,往下看;
31、浩漢腳麻了,以慢速度走向窗戶邊,有一定的預示,包括他背上的鄙視圖案;
32、第二個世界是從三人一起跳出窗戶後開始的;
31、胡生手機落在車上,他幹嘛不給自己的手機打電話,因為這根本是沒有道理的;
32、蘇米在嘔吐上車後回頭看,隨後說自己討厭姓馬的人,這也是江老師的功勞;
33、蘇米讓江老師不要教育自己,不要去做一些說教的事,表達了韓寒並沒有想拿這片子說教;
34、為什麼出現在飛機場,這是江老師在作品中滿足了未出去的蘇米的一個願望;
35、加油站場景:三叔的車很臟,外表的臟,是臟的人生,臟的認知;
36、江老師把遙控器的電池給了蘇米,說每年都有冬天,靜電的事。情緒激動地告誡三叔他們不要騙人。蘇米說有機會把我的故事講給你聽。三叔把煙又扔下,是輪回。蘇米最後一次靜電,這是強調。
37、浩漢好人不是,壞人也不是,與最初他在東極島登台時的主旨句相對應;
38、小孩子才分對錯,大人只看愛恨。男人要看事業。這都是我們看到的影片中的浩漢自己說的,但,有一句是假的;
39、陰暗的廁所。明知道抹不掉的情愫,想沖洗掉是不可能的;
40、下雨天,隨後不下雨,江老師情緒低沉,對於浩漢曬錢的行為很無力地說是不是太浮誇,因為他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41、江老師說自己小時候被排擠,自己孤獨一人,寫一本叫《旅行者》的書,千里之行,後會無期。江老師說結尾是沒有浩漢的,有很多話,在生活中說不出口,要對蘇米說……其實要對蘇米說的,在現實中便讓觀眾知道了。在吃面的時候,江老師說浩漢醞釀了十九年,而浩漢說自己醞釀了十八年,這里有暗意;
42、江老師說要去買東西,浩漢見完劉鶯鶯,知道了真相,隨後出了車禍。浩漢死了,江老師是活著的;
43、他們迷路在樹林中,江老師第一次抽煙,因為此時要開始人格分裂有了質的變化——阿呂出現;
44、阿呂說帶我一程方便嗎,浩漢是不同意的,但江河說方便;
45、阿呂首先傷害的是馬達加斯加。阿呂說自己來過這里六次了。三個人不同地方小便,後來並排,這是一種彼此信任的過程,也是江老師內心凝聚的過程,最後浩漢說馬達加斯加的壽命起碼比情義要長,還是真實的江老師占據了自己的內心,這上升到超我的境界;
46、阿呂說浩漢是教書的,說江老師是猜不透的人,說他跌下懸崖都不會死;
47、NT3M5P,第二個說出代碼的人;
48、從浩漢的口中知道,江老師是一個十年教書匠;
49、今天什麼日子,你老婆的紀念日,因為江老師知道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是很多因素一起上西天的日子;
50、1977年,旅行者一號發射,36年,外太空,用真實時間襯托不真實的故事;
51、收音機,跳樓自殺;在結尾強調這種色彩;
52、江老師說自己好渴啊,是一種自我表述,是一種生命求生的表述,這一句話就道出了在這個旅程中的一切艱難,是觸及到生命的東西;溫水煮青蛙,自我對裂;
53、《旅行者》浩然與阿力主演。浩漢與阿呂;
54、馬達加斯加長大,蘇米出現靠在江老師肩膀上,用這個真實來推出前面的一切,江老師眼神意味深長,他的作品很沉重。
表層分析:
此片有兩層世界。現實中的世界和作品中的世界。我把現實中的世界看作是第一世界,作品中的世界看作是第二世界。
表面上的劇情是這樣子的:胡生、浩漢、江河、周沫,是東極島的人。周沫外出拍戲,想到大城市找公平,想要自己出人頭地,初期是做底層角色,過邊緣生活。胡生被落在酒店後就回到東極島了,等了他們三年,等來了許多遊客和一部《旅行者》。一切如劇情發展那樣,浩漢與江河在遇到蘇米一起逃出酒店後來到加油站,見到了三叔他們,蘇米被帶走,浩漢去見了劉鶯鶯知道了父親的真相,隨後遇見了阿呂,被騙了情義,在墜落的火箭殘骸那裡與江河分手,自己走了,不知去向。江河根據這段旅行故事寫了《旅行者》,成為暢銷作家,獲得成功,並在過去時間中找到了蘇米,與她一起。
如果單單是這樣理解這部片子,那也就只是看看片中的金句、段子與人生啟迪了,也就能定義為簡單的探究生命精神的公路片。
私以為不是如此。或者,是個體精神認知讓此片不是如此。
深入分析:
酒店之前一切是真的,也是第一世界與第二世界的共同之處。酒店之後便開始延伸到第二世界。
第一世界:三人從跳窗的時候開始有了分界點。跳出後的第一世界中,蘇米被三叔帶走,浩漢在見過劉鶯鶯知道了一切真相後便進入到了生命倒計時狀態。馬達加斯加出現時的車禍讓浩漢死掉了,而江河逃過一劫活了下來,但大腦收到傷害,加上精神上的打擊,出現了人格分裂狀態。他帶著馬達加斯加徒步行走在森林中,憑借著過硬的生命力,堅強地走過荒漠到達目的地。馬達加斯加這名字是作為地理老師的江河為了懷念馬浩漢在假想空間中命名的。
第二世界:在獨自帶著馬達加斯加的旅途中,江老師分裂假想浩漢還活著,陪伴自己一路,遇到了另一個假想出來的人物——阿呂。在三個人的旅行中,一切都是人格分裂的江老師的自我對裂,也正是如此才支撐他到了目的地。隱藏概念為旅行者三號。到了目的地,江老師開始按照分裂的自己寫書,因為他相信那才是真的,於是便有了影片中的情節。阿呂的經歷是江老師一個內心自己的寫照,他們小時候有共同點,孤獨,不受關注,渴望做出一點事情讓別人靠攏。但真實的江老師又是一個喜歡安靜的人,他內心的掙扎在假想過程中獲得釋然。阿呂的老婆是假的,但他小時候的故事是真的,江老師自己承認自己內心的真實一面,這也是與浩漢在荒漠對話中的隱喻體現。
在江老師自己分裂出的情景里,他把蘇米、活著的浩漢時的真實經歷都自己篡改了。比如他定了七年未更新的家庭套房,與後面阿呂說自己來過六次的對應;他早有預備地拿走了酒店的遙控器,為的是在後面給蘇米一塊電池,憂傷地強調每年都有冬天;他在浩漢要見劉鶯鶯時問到的十九年;他見到浩漢在曬錢時無奈的「浮誇」;三叔撿起地上煙後又將煙扔下去的輪回等等。這一切,都是他作品世界中的意念,他自己是去過自己的作品六次後才寫出了《旅行者》,這裡面有羅生門的色彩。
結尾是浩漢坐在車里對江老實說:「真沒想到我們在這樣一個地方告別,但跟人告別的時候吧,還是得用力一點。因為你多說一句,說不定就是最後一句;多看一眼,弄不好就是最後一眼。」
那是真的告別,是浩漢對世界的告別。

