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影評 > 電影大魚中怎麼評價父親

電影大魚中怎麼評價父親

發布時間:2022-12-20 22:11:50

1. 《大魚》:父親的一生,父愛的傳奇

這是關於一個父親一生的故事。開啟這個故事,是為了祭奠我失去已久的父愛。

父親是我童年裡乃至青春里的溫柔記憶。小時候父親也給我講他編的故事,講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講他們住在一個蛋糕房子里,用勺子挖一口牆壁蛋糕,非常好吃,牆壁缺少的蛋糕會自動長回來。永遠吃不完的還有冰激凌,房間里有的桌子是冰激凌做的,我傻傻地聽了無數遍,現在想想,當時為什麼不問:為什麼永遠吃不完?冰激凌為什麼不化掉,白雪公主住在那裡還不覺得冷?

父親的童話都是溫暖而美好的。我一直都幸福地認為,有父親如斯,萬般美好。直到,一直硬朗的父親突然查出癌症,並且發現的那天,醫生說,還有三個月。我為了那三個月,將全世界都放棄了,終日陪伴在父親身旁。醫生說的真准。 所以對於生離死別,我有著濃縮的經歷和徹骨的感悟。

在《大魚》里,父親愛德華·布龍,也愛給孩子講童話,也是癌症把他帶進生命的盡頭。不一樣的是,愛德華·布龍給兒子講的故事裡,講河中的女孩,講馴服巨人,講一隻眼睛可以拿下來的老婦人,講雙頭的女人。。。。。。故事裡沒有溫暖和美好,充滿魔幻。兒子懷疑地聽著故事,故事裡的父親,那個跟自己有著很少成長記憶的父親,在故事中威武強大,英勇善戰,愛探險,荷爾蒙迸發,周身帶著彩虹的光芒。。。。。。當時的他認為那些都是真的,因為父親的反復吹噓,還能自圓其說。

再好的故事也有聽覺疲勞,隨著兒子的長大,他體會到一個普通外貿公司的父親,竟然是最偉大的推銷員-----他推銷他自己。成長帶來的這種神奇,是對老爸認知的四段論:從兒時認為爸爸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到青春期發現爸爸只會吹牛,瞧不起,不屑一顧;到中年發現爸爸說的還是對的,到老年發現老爸真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老爸還是那個老爸,是兒子成長了。 故事裡的兒子聽著爸爸愛德華講自己一生的故事,從少不經事時崇拜,到厭倦隔閡,再到讀懂,已不是少年。這其實是個關於成長的故事。

《大魚》這本書,全篇都在虛幻里行進。以至於第一次看了一半,還不知道作者要表達什麼。故事裡充斥著大量的隱喻暗示,以至於讀著讀著不免有點憤懣:為啥不好好地說故事?或者是翻譯的有些晦澀?不讀點弗洛伊德和榮格,還讀不透。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繁殖、成長、創造、潛能的象徵。愛德華在他的故事裡,講到河中的女孩,他抓住大蛇,救了那個女孩。講到釣魚,魚把他拖入水裡,拽進大湖底的深水墓地里。大魚又把父親甩上了岸,他因此丟失了魚竿和船。我感覺愛德華想要征服女性,而平凡的生活里,母親一直鬱郁不樂,父親的他也壓抑逃避。 

四個鏡次描述的父親之死,氧氣帳,病床,枯槁。。。。。父親對於兒子來說,是沒有在成長中觸摸到的實在的生命,空洞成迷。這是一個男孩對於父愛最溫柔又最堅硬地呼喚和控訴。歲月最後留下一張臉,一雙臨終前互相注視的眸。穿越歲月的寂寥,踏過缺少陪伴的遺憾,也只有精神可以存留。

在生命的盡頭,愛德華讓兒子開車帶他去一個地方,愛德華林。他投水,結束生命。他變成大魚,這不是變換成了新的物種,「他僅僅是在改變,把自己蛻變成某種新的不同的東西,以便繼續承載他的生命。」「我看見他游來游去,一條銀色的、絢麗的、閃爍的生命,然後消失在漆黑的河水深處,那是大魚們嚮往的地方。」

生命回歸到本源,最初的精子就是游動的蝌蚪,最後游進漆黑的深處,那是榮耀且宿命的歸處。想到這個意象,魔幻的怵粟緩緩疏解開來,有一些溫暖在回歸。

合上書頁,突然間很想念父親。其實也不是像那幾年那麼想了,因為越發感覺,他從來沒有離開過我。有過那樣一個偉大的受到很多人尊敬的父親,在家裡卻代替母親給予我充足的愛和陪伴的父親,那是我此生溫暖不息的泉源,就像白雪公主永遠吃不完的蛋糕房子。

真的假的,早已不重要。相信我們所愛的,不管是不是真的。 

2. 《大魚》電影觀後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獲與付出。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大魚》電影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魚》電影觀後感 篇1

也不記得是幾年前看的這部電影了,最近又重溫了一下,進入片頭,發現在自己竟然都忘記了導演是Tim Burton,他的電影,比如《剪刀手愛德華》《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僵屍新娘》,《聖誕夜驚魂》,都是不經意的幽默跟創意,還有些許奇幻跟玄妙。看完之後,腦海里經常會浮現電影的情節,可以說,電影給人印象深刻。

整體看來,感覺電影敘事風格與順序有點像《阿甘正傳》,然後就特意看了一下電影出品年份,是2004年,整整比《阿甘正傳》晚了十年,但我不願意相信導演有抄襲之嫌,可能是借鑒,又可能是英雄所見略同,或者說,是我太敏感。

主角名字是Edward Bloom,老年的Ed是Albert Finney扮演的,是《永不妥協》裡面和大嘴Julia Roberts搭戲的,演Julia Roberts所在律師事務所的老闆。巧的是他在《永不妥協》裡面也叫Ed,只不過姓Masry。

