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音剪輯用什麼軟體
1、Edius
這款軟體曾在幾年前的時候風靡一時,目前很多電視台也凱掘在使用,界面簡潔是一大特點,功能齊全,簡單易上手,剪輯現在的短視頻、宣傳片、電視節目基本也夠用,如果要開始入行短視頻,建議從edius學起。
2、Pr
目前用得最多的一款軟體,但用戶多並不意味著就好用,主要是盯瞎核因為adobe有進入中國,大資本運營投入。其實不推薦小白使用,因為相比edius來說,這款軟體是比較難的,而且對電腦配置要求高,最主要的是比較不穩定,容易崩,所以如果有edius基礎,可以轉pr,比較功能確實比較多,如果是小白,不建議。
3、final cut pro
這個剪輯軟體是蘋果電腦系統Mac用的,流暢跟特效自然不必多說,可以這么說,如果你用的是蘋果電腦,那麼這款軟體就是你的福音。有著edius的界面,有神虛pr的功能,有edius的流暢,有ae的簡單特效這樣。
4、sony vegas
在國內用的比較少,我早期也用得多,對電腦配置要求也不高,不過調整軌道,素材等比較麻煩,其實是很多不符合我們的操作習慣,如果從pr轉vegas,那麼很多習慣要改,新手不建議用這個,玩玩還是可以的。
5、ae
具體的說ae是特效渲染的軟體,但也有小部分人用它來做剪輯,功能自然不必多說,杠杠的,主要就是太吃電腦配置了,如果學了pr只會,建議後期學ae,畢竟一個公司出了,如果剪輯有了特效渲染ae的加持,那麼為視頻加分不少。
6、達芬奇
專業調色軟體,也可以用來剪輯,這個軟體目前比較大型的電視台也都在使用,偏向業一點,必須以美學、色彩為基礎。
7、AvidAvid Media Composer
這個軟體現在基本用於國際影片、好萊塢電影剪輯的軟體之一,不過現在國內的電台基本也引進。要學會也最好有搭配相匹配的硬體支持。
2. 電音音樂製作用什麼軟體做比較好
1、Ableton Live
Ableton Live是一個以Loop為基礎的DAW,適用於MacOS和Windows系統。常常被DJ用於現場表演,操作界面也比大多數DAW設計得更緊湊,以便用戶在同一界面操作更多選項,而且它不會孫閉彈出對話框和消息框,有些界面還可以隨著滑鼠的控制顯示及隱藏。
2、Cubase
Cubase是由德國Steinberg公司開發,用於編曲混音和MIDI的錄制及編輯,是一款功能齊全的DAW,並同時支持MacOS和Windows操作系統。Steinberg公司提出的ASIO與VST等概念,現今已成為行業標准。
3、FL Studio
FL Studio是以Pattern為基礎的一款DAW,由比利時公司Image-Line開發並提供終身免費更新服務。FL Studio非常適合製作電子音樂,FL Studio還帶有各種插件和合成器,這些插件採用Image-Line研發的原生插件架構編寫,並且還支持第三方VST和DirectX插件。
4、Logic Pro
Logic Pro是一款基於MacOS的DAW。Logic Pro最早是由德國軟體開發商Emagic開發,在2002年蘋果公司將Emagic公司收購,並終止了Logic在Windows操作系統下的開發。根據系統性能,Logic Pro最多可以則塌裂處理255個音軌,並且還可以處理多軌道的環繞聲。除了MIDI和音頻的錄制功能以外,Logic Pro還包含大量高質量的音頻效果插件和器樂采樣音色庫。