❷ 後會無期電影透露了什麼道理

一、故事背景
本影片以胡生採用第一人稱進行敘事。要了解故事背景,必須得把開頭胡生的旁白看一遍:
「我住在中國幾乎最東邊的島嶼上。你別看這里現在這么繁華,幾年前,它不這樣。在那個時候,所有人都搬走了,我和我的兩個兄弟,是最後離開的。大家都說,我的腦子有問題,只有他們兩個,說我是正常的。所以,我很崇拜他們。浩漢哥,是個在外面闖盪過的男人,他的父親,出海時發生了意外,死於一九九四年的十七號台風。那年,浩漢哥十歲。他很堅強,我很欣賞。江河老師,是島上唯一的老師,他人很怪,吃麵包要塗辣椒醬,他被分配到幾千公里外的西邊去教學。浩漢哥送他去。我們三個一起開車上路,計劃穿過整個國家。這一路,我會看見小時候的鄰居,周沫姐姐。還有浩漢哥通信了很多年傳說中的,連他自己都沒見過的劉鶯鶯姐姐。我好高興啊。可是第一天,他們兩個就不見了,我好難過啊。我已經在這里等了他們三年了,直到有一天,我遇見一位遊客,看到了他手裡的書我才知道,故事在那個時候,是那個樣子的。」
根據這段旁白我們可以得出故事背景的以下信息:
1、東極島現在很繁華(畫面上在放煙花)。
2、東極島幾年前所有人都搬走了,胡生和江河、浩漢是最後離開東極島的人。
3、胡生腦子有問題。
4、浩漢是十歲的時候爹死了,並且浩漢出去闖盪過。
5、江河老師是個怪人。
6、三個人計劃橫穿整個國家,江河分配到最西邊去教學。
7、途中會去見周沫、劉鶯鶯。
8、出發的第一天,胡生就丟了。
9、故事發生在三年前。
10、接下來講的,全部是胡生看到遊客手裡的《旅行者》書的內容。

二、故事的日程計劃
這里還得引用一下胡生唱的歌:第一天我們去見周沫姐,第二天浩漢哥約會劉鶯鶯,第三天第四天,他們倆要睡兩晚,第五天我們倆要送江老師去西天。
根據上述計劃可以得知:
1、 本次計劃共經歷5個工作日。
2、 第一天和第二天全部是順路見鄰居和筆友。
3、 第四天和第五天浩漢擬打算和劉鶯鶯睡兩天。有人或者問,為什麼不是江河和浩漢打算休息兩天呢?如果是休息,就應該是「我們仨要睡兩晚」,而不是「他們倆要睡兩晚」,並且唱到此句時,由於胡生「腦子有問題」,暴露了浩漢此行並非純送江河老師,有睡女人的計劃,浩漢喊了「閉嘴」,故這里的「他們倆」是指浩漢與劉鶯鶯,無誤。
4、 去除計劃的睡女人的兩天,實際行程只需要三天便可送江河老師入職。

三、人物分析
1、【江河】
江河的性格:
「我的工作都是分配的,我覺得安靜的地方挺好。我也不太喜歡往上爬。」
「你一個男人,這么不思進取啊,不進則退,你不往上爬,就會往下掉。」
「在我小的時候,經常被同學排擠,那時候我覺得,只要把門關緊,風雨都是進不來的。」
「總是被支配來支配去,從來不知道替自己爭取一下。」
「他呀,投身於小學生教育事業十年,讀萬卷書,行三里路。」
從以上台詞可以得知,江河性格如下:
⑴比較安於現狀,自己並不想改變自己的現狀、不思進取。
⑵喜靜,不喜熱鬧。
⑶從小就是個怪人,同學們比較排斥他。
⑷小時候遇到挫折,就會把自己封閉起來,自認為這樣會免收傷害。換句話說小時候有自閉症的傾向。
⑸讀書多,知識面廣,但不出門。
總結:向命運低頭的孤單的書獃子。
江河和浩漢一樣,在這次旅途中,兩人的三觀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江河的變化如下:
⑴江河遇到了蘇米,並且愛上了蘇米,並且明白了三個道理:
① 你眼見的或許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蘇米是雞嗎?不是);
② 就算是你以為的人,也有他(她)本身的苦衷(蘇米是騙子,但她被男人傷害過,騙錢是為了去國外產子)。
③ 即使是你覺得很差的人,也有他(她)的可取之處(蘇米本質不壞,是個可愛、誠懇、美麗的女人)。
⑵江河遇到了阿呂,明白了兩個道理:
① 人真的不應該只蜷縮在一個角落,應該出去走走。
② 天無絕人之路,即使遇到困境,也會自然過去。
可見,江河性格的三觀是從消極轉往積極。他在平凡的生活中,內心點燃了不凡的渴望,有了真正意義上走出去瞧瞧的沖動。他有了不安於現狀、不畏懼困難的想法。