一切都是以他給他的兒子講床邊故事開始的:Ed在小的時候聽說了一 個女巫,據說女巫有一隻玻璃球的眼睛,人們可以通過那隻玻璃球的眼睛看到自己是怎樣死的,於是小Ed和幾個夥伴就拜訪了那位女巫,女巫扮演者是導演Tim Burton的妻子,Helena Bonham Carter,是在《愛麗絲夢遊仙境》裡面演「紅桃皇後」的,《搏擊俱樂部》,《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哈利波特與死亡神器上》都有她的身影,她曾為《僵屍新娘》女主角配音,應該是導演的御用演員,關系應該可以跟國內的馮小剛與徐帆相較。是國外的「夫妻檔」。

Ed的兒子就在床邊故事中長大,隨著他的成長,他也不再喜歡這些故事,因為他覺得他爸爸的敘述有誇大成分,他不相信他爸爸經歷的傳奇人生,而且,他聽了很多年,實在有些厭倦了。經過一次沖突,兒子和Ed兩年沒有見面乃至通電話。直到Ed倒在病榻上。他才帶妻子回家照顧爸爸。

青年到成年的Ed是Ewan McGregor出演的,《紅磨坊》的男主角。 他的妻子則是由Marion Cotillard出演,法國女演員,曾在《的士速遞》和《盜夢空間》有出色表現。

Ed青年到成年的故事也穿插著出現,因為他從女巫眼中看到了自己死時的樣子,所以他一切敢想敢做。

他所在的村子遭到了「大怪物」的侵擾,沒有人敢驅趕不知名的「怪物」, Ed挺身而出,原來那並不是所謂的「怪物」,而是一個大巨人,Karl。他勸說Karl之後,決定跟Karl一起城市闖盪。他們走到了一個岔路,兩個選擇,一個是修好的路,既快捷方便,有無危險,然而Ed選擇了另一條充滿未知的路,他跟Karl約好碰頭地點,就分頭出發了。

Ed走到了一個「世外桃源」之地,大家在這里開心快樂,來的人都會把鞋子扔到高處掛起來,大概就是不會再離開的意思,在這里,Ed碰到了小有名氣的詩人,詩人是John Malkovich扮演的,他曾經在《空中監獄》里出演一個極其變態冷血的殺手。所有人都歡迎Ed的到來,他也受到了大概是鎮長一家人的禮遇,鎮長妻子由Missi Pyle扮演,《查理和巧克力工廠》裡面那個口香糖冠軍的媽媽,但Ed並沒有留下了,而是選擇了離開,但他又有些後悔,因為他選擇了在晚上離開,因為夜晚的小路總會令人有些害怕。

他和Karl終於到達了城市,他在看馬戲班表演的時候,他遇到了一生的摯愛,Sandra。他以在馬戲團工作不要一分錢為代價,只求每個月從老闆口中知道一點這個女孩的信息。 終於老闆被他打動,告訴了他女孩的地址,然而,當他拿著女孩最喜愛的花表白的時候,卻得到了女孩已經訂婚的消息。

當然,最終他們在一起了。而後,又發生許多故事,三言兩語是道不出影片的精華的。

兒子在Ed臨終的時刻,為他完善了整個故事,給故事一個美好的結局。當舉辦葬禮的時候,他看到了所有在故事中出現的人。

我剛開始看的時候也會懷疑Ed所講故事的真實性,然而,到最後,這些已經不重要了。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處情節,就是馬戲團的惡狗撲向Ed並對他亂咬的時候,他的主人拿著槍含著淚要殺掉那隻狗,然後Ed用一種出乎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方式使惡狗變的溫順,那就是,「銜取訓練」。他遠遠拋出一個干樹枝,然後惡狗樂顛顛的撿了回來。

非要說電影給我一個什麼啟示,我想,那就是,要勇敢。主角Ed在女巫那裡看到了自己世時候的樣子,所以他敢於挑戰並面對一切,所以他的人生才會精彩,雖然我沒有碰到過女巫,沒有見過玻璃球的眼睛,但我也要勇敢。可能當一個人真正面對了,就會發現,或許,情況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糟。

希望如此吧。

《大魚》電影觀後感 篇2

又一部關於父親與兒子感情的電影,不同的是,電影中的父子,不是愛與不愛的問題,而是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感方面的問題。

小時間的威爾喜歡聽父親講自己各別人的故事,長大以後,覺得父親講的故事沒有一點可信度,以致於多年不和父親講話,也不回家看他。直到父親愛德華不久於人世的時候,威爾才帶著老婆回家探望,重新開始了解從前的父親,慢慢知道了故事中的父親並不全是無中生有的情節,有許多事情並威爾並不了解。父親其實是個非常受人尊重,也樂於幫助別人的好人,更是一個對母親從一而終的專情之人。最後,威爾在醫院為父親送了終。

父與子,相生相剋,有愛有隙,但,靈魂是相通的。一般是兒子小時候和父親的關系不錯,兒子大了,父子之間的關系會慢慢變得疏遠,甚至感覺名勝是熟悉的陌生人。但,隨著兒子的成長、成熟、成家立業、娶妻生子,而父親漸漸變老,話也越來越少的時候,兒子會重新關注父親,感情又會貼近,關懷逐漸增多。其實,父子一直都是心裡裝著彼此,男人氣節卻都不願輕易低頭示好的那種,需要到關鍵時刻,比如生老病死、天災人禍的危及關頭,才能彰顯出父子作為男人的'擔當和勇氣。