5、Pro Tools
Pro Tools是由Avid Technology的子公司Digidesign為Windows和MacOS系統開發的一款DAW,可用於音樂製作和錄音編輯,以及電影配樂和後期製作。與所有的DAW一樣,Pro Tools還衫遲可以執行多軌錄音和音頻混音等功能。
3. 電音效果是什麼意思
現在網路上流行的電音,其作用是對人的聲音進行模擬修飾成為類似電子合成器的聲音。
電音偶爾玩玩是答鎮可以的,不能一味用電音效果去唱歌。如清者粗果每首歌都嫌橘用電音去演唱,就沒有自己嗓音的特點了,也顯得虛假,會埋沒一些有才華的人的好嗓子。所以,在演出、錄製作品時都不用電音。在聊天室里和群里真正用電音唱歌的人有,但是不多。
4. 怎麼把自己唱的歌曲製作成電音
1. 有沒有什麼手機軟體可以把一首歌曲轉換成電音版的
推薦幾款電音軟體: 天涯柔情智能機架外置音效卡一鍵電音 天涯智能機架外置音效卡一鍵電音是一款可以全新智能控制面板界面,操作切換方便 。
個性化設置充足!一鍵自動關聯機架設置asio,系統音頻設置。 2. 電音精靈 電音精靈(電音軟體)是一款典型的VST機架軟體,主要對於麥克風輸出聲音的處理,可以廣泛應用與網路K歌,MC喊麥等。
3. 野狼一鍵電音 野狼一鍵電音軟體內置喊麥 唱歌 環繞 電音等效果,是一款當今語音聊天室必備的鋪助軟體! 4.外置音效卡電音驅動 外置音效卡電音驅動是一款支持艾肯、森頻、客所思-PK3、傳奇版、究極版、瑪雅外置ISK-USK400、魅聲T600的軟體工具。 5. 雷霆一鍵電音 雷霆一鍵電音軟體主要針對創新音效卡KX驅動製作的網路K歌軟體,效果有電音唱歌閃避喊麥回盪爆音主持指揮。
電子音樂(Electronic Music),簡稱電音、電子樂。廣義而言,只要是使用電子設備所創造的音樂,都可屬之。
任何以電子合成器、效果器、電腦音樂軟體、鼓機陪握等「樂器」所產生的電子聲響,都可合理地稱為電子音樂。極狹義而言,電子音樂指涉科技(Techno)、出神(Trance)等種類的樂曲。
電子音樂,其范圍相當廣泛,電影配樂、廣告配樂,某些流行歌、搖滾樂中都經常會出現,只是常人不易發覺。國內經常會把電子音樂說成是DJ音樂,但這是錯誤的叫法。
電子音樂和電子舞曲是一個意思。國內說電音多,但是國外大多會說電子舞曲。
2. 全民K歌裡面很多人在用,電音唱歌
1.首先進入全民k歌主頁,點擊下方的紅色麥克風;
2.挑選一首想錄的歌選擇開始K歌;
3.錄完後選擇結束錄制;
4.結束後就會進入調音界面,此時在變聲一欄里選擇電音就可以為歌曲加上電音特效了;
拓展內容
全民k歌
《全民K歌》是一款由騰訊公司出品的k歌軟體,具有智能打分、專業混音、好友擂台、趣味互動以及社交分享功能。2014年9月10日,全民K歌ios版本在app store首發,推出後備受好評。
2014年8月26日,備受K歌玩家期待《全民K歌》正式開啟預約下載,並將於2014年9月1日首發。伏信作為騰訊首款K歌交友應用,《全民K歌》獨創蘆廳慶歌曲段落重唱功能,並擁有智能打分、趣味調音、好友擂台、趣味互動等功能。
5. 全民K電影歌怎麼弄電音
這是你要的版本歌名!
crazy frog - daddy dj - 瘋狂青蛙版 女 clubdance - djansen rm
這首音樂來自daddy dj (和)瘋狂青蛙
兩首混音製作
沒什談坦么斗春問題就請設我為含銷桐滿意回答!