2、【浩漢】
浩漢的性格:
「那年,浩漢哥十歲。他很堅強,我很欣賞。」
「我兩年前回來,想振興家鄉的旅遊業。」
「不管走到哪裡拉屎,總有人給我送紙。」
「到了最後,我徹底把她征服了,每封信都對我噓寒問暖。」
「就像我,你看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絕不猶豫。不受任何人指使,不被任何人牽制。我爹也是這種性格。」
「記不記得十九年前九四一號台風,你父親貿然出海,再也沒回來。這都是你告訴我的,你還說這是冒險精神,你視他為偶像,他死得其所,其實沒有。」
總結:自認為人緣好、對女人有一手、崇拜父親想干一番事業的堅強的男人。
浩漢的這次旅程,三觀的變化如下:
⑴浩漢遇到蘇米明白了一個道理:
小孩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並且教導江河「小孩才分對錯,成年只看愛恨。」
⑵浩漢遇到劉鶯鶯知道了兩個真相:
① 自己崇拜的父親並沒有死,而是回到了他的前妻身邊「償還」「欠了這么多年的債」。並且他父親只是死於酗酒後床上抽煙引起的火災。
② 打算睡兩晚的女友居然是同父異母的姐姐。
浩漢遇到阿呂得到了一個結果明白了兩個道理:
結果是剛剛信任的朋友欺騙了自己。
道理是所謂的樂觀只是你一事無成還在那傻樂;「天無絕人之路」純屬扯蛋,要不然不會有那麼多走投無路的人。
可以說,浩漢從旅程開始(東極島人全部搬離)到旅程結束,他的三觀是從積極漸漸轉往消極的,自己親手蓋上鍋蓋的那一剎那,三觀盡毀。所謂的親情、愛情、友情、事業「一事無成」,如果用四個字來形容他最後的心態,一定是「了無生趣」。

3、【周沫】
周沫的性格:
「日子過得就這樣啊,溫水煮青蛙。其實大城市和這個片場差不多,沒什麼大意思」
「在小地方想要往上爬,得靠人際關系、家庭勢力,在大城市起碼公平點嘛。」
「反正呢,背井離鄉就要出人頭地。」
「不過無所謂啊,人各有志,各取所需,你看我就很想得開。」
總結:如同你我一樣的平凡人,過著煎熬的日子,卻想去大城市爭取公平發展的機會,能夠獲得出人頭地的機會,但是很想得開。
周沫是喜歡浩漢的,只是浩漢並不自知。從以下細節可以看得出周沫喜歡浩漢:
⑴「你這么掛念劉鶯鶯,為什麼不早點見面?」
打聽浩漢的感情事。
⑵「幸虧我十歲的時候就及時不喜歡你了。」
聽浩漢說自己混得一般,不想見劉鶯鶯,摸了浩漢的頭,說著言不由衷的反話。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我十歲的時候就開始喜歡你了。」
⑶「我記得你很喜歡一個明星,幾年前我拍戲遇到他,所以幫你要了一張簽名照。送給你。」
這么多年,依然記得浩漢喜歡的明星,並且幫他要了簽名照,藏到現在只到遇見浩漢想親手給他,讓他驚喜一下,結果浩漢表示早已不喜歡那個明星,聽到這話時,周沫的表情從開心慢慢變成失望。這里要給陳喬恩的演技點贊。
⑷「要是你們以後還混得不好,可以來找我。」
這里的「你們」只是客氣的說法,其實是針對浩漢說的。聯繫上面浩漢說的「混得一般,留個念想」,所以沒有早點見劉鶯鶯,可以看出周沫的言外之意:如果以後你還是不想見劉鶯鶯,就來找我吧。
混得一般→不見劉鶯鶯。
混得不好→找我周沫。
至於沒有要鮮花和水果籃,並不代表拒絕浩漢,只是因為,那是胡生拿在手上准備獻給周沫的。換成天下任何一個女子,會在自己心儀的男人面前接旁邊男人的花?有人會說,那是浩漢叫送的,我想說對女人來說思維是這樣的:要送就自己親手送。否則,我不認為代表你的心。

4、【蘇米】
對於蘇米,我不想做過多的剖析。簡單說一下,她只是天下不少女孩的一個縮影:憧憬美好的愛情,卻遇到一個王八蛋。對江河有了愛情,卻自卑的選擇了逃避。
我們可以從對話中獲得「王八蛋」的一點消息:
浩漢:我姓馬。蘇米:我很不喜歡你這個姓。
可得知,那個「王八蛋」正是姓「馬」。
我們也可以從對話中獲得她將去哪裡產子的大概信息:
江河:可是每年都會有冬天。蘇米:我要去的那個地方沒有。
可得知:蘇米去的國家定是在北緯23.5°和南緯23.5°之間的地區(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區域)。出去生小孩無非是想獲得很好的福利,福利好的國家有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等。在這南北回歸線區域的城市,只有美國夏威夷的「檀香山」和新加坡。像蘇米這樣的單身媽媽,又是中國國籍,想生小孩享受新加坡的福利很難,美國相對容易些。所以,蘇米去美國檀香山的可能性很大。而且檀香山華人頗多。