兒子與我的感情,從離婚以後敵對和冷漠,慢慢變得有點緩和。但,仍然鮮有交流和親切感,彼此相距較遠,平時各忙各的,逢年過節都很難聚在一塊兒。可能有故意迴避的因素,也有事不湊巧的理由。終歸是沒有想要一起相聚和相親的意願和感覺,表面不好說破的隔閡依然存在;只是礙於大家的親情和臉面,還有在他長大後所了解到我和他媽離婚的情形,會有一些理智上的認同,但還是在情感上一時無法完全釋懷。因此,我們目前這種不親不近,不遠不疏的狀態,可能還會維系好多年。

不過,我已經釋然了。不論兒子對我如何,我以前該做的事情做過了,以後該做的事情也有安排;甚至他想與保持怎樣的親情,多遠多近都無所謂。男人嘛,不經歷風雨,成不了材;不遭受挫折,成不了事;想要頂天立地,想要成就一番事業,想要對自己在意的人有擔當、能擔當,就需要勇氣與毅力,堅持努力下去,不論結果如何,奮斗過就好。

《大魚》電影觀後感 篇3

今天晚上,在加班感覺有些疲憊的時刻,就不自覺地拿出平板電腦找一下自己喜歡看的電影來作為休憩放鬆的方式。我個人喜好看一些能啟迪腦袋空白和叩問心靈思緒的電影。一些電影之所以經久不衰成為經典,應該是源自電影本身最本質的表達吧,其中包涵著對自然生活和人文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我打開《大魚》這部電影,之前看過簡介,評分很高,一直沒有過目欣賞。今天夜裡安靜,我沒有戴耳機來降低電影發出的聲響,因為我想自己一個人享受這一份獨有的視覺藝術。

《大魚》是這個片子的中文譯名,雖然這個名字翻譯過來過分直白,表達地朴實無華,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沒有太多心思注視這部電影,總覺得這和大家給出的評分差強人意,沒有達到我預想的期望。但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一直到我看完整部電影,我被《大魚》這部電影深深打動。我也認同只有《大魚》這兩個字的片名,以這種夢幻般的色彩,將這部電影內容完全貼切表達出來,看似蒼白質朴的字眼卻變得那般有力,足夠撼動每一個人的內心。

《大魚》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父親愛德華·布魯姆充滿傳奇色彩一生的故事,在電影中渲染了發生在父親身上的魔幻、隱喻和夢幻。在電影的前大半段部分,父親愛德華·布魯姆半卧在床上講述發生在自己身上那魔幻版的一連串故事,剛開始我還覺得荒誕,只是故事之間聯系起來比較流暢的感覺,但也沒有感到乏味,相反很自然地被那些五彩繽紛的幻想所吸引。

父親愛德華·布魯姆說他曾經看過巨人、大風雪、巫婆、酒店裡的連體歌手及一條誰也抓不住的「大魚」等等……雖然大家都對他敬佩不已,但他的兒子威爾卻覺得爸爸虛榮浮誇,跟他疏遠了。在電影最後的一段時間內,父親真得病得嚴重了,這個過程中,一直與這位近乎吹牛皮,講話浮誇的父親斷絕聯系的兒子威爾在母親的一再勸說之下,順從母親的意願,回到父親身邊,陪伴父親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整整三年的時間里,威爾一直逃避著與父親的聯系,等到威爾和妻子重返故里,當威爾再次看到臉上蒼白憔悴的父親,聽他反復講到年輕時候的他的傳奇經歷時,威爾此刻對父親以前的態度感到後悔,他發覺自己對父親了解真的太少了。

隨著影片故事中父親的病情愈發嚴重,兒子威爾此刻才開始真正慢慢走近父親的世界,他用心去體會父親故事中經歷的真實際遇。兒子威爾在陪伴父親交流的過程中,根據父親講述的傳奇經歷,自己用心串聯虛構了出了四個不同的`迷幻色彩的故事。在編織故事的過程中,兒子威爾真切感受到父親身上釋放出來的對他的愛,這充盈了他整個童年。

父愛的偉大隻能用無言來表達,父親布魯姆在彌留時刻終於贏得兒子的尊重和理解。《大魚》看完之後,真的讓人無言的感動。《大魚》這部電影太過奇幻,一直到兒子抱著父親走進河裡,父親成為那條他常常掛在嘴邊的沒有任何人能抓住的大魚,這部電影的幻想在這里變為真實,讓我確信那是真的,父親愛德華·布魯姆講的一切都是真的。

通過觀看這部電影,不可言語的東西在腦中泛起層層漣漪,打動我柔軟的內心,這讓我認識到無言的父愛。電影最後結尾中兒子威爾說到:「你可曾聽過一個笑話,因為聽過太多次而忘記了它為何好笑?但是,當你再聽一次的時候,突然之間,它又變成全新的。於是,你想起來你最初為什麼喜歡上它。父親愛德華·布魯姆因為講了大魚的故事太多次,以至於他也成為了故事中的大魚。就這樣,在他身後,故事依然流傳,他也就成為了不朽的傳奇。

在電影最後,父親幻化的那條條躍然水面,充滿生機,無限自由,在一個維度里,父親已經遠去,但在父輩流傳下來的故事裡,那條大魚永恆地活著。《大魚》這部電影,讓人看到父愛的偉大,也在於父愛的傳承,當然對於所愛的人,應該保有多點寬容和理解,不要像電影中兒子威爾那樣懂得太遲,更多的是我們應該去學會珍惜,懂得尊重和信賴。

《大魚》電影觀後感 篇4

喜歡波頓的《剪刀手愛德華》的簡單純真,以為《大魚》不是這樣的風格,如此奇幻的童話,如此不平凡的人生。但看完的那一刻,我卻又平靜下來,那麼繁復的故事下,呈現出來的,是如同《剪刀手愛德華》一樣簡單純真的內心。

