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以太空飛船為背景的電影,人類完全靠機械行動
按照你提供的線索,我只能想起這部動畫片,其中描寫人類在太空中生活時的場景是以太空船為背景的,所有人都是靠機械來行動的。
《機器人總動員》
是2008年一部由安德魯·斯坦頓編導,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迪士尼電影發行的電腦動畫科幻電影。故事講述地球上的清掃型機器人瓦力愛上了女機器人伊娃(EVE)後,跟隨她進入太空歷險的故事。本片普遍被認為諷刺了美國的生活方式,包括肥胖、環境破壞、消費主義、領導能力等問題。本片的番外篇《電焊工波力》,是一個基於電影的動畫短片。本片全球票房超過5.2億美元,獲得第8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中文名: 機器人總動員
外文名: WALL·E
其它譯名: 太空奇兵·威E(港)/ 瓦力(台)/ 星際總動員 / 地球廢品分裝員
出品公司: 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
製片地區: 美國
導演: 安德魯·斯坦頓
編劇: 安德魯·斯坦頓,吉姆·卡波比安科
製片人: 彼特·道格特,約翰·拉塞特
類型: 動畫,冒險,家庭
主演: 本·貝爾特,艾麗莎·奈特,佛萊德·威拉特,傑夫·格爾林
片長: 97分鍾
上映時間: 2008年6月27日
imdb編碼: tt0910970
對白語言: 英語
幅面: 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混音: 杜比數碼環繞聲
製作成本: $120,000,000
② 又知道這部科幻片名字的嗎,大概兩年前的,講述一群人生活在太空火箭裡面生活,他們都以為自己在太空中
Cargo(太空運輸),你看看是不是。
講述的是未來地球不再那麼適合人類居住了,平民本以為成功改造了土衛5,新聞不斷播報移民後的人在上面生活的視頻,是那麼令人羨慕,所以政府鼓勵移民土衛5。但一艘名義為運送工程建築材料的運輸船,實際運輸的卻是已經與虛擬土衛5連接的移民。目的地也是土衛5附近,但並不是土衛5上,而是其軌道上的存儲倉庫(42號太空站)。
因為改造土衛5失敗了,但人口過剩,所以政府隱瞞實情。
③ 一群人生活在一個宇宙飛船上的電影
這個沒法給出什麼具體答案,看個人喜好了,限制地點是宇宙飛船,比較出名的就是《異形》、《深空失憶》、《地心引力》。
④ 在太空生活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嗎宇航員在太空是如何生活的
在太空生活,窗外的景象肯定是絕佳的,每天的消耗也是昂貴的。
但是,這絲毫不能改善太空生活的質量,宇航員在太空,需要掌握與眾不同的“生活常識”!
太空生活,沒有科幻電影中的那樣舒適,事實上,阿波羅計劃中,宇航員甚至要忍受航天器中的惡臭。
雖然太空發射技術相對成熟,但是想要體驗舒適的太空旅行,還需要一段時間~
⑤ 求一個電影名稱,一個人太空飛船存活,靠在飛船上種植農作物生活。
這個電影應該是根據真實生活改編的,因為蘇聯解體之後就在太空中有一名宇航員,沒有人去接她,直到一年後,俄羅斯才把她接回來
⑥ 太空電影有哪些
《飛向太空》是我最心愛的一部影片。這部影片直譯為《索拉利斯》或《索拉利斯星》,它被譽為科幻電影中的科幻,或者說,它是一部元科幻電影,是講述關於科幻電影的科幻作品。
本片改編自波蘭科幻小說作家,同時也是著名的科學家和控制論者萊姆的同名小說——《索拉利斯星》。小說原作不僅是一部重要的科幻作品,也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甚至是一部現代哲學讀本。
圖片
科幻本身構成了一個非常廣闊的光譜,其最極致的一端就是哲學。它在現代哲學所不能允許、不能成立的在疆界之外,去思考生命、世界、人與萬物。
萊姆的《索拉利斯星》正是這樣一部作品。這部作品的奇妙之處在於,它不僅虛構出了索拉利斯星,虛構出了索拉利斯星上面所發生的匪夷所思的事情,更重要的在於,它虛構了一門「索拉利斯學」。而索拉利斯學,如果真的給它一種無法被命名的命名的話,只能叫做「人類認知不可到達之處」。
圖片
小說原作和電影都是關於知識自身的故事,關於人類認知和人類認知能力的限定的故事。關於現代主義、現代歷史的發展有很多種描述,很多種劃分,其中一種是,現代歷史、現代知識的歷史起源於啟蒙主義,而啟蒙主義的一個重大的承諾就是人類藉助其理性能夠認知一切,所以這個世界上的萬物只分為已經認知的和未知的,未知的也就是未來將可以去認知或者必將被認知的。
啟蒙主義的承諾把理性高高地供奉在人類知識、人類精神的高塔、祭壇上,它使人們相信,人們可以認識一切,人們不能,也拒絕承認在這世界上有太多的東西是在人的認知之外的。
在這個意義上說,塔可夫斯基非常成功地、極端天才地用電影的語言重述了萊姆的故事,重述了一個在索拉里斯星上發生的非常精妙的故事。
⑦ 以前看過的外國科幻太空電影 記得有個男的漂流在外太空一個殘破的飛船上,靠養盆花產生的氧氣和水生活
《火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