5、【阿呂】
阿呂這個人,在他們旅行中真的存在嗎?
阿呂的故事如下:
阿呂是東莞人,同學聚會,覺得修摩托車這個職業相比衣錦還鄉的同學過於寒酸,自己組裝了台摩托車自駕游,由於北京堵車,回去的那天耽誤了時間。沒有人關心他的存在,沒有人在乎他的自駕中國游,但是他小學苦追七年的女同學嫁給了她,和他一起自駕游。由於某天下雨趕路,發生車禍,老婆死了。於是阿呂把老婆的照片印在頭盔上,陪她一起旅行。他們都喜歡衛星,他這次旅行的目的就是去邊境觀看nt3m5p衛星的發射。他自己覺得自己就是nt3m5p,火箭把他發射出去追尋旅行者一號,自認為自己是旅行者二號。在途中上了浩漢和江河的車,最終因和江河發生爭執,一個要求入職,一個要求看衛星,第二天偷了汽車(去觀看衛星)。
從這個故事中得到大概以下的信息:
1、阿呂是個真正意義上的旅行者,不同於江河和浩漢。
2、阿呂的老婆死了,死於雨天趕路。通過浩漢說他掉下懸崖沒死命硬,他後來又說自己老婆命沒那麼硬可以推測,兩人是雨天趕路摔下了懸崖。
3、阿呂的生活來源為拍拍照、寫寫游記獲得稿費。
4、阿呂和江河有過一次爭執。一個是服從命運安排入職,一個是追尋自由,觀看衛星發射。
然而,阿呂身上卻與浩漢存在太多的共同點:
1、他們的車都被偷了。阿呂被偷摩托車;浩漢被偷汽車。
2、他們都讓拉斯加斯吠過(拉斯加斯整部電影里出聲就這兩次)。阿呂不小心坐到拉斯加斯身上;浩漢一巴掌扇過拉斯加斯。
3、他們都在生活中積累了不少東西。浩漢「積累了很多資源」,阿呂「積累了十四萬公里路」。
4、他們都嚮往自由。阿呂說「我為的是自由,而你確是為了生活」,但浩漢骨子裡存在著自由,浩漢說過「你看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絕不猶豫。不受任何人指使,不被任何人牽制。」
5、他們都在電影里失去了親人。浩漢死了爹,他死了老婆。
6、他們都曾撒尿淋濕了手,擦到了別人身上。阿呂擦到浩漢身上,浩漢擦在江河身上。
7、浩漢打算「明天等我把朋友送到目的地,我們就騎摩托車回去。」和他一起做騎士。
8、江河曾經叫去見劉鶯鶯的浩漢「洗把臉,把鬍子剃了就好了」,而准備見發射衛星的阿呂特地洗了臉,颳了鬍子。
僅僅如此嗎?
阿呂和江河有沒有存在共同點呢?
1、阿呂出去旅行前,和江河一樣蜷縮在一個角落默默開著摩托車修理鋪。
2、阿呂回同學聚會耽誤了行程,江河入職耽誤了行程。
3、江河說寫一部小說叫《旅行者》,阿呂稱自己為《旅行者2號》。
4、江河能說出nt3m5p這個代碼意義。
阿呂帶給浩漢的影響是徹底的絕望,彷彿就是鍋上的那個蓋子。
阿呂帶給江河的影響是自由的希望,讓江河有了不再蜷縮的沖動。
阿呂這個人,我認為自始至終更本沒有存在過。只是江河小說的虛擬人物,代表的是江河的夢想。只是隨著送衛星的火箭爆炸,江河的夢醒來,回歸平凡,所謂的《旅行者》只不過是自己的一個美好的願望,或者說是江河內心對自由的渴望。那種擺脫現實、無拘無束的旅行,江河知道並不能實現。套用網路上的話:那些說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的人,你們考慮過錢嗎?
江河在塑造阿呂這個人物的時候,情不自禁將自己和浩漢的影子加了進去。還記得阿呂的生活來源是拍拍照、寫寫游記獲得稿費嗎?其實拍照的是浩漢和江河,寫游記《旅行者》的是江河。
於是,沒有聽江河的話刮鬍子的浩漢,最終在小說里颳了鬍子。
記不記得阿呂說浩漢是個教師?好多人看到這里笑了,其實並不好笑。浩漢確實是江河的老師,豁達的樂觀、 「不受任何人指使,不被任何人牽制」骨子裡的自由精神,都深深影響著江河,所以才有阿呂豐滿的形象。只不過,在見過劉鶯鶯後的浩漢,已經不再是以前的浩漢。