電影里的童話故事,並非都是真實的,但又並非全是假的,正如他父親所說,「大部分的人敘述故事只滿足於平鋪直敘,那既不復雜,也不有趣。」

大魚有多大,取決於它在怎樣的空間里。

在Edward的童年世界裡,父親是童話故事裡的英雄,是締造傳奇的人,他遇到女巫,遇到大巨人,遇到狼人、孿生姐妹花......他能在水中呼吸,尋找到世外桃源,他為了追求心愛的女孩,能夠做到常人無法做的事,甚至Edward的出身,都被父親渲染出了童話色彩,那天他的父親用戒指捕獲到了那條捉不到的大魚,彷彿生來就是不平凡的。

Edward成長之後不再相信父親的故事,卻慢慢的不經意的發現,父親不像他認為的那樣滿口謊言,對母親不忠。許多他自認為的父親的謊言,其實也並不全假。Edward在父親世之前,親口為父親續寫了這個童話故事,這一刻,大魚有多大,取決於孩子希望他有多大。孩子的眼裡,父親是受人尊敬的,就是童話故事裡那個傳奇的英雄,他在眾人的歡送中,投入河中成了那條捉不到的大魚。

葬禮上,Edward發現,許多父親提及的人竟然出現了,但孿生姐妹花並不是只有一雙腿,巨人也沒有那麼高大。也許父親曾和孿生姐妹花一起完成過困難的任務,彷彿童話中他們的逃亡;也許父親曾經給過那個詩人一些金玉良言,也許馬戲團的老闆和父親曾經有過矛盾又彼此卸下心房,就如同童話中老闆便化成了狼人,搏鬥之後又能彼此和諧相處......

大魚是他父親的故事,結尾說,不停地說故事,自己就變成了故事本身。所以,大魚,其實就是他的父親。它可以是父親自己口中的童話中的英雄,也可以現實世界中眾人尊敬的人,也可以是Edward眼中的說謊者,還可以是他最終眼中的,童話英雄般的偉大父親。

《大魚》電影觀後感 篇5

今天在學校里看了一部電影,叫《大魚》,可電影里魚的鏡頭並不多,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主人公把自己比作大魚。一位父親,似乎曾經有過豐富多彩的生活,他非常樂於把自己的傳奇變為一個又一個光怪陸離的故事送給兒子做床前故事。這些故事伴隨著兒子的幼年、童年、少年、青年,直到結婚典禮上,父親依舊重復這些聽起來很煩的故事,依舊在講他的那條永不會被捉住的大魚的故事。兒子終於忍無可忍了,他們用爭吵作為婚禮宴會的結束語。自此,父子之間停止了溝通,再沒有交談過。

直到一天,媽媽電話告訴兒子父親病重,已處於生命最後的時光。兒子馬上和妻子一起趕回家中,他頓然覺悟父親在他內心的重要性,即使他曾試圖逃避。

面對病床上虛弱的父親,他既擔心又不解,因為即使虛弱的父親連進食都困難的情況下,他依然對他講述那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兒子帶著疑惑,決定和父親開誠布公的徹談一番,他誠實的對父親說出了一直困擾他的事情:你是一個極度虛偽的人,用一個又一個荒誕的故事來遮掩自己的蹤跡,似乎一直在背著母親和自己做著見不得人的勾當。父親很詫異兒子居然有這個疑問,他很確定的告訴兒子:我所說的都是真的。這樣的堅持,讓兒子很無奈,卻激發了他想探索個究竟的動機。這時母親讓兒子幫忙整理家中的儲藏室,裡面收集保存了很多父親人生經歷的證明。,妻子給了兒子一本書,兒子開始慢慢翻閱,父親的一生也隨之在他面前慢慢展開……

醫院的病榻前,彌留之際的父親讓留著守夜的兒子繼續他的傳奇故事。在那一瞬間,兒子似乎明白了什麼,他開始續編父親人生最後的故事:一條大魚,父親最終成了那條他追逐了一生的大魚,任何人都未曾捕獲的大魚。最後,父親安詳地閉上了雙眼!

在葬禮上,兒子看到了父親故事裡的主人公們:馬戲團團長,高個子巨人,雙胞胎姐妹,快活鎮的詩人……每個人都滿懷深情的回憶父親生前的點點滴滴。兒子望著他們的眼神,有驕傲、欽佩,更有懊惱、後悔……

我頓時驚呆了,看到這么多人,勾起了我對電影前部分的思考!

《大魚》電影觀後感 篇6

在今天,我們把上次沒看完的《大魚》看完了。

一個故事有繼續了:一個美麗的親情童話。父親愛德華年輕時,很愛給年幼的兒子講自己的傳奇經歷,他自稱在阿拉巴馬旅行推銷員時,經歷過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他的兒子威爾並不相信,覺得是父親在虛榮和浮誇,父子關系漸漸疏離。直到父親得了癌症,不久於人世了,兒子決定回來,他面對病榻上的父親時,父親又開始說他早年的經歷:他曾經為了離開小村莊去大城市闖盪,在途中遇到巫婆和巨人,還一起去了幽靈庄,再後來,認識了一個神奇的馬戲團演員,一個亞洲藝人,一條怎麼也抓不到的大魚,還有怎樣跟母親一見鍾情,直到現在這個樣子……從父親病弱的氣息里,威爾彷彿領悟到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感受,也許是父親修飾的意味,但在他的心中,那些經歷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是充滿激情和想像,而父親終於在兒子的理解和深愛下閉上眼睛,落入海中化成大魚了。