6. 像鍵盤一樣的製作電音的東西那是什麼
像鍵盤一樣的製作電音的東西是調音台。
調音台(也叫混音器、混音台等),是一種在專業音頻領域中使用的用來對音頻信號進行混合(即混音),路由,敏滲型調節音量、音色、動態范圍等的電子設備。依型號不同,調音台可用於模擬信號、數字信號。最後調整好的信號(電平或數字采樣)合到一起成為合成的輸出信號。
調音台應用到了很多地方,比如錄音棚、公共廣播系統、擴聲系統、廣播、電視以及電影後期製作等等。例如這樣簡單的應用場景:來自兩個話筒的聲音(比如二重唱),需要從同一套揚聲系統中同時聽到。
在用於現場演出的時候,除非特定的調音台自帶功率放大功能或者連接到有源音箱,否則調音台所處理產生的信號一般是直接送到功率放大器橋猜的。在各種現場表演的盜錄中,質量最高的必然源自調音台對揚聲系統的輸出信號,即所謂調音台內錄。
(6)電影電音怎麼做擴展閱讀
調音台的作用
1、 調音台能夠放大輸入通道的信號,並且調整輸入聲音的均衡(EQ),甚至其他效果,比如壓縮等等。
2、 調音台把各通道的聲音發送給多軌錄音機或者喊慧音頻介面分軌錄音。
3、調音台能為樂手和演員「返送」監聽。
4、 調音台協助效果器為各個通道添加混響、延遲等效果。
7. 電子音樂是怎麼創作出的
如果要說起現代音樂,也許我們不得不回到1913年5月29日在法國香榭里舍大街巴黎劇院的那個晚上,那也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首演的晚上,根據當時的報道,演出大廳里的觀眾幾乎在一瞬間就分成了兩派,並且這次的騷亂相比達達派所引起的混亂場面也毫不遜色。
今天的音樂評論家們相信斯特拉文斯基並非有意製造這種音樂上的分裂,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那段混合了狂歡,奢靡,強烈的破壞欲,革命,以及對未來工業世界滿懷憧憬的時間里,要想在音樂理念上繼續遵循古典浪漫主義的規范對於某些作曲家來說幾乎是種折磨。
斯特拉文斯基最早是把《春之祭》作為一部交響曲來構思的,後來才把它改寫成了一部芭蕾舞劇。其實不管什麼形式,這部在節奏與和聲方面完全和古典作品劃清界限的作品註定了要成為現代音樂的起源之一。
斯特拉文斯基的創作是多風格的。前期具有俄羅斯民族風格並表現出對異乎尋常的樂器色彩、狂烈的節奏、嚴酷的力量與熱情的偏愛。中期的音樂清澈、簡潔、單純、清晰,屬於新古典主義樂派。這一時期的第一部作品是舞劇《普爾欽奈拉》,1920年首演於巴黎歌劇院,著名畫家畢加索為該劇設計了布景和服裝。1922年作者將此劇改為同名組曲,這是作者沉迷於18世紀音樂的一部混合曲。後期他抨擊過十二音體系,但由勛伯格等人創立的序列創作技巧竟又出現在他的作品中。
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odorovichStravinsky1882-1971,美籍俄羅斯作曲家。原學法律,後跟隨林姆斯基·高沙可夫業余學習音樂,終於成為現代樂派中名符其實的領袖人物。斯特拉文斯基在創作中不拘一格,不斷吸收各種新的表現手段。當人們正在評論他的某種風格時,他早已轉向了另一種新風格。在種種風格流派的創作中都獲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十二音體系」的建構
和斯特拉文斯基相比,同時代的另一位作曲家,阿諾德·勛伯格在當時並不是那麼受到關注。但是實際上,勛伯格所創造的「十二音體系」從理論和技術上為現代音樂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十二音體系」,也被叫作「序列音樂」,簡單地說,就是在一個八度音的范圍內,包括半音在內的十二個音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因此作曲家在創作時,大調或者小調的音階基本可以放棄,只要將這十二個音符按照某種順序排列成一個和幾個序列。