四、主角人物命運
1、【浩漢之死】
為什麼我說浩漢死了呢?許多網友都提到過狗。對的,就是狗。
我們先來看電影里出現了幾次狗。
⑴第一次是在雨中,停車有狗走過,這時候浩漢打電話問酒店查問胡生的消息,然後報給電台尋人啟事,接著雨中撿錢。
⑵第二次,汽車駛離汽修廠時,旁邊有黑狗被栓著,朝汽車吠。
⑶第三次,汽車開到劉鶯鶯的檯球室門口,車右前方一條黃狗。
⑷第四次,遇到拉斯加斯。
我為什麼說是遇到拉斯加斯,而不是撞上拉斯加斯,是因為江河親口說沒撞到它。
第一次出現狗,是離開周沫後;最後一次出現狗是遇到阿呂前。這中間段浩漢去見誰?劉鶯鶯。也就是去見劉鶯鶯的路程始與終。
這一次見面是註定的杯具。因為這次見面他得知了兩個真相,前文有述。
他失去了什麼,他失去了心中的偶像,他崇拜的父親,他的父親不是勇敢的死在海上,死在台風里,而是死在喝酒後抽煙的火災。這是一個巨大的嘲諷,他這么多年來一直模仿著他的父親,以至於胡生那個「腦子有問題」的人都覺得他很堅強,結果他崇拜的只是個懦夫,只是個有婚外情的混蛋,雪上加霜的是,他喜歡了十八年的劉鶯鶯,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姐姐,在乎他的想知道他消息的原來不是劉鶯鶯,只是他那個混球父親。
當《女兒情》響起時,那個樂觀的笑眯眯的浩漢,精神已經死亡。
為什麼是男生版的《女兒情》?
「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只不過是浩漢的自問罷了。就好像浩漢自己問自己:關上心門的浩漢啊,劉鶯鶯美嗎?
「說什麼王權富貴, 怕什麼戒律清規。只願天長地久, 與我意中人兒緊相隨。」是浩漢問劉鶯鶯:你敢拋棄世俗拋棄婚姻法和我長相廝守嗎?
答案自知,不用劉鶯鶯回答。韓寒選擇這首《女兒情》在《快樂大本營》里說得很清楚,就是因為「說什麼王權富貴, 怕什麼戒律清規」這兩句話叛逆。
最直接暗示浩漢死亡的,是那則廣播,一直養著四隻貓的人,選擇了養狗,然後站上了天台,跨出了他人生的最後一步。
何謂選擇狗?
⑴是上文敘述的出現的四次狗。也就是從第一次狗的出現,到出現拉斯加斯。慢慢寓意著浩漢接近死亡。
⑵狗的壽命只有十四年,那也比情義兩個字長啊。相比情義,浩漢選擇了狗。
四隻貓代表什麼?
如上條,相比情義,浩漢選擇狗,那麼貓就是代表的情義。
浩漢的情義是什麼?
我們前面分析過浩漢的性格,總結浩漢是個自認為人緣好、對女人有一手、崇拜父親想干一番事業的堅強的男人。
第一貓,人緣好,友情。
第二貓,對女人有一手,愛情。
第三貓,崇拜父親,親情。
第四貓,干一番事業,鄉情。
前三隻貓都好理解,鄉情怎麼解釋?還記得東極島之歌么?「東極島我們不會離開你,生是你的老百姓,死是你的小精靈」「東極島啊東極島,除了這里我們哪兒都不想去。」可是一旦出現「大島建小島遷」的政策後,所有人都離開了,那首膾炙人口的東極島之歌成了笑話。但是有人從沒想離去,甚至還「上了這個台不怕下不了台」的想號召別人留下,那就是浩漢。浩漢熱愛自己的家鄉,兩年前回來一直在為能將東極島開發成「海上的麗江」而努力,雖然這里「路還沒車寬」。所以說,他想成就的事業,正是他對東極島濃濃的鄉情。
這四隻貓在《旅行者》。
東極島居民搬遷→事業破滅;
父親未死丟下了他→親情破滅;
劉鶯鶯是自己姐姐→愛情破滅;
阿呂騙了他的車→友情破滅。
有人說,前面你不是說阿呂是虛擬的人嗎?而且按照你說的,他是死在拉斯加斯出現前,何談友情破滅?
這並不矛盾,因為所謂的「四貓換狗」本身也是小說虛構的部分。
還有其它暗示浩漢死的地方嗎?有。
雨天。
整部戲里下雨的鏡頭,只有兩場。
一是第一條狗出現的時候,也就是去見劉鶯鶯路程的始。
二是見完劉鶯鶯後天突降大雨,在車上江河問浩漢,你跟劉鶯鶯怎麼樣了?浩漢答:沒事,還是送你去入職要緊。
提到雨的就一次,就是阿呂說的「我真不應該下雨趕路的」,阿呂的老婆死於這次雨中趕路。
可以獲得的信息是,浩漢死於這次雨中趕路,之所以趕路是因為急著送江河入職。
而江河「命根子硬」,活了下來,浩漢「命沒那麼硬」,死了。
還有其它暗示浩漢死的地方嗎?還有。
電影結束時,將第二場雨中只是把「還是送你入職要緊」後面的話說出來了,那就是「真沒想到我們在這樣一個地方告別,但跟人告別的時候吧,還是得用力一點,因為你多說一句話,說不定就是最後一句,多看一眼,弄不好就是最後一眼。」
這場雨中趕路,是浩漢見劉鶯鶯的最後一眼,說的話也是最後一句。
這段雨中車里的對話為什麼放在電影最後?下文有述,暫按不表。
為什麼雨中會失事?
拉斯加斯的出現,便是答案。
江河說過,沒有撞上拉斯加斯。潛台詞是這場車禍是避開了拉斯加斯。根據前面分析的,這場車禍應該是拉斯加斯的亂入導致浩漢開車時急打方向盤墜入了懸崖。
自然,車便在此時毀了。這就是為什麼小說最後車被虛擬的阿呂開走了。因為最後,車和阿呂,都是不存在的。
那麼江河是怎麼去的西部教學?

2、【江河老師】
前面有說過,江河有想不再被支配的夢想,有自由的嚮往。但是最後他並沒有實現他的夢想。
可是《旅行者》這本小說火了,東極島三年後重歸熱鬧,這是不爭的事實。
為什麼?因為胡生在片頭交代得很清楚:「你別看這里現在這么繁華,幾年前,它不這樣。」,「直到有一天,我遇見一位遊客,看到了他手裡的書我才知道,故事在那個時候,是那個樣子的。」
東極島終於成了旅遊勝地,旅客甚至攜帶著江河的《旅行者》前來旅遊。
江河完成了浩漢的事業。這是整個故事唯一讓人值得欣慰的地方。
但是真如故事快結束時那樣,江河回到了東極島,坐上了旅遊船,抱得蘇米歸嗎?
NO。
這只是《旅行者》臆想的部分。
江河:「我決定把我們所有的經歷都寫下來,就叫做旅行者。千里之行,後會無期。」
浩漢:「好啊,記得結尾的地方,把我美化一下。」
江河:「不,浩漢,那個位置不是留給你的。有很多話,我們在生活里說不出口,所以在書的結尾,我要對蘇米說……」
江河最後美化了結局,那就是他回到了島上,帶著蘇米去旅遊。
江河奔跑著,走著以前三人走過的路。江河去看望了他們夷為平地的家。江河走過弄堂,那些學生們從身邊歡快的跳躍著,奔跑著。
這一段,只是江河對故鄉東極島的緬懷。他並沒有回東極島,只是自己書中的幻想。
他書中幻想著東極島變成了浩漢期待的那樣。因為那時候,島上只有他一人,更本沒有所謂的導游,也沒有可以買紀念品的地方。
還記得江河幻想的登島那一刻,在空中綻放的煙花嗎?它成真了,因為片首的時候,胡生旁白時,繁華的島上正在放著煙花。
至於蘇米,她出國生孩子了,她是個動了心卻沒有勇氣而選擇逃避的女人。江河在做什麼?江河有自由的沖動,卻告訴自己這只是個不可實現的夢,他依舊在西部教著他的書。江河丟了蘇米的聯系方式,他們不可能在一起。
汽車墜毀後,江河是怎麼入職的?摩托車。這就是阿呂為什麼環中國游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車的原因。由於自己受傷治療(堵在北京),最終騎摩托沒趕上同學會(入職)。
江河說:「所以在書的結尾,我要對蘇米說……」一張報紙蓋住了他的臉。他最後想要對蘇米說什麼?
還記得電影的結尾嗎,那就是書的結尾:「真沒想到我們在這樣一個地方告別,但跟人告別的時候吧,還是得用力一點,因為你多說一句話,說不定就是最後一句,多看一眼,弄不好就是最後一眼。」江河要對蘇米說的,就是這些。
我為什麼反復說江河最終回歸平凡之路,繼續在西部教學。難道他沒有把去西部的摩托車騎下去,像阿呂那樣嗎?
還記得阿呂說看不清那個人,那個人藏得很深嗎?江河是在說自己。他始終都無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江河愛分對錯,這在電影里有幾次表現,他對騙子團伙說「你們這樣做是不對的」,在和浩漢打架前說「你這樣說是不對的」。可是他自己一直沒有分清自己的對錯,蜷縮在一個角落裡,或者是拋下一切不受支配的去享受自由,哪個對,哪個錯?這就有了阿呂和江河那夜之爭,是去西部教學,還是自由自在的去看衛星?這次吵架只不過是他自己思想的掙扎。最終的衛星爆炸,告訴了我們答案——他最後還是江河老師。