這個故事記敘了一個人的堅持不懈的恆心,就一定能幹大事。

3. 《大魚》——爸爸的故事是平淡生活里的英雄夢想

小時候爸爸告訴我院子里有一個吃小孩兒的男人,他的兜里經常裝著吃剩的小孩兒內臟什麼的,我很怕他,所以一直不敢一個人跑出去玩。後來我才知道,他只不過是每次看到別人殺雞時就跑去要點肝臟回家煮著吃的光棍罷了。但他一度給我留下很大陰影,每次天一黑,我不怕門外有狼,只怕門外有他。

《大魚》里的爸爸比我爸爸還要有想像力,他將自己的一生都描繪成一場驚險刺激的冒險。他將得了巨人症的朋友說成在山洞裡吃人的怪物,最後在他的說服下變成了馬戲團的一員;一對雙胞胎姐妹,在他的口中成了連體人,還幫助他脫離險境;很愛他的一位姑娘被他說成一個巫婆,而且從她的那顆玻璃眼珠里,你可以看到自己是怎麼死的。而最讓這位父親驕傲的故事,是在兒子出生的那天,他用自己結婚的金戒指釣上了一條從未有人釣上的「大魚」,這條魚傳說是小偷冤魂的化身。爸爸很驕傲這件事,可隨著兒子慢慢長大,他明白父親嘴裡的這些事跡都是假的,他非常想尋找「真正的父親」,可即使父親已經重病在床,他依舊說這就是真實的我!兒子覺得父親很虛假,可父親想一直做著這些夢。兩代人最痛苦的是莫過於:我成為了你,然後超越了你,發誓以後不要成為你那種人。

直到父親病重,搬到重症病房時,兒子從一個醫生嘴裡得知,他出生時爸爸根本不在旁邊,就是一個很平常的故事。但對父親來說,兒子無比重要,他出生的那天也是這一生中最特別的一天,所以會有「用金戒指釣上來的大魚」。父親不想讓兒子覺得他的一生是那麼平淡,而且他也想讓兒子這么浪漫的活著。最後,父親在兒子的描述下變成了那條大魚然後向遠方游去,在那些他一生中遇到的人的目送下離開,這是兒子對父親的理解,父親的故事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里最美麗的意外。

那天,我遇到一個仙子,她說我一生行善積德,所以會有福報,然後你就出生了。我從未見過像那天一樣明媚的陽光,也從未見過像那天一樣絢爛的天空。原來你真的是踩著七彩祥雲降臨在我身邊的。

4. 豆瓣8.8《大魚》:父親本凡人,父愛皆偉大

有一個神神叨叨的父親,一開口就有說不完的離奇故事,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嗎?並不見得,當那些故事被講述了千百遍之後,無論故事是真是假都會讓人膩煩,而孩子也在那段時光里悄無聲息的長大,不再崇拜、甚至開始討厭那個「廢話」很多的爸爸……

《大魚》就是這樣一部片子,以童話般美好的故事去講述現實生活中父子之間的疏離與和解。影片極具蒂姆·伯頓的個人風格,《大魚》和《剪刀手愛德華》、《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等作品一樣是電影作品裡獨樹一幟的存在。

導演蒂姆·伯頓善於隱喻和象徵,他講述的故事有一種哥特式的夢幻,情節在真假虛實間推進,場景飄渺奇幻,劇情看似誇張離奇,又總是在很細膩的地方扎到人心裡去,泛起細小的無奈和悲傷。

《大魚》是一部講述父子親情的電影,又遠遠不止如此。它更像是一部寫給成年人的童話,在現實乏味的真相里,從父子的角度去詮釋生活本身所具有的詩意。

開始是威爾渴望了解真實的父親,隨著愈發接近他想要了解的真相,電影基調卻變得愈發悲傷。父親講了一輩子的童話,童話在父親去世時結束,隨之而去的是不可再擁有的深沉父愛。而一直強烈渴望真實、排斥父親那些老套故事的兒子,選擇以童話的方式給父親的一生畫上圓滿的句點。

1.父親的童話:抵抗現實,平凡中建構的偉大

兩種出生你會選擇哪一種?一是出生那天父親曾與傳說中的大魚進行激烈的搏鬥,另一種是出生那天父親在外出差。影片中的父親愛德華無數次說起第一個情形,他繪聲繪色地描述和大魚有關的神奇故事,人人都愛聽那個故事,除了他的兒子威爾。

父親嘴裡的那些故事威爾聽了太多遍,當父親一再在人前宣揚那些沒有真實發生過的事情,兒子認為這是一種丟臉,他與父親冷戰三年沒有說話。

一個誇誇其談的父親,一個失去耐心的兒子,這在現實中比比皆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愛德華只是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兒子,讓詩意和浪漫一直包裹著自己的兒子。 他對生活中的人進行加工,賦予每個人一層奇幻的童話色彩,只是為了抵抗現實生活的平淡乏味,給孩子營造一個夢幻的世界。

威爾一直在追問,真相到底是怎樣的?父親愛德華卻拒絕回答。這並不是出於怕自己的形象坍塌,當他受到孩子的嫌棄的時候,他樹立的父親形象就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坍塌了。他選擇承受孩子的誤解,沒有做出過多的解釋—— 孩子想要的答案,會讓他精心建構的童話世界坍塌,讓孩子徹底置身於毫無懸念、死氣沉沉的現實之中,這是愛德華不願意見到的東西。

影片中的父親是天下所有平凡的、為生活奔波的、嘴硬心軟的父親的真實寫照。他們以一種強勢的、不容拒絕的姿態,笨拙地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給孩子,而其內心又是柔軟溫暖的,扛下風雨,只為讓孩子向陽花開。

