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奪冠電影講述了什麼
電影奪冠其實是講述了中國女排的故事,在當時不僅收獲得了很高的票房,而且也獲得了不少人的誇贊,通過這部電影,大家也看到了中國女排史。而且其實中國女排的故事絕對不僅僅只有一點,通過這個電影,我們也感受到了,有關於中國女排的那些教練。尤其是郎平,奪冠這部電影其實大部分的視角都是圍繞著郎平展開的,不僅是有郎平對於中國女排的決策,又要郎平對於大家的訓練,模式,方式等等的展現,所以很多網友覺得這部電影到後期簡直就是活脫脫一部郎平傳。
這部電影雖然講的是奪冠,但是其實主題是要講述能夠奪冠之前的那些艱辛和付出,中國女排就是這樣一支隊伍,整部電影都是非常激動人心的,但是其實真實的歷史要比電影還要熱血,這就是中國女排的力量。
Ⅱ 《奪冠》這部電影的影評怎麼樣
《奪冠》這部電影的影評,可以說是有好有壞。有人覺得選角比較好,演員演技也很不錯,不過也有人認為過於煽情,沒有解決電影本身的問題。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電影成功的主要因素,還是煽情成功。沒有女排這一因素的話,《奪冠》就算不上好電影了。不過整體也不差,最起碼比《八佰》純粹的情懷好多了。
這部電影拍攝的是女排的故事,就算沒有劇透,觀眾們也知道發生了什麼。這點陳可辛沒有處理好,觀眾看了就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整體過於平淡和冗長,在高潮已經被大眾所知的情況下,陳可辛沒有帶來新的感動和情緒。體育應該是有競技精神的,是可以讓人感到振奮的,可是這部電影完全沒有。要真說優點的話,就是選角和演技比較成功,情懷主題選得不錯。
Ⅲ 《奪冠》這部電影的劇情怎麼樣主要是講述什麼故事的
一部把結局寫在片名的電影。看之前大家都已經知道最終我們奪冠了,但是陳可辛想讓我們看到的,是30多年來女排姑娘們背後的心酸和來之不易。拍第一次奪冠時我真的眼淚都到眼眶裡了。導演找來郎平的女兒白浪來演年輕時的郎平,後半段幾乎就是現實中的奧運陣容,全員演技超水平發揮,鞏俐更是讓你覺得她就是郎平本人。全片剛柔並濟,展現出了中國女排的氣魄。真心期待在今年東京奧運會上再奪冠軍!
Ⅳ 奪冠這部電影的解析 奪冠電影簡介
1、電影《奪冠》主要講述了中國女排在1981首奪世界冠軍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的歷史,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
2、電影《奪冠》中鞏俐、黃渤、吳剛分別飾演三代教練,串聯了中國女排40年風雨征程,更讓人驚喜的是,包括朱婷、惠若琪、丁霞在內的多名運動員在片中進行了本色演出,演員和運動員都深受觀眾喜愛,而他們之間的互動能擦出什麼樣的火花,著實讓人期待。
Ⅳ 如何評價電影《奪冠》
國慶榜最棒的電影
《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近幾十年以來的發展歷程,從首次奪冠,到失去冠軍地位,再到重回冠軍寶座。
誠然,體育題材的電影,總是會輕易激起觀眾的求勝心,勾起所有人的熱血神經。單從這種冠軍失而復得的劇情,就可以輕易地打動所有人,更不用說其中的奮斗歷程何其艱辛。
影片中一次一次具體體現了比賽現場的激烈戰況。決勝局我方落後的情況下,隊員們相互搭著肩膀,聽著教練的鼓舞:“如果不獲全勝,我們叫什麼世界冠軍?”隨後,姑娘們在場上緊綳著神經,誓死捍衛每一個球,一記暴扣之後終於扳回一分時,那因為激動而暴起的青筋,那得分之時激動的嘶吼,都早已經刻在電視機前的觀眾心中。
有人說,電影里煽情戲份太多;還有人說,電影里背景性講述戲份太少。這兩種觀點我都不同意,我認為電影里文戲武戲的穿插很好,不多也不少。文戲讓人更能觸及人物內心情緒的流動,武戲更能撩起人物外在情緒的爆發,二者穿插進行剛剛好。
遺憾,是另一種完美
當然,這部電影並非十全十美,存在很多遺憾。
比如,很多戲份被刪掉,很多台詞重新配音,提檔又撤檔,從《中國女排》改名為《奪冠》……
經由這么多曲折坎坷,它終於來到了我們的面前,帶著一身的“傷病”。
影片前半段,因為刪減的緣故,觀眾們甚至不知道角色的姓名。不知道彭昱暢演的是年輕時的陳忠和,不知道吳剛演的是袁偉民,以至於討論劇情的時候只能說“那個老教練”,“那個陪練”。電影中從沒有出現任何一個人叫過他們的名字,後來才發現這是刻意為之。