可以想像學院派作曲家在剛接觸到序列音樂時的困惑和憤怒,但是今天的音樂必須要對勛伯格表達自己的敬意,正是「十二音體系」將音樂從某種規則中解放出來,盡管那隻是第一步,但是卻是最重要的一步。雖然追隨勛伯格的人少之又少,但他本人和他的學生韋伯恩和貝爾格一起創立的「新維也納樂派」對於後來的先鋒音樂家們影響深遠。而斯特拉文斯基在經歷了一段「新古典主義」的時期後,也自然而然的轉向了序列音樂的懷抱,你不能說這僅僅是個偶然的選擇。
勛伯格:1874年生於維也納,1951年死於困滲洛杉磯。他幾乎是靠自學起家的。他是無調性音樂的鼻祖。他早期的代表作作品:《凈夜》(1899年)和《格雷之歌》(1903年)具有浪漫派和印象派的味道。1908年他作了三首鋼琴曲是十二音體系作品的開始。
被冷落的旱其電音
另一方面,也許更早的一些時候,一些科學家對於電的使用簡直到了著迷的程度,各種在當時看來不可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電器被擾尺輪發明出來。這些發明者也很快就意識到,電波的原理實際上和聲波類似,都是一種頻率上的振動,通過電流振動而產生的頻率出現在人耳朵可以聽見的范圍內就成了我們能聽到的聲音,一般來說人們會把這種聲音叫做電流噪音,看上去這種聲音和音樂一點也搭不上關系,甚至大多數醫生都認為電流噪音會造成人的神經損傷,使緩信人做出一些瘋狂的事情來。
但是還是有些人迷戀這種屬於未來的聲音,1876貝爾發明的電話和1877年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算得上是對電流的合理運用,而且通過留聲機,音樂第一次找到了大眾化的載體,這和坐在音樂廳里或者在家看樂譜完全是兩回事。和電話與留聲機相比,大約在1922年左右,一位年輕的俄國科學家雷昂·特里明發明的一款機器
卻是完完全全談不上普及,這是一種利用聲場波形的變化來控制聲音的機器,也就是利用演奏者的身體在兩根金屬天線之間的相位改變而發出相對應的聲音,他將這機器命名為Thereminvox,後來被簡單的用他的名字稱為「特里明」。特里明先生深信電子學在未來偉大的蘇維埃共產主義社會里將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的想法是對的,只不過他的偉大夢想卻是在美國才真正付諸實現,那是在他移民到美國之後的事情。
大概也是在1927年左右,這台機器首次被介紹給美國社會與大眾流行音樂界,當時正是美國爵士樂的大發展的年代,盡管特里明立刻被RCA唱片公司買下代理權,並大量製造了五百台,但在當時這個既不用手指撥彈、敲打,也不用嘴巴吹奏的「樂器」卻是困惑了許多人,尤其對於當時強調樂器吹奏技巧的爵士樂手而言,這玩意根本不在他們的眼裡,許多樂手都認為這只不過是又一個昂貴的玩具罷了,即使特里明先生在30年代就已經在卡內基音樂廳向大眾展示了一場在當時極為先進的電子音樂演奏會,但是仍然在音樂界幾乎沒有造成什麼反響。不過在電影界,特里明倒是得到了不少回應,它經常被用在後來的許多驚悚電影和間諜電影的背景音效配樂里。直到後來,特里明的價值才被電子音樂家認識,並開始被廣泛地使用,甚至也許有些過於廣泛了。
二戰之後,技術催生的「聲音」藝術
第二次世界大戰撕碎的不僅僅是歐洲和整個世界的格局,也不僅僅是人們對於一個美好世界的渴望,從某種層面上說,這次戰爭完全摧毀了人們頭腦中的一個緩慢而古老的古典田園,並且切斷了未來與過去的聯系。戰後的世界以一種加速度向著現代社會而去,這種變化必然會在藝術和音樂中有所體現。