影片以愛德華的形象,細膩地詮釋了 父親本凡人,父愛皆偉大。

2、人所追尋的並不只是真相本身

《大魚》以父親的故事和兒子探查真相交叉講述,在童話與現實之間切換,從父子之間的不同角度出發,隱喻各自內心的追尋。

威爾所追尋的其實並非真相本身,他雖然迫切地想要知道事實發生的真相,卻不只是為了故事本身而是渴望了解自己的父親。

因為父親總是很忙,擅長做銷售,工作忙忙碌碌,很少有時間在家,這對幼年時期的威爾來說十分沒有安全感。「心理學認為,母親對孩子的影響主要是孩子能否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而父親則是塑造孩子對生命的看法,關繫到人格的形成。」父親經常處於缺席狀態,對孩子的心理是十分不利的。

威爾對自己的妻子說,自己甚至時常陷入懷疑,父親不在的日子裡他是否在別的地方有另一個家。在威爾的潛意識里, 父親缺席,等同於自己被父親遺忘和拋棄,這是他無法面對的隱痛,這種隱痛以尋求真相真相的形式表現出來,其實想要尋求認同感——來自父親的認同感和自我人格的認同感。

同時威爾試圖融合父親所講的故事和真相,也是在試圖融合自己以為的父親形象與真實的父親形象,這是他與自己的博弈,是一個孩子在矯正自己對於父親的認知,是他所的自我療愈。

父親愛德華又如何會不愛自己的兒子威爾呢?孩子是他與摯愛的愛情結晶,是他為之奔波的動力,是他對生活的美好念想。 正是出於對威爾的愛和歉疚,他對威爾講了一輩子的童話,作為父親,他把對孩子的愛都藏在了美輪美奐的童話後面,讓孩子在想起他時有美好的故事,讓孩子學著詩意地看待生活與別離。

對於任何人而言,要真正袒露自己的內心都可能是一件難以開口的事情,尤其是兩個大男人之間感情,往往是含蓄而內斂的,就算內心波濤洶涌,而表面也依然波瀾不驚。愛德華與威爾之間,雖然一言一行都是愛,但出於自尊和剋制,沒有去把愛真正說出口。

父親愛德華不是逃避給孩子一個真相,而是在給孩子建造一個真相,那就是父親對孩子的愛,無論以何種形式、藉助何種載體,愛就是真相本身,那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父與子,兩個靈魂互相試探,中間隔著的那層窗戶紙,不只是真相,而是想要了解對方的渴望。

1. 影片中的死亡哲學,其實是一種生的哲學

人不可能預知自己死亡的細節,必然能預知到自己會死去這個事實;人無法決定怎樣死去,但可以盡可能避免不理想的死亡方式。

不怕死本身就是一種生的勇氣,有那樣一種信念是,反復告訴自己不應該以自己不喜歡的方式死去,既然每個人都只有這一生,那就去冒險、去體驗、去經歷。

敢於去找可怕的女巫,敢於去和怪獸般的巨人談判,敢於去走充滿未知的小路,敢於全身心一生一世只愛一個人,敢於把心愛的事業堅持一生,敢於放棄小我的利益成全他人,敢於平靜而理智的面對死亡。影片的最後,當愛德華以大魚的身份回到河裡,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幕,他見過的所有人都平和而微笑地目送他「回家」。

這不是對死亡進行美化,而是對生的哲學進行升華。因為他有熱烈地活過,他給大家留下那麼多美好的故事和回憶,他的一生就已經值得。影片中的「死」並不可怕,是因為「生」太過熱烈,而死亡這件事情,作為生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地發生。

如同村上春樹所說,「死不死生的對立面,死本來就已包含在『我』這一存在中。」

愛德華說自己從女巫眼裡看到自己將以一種意料不到的方式死去,那種意想不到就是他所追求的東西。 向死而生,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自由和生活的詩意,希望過一種無可復制的、獨一無二的人生 。

2. 理想與現實的抉擇:心中的桃花源與世俗的溫柔鄉

在《大魚》里,愛德華兩次出入豐都鎮。

第一次:偶然,離開

傳說中小路有各種危險,不信邪的愛德華決定走小路去探索。被馬蜂蟄、走進遍布蝙蝠、怪鳥和巨大蜘蛛的叢林,當他從蜘蛛網里掙脫出來,他來到了那個世外桃源般的小鎮子豐都。「草地碧綠,天空蔚藍,封堵真正棒。」連最才華橫溢的詩人也在美麗的風景和溫暖的人文里詞窮。

豐都是一個人人嚮往的理想之地,安寧平和,一切應有盡有。這與陶淵明在《桃花源記》里描述的場景別無二致,不同年代不同國籍的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大同小異,尋求一種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滿足。

當愛德華第一次到達小鎮時,小鎮人說他到早了,顯然是說他終將去到那個地方,或者說人人終將去到那個理想之地, 那裡不一定是指人死後要去的天堂,卻是人人嚮往的、和天堂一樣美好的桃花源。

世人一生碌碌,為的也不過如此,如果尋找到那樣一個美好的地方,想必也就人生圓滿,再無遺憾了。出乎意料的是愛德華沒有選擇留在那裡,而是在載歌載舞中宣布離開的決定。相比起來,愛德華選擇離開比他選擇走小路更加需要勇氣,這和我國的古話「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其實是一樣的道理。

沒有擁有過就沒有失去一說,而放棄卻比不去追求要難得多。 愛德華選擇離開小鎮,是對現實的溫柔鄉進行抵抗。因為心中有更廣闊的天地,哪怕等在前面的是艱難險阻,也義無反顧地掙脫眼前的舒適愜意。當滿地都是六便士,愛德華選擇了天上的月亮。

第二次:必然,離開

多年之後,一條路將豐都這個桃源與外界連接,小鎮遭受到毀滅性災害。從前的安穩快樂不再,淪為了蒼涼可怖的廢墟。愛德華回豐都,以一己之力去抗衡現代社會對小鎮的傷害。

愛德華是利他的,他為了小鎮的人和小鎮本身而回來。四處籌款,請求幫助,把一切復原,不求自己擁有什麼,只是為了保存那樣一個美好的地方。他不止給別人推銷夢想,還給人們留下一個關於生活的田園般的構想。