在對戰日本東道主隊的比賽前,其實女排已經贏下了很多場比賽。但電影中並沒有任何交代,直接跳到了總決賽的對局,顯得有些跳脫,沒有顯露出姑娘們刻苦訓練的豐碩成果。
對陳忠和到底有什麼能力可以帶領女排贏得冠軍,也沒有特別明確的講述。
這些客觀原因帶來的小問題,並不能把這部電影的優點抹去。全片淚點燃點交替出現,非常密集,對觀眾的情緒調動非常到位;在國際比賽中贏得冠軍,大漲中國士氣,點燃愛國熱情的使命完成得非常到位;部分人物內心矛盾刻畫細膩,真實再現了許多真摯情感,觀眾帶入感很強;一個橫跨四十年的事情在兩個小時的電影中講述,取捨有度,情節張弛有力,非常精彩。
都說存在遺憾才是完美,我想《奪冠》就是如此吧。
反觀《我和我的家鄉》,全片強行升華主題的地方過多,有淚點和燃點,但較為鬆散。縱使一眾大牌明星的演技都在線,也沒辦法抹平影片中莫名存在的“尷尬”感。五個小故事中,UFO那段是最尬的一段……當然,這也是一部主旋律的好片子,只是相比《奪冠》來說,被比下去了。
Ⅵ 電影《奪冠》這部作品主要講述了什麼
講述了中國女排的奪冠使,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拼搏向上不屈不撓永不放棄的經歷。
Ⅶ 對於《奪冠》這部電影,應該怎麼客觀評價一下
隨著電影《奪冠》的熱播,中國女排再次受到人們的關注,全民學習女排精神的熱浪再次掀起。「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
繼而心無雜念、全神貫注地朝著這個方向去奮斗和努力,逢山開路、遇河搭橋,出真招,動真格,敢於打硬仗、善於啃「硬骨頭」,把對「無限風光在險峰」的追求,化作「始終在路上」的執著,迎難而上、勇攀高峰,在不斷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中磨練出一身為民服務的強大本領。
Ⅷ 電影奪冠在故事情節和人物選角上你覺得怎麼樣
先說優點:1,演員挑得好。我說年輕郎平怎麼這么像呢,原來是郎平女兒白浪扮演。人家本身就是美國排球少年隊成員,斯坦福校隊的職業選手。形象氣質酷似。2,部分細節考究。比如發球姿態,女排80年代都是側發球,90年後開始上手飄,2008年後基本都是殺傷力更大的扣發球。
缺點:1,對奪冠主題理解不到位。80年代奪冠,是因為中國缺冠軍,一切為錦標服務。剛剛走進世界的中國,全方位落後,希望以這種方式保留民族自尊。如今,中國早已不缺世界冠軍,更不用說女排的冠軍。奪冠,絕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冠軍。而是說中國女排能不能成為這種運動持續提升的引領者,革新者;女排運動能不能歸回運動本身,去啟迪更多年輕人對這項運動的喜愛,並建立一個商業與全民健身結合的全民運動體系。這才是體育強國。
反觀影片里,無論什麼時候,一表現奪冠,就咬牙切齒。所有影片人物一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樣子。插一句,在1980年對陣日本女排時,當年中日正處於蜜月期,由於日本電視劇電影和日本動畫片的大量引進,人們對日本的印象相當好,哪裡會有主教練咬牙切齒的情況。當年,對陣日本女排時,淳樸的中國人只是把它當做一場體育運動來看,哪有那麼多復雜想法。陳可辛導演想多了。
Ⅸ 《奪冠》這部電影的劇情怎麼樣主要是講述什麼故事的
電影整體的劇情並沒有很突出,主要是講述的故事,本來就是眾人皆知的。電影本身過於注重情懷,導致其失去了體育的振奮和競技精神。電影主要講從1981年開始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三代教練、幾代女排人,歷經艱辛為了冠軍拼搏的故事。電影整體還算可以,加上有不少女排運動員上場,讓電影更有看點。
體育精神充滿了刺激和激情,無論是什麼運動,看了都能振奮人心。個人感覺《奪冠》,就少了這一種精神。而且在劇情被大家熟知的情況下,陳可辛沒有進行節奏的調整,反倒把情懷放在了第一位,這樣不是很好。這也就註定了這部電影,評分不可能太高。
Ⅹ 《奪冠》這部電影的劇情怎麼樣值得去看嗎
《奪冠》講述的是中國女排的發展、成長史。電影表達的不屈不撓、勇於拼搏的精神值得看。