戰後最重要的一位音樂家,也許要算是約翰·凱奇了,雖然到今天,也仍然有一些人對他嗤之以鼻,但是即使是那些對他不屑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凱奇,現代音樂的面貌將很有可能會呈現出和今天完全不同的態勢。和其他的音樂家比起來,凱奇更像是個演說家和哲學家,盡管他自己的作品已經非常有說服力,但是似乎他的關於音樂的演說對大眾產生了更大的影響。
從凱奇不同時期的演講中,人們逐漸地發現,「音樂」這個詞慢慢地被「聲音」所代替,這些演講傳達了一種新的欣賞態度,「新的聲音,要有新的聽法。不要力求聽懂,而是要注意音響的活動。」但是從古典音樂里延續下來的欣賞習慣要想在一夜之間完全改變談何容易,尤其要讓西方的聽眾們接受凱奇的東方式禪宗思維更是難上加難。
也許為了刺激那些對他非難的評論家和觀眾,凱奇在實驗的路上越走越遠,並且其中的大部分內容在今天看來也是超出大眾所能接受的范圍,像加料的鋼琴,投硬幣作曲等等。也許正是因為凱奇的音樂中幾乎找不到任何西方音樂傳統的影響,他對這種音樂傳統的沖擊才會顯得如此重要。
盡管凱奇在1939年就已經錄制了最早的電子音樂作品之一,《想像的風景第一號》,但是這種把電子管振盪器產生的電流聲音錄制在七十八轉膠木唱片上的方式實在是太過昂貴和復雜。一般的情況下,像瓦雷茲,魯索羅和希林格這樣的音樂家們更多的是記錄下他們的想法,而真正實行起來卻是另一回事。這樣的情況一直要到新的錄音設備的出現才得以改變。
約翰·凱奇JohnCage(1912-1992),音樂試驗家,他摒棄了傳統的演奏技巧和作曲技法。以「加料鋼琴」的先驅者出名,「加料鋼琴」就是在傳統鋼琴的弦上或各弦之間,放上各種不同的物體,從而改變原來的音響和音色。凱奇研究了機遇音樂、電子音樂的無音樂,最著名的作品《4分33秒》,前所未有的無聲樂曲,該曲的休止符長達4分33秒,創最長休止符的世界紀錄。�
磁帶錄音機的誕生
很明顯,磁帶作為音樂載體,這種媒介完全不同於之前的樂譜和膠木唱片,它操作起來簡單方便,最重要的是改變和處理錄制在磁帶上的聲音非常地容易,因此磁帶錄音機一出現就立刻引起了音樂家們的興趣,這是一個媒介改變音樂的活生生的例子。
到了五十年代,發展已經趨於完善的磁帶錄音機徹底改變了先鋒音樂的方式,這個類似於音樂革命的行為要歸功於兩位法國音響工程師皮埃爾·謝菲爾和皮埃爾·亨利。
四十年代,謝菲爾和皮埃爾作為同事共同為法國國家廣播公司的錄音室工作,不過嚴格地來說,他們的作品和電子音樂其實走著完全相反的兩條路。那些錄在磁帶上的聲音並不是來自於某個電子樂器,而是直接取材於真實的生活,然後音樂家們再利用磁帶錄音機特有的功能對這些聲音做技術上的處理,像改變速度,倒轉,剪切,疊加音軌等等,由於裡面的聲音都是現實中存在的聲音,因此這種音樂被稱做「具像音樂」或者「具體音樂」。
1949年,皮埃爾·謝菲爾創作了他的第一部成功的作品《為一個人的交響樂》,從那時開始,他就一直不斷地和其他的先鋒音樂家合作,像瓦雷茲,梅西安,斯托克豪森等人,這些人對於後來的電子音樂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過知道他們的人仍然不算多。
盡管皮埃爾·謝菲爾和皮埃爾·亨利領導的聲音研究小組小心翼翼地避開了電子音樂這個尚不成熟的領域,但是同時代的其他作曲家還是非常自然地把這兩種聽覺效果極其相似的方式結合在了一起。也是在1949年,美國的工程師製造出了第一台Vocoder,也被叫做「人聲變幻器」,這台機器隨即被運到了德國波恩的語音學協會。
這台機器特殊的地方在於,它能夠為自然界的聲響帶來一種獨特的電子化效果。「人聲變幻器」立刻引起了科隆電台的一位製作人羅伯特·貝耶的濃厚興趣。隨後的一年裡,貝耶以這台機器為基礎建立了一個電子音樂實驗室,這個實驗室後來成為了德國早期電子音樂的一個重要據點,斯托克豪森就曾經在這里工作。通過這個實驗室的努力,具像音樂,或者說實驗音樂和先鋒音樂終於開始沾上了電流的味道。