五、關於電影
1、電影的表達方式和電影的主題是什麼?
韓寒說得很清楚,幽默與憂傷,告別與告白。表達方式是「幽默與憂傷」,主題是「告別與告白」。
你從「但跟人告別的時候吧,還是得用力一點,因為你多說一句話,說不定就是最後一句,多看一眼,弄不好就是最後一眼」這句話里看出什麼?有人會想到《來自星星的你》,是的,我看電影時第一反映就是星星里的那句台詞「告別要趁早,否則真到那個時候,就沒法好好告別了。」

2、不看這篇文章你注意到以下細節了么?
⑴首尾呼應的煙花。
⑵四次出現的狗狗。
⑶老公命根子不硬,打電話咨詢的女人問的是「韓大夫」,韓寒過了把大夫癮。
⑷浩漢去見劉鶯鶯,下車前對著汽車化妝鏡摸了下絡腮鬍子,進門坐在輪椅上的中年人也是一臉的絡腮鬍子。你有想過為什麼劉鶯鶯怎麼會找個殘疾人看店?
⑸電影中的數字:
1994.17——浩漢父親死於1994年的17號台風。
36.11.4——周沫作為替身下場後,主角上場是36場11鏡4次。
568.868——568包鍾,868包夜。
140000——阿呂行了14萬公里路。
4321——浩漢出海捕魚4年,計程車司機開了3年,跑運輸跑了2年。幼兒園保安幹了1年。
3980——他們的旅程總長度。
36——旅行者一號36年沖破太陽系。
18——浩漢喜歡劉鶯鶯18年。
14——狗的壽命只有14年。
10——江河執教10年,浩漢的爹出事時他是10歲。
7——阿呂小學喜歡他的老婆7年。
6——電話里的男人孤單的生活了6年、阿呂曾途徑在浩漢和江河迷路的地方6次。
4——電話里的男人養了4隻貓。
3——浩漢在大陸上攢了3年的錢才買了汽車。胡生在東極島等了浩漢和江河3年。
2——浩漢回到東極島2年。命根子不行的「丈夫」還需要2個療程。阿呂的名字叫旅行者2號。
1——商人打電話給浩漢:這里有1套底樓商鋪,租到賺到,滿地數錢。電話里的男人後來養了1隻狗,跨出了他人生的最後1步。
⑹江河的兩次口誤:
「放心吧,交在我身上。」說成「交心吧,放在我身上。」
「記住,我是交配到最西邊的島去發書的。」,可能你看到了前面的「交配」兩個字,沒注意後面是「發書」。
⑺江河拉窗簾兩次全部拉壞,浩漢拉了一次沒壞。
3、這是不喜劇片么?公路片么?文藝片么?
你可以認為都是。但在我眼裡,他只是部灰色調電影。
4、這部電影是心靈雞湯。
純屬扯蛋。電影里對「心靈雞湯」這四個字有明顯的諷刺,江河說「好渴」,浩漢說「那你去喝點偷車賊的心靈雞湯吧。」
5、狗狗最後為什麼選擇了江河而不是浩漢?
因為浩漢那時候其實已經死了。陪在拉斯加斯身邊的,一直是江河。因為在《旅行者》小說中江河還活著,所以只是對拉斯加斯最終跟著自己的隱晦處理。
6、平凡之路究竟是什麼?
溫水煮青蛙,周沫說過。我們活著,並且煎熬著,或許,真有跳出鍋的那一天。至於有沒有鍋蓋,誰人又能知?