「幫助人讓我感到快樂。」一個曾經的桃花源破碎了,有人選擇放棄,然後開始新的征程,可是愛德華偏不。他要守護一方美好,為了那些可愛的人們。

當一切回歸原狀後,他卻選擇了離開了再次變得美麗和愜意的豐都。

對愛德華而言,第一次離開是追求小我的個人價值,第二次離開是成全大我,為都市保留一塊凈土,為人心保留一份美好。

留下還是離開?是選擇心中的桃花源還是現實的溫柔鄉?只有A或者B兩個答案的選項,背後卻是一個人三觀的映射。人會選擇對自己更為重要的東西,愛德華選擇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每個人都會面臨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在《大魚》里,有一個可以參考的答案,在人生的選擇里,我們應盡量不留遺憾。

1. 他講大魚的故事,他就是大魚,這個「他」既是愛德華,也是導演蒂姆·伯頓

故事圍繞大魚展開,不在父親愛德華的故事裡,大魚一定是真實存在的,小偷變成大魚的傳說、女巫關於大魚的忠告、豐都鎮的美人魚幻象、漲水時在水底見到的大魚,游泳池裡的大魚,以及愛德華重病期間像大魚一般對於水的渴求……

在故事裡,大魚是真實的存在,在影片里大魚是可視可觸的真實存在,甚至讓人分不清大魚是真實存在於愛德華的故事裡,還是影片里,還是真實的生活里。

《大魚》本身是一個很美的故事,導演蒂姆·伯頓的講述方式更美。 影片從內而外都散發著讓人意想不到的美,從開頭到最後都給人意料不到的驚喜,它是一部讓人歡樂的喜劇,又有些細膩的悲傷,它在講述人人

在蒂姆·伯頓的很多作品人物里,都多多多少有他自己的影子。與影片中的講故事的愛德華有些相像,執導《大魚》的蒂姆·伯頓以新奇角度講故事,愛德華講的故事已經十分離奇,蒂姆·伯頓講故事更加技高一籌,因為他用講故事的方式拍電影。

影片敘事十分特別,結尾與開頭相呼應,形成一個完整的環形結構,而不是一條單線的敘事,這也就拓寬了影片的邊界,有超出影片之外的把玩趣味。

從技巧到故事內容,以及影片內涵上來說,《大魚》都能夠代表蒂姆·伯頓,以及帶來蒂姆·伯頓式獨特的美的體驗——新奇,奇幻,黑色幽默,細膩溫情。

2. 愛德華:講故事的人成為故事的一部分,他的一生活成了一個童話

「河裡最大尾的魚,永遠不會被人捉到。」影片中的大魚已經遠遠超出一條大魚的意義,而是成為一個象徵,代表著一種不可捉摸的虛幻,讓人嚮往的傳奇,是最最特別、最聰明的心裡躥升的力量和勇氣。

故事是從愛德華的講述開始的,卻以他的兒子威爾的講述結束,大魚是在愛德華的故事裡出現的,最後愛德華卻是那條大魚。 從始至終,愛德華講的都是他自己的故事,他向世人傳達的一直都是自己的生活信念,對於生活,愛德華付之以絕對的投入和熱情,如同他的愛情,一往而深。

波頓說:「他說故事,因為他無法忍受這無趣的地方。」真實故事隨處發生,童話般美好的世界卻總是遙不可及。

最後威爾接受了大魚的故事,接受了父親用心良苦的父愛,也接受了一種詩意的生活和教育態度。曾經他厭倦父親和他的故事,後來他續寫了那個故事,並繪聲繪色地說給自己的孩子,就像他的父親當年做的一樣。

「養兒方知父母恩」,兩代人之間的和解,是現實社會家庭里田園牧歌式的童話。 

父子之間的故事 很多,父子親情的電影很多,壓抑感和距離感可能存在於每一段親密關系中,難能可貴的是《大魚》是一個美麗的故事,試圖以輕松愉快的方式,探尋一個解除兩代人隔閡的途徑。

如何去做好一個父親,如何去做好一個孩子,這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在此之前,不可忽視的是理解的力量。家庭里的每個人有自己的角色和立場,往往忽略了對方的需求和心意,很多誤會與遺憾就此產生。

《大魚》的詩意和美好,遠甚於童話。

*作者簡介:空中行雲,一個集愛與孤獨於一身的女子,在夢與現實之間自說自話。

5. 求電影《大魚》的影評!

影片中的父親愛德華喜歡向周遭的人述說自己年輕時匪夷所思的經歷,雖然這些事情有著一定的事實依據,但是當它們被無數次誇張和重復後,終於引起了兒子威爾的反感。威爾認為父親愛德華是一個吹牛大王,喜歡用廉價的笑話來滿足周圍人的好奇心,於是父子倆漸漸疏遠,不相往來。愛德華生命垂危,威爾重新回到了他的身邊,試圖去了解他。直到愛德華快走到盡頭,威爾才真正理解和尊重了他,並且為他傳奇似的人生虛構了一個完美的結局。

有人說Tim Burton是好萊塢頭號視覺藝術大師,對於這樣一個喜歡幻想、把庸常的現實附著於閃念的浪漫奇思的導演,畫面即是他的風格。例如曾經感動過我們的《剪刀手愛德華》。在《大魚》里Tim Burton運用了動畫、遠景鏡頭和攝影特技,唯獨沒有用流行的電腦特效,至少在視覺上使人看起來更加自然。

影片里天馬行空般的夢境交叉,平滑而潤澤,散發著溫熱潮濕的怪誕氣息,我們閉上眼睛彷彿能感覺到大片大片的黃水仙芬芳宜人,周圍和風徐徐;亦或是虛無縹緲的水面中站立的那個誘人胴體。

電影結束的時候,想到了一句膚淺的廣告詞:快樂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為什麼不快快樂樂過一天呢?