爵士樂與搖滾樂的改變
爵士樂和搖滾樂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能夠算得上是現代音樂,但是即使是這樣的少數,也對爵士樂和搖滾樂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在爵士樂中甚至是決定性的。
在大多數情況下,現代音樂並不是以一種形態出現的,但是無論怎樣,各種可以被稱作是現代音樂的音樂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比如說對和聲功能的破壞,比如說不穩定的節奏或者根本毫無節奏可言,比如說對於普遍意義上的噪音的運用,比如說對發聲樂器的功能的再定義。從這些角度來看,爵士樂和搖滾樂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能夠算得上是現代音樂,但是即使是這樣的少數,也對爵士樂和搖滾樂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在爵士樂中甚至是決定性的。
從五十年代開始,一批爵士音樂家就決心對傳統的爵士樂進行改革,從查理·帕克和查爾斯·明格斯開始,到歐涅·寇曼和桑·拉,爵士樂從一種在低級酒吧里演奏的黑人傳統音樂變成了激進的實驗音樂。這種變化確實耐人尋味,但是事實上並不突然,黑人音樂里一直有某種對規則的破壞傾向。
自從和古典音樂分道揚鑣之後,先鋒音樂也一直在尋找能夠給自己帶來生命力的音樂形式,音樂家們對於世界各地的民族音樂的興趣越來越大,他們突然發現那些簡陋的自製樂器發出的聲響,以及這些聲響所組成的結構,完完全全地代表了音樂的現代性。
而在搖滾樂的領域,甲殼蟲樂隊在1967年錄制的唱片《佩珀軍士孤獨心靈俱樂部》讓這四個小夥子一下子從流行歌手轉變成了嚴肅的音樂家。在這張唱片中,製作人喬治·馬丁充分發揮了從皮埃爾·謝菲爾和皮埃爾·亨利那裡流傳下來的對磁帶的處理技術,每一個聽到這張唱片的人都會驚訝於其中的聲音牆和變幻莫測的效果,要知道,那還是三分鍾長度的愛情流行歌曲的時代。
當然,後來的搖滾樂手要比甲殼蟲樂隊走得更遠,像八十年代紐約興起的「無浪潮」運動,從根本上動搖了搖滾樂的基礎,不過其中的科技因素不可忽視。和五十年代的實驗音樂家遇到的情況一樣,新的媒介的出現和普及也在改變著音樂的面貌。以前需要音樂家用剪刀和膠水仔仔細細完成的作品,現在只需要一個人動動滑鼠在電腦上就能完成,錄音方式的改變造成了音樂本身改變,現代的電子音樂家們聰明地使用了前人留下的成果。
九十年代電子音樂大爆發
從九十年代中期電子音樂大爆發開始,幾乎所有的音樂都帶上了電子的味道,甚至世界音樂也成為了電子音樂中的一種素材而被經常地使用。但是這也帶來了一些問題,當音樂家面對的可能性更多的時候,音樂就更多的是在於選擇而不是創造,而這樣的選擇總是會伴隨著某種泛濫的趨勢。
其實從一開始,現代音樂就是基於一種和古典主義決裂的概念,而在這個概念之上隨著科技,或者說器材的發展而跟進。並且,整個音樂的未來恐怕都和科技的變革和發展有著極大的關系,至少從目前看來,音樂家的作曲技法的改變對音樂的未來並不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真正的關鍵仍然是科技。
但是,盡管科技在其中占據了主要的因素,但是真正能夠打動人的作品,仍然是那些直接來自於內心,用清晰的語言表達的深刻的情感。換句話說,人性化的電子樂並不是一種奢望,也不是流行電子樂的一種宣傳策略,實際上,我們應該明白,斯特拉文斯基,或者勛伯格,或者約翰·凱奇,或者那些最早使用電子設備來創作音樂的音樂家們,他們相信通過破壞音樂的結構,破壞人們習慣的聽覺經驗,以及通過電流產生的聲音,人與人的情感是可以達到溝通的。