❸ 後會無期結尾是什麼意思

電影一般來說都有一個外部主線和內部主線,作為一部公路片,《後》的外部主線很簡單,就是兩個人的公路旅程;那麼其內部主線是什麼呢?所有零散故事和人性張力所依附的核心骨架是什麼呢?如果這沒有發現這條內部主線,那麼我相信你就會有以下幾個基本困惑:
1、這部電影的一號主角是誰
2、韓寒為什麼要把一個段子合集搞這么大
3、結局為什麼這么莫名其妙
4、這部電影幾個故事為什麼會這么散漫,特別的,阿呂這段情節是什麼玩意,有什麼用
5、「前面還可以,後面平庸」
6、這個故事太「直白」,什麼都是「講出來」(大師兄)
是的,因為還不懂,所以目前大多數的影評對這部電影的理解有兩個層次:
最淺表的一個層次是段子合集,這是顯而易見的,也是最大部分人群看完這個電影後的感受。論證:如果是段子合集,那麼這部電影的目的是讓我們在這個悶熱的夏季開心一下。但是這些段子讓你微笑、大笑了那麼多次以後你為什麼還是開心不起來?笑得是臉,為什麼不是心?
再深一個層次是無奈和悲涼,正如「夏河」評論,這部電影讓你明白「大多數人的一生會與理想背道而馳,最終走向一條平凡之路」。(這個評論甚至是出品人之一的路金波認可的,這看出韓寒的獨斷和自信)。但這還是韓寒嘛?論證:無論是我還是片子中人物,都沒有「成功」,怎麼有「歸於平凡「的資格?是這樣,謙虛也是要有資本的。
前一個層次的理解與你的情感不合,後一個層次的理解與你的理智不合。但我們不能因為自己能力的不足就停止思考,那麼這次放肆之旅,這么多傷心笑語的真實主線是什麼?
========================================================
顯而易見的是,《後》情節上講兩個男人遇到的各種糟糕境遇:沒有混出來的發小,仙人跳,愛上的人或者是妓女或者是騙子,丟失同伴,引以為傲的父親原來是混蛋,夢中情是兄妹,錢被偷了,車被騙了,然後火箭發射也能摔了,報名也趕不上了,都走了朋友也打架了,甚至「拍張合影都拍不齊」。。。所以,電影給出了盡量清晰的主線問題,就是:當一切境遇都糟透了時,你將如何。只不過有迷惑性的是到底是誰在回答這個問題,或者說片中的主角到底是誰?
如果回答是馬浩漢,那麼你就沒有懂,你可能理解到了段子,也可能感受到了悲涼;那麼是江河嘛?你就接近懂了。
就像胡生在片子一開始所說,「兩個他佩服的人」,片子的主角江河是正面一號,馬浩漢是反面一號。對於遇到的共同的境遇他們截然不同的態度造就了不同的結果。類似的境遇下江河和馬浩漢不同的反應正像一條雙螺旋,一陰一陽,電影中所有的其他都依附這清晰的螺旋結構向前發展。
1、馬浩漢其實就是馬好漢。是的,他演的就是一個好漢,他「正面積極」,重意氣,行動力強,有「自信」,「朋友多」,「不輕信人」,重要的他「追求成功「。他勇於冒險,只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的性格特徵,他的所做所為,基本上就是我們這個社會,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學校一直在教育我們成為的那種人,我們也「被相信」如果我們努力做到這些,那麼我們就會出任CEO,就任董事長,迎娶小野,走向人生巔峰。。。。。。。
但是在直接經驗上, 當我們懷著美好的願望走向出門,就像電影中出發時,現實世界就開始打擊我們---甚至「燒一棟房子都燒不倒」、拍一個合影都拍不好。。。但我們不會那麼容易被打倒,我們像馬好漢一樣屢敗屢戰,錯過了發小錯過了幸福,丟失了兄弟,碰到了仙人跳,錢被偷了,甚至引以為傲的父親原來是混蛋,向歌里唱的夢中情人還真他媽是兄妹!這個時候,我們和馬好漢一樣,所有的自信基本消逝不見了,我們還能幹嘛呢?馬好漢真是好漢,他在車里唱起了歌來!如果你懂這個故事,我想你不能夠壓抑自己的眼淚。
在走投無路的時候,他們碰到了「阿呂」,他負責給好漢最後一擊,也暗示了好漢這條路未來的方向。
2、「活死人」阿呂。阿呂這個角色的作用是給馬好漢致命一擊。阿呂是個「精神導師」或者是「社會公知」。在你失去大部分的希望的時候,我們開始相信他們,如果我們對個人失去希望,他們就是精神導師,如果我們對社會失去希望,他們就扮演「社會公知」。他們來路可疑;他們說得好聽「你那是生活,我追求自由」、「你世界都沒有觀過,哪裡來的世界觀」,「你們的偶像是明星,我的偶像是衛星」「我們看遍了天下,有人甚至不願意打開一扇窗」;他們做的漂亮,阿呂騎行天下、自由自在,追蹤衛星,還把去世的愛人照片印在頭盔上。阿呂有愛有想法有經歷,他曾經有夢想,被人看不起,但他成功了!追到了所愛的人(可疑),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可疑),於是,脆弱的馬好漢找到了新的目標和動力,阿呂說自己的偶像是衛星,他卻成立馬好漢的偶像。
25歲以後,我們信任一個人是不容易的,更不要說信仰(在江河和阿呂爭執時,他甚至偏向阿呂)。
然後發現這樣的人卻是個冷酷無情的騙子,騙走了你最寶貴的最後的財富。
到這里,馬好漢覺得自己有資格對人生做一個總結了,那就是「蓋著的青蛙」。你看他的眼神,他真的絕望了。
阿呂還活著,但他的心早已死了,他是個活死人,正像傳銷騙子、「精神導師」或者「社會公知」一樣,他還是僵屍,被他咬過的活人也往往變成他那一類,這就是馬好漢未來的方向。
離別時,馬好漢嘴裡嘟囔著「我有很多朋友」、「你不懂這個世界」,他已經在走活死人的路,他留下了馬達加斯加,拋下了所有溫情和愛。
到這里,馬好漢的故事走到了盡頭。有人問「尾聲」有江河,怎麼沒有馬浩漢,這是不懂。馬好漢已經僵屍化了。
馬浩漢,不好演,馮邵峰演的很好!
阿呂最大的亮點不是說出很多的金句,而是停下車,淡定的把包袱和馬達加斯加抱下來,他一點都不緊張,他是個老騙子。
3、江河就是江河,是《逍遙游》遇到北海若以後的江河。他就是韓寒心目中的「女婿」。(八卦一下,在一個專訪中,有人說馬浩漢帥氣、「瀟灑」、積極,是不是韓寒心中的「女婿」,他明確說不是) 是本片一號男主角。