愛德華不能容忍自己的人生平淡無奇,於是為自己構築一系列光怪陸離的事情,年輕迷途、應征入伍、結婚生子、工作賺錢……在他的描述下變成了:幽靈鎮、巨人、馬戲團、連體歌女……我們看來如墜雲端,甚至有些荒唐。就像他兒子威爾所說的,「他讓你知道的,未必是真的;他真正經歷過的,未必想讓你知道。」但在愛德華的葬禮上,他的那些奇奇怪怪的朋友一一來為他送行,人們訴說著愛德華的傳奇人生,是那麼快樂,他是一個讓所有人都尊敬和愛戴的好人。

坐在銀幕外面的我,此時此刻也願意相信愛德華那些驚心動魄的故事是真實存在的,至少他替我們完成了那些夢想。

曾經我們堅信:我們是背負著一定的歷史使命來到人間的,即使我們不是救世主,我們也一定具備非凡的才能。

不知道你小時候有沒有揮動過一根小木棍,然後嘴裡振振有詞地說:「希瑞,賜予我力量吧!」;或者你總肯定自己親眼見過UFO,並相信有一天他們會載著你去太空遨遊。

我常常會發呆,常常會幻想。總之,我固執地認為自己與眾不同。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生活變得富足而乏味,我們缺乏夢想、缺乏激情。可是成長、失業、戰爭、死亡……卻是我們任何人無法迴避的,我們只能無奈接受這乏味的現實世界,看著自己的人生一天天廉價與蒼白起來,卻依然無能為力。

童年的豪言壯志如同那條游弋在身邊的「BgFish」,偶爾可以看見或觸摸,卻轉瞬即逝,虛幻得連自己都懷疑起它的存在。

某一天,那條大魚是否會以一種我們所期待的姿態出現在身邊呢?

6. 《大魚》中父親的人物形象

愛德華·布魯姆是個喜歡自吹自擂的老頭兒,他常常講自己年輕時如何浪跡天涯、風光無限,從阿拉巴馬的一個小鎮出發游歷世界,看過巨人、大風雪、巫婆以及酒店裡的連體歌手……最後滿載而歸。雖然大家都對布魯姆敬佩不已,但他的兒子威爾卻覺得爸爸虛榮浮誇,漸漸與他疏遠了。布魯姆的妻子桑德拉試圖修復他們父子的感情,希望他們能夠和好,但沒想到天意弄人,布魯姆身患癌症死去了。直到此時,威爾才為以前對父親的態度感到後悔,他發覺自己對父親了解太少。為了體會父親當時的真實際遇,威爾開始根據父親生前講述的經歷,虛構父親的傳奇一生。他虛構出了四個不同的傳奇故事,但每一個都以父親的死亡作為終結。在這個過程中,威爾開始以父親當時的心情體會所有的人、事、物,從而發現父親一生的成功和失敗……電影《大魚》講述的是一個父親一生的故事,充滿了魔幻、隱喻和夢幻。

7. 影片《大魚》里有哪三個隱喻怎樣評價這部影片

美國的奇幻溫馨電影《大魚》沒有像普通電影那樣,通過愛德華成長的時間來講述愛德華一生的童話經歷,而是另闢蹊徑,借愛德華兒子威爾的角度來呈現愛德華年輕時讓人難以接受的人生經歷。影片中,愛德華從兒子威爾小時候就堅持講述自己絢麗多彩註定不平凡的人生。在愛德華的口述中,他的一生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與眾不同的,先是有驚無險的穿過層層阻礙「滑落在地」,童年又遇見了女巫,後來成年滿懷熱情的環游世界,一路上遇到的遭遇和結識的朋友更是古怪神奇。這樣的奇幻的劇情設定註定了這部影片的不同價值和其中借「奇幻」情節,人物隱喻的各種道理。並通過愛德華和威爾變化微妙的父子情衍生出在這個似幻似真的社會里,勇氣和信念是感受生活真諦的最好途徑。

一個人願意不願意相信才是感受生活真諦和美好的勇氣源泉。不要在乎他人的想法,即便周圍糟糕,童話般的純凈心靈也會讓你與眾不同。這樣的勵志溫暖電影果然是一種獨特的記憶存在,細膩精巧,讓人幸福溫暖。

閱讀全文

與電影大魚中怎麼評價父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書生是什麼電影 瀏覽:62
如果有人約你看電影表示什麼 瀏覽:57
電影西遊記女兒國什麼時候拍的 瀏覽:844
南瓜電影怎麼找粵語電影 瀏覽:142
電影鐵道飛虎好看嗎 瀏覽:942
你打算什麼時候去看電影英語怎麼說 瀏覽:939
像大開眼界的電影有多少 瀏覽:211
一部好的電影要多少宣發費用 瀏覽:460
捉迷藏電影主題曲粵語歌曲是什麼 瀏覽:469
滿城惠友電影院兒童怎麼買票 瀏覽:142
如何評價電影關原之戰 瀏覽:921
美國新世界電影在線觀看免費完整版 瀏覽:585
死亡塔剪輯了哪些電影 瀏覽:42
講一個劇院有怪獸是什麼電影 瀏覽:163
小丑這部電影好看么 瀏覽:677
如何看待電影圈跨界的現象 瀏覽:768
戰狼2電影免費完整觀看 瀏覽:295
偵探類的電視電影有哪些 瀏覽:123
如何能找到網路的小電影 瀏覽:77
如何把電影投到牆上看 瀏覽: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