8. 什麼是電音版歌曲電音是什麼
電音版歌曲:
電音版歌曲是以電子音樂風格為基調的歌曲,其電音風格比較明顯。或是在原有的歌曲中加入電音元素而成的歌曲橘租,這一類歌曲的風格會混合其他元素,不單只是融合電音元素。
電音:
電音即電子音樂,英文為Electrophonic Music。由電子合成器、效應器、計算機音樂軟體、電腦等設備產生的任何電子聲音來製作的音樂。從廣義上來講,任何使用電子設備創作的音樂都可以稱為電子音樂。
電子音樂范圍廣泛,生活周遭常常能聽到,在電影配樂,廣告配樂,甚至某些國語流行歌中都有用到,不過以電子舞曲為最。很多人認為電子樂是一種冷冰冰,沒有感情的音樂。其實電子樂也可融入Rock、 Jazz甚至Blues等多種充滿情感的元素。
(8)電影電音怎麼做擴展閱讀
電子音樂突破了以前的傳統模式,這種突破從音樂的內容到音樂的形式。電子音樂的組織特徵是以非線性思維的方式,即前期的原始聲音錄制,采樣等,中期的聲音加工處理,包括以各種電子化方圓毀兆式的變化和處理余侍聲音原型,使之產生裂變和各種變形處理。局部分軌及局部拼貼,各類蒙太奇組合編輯和局部的合成,以及後期的總體合成等。
雖然在大部分人眼裡,電音就是一種很吵鬧的音樂,但其實那隻是電音中的很小一部分。電音的種類繁多,而且其中也有大部分其實非常輕柔、幻妙、輕快的曲風。
9. 電音唱歌技巧
先來了解下電音:
廣義而言,只要是使用電子設備所創造的音樂,都可屬之。任何以電子合成器、效果器、電腦音樂軟體、鼓機(drum machine)等「樂器」所產生的電子聲響,都可合理地稱為電子音樂。廣義電音的范圍相當廣泛,電影配樂、廣告配樂,甚至某些流行歌、搖滾樂中都會出現,只是常人不易發覺。極狹義而言,電子音樂指涉科技(Techno)、出神(Trance)等種類的樂曲。然而事實上,只要是使用電子設備所創造的音樂,包括浩室(House)、鼓打貝(Drum and Bass)等音樂類型,甚至是只是使用電子放大器(amplifier)的爵士樂與民歌,也可以是電音。
下面我們來了解電音唱歌技巧
首先,一定要選好一首歌曲的'基調(什麼是歌曲的基調,拿玫瑰花的葬禮來說,這首歌原調是A大調,所以我們要在電音選項里選A大調,這就是基調)如果沒選好基調,整個歌曲會不協調,所以如果用電音演唱,要在演唱前,了解這首歌是什麼基調,以便於更好的演唱。
然後是氣息,電音的氣息和正常唱歌略有不同,用電音的時候,有的高音會簡單一點,不會那麼累,但是氣息一定要轎吵讓穩。
1、定調不要怕累,就多試多唱沒有什麼竅門,就是一個一個唱著試出來(從C一直到B換),只有一個聽著調是準的,其它都會跑調的.如果想偷懶不唱就定好調那是不可能的
2、閉局唱功提高高音部分要松馳,不要太緊,太生硬.不想太電,就平緩吐氣吐字 想要電,就要唱滑音多些的歌
3、聽著主旋律,首先要自己唱的不跑調才行。。不要讓電音給帶走了把握曲碰猜風,自己發揮特色關於有人問電音電與不電的問題:電音效果好不好還跟唱歌的力度有關,力度比較弱的樂句,電音效果就會不太明顯,反之就會明顯過頭,所以唱每一句的力度不要差距太大,要平穩一些。快歌與慢歌肯定不同的,快歌體現的電音更多些,慢歌會顯得平緩一些,這也和曲風有一定的關系的。沒有所謂的電不電,只有體現出來的人聲上下,強弱之間的對比。
10. 如何零基礎學電音
零基礎搜汪寬學習電音是一項非常復雜,非常有難度,需要非常大耐心的學習過程,而在學習電影的基礎中,我們應陵余該先補足自己的基礎世亮知識,以及對說里的學習和運用能力,最後再逐步的紀錄電影的實際學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