韓寒當然有道家的一些境界,灑脫和自由。道家不一定就避世,郭象的《莊子注》中表達的很清楚,所謂「無為」就是一個人在他的活動中,讓他的自然才能充分而自由的發揮。郭象說有些人「不能止乎本性,而求外無己。。。譬猶以圓學方」。「此愈近,彼愈遠,實學彌得,而性彌失」。韓寒當然不是這樣的人,他心中的「女婿」,就是較完滿的解決方案,當然是從心盡性的人。
在馬好漢的身邊,在喧囂的背景下,江河幾無存在感,所以有人說他「是最無關緊要的一個角色」。
在汽車被偷後,江河說,「我不像你那麼生氣」,馬好漢說,「因為車是我的」。這當然是個爆笑點,但真是因為這樣嘛?
他是個走他自己路的人。他沒有想過有什麼大的作為。他也沒有說就一輩子做個好的老師。他遇到心中所愛時也表達,分別時也繼續走,不舍時也留戀。阿呂在放光彩時對他也沒有什麼影響(在阿呂的戲中,你會發現,阿呂主要的聽眾是馬浩漢,原因前面說過了),當阿呂開走車子時,他也本能的懷疑。當發現阿呂真的是個騙子時,他還是想「或許他有特別的理由」。比較於馬浩漢,他顯然沒有將阿呂入心,因為他的心裡有了人。當一無所有時,他還是想向朋友說明青蛙理論,證明人的主動選擇性:當環境刺激時,我們是還能夠有選擇的自由。他平凡地走自己的路。馬浩漢曬錢,江河曬心(蘇米的的卡片),這是他認為最寶貴的東西。當一次次充不進馬桶時,他也就自然的接受了她。
境遇是糟糕透了,只是如果專注自己的內心,境遇對我們的刺激也就沒有那麼大了。也許我們能保留愛和信任,保留我們的心,等到時運降臨的一刻。這就是江河的答案,也是韓寒的答案。
一隻狗和人的不同:你去踢一隻狗,他當然會嗷叫一聲,然後咬你或者跑掉;你去踢一個人,他有無數種可能的反應,比如笑笑,在你後來不注意時給你一刀。人之所以為人,因為他對同樣的外在刺激能有選擇不同反應的可能。
一個心裡沒有沉澱的人,更容易對外部刺激有更直接的反應,點火就著,扇風更旺。
阿呂對馬浩漢說,(指著江河 )「他這個人,我看不出來是干什麼的」,一個經驗豐富的騙子看不出來,其實江河並不高深,他只是堅定的做自己。
沒有什麼特別的激動,只是在馬浩漢說蘇米是婊子是才第一次沖動起來。別忘了,他尿的時間最長。
平凡之路是不凡之路:追尋自己內心的聲音這是條偉大的道路,無論你處於生命中的哪個階段,都是值得並且唯一值得你開始追尋的一條路。這條路看似平凡,卻偉大不凡。找到了這條路,你就永遠也不能將它沖進馬桶。
不是說這樣的人就能取得世俗的成功,但他是幸福的,他在什麼境遇下都堅持辣椒沾麵包。
這次他運氣不錯,這就是結尾的意義。只不過其實這個運氣好與壞,對他也沒有多大的影響,我們看到他並沒有成功後的雞血狀態。
以上為主線。下面說說女人
==========================================================
4、周沫,就是泡沫。無數農村和小鎮出來的姑娘泡沫中的一個,他是馬浩漢錯過的幸福,在主線中她的作用是供後悔。他其實是馬浩漢最理想的愛。周沫愛馬浩漢,但她也知道她不是他的選擇,她盡量保持自尊和矜持,一個轉身還沒有被看見。(略,待補充)
5、劉鶯鶯在主線中的作用是無奈。喜歡就會放肆,是說馬浩漢的,愛就是克制,劉鶯鶯是說自己的。她對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有愛嘛?不知道,但在他們的父親過世後,原來的通信的目的已經失去,劉鶯鶯還是繼續和馬好漢通信,繼續看他「放肆」的筆觸,見面時克制的表情,剋制的告別,說明也許劉鶯鶯希望永遠不要當面見到馬浩漢。見到了,也就結束了。馬浩漢說說,也許每一個告別都是最後一面。他的內心需要的是和劉鶯鶯一種瘋狂的方式告別,但劉鶯鶯氣場太強了,馬浩漢自知無能為力。也許,他只是喜歡,她卻是愛。(略,待補充)
6、蘇米在主線中的作用是對比。江河,看到了,就抓住了。無論她是騙子還是妓女。她也有自己的意義,一個女性意義,就是女性的成熟(略,待補充)
7、段子。段子在這部電影中的作用,和特效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作用是一樣的;同樣單薄的外部主線,用段子或者特效來把你摁在電影院的座位上。但同樣的,如果你只注意到特效和段子,你肯定覺得這電影莫名其妙。可悲的是這部電影到目前普遍不被理解,段子橫行。
8、有人說這個電影充滿了金句的說教。這是沒有懂,大部分的金句要麼是反諷,要麼是有所特指。
9、有人說這個電影故事薄弱。如果你抓住主線,深入到主角的情感內心:就會發現故事不薄弱。信了20多年,你終於發現你引以我傲的父親其實是個騙子和懦夫;就像那首歌唱的,暗戀的對象還真是她媽的失散多年的兄妹;懷著對所謂理想對象的愛放棄了身邊的幸福;男詩人和女騙子的愛情;一個騙子的歷程。
10、後會無期。說的是「不要」期望。這部電影的價值就在於它做了減法,卻又是進取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是劃時代的一部電影。
11、表演。你明白了這個主線,你再去看一遍電影,表演都不錯,也許阿呂稍微有點不純粹。

閱讀全文

與後會無期電影蘇米怎麼回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傭兵的戰爭2電影免費 瀏覽:247
電影裡面背景音樂有哪些歌 瀏覽:776
上海電影節開幕式門票多少錢 瀏覽:873
泰國電影三更講的是什麼 瀏覽:798
道恩強森哪個電影好看刺激 瀏覽:132
海默肖恩演了多少電影 瀏覽:619
世界中心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366
什麼是重工業類型電影 瀏覽:112
僵屍王對決黃帝叫什麼電影 瀏覽:850
怎麼製作電影院播放 瀏覽:870
買保險送的電影票怎麼兌換 瀏覽:85
喜劇電影有哪些好看 瀏覽:475
好看特工電影中國 瀏覽:905
電影中是怎麼相遇 瀏覽:884
喜歡你電影免費觀看資源 瀏覽:389
薩羅是國外什麼電影里的人物 瀏覽:760
特別好看的好電影 瀏覽:476
中國好看電影毒舌推薦 瀏覽:340
看電影投屏怎麼投 瀏覽:529
車仁表怎麼了電影簡介 瀏覽: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